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牛:日本人的罪与罚(附图)

热度 21已有 1261 次阅读2012-12-17 14:24 |个人分类:杂 文|系统分类:文化| 日本

这是一篇旧文。因某种需要,几年前我曾较多地接触日本文化(包括文学、历史、宗教等),发表过系列札记,此为其中之一篇。

日本是很能惹事的,又是从不服罪的,与这个国家搭邻居,防范意识不可无。

日本的新情况值得关注。

重发旧文,也许于“知彼”有点用处。

读书札记正文

[日] 远藤周作:《海与毒药》,载《当代世界小说家读本28》,林水福译,台湾光复书局1988年版(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中心事件:

二战期间,日本某大学医学部对美军俘虏作活体解剖。

典型描述:

△ 加油站老板在公共澡堂里,一边往头上抹着肥皂,一边得意洋洋地说:“在中国中部的时候很有意思的,对女的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是有人反抗,就把她们绑在树上当练习冲锋的靶子。”

△ “……不过不只是我一个呀。凡是到过中国大陆的家伙,最起码都杀死过一两个人。我家附近的西服店老板你知道吧?听说他在南京的时候很残忍的,因为那家伙是宪兵嘛!”

△ 解剖俘虏前的手术室走廊上,几个日本军官在谈笑:

“吃的都准备好了吗?”

“要是没得吃的话我就请你吃今天俘虏的生胆吧!”

“听说在中国内地的时候,的确有人解剖过中国佬,尝过他们的生胆。”

“据说味道还不错呢!”

“那咱们今天聚餐的时候来一个吧!”

《海与毒药》主要是写“恶”。

恶涉及罪。而日本人是缺乏罪意识的。

罪涉及罚。但是,加油站老板、西服店老板以及“凡是到过中国大陆的”“最起码都杀死过一两个人”的上百万日本人,回国后,绝大多数都过着舒服的日子,受惩罚的没有多少。

罚涉及救赎。而救赎又涉及神。

日本人对最后审判不感兴趣,为此进行的悔改和赎罪的教诲,也是日本人所不习惯的。西方人清楚地感受到与神的差别和距离,日本人却不喜欢区别、对比、选择,他们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弄得含糊不清。于是在伦理上,就出现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这样一种现象。

善恶不分,不以罪恶为惧的日本人,他们忌讳惩罚罪的裁判之神,而仰慕宽恕的神。日本人的地藏崇拜和观音崇拜可以为例。地藏菩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从地狱中把亡者救出来,送到阿弥陀佛所在的极乐世界。观音菩萨相当于基督教里的玛丽亚,她大慈大悲,宽大为怀,是母亲般的庇护之神。

日本人很喜欢对人宽大的净土真宗。亲鸾的净土真宗是有日本特色的,或者说,比较合乎日本人的心性。首先看“恶人正机”说。中国的净土宗,虽主张一切恶人也可以通过修持念佛往生净土,但依据净土经典,仍认为根据个人生前的善恶行为,往生净土的品级有高低优劣之分,是以善人为往生本位的。源空在《黑谷上人语灯录》中也说,“罪人尚可往生,何况善人也。”可是亲鸾认为,恶人才是弥陀要拯救的对象,是往生的主体。他在《叹异钞》中说,“信赖他力之恶人本为往生之正因。故谓善人尚能往生,何况恶人。”又说,“恶凡人为本,善凡夫为傍”。净土真宗是以恶人为往生的“正因”、“正机”,就是说,恶人才是真正往生的对象。这里,“恶人”一般是指普通民众,也包括犯下各种罪行的恶人,甚至不排除“一切犯恶逆大罪的人,善性灭绝的人”。其次是“信心为本”说。净土真宗不很注重勤修念佛,只是强调“信心”,即坚定的信仰。亲鸾在《教行信证》中明确表示,任何人都可以产生“信心”,故都可成佛,这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有罪无罪没有关系;只要有“信心”,便可摆脱烦恼,既可以往西方极乐净土成佛,又可借佛力回世间普度众生。再次,净土真宗不主张出世主义和禁欲主义,实际废除佛教原有的戒律和善恶因果的报应的说教。他说,人不要害怕恶行,“没有能妨碍弥陀本愿的恶行”,甚至说,一个人如果具有“信心”,纵然杀过千人,也不会受到业报,仍不妨碍往生净土。净土真宗似乎很了解恶人的心态,说作恶并非人的本性,作恶的人并不快乐,内心非常地痛苦。如果没有善的开导,使他觉醒,他就会永远在黑暗中造业,被痛苦的绳索捆绑,最后只有随业流转,六道轮回,而无了期。阿弥陀佛所救的十方众生,正是这种无法自救而深陷痛苦泥沼中的人。该宗认为,人的心灵深处,终究还是渴望、憧憬着真善美的人和事物。每个人原本都有一颗清净无垢的心,就是释迦牟尼说的,众生都有佛性。真正得到“信心”的人,他受了佛心的感动,惭愧以往的恶业,一定会转恶为善。通俗地说,“人之初性本善”,后来在尘世的污染中发生了变化,才出现恶。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何为人?高于动物低于神者也。生为凡夫,必有缺点。一点缺点都没有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缺点的人,不是人,应称之为神。应该允许一个人有缺点、过失甚至罪。这个社会,太多的人做过坏事,恶人正机说有一个用处,就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罪业,诚心忏悔,接受弥陀救度。

在日本文学中,惩罚罪的裁判之神是没有地位的,或者神对罪总是宽容的。

在主要反映“恶”的《海与毒药》中,作恶者的心灵里几乎没有神的影子,没有对恶的恐惧感。

关于日本人的罪意识、救赎和神,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分析至今仍然是很有说服力的。本尼迪克特指出,“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耻占据最高的地位”,“日本人有羞耻的意识,却没有罪恶的意识……没有罪恶的意识就产生不了‘迫害者’意识,因此也就没有自罪恶中寻求救赎的宗教需求。”

热度 21已有 1261 次阅读2012-12-17 14:24 |个人分类:杂 文|系统分类:文化| 日本

这是一篇旧文。因某种需要,几年前我曾较多地接触日本文化(包括文学、历史、宗教等),发表过系列札记,此为其中之一篇。

日本是很能惹事的,又是从不服罪的,与这个国家搭邻居,防范意识不可无。

日本的新情况值得关注。

重发旧文,也许于“知彼”有点用处。

读书札记正文

[日] 远藤周作:《海与毒药》,载《当代世界小说家读本28》,林水福译,台湾光复书局1988年版(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中心事件:

二战期间,日本某大学医学部对美军俘虏作活体解剖。

典型描述:

△ 加油站老板在公共澡堂里,一边往头上抹着肥皂,一边得意洋洋地说:“在中国中部的时候很有意思的,对女的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是有人反抗,就把她们绑在树上当练习冲锋的靶子。”

△ “……不过不只是我一个呀。凡是到过中国大陆的家伙,最起码都杀死过一两个人。我家附近的西服店老板你知道吧?听说他在南京的时候很残忍的,因为那家伙是宪兵嘛!”

△ 解剖俘虏前的手术室走廊上,几个日本军官在谈笑:

“吃的都准备好了吗?”

“要是没得吃的话我就请你吃今天俘虏的生胆吧!”

“听说在中国内地的时候,的确有人解剖过中国佬,尝过他们的生胆。”

“据说味道还不错呢!”

“那咱们今天聚餐的时候来一个吧!”

《海与毒药》主要是写“恶”。

恶涉及罪。而日本人是缺乏罪意识的。

罪涉及罚。但是,加油站老板、西服店老板以及“凡是到过中国大陆的”“最起码都杀死过一两个人”的上百万日本人,回国后,绝大多数都过着舒服的日子,受惩罚的没有多少。

罚涉及救赎。而救赎又涉及神。

日本人对最后审判不感兴趣,为此进行的悔改和赎罪的教诲,也是日本人所不习惯的。西方人清楚地感受到与神的差别和距离,日本人却不喜欢区别、对比、选择,他们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弄得含糊不清。于是在伦理上,就出现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这样一种现象。

善恶不分,不以罪恶为惧的日本人,他们忌讳惩罚罪的裁判之神,而仰慕宽恕的神。日本人的地藏崇拜和观音崇拜可以为例。地藏菩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从地狱中把亡者救出来,送到阿弥陀佛所在的极乐世界。观音菩萨相当于基督教里的玛丽亚,她大慈大悲,宽大为怀,是母亲般的庇护之神。

日本人很喜欢对人宽大的净土真宗。亲鸾的净土真宗是有日本特色的,或者说,比较合乎日本人的心性。首先看“恶人正机”说。中国的净土宗,虽主张一切恶人也可以通过修持念佛往生净土,但依据净土经典,仍认为根据个人生前的善恶行为,往生净土的品级有高低优劣之分,是以善人为往生本位的。源空在《黑谷上人语灯录》中也说,“罪人尚可往生,何况善人也。”可是亲鸾认为,恶人才是弥陀要拯救的对象,是往生的主体。他在《叹异钞》中说,“信赖他力之恶人本为往生之正因。故谓善人尚能往生,何况恶人。”又说,“恶凡人为本,善凡夫为傍”。净土真宗是以恶人为往生的“正因”、“正机”,就是说,恶人才是真正往生的对象。这里,“恶人”一般是指普通民众,也包括犯下各种罪行的恶人,甚至不排除“一切犯恶逆大罪的人,善性灭绝的人”。其次是“信心为本”说。净土真宗不很注重勤修念佛,只是强调“信心”,即坚定的信仰。亲鸾在《教行信证》中明确表示,任何人都可以产生“信心”,故都可成佛,这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有罪无罪没有关系;只要有“信心”,便可摆脱烦恼,既可以往西方极乐净土成佛,又可借佛力回世间普度众生。再次,净土真宗不主张出世主义和禁欲主义,实际废除佛教原有的戒律和善恶因果的报应的说教。他说,人不要害怕恶行,“没有能妨碍弥陀本愿的恶行”,甚至说,一个人如果具有“信心”,纵然杀过千人,也不会受到业报,仍不妨碍往生净土。净土真宗似乎很了解恶人的心态,说作恶并非人的本性,作恶的人并不快乐,内心非常地痛苦。如果没有善的开导,使他觉醒,他就会永远在黑暗中造业,被痛苦的绳索捆绑,最后只有随业流转,六道轮回,而无了期。阿弥陀佛所救的十方众生,正是这种无法自救而深陷痛苦泥沼中的人。该宗认为,人的心灵深处,终究还是渴望、憧憬着真善美的人和事物。每个人原本都有一颗清净无垢的心,就是释迦牟尼说的,众生都有佛性。真正得到“信心”的人,他受了佛心的感动,惭愧以往的恶业,一定会转恶为善。通俗地说,“人之初性本善”,后来在尘世的污染中发生了变化,才出现恶。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何为人?高于动物低于神者也。生为凡夫,必有缺点。一点缺点都没有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缺点的人,不是人,应称之为神。应该允许一个人有缺点、过失甚至罪。这个社会,太多的人做过坏事,恶人正机说有一个用处,就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罪业,诚心忏悔,接受弥陀救度。

在日本文学中,惩罚罪的裁判之神是没有地位的,或者神对罪总是宽容的。

在主要反映“恶”的《海与毒药》中,作恶者的心灵里几乎没有神的影子,没有对恶的恐惧感。

关于日本人的罪意识、救赎和神,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分析至今仍然是很有说服力的。本尼迪克特指出,“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耻占据最高的地位”,“日本人有羞耻的意识,却没有罪恶的意识……没有罪恶的意识就产生不了‘迫害者’意识,因此也就没有自罪恶中寻求救赎的宗教需求。”


相关文章

  • 我国古代的十大兵书是哪些
  •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g ...查看


  • 我的赛琳娜号邮轮之旅
  • 下午我们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登船.(附图) 我们乘坐的是意大利人制造的豪华邮轮,全称为: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全长289.56米,宽35.97多米,有14层甲板,船上有几个游泳池(有纯海水泳池和温水按摸池).有健身房.豪华的赌场.豪华的剧 ...查看


  • 兵书亦史也
  • 作者:周少川 史学史研究 1996年02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中国历来重视对兵法的研究,素称"兵法之国",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影响广远.历史上频 ...查看


  • 小说中的民族主义
  • 一 去年年底,在网络上见<武汉晨报>刊出一篇题为<坡上的云:日本近代的历史>的文章: <坡上的云>是日本文坛巨匠司马辽太郎的长篇历史小说,也是这位擅长把严肃的日本历史用严谨的态度.轻松的笔调撰写成小说的大 ...查看


  • 如何理解权利要求与说明书的关系
  • 第14666号复审请求审查决定(简称第14666号复审决定)涉及申请号为[1**********]4.X.名称为"利用电磁线圈的钢水液位检测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 在实质审查程序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实质审 ...查看


  • 关于项羽与刘邦的读后感
  • 关于项羽与刘邦的读后感 偶尔翻到一套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的书,正好央视在播<楚汉传奇>,我跟着父母看了半集,我一看有80集,顿时失去了网络看片的信心,于是借春节放假之际,浏览了一遍<项羽与刘邦>,正 ...查看


  • 怎样申请日本发明专利
  • 怎样申请日本发明专利 一.日本发明专利(特许)申请所需文件: 1.申请书,其中应写明发明人和申请人的姓名和地址(如果申请人是法人的话,还应包括法人代表的名字),提交日期,发明名称和优先权日(如果要求了优先权): 2.说明书包括:发明名称,附 ...查看


  • 兰花品种大全(附图):兰花品种介绍及图片鉴赏
  • www.zw3e.com 编辑:符康妹 浏览:34663 最后更新:2016年03月05日 兰花是最具观赏价值的花卉之一,完美的外形和扑鼻的芳香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兰花品种很多,它们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那么常见的兰花品种 ...查看


  • 论抵押权物上代位的范围
  • 第15卷第3期2005年 9月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WUHANMETALLURGICALMANAGER.SINSTITUTEVol.15No.3Sep.2005 论抵押权物上代位的范围 孙宏涛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