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用停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v=s/t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会越来越快,怎样计算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呢?各段的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假设猜想:平均速度越来越大。
实验设计探究:[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沿斜面滑下时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用公式v=s/t 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3.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金属片、停表和刻度尺。
4.实验方法与步骤:(1)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斜面的距离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实验点拨:1.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要用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做到“放对、读对、记对”。
2.测量时间要用停表,实验前教师可先带领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使用熟练后可减小测量时间时的误差。
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例1】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
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斜面、小车、刻度尺和停表;v=s/t;变速;v3>v1>v2
点拨: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沿斜面做变速运动,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小车在不同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用v=s/t可以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小车的运动越来越快,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
【例2】 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6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8秒。请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①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 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
答案:
①变速 ②1
点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要注意弄清楚每一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由题可以知道,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t1=6秒。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
t2=4.8秒。由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s1/t1=2.4 m/6 s=0.4 m/s,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s2/t2=1.2 m/4.8 s=0.25 m/s。由此可以
知道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s3/t3=1.2 m/1.2 s=1 m/s。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用停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v=s/t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会越来越快,怎样计算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呢?各段的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假设猜想:平均速度越来越大。
实验设计探究:[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沿斜面滑下时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用公式v=s/t 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3.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金属片、停表和刻度尺。
4.实验方法与步骤:(1)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斜面的距离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实验点拨:1.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要用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做到“放对、读对、记对”。
2.测量时间要用停表,实验前教师可先带领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使用熟练后可减小测量时间时的误差。
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例1】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
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斜面、小车、刻度尺和停表;v=s/t;变速;v3>v1>v2
点拨: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沿斜面做变速运动,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小车在不同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用v=s/t可以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小车的运动越来越快,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
【例2】 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6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8秒。请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①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 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
答案:
①变速 ②1
点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要注意弄清楚每一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由题可以知道,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t1=6秒。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
t2=4.8秒。由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s1/t1=2.4 m/6 s=0.4 m/s,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s2/t2=1.2 m/4.8 s=0.25 m/s。由此可以
知道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s3/t3=1.2 m/1.2 s=1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