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特征

梯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87至88页信息窗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会作梯形的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根据梯形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渗透迁移类推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2.认识各部分名称及作高。

教学难点:作高

教师准备:剪纸(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课件

学生准备:剪纸(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收集生活中梯形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堂预设:“1号甲鱼池是什么形状?”板书。并把图形画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思考,它是什么形状?

引导学生回答: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小组探究——梯形的特征

分析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呢?

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梯形剪纸,研究一下梯形的特征。

(1)学生进行探究交流。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分享,互相评价,质疑对话。

2.揭示发现。

课堂预设1:它有4个角,4条边;

课堂预设2:有一组对边平行;

课堂预设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小结: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3.二次探究——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引导思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都有各部

分的名称,你们知道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

学生自学并在自己的梯形上,标上各部分

的名称及字母。

结合自己的梯形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4.深入探究——画梯形的高

(1)分析思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都可以作高,怎样作梯形的高? 学生在自己的梯形上作高。交流画法。

揭示规律:从上底的一个点到下底的垂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指名学生上台作高。下面的同学评议。

(2)引导思考:这样的高有多少条?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小组讨论,生说一说小组的发现和总结。

课堂预设1:梯形的高有2条;

课堂预设2:梯形的高有无数条;

课堂预设3:不能在腰上画高;

课堂预设4:平行的对边一个是上底一个是下底,不平行的对边是梯形的腰; 课堂预设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小结:梯形的高有无数条;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学习了解梯形,通过探究知道了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了解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平行的对边较短的一个是梯形的上底,较长的一个是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那组对边是梯形的腰,从上底的一个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梯形的高有无数条。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梯形剪纸,通过动手操作,并积极进行思考,认识了梯形,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找找生活中的梯形。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梯形,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梯形的?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梯形图片。

2.分析思考:你能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任选一个,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方法创造出梯形来呢?

A、学生独立操作;

B、同桌交流:创造好了的,请你先跟同桌交流一下,同时让同桌判断一下你创造的是不是梯形?

C、全班交流: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展示交流。课堂预设: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我把其中一组剪掉了,就变成了一组对边平行了。

继续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折法。

分析思考: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裁的方法有共同之处吗?

交流,揭示规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裁的方法有共同之处是要破坏一组对边的平行的对边。

有谁选择三角形的?

对照三角形的一条边画一条平行线,就产生了一组对边平行。

揭示规律:其实不管怎么剪,折,都是要构造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3.引导思考:还有选择其他方法来创造梯形的吗?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使用说明:

1.本节课亮点之处有:

(1)本节课重在为学生提供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让学生做一个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体验成功喜悦。

(2)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

(3)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评价质疑的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根据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特征要求编写。在使用时根据具体情况,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全体学生学会通过操作发现规律揭示特征。

3.需要破解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合理分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关链接:青岛教学资源网、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东沙河镇中心小学 李士伟

梯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87至88页信息窗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会作梯形的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根据梯形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渗透迁移类推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2.认识各部分名称及作高。

教学难点:作高

教师准备:剪纸(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课件

学生准备:剪纸(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收集生活中梯形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堂预设:“1号甲鱼池是什么形状?”板书。并把图形画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思考,它是什么形状?

引导学生回答: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小组探究——梯形的特征

分析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呢?

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梯形剪纸,研究一下梯形的特征。

(1)学生进行探究交流。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分享,互相评价,质疑对话。

2.揭示发现。

课堂预设1:它有4个角,4条边;

课堂预设2:有一组对边平行;

课堂预设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小结: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3.二次探究——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引导思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都有各部

分的名称,你们知道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

学生自学并在自己的梯形上,标上各部分

的名称及字母。

结合自己的梯形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4.深入探究——画梯形的高

(1)分析思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都可以作高,怎样作梯形的高? 学生在自己的梯形上作高。交流画法。

揭示规律:从上底的一个点到下底的垂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指名学生上台作高。下面的同学评议。

(2)引导思考:这样的高有多少条?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小组讨论,生说一说小组的发现和总结。

课堂预设1:梯形的高有2条;

课堂预设2:梯形的高有无数条;

课堂预设3:不能在腰上画高;

课堂预设4:平行的对边一个是上底一个是下底,不平行的对边是梯形的腰; 课堂预设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小结:梯形的高有无数条;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学习了解梯形,通过探究知道了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了解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平行的对边较短的一个是梯形的上底,较长的一个是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那组对边是梯形的腰,从上底的一个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梯形的高有无数条。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梯形剪纸,通过动手操作,并积极进行思考,认识了梯形,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找找生活中的梯形。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梯形,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梯形的?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梯形图片。

2.分析思考:你能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任选一个,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方法创造出梯形来呢?

A、学生独立操作;

B、同桌交流:创造好了的,请你先跟同桌交流一下,同时让同桌判断一下你创造的是不是梯形?

C、全班交流: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展示交流。课堂预设: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我把其中一组剪掉了,就变成了一组对边平行了。

继续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折法。

分析思考: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裁的方法有共同之处吗?

交流,揭示规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裁的方法有共同之处是要破坏一组对边的平行的对边。

有谁选择三角形的?

对照三角形的一条边画一条平行线,就产生了一组对边平行。

揭示规律:其实不管怎么剪,折,都是要构造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3.引导思考:还有选择其他方法来创造梯形的吗?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使用说明:

1.本节课亮点之处有:

(1)本节课重在为学生提供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让学生做一个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体验成功喜悦。

(2)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

(3)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评价质疑的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根据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特征要求编写。在使用时根据具体情况,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全体学生学会通过操作发现规律揭示特征。

3.需要破解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合理分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关链接:青岛教学资源网、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东沙河镇中心小学 李士伟


相关文章

  • 梯形的特征 1
  • 梯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87页 信息窗3与第一个红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操作活动认识梯形的意义,掌握一般梯形的特征,能识别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各部分的名称,能准确作出梯形的高. 2.掌握等腰梯形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图形王国中的梯形
  • 进入中班后,幼儿在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又认识了梯形,但他们对于梯形的特征还比较模糊,不能把握梯形的各种变化.本次活动通过寻找游戏激发幼儿探索梯形特征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梯形的特征,加强对梯形的认识 ...查看


  • 四年级认识梯形的教案
  • 执教课题:认识梯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p66例3,练习十一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的特征,能辨认梯形,知道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会画梯形的高.初步了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 2 ...查看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三年级上册中,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直观认识四边形,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平行四 ...查看


  • 认识梯形教案及课后反思
  • 认识梯形教案及课后反思 [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八册P46-4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 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 ...查看


  • 螺纹的标注方法
  • 螺纹的标注方法 1.标准螺纹 凡是牙型.直径和螺距都符合国家标准的螺纹称为标准螺纹.下面仅介绍普通螺纹.梯形螺纹和非密封管螺纹.由于螺纹采用了规定画法,没有完全表示出螺纹要素及其精度等,因此需要在图样中对螺纹进行标注. 标注螺纹的完整标注为 ...查看


  • 02认识梯形
  • 序 课 号: 题:认识梯形 时间: 修改意见 主 备 人:王绪凤 教学内容:教科书 43-45 页 教学目标: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 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 ...查看


  • 平行四边形和梯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课稿 八宝镇中洲小学 钟裕文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课时.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 ...查看


  • 实践与反思模板
  • 实践与反思 课题: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科目: 数学 提供者:郭玉英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对象: 四年级 课时:1 课时 单位: 勐海县西定乡中心小学 本节课以校园体育运动为背景, 学习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的应 用.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