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要点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

● 考试题型

◆ 填空题4’\ 5(20分)

◆ 简答题(相关概念的理解)5’\2(10分)

◆ 正误判断题1’\10(10分)

◆ 分析计算题10’\5(50分)

初始值的计算

相量法的应用

三要素法的应用

互感线圈的伏安关系

◆ 电路设计题5’\2(10分)

根据节点方程或网孔方程设计电路(注意方程系数是否对称从而考虑是

否含受控源)p126

● 基本要点总结:

⏹ 电路的基本规律

电流、电压、功率、能量的定义——参考方向

功率的正负号

u-I p-t w-t 的计算 判断元件有源还是无源

KCL 、KVL 的应用及其扩展——集中参数电路

节点 支路 回路 网孔—广义节点“两部分之间若只有一条支路连接,则支路上不管连接何种元件,该支路电流为0”

假想回路 拓扑约束——拓扑图 元件约束

电路的等效变换

✓ 电阻 电导——(关联参考方向下“欧姆定律”) 正电阻是无源元

件而且是耗能元件

✓ 开路 短路 二端口电阻的电阻\电导参数方程R 、G

——给出相应的二端口电阻电路,求其电阻参数矩阵

——已知电路及电阻参数矩阵,列写参数方程运用于求解

✓ 独立源:电压源 电流源定义及其V AR 表示 ——独立源并不总是发

出功率

✓ 电路中的参考点及电路的简略画法——对于有一端接地(参考点)的

电压源通常不再画出电源符号,而只在电源非接地的一端处标明电压的数值和极性

✓ 受控源:四种形式及其V AR 及其电路图识别——控制端口的功率恒

为0

✓ 电路的等效:条件 对象 目的

✓ 电阻的串并联——分压分流公式及应用——电流表及电压表原理 ✓ 电阻的Y 形(星形 T 形)电路和△形(∏形)电路的识别与等效

变换——结合电路实际情况选择等效方式

✓ 等效电阻的定义及求法

✓ 独立源的串并联 实际电源的两种等效模型 电源的等效转移

⏹ 电阻电路分析

基本概念:

✓ 树 树支 连支

✓ 基本回路(单连支回路)——方向与该回路中连支方向一致 ✓ n 个节点,b 条支路——n-1 b-n+1

基本方法:

✓ 2b 法 支路电流\电压法

✓ 回路法(网孔法) ——基本(独立)回路的选取

✓ 节点法——参考节点的选取(最简化原则)

基本电路定理:

✓ 齐次定理

✓ 叠加定理(如何表示各个激励源单独作用的情形)——仅适用与计算

电压或电流,而不能直接用于计算功率,仅适用于线性电路

✓ 替代定理——被替代支路与原支路其他部分间不应有耦合

✓ 等效电源定理(戴维南定理 诺顿定理)——应用:最大功率传输

条件 适用条件:线性的 只能通过端口电压电流来联系,而不应由其他耦合 应特别注意各电源的参考方向

求等效电阻的相关方法:

✓ 串并联法——弄清电阻接在那些端子

✓ 外施电源法(利用等效电阻的定义)

⏹ 动态电路

电容:定义 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微分形式及积分形式

电容电压、电流、功率、储能的计算

电感

电容、电感的串并联

动态电路方程——时间常数“时间常数越小,响应衰减越快,暂态过程

所经历的时间越短”

电路的初始值(独立初始值——换路定律)动态电路稳态的特点(电容 电

感)

电路的响应:

✓ 固有响应(暂态响应)——按e 指数衰减

✓ 强迫响应(稳态响应)

✓ 零输入响应 ——仅与初始值有关

✓ 零状态响应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公式:

✓ 初始值 ——换路定律 “是否为独立里初始值”

✓ 稳态值 ——电容开路 电感短路

✓ 时间常数——R 0为独立源置为零后,从动态元件两端看进去的

等效电阻

⏹ 正弦稳态分析

正弦量的三要素 相位差(超前 滞后 同相 反相 正交) 正弦量的有效值 峰值 ——适用范围 正向电压、电流的表示 相量法:振幅相量 有效值相量 正弦量的相量运算

KCL KVL 的相量形式

R L C的VAR 相量形式 要求:作出其相量模型 相量图 ——已知相

关量的有效值,利用相量法时,设零初相(并压 串流)

阻抗:电阻 电抗 阻抗角(电压减电流)——根据阻抗角判断电路性

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最大功率匹配或共轭匹配”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P 无功功率Q 视在功率 S 复功率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同名端

去耦等效电路——求等效电感

● 解题时应注意要点

⏹ 注意参考方向关联与否(求功率时,应用欧姆定律时,分压分流公式的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的方向 等效变换的方向) 注意广义节点如何选取,回路绕行方向的明确(互感线圈的顺接串联、反接串联) 已知其中一个量,通过算出他们的比值,求得另一个量 电路等效前后注意相关量的变化——“变与不变”(例如:端口电流) 明确哪些量可以用已标示量表示,进行简化 应用等效电路定理时,注意R 0的计算(将独立源置为零后,从端口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根据特定条件和需要分别画出电路图(正确 清晰) 根据所给节点或网孔参数方程设计电路,参数方程对称与否来确定是否含有独立源 初始值的计算:作出换路前的电路;作出换路后的电路(利用置换定理); 利用换路定律进行计算 三要素计算公式:可分别用于计算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但应分别画出相应状态的电路,来计算各自的初始值和稳态值以及时间常数 时域形式与相量形式的转换——正弦量的相量运算“导乘积商”jw KCL KVL 仅适用于瞬时值和相量值 要会作电路相关量的相量图

● 相关知识复习

积分上限函数的求法及其导数

⏹ 逆矩阵的求法 复数的运算及其各种表示方式

电路分析基础

● 考试题型

◆ 填空题4’\ 5(20分)

◆ 简答题(相关概念的理解)5’\2(10分)

◆ 正误判断题1’\10(10分)

◆ 分析计算题10’\5(50分)

初始值的计算

相量法的应用

三要素法的应用

互感线圈的伏安关系

◆ 电路设计题5’\2(10分)

根据节点方程或网孔方程设计电路(注意方程系数是否对称从而考虑是

否含受控源)p126

● 基本要点总结:

⏹ 电路的基本规律

电流、电压、功率、能量的定义——参考方向

功率的正负号

u-I p-t w-t 的计算 判断元件有源还是无源

KCL 、KVL 的应用及其扩展——集中参数电路

节点 支路 回路 网孔—广义节点“两部分之间若只有一条支路连接,则支路上不管连接何种元件,该支路电流为0”

假想回路 拓扑约束——拓扑图 元件约束

电路的等效变换

✓ 电阻 电导——(关联参考方向下“欧姆定律”) 正电阻是无源元

件而且是耗能元件

✓ 开路 短路 二端口电阻的电阻\电导参数方程R 、G

——给出相应的二端口电阻电路,求其电阻参数矩阵

——已知电路及电阻参数矩阵,列写参数方程运用于求解

✓ 独立源:电压源 电流源定义及其V AR 表示 ——独立源并不总是发

出功率

✓ 电路中的参考点及电路的简略画法——对于有一端接地(参考点)的

电压源通常不再画出电源符号,而只在电源非接地的一端处标明电压的数值和极性

✓ 受控源:四种形式及其V AR 及其电路图识别——控制端口的功率恒

为0

✓ 电路的等效:条件 对象 目的

✓ 电阻的串并联——分压分流公式及应用——电流表及电压表原理 ✓ 电阻的Y 形(星形 T 形)电路和△形(∏形)电路的识别与等效

变换——结合电路实际情况选择等效方式

✓ 等效电阻的定义及求法

✓ 独立源的串并联 实际电源的两种等效模型 电源的等效转移

⏹ 电阻电路分析

基本概念:

✓ 树 树支 连支

✓ 基本回路(单连支回路)——方向与该回路中连支方向一致 ✓ n 个节点,b 条支路——n-1 b-n+1

基本方法:

✓ 2b 法 支路电流\电压法

✓ 回路法(网孔法) ——基本(独立)回路的选取

✓ 节点法——参考节点的选取(最简化原则)

基本电路定理:

✓ 齐次定理

✓ 叠加定理(如何表示各个激励源单独作用的情形)——仅适用与计算

电压或电流,而不能直接用于计算功率,仅适用于线性电路

✓ 替代定理——被替代支路与原支路其他部分间不应有耦合

✓ 等效电源定理(戴维南定理 诺顿定理)——应用:最大功率传输

条件 适用条件:线性的 只能通过端口电压电流来联系,而不应由其他耦合 应特别注意各电源的参考方向

求等效电阻的相关方法:

✓ 串并联法——弄清电阻接在那些端子

✓ 外施电源法(利用等效电阻的定义)

⏹ 动态电路

电容:定义 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微分形式及积分形式

电容电压、电流、功率、储能的计算

电感

电容、电感的串并联

动态电路方程——时间常数“时间常数越小,响应衰减越快,暂态过程

所经历的时间越短”

电路的初始值(独立初始值——换路定律)动态电路稳态的特点(电容 电

感)

电路的响应:

✓ 固有响应(暂态响应)——按e 指数衰减

✓ 强迫响应(稳态响应)

✓ 零输入响应 ——仅与初始值有关

✓ 零状态响应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公式:

✓ 初始值 ——换路定律 “是否为独立里初始值”

✓ 稳态值 ——电容开路 电感短路

✓ 时间常数——R 0为独立源置为零后,从动态元件两端看进去的

等效电阻

⏹ 正弦稳态分析

正弦量的三要素 相位差(超前 滞后 同相 反相 正交) 正弦量的有效值 峰值 ——适用范围 正向电压、电流的表示 相量法:振幅相量 有效值相量 正弦量的相量运算

KCL KVL 的相量形式

R L C的VAR 相量形式 要求:作出其相量模型 相量图 ——已知相

关量的有效值,利用相量法时,设零初相(并压 串流)

阻抗:电阻 电抗 阻抗角(电压减电流)——根据阻抗角判断电路性

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最大功率匹配或共轭匹配”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P 无功功率Q 视在功率 S 复功率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同名端

去耦等效电路——求等效电感

● 解题时应注意要点

⏹ 注意参考方向关联与否(求功率时,应用欧姆定律时,分压分流公式的应用,电阻串并联等效的方向 等效变换的方向) 注意广义节点如何选取,回路绕行方向的明确(互感线圈的顺接串联、反接串联) 已知其中一个量,通过算出他们的比值,求得另一个量 电路等效前后注意相关量的变化——“变与不变”(例如:端口电流) 明确哪些量可以用已标示量表示,进行简化 应用等效电路定理时,注意R 0的计算(将独立源置为零后,从端口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根据特定条件和需要分别画出电路图(正确 清晰) 根据所给节点或网孔参数方程设计电路,参数方程对称与否来确定是否含有独立源 初始值的计算:作出换路前的电路;作出换路后的电路(利用置换定理); 利用换路定律进行计算 三要素计算公式:可分别用于计算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但应分别画出相应状态的电路,来计算各自的初始值和稳态值以及时间常数 时域形式与相量形式的转换——正弦量的相量运算“导乘积商”jw KCL KVL 仅适用于瞬时值和相量值 要会作电路相关量的相量图

● 相关知识复习

积分上限函数的求法及其导数

⏹ 逆矩阵的求法 复数的运算及其各种表示方式


相关文章

  •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知识讲解(基础)
  •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基础) [学习目标] 1. 设计.组装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电路图.实物图: 2. 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3. 会利用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应用: 4. 练习使用电流表,会读有电流 ...查看


  • 行车安全培训资料
  • 行车安全培训资料拔萃 第一章 <铁路维规>-业务管理 第一节 通 则 第89条 电务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 ...查看


  • 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
  • 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 第一章 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实例分析 第一节 电气控制线路分析基础 电气控制原理图通常由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炉.连锁保护环节等组成.电气控制线路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机后电.先主后辅.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统观 ...查看


  • 831电路信号与系统
  • 831"电路.信号与系统"复习参考提纲 一. 总体要求 "电路.信号与系统"由"电路"(80分)和"信号与系统"(70分)两部分组成. "电路&quo ...查看


  • 机械设计课程建设总结
  • 辽宁省优秀课申报材料之二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总结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分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组 2005年7月13日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总结 一.课程建设历史及现状 历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面 ...查看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复习要点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复习要点 第一章 传感器的特性 一.教学要求: 掌握传感器静特性.动特性的概念,线性度.迟滞.灵敏度.分辨力.重复性.零漂.温漂等静态指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要点: 1. 传感 ...查看


  • 实习收获实习总结
  • 一.实习时间:2010年10月11号--10月25号 二.实习地点:河南洛阳牡丹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指导老师:伍宗富.李文圣.王立.杨民生 四.实习目的: 1.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 ...查看


  • 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 4.5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育才中学 罗江平 教材分析 在初中科学中,欧姆定律是电学的一个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本节课重点在于学生要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最 ...查看


  • 变压器过流保护器设计经验总结
  • 10-0.4kV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设计 过流保护项 关键词:瞬态干扰模拟量隔离传输线性整流(绝对值电路) 一. 设计要点 该设计属于高电类型,包括了继电器断路开关,电流互感器,微电流整流放大电路,防干扰电气隔离电路等设计要点. 二. 设计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