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3期
2004年 9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AgriculturalScience) Vol.24No.3Sep. 2004
文章编号:1008-4673(2004)03-0068-04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中的典型问题研究
李素云1,贺 艺2,董铁有1,张建龙1,1
(1.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2.洛阳471003)
摘要:、、真空系统的抽真空能力不,、工艺、。
关键词:微波;真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应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有助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以及食品原料的生理活性,增强保健食品的功能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等,因而在高档食品、保健功能性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该工艺所需的设备是技术含量很高的高技术产品,设备投资较大,另外与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密切相关的不同食品物料的理化特性和工艺参数还很不齐全,相关的设备和理论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因此限制了该技术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有力地推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本研究以已有的一台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实验装置为基础,对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装置的结构和使用问题以及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工艺问题进行探讨。
1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特点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是将高效的微波辐射加热技术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相结合的极具应用价值的一项新技术。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就是利用微波辐射处于冻结状态的被干燥物料,在高频交变电磁的作用下使物料(主要是水)分子发生振动和相互磨擦,从而将电磁能转化为物料中的水分升华所需要的潜热。微波真空冷冻干燥除了普通的真空冷冻干燥所具有的优点外,还具有其他特殊的优点。
1.1 干燥速度快
微波是指频率在0.3~300GHz(波长在1×10-3~1m)范围内的电磁波[2]。微波的传输特性就在于遇到障碍物(被照射物,或被加热物)会发生反射、透射和吸收现象,这些现象的强弱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1]。正是由于微波所具有的透射性,微波可以直接穿透物料,实现其内外的均衡加热。采用微波加热,可以大大缩短加热时间,其干燥速度和热效率是常规加热方法的4~20倍。微波的穿透能力可用穿透深度HT来表示。所谓穿透深度是指入射能量衰减到1/e的深度,其值可按下式计算:
λ(m)HT≈2πtanδr×
δ为介质损耗角因数。式中λ:0为波长;εr为相对介电常数;tan
由此可见,穿透深度与波长成正比(亦即与频率成反比),与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平方根成反比。如95℃的水在频率915MHz的微波照射下,穿透深度是29.5cm,而在2450MHz的微波照射下,只有4.8cm[2]。可见915MHz的微波可加工较厚较大的物料,2450MHz的微波适宜于加工较薄的物料。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11062000);教育部及河南省人事厅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素云(1976-),女,河南新乡人,在读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4-04-05
第3期 李素云等: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中的典型问题研究・69・
1.2 自动平衡微波能量的分配
微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单位体积中的功率损耗可表示为:
P=afδE2
式中:α为比例常数;f为微波频率;δ为介质损耗因数;E为电场强度有效值;P为功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频率和电场强度一定时,的介质损耗因数。不同物料的介质损耗因数是不同的。大10倍左右[1]。在干燥初始阶段,水分蒸发较快,,,且不会集中在已干部分,可以避免已干物质的过热。。
1.3 微波加热响应快,易于控制
电加热、,即如要达到一定的加热温度,就必须要有停止加热时,由于热源设备本身的热容量,热源温度也不会立即降下来。,即关可停止加热,控制调节非常方便。
2 微波冷冻干燥技术问题及对策
2.1 理论问题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是一项集微波技术、真空技术、低温技术、流体力学、微生物学、传热传质学和自动控制技术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是交叉学科发展的产物,是在对干燥过程中物料的物理变化、热质交换以及真空条件下水分迁移过程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新工艺[3]。近年来,在微波干燥干燥室内的能量分布理论方面[4],真空低压条件下微波场的电晕弧放电问题方面,铺料层之间加热温差、微波场内非接触测温方面,以及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5~8]。但真正完全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真空冷冻干燥过程是比较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微波真空冷冻干燥的传热传质过程为非稳态的固—汽相变过程,而且还要涉及各种被冻干物料的密度、导热系数、传质系数、水分含量等物性参数,量多面广,并且这些数据很不健全。此外,与微波冷冻干燥有关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测量仪表等方面都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研究[9]。
2.2 工艺问题及对策
首先效率高是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最显著的特点。如在处理同样的物料时,常规的真空冷冻干燥需要5~10h,而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仅需要1~2h就可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任何物料的干燥都可以进行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如对于一些含水率高达85%~95%的物料如果完全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法将所有的水分脱去是不经济的,效率也不高。正确的做法是将水分预先降至30%~60%,再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脱去剩余的水分[10]。总之,微波冷冻干燥可以和其他的干燥方法相结合,以优化干燥工艺,降低能耗和成本。由于不同种类物料的介电常数不同,使得干燥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微波反射特性是不同的[11],因此更换被加工物料品种时应同时调整微波系统的有关参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的优势。
2.3 设备问题及对策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设备主要由制冷、真空、微波加热、电气控制和微机数据采样系统等组成,是微波技术与制冷技术和真空技术结合的产物。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设备最容易出现问题是耗能大、易泄漏微波、温度不易控制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使用。
(1)微波加热系统问题:主要指微波加热的均匀性、温度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微波加热的均匀性会影响到物料的干燥速度以及干燥后成品质量的均匀性。许多微波设备的厂家宣称,微波具有加热均匀的特点。然而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理解,微波有其加热均匀的一面,也有加热不均匀的一面。前者体现在对单个物料来说,微波是整体加热,不存在从外部到内部逐步升温的问题,加热均匀性较好。但是如果物料的尺寸较大或物料层厚度较大,如超过了穿透深度HT,那么在个体物料的内部或物料层
・70・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4年厚度上就会有能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11,12]。此外微波能在干燥室经过入射、反射[10],无论改善到何种程度,仍存在有微波能量分布的不均匀问题[4]。要获得尽可能均匀的加热效果,除了解决干燥室腔体形状、尺寸设计和耦合问题外,还要在物料的铺放形式、输送方式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发挥微波的辐射、吸收特性,从而改善干燥的均匀性。
现在的微波冷冻干燥装置尚无法判断“干燥何时已经结束”这一重大缺欠。由此可能造成干燥提前结束而致使产品含水率达不到要求,也可能造成干燥时间过长而浪费能源控制温度,这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之一。
(2)制冷系统问题:、制冷温度不够低、制冷量小等。(3)真空系统问题:。这些问题可以。
(4):,现阶段的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干燥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微波功率。
2.4 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每批干燥的物料应尽可能为同一品种,不同物料不宜混合干燥。如果必须混合干燥,可以将粉体、液体、或膏状体混合物充分混合,使其尽可能达到均匀一致。
(2)微波具有穿透性,这并不意味着物料的尺寸没有限制,也不是意味着不同尺寸大小的物料会有相同的干燥速度。因此,建议将物料预先处理成尺寸尽可能小的粒状或片状。对于圆球状产品,其直径不宜超过20mm,对于片状或块状产品,其最薄处厚度不宜超过15mm[10]。当物料必须以较大的尺寸出现时,可行的方法是在干燥接近结束时,减小微波功率,从而有效地减小物料内外的温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是一门涉及微波技术、真空技术、低温技术、流体力学、微生物学、传热传质学和自动控制等学科的较为复杂的技术,是交叉学科发展的产物。该系统易于出现的干燥不均匀问题、干燥速度问题、微波泄漏问题、制冷量不足问题、真空系统的抽真空能力问题以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操作问题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设计、工艺、合理的操作规程等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白崇仁,谢秀英,苏 澎.食品干制工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徐成海,张世伟,关奎之.真空干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张建龙,董铁有,朱文学.微波冷冻干燥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前景[J].食品工业科技,2002,23(12):88-89.
[4] 董铁有,朱文学,木村俊范,等.均匀平铺载荷下微波干燥室内的能量分布[J].食品与机械,2002,88(2):24-25.
[5] KingCJ.Freezedryingoffood[M].Cleveland:ChemicalRubberCo,1971.
[6] LitchfieldRJ,LiapisAI.Anadsorption-sublimationmodelforafreeze-dryer[J].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1979,34:
1085-1090.
[7] 曹崇文,朱文学.农产品干燥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8] 刘永忠,郭有仪,郁永章.冷冻干燥过程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33(12):61-65.
[9] 徐成海,邹惠芬,张世伟.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真空与低温,2000,6(2):71-74.
[10] 汤大卫.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及其运用[J].医药工程设计杂志,2002,23(6):3-6.
[11] 董铁有,木村俊范.平铺载荷下微波干燥室的反射特性[J].农业机械学报,2003,34(4):71-73.
[12] 董铁有,朱文学,木村俊范,等.糙米的厚层微波干燥[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160-162.
第3期 李素云等: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中的典型问题研究・71・Typicalproblemsencounteredinmicrowavevacuumfreeze2drying
LISu2yun1,HEYi2,DONGTie2you1,ZHANGJian2long1,ZHUWen2xue1
(1.Food&BioengineeringCollege,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uoyang471003,China;2.LuoyangIndustrialCollege,Luoyang471003,China)
Abstract:Sometypicaltheoretic,technicalandequipmentmicrowaveheatingsystemencounteredintherelatedresearcharetheseproblemsindesign,technologyandreasonableoperatingrulesbetoimproveandoptimizemicrowavevacuumfreeze2dryingsystems.
Keywords:;-;Technology;Equipment;System;Problems
(上接第57页)
参考文献:
[1] 陈晓月,赵玉军.仔猪水肿病研究进展[J].预防兽医学进展,2000,2(1):19-22.
[2] 蓝邹然,田夫林.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及初步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6):16-17.
[3] 李高明,何仁川,李家齐.仔猪水肿病的诊断[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1):29.
[4] 甄辉欣.仔猪水肿病的防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0,17(1):61.
[5]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6] 曹澍泽.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7] 许信刚,张 琪,张耀相,等.仔猪水肿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11):15-17.
[8] 王明俊.兽医生物制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Diagnosisandtherapyofedemadiseaseofpigs
LIUYi2chen1,ZHANGQian2,WANGShu2fang1,LIHong2wei1,WUXiao2hong1
(1.LivestockScience&TechnologyCollege,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Luoyan471003,China;2.ZhengzhouHouyiGroups,Zhengzhou450052,China)
Abstract:AnacuteinfectionsdiseaseofpigletsoccurredonapigfarminLuoyang.Basedontheepizootological,clinicalsigns,pathologicalanatomical,thediseasementionedabovewasdiagnosededemadiseaseofpiglet.Strainswereisolatedfromsickpigletsbymicrobiologicaldiagnosis.Basedontheresultsofmorphologyandstaining,culturalcharacter,biochemicaltest,animalpathogenictest,immunologicdiagnosis,andvirusdetectiontechniquetest,thebacteriawereidentifiedasE.coli.Thediseasewascontrolledthroughpreventionwiththemultivalentoil2emulsioninactivatedvaccineforhealthpiglets.
Keywords:Edemadiseaseofpiglets;E.coli;Multivalentoil-emulsioninactivatedvaccine
第24卷第3期
2004年 9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AgriculturalScience) Vol.24No.3Sep. 2004
文章编号:1008-4673(2004)03-0068-04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中的典型问题研究
李素云1,贺 艺2,董铁有1,张建龙1,1
(1.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2.洛阳471003)
摘要:、、真空系统的抽真空能力不,、工艺、。
关键词:微波;真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应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有助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以及食品原料的生理活性,增强保健食品的功能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等,因而在高档食品、保健功能性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该工艺所需的设备是技术含量很高的高技术产品,设备投资较大,另外与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密切相关的不同食品物料的理化特性和工艺参数还很不齐全,相关的设备和理论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因此限制了该技术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有力地推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本研究以已有的一台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实验装置为基础,对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装置的结构和使用问题以及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工艺问题进行探讨。
1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特点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是将高效的微波辐射加热技术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相结合的极具应用价值的一项新技术。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就是利用微波辐射处于冻结状态的被干燥物料,在高频交变电磁的作用下使物料(主要是水)分子发生振动和相互磨擦,从而将电磁能转化为物料中的水分升华所需要的潜热。微波真空冷冻干燥除了普通的真空冷冻干燥所具有的优点外,还具有其他特殊的优点。
1.1 干燥速度快
微波是指频率在0.3~300GHz(波长在1×10-3~1m)范围内的电磁波[2]。微波的传输特性就在于遇到障碍物(被照射物,或被加热物)会发生反射、透射和吸收现象,这些现象的强弱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1]。正是由于微波所具有的透射性,微波可以直接穿透物料,实现其内外的均衡加热。采用微波加热,可以大大缩短加热时间,其干燥速度和热效率是常规加热方法的4~20倍。微波的穿透能力可用穿透深度HT来表示。所谓穿透深度是指入射能量衰减到1/e的深度,其值可按下式计算:
λ(m)HT≈2πtanδr×
δ为介质损耗角因数。式中λ:0为波长;εr为相对介电常数;tan
由此可见,穿透深度与波长成正比(亦即与频率成反比),与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平方根成反比。如95℃的水在频率915MHz的微波照射下,穿透深度是29.5cm,而在2450MHz的微波照射下,只有4.8cm[2]。可见915MHz的微波可加工较厚较大的物料,2450MHz的微波适宜于加工较薄的物料。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11062000);教育部及河南省人事厅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素云(1976-),女,河南新乡人,在读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4-04-05
第3期 李素云等: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中的典型问题研究・69・
1.2 自动平衡微波能量的分配
微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单位体积中的功率损耗可表示为:
P=afδE2
式中:α为比例常数;f为微波频率;δ为介质损耗因数;E为电场强度有效值;P为功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频率和电场强度一定时,的介质损耗因数。不同物料的介质损耗因数是不同的。大10倍左右[1]。在干燥初始阶段,水分蒸发较快,,,且不会集中在已干部分,可以避免已干物质的过热。。
1.3 微波加热响应快,易于控制
电加热、,即如要达到一定的加热温度,就必须要有停止加热时,由于热源设备本身的热容量,热源温度也不会立即降下来。,即关可停止加热,控制调节非常方便。
2 微波冷冻干燥技术问题及对策
2.1 理论问题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是一项集微波技术、真空技术、低温技术、流体力学、微生物学、传热传质学和自动控制技术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是交叉学科发展的产物,是在对干燥过程中物料的物理变化、热质交换以及真空条件下水分迁移过程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新工艺[3]。近年来,在微波干燥干燥室内的能量分布理论方面[4],真空低压条件下微波场的电晕弧放电问题方面,铺料层之间加热温差、微波场内非接触测温方面,以及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5~8]。但真正完全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真空冷冻干燥过程是比较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微波真空冷冻干燥的传热传质过程为非稳态的固—汽相变过程,而且还要涉及各种被冻干物料的密度、导热系数、传质系数、水分含量等物性参数,量多面广,并且这些数据很不健全。此外,与微波冷冻干燥有关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测量仪表等方面都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研究[9]。
2.2 工艺问题及对策
首先效率高是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最显著的特点。如在处理同样的物料时,常规的真空冷冻干燥需要5~10h,而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仅需要1~2h就可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任何物料的干燥都可以进行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如对于一些含水率高达85%~95%的物料如果完全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法将所有的水分脱去是不经济的,效率也不高。正确的做法是将水分预先降至30%~60%,再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脱去剩余的水分[10]。总之,微波冷冻干燥可以和其他的干燥方法相结合,以优化干燥工艺,降低能耗和成本。由于不同种类物料的介电常数不同,使得干燥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微波反射特性是不同的[11],因此更换被加工物料品种时应同时调整微波系统的有关参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的优势。
2.3 设备问题及对策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设备主要由制冷、真空、微波加热、电气控制和微机数据采样系统等组成,是微波技术与制冷技术和真空技术结合的产物。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设备最容易出现问题是耗能大、易泄漏微波、温度不易控制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使用。
(1)微波加热系统问题:主要指微波加热的均匀性、温度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微波加热的均匀性会影响到物料的干燥速度以及干燥后成品质量的均匀性。许多微波设备的厂家宣称,微波具有加热均匀的特点。然而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理解,微波有其加热均匀的一面,也有加热不均匀的一面。前者体现在对单个物料来说,微波是整体加热,不存在从外部到内部逐步升温的问题,加热均匀性较好。但是如果物料的尺寸较大或物料层厚度较大,如超过了穿透深度HT,那么在个体物料的内部或物料层
・70・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4年厚度上就会有能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11,12]。此外微波能在干燥室经过入射、反射[10],无论改善到何种程度,仍存在有微波能量分布的不均匀问题[4]。要获得尽可能均匀的加热效果,除了解决干燥室腔体形状、尺寸设计和耦合问题外,还要在物料的铺放形式、输送方式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发挥微波的辐射、吸收特性,从而改善干燥的均匀性。
现在的微波冷冻干燥装置尚无法判断“干燥何时已经结束”这一重大缺欠。由此可能造成干燥提前结束而致使产品含水率达不到要求,也可能造成干燥时间过长而浪费能源控制温度,这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之一。
(2)制冷系统问题:、制冷温度不够低、制冷量小等。(3)真空系统问题:。这些问题可以。
(4):,现阶段的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干燥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微波功率。
2.4 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每批干燥的物料应尽可能为同一品种,不同物料不宜混合干燥。如果必须混合干燥,可以将粉体、液体、或膏状体混合物充分混合,使其尽可能达到均匀一致。
(2)微波具有穿透性,这并不意味着物料的尺寸没有限制,也不是意味着不同尺寸大小的物料会有相同的干燥速度。因此,建议将物料预先处理成尺寸尽可能小的粒状或片状。对于圆球状产品,其直径不宜超过20mm,对于片状或块状产品,其最薄处厚度不宜超过15mm[10]。当物料必须以较大的尺寸出现时,可行的方法是在干燥接近结束时,减小微波功率,从而有效地减小物料内外的温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是一门涉及微波技术、真空技术、低温技术、流体力学、微生物学、传热传质学和自动控制等学科的较为复杂的技术,是交叉学科发展的产物。该系统易于出现的干燥不均匀问题、干燥速度问题、微波泄漏问题、制冷量不足问题、真空系统的抽真空能力问题以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操作问题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设计、工艺、合理的操作规程等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白崇仁,谢秀英,苏 澎.食品干制工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徐成海,张世伟,关奎之.真空干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张建龙,董铁有,朱文学.微波冷冻干燥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前景[J].食品工业科技,2002,23(12):88-89.
[4] 董铁有,朱文学,木村俊范,等.均匀平铺载荷下微波干燥室内的能量分布[J].食品与机械,2002,88(2):24-25.
[5] KingCJ.Freezedryingoffood[M].Cleveland:ChemicalRubberCo,1971.
[6] LitchfieldRJ,LiapisAI.Anadsorption-sublimationmodelforafreeze-dryer[J].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1979,34:
1085-1090.
[7] 曹崇文,朱文学.农产品干燥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8] 刘永忠,郭有仪,郁永章.冷冻干燥过程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33(12):61-65.
[9] 徐成海,邹惠芬,张世伟.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真空与低温,2000,6(2):71-74.
[10] 汤大卫.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及其运用[J].医药工程设计杂志,2002,23(6):3-6.
[11] 董铁有,木村俊范.平铺载荷下微波干燥室的反射特性[J].农业机械学报,2003,34(4):71-73.
[12] 董铁有,朱文学,木村俊范,等.糙米的厚层微波干燥[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160-162.
第3期 李素云等: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中的典型问题研究・71・Typicalproblemsencounteredinmicrowavevacuumfreeze2drying
LISu2yun1,HEYi2,DONGTie2you1,ZHANGJian2long1,ZHUWen2xue1
(1.Food&BioengineeringCollege,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uoyang471003,China;2.LuoyangIndustrialCollege,Luoyang471003,China)
Abstract:Sometypicaltheoretic,technicalandequipmentmicrowaveheatingsystemencounteredintherelatedresearcharetheseproblemsindesign,technologyandreasonableoperatingrulesbetoimproveandoptimizemicrowavevacuumfreeze2dryingsystems.
Keywords:;-;Technology;Equipment;System;Problems
(上接第57页)
参考文献:
[1] 陈晓月,赵玉军.仔猪水肿病研究进展[J].预防兽医学进展,2000,2(1):19-22.
[2] 蓝邹然,田夫林.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及初步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6):16-17.
[3] 李高明,何仁川,李家齐.仔猪水肿病的诊断[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1):29.
[4] 甄辉欣.仔猪水肿病的防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0,17(1):61.
[5]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6] 曹澍泽.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7] 许信刚,张 琪,张耀相,等.仔猪水肿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11):15-17.
[8] 王明俊.兽医生物制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Diagnosisandtherapyofedemadiseaseofpigs
LIUYi2chen1,ZHANGQian2,WANGShu2fang1,LIHong2wei1,WUXiao2hong1
(1.LivestockScience&TechnologyCollege,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Luoyan471003,China;2.ZhengzhouHouyiGroups,Zhengzhou450052,China)
Abstract:AnacuteinfectionsdiseaseofpigletsoccurredonapigfarminLuoyang.Basedontheepizootological,clinicalsigns,pathologicalanatomical,thediseasementionedabovewasdiagnosededemadiseaseofpiglet.Strainswereisolatedfromsickpigletsbymicrobiologicaldiagnosis.Basedontheresultsofmorphologyandstaining,culturalcharacter,biochemicaltest,animalpathogenictest,immunologicdiagnosis,andvirusdetectiontechniquetest,thebacteriawereidentifiedasE.coli.Thediseasewascontrolledthroughpreventionwiththemultivalentoil2emulsioninactivatedvaccineforhealthpiglets.
Keywords:Edemadiseaseofpiglets;E.coli;Multivalentoil-emulsioninactivatedvac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