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楼210预答辩记录

韬奋楼210预答辩记录

1.沈争

赵渊:谁来买?谁决定买?批准主体是不是合适主体,为什么要为你的过错买单我国是比较模糊的,但是还是认为股东大会是决策机关。董事责任保险的范围有多大?如何区分保险范围,什么是重大过失,什么是一般过失。如何设计这样的保险?同时在是否推行该种保险,在结论部分还没有详细的论证。最后,实证研究数据来自哪里?自己做的吗?国外的数据合适吗?要结合别人资料,中国的数据

丁勇:进入主题比较慢,前面都是介绍性的文章多,理论化的层面对中国的实际关系不太多,操作层面,细节方面的问题

罗培新:直接进入主题,我国董事责任保险的法律与实证分析,第一,探讨带来逆向选择的问题,直接凸显问题,第一块,谈一般的制度设计(结合各国规定),第三块谈中国的具体制度构建,在中国所会遇到的影响(结合实证分析),第四块 为结论。

2.黄静娴

梁爽:公司到美国去使用何种会计准则?是否涉及与美国证券法的适用 丁勇:外国投资法的冲击如何规避,不要忽略现在立法进行的现状,可以根据10号文外资并购可以适用vie结构去运作,同时也只是草案,

赵渊:你的观点是不应该一刀切,完全否认,但是缺少论证其在中国的内生逻辑和不应该否认的原因。同时这个架构的风险的论证也比较缺乏

李诗鸿:商事组织架构上的定位论证不够,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vie在商事组织上应被认定为什么?注释的问题

罗培新:陶律师在技术层面上又提了很多观点,你可以参考一下。

3.张天颖

赵渊:好奇为什么选择中英法律比较,而不选择更广的范围进行比较?参照物为什么选择这个国家的理由要提出,即英国的选择是具备有代表性的。英国的比较需要放在欧盟法的框架下进行比较。即这个视角的合理性。

丁勇:选择参照系很重要,即正当性的问题,内容上中国的部分偏少一些。域外经验中国化的具体建议要在文章中表达出来。我们是如何变革的,对债权人保护有没有影响,如何影响。从中国出发,写中国,然后放眼世界找参照物,最后回到中国的实践。

李诗鸿:债权人利益一定要保护的理论是什么,基本背景知识是什么?理论性和现实操作要结合?研究方法是什么,或许可以结合代理成本的方法进行. 梁爽:英国的制度实际上内涵在资本制度方面和我们国家不一样,需要更多考虑一下参照合理性。

罗培新:副标题,建议改为以借鉴英国公司法律变革为视角,第二,诗鸿老师提的债权人保护的必要性和正当性问题很好,不要回避这个代理成本问题,所以前面可以提到这一块。第三,本土化不足,所以先要进入中国的语境,谈到现有缺陷,即资本维持制度、公示制度,最低注册资本就没必要谈了,而在这个方面,英国的方面可以比较。但是还需要在中国的语境下多谈一些。

4.刘赟

梁爽:点比较多,完整,但是并没有很多突出的部分。商业判断原则适用讨论的比较不足,二元制结构的问题是否是和我们相同也值得探讨。期权授予以及有足够披露,在职消费比较严重。

李诗鸿:制度构建的论文上价值判断太多,但是理论构建还不是很足够。提到各个层面的问题,中国,德国,美国,但是导致逻辑比较混乱,不是很清楚,通用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将问题限定到具体的范围内,即上市公司还是国有企业的问题。其三,股东会中心还是董事会中心。

丁勇:文章内容比较混乱,国有企业独特的问题强调的太少,政治生态取代市场的问题才是大问题,应当重点去探讨。要突出文章特殊性,突出国有。以。及薪酬判定的标准

赵渊:选取的比较对象是有问题的,美国的制度是最纯粹的市场制度,与我国国有市场化不够的企业,不能比较,其实欧洲的公共性企业会是更好的比较方向。其次,国有公司中得上市,独资,非上市公司,差距是很多的,不一样的。以及薪酬问题上面参照公务员级别,是不是会涉及到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的问题。

罗培新:建议选题进一步限缩,上市金融国企的高管薪酬问题。其次可以区分事先机制和事后的视角,结构上可以这么安排。再次,结合最近的关于公共部门薪酬的问题,谈谈留住人才的考量。另外上市国企的话,其存在与非上市国企的薪酬安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可能的话做一些实证分析。

5.李赫菲

赵渊:股东有没有信义义务?特别是上市公司。小型公司和封闭公司可以有。但是你的文章谈的是上市公司,我印象中没有法律规定有。其次是价值判断问题,即打压积极股东的参与积极性,机构投资者在中国都开没开始积极,现状就施加义务是不是在打压他们?最后什么应该叫积极?行使表决权怎么会是积极?我国公司法本身界定的就是积极股东的形象,最好举个中国的例子。

丁勇:积极的定义要明确一下,从行为还是从控制股份?该义务,要在上市和封闭公司进行区分。

李诗鸿:短视与公司长远发展的冲突,即董事会中心与股东会中心冲突是这个问题的语境背景,是美国问题,不一定是中国问题。论文进入的比较慢,不需要在前面用教科书的方式进行探讨。

梁爽:信义义务更多谈的是董事,但是哪怕是董事,在这个方面的评判标准也不是很明确的,现在放到股东身上,怎么去判断承担标准需要明确。小股东需要吗?

罗培新:选题建议你改为,积极股东特殊义务辨析——兼与股东信义义务进行分析。公司法第二十条不得滥用其权利,以及遏制代理成本应当加入考量。同时其他股东干涉公司的行为,实际上不完全属于信义义务的范畴,大股东如何代理小股东所托,为小股东行事。该词汇不一定在该问题上是普遍适用,会带来混淆。你应当考量现实情况,判定什么情况之下现行的法律是不够的。

6.李润

梁爽:文章有理论高度,但是没有界定公司控制权是事实状态还是法律与章程的规定,应该做区分。其次,联系公司类型和公司形态的关联性不明确。

李诗鸿:题目有点太大了,是博士论文题目。两条主线引出,解决的冲突有

点多,可以在适当限缩一下。将新的控制权模式放在前面作为引言,把控制权冲突的问题放前面会比较好。

丁勇:题目不够具体。文章重点应该是后部分同股同权的突破正当性论证。 赵渊:为什么我法律要关注公司控制权,他仅仅是一种事实状态,他是否合理正当,斗争与否,其实不在于公司内部治理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存在即合理,只要市场接受即合理,没有必要研究其存在的正当性。

罗培新:文章可以重点放在资合与智合的冲突,法律监管正当性的研究可以深入一下,存在正当性主要是市场问题。探讨演变基础和监管敞口是很难的。组织法的缺陷和合同法的正当性,然后发展出合同法的监管路径方案是很难的题目建议改为:公司控制权的变迁、逻辑及法律研究——以资合与智合的博弈研究。结合不同行业与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同时判例可以再多一点。

7.杨雨润

赵渊:类别股的细节问题没有谈及,比如ab股需不要同等通知,要不要告知议案,有什么样的事项是一定要由类别股股东决定的,不能有A股单独决定的。没有表决权能不能去参加股东会?

丁勇:文章太空太大了,还是要落实回具体层面和细节层面。

李诗鸿:缺少具体的案例进行支撑,需要找关联度更高的案子。同时类别股是股东平等原则的观点,还需要更多解读。

梁爽:类别股表决制度其实就构成一篇论文。权利的保护上,什么是股东的核心权力,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即固有权和非固有权的界定,这个事类别股问题的核心问题。

罗培新:法理上的问题必须辨明。双重表决权其产生源于双重股权结构才能后不同股权。而应该谈论的问题应该是,同样是普通股应当怎么安排。基于同样出资,能不能安排不同的投票权。

8.陈晓丽

梁爽:量化股东认缴期限规制的结果是如何?解散还是追缴?提出建设性意见必须考虑到将来可能会引发的风险。

李诗鸿:涉及到制度构建的问题就会谈到价值选择的方面,这时候就要涉及价值选择的问题。其次,对资本原则本身的改造的问题也可以涉及谈一下。

丁勇:基本概念的东西可以略谈,不谈也没事,尽快进入主题。认缴制方面,以前也有,只是现在变成的完全认缴,其他实缴的现象是个别的关系。认缴制下会引发的具体法律问题还应该详细谈一下,特别是道德风险,讨论的问题点可以更加丰富一些。

赵渊:我主要针对建议可行性的方面进行分析。出资追缴制度怎么解释?只要董事会决议就要提前执行吗?还没到期的出资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区别认缴的情况没有必要,按行业来分比按行业大小来分更好,交由行业监管部分区分。

罗培新:具体的期限规制方式可能高估了立法者的能力,限缩了股东的意思。这个问题主要利用了公司公示的范围进行披露。建议不要太直接的下。

9.陈焰宗

赵渊:完全没有写中国是怎么样的,以及中国应该怎么样的。两种路径其实

都具备合理性,在结果方面视乎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域外借鉴的建议应当注意一下。

丁勇:还是要以中国为立足点,探讨两大法系的路径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借鉴意义。

李诗鸿:文章题目的关联度和逻辑应该更加理顺一点。结合一些判例来谈会更有现实意义,同时细节问题也需要主要。

梁爽:股利分配和债权人保护有什么关联谈得还不够。最好不要用资本,用资产更好,股利分配和资产维持是挂钩的。第十四页很有意思,德国的分配制度的出资到位与否与股利分配可以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研究。

罗培新:股利分配往往会涉及到不合理分配,这种不合理分配引发争议的案件在我国有吗?比较少,很多时候是不分红,所以话题语境应当切换一下。资本变革会不会改变前面不分红的语境,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特殊情况下有掏空的可能,但是要做明显区分,即结合中国语境。国内的问题意识还需要反映出来。

10.华维佳

罗培新:中国的年报制度与披露制度做一个比较,选择性披露。商业秘密考量,竞争对手的考量,侵权方面的考量。披露的信息有假的话能不能要求进行赔偿,这一点要进行一个考量。不及时的话有没有法律责任,有没有其他法律责任问题。年报的这个点儿有什么问题讨论到。抽查、举报,结合标准化的信息披露做个比较,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怎样建立起来。问题意识比较弱。

梁爽:披露的范围值得探讨,即什么是选择披露的,什么是强制披露的,会不会涉及到商业秘密。

丁勇:年报公示,不算商事登记的范畴,那个其实是平台,两者是并行的,倒是可以从司法层面考虑向两者的效力比较。题目可能要改一下。

赵渊:以前是交到公司登记处,现在时交到公开的非行政性平台,这个差别要具体谈论下。历史评述多,但是对于这个制度的产生原因和逻辑,意义,影响,引发后果没有深入讨论。同时公示的年报的注意义务如何界定侵权的范围,这是个法律点的问题。

11.张超

赵渊:标题问题,题目更加适合做一个副标题。公司法上面与金融法上面的关联交易不同,我国的银监会出的这部法律更多的是从公司法的角度出发的,应该多着重强调。我国法律制度的框架下更多的是参考,但是过渡到美国规定的话需要强调。

丁勇:强调两国的背景介绍,双方规则的意见。

李诗鸿:主题想要论证的问题主要是什么。谈我国的问题的话还没有谈到的地方,借鉴的地方列举了太多。导向到中国方向中来,更加切合主题。信息量很多,但是很迷惑,这一点需要改变。到底要说明的问题是金融危机还是什么。

梁爽:还是公司法框架下的关联交易,需要找一个恰当的案例。

李诗鸿:没有案例的情况下能不能写成这样一篇论文。

罗培新:文章没有ISSUE,跨度大的金融危机,我国相比有很大差距。当下的关联交易,银行交易和普通交易的不同,还有小储户和交易安全的问题,前面没有梳理美国关联交易的问题。券商之间的关联交易问题,我国一直不断强调这个问题。花时间回到论文里面,好好整理一下。

赵渊:平安集团可以做一个案例,德隆,中信,看下他们的关联方

罗培新:没有必要提到美国的金融危机

赵渊:为什么限制金融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交易,主要是银行的地位。描述出来银行在整个金融系统的独特性,说清楚。回到中国,同业业务有很多这种情况,走通道的话都是银行的关联。了解银行的金融市场上面到底是怎样?

罗培新:券商和代理经营人之间有关联。中国本土的问题花时间来做研究。中国的监管层并在一起,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直接把美国拿过来。

12.陈思

梁爽:类别的范围定义的很大,参考的文献找资料需要更新一下。

李诗鸿:案例运用还是不够

丁勇:还需要划分到具体的类别之中。

赵渊:基本和之前类别股的状况一样,标题和正文有点搭配不上,套路也是太空了。

罗培新:论文的问题基本和杨雨润的一样,要参照修改。

13.陈青青

赵渊:介绍性的东西太多了,其实写利益平衡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丁勇:还是同样的问题,太泛泛而谈了,还是要联系具体案件来谈。

李诗鸿:单纯些现在的点会比较单薄,内容不够多,可以涉及一些决议无效撤销的情况。

罗培新:论文案例检索没有做,还是要做来结合中国实际。

韬奋楼210预答辩记录

1.沈争

赵渊:谁来买?谁决定买?批准主体是不是合适主体,为什么要为你的过错买单我国是比较模糊的,但是还是认为股东大会是决策机关。董事责任保险的范围有多大?如何区分保险范围,什么是重大过失,什么是一般过失。如何设计这样的保险?同时在是否推行该种保险,在结论部分还没有详细的论证。最后,实证研究数据来自哪里?自己做的吗?国外的数据合适吗?要结合别人资料,中国的数据

丁勇:进入主题比较慢,前面都是介绍性的文章多,理论化的层面对中国的实际关系不太多,操作层面,细节方面的问题

罗培新:直接进入主题,我国董事责任保险的法律与实证分析,第一,探讨带来逆向选择的问题,直接凸显问题,第一块,谈一般的制度设计(结合各国规定),第三块谈中国的具体制度构建,在中国所会遇到的影响(结合实证分析),第四块 为结论。

2.黄静娴

梁爽:公司到美国去使用何种会计准则?是否涉及与美国证券法的适用 丁勇:外国投资法的冲击如何规避,不要忽略现在立法进行的现状,可以根据10号文外资并购可以适用vie结构去运作,同时也只是草案,

赵渊:你的观点是不应该一刀切,完全否认,但是缺少论证其在中国的内生逻辑和不应该否认的原因。同时这个架构的风险的论证也比较缺乏

李诗鸿:商事组织架构上的定位论证不够,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vie在商事组织上应被认定为什么?注释的问题

罗培新:陶律师在技术层面上又提了很多观点,你可以参考一下。

3.张天颖

赵渊:好奇为什么选择中英法律比较,而不选择更广的范围进行比较?参照物为什么选择这个国家的理由要提出,即英国的选择是具备有代表性的。英国的比较需要放在欧盟法的框架下进行比较。即这个视角的合理性。

丁勇:选择参照系很重要,即正当性的问题,内容上中国的部分偏少一些。域外经验中国化的具体建议要在文章中表达出来。我们是如何变革的,对债权人保护有没有影响,如何影响。从中国出发,写中国,然后放眼世界找参照物,最后回到中国的实践。

李诗鸿:债权人利益一定要保护的理论是什么,基本背景知识是什么?理论性和现实操作要结合?研究方法是什么,或许可以结合代理成本的方法进行. 梁爽:英国的制度实际上内涵在资本制度方面和我们国家不一样,需要更多考虑一下参照合理性。

罗培新:副标题,建议改为以借鉴英国公司法律变革为视角,第二,诗鸿老师提的债权人保护的必要性和正当性问题很好,不要回避这个代理成本问题,所以前面可以提到这一块。第三,本土化不足,所以先要进入中国的语境,谈到现有缺陷,即资本维持制度、公示制度,最低注册资本就没必要谈了,而在这个方面,英国的方面可以比较。但是还需要在中国的语境下多谈一些。

4.刘赟

梁爽:点比较多,完整,但是并没有很多突出的部分。商业判断原则适用讨论的比较不足,二元制结构的问题是否是和我们相同也值得探讨。期权授予以及有足够披露,在职消费比较严重。

李诗鸿:制度构建的论文上价值判断太多,但是理论构建还不是很足够。提到各个层面的问题,中国,德国,美国,但是导致逻辑比较混乱,不是很清楚,通用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将问题限定到具体的范围内,即上市公司还是国有企业的问题。其三,股东会中心还是董事会中心。

丁勇:文章内容比较混乱,国有企业独特的问题强调的太少,政治生态取代市场的问题才是大问题,应当重点去探讨。要突出文章特殊性,突出国有。以。及薪酬判定的标准

赵渊:选取的比较对象是有问题的,美国的制度是最纯粹的市场制度,与我国国有市场化不够的企业,不能比较,其实欧洲的公共性企业会是更好的比较方向。其次,国有公司中得上市,独资,非上市公司,差距是很多的,不一样的。以及薪酬问题上面参照公务员级别,是不是会涉及到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的问题。

罗培新:建议选题进一步限缩,上市金融国企的高管薪酬问题。其次可以区分事先机制和事后的视角,结构上可以这么安排。再次,结合最近的关于公共部门薪酬的问题,谈谈留住人才的考量。另外上市国企的话,其存在与非上市国企的薪酬安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可能的话做一些实证分析。

5.李赫菲

赵渊:股东有没有信义义务?特别是上市公司。小型公司和封闭公司可以有。但是你的文章谈的是上市公司,我印象中没有法律规定有。其次是价值判断问题,即打压积极股东的参与积极性,机构投资者在中国都开没开始积极,现状就施加义务是不是在打压他们?最后什么应该叫积极?行使表决权怎么会是积极?我国公司法本身界定的就是积极股东的形象,最好举个中国的例子。

丁勇:积极的定义要明确一下,从行为还是从控制股份?该义务,要在上市和封闭公司进行区分。

李诗鸿:短视与公司长远发展的冲突,即董事会中心与股东会中心冲突是这个问题的语境背景,是美国问题,不一定是中国问题。论文进入的比较慢,不需要在前面用教科书的方式进行探讨。

梁爽:信义义务更多谈的是董事,但是哪怕是董事,在这个方面的评判标准也不是很明确的,现在放到股东身上,怎么去判断承担标准需要明确。小股东需要吗?

罗培新:选题建议你改为,积极股东特殊义务辨析——兼与股东信义义务进行分析。公司法第二十条不得滥用其权利,以及遏制代理成本应当加入考量。同时其他股东干涉公司的行为,实际上不完全属于信义义务的范畴,大股东如何代理小股东所托,为小股东行事。该词汇不一定在该问题上是普遍适用,会带来混淆。你应当考量现实情况,判定什么情况之下现行的法律是不够的。

6.李润

梁爽:文章有理论高度,但是没有界定公司控制权是事实状态还是法律与章程的规定,应该做区分。其次,联系公司类型和公司形态的关联性不明确。

李诗鸿:题目有点太大了,是博士论文题目。两条主线引出,解决的冲突有

点多,可以在适当限缩一下。将新的控制权模式放在前面作为引言,把控制权冲突的问题放前面会比较好。

丁勇:题目不够具体。文章重点应该是后部分同股同权的突破正当性论证。 赵渊:为什么我法律要关注公司控制权,他仅仅是一种事实状态,他是否合理正当,斗争与否,其实不在于公司内部治理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存在即合理,只要市场接受即合理,没有必要研究其存在的正当性。

罗培新:文章可以重点放在资合与智合的冲突,法律监管正当性的研究可以深入一下,存在正当性主要是市场问题。探讨演变基础和监管敞口是很难的。组织法的缺陷和合同法的正当性,然后发展出合同法的监管路径方案是很难的题目建议改为:公司控制权的变迁、逻辑及法律研究——以资合与智合的博弈研究。结合不同行业与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同时判例可以再多一点。

7.杨雨润

赵渊:类别股的细节问题没有谈及,比如ab股需不要同等通知,要不要告知议案,有什么样的事项是一定要由类别股股东决定的,不能有A股单独决定的。没有表决权能不能去参加股东会?

丁勇:文章太空太大了,还是要落实回具体层面和细节层面。

李诗鸿:缺少具体的案例进行支撑,需要找关联度更高的案子。同时类别股是股东平等原则的观点,还需要更多解读。

梁爽:类别股表决制度其实就构成一篇论文。权利的保护上,什么是股东的核心权力,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即固有权和非固有权的界定,这个事类别股问题的核心问题。

罗培新:法理上的问题必须辨明。双重表决权其产生源于双重股权结构才能后不同股权。而应该谈论的问题应该是,同样是普通股应当怎么安排。基于同样出资,能不能安排不同的投票权。

8.陈晓丽

梁爽:量化股东认缴期限规制的结果是如何?解散还是追缴?提出建设性意见必须考虑到将来可能会引发的风险。

李诗鸿:涉及到制度构建的问题就会谈到价值选择的方面,这时候就要涉及价值选择的问题。其次,对资本原则本身的改造的问题也可以涉及谈一下。

丁勇:基本概念的东西可以略谈,不谈也没事,尽快进入主题。认缴制方面,以前也有,只是现在变成的完全认缴,其他实缴的现象是个别的关系。认缴制下会引发的具体法律问题还应该详细谈一下,特别是道德风险,讨论的问题点可以更加丰富一些。

赵渊:我主要针对建议可行性的方面进行分析。出资追缴制度怎么解释?只要董事会决议就要提前执行吗?还没到期的出资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区别认缴的情况没有必要,按行业来分比按行业大小来分更好,交由行业监管部分区分。

罗培新:具体的期限规制方式可能高估了立法者的能力,限缩了股东的意思。这个问题主要利用了公司公示的范围进行披露。建议不要太直接的下。

9.陈焰宗

赵渊:完全没有写中国是怎么样的,以及中国应该怎么样的。两种路径其实

都具备合理性,在结果方面视乎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域外借鉴的建议应当注意一下。

丁勇:还是要以中国为立足点,探讨两大法系的路径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借鉴意义。

李诗鸿:文章题目的关联度和逻辑应该更加理顺一点。结合一些判例来谈会更有现实意义,同时细节问题也需要主要。

梁爽:股利分配和债权人保护有什么关联谈得还不够。最好不要用资本,用资产更好,股利分配和资产维持是挂钩的。第十四页很有意思,德国的分配制度的出资到位与否与股利分配可以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研究。

罗培新:股利分配往往会涉及到不合理分配,这种不合理分配引发争议的案件在我国有吗?比较少,很多时候是不分红,所以话题语境应当切换一下。资本变革会不会改变前面不分红的语境,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特殊情况下有掏空的可能,但是要做明显区分,即结合中国语境。国内的问题意识还需要反映出来。

10.华维佳

罗培新:中国的年报制度与披露制度做一个比较,选择性披露。商业秘密考量,竞争对手的考量,侵权方面的考量。披露的信息有假的话能不能要求进行赔偿,这一点要进行一个考量。不及时的话有没有法律责任,有没有其他法律责任问题。年报的这个点儿有什么问题讨论到。抽查、举报,结合标准化的信息披露做个比较,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怎样建立起来。问题意识比较弱。

梁爽:披露的范围值得探讨,即什么是选择披露的,什么是强制披露的,会不会涉及到商业秘密。

丁勇:年报公示,不算商事登记的范畴,那个其实是平台,两者是并行的,倒是可以从司法层面考虑向两者的效力比较。题目可能要改一下。

赵渊:以前是交到公司登记处,现在时交到公开的非行政性平台,这个差别要具体谈论下。历史评述多,但是对于这个制度的产生原因和逻辑,意义,影响,引发后果没有深入讨论。同时公示的年报的注意义务如何界定侵权的范围,这是个法律点的问题。

11.张超

赵渊:标题问题,题目更加适合做一个副标题。公司法上面与金融法上面的关联交易不同,我国的银监会出的这部法律更多的是从公司法的角度出发的,应该多着重强调。我国法律制度的框架下更多的是参考,但是过渡到美国规定的话需要强调。

丁勇:强调两国的背景介绍,双方规则的意见。

李诗鸿:主题想要论证的问题主要是什么。谈我国的问题的话还没有谈到的地方,借鉴的地方列举了太多。导向到中国方向中来,更加切合主题。信息量很多,但是很迷惑,这一点需要改变。到底要说明的问题是金融危机还是什么。

梁爽:还是公司法框架下的关联交易,需要找一个恰当的案例。

李诗鸿:没有案例的情况下能不能写成这样一篇论文。

罗培新:文章没有ISSUE,跨度大的金融危机,我国相比有很大差距。当下的关联交易,银行交易和普通交易的不同,还有小储户和交易安全的问题,前面没有梳理美国关联交易的问题。券商之间的关联交易问题,我国一直不断强调这个问题。花时间回到论文里面,好好整理一下。

赵渊:平安集团可以做一个案例,德隆,中信,看下他们的关联方

罗培新:没有必要提到美国的金融危机

赵渊:为什么限制金融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交易,主要是银行的地位。描述出来银行在整个金融系统的独特性,说清楚。回到中国,同业业务有很多这种情况,走通道的话都是银行的关联。了解银行的金融市场上面到底是怎样?

罗培新:券商和代理经营人之间有关联。中国本土的问题花时间来做研究。中国的监管层并在一起,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直接把美国拿过来。

12.陈思

梁爽:类别的范围定义的很大,参考的文献找资料需要更新一下。

李诗鸿:案例运用还是不够

丁勇:还需要划分到具体的类别之中。

赵渊:基本和之前类别股的状况一样,标题和正文有点搭配不上,套路也是太空了。

罗培新:论文的问题基本和杨雨润的一样,要参照修改。

13.陈青青

赵渊:介绍性的东西太多了,其实写利益平衡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丁勇:还是同样的问题,太泛泛而谈了,还是要联系具体案件来谈。

李诗鸿:单纯些现在的点会比较单薄,内容不够多,可以涉及一些决议无效撤销的情况。

罗培新:论文案例检索没有做,还是要做来结合中国实际。


相关文章

  • 理学院毕业论文规范
  • 河南工程学院理学院 毕业论文格式及材料内容管理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 ...查看


  • 英语论文要求
  • 关于本科生专业论文的规定 来源: http://210.31.191.75 发布日期:2008520 毕业论文 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要求和教学计划规定,凡我院在籍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一篇毕业论文 ...查看


  • 高二(9)班寒假生活小结
  • 高二(9)班寒假生活小结 当冬天的寒风使老人们留守在开着暖气的房间时,使大人们龟缩在温暖的被窝时,我们不禁要感叹道:年轻真好.年轻,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之外的社会活动:年轻,因为冬日的寒风根本无法熄灭我们的热情.把握年轻的时光,我们在这 ...查看


  • 刘燕文诉北京大学行政判决书
  • 刘燕文诉北京大学行政判决书 (1999)海行初字第104号 原告刘燕文,男,35岁,汉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住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1条9号. 委托代理人何海波,男,北京大学法学院98级行政法专业博士研究生,住北京大学30楼21 ...查看


  • 毕业论文装订.打印要求
  • 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打印格式 (2011修订本) 一.毕业论文打印稿的基本要求 1.论文排版整齐,插图清晰准确. 2.论文字数在6 000-8 000之间论文写作应注意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3.使用A4纸打印纸双面打印. 二. ...查看


  • 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2009年6月修订) 一.工作流程 1. 安排论文撰写的基本知识辅导与讲座.组织教师拟定论文选题等. 2. 公布论文选题,双向选择.指导教师确定后,教师即可指导学生借阅参考书目,准备开题报告. 3. 学生选题 ...查看


  •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手册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事求是学风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核:是本科学生毕业考试的主要内容.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及格以上者,准予毕业,并 ...查看


  • 毕业论文附件
  • 附件1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结构格式标准 一.总则 1.指导思想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这一工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 ...查看


  • 毕业生系列活动策划书
  • 毕业生系列活动策划书 前言 明德崇法,韬奋钟声,曾带着我们共同的憧憬:青砖红瓦,碧波绿柳,曾铭记我们共同的回忆.当年的年少轻狂,往昔的峥嵘岁月,从开始的断瓦残堆到而今的恢弘秀丽,我们用泪水和汗水铺就了一条长城学院的光辉之路.我们的血液终涤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