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A 、a ,翅型基因为B 、b 。眼色与翅型性状的遗传方式分别是( )
A. B .伴X 染色体遗传、常染色体遗传
C .都是伴性遗传
D .都是常染色体遗传
2.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 .e 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 .形成配子时基因A 、a 与B 、b 间自由组合
D .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3.(2016·唐山一中期中) 果蝇的X 、Y 染色体(如图) 有同源区段(Ⅰ片段)
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 。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
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B .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C .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D .减数分裂中,X 、Y 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4.(2015·荆州二模) 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体X) 的果蝇,性别为雄性,不育。用红眼雌果蝇(XR X R ) 与白眼雄果蝇(Xr Y) 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 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 ”) 。为探究W 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获得。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 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
B .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 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C .若无子代产生,则W 的基因组成为X r O ,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
D .若无子代产生,则W 的基因组成为X r Y ,由基因重组引起
5.果蝇的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 染色体上;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现用无斑红眼(♀) 与有斑红眼(♂) 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有:①有斑红眼(♀) ,②无斑白眼(♂) ,③无斑红眼(♀) ,④有斑红眼(♂)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B .①与有斑白眼的杂交后代不可能有无斑果蝇
C .亲本无斑红眼(♀) 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或aaX B X b
D .②与③杂交产生有斑果蝇的概率为1/8
6.(2015·衡阳六校联考) 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蝇杂交得到F 1,F 1中雌雄果蝇杂交得F 2,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
A .F 1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和红眼短翅
B .F 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 1中的母方
C .F 2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 .F 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7.将果蝇进行相关处理后,其X 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出上述四种情况。实验时,将经相关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 ,得F 1,使F 1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 2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为隐性突变,则F 2中表现型比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
B .若不发生突变,则F 2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
C .若为隐性致死突变,则F 2中雌∶雄=1∶2
D .若为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
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8.果蝇是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正常雄性和雌性果蝇的体细胞中分别含有XY 、XX 性染色体。但果蝇种群中偶尔也会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种类,如表所示是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X r X r Y 与
X R Y 的个体杂交后代中最多出现3种可育基因型的个体
C .性染色体异常果蝇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 .果蝇种群中可育的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两种类型
9.果蝇的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现有表中四种果蝇若干只,可选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1)A 、a 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 染色体上,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用序号______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雌、雄果蝇性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若不确定表中四种果蝇是否为纯合子,但已确定A 、a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 ,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取甲和乙做亲本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不存在。
(3)若已确定A 、a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卷曲翅果蝇中的白眼(Xb X b ) 与红眼(XB Y) 杂交,F 1中,卷曲翅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正常翅红眼果蝇占F 1的比例为__________。
(4)某基因型为X B X b 的果蝇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正常,另一个丢失了一条X 染色体,导致该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左侧躯体正常而右侧躯体为雄性(XO型为雄性) 的嵌合体,则该嵌合体果蝇右眼的眼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辽宁省五校协作体期末)(1)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 染色体上,体色灰色(B)对黑色(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只灰身红眼雌、
雄果蝇交配得到以下类型和数量的子代。
②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________,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 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请你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文字说明。
13.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
P 裂翅♀ × 非裂翅♂
↓
F 1 裂翅 非裂翅
(♀102、♂92) (♀98、♂109)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 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X 染色体上。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_(♀) ×__________(♂) 。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 与(D、d) 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 或dd 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遵循/不遵循) 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解析
1.B [后代雌果蝇中只有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都有,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雌、雄果蝇中都有长翅和残翅,且比例都为3∶1,说明长翅和残翅的遗传与性别无关,相应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 正确。]
2.D [由图可知,该果蝇为雄性个体,图中7为X 染色体,8为Y 染色体,因此,从染色体情况看,它能形成含X 染色体、含Y 染色体两种配子,A 错误;e 位于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所以e 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雄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在雌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B 错误;A 、a 与B 、b 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A 、a 与B 、b 之间不能自由组合,C 错误;只考虑3、4与7、8两对同源染色体时,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DdX e Y ,可产生DX e 、dX e 、DY 、dY 四种配子且数量相等,D 正确。]
3.C [雄果蝇的X 染色体只能传给子代的雌性个体,Y 染色体只能传给子代雄性个体,故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A 正确;根据刚毛和截毛杂交,后代都是刚毛,可知刚毛是显性,B 正确;根据杂交组合二不能确定基因在Ⅱ-1片段,如X b X b 和X B Y b 杂交,后代雌性都是刚毛,雄性都是截毛,C 错误;X 和Y 染色体的Ⅰ区段是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交叉互换,故D 正确。]
4.C [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 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A 项错误;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 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B 项错误;若无子代产生,则W 的基因组成为X r O ,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C 项正确,D 项错误。]
5.A [精巢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原本连在一起的两条Y 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了两条Y 染色体,A 项正确;与有斑白眼雄蝇(基因组成为AAX b Y 或AaX b Y) 杂交可以产生基因组成为Aa 的后代(雌性表现无斑) ,B 项错误;由子代出现②无斑白眼雄蝇(基因组成为aaX b Y) 可推出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X B X b 、AaX B Y ,C 项错误;子代②无斑、③无斑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 、Aa(占2/3) 或aa(占1/3),两者杂交后代中无AA 个体,雌蝇全表现无斑,基因组成为Aa 的雄蝇表现有斑性状,其概率为2/3×1/2×1/2=1/6,D 项错误。]
6.B [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Y ,F 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 B Y ,均表现为正常翅红眼,A 项错误;让F 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源于F 1中的母方,B 项正确;F 2雌果蝇中纯合子(1/8aaX B X B 和1/8AAXB X B ) 占1/4,杂合子占3/4,二者的比例不相等,C 项错误;翅形的遗传与性别无关,F 2中正常翅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短翅占1/4,D 项错误。]
7.C [由题意可得
如果其X 染色体上发生隐性突变,则X 为X b ,则F 2中表现型比例为3∶1,且雄性中有隐-
性突变体。如果不发生突变,则X 为X B ,则F 2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如-
果为隐性致死突变,则X Y 不能存活,则F 2中雌∶雄=2∶1。如果为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X Y 部分存活,则F 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8.B [由题表中结果可知,果蝇性染色体的组成类型会影响果蝇的性别;X r X r Y 的个体可产生四种卵细胞,即X r X r 、X r Y 、X r 、Y ,X R Y 的个体可产生两种精子,即X R 、Y ,则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最多有8种,但XXX 型和YY 型的后代死亡,因此,后代中最多出现6种可育基因型的个体;果蝇种群中可育的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XYY 、XY 两种类型。]
9.(1)甲、丁 卷曲翅、正常翅 (2)卷曲翅∶正常翅=2∶1(3)AaXb Y 1/6 (4)红色或白色(只答一种不可以)
解析 (1)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某等位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 染色体上,应选择的杂交亲本为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本题应选择甲和丁做亲本,若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不一致,可说明相应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2)若显性纯合致死,则无AA 个体,则卷曲翅×卷曲翅→F 1卷曲翅∶正常翅=2∶1。(3)若已确定A 、a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卷曲翅果蝇中的白眼(Xb X b ) 与红眼(XB Y) 杂交,F 1中正常翅的比例为1/3,红眼的比例为1/2,所以F 1中正常翅红眼果蝇的比例为1/6。(4)该果蝇右侧躯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 染色体,其上可能携带B 或b 基因,所以右眼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白色。
10.(1)①BbX A X a 和BbX A Y ②1/3 ③1/16 5/16
(2)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非直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非直毛♂,非直毛♀×直毛♂) 。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3)遗传图解如下图:
--
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的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隐性(如图1) 。若后代果蝇雌、雄各为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代表的性
状为显性(如图2) 。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均含有两种不同的性状,且各占1/2,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的性状为隐性(如图3) 。
解析 (1)①两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已知,根据双亲性状及后代表现型与分离比:灰身∶黑身=3∶1,雌性不表现白眼,得出亲本基因型是BbX A X a 和BbX A Y 。②子代中灰身雄蝇(1/3BB、2/3Bb) 与黑身雌蝇(bb)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2/3×1/2=1/3。③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BBXA X A ) 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1/4×1/4=1/16;杂合灰身红眼雌蝇为BbX A X a 、BbX A X A 、BBX A X a ,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2/4×1/4+2/4×1/4+1/4×1/4) =5/16。(2)判断遗传方式常用正、反交实验法。若结果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反之则为伴X 染色体遗传。(3)由于实验对象的基因型未知,因此可随机选取各种可能的不同的交配组合,同时杂交,根据结果进行判断。
11.(1)杂合子
(2)遗传图解如下:
P X A X a × X a Y
裂翅 非裂翅
↓
F 1 X A X a X A Y X a X a X a Y
裂翅♀ 裂翅♂ 非裂翅♀ 非裂翅♂
1 ∶ 1 ∶ 1 ∶ 1
(3)非裂翅 裂翅(或裂翅 裂翅)
(4)不遵循
解析 (1)由于F1中出现了非裂翅个体(隐性纯合子) ,说明裂翅的亲本是杂合子。(2)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亲本为(♀)Aa×(♂)aa ;位于X 染色体上时,亲本为(♀)XAXa×(♂)XaY 。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子代雌雄个体都有裂翅和非裂翅两种性状,且比例约为1∶1(遗传图解见答案) 。(3)若用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 染色体上,常选用的亲本(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 是具隐性性状的雌性和具显性性状的雄性,即:♀非裂翅×♂裂翅。若是伴X 染色体遗传,后代雌性全为裂翅,雄性全为非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裂翅和非裂翅无性别之分。[由于实验材料可利用实验中的果蝇,且根据(2)题分析可知F 1的雌性裂翅个体为杂合子,故也可选F 1的雌、雄裂翅为亲本。若位于X 染色体上且亲本为(♀)XAXa×(♂)XAY 时,子代雌性全为裂翅,雄性既有裂翅又有非裂翅;若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为(♀)Aa×(♂)Aa 时,子代雌雄个体均既有裂翅又有非裂翅,且比例为3∶1。](4)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A 、a ,翅型基因为B 、b 。眼色与翅型性状的遗传方式分别是( )
A. B .伴X 染色体遗传、常染色体遗传
C .都是伴性遗传
D .都是常染色体遗传
2.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 .e 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 .形成配子时基因A 、a 与B 、b 间自由组合
D .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3.(2016·唐山一中期中) 果蝇的X 、Y 染色体(如图) 有同源区段(Ⅰ片段)
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 。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
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B .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C .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D .减数分裂中,X 、Y 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4.(2015·荆州二模) 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体X) 的果蝇,性别为雄性,不育。用红眼雌果蝇(XR X R ) 与白眼雄果蝇(Xr Y) 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 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 ”) 。为探究W 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 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获得。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 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
B .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 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C .若无子代产生,则W 的基因组成为X r O ,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
D .若无子代产生,则W 的基因组成为X r Y ,由基因重组引起
5.果蝇的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 染色体上;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现用无斑红眼(♀) 与有斑红眼(♂) 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有:①有斑红眼(♀) ,②无斑白眼(♂) ,③无斑红眼(♀) ,④有斑红眼(♂)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B .①与有斑白眼的杂交后代不可能有无斑果蝇
C .亲本无斑红眼(♀) 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或aaX B X b
D .②与③杂交产生有斑果蝇的概率为1/8
6.(2015·衡阳六校联考) 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蝇杂交得到F 1,F 1中雌雄果蝇杂交得F 2,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
A .F 1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和红眼短翅
B .F 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 1中的母方
C .F 2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 .F 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7.将果蝇进行相关处理后,其X 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出上述四种情况。实验时,将经相关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 ,得F 1,使F 1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 2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为隐性突变,则F 2中表现型比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
B .若不发生突变,则F 2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
C .若为隐性致死突变,则F 2中雌∶雄=1∶2
D .若为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
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8.果蝇是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正常雄性和雌性果蝇的体细胞中分别含有XY 、XX 性染色体。但果蝇种群中偶尔也会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种类,如表所示是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X r X r Y 与
X R Y 的个体杂交后代中最多出现3种可育基因型的个体
C .性染色体异常果蝇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 .果蝇种群中可育的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两种类型
9.果蝇的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现有表中四种果蝇若干只,可选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1)A 、a 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 染色体上,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用序号______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雌、雄果蝇性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若不确定表中四种果蝇是否为纯合子,但已确定A 、a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 ,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取甲和乙做亲本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不存在。
(3)若已确定A 、a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卷曲翅果蝇中的白眼(Xb X b ) 与红眼(XB Y) 杂交,F 1中,卷曲翅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正常翅红眼果蝇占F 1的比例为__________。
(4)某基因型为X B X b 的果蝇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正常,另一个丢失了一条X 染色体,导致该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左侧躯体正常而右侧躯体为雄性(XO型为雄性) 的嵌合体,则该嵌合体果蝇右眼的眼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辽宁省五校协作体期末)(1)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 染色体上,体色灰色(B)对黑色(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只灰身红眼雌、
雄果蝇交配得到以下类型和数量的子代。
②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________,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 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请你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文字说明。
13.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
P 裂翅♀ × 非裂翅♂
↓
F 1 裂翅 非裂翅
(♀102、♂92) (♀98、♂109)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 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X 染色体上。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_(♀) ×__________(♂) 。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 与(D、d) 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 或dd 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遵循/不遵循) 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解析
1.B [后代雌果蝇中只有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都有,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雌、雄果蝇中都有长翅和残翅,且比例都为3∶1,说明长翅和残翅的遗传与性别无关,相应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 正确。]
2.D [由图可知,该果蝇为雄性个体,图中7为X 染色体,8为Y 染色体,因此,从染色体情况看,它能形成含X 染色体、含Y 染色体两种配子,A 错误;e 位于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所以e 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雄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在雌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B 错误;A 、a 与B 、b 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A 、a 与B 、b 之间不能自由组合,C 错误;只考虑3、4与7、8两对同源染色体时,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DdX e Y ,可产生DX e 、dX e 、DY 、dY 四种配子且数量相等,D 正确。]
3.C [雄果蝇的X 染色体只能传给子代的雌性个体,Y 染色体只能传给子代雄性个体,故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A 正确;根据刚毛和截毛杂交,后代都是刚毛,可知刚毛是显性,B 正确;根据杂交组合二不能确定基因在Ⅱ-1片段,如X b X b 和X B Y b 杂交,后代雌性都是刚毛,雄性都是截毛,C 错误;X 和Y 染色体的Ⅰ区段是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交叉互换,故D 正确。]
4.C [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 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A 项错误;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 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B 项错误;若无子代产生,则W 的基因组成为X r O ,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C 项正确,D 项错误。]
5.A [精巢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原本连在一起的两条Y 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了两条Y 染色体,A 项正确;与有斑白眼雄蝇(基因组成为AAX b Y 或AaX b Y) 杂交可以产生基因组成为Aa 的后代(雌性表现无斑) ,B 项错误;由子代出现②无斑白眼雄蝇(基因组成为aaX b Y) 可推出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X B X b 、AaX B Y ,C 项错误;子代②无斑、③无斑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 、Aa(占2/3) 或aa(占1/3),两者杂交后代中无AA 个体,雌蝇全表现无斑,基因组成为Aa 的雄蝇表现有斑性状,其概率为2/3×1/2×1/2=1/6,D 项错误。]
6.B [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Y ,F 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 B Y ,均表现为正常翅红眼,A 项错误;让F 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源于F 1中的母方,B 项正确;F 2雌果蝇中纯合子(1/8aaX B X B 和1/8AAXB X B ) 占1/4,杂合子占3/4,二者的比例不相等,C 项错误;翅形的遗传与性别无关,F 2中正常翅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短翅占1/4,D 项错误。]
7.C [由题意可得
如果其X 染色体上发生隐性突变,则X 为X b ,则F 2中表现型比例为3∶1,且雄性中有隐-
性突变体。如果不发生突变,则X 为X B ,则F 2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如-
果为隐性致死突变,则X Y 不能存活,则F 2中雌∶雄=2∶1。如果为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X Y 部分存活,则F 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8.B [由题表中结果可知,果蝇性染色体的组成类型会影响果蝇的性别;X r X r Y 的个体可产生四种卵细胞,即X r X r 、X r Y 、X r 、Y ,X R Y 的个体可产生两种精子,即X R 、Y ,则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最多有8种,但XXX 型和YY 型的后代死亡,因此,后代中最多出现6种可育基因型的个体;果蝇种群中可育的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XYY 、XY 两种类型。]
9.(1)甲、丁 卷曲翅、正常翅 (2)卷曲翅∶正常翅=2∶1(3)AaXb Y 1/6 (4)红色或白色(只答一种不可以)
解析 (1)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某等位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 染色体上,应选择的杂交亲本为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本题应选择甲和丁做亲本,若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不一致,可说明相应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2)若显性纯合致死,则无AA 个体,则卷曲翅×卷曲翅→F 1卷曲翅∶正常翅=2∶1。(3)若已确定A 、a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卷曲翅果蝇中的白眼(Xb X b ) 与红眼(XB Y) 杂交,F 1中正常翅的比例为1/3,红眼的比例为1/2,所以F 1中正常翅红眼果蝇的比例为1/6。(4)该果蝇右侧躯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 染色体,其上可能携带B 或b 基因,所以右眼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白色。
10.(1)①BbX A X a 和BbX A Y ②1/3 ③1/16 5/16
(2)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非直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非直毛♂,非直毛♀×直毛♂) 。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3)遗传图解如下图:
--
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的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隐性(如图1) 。若后代果蝇雌、雄各为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代表的性
状为显性(如图2) 。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均含有两种不同的性状,且各占1/2,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的性状为隐性(如图3) 。
解析 (1)①两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已知,根据双亲性状及后代表现型与分离比:灰身∶黑身=3∶1,雌性不表现白眼,得出亲本基因型是BbX A X a 和BbX A Y 。②子代中灰身雄蝇(1/3BB、2/3Bb) 与黑身雌蝇(bb)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2/3×1/2=1/3。③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BBXA X A ) 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1/4×1/4=1/16;杂合灰身红眼雌蝇为BbX A X a 、BbX A X A 、BBX A X a ,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2/4×1/4+2/4×1/4+1/4×1/4) =5/16。(2)判断遗传方式常用正、反交实验法。若结果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反之则为伴X 染色体遗传。(3)由于实验对象的基因型未知,因此可随机选取各种可能的不同的交配组合,同时杂交,根据结果进行判断。
11.(1)杂合子
(2)遗传图解如下:
P X A X a × X a Y
裂翅 非裂翅
↓
F 1 X A X a X A Y X a X a X a Y
裂翅♀ 裂翅♂ 非裂翅♀ 非裂翅♂
1 ∶ 1 ∶ 1 ∶ 1
(3)非裂翅 裂翅(或裂翅 裂翅)
(4)不遵循
解析 (1)由于F1中出现了非裂翅个体(隐性纯合子) ,说明裂翅的亲本是杂合子。(2)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亲本为(♀)Aa×(♂)aa ;位于X 染色体上时,亲本为(♀)XAXa×(♂)XaY 。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子代雌雄个体都有裂翅和非裂翅两种性状,且比例约为1∶1(遗传图解见答案) 。(3)若用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 染色体上,常选用的亲本(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 是具隐性性状的雌性和具显性性状的雄性,即:♀非裂翅×♂裂翅。若是伴X 染色体遗传,后代雌性全为裂翅,雄性全为非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裂翅和非裂翅无性别之分。[由于实验材料可利用实验中的果蝇,且根据(2)题分析可知F 1的雌性裂翅个体为杂合子,故也可选F 1的雌、雄裂翅为亲本。若位于X 染色体上且亲本为(♀)XAXa×(♂)XAY 时,子代雌性全为裂翅,雄性既有裂翅又有非裂翅;若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为(♀)Aa×(♂)Aa 时,子代雌雄个体均既有裂翅又有非裂翅,且比例为3∶1。](4)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