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二级风景园林师植物

植物

第一章

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三个阶段:种子及种子萌芽时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性:慢--快--慢(S形曲线规律变化)

种的学名采用双名法命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为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是种加名,为形容词。

园林植物按其生长型或体型分类:木本观赏植物(乔木类、灌木类、木质藤本、竹类)、草本观赏植物(一年生草本花卉、二年生草本花卉、多年生草本花卉)

乔木:在原产地,树体高大,具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又可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 灌木:树体矮小,通常无明显主干而呈丛生状或分枝点接近地面的木本植物。

园林植物根据主要观赏部位分类: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赏枝干类、赏根类、赏株形类 行道树:主要指栽植在道路系统,如公路、街道、园路、铁路等两侧,整齐排列,以遮荫、美化为目的的乔木树种。

世界五大行道树:悬铃木、鹅掌楸、银杏、椴树、七叶树

根据园林用途分类:行道树类、孤散植类、垂直绿化类、绿篱类、草坪地被类、花坛花境类 墙面绿化:爬山虎、常春藤、薜荔

棚架绿化:木香、紫藤、葡萄、藤本月季、蔷薇、凌霄、叶子花、使君子、长春油麻藤 陡岩坎绿化:蔷薇、忍冬、枸杞、云南黄素馨

绿篱按高度分:高篱(2m左右,蚊母树、石楠、日本珊瑚树、桂花、女贞、丛生竹类)、中篱(1m左右,枸骨、冬青卫矛、六月雪、木槿、小叶女贞、小蜡)、矮篱(50cm以内,小檗、黄杨、萼距花、雀舌花、小月季、迎春)

按形态、习性、分类学地位的综合分类:针叶型树类、棕榈型树类(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竹类、阔叶型树类(常绿乔木类、落叶乔木类、常绿灌木类、落叶灌木类)、藤蔓类、草本花卉类

温度三基点:每一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都有温度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按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分类:阳性植物(喜光植物)、阴性植物、中性植物 按光照时间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分类: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

按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要求分类: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挺水、浮叶、漂浮、沉水)

按园林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分类: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

长日照植物:要求日照时间大于某一临界日长才能正常开花结实的植物。

挺水植物:根或根状茎生于泥中,茎、叶和花挺出水面。

浮叶植物:根或根状茎生于泥中,茎细弱不能直立,叶片漂浮在水面上。

漂浮植物:根悬浮在水中,植株漂浮于水面上,随着水流、波浪四处漂泊。

沉水植物:整株沉于水中,无根或根系不发达,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利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植物界: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低等植物∣高等植物

非维管植物∣维管植物

孢子植物∣种子植物

园林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⑴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相关(根与枝叶):相互依赖("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相互制约("旱长根、水长苗")

⑵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相关: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对营养物质的争夺)

⑶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生长较快,而侧芽的生长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主根和侧根之间也有类似的现象。如果将植物的顶芽或根尖的先端除掉,侧枝和侧根就会迅速长出。这种顶端生长占优势的现象就叫做顶端优势。

观叶类按叶色分为:

⑴春色叶及新叶有色类:红或紫红(山麻秆、天竺桂、黄连木、红叶石楠)、黄(金叶女贞) ⑵秋色叶类:红或紫红(鸡爪槭、枫香、南天竹、三角槭、水杉)、黄或黄褐(银杏、鹅掌楸、悬铃木、金钱松、无患子)

⑶常色叶类:红或紫红(红叶李、紫叶桃、紫叶小檗、红继木、紫红叶鸡爪槭)、黄(金叶假连翘、黄金叶)

⑷斑色叶类:撒金东瀛珊瑚、花叶美人蕉、撒金桃叶珊瑚、花叶鹅掌藤、花叶常春藤、花叶垂榕

重庆地区及长江流域城市常见园林植物简介

一、针叶型树类:

1、金钱松:松科金钱松属。落叶大乔木,有长短枝。叶条形在长枝上螺旋状着生,在短枝上簇生,向四方平展呈圆盘形。叶扁平,柔软,条形,背面有蓝绿色气孔带。我国特有树种。是世界五大园景树之一。

2、水杉:杉科水杉属。落叶大乔木。树冠尖塔形。冬芽、小枝、叶均对生或近对生。叶条形,扁平。我国特有树种。

3、雪松:世界五大园景树之一。

4、南洋杉:世界五大园景树之一。

二、落叶阔叶乔木:

1、银杏: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有长、短枝之分。叶扇形,叶脉二叉分枝。雌雄异株。外种皮被白粉。喜光。要求温带凉爽气候。稍耐旱。不耐严寒及全年湿热。

2、黄葛树:桑科榕属。落叶大乔木。有时具气根。叶互生,全缘。隐头花序,隐花果近球形。数大荫浓,常用作行道树及庭荫树。

3、枫香树:金缕梅科枫香属。落叶乔木。秋叶橙红。

4、桃:蔷薇科桃属。品种:紫叶桃,常色叶树种。

三、常绿阔叶乔木:

1、白兰花(黄葛兰、白兰):木兰科含笑属。常绿大乔木。顶芽不开花,腋芽开花。花白色,芳香。喜光,喜热,可以压条、嫁接繁殖。香花树种。

2、木犀(桂花):木犀科木犀属。常绿大乔木。单叶对生,无复叶,叶革质化。幼树之叶缘疏生锯齿,大树之叶近全缘。有叠生芽,一年两次开花,香气浓郁。颇耐荫,能耐零下10℃之短期低温,要求深厚肥沃土壤,忌低洼盐碱。病虫害不严重,对氯、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抗污染。四季桂叶上大下小,四季开花。

四、常绿灌木:

1、山茶(川茶):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枝叶茂密,叶脉不显。花有重瓣。重庆市花。喜温暖湿润半荫环境,不耐烈日曝晒。喜微酸性(PH值5-6.5)土壤。

2、檵木:金缕梅科檵木属。变种红檵木,叶及花瓣均紫红色。常色叶树种。

3、冬青卫矛(大叶黄杨):卫矛科卫矛属。为园林中重要的中、矮篱材料。

4、神香草萼距花(满天星):千屈菜科萼距花属。低矮灌木。

5、栀子:茜草科栀子属。花浓香。

6、六月雪:茜草科六月雪属。宜植树篱。

7、日本珊瑚树(法国冬青):忍冬科荚迷属。可高至10m,高篱树种。

五、落叶灌木:

1、腊梅:腊梅科腊梅属。落叶,丛生大灌木,高可达5m。花浓香。

六、草本花卉:(注意:花期?一二年生?球根?习性?)

1、三色堇: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草本作二年生栽培。花期3-8月。性喜光,喜凉爽湿润气候,较耐寒,不怕霜,要求疏松肥沃土壤。播种繁殖。

2、万寿菊: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花卉。花期6-10月。性喜温暖,、阳光,较耐干旱,在多湿、酷热下生长不良,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移植,生长快。

3、郁金香: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球根花卉,鳞茎具棕褐色皮膜,茎光滑具白粉。花期3-5月。耐旱性强,花芽分化的最适温度为17-23℃,生长期的最适温度为15-18℃。适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质土壤,最忌黏重、低湿的冲积土。分球、播种、组培繁殖。

4、风信子:百合科风信子属。多年生球根花卉,鳞茎具紫蓝色或白色皮膜。花期3-4月。性喜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较耐寒,忌高温,好肥,要求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土壤。

5、葱莲:石蒜科葱莲属。多年生常绿球根花卉,鳞茎具黑褐色皮膜。花期7-11月。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适应性强,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略带黏质的壤土。

6、仙客来:报春花科仙客来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块茎扁球形。花期10月至翌年5月。喜凉爽、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也不喜高温。要求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

7、大花美人蕉:美人蕉科美人蕉属。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粗壮肉质根茎。花期夏季。花期长,8-10月盛花。性喜温暖、炎热气候,不耐寒,霜冻后地上部分枯萎,喜光,适应性强,不择土壤,最适宜湿润肥沃的深厚土壤,稍耐水湿。

七、棕榈类:椰子类在重庆成长不良。

八、竹类:(注意:外形?体量大小?散生?丛生?)

1、毛竹:禾本科刚竹属。单竹型大型竹类。即散生。中部节间长达30-40cm。

2、斑苦竹:禾本科大明竹属。复轴型竹类。即丛生、散生均可。高4-9m,茎3-6cm。

3、凤凰竹:禾本科竹属。合轴型竹类。即丛生。高2-7m,茎0.5-2.5cm,节间长20-40cm。

4、车筒竹:禾本科竹属。合轴型竹类。即丛生。高24m,茎15cm。

5、硬头黄竹:禾本科竹属。合轴型竹类。即丛生。高5-12m,茎4-6cm。

6、佛肚竹:禾本科竹属。合轴型竹类。即丛生。高6-8m,茎4-5cm。

7、慈竹:禾本科慈竹属。合轴型竹类。即丛生。高5-10m,茎3-6cm。

八、藤蔓类:(注意:气生根?钩刺?吸盘?)

1、光叶子花:紫茉莉科叶子花属。常绿大型藤状灌木。茎粗壮,具枝刺。

2、七姊妹:蔷薇科蔷薇属。落叶蔓性灌木。茎有皮刺。

3、紫藤:豆科紫藤属。缠绕性落叶大藤本。

4、长春油麻藤:豆科油麻藤属。缠绕性常绿木质大藤本。

5、地锦(爬山虎):葡萄科爬山虎属。落叶大藤本,卷须多分枝,枝端有吸盘。

6、常春藤:五加科常春藤属。常绿木质藤本。借气根攀援。

7、忍冬(金银花):忍冬科忍冬属。常绿或半常绿缠绕藤本。

8、薛荔:桑科榕属。常绿,吸附攀援或匍匐生长,茎节有气生根。

9、使君子:使君子科使君子属。常绿或落叶藤状灌木。

第二章

生态学概念:Ernst Haeckel (1883) :生物--生物(生物环境)+ (物理环境)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E. P. Odum (1975)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科学。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特点:整体观、系统观、协同进化

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城市环境主要指物理环境及生物环境,包括大气、土壤、地质、地形、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及建筑、管线、废弃物、噪声等人工环境。广义的环境,除了物理环境之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美学环境。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

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人文环境、城市环境。

城市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重庆主要是煤烟型污染,以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

重庆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属于煤烟型污染,二氧化硫是首要污染物。近年来,随着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明显上升,已开始同时具有石油型大气污染的特点。 重庆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以原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其次产业结构失衡,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第三,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城市光照条件:城市的低云量、雾、阴天日数都比郊区多,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小于郊区。城市内部光照条件的局部差异比郊区大。朱主要取决于街道宽度(D)、街道走向(A)、建筑物高度(H)。在北半球地区,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如果两侧有相同的较高大的建筑物,北侧接受的太阳光多于南侧;一栋东西走向的建筑物,南侧接受的太阳光多于北侧。另一方面,街道地面和建筑物的反射以及人工光源可部分补偿太阳光辐射的减弱。在城市建筑物之间以及高楼中庭中应用园林植物可以营造绿色环境。在每日只有半日以下的直射阳光区,一般选用中性或阴性植物,因建筑物西侧直射光较强,该处适合中性及阳性植物生长;在每日皆无直射阳光区,主要选用适合阴性或中性环境的植物,较明亮或有人工光源处也可选用阳性或中性植物。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热岛效应是一种中小尺度的气候现象,它受到大尺度天气形势的影响。重庆在副热带高压带,易形成逆温。

狭管效应:如果风向与街道走向一致,则由于狭管效应,风速将比开阔地增强。

热岛环流:由于热岛效应,城市中心的热气流,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当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则降低温度并向四周下沉,继之冷空气再流向热岛中心,如此反复,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一个缓慢的热岛环流。

城市的降水:城市降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降水量和暴雨天数的增加上。市区的暴雨天数和雷暴天数明显高于郊区。

干岛效应:城市相对湿度远比郊区低的现象。

酸雨: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与水汽结合,形成硫酸和硝酸,以降水形式降落到地面,使雨水PH值小于5.6,就形成酸雨,或确切地称为酸沉降。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很低,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影响,但它可以吸收红外线,使近地面层的空气增温,产生温室效应。

煤炭型空气污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粉尘,它们主要来自燃煤过程中的废气。在冬季,由于燃煤取暖,排放的烟尘量大,加上冬季容易出现逆温,因此空气污染最为严重。

石油型空气污染:主要空气污染物为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是由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燃烧及汽车排放的尾气引起的。石油燃料的燃烧和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废气物质,在阳光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结果产生醛类、臭氧和过氧化乙酰硝酸酯等。由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及其光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最终产物所组成的特殊化合

物,称为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次级污染物。最容易在夏秋季节。

逆温: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温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导致在下沉终止的高度出现逆温。

城市地表径流显著大于郊区。

水体富营养化:当生活污水的粪便和含磷洗涤剂及化肥等经雨水的冲洗而进入水体后,使水体中氮、磷、钾等植物营养物质增多,可促进水生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体中溶解氧明显下降,水体浑浊、透明度降低,水藻多,N、P、K含量高。 水体的净化: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际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 植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有规律的组合。

植被: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物种多样性:群落(地区、生境)中的物种数目(物种丰富度)和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分配均匀度。

群落的外貌决定于群落的生活型组成。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所形成的外貌形态。 群落演替:就是一种群落类型被其他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演替顶级或顶级群落:任何一类演替系列,虽然发展速度不同,最终结果总是达到稳定阶段的植被,这个终点称为演替顶级或顶级群落。

城市植被:城市里所有植物的总称。人类干预程度来分,城市植被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半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三大类型。

城市绿化中对植物的选择: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讲,一个地方的原生植物及乡土植物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植物在千百万年来当地生境的适应,又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选择。所以,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和选择反映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种类。

生态系统是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与物理环境的统一体。生物系统为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同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1.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

一般食物链都是由3-4个环节构成的,一般不超过5级。

物质循环可在三个层次上进行:生物个体、生态系统层次、生物圈层次。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的演替总是向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直到使生态系统达到成熟的最稳定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而保持自身稳定性(即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或者在遭受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即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因此,抵抗力和恢复力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两个重要途径,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时,即生态平衡阈值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本身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

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城市生态系统同样以人为中心。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为性2.不完整性3.开放性4.脆弱性(食物链简化、营养关系倒置) 景观的涵义: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相同。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特征:1.生态系统的聚合。2.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能流和相互影响。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

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地貌、气候条件、自然、人为条件。

斑块的大小和形状在自然保护区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景观异质性的来源:主要来自干扰以及异质的立地或生境条件。

景观多样性实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目标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价值等),从景观的独特性(稀有性及被破坏后可能恢复时间尺度),景观的多样性(斑块多样性、种类多样性、格局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生物生产能力和经济密度等),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或相容性),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局限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

适宜性分析的方法:因子叠合法、数学组合法、整体法、因子分析法、逻辑组合法。 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⑴城市下垫面的反射率要比郊区小。城市绿地面积比郊区少,街道、建筑物等大量使用砖石、水泥、沥青、硅酸盐等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的反射率比植被低,特别是深色屋顶和墙面等反射率更低。并且由于建筑物密度大,形成一个立体下垫面,太阳辐射经墙壁、屋顶、路面等之间多次反射吸收,最终被反射的能量减少。

⑵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热导率比郊区森林、草地、农田组成的下垫面要大得多,因而城市下垫面的温度高于郊区,通过长波辐射提供给大气的热量比郊区多。

⑶城市大气中有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覆盖层,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而,大气温度比郊区高,空气逆辐射大于郊区。

⑷城市中有较多人为热进入空气,特别是高纬度地区冬季取暖。

⑸城市中建筑物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

⑹由于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大,排水系统发达,地面蒸发量小。

营建抗性强和净化能力强的城市环境保护林时,树种选择和配置应注意:

⑴在污染源附近,应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⑵在远离污染源和人们视线的地方,应以吸收能力强的树种为主。

⑶适当配置一些大气污染敏感指示植物,以监测环境。

⑷在居民住宅区及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附近,要避免栽植会释放有损人体健康的物质的树种。 ⑸增加具有杀菌能力的树种的比例,营建兼有保健功能的林带。

城市植被的功能:

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1hm2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t二氧化碳,放出0.73t氧。一般城市如果每人平均有10m2树林或25-50m2草坪,就可以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使空气新鲜。

⑵净化作用。1.净化有害气体。2.吸尘作用。(选择防尘树木时,应注意树叶总面积大、叶面粗糙多绒毛,能分泌黏液的树种。一般阔叶树比针叶树吸尘能力强,森林比单株吸尘能力强。)

3.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1hm2圆柏林一昼夜能分泌30kg杀菌素。)4.净化水体。5.净化土壤。

⑶改善局部气候。1.调节气候。2.调节湿度。3.防风沙、调节气流的作用。

⑷降低城市噪声。防声林带宽度6-15m,高度10m以上,长度不小于声源至受声区距离的2倍,位置应尽量靠近声源,植物配置应以乔木、灌木和草地向结合,形成一个连续、密集的障碍带。

⑸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特点:

⑴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⑵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物质生产四大功能。

⑶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⑷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第三章

扦插繁殖是用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枝、芽、根、叶等)作为插穗,在一定条件下,插在土、沙或其他基质中,使其生根发芽,成为完整独立的新植株。

种植土:理化性能好,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 客土:将栽植地点或种植穴中不适合种植的土壤更换成适合种植的土壤,或掺入某种土壤改善理化性质。

基肥:植物种植或栽植前,施入土壤或坑穴中以作为底肥的肥料,多为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假植:苗木起运到目的地后,因诸多原因不能及时定植的情况下,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临时性的埋植措施。

基径:苗木主干贴近地面处的直径。

常绿树、名贵树和花灌木的起挖要带土球,土球直径不小于树干胸径的6~8倍,土球纵径通常为横径的2/3;

伤流:树木因修剪或其它创伤,造成伤口处流出大量树液的现象。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对古树名木的内涵界定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或社会意义的木本植物"。

大树的栽植:

大树移植是指移植胸径在15cm以上的落叶苗木和胸径在l0cm以上的常绿苗木。胸径30cm以上的快长树和胸径25cm以上的慢长树一般不宜移植。

⑴移植前应对移植大树的生长情况(生长势)、立地条件(土壤)、周围环境(光照:树冠、干阴阳面)、交通状况等作详细调查研究,制定移栽的技术方案。

⑵对移栽的大树必须在移栽前一到二年进行切根(缩坨)。切根范围按预定其挖土球的规格小10cm,以树干为中心分年度环行交替切根;切根时间一般在春季苗木萌芽前,也可在夏季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或秋季落叶前根部生长期进行。

⑶栽植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点、定树、定位。栽植穴的直径应大于根盘或土球直径50cm以上,比土球高度深30cm以上。栽植穴底应施基肥,栽植土的理化性状要符合所植苗木的生长要求。

⑷大树栽植应严格按照苗木原生长方向,注意将丰满完整的树冠面朝主观赏面。

⑸大树起吊栽植必须一次性到位,不得反复起吊,避免损坏土球,破坏根系。入穴定位后,应采用浪风绳对大树做临时固定。

⑹栽植培土前小心取下包装物,随后分层填土夯实,并沿树穴外缘用土培筑灌水堰。 ⑺大树栽植后必须立即拆除浪风绳设立支柱支撑,防止树身倾斜、摇动。

⑻大树栽植后必须立即浇水一遍,隔2~3天后再浇第二遍水,隔一周后再浇第三遍水,每次都要浇透,浇水后应及时封堰。

⑼大树移植后必须在主干和一、二级主枝用草绳或新型软性保湿材料卷干。

苗木常见死亡原因:

⑴栽植材料质量差,枝叶多,根系不发达,挖掘时严重伤根,假土坨,根量过少; ⑵栽植时根系不舒展,甚至窝根;

⑶栽植过深、过浅或过松;

⑷土壤干旱失水或渍水,根底"吊空,出现气袋,吸水困难,下雨后又严重积水以及人为活

动的影响,严重的机械损伤等。

乔木栽植常用技术:

⑴"嫁肥"

在移栽前5~8天,根部施用0.2%~0.3%尿素溶液,增加树体吸收营养。

⑵叶面喷肥

乔木定植后对叶面喷施0.2%的尿素溶液,增加树体吸收营养。

⑶灌根

在起挖的前2~3天对所选定的植株挖宽20cm,深40cm的圆槽圈,浇灌浓度为6%的活力素水剂,保证起苗运输途中的养分和水分贮存。

⑷活力素树干注射

乔木定植后通过树干注射活力素水剂,提高移植成活率。

⑸保水剂蘸根

乔木起挖后用0.1%的保水剂 (可溶入一定比例的促根剂) 蘸根,再用塑料薄膜结合湿润麻片或草帘包扎,运输路途中适量浇水,保持运根部新鲜湿润。

⑹ ABT生根粉涂根

在乔木定植前,采取ABT生根粉涂根的措施,促进定植乔木根系萌发。

⑺裹干保湿

乔木运输路途中,或乔木定植后成活期内,用麻片、草绳裹干,然后喷水湿润,再后用塑料薄膜适当包裹,用以降低树体水分蒸发。

⑻地膜覆土

乔木定植浇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树穴部位,降低树穴土壤水分蒸发散失,保持土壤和根部湿润。

⑼伤口涂抹剂

乔木移植过程中,对根部、枝条损伤部位进行消毒并用以伤口涂抹剂,保持切口水分,防止切口部位腐烂霉变。

⑽树冠抗蒸腾剂

乔木挖掘、修枝后,对乔木枝叶喷布抗蒸腾剂,降低树冠的蒸腾作用,保持树体水分和活力。 ⑾活力素输液

通过输液的方式将活力素输入乔木体内,提高乔木成活率。

⑿树冠喷雾保湿

乔木定植后,定期对乔木树冠进行喷洒水雾,以便保持冠部湿润,调节树体水分平衡。

第四章

植物空间构成(建造)功能:墙、屏障、护栏、顶棚、地面

植物美学观上(景观)功能:1.创造观赏景点2.作主景、背景、配景3.强调识别4.地形调整 植物造景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存活下来的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地带性植物。 适地适树:根据立地具体的环境条件(土壤、温度、湿度、光照、水分等各种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配置。

耐SO2树种:桂花、柳树、夹竹桃

不耐SO2树种:悬铃木、雪松

艺术性原则包括:1.多样与统一2.对比与调和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重点7.层次与背景

植物景观的意境美:意境是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贯穿于园林艺术表现之中,既借植物特有的形、色、香、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创造出寄

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意境,赋予植物人格化,这一从形态美到意境美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林植:凡成片、成块大面积栽植乔灌木,以形成林地和森林景观的应用方式称为林植,也叫树林。林植多用于大面积公园的安静区、风景游览区或休、疗养区、生态防护区以及卫生防护林带等,树林可分为密林和疏林两种形式。密林的郁闭度在0.7以上,不便于游人活动。疏林郁闭度在0.4-0.6之间。

群植:是由多数乔灌木(一般在20~30株以上)混合成群栽植而成的类型。第一层为大乔木,且为阳性树。要注意树群林冠线起伏,林缘线有变化,主从分明,高低错落,有立体空间层次,色彩季相丰富,四季有景可赏。

列植:即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地种植,或在行内株距有变化。

孤植: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孤植树:主要表现植株个体特点,突出树木个体美,如奇特的姿态、丰富的线条、浓艳的花朵、硕大的果实等。

孤植树种植的地点:要求比较开阔,不仅要保证树冠有足够的空间,而且要有比较合适的观赏视距和观赏点,可以配植在开阔的河边、湖畔,以明朗的水色做背景,还适宜配植在可以透视辽阔远景的高地上和山岗上,以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或山石相互成景之处。庇荫孤植最好是布置在开敞的大草坪的构图重心;孤植树还可以作为自然式园林的焦点树、诱导树,种植在园路的转折处或假山蹬道口,以诱导游人进人另一景区。

对植:是指用两株或两丛相同或相似的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出入口或桥头的两旁,在构图上形成配景和夹景。

丛植:指将二三株至二十株相同或相似种类的乔灌木高低错落紧密地种植在一起、使其林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外轮廓线。通常用以观赏为主,作主景,也可作配景、背景或蔽荫用。丛植有较强的整体感,所以要处理株间、种间关系,如疏密远近、生态习性等方面的协调关系。丛植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既能表现出植物的个体美,又能展现出树种的群体美。1.两株:讲究对比,"两株配植,必一高一低,一俯一仰";2.三株:避免在一条直线上或构成等边三角形,强调动态均衡;树种搭配不超过两种,忌最大的一株稍远离

3.三株以上:避免成一直线或均匀、等距离布置,强调动态均衡。

独立花坛:不超过广场面积的三分之一。花坛设计的层次宜内高外低的形式,使花坛形成自然斜面。

盛花花坛:表现花卉本身华丽的群体色彩美。选高矮一直、花期长、盛开时见花不见叶的。 模纹花坛:选择成长慢、细质感、耐修剪的植物。

带状花坛:外形为狭长形,一般宽度在1m以上,长短轴之比大于三比一的花坛。

花境:是以多年生花卉为主,外沿呈带状,内部花卉栽植呈自然式块状混交,以模拟自然界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是作为从规则式构图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的半自然的种植形式。

绿篱:是由灌木和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的,其结构紧密的规则种植形式。

绿篱的园林用途:1.范围与围护作用。2.分隔空间和屏障视线。3.作为规则式园林的区划线。

4.作为花境、喷泉、雕像的背景。5.美化挡土墙。6.作色带。

城市公园体育运动区植物造景设计:树种不宜种植落果、落花和产生飞絮的树种(如悬铃木、垂柳、杨树)

屋顶花园植物选择:应选择耐旱、看寒性强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阳性、耐贫瘠的浅根性植物,抗风、不易倒伏、耐积水的植物种类,以常绿为主,冬季能露地越冬的植物。

屋顶花园植物造景形式:1.乔灌木的丛植、孤植。2.花坛、花台设计。3.巧设花境及草坪。

4.注意配景。

高速公路的绿化主要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

道路绿地的功能:交通组织、生态防护、组织街景、形成道路景观特色、生物多样性。 考虑视距三角形:植物高度不大于70cm。

植物景观 "意境":即形式上注重植物的色、香、姿、韵、声,手法上常用比拟、寓意的方式,将园林植物美的要素及园林植物特有的生态学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世界观,使观赏者在感知植物表象美的基础上通过情感、联想、理解等审美活动获得的植物景观内在的美,从而因景而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达到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原则:

⑴科学性原则:1.地域性2.适地适树3.物种多样性4.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⑵功能性原则:1.绿地生态功能要求2.绿地游憩功能要求3.绿地景观功能要求

⑶艺术性原则:1.植物造景设计形式美的艺术原则2.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⑷可持续原则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置:

⑴依据建筑物的形体、大小进行配置

⑵依据建筑物的风格、类型、功能和性质进行配置。

⑶依据建筑物的色彩进行配置。

⑷依据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的各个方位不同,其生境条件有很大差异,对植物的选择也应区别对待。

⑸屋顶的植物配置:因条件特殊,土层较薄,阳光充足,风大,浇水受限,宜选喜光、耐干旱贫瘠、耐寒、浅根系但根系发达的灌木或地被植物。

⑹建筑物的门、窗、角隅的植物配置:建筑物的大门人口处作为景区的起点,位置十分重要,可通过前景树的掩、映和后景树的露、藏,把远处的山、水、路衔接起来,构成框景;窗户阳台上可摆放盆栽植物,窗户外可种植形态特征明显、枝叶花色或果实较特异的植物,引导人的视线向外界拓展、延伸。

水边植物配置艺术构图:

⑴透景线:水边的植物应遵循"嘉则收之,俗则摒之"的原则,有疏有密,有断有续。可人的风景要通过疏朗的植物间隙透逸出来。

⑵色彩构图:由于水色清碧偏绿,要用其他色彩丰富的植物来点缀美化,使水色与植物相映成趣。

⑶线条构图:由于水平面平直,"文如看山不宜平",植物配置同样在平面和立面上都应有远近高低错落等变化,要有林冠线的起伏变化和景深层次。可通过配植具有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丰富线条构图。

园林植物与园路的配置:园路一般分为主要道路(主路)、次要道路(径路)、散步小道(小路)三种。植物有与之相应的配置方法:

⑴主路的植物配置:1.两旁应充分绿化,形成庇荫效果;2.平坦笔直的主路,常用规则式配植,便于设置对景,构成一点透视。而对蜿蜒曲折的主路,则宜以自然式配植,使之有疏密、高低、敞敞等变化。3.对过长的主路应按不同的路段配置以不同的树种进行多个树种的配置,使之丰富变化。

⑵径路的植物配置:径路可运用丰富多彩的植物,多为自然式或规则式布置,离道路或远或近设置孤植树、树丛、灌丛、花丛或花境等,亦可布置行道树。在人流稀少幽静自然的环境之中,适宜配置树姿自然、体形高大的树种,产生 "野趣之路"的自然效果;形成"山径"、"竹径"、"林径"、"花径"。

⑶小路(游步道)的植物配置: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多曲折自由布置,常设在山际、水边或树林深处,多为自然式布置于疏林草地、缀花草坪、花境、镶嵌草坪等。散步道旁可配置乔、灌木,形成色彩丰富的树丛,还可布置花境,创造出一种真正具有游憩功能的幽雅环境。 儿童公园或公园的儿童活动区的在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上应注意:

⑴忌用植物。忌用有毒植物,凡花、叶、果有毒或散发难闻气味的植物(凌霄、夹竹桃、苦楝、漆树等)、有刺植物(枸骨、刺槐、蔷薇等)、有过多飞絮的植物(杨、柳、悬铃木)、易招致病虫害及浆果植物(乌桕、枸树)。

⑵应选用叶、花、果形状奇特、色彩新鲜、能引起儿童兴趣的树木。

⑶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树种,分枝点不宜低于1.8m。灌木宜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树种,这些树种生存能力强、占地面积小,不会影响儿童的游戏活动。

⑷在植物的配置上要有完整的主调和基调,以造成全园既有变化但又完整统一的绿色环境。 高校植物造景设计:

⑴突出教育,富有趣味

⑵以绿为主,绿中求美

⑶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⑷以人为本,注重功能

⑸经济适用,景观长久

⑹高校植物造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树种应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2.楼前楼后注意一楼采光,以低矮植物为主,不宜种植高大乔木。3.每块绿化区域的观赏性应各有特点,常绿、落叶搭配,乔木与灌木搭配,依季节配置,体现绿地地块特色。4.集中绿化的设计要突出主题,考虑四季的形貌、色彩对观赏者的影响,同时要反映学校特点和文化品味。5.占地面积较小的绿化可以考虑造型为主,突出观赏性、艺术性。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树种选择原则:

⑴尽量采用乡土树种,适当引种一些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景观好,不易染病招虫,管理方便的异地树种,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增加植物种类,丰富街道景观。

⑵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特点选择树种。如重庆光照不足,街道绿地植物特别是行道树应以落叶树为主,增加落叶树的比例,增加冬季重庆街道的亮度。

⑶筛选l0多种树种作为道路绿地的基调树种,使道路绿地形成和谐一致的景观,中、低层植物可丰富一些,做到统一当中有变化。

⑷中、低层树种选择色叶、枝奇、花繁、花期长的树种为主,隔离带的整形修剪应有主题,定期修剪,形成整齐美观、协调统一的造型,统一街景。

⑸要让市树市花,在街道绿地中占有一定比重,特别是城区主干道和入城的路口,增加市树市花的配置数量,体现地方特色。

滨江防护绿地的生态要求:

⑴自然化的设计

⑵保护江岸的溪沟、湿地、开放水面

⑶选用地方性耐水湿的植物或水生植物

⑷地面铺装的透水性

滨水绿地植物景观(群落)的营造原则:

⑴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⑵遵从"互惠共生",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生态关系协调)

⑶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⑷充分借鉴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异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景观个性原则、遗留地保护原则、生态关系协调原则、综合性原则

植物景观配置意境的营造:

⑴创造园林意境主题,构成意境。

⑵发挥园林植物的色、香、姿、声、韵的观赏特性,结合地域环境特征,营造怡人景观。 ⑶按诗格(诗文、匾额、楹联) 、画理取裁,将植物的诗情画意写入园林。

1

植物

第一章

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三个阶段:种子及种子萌芽时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性:慢--快--慢(S形曲线规律变化)

种的学名采用双名法命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为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是种加名,为形容词。

园林植物按其生长型或体型分类:木本观赏植物(乔木类、灌木类、木质藤本、竹类)、草本观赏植物(一年生草本花卉、二年生草本花卉、多年生草本花卉)

乔木:在原产地,树体高大,具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又可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 灌木:树体矮小,通常无明显主干而呈丛生状或分枝点接近地面的木本植物。

园林植物根据主要观赏部位分类: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赏枝干类、赏根类、赏株形类 行道树:主要指栽植在道路系统,如公路、街道、园路、铁路等两侧,整齐排列,以遮荫、美化为目的的乔木树种。

世界五大行道树:悬铃木、鹅掌楸、银杏、椴树、七叶树

根据园林用途分类:行道树类、孤散植类、垂直绿化类、绿篱类、草坪地被类、花坛花境类 墙面绿化:爬山虎、常春藤、薜荔

棚架绿化:木香、紫藤、葡萄、藤本月季、蔷薇、凌霄、叶子花、使君子、长春油麻藤 陡岩坎绿化:蔷薇、忍冬、枸杞、云南黄素馨

绿篱按高度分:高篱(2m左右,蚊母树、石楠、日本珊瑚树、桂花、女贞、丛生竹类)、中篱(1m左右,枸骨、冬青卫矛、六月雪、木槿、小叶女贞、小蜡)、矮篱(50cm以内,小檗、黄杨、萼距花、雀舌花、小月季、迎春)

按形态、习性、分类学地位的综合分类:针叶型树类、棕榈型树类(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竹类、阔叶型树类(常绿乔木类、落叶乔木类、常绿灌木类、落叶灌木类)、藤蔓类、草本花卉类

温度三基点:每一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都有温度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按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分类:阳性植物(喜光植物)、阴性植物、中性植物 按光照时间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分类: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

按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要求分类: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挺水、浮叶、漂浮、沉水)

按园林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分类: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

长日照植物:要求日照时间大于某一临界日长才能正常开花结实的植物。

挺水植物:根或根状茎生于泥中,茎、叶和花挺出水面。

浮叶植物:根或根状茎生于泥中,茎细弱不能直立,叶片漂浮在水面上。

漂浮植物:根悬浮在水中,植株漂浮于水面上,随着水流、波浪四处漂泊。

沉水植物:整株沉于水中,无根或根系不发达,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利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植物界: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低等植物∣高等植物

非维管植物∣维管植物

孢子植物∣种子植物

园林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⑴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相关(根与枝叶):相互依赖("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相互制约("旱长根、水长苗")

⑵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相关: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对营养物质的争夺)

⑶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生长较快,而侧芽的生长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主根和侧根之间也有类似的现象。如果将植物的顶芽或根尖的先端除掉,侧枝和侧根就会迅速长出。这种顶端生长占优势的现象就叫做顶端优势。

观叶类按叶色分为:

⑴春色叶及新叶有色类:红或紫红(山麻秆、天竺桂、黄连木、红叶石楠)、黄(金叶女贞) ⑵秋色叶类:红或紫红(鸡爪槭、枫香、南天竹、三角槭、水杉)、黄或黄褐(银杏、鹅掌楸、悬铃木、金钱松、无患子)

⑶常色叶类:红或紫红(红叶李、紫叶桃、紫叶小檗、红继木、紫红叶鸡爪槭)、黄(金叶假连翘、黄金叶)

⑷斑色叶类:撒金东瀛珊瑚、花叶美人蕉、撒金桃叶珊瑚、花叶鹅掌藤、花叶常春藤、花叶垂榕

重庆地区及长江流域城市常见园林植物简介

一、针叶型树类:

1、金钱松:松科金钱松属。落叶大乔木,有长短枝。叶条形在长枝上螺旋状着生,在短枝上簇生,向四方平展呈圆盘形。叶扁平,柔软,条形,背面有蓝绿色气孔带。我国特有树种。是世界五大园景树之一。

2、水杉:杉科水杉属。落叶大乔木。树冠尖塔形。冬芽、小枝、叶均对生或近对生。叶条形,扁平。我国特有树种。

3、雪松:世界五大园景树之一。

4、南洋杉:世界五大园景树之一。

二、落叶阔叶乔木:

1、银杏: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有长、短枝之分。叶扇形,叶脉二叉分枝。雌雄异株。外种皮被白粉。喜光。要求温带凉爽气候。稍耐旱。不耐严寒及全年湿热。

2、黄葛树:桑科榕属。落叶大乔木。有时具气根。叶互生,全缘。隐头花序,隐花果近球形。数大荫浓,常用作行道树及庭荫树。

3、枫香树:金缕梅科枫香属。落叶乔木。秋叶橙红。

4、桃:蔷薇科桃属。品种:紫叶桃,常色叶树种。

三、常绿阔叶乔木:

1、白兰花(黄葛兰、白兰):木兰科含笑属。常绿大乔木。顶芽不开花,腋芽开花。花白色,芳香。喜光,喜热,可以压条、嫁接繁殖。香花树种。

2、木犀(桂花):木犀科木犀属。常绿大乔木。单叶对生,无复叶,叶革质化。幼树之叶缘疏生锯齿,大树之叶近全缘。有叠生芽,一年两次开花,香气浓郁。颇耐荫,能耐零下10℃之短期低温,要求深厚肥沃土壤,忌低洼盐碱。病虫害不严重,对氯、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抗污染。四季桂叶上大下小,四季开花。

四、常绿灌木:

1、山茶(川茶):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枝叶茂密,叶脉不显。花有重瓣。重庆市花。喜温暖湿润半荫环境,不耐烈日曝晒。喜微酸性(PH值5-6.5)土壤。

2、檵木:金缕梅科檵木属。变种红檵木,叶及花瓣均紫红色。常色叶树种。

3、冬青卫矛(大叶黄杨):卫矛科卫矛属。为园林中重要的中、矮篱材料。

4、神香草萼距花(满天星):千屈菜科萼距花属。低矮灌木。

5、栀子:茜草科栀子属。花浓香。

6、六月雪:茜草科六月雪属。宜植树篱。

7、日本珊瑚树(法国冬青):忍冬科荚迷属。可高至10m,高篱树种。

五、落叶灌木:

1、腊梅:腊梅科腊梅属。落叶,丛生大灌木,高可达5m。花浓香。

六、草本花卉:(注意:花期?一二年生?球根?习性?)

1、三色堇: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草本作二年生栽培。花期3-8月。性喜光,喜凉爽湿润气候,较耐寒,不怕霜,要求疏松肥沃土壤。播种繁殖。

2、万寿菊: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花卉。花期6-10月。性喜温暖,、阳光,较耐干旱,在多湿、酷热下生长不良,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移植,生长快。

3、郁金香: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球根花卉,鳞茎具棕褐色皮膜,茎光滑具白粉。花期3-5月。耐旱性强,花芽分化的最适温度为17-23℃,生长期的最适温度为15-18℃。适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质土壤,最忌黏重、低湿的冲积土。分球、播种、组培繁殖。

4、风信子:百合科风信子属。多年生球根花卉,鳞茎具紫蓝色或白色皮膜。花期3-4月。性喜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较耐寒,忌高温,好肥,要求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土壤。

5、葱莲:石蒜科葱莲属。多年生常绿球根花卉,鳞茎具黑褐色皮膜。花期7-11月。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适应性强,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略带黏质的壤土。

6、仙客来:报春花科仙客来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块茎扁球形。花期10月至翌年5月。喜凉爽、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也不喜高温。要求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

7、大花美人蕉:美人蕉科美人蕉属。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粗壮肉质根茎。花期夏季。花期长,8-10月盛花。性喜温暖、炎热气候,不耐寒,霜冻后地上部分枯萎,喜光,适应性强,不择土壤,最适宜湿润肥沃的深厚土壤,稍耐水湿。

七、棕榈类:椰子类在重庆成长不良。

八、竹类:(注意:外形?体量大小?散生?丛生?)

1、毛竹:禾本科刚竹属。单竹型大型竹类。即散生。中部节间长达30-40cm。

2、斑苦竹:禾本科大明竹属。复轴型竹类。即丛生、散生均可。高4-9m,茎3-6cm。

3、凤凰竹:禾本科竹属。合轴型竹类。即丛生。高2-7m,茎0.5-2.5cm,节间长20-40cm。

4、车筒竹:禾本科竹属。合轴型竹类。即丛生。高24m,茎15cm。

5、硬头黄竹:禾本科竹属。合轴型竹类。即丛生。高5-12m,茎4-6cm。

6、佛肚竹:禾本科竹属。合轴型竹类。即丛生。高6-8m,茎4-5cm。

7、慈竹:禾本科慈竹属。合轴型竹类。即丛生。高5-10m,茎3-6cm。

八、藤蔓类:(注意:气生根?钩刺?吸盘?)

1、光叶子花:紫茉莉科叶子花属。常绿大型藤状灌木。茎粗壮,具枝刺。

2、七姊妹:蔷薇科蔷薇属。落叶蔓性灌木。茎有皮刺。

3、紫藤:豆科紫藤属。缠绕性落叶大藤本。

4、长春油麻藤:豆科油麻藤属。缠绕性常绿木质大藤本。

5、地锦(爬山虎):葡萄科爬山虎属。落叶大藤本,卷须多分枝,枝端有吸盘。

6、常春藤:五加科常春藤属。常绿木质藤本。借气根攀援。

7、忍冬(金银花):忍冬科忍冬属。常绿或半常绿缠绕藤本。

8、薛荔:桑科榕属。常绿,吸附攀援或匍匐生长,茎节有气生根。

9、使君子:使君子科使君子属。常绿或落叶藤状灌木。

第二章

生态学概念:Ernst Haeckel (1883) :生物--生物(生物环境)+ (物理环境)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E. P. Odum (1975)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科学。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特点:整体观、系统观、协同进化

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城市环境主要指物理环境及生物环境,包括大气、土壤、地质、地形、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及建筑、管线、废弃物、噪声等人工环境。广义的环境,除了物理环境之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美学环境。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

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人文环境、城市环境。

城市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重庆主要是煤烟型污染,以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

重庆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属于煤烟型污染,二氧化硫是首要污染物。近年来,随着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明显上升,已开始同时具有石油型大气污染的特点。 重庆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以原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其次产业结构失衡,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第三,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城市光照条件:城市的低云量、雾、阴天日数都比郊区多,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小于郊区。城市内部光照条件的局部差异比郊区大。朱主要取决于街道宽度(D)、街道走向(A)、建筑物高度(H)。在北半球地区,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如果两侧有相同的较高大的建筑物,北侧接受的太阳光多于南侧;一栋东西走向的建筑物,南侧接受的太阳光多于北侧。另一方面,街道地面和建筑物的反射以及人工光源可部分补偿太阳光辐射的减弱。在城市建筑物之间以及高楼中庭中应用园林植物可以营造绿色环境。在每日只有半日以下的直射阳光区,一般选用中性或阴性植物,因建筑物西侧直射光较强,该处适合中性及阳性植物生长;在每日皆无直射阳光区,主要选用适合阴性或中性环境的植物,较明亮或有人工光源处也可选用阳性或中性植物。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热岛效应是一种中小尺度的气候现象,它受到大尺度天气形势的影响。重庆在副热带高压带,易形成逆温。

狭管效应:如果风向与街道走向一致,则由于狭管效应,风速将比开阔地增强。

热岛环流:由于热岛效应,城市中心的热气流,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当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则降低温度并向四周下沉,继之冷空气再流向热岛中心,如此反复,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一个缓慢的热岛环流。

城市的降水:城市降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降水量和暴雨天数的增加上。市区的暴雨天数和雷暴天数明显高于郊区。

干岛效应:城市相对湿度远比郊区低的现象。

酸雨: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与水汽结合,形成硫酸和硝酸,以降水形式降落到地面,使雨水PH值小于5.6,就形成酸雨,或确切地称为酸沉降。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很低,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影响,但它可以吸收红外线,使近地面层的空气增温,产生温室效应。

煤炭型空气污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粉尘,它们主要来自燃煤过程中的废气。在冬季,由于燃煤取暖,排放的烟尘量大,加上冬季容易出现逆温,因此空气污染最为严重。

石油型空气污染:主要空气污染物为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是由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燃烧及汽车排放的尾气引起的。石油燃料的燃烧和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废气物质,在阳光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结果产生醛类、臭氧和过氧化乙酰硝酸酯等。由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及其光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最终产物所组成的特殊化合

物,称为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次级污染物。最容易在夏秋季节。

逆温: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温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导致在下沉终止的高度出现逆温。

城市地表径流显著大于郊区。

水体富营养化:当生活污水的粪便和含磷洗涤剂及化肥等经雨水的冲洗而进入水体后,使水体中氮、磷、钾等植物营养物质增多,可促进水生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体中溶解氧明显下降,水体浑浊、透明度降低,水藻多,N、P、K含量高。 水体的净化: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际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 植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有规律的组合。

植被: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物种多样性:群落(地区、生境)中的物种数目(物种丰富度)和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分配均匀度。

群落的外貌决定于群落的生活型组成。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所形成的外貌形态。 群落演替:就是一种群落类型被其他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演替顶级或顶级群落:任何一类演替系列,虽然发展速度不同,最终结果总是达到稳定阶段的植被,这个终点称为演替顶级或顶级群落。

城市植被:城市里所有植物的总称。人类干预程度来分,城市植被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半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三大类型。

城市绿化中对植物的选择: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讲,一个地方的原生植物及乡土植物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植物在千百万年来当地生境的适应,又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选择。所以,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和选择反映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种类。

生态系统是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与物理环境的统一体。生物系统为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同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1.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

一般食物链都是由3-4个环节构成的,一般不超过5级。

物质循环可在三个层次上进行:生物个体、生态系统层次、生物圈层次。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的演替总是向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直到使生态系统达到成熟的最稳定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而保持自身稳定性(即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或者在遭受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即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因此,抵抗力和恢复力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两个重要途径,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时,即生态平衡阈值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本身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

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城市生态系统同样以人为中心。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为性2.不完整性3.开放性4.脆弱性(食物链简化、营养关系倒置) 景观的涵义: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相同。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特征:1.生态系统的聚合。2.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能流和相互影响。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

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地貌、气候条件、自然、人为条件。

斑块的大小和形状在自然保护区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景观异质性的来源:主要来自干扰以及异质的立地或生境条件。

景观多样性实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目标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价值等),从景观的独特性(稀有性及被破坏后可能恢复时间尺度),景观的多样性(斑块多样性、种类多样性、格局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生物生产能力和经济密度等),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或相容性),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局限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

适宜性分析的方法:因子叠合法、数学组合法、整体法、因子分析法、逻辑组合法。 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⑴城市下垫面的反射率要比郊区小。城市绿地面积比郊区少,街道、建筑物等大量使用砖石、水泥、沥青、硅酸盐等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的反射率比植被低,特别是深色屋顶和墙面等反射率更低。并且由于建筑物密度大,形成一个立体下垫面,太阳辐射经墙壁、屋顶、路面等之间多次反射吸收,最终被反射的能量减少。

⑵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热导率比郊区森林、草地、农田组成的下垫面要大得多,因而城市下垫面的温度高于郊区,通过长波辐射提供给大气的热量比郊区多。

⑶城市大气中有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覆盖层,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而,大气温度比郊区高,空气逆辐射大于郊区。

⑷城市中有较多人为热进入空气,特别是高纬度地区冬季取暖。

⑸城市中建筑物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

⑹由于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大,排水系统发达,地面蒸发量小。

营建抗性强和净化能力强的城市环境保护林时,树种选择和配置应注意:

⑴在污染源附近,应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⑵在远离污染源和人们视线的地方,应以吸收能力强的树种为主。

⑶适当配置一些大气污染敏感指示植物,以监测环境。

⑷在居民住宅区及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附近,要避免栽植会释放有损人体健康的物质的树种。 ⑸增加具有杀菌能力的树种的比例,营建兼有保健功能的林带。

城市植被的功能:

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1hm2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t二氧化碳,放出0.73t氧。一般城市如果每人平均有10m2树林或25-50m2草坪,就可以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使空气新鲜。

⑵净化作用。1.净化有害气体。2.吸尘作用。(选择防尘树木时,应注意树叶总面积大、叶面粗糙多绒毛,能分泌黏液的树种。一般阔叶树比针叶树吸尘能力强,森林比单株吸尘能力强。)

3.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1hm2圆柏林一昼夜能分泌30kg杀菌素。)4.净化水体。5.净化土壤。

⑶改善局部气候。1.调节气候。2.调节湿度。3.防风沙、调节气流的作用。

⑷降低城市噪声。防声林带宽度6-15m,高度10m以上,长度不小于声源至受声区距离的2倍,位置应尽量靠近声源,植物配置应以乔木、灌木和草地向结合,形成一个连续、密集的障碍带。

⑸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特点:

⑴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⑵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物质生产四大功能。

⑶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⑷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第三章

扦插繁殖是用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枝、芽、根、叶等)作为插穗,在一定条件下,插在土、沙或其他基质中,使其生根发芽,成为完整独立的新植株。

种植土:理化性能好,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 客土:将栽植地点或种植穴中不适合种植的土壤更换成适合种植的土壤,或掺入某种土壤改善理化性质。

基肥:植物种植或栽植前,施入土壤或坑穴中以作为底肥的肥料,多为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假植:苗木起运到目的地后,因诸多原因不能及时定植的情况下,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临时性的埋植措施。

基径:苗木主干贴近地面处的直径。

常绿树、名贵树和花灌木的起挖要带土球,土球直径不小于树干胸径的6~8倍,土球纵径通常为横径的2/3;

伤流:树木因修剪或其它创伤,造成伤口处流出大量树液的现象。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对古树名木的内涵界定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或社会意义的木本植物"。

大树的栽植:

大树移植是指移植胸径在15cm以上的落叶苗木和胸径在l0cm以上的常绿苗木。胸径30cm以上的快长树和胸径25cm以上的慢长树一般不宜移植。

⑴移植前应对移植大树的生长情况(生长势)、立地条件(土壤)、周围环境(光照:树冠、干阴阳面)、交通状况等作详细调查研究,制定移栽的技术方案。

⑵对移栽的大树必须在移栽前一到二年进行切根(缩坨)。切根范围按预定其挖土球的规格小10cm,以树干为中心分年度环行交替切根;切根时间一般在春季苗木萌芽前,也可在夏季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或秋季落叶前根部生长期进行。

⑶栽植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点、定树、定位。栽植穴的直径应大于根盘或土球直径50cm以上,比土球高度深30cm以上。栽植穴底应施基肥,栽植土的理化性状要符合所植苗木的生长要求。

⑷大树栽植应严格按照苗木原生长方向,注意将丰满完整的树冠面朝主观赏面。

⑸大树起吊栽植必须一次性到位,不得反复起吊,避免损坏土球,破坏根系。入穴定位后,应采用浪风绳对大树做临时固定。

⑹栽植培土前小心取下包装物,随后分层填土夯实,并沿树穴外缘用土培筑灌水堰。 ⑺大树栽植后必须立即拆除浪风绳设立支柱支撑,防止树身倾斜、摇动。

⑻大树栽植后必须立即浇水一遍,隔2~3天后再浇第二遍水,隔一周后再浇第三遍水,每次都要浇透,浇水后应及时封堰。

⑼大树移植后必须在主干和一、二级主枝用草绳或新型软性保湿材料卷干。

苗木常见死亡原因:

⑴栽植材料质量差,枝叶多,根系不发达,挖掘时严重伤根,假土坨,根量过少; ⑵栽植时根系不舒展,甚至窝根;

⑶栽植过深、过浅或过松;

⑷土壤干旱失水或渍水,根底"吊空,出现气袋,吸水困难,下雨后又严重积水以及人为活

动的影响,严重的机械损伤等。

乔木栽植常用技术:

⑴"嫁肥"

在移栽前5~8天,根部施用0.2%~0.3%尿素溶液,增加树体吸收营养。

⑵叶面喷肥

乔木定植后对叶面喷施0.2%的尿素溶液,增加树体吸收营养。

⑶灌根

在起挖的前2~3天对所选定的植株挖宽20cm,深40cm的圆槽圈,浇灌浓度为6%的活力素水剂,保证起苗运输途中的养分和水分贮存。

⑷活力素树干注射

乔木定植后通过树干注射活力素水剂,提高移植成活率。

⑸保水剂蘸根

乔木起挖后用0.1%的保水剂 (可溶入一定比例的促根剂) 蘸根,再用塑料薄膜结合湿润麻片或草帘包扎,运输路途中适量浇水,保持运根部新鲜湿润。

⑹ ABT生根粉涂根

在乔木定植前,采取ABT生根粉涂根的措施,促进定植乔木根系萌发。

⑺裹干保湿

乔木运输路途中,或乔木定植后成活期内,用麻片、草绳裹干,然后喷水湿润,再后用塑料薄膜适当包裹,用以降低树体水分蒸发。

⑻地膜覆土

乔木定植浇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树穴部位,降低树穴土壤水分蒸发散失,保持土壤和根部湿润。

⑼伤口涂抹剂

乔木移植过程中,对根部、枝条损伤部位进行消毒并用以伤口涂抹剂,保持切口水分,防止切口部位腐烂霉变。

⑽树冠抗蒸腾剂

乔木挖掘、修枝后,对乔木枝叶喷布抗蒸腾剂,降低树冠的蒸腾作用,保持树体水分和活力。 ⑾活力素输液

通过输液的方式将活力素输入乔木体内,提高乔木成活率。

⑿树冠喷雾保湿

乔木定植后,定期对乔木树冠进行喷洒水雾,以便保持冠部湿润,调节树体水分平衡。

第四章

植物空间构成(建造)功能:墙、屏障、护栏、顶棚、地面

植物美学观上(景观)功能:1.创造观赏景点2.作主景、背景、配景3.强调识别4.地形调整 植物造景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存活下来的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地带性植物。 适地适树:根据立地具体的环境条件(土壤、温度、湿度、光照、水分等各种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配置。

耐SO2树种:桂花、柳树、夹竹桃

不耐SO2树种:悬铃木、雪松

艺术性原则包括:1.多样与统一2.对比与调和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重点7.层次与背景

植物景观的意境美:意境是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贯穿于园林艺术表现之中,既借植物特有的形、色、香、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创造出寄

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意境,赋予植物人格化,这一从形态美到意境美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林植:凡成片、成块大面积栽植乔灌木,以形成林地和森林景观的应用方式称为林植,也叫树林。林植多用于大面积公园的安静区、风景游览区或休、疗养区、生态防护区以及卫生防护林带等,树林可分为密林和疏林两种形式。密林的郁闭度在0.7以上,不便于游人活动。疏林郁闭度在0.4-0.6之间。

群植:是由多数乔灌木(一般在20~30株以上)混合成群栽植而成的类型。第一层为大乔木,且为阳性树。要注意树群林冠线起伏,林缘线有变化,主从分明,高低错落,有立体空间层次,色彩季相丰富,四季有景可赏。

列植:即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地种植,或在行内株距有变化。

孤植: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孤植树:主要表现植株个体特点,突出树木个体美,如奇特的姿态、丰富的线条、浓艳的花朵、硕大的果实等。

孤植树种植的地点:要求比较开阔,不仅要保证树冠有足够的空间,而且要有比较合适的观赏视距和观赏点,可以配植在开阔的河边、湖畔,以明朗的水色做背景,还适宜配植在可以透视辽阔远景的高地上和山岗上,以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或山石相互成景之处。庇荫孤植最好是布置在开敞的大草坪的构图重心;孤植树还可以作为自然式园林的焦点树、诱导树,种植在园路的转折处或假山蹬道口,以诱导游人进人另一景区。

对植:是指用两株或两丛相同或相似的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出入口或桥头的两旁,在构图上形成配景和夹景。

丛植:指将二三株至二十株相同或相似种类的乔灌木高低错落紧密地种植在一起、使其林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外轮廓线。通常用以观赏为主,作主景,也可作配景、背景或蔽荫用。丛植有较强的整体感,所以要处理株间、种间关系,如疏密远近、生态习性等方面的协调关系。丛植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既能表现出植物的个体美,又能展现出树种的群体美。1.两株:讲究对比,"两株配植,必一高一低,一俯一仰";2.三株:避免在一条直线上或构成等边三角形,强调动态均衡;树种搭配不超过两种,忌最大的一株稍远离

3.三株以上:避免成一直线或均匀、等距离布置,强调动态均衡。

独立花坛:不超过广场面积的三分之一。花坛设计的层次宜内高外低的形式,使花坛形成自然斜面。

盛花花坛:表现花卉本身华丽的群体色彩美。选高矮一直、花期长、盛开时见花不见叶的。 模纹花坛:选择成长慢、细质感、耐修剪的植物。

带状花坛:外形为狭长形,一般宽度在1m以上,长短轴之比大于三比一的花坛。

花境:是以多年生花卉为主,外沿呈带状,内部花卉栽植呈自然式块状混交,以模拟自然界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是作为从规则式构图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的半自然的种植形式。

绿篱:是由灌木和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的,其结构紧密的规则种植形式。

绿篱的园林用途:1.范围与围护作用。2.分隔空间和屏障视线。3.作为规则式园林的区划线。

4.作为花境、喷泉、雕像的背景。5.美化挡土墙。6.作色带。

城市公园体育运动区植物造景设计:树种不宜种植落果、落花和产生飞絮的树种(如悬铃木、垂柳、杨树)

屋顶花园植物选择:应选择耐旱、看寒性强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阳性、耐贫瘠的浅根性植物,抗风、不易倒伏、耐积水的植物种类,以常绿为主,冬季能露地越冬的植物。

屋顶花园植物造景形式:1.乔灌木的丛植、孤植。2.花坛、花台设计。3.巧设花境及草坪。

4.注意配景。

高速公路的绿化主要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

道路绿地的功能:交通组织、生态防护、组织街景、形成道路景观特色、生物多样性。 考虑视距三角形:植物高度不大于70cm。

植物景观 "意境":即形式上注重植物的色、香、姿、韵、声,手法上常用比拟、寓意的方式,将园林植物美的要素及园林植物特有的生态学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世界观,使观赏者在感知植物表象美的基础上通过情感、联想、理解等审美活动获得的植物景观内在的美,从而因景而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达到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原则:

⑴科学性原则:1.地域性2.适地适树3.物种多样性4.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⑵功能性原则:1.绿地生态功能要求2.绿地游憩功能要求3.绿地景观功能要求

⑶艺术性原则:1.植物造景设计形式美的艺术原则2.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⑷可持续原则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置:

⑴依据建筑物的形体、大小进行配置

⑵依据建筑物的风格、类型、功能和性质进行配置。

⑶依据建筑物的色彩进行配置。

⑷依据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的各个方位不同,其生境条件有很大差异,对植物的选择也应区别对待。

⑸屋顶的植物配置:因条件特殊,土层较薄,阳光充足,风大,浇水受限,宜选喜光、耐干旱贫瘠、耐寒、浅根系但根系发达的灌木或地被植物。

⑹建筑物的门、窗、角隅的植物配置:建筑物的大门人口处作为景区的起点,位置十分重要,可通过前景树的掩、映和后景树的露、藏,把远处的山、水、路衔接起来,构成框景;窗户阳台上可摆放盆栽植物,窗户外可种植形态特征明显、枝叶花色或果实较特异的植物,引导人的视线向外界拓展、延伸。

水边植物配置艺术构图:

⑴透景线:水边的植物应遵循"嘉则收之,俗则摒之"的原则,有疏有密,有断有续。可人的风景要通过疏朗的植物间隙透逸出来。

⑵色彩构图:由于水色清碧偏绿,要用其他色彩丰富的植物来点缀美化,使水色与植物相映成趣。

⑶线条构图:由于水平面平直,"文如看山不宜平",植物配置同样在平面和立面上都应有远近高低错落等变化,要有林冠线的起伏变化和景深层次。可通过配植具有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丰富线条构图。

园林植物与园路的配置:园路一般分为主要道路(主路)、次要道路(径路)、散步小道(小路)三种。植物有与之相应的配置方法:

⑴主路的植物配置:1.两旁应充分绿化,形成庇荫效果;2.平坦笔直的主路,常用规则式配植,便于设置对景,构成一点透视。而对蜿蜒曲折的主路,则宜以自然式配植,使之有疏密、高低、敞敞等变化。3.对过长的主路应按不同的路段配置以不同的树种进行多个树种的配置,使之丰富变化。

⑵径路的植物配置:径路可运用丰富多彩的植物,多为自然式或规则式布置,离道路或远或近设置孤植树、树丛、灌丛、花丛或花境等,亦可布置行道树。在人流稀少幽静自然的环境之中,适宜配置树姿自然、体形高大的树种,产生 "野趣之路"的自然效果;形成"山径"、"竹径"、"林径"、"花径"。

⑶小路(游步道)的植物配置: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多曲折自由布置,常设在山际、水边或树林深处,多为自然式布置于疏林草地、缀花草坪、花境、镶嵌草坪等。散步道旁可配置乔、灌木,形成色彩丰富的树丛,还可布置花境,创造出一种真正具有游憩功能的幽雅环境。 儿童公园或公园的儿童活动区的在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上应注意:

⑴忌用植物。忌用有毒植物,凡花、叶、果有毒或散发难闻气味的植物(凌霄、夹竹桃、苦楝、漆树等)、有刺植物(枸骨、刺槐、蔷薇等)、有过多飞絮的植物(杨、柳、悬铃木)、易招致病虫害及浆果植物(乌桕、枸树)。

⑵应选用叶、花、果形状奇特、色彩新鲜、能引起儿童兴趣的树木。

⑶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树种,分枝点不宜低于1.8m。灌木宜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树种,这些树种生存能力强、占地面积小,不会影响儿童的游戏活动。

⑷在植物的配置上要有完整的主调和基调,以造成全园既有变化但又完整统一的绿色环境。 高校植物造景设计:

⑴突出教育,富有趣味

⑵以绿为主,绿中求美

⑶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⑷以人为本,注重功能

⑸经济适用,景观长久

⑹高校植物造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树种应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2.楼前楼后注意一楼采光,以低矮植物为主,不宜种植高大乔木。3.每块绿化区域的观赏性应各有特点,常绿、落叶搭配,乔木与灌木搭配,依季节配置,体现绿地地块特色。4.集中绿化的设计要突出主题,考虑四季的形貌、色彩对观赏者的影响,同时要反映学校特点和文化品味。5.占地面积较小的绿化可以考虑造型为主,突出观赏性、艺术性。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树种选择原则:

⑴尽量采用乡土树种,适当引种一些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景观好,不易染病招虫,管理方便的异地树种,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增加植物种类,丰富街道景观。

⑵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特点选择树种。如重庆光照不足,街道绿地植物特别是行道树应以落叶树为主,增加落叶树的比例,增加冬季重庆街道的亮度。

⑶筛选l0多种树种作为道路绿地的基调树种,使道路绿地形成和谐一致的景观,中、低层植物可丰富一些,做到统一当中有变化。

⑷中、低层树种选择色叶、枝奇、花繁、花期长的树种为主,隔离带的整形修剪应有主题,定期修剪,形成整齐美观、协调统一的造型,统一街景。

⑸要让市树市花,在街道绿地中占有一定比重,特别是城区主干道和入城的路口,增加市树市花的配置数量,体现地方特色。

滨江防护绿地的生态要求:

⑴自然化的设计

⑵保护江岸的溪沟、湿地、开放水面

⑶选用地方性耐水湿的植物或水生植物

⑷地面铺装的透水性

滨水绿地植物景观(群落)的营造原则:

⑴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⑵遵从"互惠共生",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生态关系协调)

⑶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⑷充分借鉴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异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景观个性原则、遗留地保护原则、生态关系协调原则、综合性原则

植物景观配置意境的营造:

⑴创造园林意境主题,构成意境。

⑵发挥园林植物的色、香、姿、声、韵的观赏特性,结合地域环境特征,营造怡人景观。 ⑶按诗格(诗文、匾额、楹联) 、画理取裁,将植物的诗情画意写入园林。

1


相关文章

  • 重庆市二级风景园林师考试要求及重点
  • 为了让大家及时掌握二级风景园林师考试要求及重点,经研究,特制定<重庆市二级风景园林师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细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 ...查看


  • 秀美的国家园林县城
  • 大足县城素有"海棠香国"之称,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目前建成区面积9.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1万人.大足县城整个城区坐落于满目苍翠的南北二山之间,奔流不息的濑溪河如玉带般穿城而过,山水交融,自然景观和城市风貌和 ...查看


  • 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保护规划探讨_唐巧
  •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3113-115 AriculturalSciencesHeilonian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保护规划探讨 唐 巧,秦 华,李 阳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核心景区是风景名胜区的精华与核心 ...查看


  • "水泥森林"的绿色转身
  • 中国经济以年均9%的速度一路急驰,而它的众多地区,正饱受沙尘暴和反常气候的蹂躏.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将这个国家逼到一个十字路口:要么,继续沿用传统模式,直到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再用更大的代价挽救生存空间;要么,转变发 ...查看


  • "大生态"观念下四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分析
  • "大生态"观念下四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分析 XXX 摘要:本文以"大生态"为前提,对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式设计.恢复式设计四种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倾向进行科学分析,并分别加以案例说明. Abstra ...查看


  • 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
  • 在<建设部园林绿化一级企业资质申报和审批工作规程>中增加了相应的要求.请按修订后的<建设部园林绿化一级企业资质申报和审批工作规程>和<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执行.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一.将<建设 ...查看


  • 国内城市主干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 国内城市主干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作者:王澎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03期 [摘要]纵观城市发展历程,离不开日趋完善的道路路网建设.重庆路是青岛城区规划骨架路网的中轴线,地理位置优越,服务范围广阔,但建设初期标 ...查看


  • 关于园林方面的考试
  • 绿化方面:花卉园艺(初级,中级,高级);绿化(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 每个阶段要有两年工作年限的限制. 职称方面: 园林绿化养护师,园林绿化设计师,园林绿化预算员,室内绿化装饰师.(即将在上 海进行试点). 高端方面: 景观设计 ...查看


  • 园林绿化上市公司及园林行业分析
  • 编者按:园林景观行业已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其独特的绿色环保和生态概念已经获得愈来愈多的认同,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园林绿化上市公司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园林行业概述: 园林绿化行业主要可以分为市政绿化(东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