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被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它不同于修辞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而是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渲染、铺垫、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白描、心理刻画、蒙太奇、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寓庄于谐,等等。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

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

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w.w.w.k.s.5.u.c.o.m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表现手法:象征、抑扬、衬托、对比、类比、铺垫、以小见大

1、象征:借某个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把不便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回味。

解题方法:若要求解答象征义,则要联系全文或上下文,找出体现象征物的象征义的有关信息加以综合理解判断。 例:(01年全国卷第22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答案:因为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灵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解析:《门》第5段直接说明"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解答作者说的"玻璃门根本不是门"的原因。

2、抑扬(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突出事物,更令人信服。

3、衬托、对比:

对比--突出事物特征。多方面的对比使内涵更丰富,使内容更集中突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主体事物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用相似的做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做陪衬叫"反衬"。

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

解题方法:在描述主要事物时,写到其他事物,目的一般都是起对比、反衬、烘托、补充的作用。

例:(04年江苏卷)第20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答案:(1)写了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生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和杜甫不计个人遭遇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僧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4、联想和想象:更生动,更丰富,跨越时空,联结巧妙,更有内涵,更富文学性。

解题方法:谈散文中联想和想象手法运用的作用,其表述程式可拟为"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使......的表达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色彩"。

5、用典: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例:(04年福建卷第21题第二问)作者又怎样把文本写得情趣盎然?(7分)

答案:(1)丰富而飘逸的联想和想象;(2)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3)化用典故,使文章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4)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6、寓庄于谐:用诙谐的形式表现严肃的内容。使行文活泼幽默风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被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它不同于修辞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而是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渲染、铺垫、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白描、心理刻画、蒙太奇、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寓庄于谐,等等。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

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

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w.w.w.k.s.5.u.c.o.m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表现手法:象征、抑扬、衬托、对比、类比、铺垫、以小见大

1、象征:借某个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把不便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回味。

解题方法:若要求解答象征义,则要联系全文或上下文,找出体现象征物的象征义的有关信息加以综合理解判断。 例:(01年全国卷第22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答案:因为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灵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解析:《门》第5段直接说明"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解答作者说的"玻璃门根本不是门"的原因。

2、抑扬(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突出事物,更令人信服。

3、衬托、对比:

对比--突出事物特征。多方面的对比使内涵更丰富,使内容更集中突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主体事物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用相似的做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做陪衬叫"反衬"。

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

解题方法:在描述主要事物时,写到其他事物,目的一般都是起对比、反衬、烘托、补充的作用。

例:(04年江苏卷)第20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答案:(1)写了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生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和杜甫不计个人遭遇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僧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4、联想和想象:更生动,更丰富,跨越时空,联结巧妙,更有内涵,更富文学性。

解题方法:谈散文中联想和想象手法运用的作用,其表述程式可拟为"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使......的表达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色彩"。

5、用典: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例:(04年福建卷第21题第二问)作者又怎样把文本写得情趣盎然?(7分)

答案:(1)丰富而飘逸的联想和想象;(2)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3)化用典故,使文章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4)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6、寓庄于谐:用诙谐的形式表现严肃的内容。使行文活泼幽默风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相关文章

  • 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两者区别
  • 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两者区别 教学博苑 2013-12-05 0533 5d56b7b40102ee7m 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两者区别 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都属于表达技巧,它们有什么区别? 先说什么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 ...查看


  •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区别 1
  •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表 ...查看


  • 文章表现手法汇总
  •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1.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 ...查看


  • 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的区别
  • 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查看


  • 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区别
  • 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 手法的区别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 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 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 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 伏笔 ...查看


  • 表达方式与表达方法的区别
  • 前不久,有老师在留言中提起:'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我根据自己的看法,结合查找的有关资料,阐述如下.有不妥指出望大家批评指正. 表达方式与表达方法的区别 徽语心风/文 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是有区别的. "表达方式&q ...查看


  • 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是有区别的
  • 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是有区别的 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是有区别的. "表达方式"其实就是狭义的写作手法.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几种.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可以说"表 ...查看


  •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汇总
  •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汇总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 ...查看


  •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抒情.议论.铺陈等.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