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彼此相互欣赏、接纳的亲密倾向,人与人之间持喜欢的积极态度或喜爱情感。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不仅相互感觉﹑相互认识﹐而且也形成一定的情感联系。因此,如果你想增强人际吸引,则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程度。扩大彼此的相似性我们往往喜欢那些和我们拥有共同理念、态度和兴趣的人。
关键词:相似性 外貌 互补
1 人际吸引的各类因素
人际交往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的人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一个人都希望 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从而使自己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下愉快的学习、生活。而要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至关重要。人际吸引就象一个无形的磁场,将人与人“吸”到了一起,使人们的交往丰富多采,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采。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相互喜欢的现象,是人际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那么,怎样才能够被别人喜欢,才能增进人际吸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般说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很多,下面列举其中的一些。
1.1 时空上的接近性
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十几年前当我们大家还住着老式住宅时左右前后的邻居全都相识,而且越是相邻的关系越是密切,那时候的小孩几乎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1950年曾做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对麻省理工学院17幢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了调查、这是些二层楼房,每层有5个单元住房。住户住进哪个单元,完全是随机的。调查的对象是所有住户的主人,调查的问题是:在这个居住区中,和你经常打交道的、最亲近的邻居是谁?调查结果表明,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数越多,关系越密切。在同一楼层中,和紧隔壁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41%,和隔一户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22%,和隔三户交往的机率只有10%。多隔几户,实际距离增加不了多少,但其亲密度则大不相同。
不难看出,距离的接近程度与交往的频率有直接的关系,较小的空间距离有利于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由于距离的接近,如近邻、同宿舍的同学、同科室的同事等,反而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可见,距离因素只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利用的因素,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1.2 态度的相似性
社会心理学认为,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年龄与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籍贯、兴趣、信念、价值观、态度等的相似,其中以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为最主要。
我们工厂有职工宿舍,大概有100余人入住,刚住进去时由于都不了解按先后顺序排列让他们4人一间入住,待住了一个月后,很多职工提出想互换宿舍,原因主要是有人喜欢睡觉打呼噜,他们建议将几个大呼的分在一个宿舍,以免影响他人。还有员工提出希望和同乡分在一起,原因是吃饭的口味与生活习惯相近。
1.3 需求的互补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脾气暴躁的人和温和而有耐心的人能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能成为要好的朋友,甚至发展成终生的伴侣。有人研究后认为,互补因素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大多发生在友谊深厚的朋友之间,特别是异性友谊或夫妻之间。心理学家克克霍夫等,对已存在恋爱关系的大学男女学生,进行影响他们相互吸引的因素的探讨,结果发现:对短期的伴侣来说,推动吸引的动力,主要是彼此的相似价值观念,而驱使长期伴侣发展更密切关系的动力,主要的是需要的互补。
由此,克克霍夫提出择偶过滤假设:两个不相识的男女要结成终身相托的婚姻伴侣,必须经过四道过滤关卡:
一是时空距离的接近;
二是当事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和信仰等重要的参考因素;
三是相似性,主要是态度与观念的相似;
四是需要的互补。
1.4 对才华的敬仰
社会心理学家阿诺森,1969年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者聆听四种不同的录音,并告诉他们这些录音都是智力竞赛候选人的录音。其实,四种录音的内容虽有所不同,但都是由一个人录制的。其中两个录音所显示的候选人显得十分聪明,学业与课外活动也很好;另外两个录音的候选人显得天资中等,学业也是中等。录音中有一位聪明者和一位中等资质者因不慎打翻了咖啡,溅得满身;其它两位没有发生意外。听完四种录音后,要求被试者指出他们对不同候选人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那位聪明但打翻了咖啡的候选人最受喜爱,而中等资质也打翻了咖啡的人最不受喜爱。 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相对而言,一个人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容易博得人们对他的喜爱。如果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是
1.5 外表的吸引性
最近各大卫视都在开播一个类似于相亲的节目,就是台上有24位女嘉宾,一位男嘉宾开始对24位女嘉宾做选择,如果双方互有好感就可以相亲成功。由于节目时间限制没有给双方太多的交流时间,完全只能靠第一感觉来选择,所以说事实上那些外貌较好的女生的确选择率高,甚至是频繁会被男嘉宾选择,而那些长相一般的则无人问津
我们或许都承认以人的外表这一先天因素作为喜欢他人的标准是“不公平”的。一项调查曾表明,人们所以喜欢某人,并不是把他的外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但是,对于实际行为的研究却显示出不同的结果。心理学家曾举行过一次“计算机舞会”,参加者随机配对跳舞。舞会间隙,每个人都填写一张评价自己舞伴的问卷。实验者事先则得到每个人的智商、人格测验、有关他们外表吸引力等的分数。调查结果表明,只有外表的吸引与舞伴的彼此爱慕有关,而智力、社会技能或者“人格魅力”等在这种场合下都不起作用。另外,人们倾向于最终依据容貌相当结成舞伴。鉴定人在不知道谁和谁是一对的情况下,给99对舞伴中每一位的照片进行容貌吸引力评级,结果发现,实际结成的舞伴在容貌相匹配的程度上极为接近。
人的外表的重要性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几个方面。外表富于吸引力的男孩和女孩(5-6岁),在他们同辈中,要比那些外表缺乏吸引力的孩子更受欢迎,甚至成人也会受孩子外表的影响。看来,“以貌取人”作为一种人性的弱点确实存在,至少在人们临时性的交往中会起作用。但在深入交往中,体貌的作用就大大减低了。
1.6 情感的相悦性
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这就需要互相帮助,你想,我现在帮了别人,那么以后我有困难了别人也就会来帮助我啊。既然你也是想的,仅是不会,那么就多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都是怎么关心你,人家是怎么关心别人的,用心看,用心学,然后不自觉地自己就会用真心去对待别人,先从熟悉的人,朋友开始,和他们有了感情,就会理所当然地想对他们好了。没人天生会关心他人的,不用想这么可怕,你知道自己这方面有缺陷,做得不够,愿意改这就非常好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
培养成的,
2 如何增加人际吸引
2.1真正承认别人的存在是重要的
每个人都喜欢被人家认为他很重要。所以只要你尊敬他,认为他是重要的、自然他也会接纳你的。
2.2千万不可增进自己的重要感,使他人蒙羞
很多人喜欢强调自个儿的荣耀。夸耀自己是难免的,可是说个不停、刻意的宣传、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呢?把自己捧得高高的,等于把对方压得低低的,千万不要强调本身重要性与荣耀,这样会使对方感到羞耻。
2.3真诚的关心别人
要爱你的朋友,就像爱你自己一样。「关心」是济急不济贫的,别人不能一辈子援助你。但小地方我们要去注意、去关心。比如朋友生病或发生了什么事,写一封信去问候一声,或到医院去探 探病。
2.4诚心的赞美、善意的批评
如果是不熟的或关系不够密切的朋友,不要批评人家。你说的,别人不一定听得进去,这是必然的。不论是同学或熟朋友,都应适时给予赞美,赞美是重视对方的存在,将对方地位提高。所以说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
2.5多与人沟通,适时表示自己意见
人际关系往往因没有沟通而产生很多的误解。沟通可使对方了解你的心意,彼此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纷争与误会。听听人家的意见,也要适时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不能过份固执、肯定,否则人家无法接受你,采纳你的意见。
2.6细心聆听他人的意见,表示有兴趣
在表示自己的意见时,也要聆听他人的意见,提出任何建议时,要先肯定别人的看法,再委婉提出自己的看法,人家才能接受,否则再好的意见,他也会因你的否定而拒绝接受。还有在团体里要说大家共同有兴趣的话题,避免只和二、三人谈论而冷落了多数的其它人。
2.7大事精明、小事胡涂
每一个人对人生总有一些大原则,这些需要你负责和注意,然而有些小事情,事实 上并不需要你去关心和 注意。一个真正精明的人,的确是看大处、掌握重点。与人相处,道理亦同。小地方不要太计较,但大原则要把握住。
2.8尊重社会规范
一个人要有他自己的原则,尤其要重视社会的规范。你让人家了解你的为人,人家自然不会勉强你,人际关系也就维持良好。
2.9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是化解人际关系紧张场面的万灵丹,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曾经有一位外宾到台湾来参观,有次当他要抽烟时,有个人就拿了火柴盒给他,可是他连续点了好几根火柴棒,都断了,他很生气的说:“由火柴的好坏,可看出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这位给火柴的人也还以颜色的回答说:“由一个人的点火技术,可以看出这个人抽烟的技术了。”
很幽默的一句话,把事情化解了。但是有时候,话若说不好,简单的一句话就把整个场 面搞得不可收拾,破坏了人际关系。
[1] 周晓虹.《社会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3] 申菏永.《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摘要: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彼此相互欣赏、接纳的亲密倾向,人与人之间持喜欢的积极态度或喜爱情感。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不仅相互感觉﹑相互认识﹐而且也形成一定的情感联系。因此,如果你想增强人际吸引,则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程度。扩大彼此的相似性我们往往喜欢那些和我们拥有共同理念、态度和兴趣的人。
关键词:相似性 外貌 互补
1 人际吸引的各类因素
人际交往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的人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一个人都希望 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从而使自己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下愉快的学习、生活。而要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至关重要。人际吸引就象一个无形的磁场,将人与人“吸”到了一起,使人们的交往丰富多采,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采。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相互喜欢的现象,是人际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那么,怎样才能够被别人喜欢,才能增进人际吸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般说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很多,下面列举其中的一些。
1.1 时空上的接近性
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十几年前当我们大家还住着老式住宅时左右前后的邻居全都相识,而且越是相邻的关系越是密切,那时候的小孩几乎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1950年曾做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对麻省理工学院17幢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了调查、这是些二层楼房,每层有5个单元住房。住户住进哪个单元,完全是随机的。调查的对象是所有住户的主人,调查的问题是:在这个居住区中,和你经常打交道的、最亲近的邻居是谁?调查结果表明,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数越多,关系越密切。在同一楼层中,和紧隔壁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41%,和隔一户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22%,和隔三户交往的机率只有10%。多隔几户,实际距离增加不了多少,但其亲密度则大不相同。
不难看出,距离的接近程度与交往的频率有直接的关系,较小的空间距离有利于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由于距离的接近,如近邻、同宿舍的同学、同科室的同事等,反而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可见,距离因素只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利用的因素,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1.2 态度的相似性
社会心理学认为,相似性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年龄与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籍贯、兴趣、信念、价值观、态度等的相似,其中以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为最主要。
我们工厂有职工宿舍,大概有100余人入住,刚住进去时由于都不了解按先后顺序排列让他们4人一间入住,待住了一个月后,很多职工提出想互换宿舍,原因主要是有人喜欢睡觉打呼噜,他们建议将几个大呼的分在一个宿舍,以免影响他人。还有员工提出希望和同乡分在一起,原因是吃饭的口味与生活习惯相近。
1.3 需求的互补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脾气暴躁的人和温和而有耐心的人能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能成为要好的朋友,甚至发展成终生的伴侣。有人研究后认为,互补因素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大多发生在友谊深厚的朋友之间,特别是异性友谊或夫妻之间。心理学家克克霍夫等,对已存在恋爱关系的大学男女学生,进行影响他们相互吸引的因素的探讨,结果发现:对短期的伴侣来说,推动吸引的动力,主要是彼此的相似价值观念,而驱使长期伴侣发展更密切关系的动力,主要的是需要的互补。
由此,克克霍夫提出择偶过滤假设:两个不相识的男女要结成终身相托的婚姻伴侣,必须经过四道过滤关卡:
一是时空距离的接近;
二是当事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和信仰等重要的参考因素;
三是相似性,主要是态度与观念的相似;
四是需要的互补。
1.4 对才华的敬仰
社会心理学家阿诺森,1969年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者聆听四种不同的录音,并告诉他们这些录音都是智力竞赛候选人的录音。其实,四种录音的内容虽有所不同,但都是由一个人录制的。其中两个录音所显示的候选人显得十分聪明,学业与课外活动也很好;另外两个录音的候选人显得天资中等,学业也是中等。录音中有一位聪明者和一位中等资质者因不慎打翻了咖啡,溅得满身;其它两位没有发生意外。听完四种录音后,要求被试者指出他们对不同候选人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那位聪明但打翻了咖啡的候选人最受喜爱,而中等资质也打翻了咖啡的人最不受喜爱。 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相对而言,一个人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容易博得人们对他的喜爱。如果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是
1.5 外表的吸引性
最近各大卫视都在开播一个类似于相亲的节目,就是台上有24位女嘉宾,一位男嘉宾开始对24位女嘉宾做选择,如果双方互有好感就可以相亲成功。由于节目时间限制没有给双方太多的交流时间,完全只能靠第一感觉来选择,所以说事实上那些外貌较好的女生的确选择率高,甚至是频繁会被男嘉宾选择,而那些长相一般的则无人问津
我们或许都承认以人的外表这一先天因素作为喜欢他人的标准是“不公平”的。一项调查曾表明,人们所以喜欢某人,并不是把他的外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但是,对于实际行为的研究却显示出不同的结果。心理学家曾举行过一次“计算机舞会”,参加者随机配对跳舞。舞会间隙,每个人都填写一张评价自己舞伴的问卷。实验者事先则得到每个人的智商、人格测验、有关他们外表吸引力等的分数。调查结果表明,只有外表的吸引与舞伴的彼此爱慕有关,而智力、社会技能或者“人格魅力”等在这种场合下都不起作用。另外,人们倾向于最终依据容貌相当结成舞伴。鉴定人在不知道谁和谁是一对的情况下,给99对舞伴中每一位的照片进行容貌吸引力评级,结果发现,实际结成的舞伴在容貌相匹配的程度上极为接近。
人的外表的重要性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几个方面。外表富于吸引力的男孩和女孩(5-6岁),在他们同辈中,要比那些外表缺乏吸引力的孩子更受欢迎,甚至成人也会受孩子外表的影响。看来,“以貌取人”作为一种人性的弱点确实存在,至少在人们临时性的交往中会起作用。但在深入交往中,体貌的作用就大大减低了。
1.6 情感的相悦性
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这就需要互相帮助,你想,我现在帮了别人,那么以后我有困难了别人也就会来帮助我啊。既然你也是想的,仅是不会,那么就多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都是怎么关心你,人家是怎么关心别人的,用心看,用心学,然后不自觉地自己就会用真心去对待别人,先从熟悉的人,朋友开始,和他们有了感情,就会理所当然地想对他们好了。没人天生会关心他人的,不用想这么可怕,你知道自己这方面有缺陷,做得不够,愿意改这就非常好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
培养成的,
2 如何增加人际吸引
2.1真正承认别人的存在是重要的
每个人都喜欢被人家认为他很重要。所以只要你尊敬他,认为他是重要的、自然他也会接纳你的。
2.2千万不可增进自己的重要感,使他人蒙羞
很多人喜欢强调自个儿的荣耀。夸耀自己是难免的,可是说个不停、刻意的宣传、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呢?把自己捧得高高的,等于把对方压得低低的,千万不要强调本身重要性与荣耀,这样会使对方感到羞耻。
2.3真诚的关心别人
要爱你的朋友,就像爱你自己一样。「关心」是济急不济贫的,别人不能一辈子援助你。但小地方我们要去注意、去关心。比如朋友生病或发生了什么事,写一封信去问候一声,或到医院去探 探病。
2.4诚心的赞美、善意的批评
如果是不熟的或关系不够密切的朋友,不要批评人家。你说的,别人不一定听得进去,这是必然的。不论是同学或熟朋友,都应适时给予赞美,赞美是重视对方的存在,将对方地位提高。所以说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
2.5多与人沟通,适时表示自己意见
人际关系往往因没有沟通而产生很多的误解。沟通可使对方了解你的心意,彼此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纷争与误会。听听人家的意见,也要适时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不能过份固执、肯定,否则人家无法接受你,采纳你的意见。
2.6细心聆听他人的意见,表示有兴趣
在表示自己的意见时,也要聆听他人的意见,提出任何建议时,要先肯定别人的看法,再委婉提出自己的看法,人家才能接受,否则再好的意见,他也会因你的否定而拒绝接受。还有在团体里要说大家共同有兴趣的话题,避免只和二、三人谈论而冷落了多数的其它人。
2.7大事精明、小事胡涂
每一个人对人生总有一些大原则,这些需要你负责和注意,然而有些小事情,事实 上并不需要你去关心和 注意。一个真正精明的人,的确是看大处、掌握重点。与人相处,道理亦同。小地方不要太计较,但大原则要把握住。
2.8尊重社会规范
一个人要有他自己的原则,尤其要重视社会的规范。你让人家了解你的为人,人家自然不会勉强你,人际关系也就维持良好。
2.9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是化解人际关系紧张场面的万灵丹,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曾经有一位外宾到台湾来参观,有次当他要抽烟时,有个人就拿了火柴盒给他,可是他连续点了好几根火柴棒,都断了,他很生气的说:“由火柴的好坏,可看出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这位给火柴的人也还以颜色的回答说:“由一个人的点火技术,可以看出这个人抽烟的技术了。”
很幽默的一句话,把事情化解了。但是有时候,话若说不好,简单的一句话就把整个场 面搞得不可收拾,破坏了人际关系。
[1] 周晓虹.《社会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3] 申菏永.《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