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下5 伤仲永知识点整理

5 伤仲永

(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1耕。

【1】 ○1隶:属于。

【2】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2) 仲永生五年,未尝○1识书具,忽啼求○2之。

【1】 ○1未尝:不曾,从来没有;○2求:索要。

【2】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3) 父异○1焉○2,借旁近与○3之○4,即○5书○6诗四句,并自为○7其名。

【1】 ○1异:对„感到惊异;2焉:代词,这,代指仲永所要书具这件事;3与:给;4之:○○○代词,他,代指仲永;○5即:立即,马上;○6书:写;○7为;题上,写。

【2】

字。

(4) 其诗以○1养父母、收族2为○3意○4,传一乡秀才○5观○6之。

【1】 1以:用,以;○2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3为:作为;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

○4意:主旨,内容;○5秀才:泛指读书人;○6观:看。

【2】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读书人观看。

(5) 自是○1指物作诗立○2就○3,其文○4理○5皆○6有可观者。

【1】 ○1是:此,这;○2立:立刻;○3就:完成;○4文;文采;○5理:道理;○6皆:都。

【2】 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6) 邑人奇○1之,稍稍○2宾客○3其父,或○4以○5钱币乞○6之○7。

【1】 1奇:认为„惊异;○2稍稍:渐渐;○3宾客:把„当成宾客;○4或:有的人;○5以:○

用,拿;○6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7之:它,代指仲永的诗。

【2】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7) 父利○1其然○2也,日○3扳○4仲永环谒○5于○6邑人○7,不使○8学○9

【1】 1利:认为„有利;○2然:这样;○3日:每天;○4扳:通“攀”,牵,拉;○5环谒:○

四处拜访;○6于:对,到;○7邑人:同县的人;○8使:让;○9学:学习。

【2】

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8) 余○1闻○2之○3也久。

【1】

【2】

1余:我;○2闻:听说;○3之:代词,这件事。 ○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9) 明道中,从○1先人还○2家,于○3舅家见之○4,十二三矣。

【1】

【2】

1从:跟从;○2还:回;○3于:在;○4之:代词,他,代指仲永。 ○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10) 令○1作诗,不能称○2前时之○3闻○4。

【1】

【2】

1令:让;○2称:相当;○3之:助词,的;○4闻:名声。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11) 又七年,还○1自扬州,复○2到舅家问焉○3。

【1】

【2】

1还:回家;○2复:再一次;○3焉:代词,代指这件事。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12) 曰:“泯然○1众人○2矣。”

【1】

【2】

1泯然:消失;然:„„的样子;○2众人:常人,一般的人。 ○ 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了,成为普通人了。”

(13)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1,受之天○2也。”

【1】

【2】

1通悟:通达聪慧;○2受之天: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 我认为,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14) 其受之天也,贤○1于材人○2远矣。

【1】

【2】

1贤:胜过,超过;○2材人:有才能的人。 ○ 他先天得到的,远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了。

(15) 卒○1之为众人○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 1卒:最终;○2众人:常人,普通的人;○3受于人:后天所受的教育;○4不至;没○

有达到(要求)。

【2】 最终他成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到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16) 彼其○1受之天也,如此其贤○2也,不受之人,且○3为众人;

【1】

【2】

1彼其:他;○2贤:才智;○3且:尚且。 ○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缺乏后天教育,尚且还成为普通人。

(17) 今夫○1不受之天,固○2众人,又不受之人,得○3为众人而已○4耶?”

【1】 1夫:语气词;○2固:本来;○3得:能够;○4已:停止。 ○

【2】 现在,那些没有天赋,本来就是普通人的人,又缺乏后天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特殊文言现象归纳

一、古今异义:

1. 自是指物作诗 古义:此 今义:判断词

2. 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逐渐地 今义:稍微

3. 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许,或者

4. 泯然众人矣 古义:普通人 今义:许多人

二、一词多义:

1、之: 余闻之也久( 代词,代指这个故事) 借旁近与之( 代词,他 ) 不能称前时之闻 (助词,的) 卒之为众人(注音助词,不译。) 受之(于)天(代词,它,指仲永先天得到的聪慧。)

2、于: 环谒于邑人 (对) 于舅家见之 (在)

3、然: 泯然众人矣 („„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 (这样)

4、以: 何以谓之“文也” (凭借) 是以谓之“文也” (因为)

或以钱币乞之 (用,拿)

5、闻: 余闻之也久 wén(听说) 称前时之闻wèn (名声) 奇闻趣事( 事件)

6、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 并自为其名 (自己)

三、词类活用

1、即书诗四句 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作动词,把„„当宾客对待

5、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作动词,认为„„有利

四、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5 伤仲永

(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1耕。

【1】 ○1隶:属于。

【2】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2) 仲永生五年,未尝○1识书具,忽啼求○2之。

【1】 ○1未尝:不曾,从来没有;○2求:索要。

【2】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3) 父异○1焉○2,借旁近与○3之○4,即○5书○6诗四句,并自为○7其名。

【1】 ○1异:对„感到惊异;2焉:代词,这,代指仲永所要书具这件事;3与:给;4之:○○○代词,他,代指仲永;○5即:立即,马上;○6书:写;○7为;题上,写。

【2】

字。

(4) 其诗以○1养父母、收族2为○3意○4,传一乡秀才○5观○6之。

【1】 1以:用,以;○2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3为:作为;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

○4意:主旨,内容;○5秀才:泛指读书人;○6观:看。

【2】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读书人观看。

(5) 自是○1指物作诗立○2就○3,其文○4理○5皆○6有可观者。

【1】 ○1是:此,这;○2立:立刻;○3就:完成;○4文;文采;○5理:道理;○6皆:都。

【2】 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6) 邑人奇○1之,稍稍○2宾客○3其父,或○4以○5钱币乞○6之○7。

【1】 1奇:认为„惊异;○2稍稍:渐渐;○3宾客:把„当成宾客;○4或:有的人;○5以:○

用,拿;○6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7之:它,代指仲永的诗。

【2】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7) 父利○1其然○2也,日○3扳○4仲永环谒○5于○6邑人○7,不使○8学○9

【1】 1利:认为„有利;○2然:这样;○3日:每天;○4扳:通“攀”,牵,拉;○5环谒:○

四处拜访;○6于:对,到;○7邑人:同县的人;○8使:让;○9学:学习。

【2】

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8) 余○1闻○2之○3也久。

【1】

【2】

1余:我;○2闻:听说;○3之:代词,这件事。 ○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9) 明道中,从○1先人还○2家,于○3舅家见之○4,十二三矣。

【1】

【2】

1从:跟从;○2还:回;○3于:在;○4之:代词,他,代指仲永。 ○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10) 令○1作诗,不能称○2前时之○3闻○4。

【1】

【2】

1令:让;○2称:相当;○3之:助词,的;○4闻:名声。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11) 又七年,还○1自扬州,复○2到舅家问焉○3。

【1】

【2】

1还:回家;○2复:再一次;○3焉:代词,代指这件事。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12) 曰:“泯然○1众人○2矣。”

【1】

【2】

1泯然:消失;然:„„的样子;○2众人:常人,一般的人。 ○ 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了,成为普通人了。”

(13)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1,受之天○2也。”

【1】

【2】

1通悟:通达聪慧;○2受之天: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 我认为,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14) 其受之天也,贤○1于材人○2远矣。

【1】

【2】

1贤:胜过,超过;○2材人:有才能的人。 ○ 他先天得到的,远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了。

(15) 卒○1之为众人○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 1卒:最终;○2众人:常人,普通的人;○3受于人:后天所受的教育;○4不至;没○

有达到(要求)。

【2】 最终他成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到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16) 彼其○1受之天也,如此其贤○2也,不受之人,且○3为众人;

【1】

【2】

1彼其:他;○2贤:才智;○3且:尚且。 ○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缺乏后天教育,尚且还成为普通人。

(17) 今夫○1不受之天,固○2众人,又不受之人,得○3为众人而已○4耶?”

【1】 1夫:语气词;○2固:本来;○3得:能够;○4已:停止。 ○

【2】 现在,那些没有天赋,本来就是普通人的人,又缺乏后天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特殊文言现象归纳

一、古今异义:

1. 自是指物作诗 古义:此 今义:判断词

2. 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逐渐地 今义:稍微

3. 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许,或者

4. 泯然众人矣 古义:普通人 今义:许多人

二、一词多义:

1、之: 余闻之也久( 代词,代指这个故事) 借旁近与之( 代词,他 ) 不能称前时之闻 (助词,的) 卒之为众人(注音助词,不译。) 受之(于)天(代词,它,指仲永先天得到的聪慧。)

2、于: 环谒于邑人 (对) 于舅家见之 (在)

3、然: 泯然众人矣 („„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 (这样)

4、以: 何以谓之“文也” (凭借) 是以谓之“文也” (因为)

或以钱币乞之 (用,拿)

5、闻: 余闻之也久 wén(听说) 称前时之闻wèn (名声) 奇闻趣事( 事件)

6、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 并自为其名 (自己)

三、词类活用

1、即书诗四句 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作动词,把„„当宾客对待

5、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作动词,认为„„有利

四、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相关文章

  • 二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二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 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 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3. 并学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 ...查看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
  • 摘 要:2012年秋季开学,一年级学生将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教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线教师应尽快掌握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 ...查看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依据课程标准本学段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学年的教材内容,按照流程呈现的层次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块来与大家交流. 一. 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1).知 ...查看


  • 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学设计(人教版)
  • 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 课前思考: 1.在复习之前,学生在立体图形的体积这个知识点存在哪些方面的困难? 2.上完本课,学生将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 课前分析: 学生对直接记忆公式.直接套用公式计算,问题不大,但遇到所给条件比较间接.需要分步骤先求 ...查看


  • 2017-2018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2017-2018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基础差的学生偏多,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新的学期里,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 ...查看


  • [一线名师整理同步练习]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2 第三课时 用列举法求概率(3)
  • 25.2 第三课时 用列举法求概率(3) 知识点: 1.当一次实验,包含两步完成时,用 比较方便,当然此时也可用 法. 2.当一次实验包含三步或三步以上时用 方便. 一.选择题 2.现有四个外观完全一样的粽子,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有蛋黄.若从中 ...查看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复习计划
  • 2011-11-04 13:13:25|  分类:复习计划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册)复习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 ...查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l ...查看


  • 高中数学复数专题知识点整理和总结人教版
  • 专题二 复数 一.基本知识 [1]复数的基本概念 (1)形如a + b i 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 ,b ∈R ):复数的单位为i ,它的平方等于-1,即i 2=-1. 其中a 叫做复数的实部,b 叫做虚部 实数:当b = 0时复数a + b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