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原理]教学设计[1]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广角“鸽巢原理”第70、7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鸽巢原理”。本节课教材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的操作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鸽巢原理”,即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鸽巢里(m>n,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鸽巢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关于这类问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先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反证法”、“假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利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鸽巢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学情分析】:

鸽巢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难以理解鸽巢原理的真正含义,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他们自己提前先学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要用几个“鸽巢”。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思维特点: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生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扑克牌、盒子、铅笔、书、练习纸。

【设计理念】:

1.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手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

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我们的教学不同于民间的培优机构,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鸽巢”和“物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在上课前,我们先热热身,一起玩抢椅子游戏好吗?谁愿意参加?请五位同学到前面来,这有四把椅子,老师说:开始!你们几个都要坐到椅子上。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告诉老师他们坐下了吗?老师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做了两名同学。对吗?假设请这五位同学再反复坐几次,老师还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做,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了两个同学,你们相信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自主猜想,初步感知。(提出问题)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进( )根小棒。让学生猜测“至少会是”几根?

2.验证结论。

不管学生猜测的结论是什么,教师都必须要求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操作,来验证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

(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有的情况)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再利用枚举法的示意图,指出每种情况中都有几根小棒被放进了同一个杯子。

(2)提出问题。

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每个杯子里都要放1根小棒呢?请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假如每个杯子放入一根小棒,剩下的一根还要放进一个杯子里,无论放在哪个杯子里,一定能找到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只有平均分才能将小棒尽可能的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

(3)初步观察规律。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把 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还用摆吗?结果是否一样?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把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你发现什么?

(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鸽巢原理”。

1.数量积累,发现方法。

出示第70页做一做,让学生运用简单的鸽巢原理解决问题。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如何分配?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教师再结合课件进行演示:

2.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刚才是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1枝的情况,现在鸽子数比鸽舍要多2只,为什么还是“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3.发现规律,初步建模。

我们将小棒、鸽子看做物体,杯子、鸽舍看做鸽巢,观察物体数和鸽巢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小结:只要物体数量比鸽巢的数量多,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鸽巢原理。

(三)应用“鸽巢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1.看有关鸽巢原理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

“鸽巢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鸽巢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2.鸽巢原理的应用。

(1)出示71页的例2:把5本书放进2个鸽巢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3本书。如果一共有7本书呢?9本书呢?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讨论:

A、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B、如何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C、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3)汇报讨论结果,同时教师进行板书:

5÷2=2„„1 2+1=3(本)

7÷2=3„„1 3+1=4(本)

9÷2=4„„1 4+1=5(本)

(4)思考、讨论: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的本数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为什么?

师让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的本数是“商+1”。

3.解决问题。

(1)如果我们用数学书的本数除以鸽巢数,所得的余数不是1,该怎么办呢?请看下面的题目。教师出示课本71页的“做一做”: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在这道题中,可以把什么当作鸽巢?可以把什么当作刚才的课本?让学生思考得出:

(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四)进一步应用原理解决问题。(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2张/因为5÷4=1„„1)

教师可以先验证一下学生的猜测:举牌验证。

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三、巩固应用。

1.算一算。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2.说一说。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五、课外作业。

课本73页练习十二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很多老师初一看这内容,觉得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无关,没有任何联系。其实,“鸽巢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且灵活

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我在设计时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活动,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

我觉得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原生态的、充满“数学味”的课;课堂中教师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运用这一模式,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兴趣,让学生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鸽巢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本内容之后,本人反思本内容的教学,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情境的创设“目的化”。

创设情境,目的不是为了创设情,主要是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探索,同时也是为新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我以“五人座四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至少有两人坐”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知识的探索“自主化”。

“鸽巢原理” 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于“总有”、“至少”这两个词的理解。在探索知识时,首先让学生由“猜测——验证”的方法来构建模型,再通过“数量积累,发现方法——深入探究,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初步建模——实际应用,解决问题”。完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自主化。

三、教学语言“简单化”。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特别是数学这一门学科,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鸽巢里至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通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鸽巢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就是本人对本内容教学后所思考的几方面,当然,本内容的设计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敬请评阅的专家提出指导性意见。

【2010年东莞市小学数学教研会】

参 评 教 学 设 计

题目:《鸽巢原理》

姓 名:

单 位:

联系电话: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广角“鸽巢原理”第70、7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鸽巢原理”。本节课教材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的操作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鸽巢原理”,即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鸽巢里(m>n,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鸽巢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关于这类问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先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反证法”、“假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利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鸽巢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学情分析】:

鸽巢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难以理解鸽巢原理的真正含义,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他们自己提前先学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要用几个“鸽巢”。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思维特点: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生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扑克牌、盒子、铅笔、书、练习纸。

【设计理念】:

1.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手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

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我们的教学不同于民间的培优机构,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鸽巢”和“物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在上课前,我们先热热身,一起玩抢椅子游戏好吗?谁愿意参加?请五位同学到前面来,这有四把椅子,老师说:开始!你们几个都要坐到椅子上。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告诉老师他们坐下了吗?老师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做了两名同学。对吗?假设请这五位同学再反复坐几次,老师还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做,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了两个同学,你们相信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自主猜想,初步感知。(提出问题)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进( )根小棒。让学生猜测“至少会是”几根?

2.验证结论。

不管学生猜测的结论是什么,教师都必须要求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操作,来验证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

(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有的情况)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再利用枚举法的示意图,指出每种情况中都有几根小棒被放进了同一个杯子。

(2)提出问题。

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每个杯子里都要放1根小棒呢?请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假如每个杯子放入一根小棒,剩下的一根还要放进一个杯子里,无论放在哪个杯子里,一定能找到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只有平均分才能将小棒尽可能的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

(3)初步观察规律。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把 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还用摆吗?结果是否一样?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把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你发现什么?

(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鸽巢原理”。

1.数量积累,发现方法。

出示第70页做一做,让学生运用简单的鸽巢原理解决问题。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如何分配?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教师再结合课件进行演示:

2.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刚才是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1枝的情况,现在鸽子数比鸽舍要多2只,为什么还是“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3.发现规律,初步建模。

我们将小棒、鸽子看做物体,杯子、鸽舍看做鸽巢,观察物体数和鸽巢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小结:只要物体数量比鸽巢的数量多,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鸽巢原理。

(三)应用“鸽巢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1.看有关鸽巢原理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

“鸽巢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鸽巢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2.鸽巢原理的应用。

(1)出示71页的例2:把5本书放进2个鸽巢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3本书。如果一共有7本书呢?9本书呢?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讨论:

A、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B、如何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C、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3)汇报讨论结果,同时教师进行板书:

5÷2=2„„1 2+1=3(本)

7÷2=3„„1 3+1=4(本)

9÷2=4„„1 4+1=5(本)

(4)思考、讨论: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的本数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为什么?

师让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的本数是“商+1”。

3.解决问题。

(1)如果我们用数学书的本数除以鸽巢数,所得的余数不是1,该怎么办呢?请看下面的题目。教师出示课本71页的“做一做”: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在这道题中,可以把什么当作鸽巢?可以把什么当作刚才的课本?让学生思考得出:

(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四)进一步应用原理解决问题。(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2张/因为5÷4=1„„1)

教师可以先验证一下学生的猜测:举牌验证。

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三、巩固应用。

1.算一算。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2.说一说。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五、课外作业。

课本73页练习十二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很多老师初一看这内容,觉得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无关,没有任何联系。其实,“鸽巢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且灵活

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我在设计时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活动,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

我觉得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原生态的、充满“数学味”的课;课堂中教师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运用这一模式,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兴趣,让学生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鸽巢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本内容之后,本人反思本内容的教学,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情境的创设“目的化”。

创设情境,目的不是为了创设情,主要是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探索,同时也是为新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我以“五人座四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至少有两人坐”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知识的探索“自主化”。

“鸽巢原理” 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于“总有”、“至少”这两个词的理解。在探索知识时,首先让学生由“猜测——验证”的方法来构建模型,再通过“数量积累,发现方法——深入探究,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初步建模——实际应用,解决问题”。完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自主化。

三、教学语言“简单化”。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特别是数学这一门学科,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鸽巢里至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通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鸽巢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就是本人对本内容教学后所思考的几方面,当然,本内容的设计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敬请评阅的专家提出指导性意见。

【2010年东莞市小学数学教研会】

参 评 教 学 设 计

题目:《鸽巢原理》

姓 名:

单 位:

联系电话:


相关文章

  • 液压传动教案
  •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教案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梁忠伟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教案 本课共82学时,讲课64学时,实验18学时. 每一节课都应做到承前启后. 第一章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1-1液压传动的定义.工作原 ...查看


  • 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信息映射模型的研究
  • 中国机械工程第16卷第15期2005年8 月上半月 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信息映射模型的研究 胡小平 杨世锡 1 2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 310018 2. 浙江大学, 杭州, 310027 摘要:概念设计中的功能求解过程是产品设 ...查看


  • 1 原理图设计流程
  • Protel99软件中原理图设计流程技巧全集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认为的电路原理图设计包括以下6个步骤: (1)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 (2)放置元件: (3)原理图布线: (4)编辑和调整: (5)检查原理图: (6)生成网络表. 而在Pro ...查看


  •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全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信 息 学 院教 案 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主讲教师:安玉磊 联系电话:[1**********] E-MAIL :[email protected] 1 课时分配表 2 3 第1课 一.章节名称 绪论 ...查看


  •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 样题: 题目一: (每组3人) 1.结合通信系统原理框图,利用实验设备完成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数字频带信号传输系统(FSK.PSK等)的硬件设计. 2.将计算机作为信源和信宿,通过编程,利用PC机串口实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3.要求学生画 ...查看


  • 首要教学原理解读
  • 首要教学原理解读 一.首要教学原理的内涵 首要教学原理是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教授戴维·梅里尔(M. David Merrill)于2002年在美国教育技术专业杂志<教育技术>上首先提出的,2003年经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翻译 ...查看


  • 经济学中比较优势原理教学探讨
  • [摘 要]比较优势原理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对初学者来说,比较优势原理是一个学习难点.文章在简明表述比较优势原理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采取六个方面的有效措施抓好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比较优势原理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比较优势 ...查看


  •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研究
  • [摘 要]目前的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偏重于原理:2.实验内容的语言不合理:3.实践环节太薄弱.针对此做出了如下的改变:1.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组织教学:2.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关键词] ...查看


  • 抽屉原理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 <抽屉原理>说课稿 张家湾中心小学 任广宏 一.说教材 本单元共有三个例题,例1.例2的内容,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 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例3则是在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会用这一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查看


  • 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教学大纲
  • <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 教 学 大 纲 一 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80学时 4学分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方向)应用技术本科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