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1.进度管理计划
本章编写常见的问题:保证措施内容杂,针对性不强。进度控制点设置与网络进度计划不相符。
本章编写的建议:内容不在多,而是在于所提出的措施和要求现场是否能够实施。
2.质量管理计划
本章编写存在的问题:无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内容庞大,与其他各章内容重复情况较多;文不对题等编制错误。质量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工程施工质量目标,并分解为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工序质量控制子目标;
2)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3)确定质量控制点;
4)分析质量管理重点和难点; 5)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 6)制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7)质量保证措施。 其中下述内容应注意并可参考具体形式。 确定质量控制点
注:控制阶段按照事前(施工准备阶段)、事中(施工阶段)、事后(检查验收阶段)三个阶段。控制环节主要指一些重要的管理活动,如建立机构、图纸会审、编制方案、技术交底、测量控制等等,另外针对分部分项工种的施工活动,如基坑开挖、粗钢筋绑扎、预埋件埋设等等。
分析质量管理重点和难点
注:施工部署中的重点难点比较大、比较宏观。本章中的重点难点针对性更强,更具体。 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
注: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确定,建议以表形式表示。
制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如:培训上岗制度;质量否决制度;成品保护制度;质量文件记录制度;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制度;样板引路制度;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的“三检”制度;对分包工程质量检查 、基础、主体工程验收制度;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检查验收;原材料及构件试验、检验制度;分包工程(劳务)管理制度等。
注:内容不在多,要有针对性
质量保证措施,包括:组织保证措施;技术保证措施;经济保证措施。 3.安全管理计划
注: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辨识危险源过程中使用一种方法往
往还不能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可以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三、三、七”的要求:所谓“三、三、七”,是指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七个方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七种类型(安全):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职业健康安全资源配置计划
注:安全资源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用品和绝缘电阻仪、接地电阻仪等安全检测器具。
注: 2009年5月,建设部发布《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规定了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施工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设备设施验收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安全值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安全防护费用与准用证管理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等。 安全保证措施
包括:防火、防毒、防爆、防洪、防尘、防雷击、防触电、防坍塌、防物体打击、防机械伤害、防高空坠落和防交通事故,以及防寒、防暑、防疫等措施。 4.环境管理计划 具体内容包括:
1)环境管理目标;2)建立环境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环境管理职责和权限;
3)辨识重大环境因素;4)环境保护资源配置计划; 5)制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6)施工环境保证措施。
其中: 环境管理目标
细化落实为环境管理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注:环境因素识别与安全危险源识别要求一样,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七个方面”情况。七个方面分别为:
◆ 废水排放(造成水污染问题):如生活污水排放、生产废水排放等;
◆ 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问题):工艺废气、汽车尾气排放、扬尘、餐饮油烟气等; ◆ 废物排放(造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危险固废、工业废渣、办公垃圾等;
◆ 土地污染(源于废水排放、固废堆放、化学品渗漏、自然沉降等过程):如油的渗漏,导致地面被油浸渍、土壤被污染;
◆ 原材料及资源、能源消耗(包括节能降耗等方面问题):如水、电的节约、办公用纸浪费的杜绝等;
◆ 噪声污染、各种辐射等。 环境保护资源配置计划
毒气体测定仪等环境检测器具。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施工现场卫生管理制度、现场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现场有毒有害废弃物管理制度、现场消防管理制度、现场用水、用电管理制度等。
施工环境保证措施,包括:现场泥浆、污水和排水;现场爆破危害防止;现场打桩震害防止;现场防尘和防噪声;现场地下旧有管线或文物保护;现场溶化沥青及其防护;现场及周边交通环境保护;以及现场卫生防疫和绿化工作。 5.成本管理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
(1
)施工成本目标及其成本目标分解;(2)建立成本管理机构,明确成本管理职责和权限;
(3)施工成本管理制度;(4)施工成本控制措施;(5)风险控制措施。 其中:施工成本目标及分解目标 目标成本控制表
施工成本控制措施,主要从技术、组织和合同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技术节约降低成本措施表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识别风险因素;估计风险出现概率和损失值;分析风险管理重点,制定风险防范控制对策;明确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类型一般分为: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经济与管理风险、材料、机械及劳动力风险、工期风险、技术质量安全风险、工程环境风险等。如:
风险因素识别
注:估计风险出现概率和损失值 :选择合理的风险估计方法(概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或专家系统分析法);估计风险发生概率; 确定风险后果和损失严重程度
风险防范控制对策(根据估计风险出现概率和损失值,列出重点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
如:信息化施工管理计划,可包括:(1) 建立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2)项目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和基本要求;(3)确定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流程;(4)建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收集制度;(5)确定施工项目管理软件
节能降耗管理计划,可包括:(1)确定节能降耗目标。(2)确定节能降耗组织机构。(3)
明确可以节能和降耗的项目。(4)节能降耗保证措施。 小结:
◆ 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为:施工部署、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和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以及平面布置。
◆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注重对工作的具体安排,尽量采用图表和文字并茂,语句应精炼,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内容。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切勿闭门造车,东抄西凑,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时、建材市场、周围环境,重大的施工部署应与有关人员进行讨论确定。
◆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之前,一定要充分熟悉图纸,真正做到“吃透”图纸,才能编制出具有可操行和指导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
七、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1.进度管理计划
本章编写常见的问题:保证措施内容杂,针对性不强。进度控制点设置与网络进度计划不相符。
本章编写的建议:内容不在多,而是在于所提出的措施和要求现场是否能够实施。
2.质量管理计划
本章编写存在的问题:无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内容庞大,与其他各章内容重复情况较多;文不对题等编制错误。质量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工程施工质量目标,并分解为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工序质量控制子目标;
2)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3)确定质量控制点;
4)分析质量管理重点和难点; 5)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 6)制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7)质量保证措施。 其中下述内容应注意并可参考具体形式。 确定质量控制点
注:控制阶段按照事前(施工准备阶段)、事中(施工阶段)、事后(检查验收阶段)三个阶段。控制环节主要指一些重要的管理活动,如建立机构、图纸会审、编制方案、技术交底、测量控制等等,另外针对分部分项工种的施工活动,如基坑开挖、粗钢筋绑扎、预埋件埋设等等。
分析质量管理重点和难点
注:施工部署中的重点难点比较大、比较宏观。本章中的重点难点针对性更强,更具体。 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
注: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确定,建议以表形式表示。
制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如:培训上岗制度;质量否决制度;成品保护制度;质量文件记录制度;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制度;样板引路制度;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的“三检”制度;对分包工程质量检查 、基础、主体工程验收制度;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检查验收;原材料及构件试验、检验制度;分包工程(劳务)管理制度等。
注:内容不在多,要有针对性
质量保证措施,包括:组织保证措施;技术保证措施;经济保证措施。 3.安全管理计划
注: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辨识危险源过程中使用一种方法往
往还不能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可以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三、三、七”的要求:所谓“三、三、七”,是指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七个方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七种类型(安全):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职业健康安全资源配置计划
注:安全资源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用品和绝缘电阻仪、接地电阻仪等安全检测器具。
注: 2009年5月,建设部发布《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规定了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施工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设备设施验收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安全值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安全防护费用与准用证管理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等。 安全保证措施
包括:防火、防毒、防爆、防洪、防尘、防雷击、防触电、防坍塌、防物体打击、防机械伤害、防高空坠落和防交通事故,以及防寒、防暑、防疫等措施。 4.环境管理计划 具体内容包括:
1)环境管理目标;2)建立环境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环境管理职责和权限;
3)辨识重大环境因素;4)环境保护资源配置计划; 5)制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6)施工环境保证措施。
其中: 环境管理目标
细化落实为环境管理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注:环境因素识别与安全危险源识别要求一样,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七个方面”情况。七个方面分别为:
◆ 废水排放(造成水污染问题):如生活污水排放、生产废水排放等;
◆ 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问题):工艺废气、汽车尾气排放、扬尘、餐饮油烟气等; ◆ 废物排放(造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危险固废、工业废渣、办公垃圾等;
◆ 土地污染(源于废水排放、固废堆放、化学品渗漏、自然沉降等过程):如油的渗漏,导致地面被油浸渍、土壤被污染;
◆ 原材料及资源、能源消耗(包括节能降耗等方面问题):如水、电的节约、办公用纸浪费的杜绝等;
◆ 噪声污染、各种辐射等。 环境保护资源配置计划
毒气体测定仪等环境检测器具。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施工现场卫生管理制度、现场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现场有毒有害废弃物管理制度、现场消防管理制度、现场用水、用电管理制度等。
施工环境保证措施,包括:现场泥浆、污水和排水;现场爆破危害防止;现场打桩震害防止;现场防尘和防噪声;现场地下旧有管线或文物保护;现场溶化沥青及其防护;现场及周边交通环境保护;以及现场卫生防疫和绿化工作。 5.成本管理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
(1
)施工成本目标及其成本目标分解;(2)建立成本管理机构,明确成本管理职责和权限;
(3)施工成本管理制度;(4)施工成本控制措施;(5)风险控制措施。 其中:施工成本目标及分解目标 目标成本控制表
施工成本控制措施,主要从技术、组织和合同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技术节约降低成本措施表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识别风险因素;估计风险出现概率和损失值;分析风险管理重点,制定风险防范控制对策;明确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类型一般分为: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经济与管理风险、材料、机械及劳动力风险、工期风险、技术质量安全风险、工程环境风险等。如:
风险因素识别
注:估计风险出现概率和损失值 :选择合理的风险估计方法(概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或专家系统分析法);估计风险发生概率; 确定风险后果和损失严重程度
风险防范控制对策(根据估计风险出现概率和损失值,列出重点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
如:信息化施工管理计划,可包括:(1) 建立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2)项目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和基本要求;(3)确定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流程;(4)建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收集制度;(5)确定施工项目管理软件
节能降耗管理计划,可包括:(1)确定节能降耗目标。(2)确定节能降耗组织机构。(3)
明确可以节能和降耗的项目。(4)节能降耗保证措施。 小结:
◆ 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为:施工部署、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和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以及平面布置。
◆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注重对工作的具体安排,尽量采用图表和文字并茂,语句应精炼,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内容。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切勿闭门造车,东抄西凑,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时、建材市场、周围环境,重大的施工部署应与有关人员进行讨论确定。
◆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之前,一定要充分熟悉图纸,真正做到“吃透”图纸,才能编制出具有可操行和指导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