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2010年3月

第2期(总17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JOURNALOFGRADUATESCHOOL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Mar12010No12 

史学新论

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

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姚介厚

【提 要】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文明开初的启蒙思想家。在希腊化文明与罗马文明中广泛传播、持续传承的伊壁鸠鲁学派的学说,内含一种表现新时代特征的文明思想。伊壁鸠鲁学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认识世界是文明进步观的哲学前提;、克服战争苦难、破除宗教迷信中进步;萌发社会契约思想的大同世界理想。,对【关键词 快乐与幸福的伦理宗旨 自然的正义与友爱〔中图分类号B50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52(2010)02-0125-11

  亚里士多德逝世前一年即公元前323年,他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中病逝,将领们瓜分帝国,建立塞琉古、托勒密、马其顿三大王国,在远超过原来希腊城邦制社会的辽阔疆域,生长绵延了近300年的希腊化文明。而罗马历经700多年从弱小到强盛的壮大过程,至公元前30年最终消灭残存的托勒密王国,并吞希腊化世界、征服西欧诸地,建立了古代世界最为庞大的帝国,发展出一种涵盖疆域最为广阔、延伸近500年的罗马文明。这两大文明出现是西欧古代社会内在矛盾运动之历史必然的结果,表现为从小型、分散的城邦奴隶制社会转型为大规模集权制的奴隶社会,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是奴隶制社会进入新历史阶段的文明转型。和希腊化文明、罗马文明的基本特征相应,在这两大文明时代的哲学、历史、法学、

宗教等人文社会知识中内含的文明思想有五个

特点:(1)“城邦”不再成为文明思想的研究对象,注重探究更为开阔的新文明世界的合理性和个人与新世界的关系。(2)伦理和相关的法成为新文明思想的中心内容,为建树帝国集权型奴隶制社会体制和社会道德秩序,提供社会伦理规范与法制规范,同时注重已无城邦家园的个人在新的大千世界中的精神生活与道德规范。(3)世界主义的伦理型政治文明思想。(4)新文明思想在精神文化上和希腊城邦文明中的传统文化既有继承、又有革新。(5)在东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双向交流中,不少思想家的哲学与文明思想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本文所论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大体上率先表现了上述文明思想转型的新特点。

12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一、希腊化文明开启时期的启蒙

  思想家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在进入希腊化文明开初就创立的新哲学,富有科学与伦理启蒙精神。马克思高度评价伊壁鸠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说在希腊化时代这个“哲学的狂欢节”中,伊壁鸠鲁学派朝气蓬勃,“披上芬芳的春①

装”。文化史家塔恩(W1W1Tarn)说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派创始人芝诺的新哲学,“都是亚历山大缔造的新世界的产物”,它们首先感觉到不

②再从属于城邦的个体人“需要新的指导”。伊

学生庞费鲁斯、德谟克利特学派的传人瑙西芬

尼(Nausiphanes),深受原子论学说熏陶,但主要靠自己研习哲学。从公元前310年至公元前306年的5年间,他在小亚西北的兰萨库斯成功地建立自己的新哲学学派,以自己的面向新世界、富有启蒙意义的学说,吸引了许多热情倾慕的追随者。在结社与宣扬新学说成功的鼓舞下,在获得同道者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他和同伴们西进希腊本土的哲学中心雅典,来发展、壮大他的新学派。

公元前306年,35岁的伊壁鸠鲁在雅典城和皮拉埃乌之间的麦里塔区购置了房屋和附近一所著名的花园,作为他的学校,也是学派同人生活、教学与研究的基地。他的学派也就被称为“花园学派”。“花园”哲人在这远避尘嚣的境地一直和他的社团生活了37年,终老于此。伊壁鸠鲁的,不像后者那样是,它既是作为教学与研,又是一种根据共同伦理原则一起友爱生活的社团,平等地对外开放,有妇女(甚至原是妓女)和奴隶的成员。“花园”内的成员都得阅读与讨论伊壁鸠鲁的著作如《主要原理》等。他们还致力于将伊壁鸠鲁的著作复制并散发到雅典以外的广阔地区,以“传播福音”的方式扩大其影响。伊壁鸠鲁提出自己的新学说,就是要为希腊化开初的社会现实与新世界秩序提供一种新的伦理准则,他不是“遁世”者,而是“入世”者。他心向现实的人

①引自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

壁鸠鲁学派的启蒙精神表现在:它弘扬早期希腊原子论的科学理性,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作出创新的发展,以一种新的认识准则和科学的世界观冲破宗教、迷信的沉雾,吹奏新时代文明进步的号角;以一种表征自我意识觉醒的个体伦理,启发人们以科学、乐观的态度来树立一种追求精神快乐与幸福的人生观;会进化中缔结契约,平、友爱纷乱中,,伊壁鸠鲁学派独树清新启蒙之新帜,富有青春朝气与生命活力,持续传承,伸入罗马时代,一直存在到公元4世纪。它在希腊化与罗马时代,虽然不可能成为统治者信奉的正统哲学,但在知识界与民间有广泛流布,是显要而有深远影响的一个学派。它的浸润科学理性与个体自由伦理精神的文明思想,对近代西方启蒙运动深有影响。

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年~前270年)出生于东部小亚的萨摩斯岛,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8岁。他从父亲那里受到初等教育,从小就显示出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聪慧才智。他听老师讲解赫西俄德的《神谱》所述“最初创生万物的乃是混沌”,遂反问:“那么混沌是从哪里来的?”老师难解,说那是哲学家才能明白的事;他就说:“那好,要是有人懂得真理,我就要去找他们。”从此他开始了学习与研究哲

③学的生涯。10多年间他先后从学于柏拉图的126

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和《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42、135~136页。

②W1W1Tarn,HellenisticCivilization,London,Methuen

&Co1Ltd1,19661(W1塔恩:《希腊化文明》,伦敦,梅

)苏恩出版公司1966年版,第327页。

③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反物理学家》第2卷,第18~19

章,见SextusEmpiricus,SextusEmpiricus1vol3,transla2tedbyR1G1Buryandothers1TheLoebClassicalLibrary,Cambridge,Mass1HarvardUniversityPress,reprinted19791(《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文集》第3卷,伯里等英译,洛布古典丛书,美国马萨诸萨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

)1976年重印本。

姚介厚: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和社会,“他对所有的人都满怀仁爱”,“他对祖国的热爱更是无以言表”,即使希腊本土“处于

危难之中”,他坚守不离。第欧根尼・拉尔修说:“花园”里的生活“非常简朴”,饮料主要是水,有淡葡萄酒就很满足,而伊壁鸠鲁在信中称他满足于面包和水,若有“一小块奶酪”对他就“已相当奢侈了”;还称颂“他的朋友之多不计其数,了解他的人都为他的学说倾倒”,“他对父母孝敬,对他的仆人宽厚有礼,他们都成了学派团体的成员这个事实就可以证明他的心地,其中的一个成员就是他的奴隶米斯。一

般说来,他的仁爱及于全人类”。伊壁鸠鲁于公元前270年因病去世,他的家乡为他塑立铜像以示尊敬。

斯多亚学派强调个人顺应大世界的“天道”新秩序,受到希腊化与罗马时代统治集团和上层知识圈的欢迎。伊壁鸠鲁学派主张以科学的世界观理解新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一种个人心灵自由并和谐结成社会的新伦理,时期卢克莱修等人,。西塞罗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写道:“(罗马的)伊壁鸠鲁学

派以他们的著作占领了全意大利”。希腊哲学史家策勒(E1Zeller)列举了罗马帝国时期一长串伊壁鸠鲁派学者的名单,并指出伊壁鸠鲁主义比大多数其他学派延存的时间更长,直至基

督后的第四个世纪。最终随着基督教在罗马世

界的胜利,这个学派才湮没。

伊壁鸠鲁是多产著述家。第欧根尼・拉尔修说他的著作总共约300部,在数量上“远超过以往的任何哲学家”,并且记载了其中的41种重要著述的题目,除基本哲学思想的著述外,也有伦理、政治的著述如《论人类生活》、《论正义及其它》、《论王权》等。这些著述大都没有保存下来。他的书信和纲要文献常是较详细地概述他的学说的要义。拉尔修全文引录了他的三封书信(《致希罗多德的信》、《致匹索克勒

)和《主要原理》的信》、《致美诺寇的信》,认

为它们提供了伊壁鸠鲁思想体系的概要。这也是研究伊壁鸠鲁的哲学与文明思想的主要原著

史料。罗马诗人卢克莱修(Lucretius,约公元

前94年~前44年)忠诚地、热情地认为伊壁鸠鲁的教导是人类得救的唯一思想源泉,他写的文体优美的6卷哲理长诗《物性论》完整地留存下来。它详细阐发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进化的文明观,且它写在“花园学派”建立二百余年之后,希腊化文明中科学思想有重大发展,希腊化文明被罗马文明取代,社会也有诸多变迁,所以此书也有卢克莱修自己的新思想贡献。

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思想要义可概述为后文所述的四方面。

二、科学认识世界是伊壁鸠鲁  学派文明进步观的     哲学前提       

  :准。他的准则,

①DiogenesLaertius,LivesofEminentPhilosophers,transla2

tedbyR1D1Hicks,TheLoebClassicalLibrary,CambridgeMass1HarvardUniversityPress,Reprinted1972,101101(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R1D1

希克斯英译,洛布古典丛书,美国马萨诸萨州剑桥,哈佛

)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10卷第10节。

②⑥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

卷第7~8、9~12、26~30节。

③西塞罗:《图斯库兰论辩》第5章第6~7节;转引自A1A1

Long,HellenisticPhilosophy:Stoics,Epicureans,Sceptics1

London,GeraldDuckworth&CompanyLimited,1974,p1171(A1A1朗《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伦敦,达克沃斯

)出版公司1974年版,第17页。

E1Zeller,TheStoics,Epicureans,andSceptics1translatedfromGermaneditionbyO1J1Reichel,London,Longmans

GreenCorporation,1870,pp1388-3931(策勒:《斯多亚学

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莱希尔英译,伦敦,朗

)格曼斯・格林出版公司1870年版,第388~393页。

⑤1884年在现今土耳其内地一个古代名为奥伊诺安达的地

方,发现了一位名叫第欧根尼的老人在公元2世纪时镌刻在一座巨石墙上的长篇哲学铭文,其中也含有伊壁鸠鲁的一些残篇。这是他向他的同胞们宣扬伊壁鸠鲁学说幸福宗旨的一个纲要。这篇铭文不仅有研究伊壁鸠鲁学派的史料价值,也生动地证实了“花园学派”奠立五百年后仍有生命力。见切尔顿(C1W1Chilton)《奥伊诺安达的第欧根尼》,伦敦,1971年。转引自A1A1朗《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伦敦,达克沃斯出版公司1974年版,第17页。

12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而研究准则学与自然哲学,又都旨在以科学的认识准则和对世界的科学认知作为哲学根据,

树立以快乐(主要是个体心灵宁静的精神快乐)为幸福准则的社会人生观和科学理性为指导的文明进步观,建树以个体间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新世界的社会秩序。

他的准则学实质上研究认识论(或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是一种人把握现实存在事物、融和理性的经验论。他提出真理的准则有三个:感觉、先存观念(preconception)和情感。它们不仅是认知自然的真理标准,也是认知人和社会生活的真理标准。他论述:感觉是认识真实存在的终极准则,即确认可感物体客观存在、感觉为认识的基本来源,感觉是真理的主要标准,理性认识来源于感觉,其真假值也靠感觉证实。“先存观念”(prolepsis)作为以观念形态积累、储存先前的感知与普遍性思想的形式,是经验与理性的准则。在论述“先存观念”生成、建构各种知识中,①

方法上有创新。②

则”。,,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③那是基于科学认知和德行的明智生活所带来的身体健康和灵魂宁静,

觉与心智活动;灵魂依存身体,生命体是灵魂和身体的有机结合。感知的原因是外界物体表面发射的原子射流作用于人的感官,生成真实反映外界物体的影像。影像生成的感觉导致思想和情感等心理活动,全部心理活动都有其生理基础。

他以原子论的灵魂学说犀利批判灵魂不灭与轮回转世说、当时流行的种种宗教与迷信,破除神对人们的压抑,消除人们对神与死后灵魂命运的恐惧。他指出:“幸福依赖于关于天象的知识”;④马克思指出:“在天体现象学说里表现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灵魂”;伊壁鸠鲁不仅与占星术斗争,也与主张理性与神支配天

体永恒规律的希腊哲学家斗争。他揭示早先人们和传统宗教所以会产生“神”的观念,根源于特异的“影像”:神其实“是在相似影像之流统一中产生出来的,众,不是真实的先存,。伊壁鸠鲁表面上不否定“神”,但采取将“神”拔高而虚无化的策略,将神说成是“一个幸福和永恒的存在”,⑥不干预全部自然与人生的事务,神不过是他的伦理宗旨即幸福与快乐、灵魂安宁的象征。实质上,伊壁鸠鲁是用将神说成是道德象征、完全不干预自然与人事的巧妙方式,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作为宇宙终极因的理性———神,主张与宣扬一种无神论。塞涅卡评述伊壁鸠鲁“解除神的武装”,“使他丧失一切威力”,“把他逐出

是一种真实感觉和理智认识所生成的、导致

幸福的情感。显然,他的准则学不同于柏拉图等人的希腊古典思辨哲学,是主张鲜活、独立的个体人凭借感知经验与清明的理智、活泼善良的情感去认知真实存在、处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伊壁鸠鲁更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自然哲学,就展现了科学认知宇宙的壮阔画面:无限的宇宙和物体由无限运动的原子和虚空构成,不同形状、性质、重量的原子做直线、偏斜与碰撞运动,交织必然性与偶然性,有无数世界的生灭,也生成人所身处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身体和灵魂都由物质性的原子构成,灵魂“由精致的原子组成”,是火、气、嘘气(希腊人常将灵魂与呼吸联系)和更精微的第四种无名元素的原子,能激发感128

①参见A1A1朗《希腊化时代的哲学》,伦敦,达克沃斯出版

公司1974年版,第25~30页。②伊壁鸠鲁:《致美诺寇的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

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28节。③④ 伊壁鸠鲁:《致希罗多德的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62~66、76~78节。

⑤马克思:《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

差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7~239页。

⑥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1条、《致美诺寇的信》,参见第

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39节。

姚介厚: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歌”,“是一位真正的罗马史诗诗人”。他在《物性论》中详细阐发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自然在希腊化早春时分,伊壁鸠鲁冲破笼罩大

哲学及其伦理宗旨,犀利批判宗教,宣传无神地的宗教迷信沉雾,以清新的旋律,奏出一曲

论,并论述文明起源与含有社会契约的社会进响彻云霄、萦绕久远的无神论凯歌。他无愧于

化思想,对在罗马文明中传扬伊壁鸠鲁主义,卢克莱修对他的称颂:“当人类在大地上到处悲

起有重要作用。惨地呻吟,人所共见地在宗教的重压底下”,

他论述:无限的宇宙有无限的原子在运动“是一个希腊人首先敢于抬起凡人的眼睛抗拒那

中结合与分离,无数个世界在经历生成与灭个恐怖”;“宗教现在就被打倒,而他的胜利就

②亡;人类生活的世界也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神把我们凌霄举起”。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

为了人类而创造的。由此,他批判柏拉图的宇伊壁鸠鲁:“他是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他公

宙创造论,认为:毫无理由相信是在神心中有开地攻击古代的宗教,如果说罗马人有过无神

论,那么这种无神论就是由伊壁鸠鲁奠定的。“用来造世界的模型,以及人的样子的原型概

念”,然后才有神创的世界;自然原本蛮荒的因此卢克莱修歌颂伊壁鸠鲁是最先打倒众神和

“巨大的缺点”也表明这世界并非神为人创造,脚踹宗教的英雄;因此从普卢塔克到路德,所

而是人类“为了生活而去呻吟流汗”,以劳动有的圣师都把伊壁鸠鲁称为头号无神论哲学

开发了这原本荒芜的世界。他指出:大地上的③

家”。从这种古代卓越的科学无神论世界观出

各类物种都是自然地生成,大地的生

发,和以往不同程度保留神和人类文明联系的

,

文明思想不同,伊壁鸠鲁学派提出富有科学启

、热的大地“子

蒙精神的文明进步观,这具体,适者生存,怪

异的动物被淘汰。多种合宜的条件使许多生物得以借生育代代传承,根据自然规律保持各自三、克服

具有的特征。大地也生育了人类,所以人们称  战争苦难、破除宗教 

大地为“母亲”。人类原初处于野蛮时期,栖

  迷信中进步     

身树林山洞,以采集果实、追猎野兽为生,也

  卢克莱修倾毕生心血,用六音步、无脚韵常被野兽吞食或因饥饿等恶劣条件死于非命,文体写了优美的哲学长诗《物性论》(Dererum没有生命安全保障。男女混交结合,没有家

),共六natura,拉丁文原义也可译为“论自然”庭。这种“野蛮”状态,比后来霍布斯、卢梭

卷、七千余行,写到描述公元前30年雅典大瘟设想的早期人类所处的“自然状态”还要原始

而真实。疫的凄厉境况时嘎然而止,未最终完成,表明①

世界之外”。

他去世前仍在致力于这一崇高的学术事业。这部长诗是他死后不久发表的。它主要阐发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及其伦理宗旨,就当时罗马共和制末期的历史背景来看,它也通过反宗教、反神灵主宰世界的谎言,深寓反暴力战争、反蒙昧主义与求和平、求文明进步、求幸福的政治含义。就此意义,当代学者尼科尔斯(JamesH1Nichols)甚至将卢克莱修的这部长诗理解为

“伊壁鸠鲁学派的政治哲学”。马克思赞扬卢克

①塞涅卡:《论善行》,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

莱修是“朝气蓬勃的、大胆的、富有诗意的世界主宰者”,说他发出“勇敢的、雷鸣般的诗

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3页。

②⑥ 卢克莱修:《物性论》,方书春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版,第3~4、271~2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47页。

④J1H1Nicolas,EpicureanPoliticalPhilosophy,TheDere2

rumnaturaofLucretius1Ithaca,CornellUniversityPress,19761p1131(尼古拉斯:《伊壁鸠鲁学派的政治哲学———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依泰卡: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76年

)版,第13页。

⑤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1、123页。

12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卢克莱修认为人类进入文明状态的标志是有“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结合”的对偶婚而形

成家庭、语言的产生、火的获得与利用。有了茅舍、皮毛等基本生活条件才有家庭,它使人类规范地生育与延续后代,并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生活中形成“愿意不再损害别人也不受人损害”、强者和弱者互助的信约,即是原始的社会契约。语言标志事物,表达与交流人们的感觉、概念与情感,它不是某个人创造或人们约定的,而是在表达事物与事实中自然地形成的。闪电最先为人类带来火,智慧的人用火改变了原始的生活方式,不仅有熟食等良好生活条件,更用火熔化金属、炼制工具,耕作土地,发展出纺织等各种技艺,使人类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从野蛮进入文明

状态。普罗泰戈拉靠神话与传达神意来喻说远古蛮荒人向文明进化,卢克莱修的论述则更切近历史的真实,并有社会契约思想萌芽。他已认识到,标志,,,当时铜视”。之后铁器取代了铜器,大大增强了人的能力,纺织等各种技艺都是铁发现后发达起来的。

卢克莱修早于卢梭1700年察识到,私有财产的出现是财富与权力占有欲膨胀、不平等统治和战争的根源,文明进步中内涵激烈的矛盾。他指出:人们因生活改进与安全庇护需要建立城堡,形成城邦,早先首领或王者是根据人的体力与能力把牲畜和田地分给各人,后来私人财产出现、黄金价值被发现,一切都“听从富人的指挥”,人们对财富和权位的占有欲激增导致激烈的争斗和杀伐,“帝王头上那种如此庄严的王冠,不久就染上血污而躺在庶民脚底”,在追求统治权中,“一切就陷入彻底的混乱”。于是为恢复公共生活的平静,制定大家同意遵守的法典与法规;宗教与神威也因此而在人们颤栗的畏惧中树立与盛行。早先人们纯朴的生活与价值观念改变了,追求紫袍和黄金,草床与兽皮受鄙视,安宁的生活被溅满血130

的战争取代,人的生命充满忧苦焦虑,占有的欲望“一步一步地把人类一直带到了大海深渊,并且从深深的水底,把巨大的战争的浪潮激扬起来”。文明进化和战争灾难同时并进。城邦在发展,盟约在制订,诗歌、绘画、雕塑等艺术在创作与繁荣,理性会将一切美好的东西“引进到人类面前”,使它们“升举到光辉

②的境界”。他深刻地揭露了人类社会进化中因

对财富与权力的占有欲而迭有战争的苦难,但他对人类文明的前景仍表现了乐观的态度,认为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还年青,文明进步才获得开端,技艺仍在改进与发展,许多新的设计正在增进,艺术在创造,伊壁鸠鲁哲学揭示了万物本性,人们才开始真实认识世界,而他自己才是第一个用罗马“祖国的语言”说出这种

③真理的人。他展望世界和人类文明有长远的发

展前景。,已征,,实力已很,,进入又一个。所以马克思说“他歌颂罗马精神的

④实体”。

卢克莱修认定宗教与迷信是文明的大敌、社会进步的严重阻碍,希冀将人们从宗教“暴主”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以求心灵安宁与人类的和平、幸福。他对宗教与迷信的批判比伊壁鸠鲁更鲜明、更深入。他指责“恶臭的宗教”不仅将人们的“灵魂污染”,而且“更加地孵育了人们的罪恶的亵渎的行为”,招致战争、残杀、恐怖等种种野蛮罪行,使人类在大地上到处悲惨地呻吟,他并且用特洛伊战争中阿伽门农的女儿在新婚时被杀用以献祭来佐证古代宗

⑤教之残忍。他鲜明地指出:神根本不居存于世

界任何地方,传统宗教中的神怪只是人们心灵中受袭“影像”、拼合成类似人面马身的“肖像”;真正的人间之“神”是富有智慧、教导真理的哲人,所以他称颂表征“真理之庄严”的

①②③⑤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330~345、330~333、348

~350、281、3、6~7、99、124页。④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3页。

姚介厚: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伊壁鸠鲁,说“他就是一个神”,认为他比古代

①传说中诸神的功迹更伟大。他以大量的论述阐释宇宙与世界的生成与毁灭都起因于原子运动的自然规律,不是神灵的设计与创造,不由神灵主宰与支配,并用原子论的科学思想解释种种所谓“奇迹”,指出它们不过是异常的自然现象;他止笔这部未完成稿前还在探究雅典大瘟疫,指出这种灾祸是一些致病、致死的坏种子从空中落下、毒化大地造成的。他说一些“可怜的人”不能理解自然事物自身的发生与存在,就将它们归因于神的“全能”,就“被

对待一个亲兄弟的凄惨的葬礼”。他又指出;宗教的传播与流行是在人类文明形成、社会进化后,是在财产、黄金和帝王出现后,黄金与权位助长野心,在追求统治权中杀帝王或破坏公共约定使社会陷入彻底混乱,也使一些人恐惧掩藏着的罪行,他们拜神是要免除惩罚。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中,宗教盛行,“神灵的神威遍布在许多伟大的民族中间,使城市充满了许多神坛”。而宗教信仰的盛行又带来许多不幸的后果,为人们“造成多少的呻吟”、“多少的创

伤”,“为子孙造成多少眼泪”。卢克莱修对宗教的社会批判是超越前人、超越时代的。他坚信扫除宗教与迷信的雾障,就可拓展文明进步的大道。

抛回到古老的宗教里面,而再次接受那些严酷

的主宰”。他批驳了神创论和神主宰世界说,这不仅针对传统宗教,也是批判当时的主流哲学斯多亚派的天命观,认为它们都是文明进步的思想障碍。

伊壁鸠鲁揭示宗教产生的认识与心理根源:一是因对自然伟力的无知而恐惧。人类常带着惊惶的心情看见发生于天地之间暴风等现象不能理解其自然的原因,恐惧,,并承认他们的至高无上的统治。二是对死亡后命运的恐惧。人们不理解死亡是自然现象,死后人的灵魂不复存在。有人就编造出死后入地狱受笞刑、烙铁片、火炬烧身等种种可怖景象,其实这些刑罚“全都是这个人世间所有的”,正是“这个人世间一种无稽的对神的恐惧威吓着人们”,害怕“神”这个“挂在空中的巨石”会落下“恶运”。他指出某些坏人是恐惧“对恶行的公正的报应和赎罪”,他们的“生命实在才是

地面上的地狱”。他剖示神灵崇拜与宗教的心理根源是颇为深刻的。他更深入揭露宗教产生与传播的社会根由与社会后果。他指出:对死亡的恐惧总是伴随着不幸的人们生活困苦、颠沛流亡,“带着丑恶的罪名受着各种悲苦”,他们“在悲惨的境况中更悲切地求助于宗教”;而有些人利用对死亡的恐惧和宗教,追求荣誉与贪婪,干违法勾当,爬上“权力的峰顶”,“用同胞的血来为自己积累好运”、“增殖自己的财富”,他们“是死尸的推集者”,“用残酷的大笑

四、希腊化世界道德文明的

     

,确立一种个体,确认人的自然权利,来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秩序,并实现一种以契约的正义与友爱、合作为伦理基础的世界共同体,或曰大同世界。这是对城邦本位的希腊传统伦理观和城邦文明观的挑战,具有创新的启蒙意义。

伊壁鸠鲁提出幸福与快乐是内在关联的人生的最高伦理目的,旨在为迎接新的文明社会确立一种以个体心灵自由为根据的新生活方式。他视快乐为一种基本伦理价值,体现人生追求的目的即幸福。亚里士多德也将幸福与善奉为伦理宗旨,但将幸福仅归结为理智把握的德性。伊壁鸠鲁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强调幸福为伦理的最高目的,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有相承之处。但他认为德性只是达到幸福与快乐的手段,而且他更贴近现实人生,明快地将幸福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他宣称,他的伦理学说就是“幸福生活的基本原则”,他将“身体的和灵魂的宁静看作是

①②③④⑤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262~263、354、181~

184、132~133、330~333、335页。

13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生活幸福的极致”;而“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

点和终点”。和幸福联结的快乐才是真快乐,快乐也只是因和幸福紧密关联,这种交融感觉、理性与情感的灵魂状态才体现为幸福的生活方式。

伊壁鸠鲁认为伦理生活是情感性的,而情感准则和感觉、先存观念准则又内在地联系。他以情感作为判别一切善的标准,认为:快乐和痛苦是个体人的两种矛盾的基本情感。快乐“是最高的、天生的善”,是个人天生的本性,甚至“一切生命物一出生,出于并非

理性的自然原因,就喜爱快乐、抵御痛苦”。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是人的天性。快乐就是身体健康、灵魂宁静的自然状态,“快乐的量的极限在于痛苦的消除”,有快乐,身体和心灵就“都没有痛苦”,③这就是作为人的天性

他区别两种快乐:一是运动的快乐,即身体感受到的快乐;二是静止的快乐,即心

灵宁静这种精神的快乐。精神快乐比身体快乐高贵得多,心灵痛苦也甚于身体痛苦。他论述实现快乐而达到幸福要靠理性的指导,有审慎的思虑和正确的行为选择,应有三个互相关联的实现途径:一是通过对自然哲学的研究与了解,“解除心灵对天象、死亡和痛苦的恐惧”,并符合自然地节制欲望,就能充

满快乐,免除恶。二是区别对待欲望,满足自然、必要的欲望,排除非自然、不必要的欲望。三是本着适合自然的目的,作正确的行为选择,这就是践履德性。他对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有所吸取与修正。他说“最大的善是明智”,其他德性都是从此派生出来的;在明智的生活中“德行和愉快的生活已结成

一体”。,,伊壁鸠鲁为建树新的道德文明秩序提出“哲人”的理想个体人格。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

的善;而痛苦就是失落快乐,是骚乱、破坏身体与灵魂的自然状态,是恶。所以对死亡、天象与神灵的恐惧是骚扰灵魂的大痛苦,了解研究自然哲学,才能享受,免恶。这种以快乐伦分发点,、实则不同。伊壁鸠鲁并不是无理性指导、不予判别和选择地将一切快乐奉为生活的目的,而是将符合人的身心健全的根本、长远利益的快乐,能实现人的幸福生活的快乐,看作最高的善。智者派普罗泰戈拉也说快乐和善同一,④他的快乐情感道德论派生自一种相对主义的感觉论;伊壁鸠鲁的快乐情感则生发于作为事物真理标准的、确实的感觉和作为理性准则的先存观念。将伊壁鸠鲁的快乐论混同于享乐主义和昔勒尼派的感觉论的快乐主义,更是大谬不然。伊壁鸠鲁指出:他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指有人蓄意曲解或误解的那种“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而是指“身体无痛苦和灵魂不受干扰”,“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以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而是清晰地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只要符合自然的需要,“素淡饮食可以与美味佳肴产生同

样的快乐”。132

德的希腊古典伦理学,持城邦本位的伦理价值观,着力培植、树立“贤人”的理想人格,寄希望于统治集团中的“贤人”实施他们设计的城邦体制伦理,实现挽救城邦危机的政治理想。进入希腊化时代后,城邦本位价值和“贤人”理想人格都因不适合时宜而消退。现实的政治存在是无数的个人面对大帝国与希腊化的大世界。如何树立所谓理想人格的“哲人”,是当时各派思想家都着意研讨的重要问题。伊壁鸠鲁主张个体本位的价值观,他说的“哲人”,就是

①②⑤ 伊壁鸠鲁:《致美诺寇的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

《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22、128、128、

137、130~132节。

③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3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39节。④参见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351B—E。⑥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

第135~137节。

⑦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10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41节。

姚介厚: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论正义和友爱的政治伦理,就是从他的哲学的

格,是普通平凡的个人都可以追求和实现的。“内在动机”出发,构建一种美好的“乌托

邦”。而同时代的斯多亚派却适应希腊化王权研习他的哲学就能身心健全,灵魂安宁纯净,

帝国的外在现实,用顺应自然的天命观来解释获得心灵自由,并在处世中有正确的选择与规

它、维护它。避,保障个人的安全。他描述的“哲人”,不是

“超人”、“圣人”,而是有明智行为的凡人:他

五、萌发社会契约思想的

能靠理性的力量排除仇恨、嫉妒与傲慢,不作

  大同世界理想   有害他人的行为;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个性,

且能深思熟虑;他热爱城邦本土,严格恪守法  伊壁鸠鲁的政治理想无疑已不再是固守、律;他依靠自己的智慧获取财富,不采用不正改善原有的城邦政治文明,而是期盼建立一种当手段谋财;他有意志坚韧、宽容大度等优良以自由个体为细胞的希腊化世界政治文明。他品质,必要时全力以赴同命运抗争,不像昔尼肯定人的主体性,根据他的谋求幸福的个体伦克派(犬儒派)之人以乞讨为生,也不像斯多理,立足于他的正义观和友爱观的社会伦理,亚派说的若双目失明就自杀,而是不退出生活提出一种最早萌发社会契约思想的大同世界的舞台;他尊重友谊,不惩罚奴隶而称之为朋友;社会理想。他是清醒的“独断论”者,不是优柔寡断的怀正义历来是各种文明的核心价值所在,但

疑论者。。柏拉图主张

伊壁鸠鲁的“哲人”人格表现了他倡导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和这种绝对、集价值观,是一种突破;,伊壁鸠鲁强调正义是自价值观并非以自我心,个体自由至上,更不是只讲个人私利的个人主义。它只是开始将伦理价值研究的重点从城邦转移到个体的人,注重研究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然权利,如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权,灵魂宁静、不受侵扰的心灵自由权,培植个性和个人行为选择自主权,在人际关系中的人身安全权等。它并不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点建立个人和他人的关系,相反,是主张在社群关系中保障个人安全。他说:“在从我们的同胞们那里获得较好的安全之时,那么,在有足够能力提供支持和物质繁荣富裕的基础上,就会以最真实的方式,产生从众人中抽回的一种宁静的私人生活的安

全。”他说的个人安全也是建立在社会群体安全和经济保障的基础之上。他讲友爱、宽容,不做有害他人之事,主张根据自然的正义防止人们彼此伤害,都表明他的个体本位价值观,仍有群体意识和利他主义色彩。面对希腊化的新世界,他从个体本位的伦理价值出发,思索为建立世界共同体新秩序提供伦理基础,他的

然地形成的,个体的安全与幸福,是他立论自然正义的基点。他说:“自然的正义是一种彼此有利的协定,它制止一个人侵害他人,又保

护他不受他人侵害。”正义原本是人自身为了保障个体安全而自然地在约定中产生的。他认为正义是对一切人相同、对社会关系有用的社会德性,是形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基础与基本伦理原则。正义不是抽象不变的绝对理念,它是人们为避免彼此伤害、保障安全互利而约定的一种社会契约。他指出:“从来没有一种绝对的正义,只有一种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防止相互伤害的协定,无论何地何时,只要人们有防止相互伤害的协定,就有了正义。”对于不能或不愿订立这种契约的生命体或群体而言,就无所谓正义问题:“不能互相订立契约

①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

能实现他的伦理原则的理想的、个体自由的人

第117~123节。

②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14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43节。③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31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50节。

13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以防止彼此伤害的动物,无所谓正义、不正

存观念不符,此法律就是不正义的。社会情

势会变化,人们的“正义”先存观念也会变义。既不能也不愿订立互利契约的部落也是如

化,法律也要变化。原来有利于“公民间相此。”已订立的这种契约具有社会约束力,普

互交往”的正义的法律,因环境变迁,不再遍适用,“一个偷偷地违背社会契约任何条款

有利于这种交往,也就不再符合有所变动的的人,要确信他不会被发现,是不可能的,即

“正义”观念,就应修订。他否认有绝对的正使他已经逃脱了千百次”。但社会契约又是可

义理念和亘古不变的法律,也没有永恒的自然变的,“一般说来,正义对所有的人都是同样

法思想,实质上主张在新的希腊化文明世界,的,就在于它是在人们交往中互利的协定。而

应有新的契约性正义与法律,法律也可因不同在特定场合和条件下,它却随环境的变化而变

①民族与地区而异。化”。伊壁鸠鲁的这种正义即社会契约,实

伊壁鸠鲁理想的希腊化文明世界是建立质上就是主张社会共同体应建立在保障个体

在友爱与社会合作基础上的安定和平的世界安全与个体间互利的基础上,而社会契约又

共同体。亚里士多德强调友爱德性是建立稳是个体在结成社会中自然、历史地形成的,

固的城邦社会的伦理基础。与之不同,伊壁并可随文明进步而改进。他虽然没有像近代

鸠鲁则认为友爱德性是实现幸福与快乐的重西方的霍布斯、洛克、卢梭那样具体论述原

要途径,也是建立互利合作的世界大家庭的初的人们从自然状态通过缔结契约过渡到文

伦理基础。他说:明社会,但从他说到原始部落不能、不愿订

种手要的是获得友立契约,可看出他也将社会契约理解为人类

,,没有什文明进化的产物。

。友爱就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是要爱他人如同爱自己,是理性指导的美好互间的契约,②情感,能确保生活中稳定持久的幸福与快乐。。他指出友爱是不朽的善,并用诗意的语言叙约思想,认为社会与国家不是出于神意与天命,

述:友爱飞旋出世界的圆舞,向我们宣告,而是以自然个人为基础、在以契约保障安全与

我们应为获享幸福而激励我们自己。伊壁鸠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中自然形成的。这在当时

鲁承认世界上所有个人都平等地具有获得幸是杰出的启蒙思想,是对希腊历史急剧演变的

反思,也是对希腊化世界寄寓一种纯朴的理想。福与快乐的自然权利,都有追求心灵自由的

本性,因而各民族也是平等的,他们可以实它对西方近代启蒙思想中生成系统的社会契约

现互利交往的普遍正义,凭借友爱的纽带,论,有一定的启迪性影响。

结成世界大家庭。奥伊诺安达的第欧根尼记伊壁鸠鲁认为,法律是体现契约性正义

述了伊壁鸠鲁学派的世界共同体的理想:“地的制度,也是约定的,且是可变的,当它不

球上每个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出生地,但是在再为国人带来好处时,就不再是正义的法律,

大地上这整个世界对每个人来说乃是一个出而应另立新法。是否有利于人们交往,结成

社会共同体,这是判别正义和法律合适与否

①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33、32、35、36条,参见第欧的标准。他说:“一件事情一旦被约定的法律宣布为正义的,并被证明有利于人们的交

往”,“它就是正义的事情”;要是法律肯定一件事情,它却不利于人们的交往,它就“不是正义的”。法律只在一定时段和约定中与形成的“正义”先存观念相适应。在环境未变化时,如果法律在实际执行中和“正义”先134

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50~152节。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

147页。

③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37、38条,参见第欧根尼・拉

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51~153节。④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27、28条,参见第欧根尼・拉

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48节。

姚介厚: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生地,世界一家。”从希腊化时代各派哲学到

大。伊壁鸠鲁学派勇于克服苦难、乐观昂扬的文明进步思想、自由个体本位的伦理价值观、

维护人的自然权利的社会契约思想和建立在正义、平等、友爱、合作社会伦理基础上的世界大同理想,可谓开了近代英、法启蒙家如霍布斯、卢梭、孔多塞的文明进步观与社会契约论思想之先声。

本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责任编辑:周勤勤

康德、到现当代思想家,有各种类型的“世界主义”。伊壁鸠鲁学派在希腊化开初之时,首次以素朴的语言,论述了正义、平等、友爱、合作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它虽是乌托邦,也不可能成为希腊化文明与罗马文明的主导思想,却一直表达了那两个时代广大平民的美好愿望。它和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同思想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伦理根据并不一样。

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与文明思想是西方文明思想史的重要环节,有深远历史影响。在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中,只有伊壁鸠鲁学派发扬彻底的科学理性精神,以原子论唯物主义与无神论真正公然进攻世界的宗教,要将宗教连根拔去,它在罗马时代约4个世纪中就成为传入罗马帝国的基督教的主要对手。圣经记述保罗到雅典传教时,就有许多伊壁鸠鲁派的“学士

们与他争论”。这种渗透科学理性的世界观也被近代西方启蒙运动中伽桑狄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家① 奥伊罗安达的第欧根尼(DiogenesofOenoanda)251213-

11,转引自HellenisticPhilosophers1editedbyA1A1Long&D1Sedle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p11331(A1A1朗、塞德莱(D1N1Sedley)编《希

,1987年版,第

) ・~18节。

TheViewtoProgressofCivilizationandNaiveThoughtof

SocialContractImmanentintheEpicureanSchool

YaoJiehou

Abstract:EpicuruswastheilluminativethinkerinthebeginningofHellenisticcivilization1ThedoctrineofEpicureanschool,widelyspreadandcontinuouslyinheritedinthebothHel2lenisticandRomancivilizationscontainsakindofnewthoughtofcivilizationembodyingthecharacteristicsofnewepoch1Thisessaydiscoursesonitsmaincontentsasfollows:scientificcognitiontotheworldisthephilosophicalpremiseoftheviewtoprogressofcivilization;thecivilizationadvancesonwardindevelopingtheproduction,overcomingthetribulationofwarandexplodingthereligionandsuperstition;theethicalpointofviewtakesindividualasitsgoalinthemoralcivilizationofHellenisticworld;theidealofGreatHarmonyworldbour2geonsthoughtofsocialcontract1ThephilosophyandthoughtofcivilizationilluminatedbyEpicureanschoolisanimportantsegmentinthewesternhistoryofcivilizationthought,andithasprofoundinfluenceonthewesternmodernenlightenment1

Keywords:naturalphilosophyofatomism;originofcivilizationandsocialevolution;pleas2ureandhappinessasethicalgoal;naturaljusticeandfriendship

13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10年3月

第2期(总17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JOURNALOFGRADUATESCHOOL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Mar12010No12 

史学新论

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

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姚介厚

【提 要】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文明开初的启蒙思想家。在希腊化文明与罗马文明中广泛传播、持续传承的伊壁鸠鲁学派的学说,内含一种表现新时代特征的文明思想。伊壁鸠鲁学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认识世界是文明进步观的哲学前提;、克服战争苦难、破除宗教迷信中进步;萌发社会契约思想的大同世界理想。,对【关键词 快乐与幸福的伦理宗旨 自然的正义与友爱〔中图分类号B50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52(2010)02-0125-11

  亚里士多德逝世前一年即公元前323年,他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中病逝,将领们瓜分帝国,建立塞琉古、托勒密、马其顿三大王国,在远超过原来希腊城邦制社会的辽阔疆域,生长绵延了近300年的希腊化文明。而罗马历经700多年从弱小到强盛的壮大过程,至公元前30年最终消灭残存的托勒密王国,并吞希腊化世界、征服西欧诸地,建立了古代世界最为庞大的帝国,发展出一种涵盖疆域最为广阔、延伸近500年的罗马文明。这两大文明出现是西欧古代社会内在矛盾运动之历史必然的结果,表现为从小型、分散的城邦奴隶制社会转型为大规模集权制的奴隶社会,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是奴隶制社会进入新历史阶段的文明转型。和希腊化文明、罗马文明的基本特征相应,在这两大文明时代的哲学、历史、法学、

宗教等人文社会知识中内含的文明思想有五个

特点:(1)“城邦”不再成为文明思想的研究对象,注重探究更为开阔的新文明世界的合理性和个人与新世界的关系。(2)伦理和相关的法成为新文明思想的中心内容,为建树帝国集权型奴隶制社会体制和社会道德秩序,提供社会伦理规范与法制规范,同时注重已无城邦家园的个人在新的大千世界中的精神生活与道德规范。(3)世界主义的伦理型政治文明思想。(4)新文明思想在精神文化上和希腊城邦文明中的传统文化既有继承、又有革新。(5)在东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双向交流中,不少思想家的哲学与文明思想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本文所论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大体上率先表现了上述文明思想转型的新特点。

12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一、希腊化文明开启时期的启蒙

  思想家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在进入希腊化文明开初就创立的新哲学,富有科学与伦理启蒙精神。马克思高度评价伊壁鸠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说在希腊化时代这个“哲学的狂欢节”中,伊壁鸠鲁学派朝气蓬勃,“披上芬芳的春①

装”。文化史家塔恩(W1W1Tarn)说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派创始人芝诺的新哲学,“都是亚历山大缔造的新世界的产物”,它们首先感觉到不

②再从属于城邦的个体人“需要新的指导”。伊

学生庞费鲁斯、德谟克利特学派的传人瑙西芬

尼(Nausiphanes),深受原子论学说熏陶,但主要靠自己研习哲学。从公元前310年至公元前306年的5年间,他在小亚西北的兰萨库斯成功地建立自己的新哲学学派,以自己的面向新世界、富有启蒙意义的学说,吸引了许多热情倾慕的追随者。在结社与宣扬新学说成功的鼓舞下,在获得同道者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他和同伴们西进希腊本土的哲学中心雅典,来发展、壮大他的新学派。

公元前306年,35岁的伊壁鸠鲁在雅典城和皮拉埃乌之间的麦里塔区购置了房屋和附近一所著名的花园,作为他的学校,也是学派同人生活、教学与研究的基地。他的学派也就被称为“花园学派”。“花园”哲人在这远避尘嚣的境地一直和他的社团生活了37年,终老于此。伊壁鸠鲁的,不像后者那样是,它既是作为教学与研,又是一种根据共同伦理原则一起友爱生活的社团,平等地对外开放,有妇女(甚至原是妓女)和奴隶的成员。“花园”内的成员都得阅读与讨论伊壁鸠鲁的著作如《主要原理》等。他们还致力于将伊壁鸠鲁的著作复制并散发到雅典以外的广阔地区,以“传播福音”的方式扩大其影响。伊壁鸠鲁提出自己的新学说,就是要为希腊化开初的社会现实与新世界秩序提供一种新的伦理准则,他不是“遁世”者,而是“入世”者。他心向现实的人

①引自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

壁鸠鲁学派的启蒙精神表现在:它弘扬早期希腊原子论的科学理性,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作出创新的发展,以一种新的认识准则和科学的世界观冲破宗教、迷信的沉雾,吹奏新时代文明进步的号角;以一种表征自我意识觉醒的个体伦理,启发人们以科学、乐观的态度来树立一种追求精神快乐与幸福的人生观;会进化中缔结契约,平、友爱纷乱中,,伊壁鸠鲁学派独树清新启蒙之新帜,富有青春朝气与生命活力,持续传承,伸入罗马时代,一直存在到公元4世纪。它在希腊化与罗马时代,虽然不可能成为统治者信奉的正统哲学,但在知识界与民间有广泛流布,是显要而有深远影响的一个学派。它的浸润科学理性与个体自由伦理精神的文明思想,对近代西方启蒙运动深有影响。

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年~前270年)出生于东部小亚的萨摩斯岛,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8岁。他从父亲那里受到初等教育,从小就显示出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聪慧才智。他听老师讲解赫西俄德的《神谱》所述“最初创生万物的乃是混沌”,遂反问:“那么混沌是从哪里来的?”老师难解,说那是哲学家才能明白的事;他就说:“那好,要是有人懂得真理,我就要去找他们。”从此他开始了学习与研究哲

③学的生涯。10多年间他先后从学于柏拉图的126

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和《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42、135~136页。

②W1W1Tarn,HellenisticCivilization,London,Methuen

&Co1Ltd1,19661(W1塔恩:《希腊化文明》,伦敦,梅

)苏恩出版公司1966年版,第327页。

③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反物理学家》第2卷,第18~19

章,见SextusEmpiricus,SextusEmpiricus1vol3,transla2tedbyR1G1Buryandothers1TheLoebClassicalLibrary,Cambridge,Mass1HarvardUniversityPress,reprinted19791(《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文集》第3卷,伯里等英译,洛布古典丛书,美国马萨诸萨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

)1976年重印本。

姚介厚: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和社会,“他对所有的人都满怀仁爱”,“他对祖国的热爱更是无以言表”,即使希腊本土“处于

危难之中”,他坚守不离。第欧根尼・拉尔修说:“花园”里的生活“非常简朴”,饮料主要是水,有淡葡萄酒就很满足,而伊壁鸠鲁在信中称他满足于面包和水,若有“一小块奶酪”对他就“已相当奢侈了”;还称颂“他的朋友之多不计其数,了解他的人都为他的学说倾倒”,“他对父母孝敬,对他的仆人宽厚有礼,他们都成了学派团体的成员这个事实就可以证明他的心地,其中的一个成员就是他的奴隶米斯。一

般说来,他的仁爱及于全人类”。伊壁鸠鲁于公元前270年因病去世,他的家乡为他塑立铜像以示尊敬。

斯多亚学派强调个人顺应大世界的“天道”新秩序,受到希腊化与罗马时代统治集团和上层知识圈的欢迎。伊壁鸠鲁学派主张以科学的世界观理解新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一种个人心灵自由并和谐结成社会的新伦理,时期卢克莱修等人,。西塞罗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写道:“(罗马的)伊壁鸠鲁学

派以他们的著作占领了全意大利”。希腊哲学史家策勒(E1Zeller)列举了罗马帝国时期一长串伊壁鸠鲁派学者的名单,并指出伊壁鸠鲁主义比大多数其他学派延存的时间更长,直至基

督后的第四个世纪。最终随着基督教在罗马世

界的胜利,这个学派才湮没。

伊壁鸠鲁是多产著述家。第欧根尼・拉尔修说他的著作总共约300部,在数量上“远超过以往的任何哲学家”,并且记载了其中的41种重要著述的题目,除基本哲学思想的著述外,也有伦理、政治的著述如《论人类生活》、《论正义及其它》、《论王权》等。这些著述大都没有保存下来。他的书信和纲要文献常是较详细地概述他的学说的要义。拉尔修全文引录了他的三封书信(《致希罗多德的信》、《致匹索克勒

)和《主要原理》的信》、《致美诺寇的信》,认

为它们提供了伊壁鸠鲁思想体系的概要。这也是研究伊壁鸠鲁的哲学与文明思想的主要原著

史料。罗马诗人卢克莱修(Lucretius,约公元

前94年~前44年)忠诚地、热情地认为伊壁鸠鲁的教导是人类得救的唯一思想源泉,他写的文体优美的6卷哲理长诗《物性论》完整地留存下来。它详细阐发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进化的文明观,且它写在“花园学派”建立二百余年之后,希腊化文明中科学思想有重大发展,希腊化文明被罗马文明取代,社会也有诸多变迁,所以此书也有卢克莱修自己的新思想贡献。

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思想要义可概述为后文所述的四方面。

二、科学认识世界是伊壁鸠鲁  学派文明进步观的     哲学前提       

  :准。他的准则,

①DiogenesLaertius,LivesofEminentPhilosophers,transla2

tedbyR1D1Hicks,TheLoebClassicalLibrary,CambridgeMass1HarvardUniversityPress,Reprinted1972,101101(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R1D1

希克斯英译,洛布古典丛书,美国马萨诸萨州剑桥,哈佛

)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10卷第10节。

②⑥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

卷第7~8、9~12、26~30节。

③西塞罗:《图斯库兰论辩》第5章第6~7节;转引自A1A1

Long,HellenisticPhilosophy:Stoics,Epicureans,Sceptics1

London,GeraldDuckworth&CompanyLimited,1974,p1171(A1A1朗《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伦敦,达克沃斯

)出版公司1974年版,第17页。

E1Zeller,TheStoics,Epicureans,andSceptics1translatedfromGermaneditionbyO1J1Reichel,London,Longmans

GreenCorporation,1870,pp1388-3931(策勒:《斯多亚学

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莱希尔英译,伦敦,朗

)格曼斯・格林出版公司1870年版,第388~393页。

⑤1884年在现今土耳其内地一个古代名为奥伊诺安达的地

方,发现了一位名叫第欧根尼的老人在公元2世纪时镌刻在一座巨石墙上的长篇哲学铭文,其中也含有伊壁鸠鲁的一些残篇。这是他向他的同胞们宣扬伊壁鸠鲁学说幸福宗旨的一个纲要。这篇铭文不仅有研究伊壁鸠鲁学派的史料价值,也生动地证实了“花园学派”奠立五百年后仍有生命力。见切尔顿(C1W1Chilton)《奥伊诺安达的第欧根尼》,伦敦,1971年。转引自A1A1朗《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伦敦,达克沃斯出版公司1974年版,第17页。

12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而研究准则学与自然哲学,又都旨在以科学的认识准则和对世界的科学认知作为哲学根据,

树立以快乐(主要是个体心灵宁静的精神快乐)为幸福准则的社会人生观和科学理性为指导的文明进步观,建树以个体间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新世界的社会秩序。

他的准则学实质上研究认识论(或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是一种人把握现实存在事物、融和理性的经验论。他提出真理的准则有三个:感觉、先存观念(preconception)和情感。它们不仅是认知自然的真理标准,也是认知人和社会生活的真理标准。他论述:感觉是认识真实存在的终极准则,即确认可感物体客观存在、感觉为认识的基本来源,感觉是真理的主要标准,理性认识来源于感觉,其真假值也靠感觉证实。“先存观念”(prolepsis)作为以观念形态积累、储存先前的感知与普遍性思想的形式,是经验与理性的准则。在论述“先存观念”生成、建构各种知识中,①

方法上有创新。②

则”。,,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③那是基于科学认知和德行的明智生活所带来的身体健康和灵魂宁静,

觉与心智活动;灵魂依存身体,生命体是灵魂和身体的有机结合。感知的原因是外界物体表面发射的原子射流作用于人的感官,生成真实反映外界物体的影像。影像生成的感觉导致思想和情感等心理活动,全部心理活动都有其生理基础。

他以原子论的灵魂学说犀利批判灵魂不灭与轮回转世说、当时流行的种种宗教与迷信,破除神对人们的压抑,消除人们对神与死后灵魂命运的恐惧。他指出:“幸福依赖于关于天象的知识”;④马克思指出:“在天体现象学说里表现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灵魂”;伊壁鸠鲁不仅与占星术斗争,也与主张理性与神支配天

体永恒规律的希腊哲学家斗争。他揭示早先人们和传统宗教所以会产生“神”的观念,根源于特异的“影像”:神其实“是在相似影像之流统一中产生出来的,众,不是真实的先存,。伊壁鸠鲁表面上不否定“神”,但采取将“神”拔高而虚无化的策略,将神说成是“一个幸福和永恒的存在”,⑥不干预全部自然与人生的事务,神不过是他的伦理宗旨即幸福与快乐、灵魂安宁的象征。实质上,伊壁鸠鲁是用将神说成是道德象征、完全不干预自然与人事的巧妙方式,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作为宇宙终极因的理性———神,主张与宣扬一种无神论。塞涅卡评述伊壁鸠鲁“解除神的武装”,“使他丧失一切威力”,“把他逐出

是一种真实感觉和理智认识所生成的、导致

幸福的情感。显然,他的准则学不同于柏拉图等人的希腊古典思辨哲学,是主张鲜活、独立的个体人凭借感知经验与清明的理智、活泼善良的情感去认知真实存在、处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伊壁鸠鲁更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自然哲学,就展现了科学认知宇宙的壮阔画面:无限的宇宙和物体由无限运动的原子和虚空构成,不同形状、性质、重量的原子做直线、偏斜与碰撞运动,交织必然性与偶然性,有无数世界的生灭,也生成人所身处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身体和灵魂都由物质性的原子构成,灵魂“由精致的原子组成”,是火、气、嘘气(希腊人常将灵魂与呼吸联系)和更精微的第四种无名元素的原子,能激发感128

①参见A1A1朗《希腊化时代的哲学》,伦敦,达克沃斯出版

公司1974年版,第25~30页。②伊壁鸠鲁:《致美诺寇的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

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28节。③④ 伊壁鸠鲁:《致希罗多德的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62~66、76~78节。

⑤马克思:《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

差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7~239页。

⑥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1条、《致美诺寇的信》,参见第

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39节。

姚介厚: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歌”,“是一位真正的罗马史诗诗人”。他在《物性论》中详细阐发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自然在希腊化早春时分,伊壁鸠鲁冲破笼罩大

哲学及其伦理宗旨,犀利批判宗教,宣传无神地的宗教迷信沉雾,以清新的旋律,奏出一曲

论,并论述文明起源与含有社会契约的社会进响彻云霄、萦绕久远的无神论凯歌。他无愧于

化思想,对在罗马文明中传扬伊壁鸠鲁主义,卢克莱修对他的称颂:“当人类在大地上到处悲

起有重要作用。惨地呻吟,人所共见地在宗教的重压底下”,

他论述:无限的宇宙有无限的原子在运动“是一个希腊人首先敢于抬起凡人的眼睛抗拒那

中结合与分离,无数个世界在经历生成与灭个恐怖”;“宗教现在就被打倒,而他的胜利就

②亡;人类生活的世界也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神把我们凌霄举起”。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

为了人类而创造的。由此,他批判柏拉图的宇伊壁鸠鲁:“他是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他公

宙创造论,认为:毫无理由相信是在神心中有开地攻击古代的宗教,如果说罗马人有过无神

论,那么这种无神论就是由伊壁鸠鲁奠定的。“用来造世界的模型,以及人的样子的原型概

念”,然后才有神创的世界;自然原本蛮荒的因此卢克莱修歌颂伊壁鸠鲁是最先打倒众神和

“巨大的缺点”也表明这世界并非神为人创造,脚踹宗教的英雄;因此从普卢塔克到路德,所

而是人类“为了生活而去呻吟流汗”,以劳动有的圣师都把伊壁鸠鲁称为头号无神论哲学

开发了这原本荒芜的世界。他指出:大地上的③

家”。从这种古代卓越的科学无神论世界观出

各类物种都是自然地生成,大地的生

发,和以往不同程度保留神和人类文明联系的

,

文明思想不同,伊壁鸠鲁学派提出富有科学启

、热的大地“子

蒙精神的文明进步观,这具体,适者生存,怪

异的动物被淘汰。多种合宜的条件使许多生物得以借生育代代传承,根据自然规律保持各自三、克服

具有的特征。大地也生育了人类,所以人们称  战争苦难、破除宗教 

大地为“母亲”。人类原初处于野蛮时期,栖

  迷信中进步     

身树林山洞,以采集果实、追猎野兽为生,也

  卢克莱修倾毕生心血,用六音步、无脚韵常被野兽吞食或因饥饿等恶劣条件死于非命,文体写了优美的哲学长诗《物性论》(Dererum没有生命安全保障。男女混交结合,没有家

),共六natura,拉丁文原义也可译为“论自然”庭。这种“野蛮”状态,比后来霍布斯、卢梭

卷、七千余行,写到描述公元前30年雅典大瘟设想的早期人类所处的“自然状态”还要原始

而真实。疫的凄厉境况时嘎然而止,未最终完成,表明①

世界之外”。

他去世前仍在致力于这一崇高的学术事业。这部长诗是他死后不久发表的。它主要阐发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及其伦理宗旨,就当时罗马共和制末期的历史背景来看,它也通过反宗教、反神灵主宰世界的谎言,深寓反暴力战争、反蒙昧主义与求和平、求文明进步、求幸福的政治含义。就此意义,当代学者尼科尔斯(JamesH1Nichols)甚至将卢克莱修的这部长诗理解为

“伊壁鸠鲁学派的政治哲学”。马克思赞扬卢克

①塞涅卡:《论善行》,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

莱修是“朝气蓬勃的、大胆的、富有诗意的世界主宰者”,说他发出“勇敢的、雷鸣般的诗

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3页。

②⑥ 卢克莱修:《物性论》,方书春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版,第3~4、271~2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47页。

④J1H1Nicolas,EpicureanPoliticalPhilosophy,TheDere2

rumnaturaofLucretius1Ithaca,CornellUniversityPress,19761p1131(尼古拉斯:《伊壁鸠鲁学派的政治哲学———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依泰卡: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76年

)版,第13页。

⑤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1、123页。

12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卢克莱修认为人类进入文明状态的标志是有“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结合”的对偶婚而形

成家庭、语言的产生、火的获得与利用。有了茅舍、皮毛等基本生活条件才有家庭,它使人类规范地生育与延续后代,并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生活中形成“愿意不再损害别人也不受人损害”、强者和弱者互助的信约,即是原始的社会契约。语言标志事物,表达与交流人们的感觉、概念与情感,它不是某个人创造或人们约定的,而是在表达事物与事实中自然地形成的。闪电最先为人类带来火,智慧的人用火改变了原始的生活方式,不仅有熟食等良好生活条件,更用火熔化金属、炼制工具,耕作土地,发展出纺织等各种技艺,使人类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从野蛮进入文明

状态。普罗泰戈拉靠神话与传达神意来喻说远古蛮荒人向文明进化,卢克莱修的论述则更切近历史的真实,并有社会契约思想萌芽。他已认识到,标志,,,当时铜视”。之后铁器取代了铜器,大大增强了人的能力,纺织等各种技艺都是铁发现后发达起来的。

卢克莱修早于卢梭1700年察识到,私有财产的出现是财富与权力占有欲膨胀、不平等统治和战争的根源,文明进步中内涵激烈的矛盾。他指出:人们因生活改进与安全庇护需要建立城堡,形成城邦,早先首领或王者是根据人的体力与能力把牲畜和田地分给各人,后来私人财产出现、黄金价值被发现,一切都“听从富人的指挥”,人们对财富和权位的占有欲激增导致激烈的争斗和杀伐,“帝王头上那种如此庄严的王冠,不久就染上血污而躺在庶民脚底”,在追求统治权中,“一切就陷入彻底的混乱”。于是为恢复公共生活的平静,制定大家同意遵守的法典与法规;宗教与神威也因此而在人们颤栗的畏惧中树立与盛行。早先人们纯朴的生活与价值观念改变了,追求紫袍和黄金,草床与兽皮受鄙视,安宁的生活被溅满血130

的战争取代,人的生命充满忧苦焦虑,占有的欲望“一步一步地把人类一直带到了大海深渊,并且从深深的水底,把巨大的战争的浪潮激扬起来”。文明进化和战争灾难同时并进。城邦在发展,盟约在制订,诗歌、绘画、雕塑等艺术在创作与繁荣,理性会将一切美好的东西“引进到人类面前”,使它们“升举到光辉

②的境界”。他深刻地揭露了人类社会进化中因

对财富与权力的占有欲而迭有战争的苦难,但他对人类文明的前景仍表现了乐观的态度,认为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还年青,文明进步才获得开端,技艺仍在改进与发展,许多新的设计正在增进,艺术在创造,伊壁鸠鲁哲学揭示了万物本性,人们才开始真实认识世界,而他自己才是第一个用罗马“祖国的语言”说出这种

③真理的人。他展望世界和人类文明有长远的发

展前景。,已征,,实力已很,,进入又一个。所以马克思说“他歌颂罗马精神的

④实体”。

卢克莱修认定宗教与迷信是文明的大敌、社会进步的严重阻碍,希冀将人们从宗教“暴主”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以求心灵安宁与人类的和平、幸福。他对宗教与迷信的批判比伊壁鸠鲁更鲜明、更深入。他指责“恶臭的宗教”不仅将人们的“灵魂污染”,而且“更加地孵育了人们的罪恶的亵渎的行为”,招致战争、残杀、恐怖等种种野蛮罪行,使人类在大地上到处悲惨地呻吟,他并且用特洛伊战争中阿伽门农的女儿在新婚时被杀用以献祭来佐证古代宗

⑤教之残忍。他鲜明地指出:神根本不居存于世

界任何地方,传统宗教中的神怪只是人们心灵中受袭“影像”、拼合成类似人面马身的“肖像”;真正的人间之“神”是富有智慧、教导真理的哲人,所以他称颂表征“真理之庄严”的

①②③⑤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330~345、330~333、348

~350、281、3、6~7、99、124页。④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3页。

姚介厚: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伊壁鸠鲁,说“他就是一个神”,认为他比古代

①传说中诸神的功迹更伟大。他以大量的论述阐释宇宙与世界的生成与毁灭都起因于原子运动的自然规律,不是神灵的设计与创造,不由神灵主宰与支配,并用原子论的科学思想解释种种所谓“奇迹”,指出它们不过是异常的自然现象;他止笔这部未完成稿前还在探究雅典大瘟疫,指出这种灾祸是一些致病、致死的坏种子从空中落下、毒化大地造成的。他说一些“可怜的人”不能理解自然事物自身的发生与存在,就将它们归因于神的“全能”,就“被

对待一个亲兄弟的凄惨的葬礼”。他又指出;宗教的传播与流行是在人类文明形成、社会进化后,是在财产、黄金和帝王出现后,黄金与权位助长野心,在追求统治权中杀帝王或破坏公共约定使社会陷入彻底混乱,也使一些人恐惧掩藏着的罪行,他们拜神是要免除惩罚。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中,宗教盛行,“神灵的神威遍布在许多伟大的民族中间,使城市充满了许多神坛”。而宗教信仰的盛行又带来许多不幸的后果,为人们“造成多少的呻吟”、“多少的创

伤”,“为子孙造成多少眼泪”。卢克莱修对宗教的社会批判是超越前人、超越时代的。他坚信扫除宗教与迷信的雾障,就可拓展文明进步的大道。

抛回到古老的宗教里面,而再次接受那些严酷

的主宰”。他批驳了神创论和神主宰世界说,这不仅针对传统宗教,也是批判当时的主流哲学斯多亚派的天命观,认为它们都是文明进步的思想障碍。

伊壁鸠鲁揭示宗教产生的认识与心理根源:一是因对自然伟力的无知而恐惧。人类常带着惊惶的心情看见发生于天地之间暴风等现象不能理解其自然的原因,恐惧,,并承认他们的至高无上的统治。二是对死亡后命运的恐惧。人们不理解死亡是自然现象,死后人的灵魂不复存在。有人就编造出死后入地狱受笞刑、烙铁片、火炬烧身等种种可怖景象,其实这些刑罚“全都是这个人世间所有的”,正是“这个人世间一种无稽的对神的恐惧威吓着人们”,害怕“神”这个“挂在空中的巨石”会落下“恶运”。他指出某些坏人是恐惧“对恶行的公正的报应和赎罪”,他们的“生命实在才是

地面上的地狱”。他剖示神灵崇拜与宗教的心理根源是颇为深刻的。他更深入揭露宗教产生与传播的社会根由与社会后果。他指出:对死亡的恐惧总是伴随着不幸的人们生活困苦、颠沛流亡,“带着丑恶的罪名受着各种悲苦”,他们“在悲惨的境况中更悲切地求助于宗教”;而有些人利用对死亡的恐惧和宗教,追求荣誉与贪婪,干违法勾当,爬上“权力的峰顶”,“用同胞的血来为自己积累好运”、“增殖自己的财富”,他们“是死尸的推集者”,“用残酷的大笑

四、希腊化世界道德文明的

     

,确立一种个体,确认人的自然权利,来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秩序,并实现一种以契约的正义与友爱、合作为伦理基础的世界共同体,或曰大同世界。这是对城邦本位的希腊传统伦理观和城邦文明观的挑战,具有创新的启蒙意义。

伊壁鸠鲁提出幸福与快乐是内在关联的人生的最高伦理目的,旨在为迎接新的文明社会确立一种以个体心灵自由为根据的新生活方式。他视快乐为一种基本伦理价值,体现人生追求的目的即幸福。亚里士多德也将幸福与善奉为伦理宗旨,但将幸福仅归结为理智把握的德性。伊壁鸠鲁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强调幸福为伦理的最高目的,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有相承之处。但他认为德性只是达到幸福与快乐的手段,而且他更贴近现实人生,明快地将幸福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他宣称,他的伦理学说就是“幸福生活的基本原则”,他将“身体的和灵魂的宁静看作是

①②③④⑤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262~263、354、181~

184、132~133、330~333、335页。

13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生活幸福的极致”;而“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

点和终点”。和幸福联结的快乐才是真快乐,快乐也只是因和幸福紧密关联,这种交融感觉、理性与情感的灵魂状态才体现为幸福的生活方式。

伊壁鸠鲁认为伦理生活是情感性的,而情感准则和感觉、先存观念准则又内在地联系。他以情感作为判别一切善的标准,认为:快乐和痛苦是个体人的两种矛盾的基本情感。快乐“是最高的、天生的善”,是个人天生的本性,甚至“一切生命物一出生,出于并非

理性的自然原因,就喜爱快乐、抵御痛苦”。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是人的天性。快乐就是身体健康、灵魂宁静的自然状态,“快乐的量的极限在于痛苦的消除”,有快乐,身体和心灵就“都没有痛苦”,③这就是作为人的天性

他区别两种快乐:一是运动的快乐,即身体感受到的快乐;二是静止的快乐,即心

灵宁静这种精神的快乐。精神快乐比身体快乐高贵得多,心灵痛苦也甚于身体痛苦。他论述实现快乐而达到幸福要靠理性的指导,有审慎的思虑和正确的行为选择,应有三个互相关联的实现途径:一是通过对自然哲学的研究与了解,“解除心灵对天象、死亡和痛苦的恐惧”,并符合自然地节制欲望,就能充

满快乐,免除恶。二是区别对待欲望,满足自然、必要的欲望,排除非自然、不必要的欲望。三是本着适合自然的目的,作正确的行为选择,这就是践履德性。他对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有所吸取与修正。他说“最大的善是明智”,其他德性都是从此派生出来的;在明智的生活中“德行和愉快的生活已结成

一体”。,,伊壁鸠鲁为建树新的道德文明秩序提出“哲人”的理想个体人格。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

的善;而痛苦就是失落快乐,是骚乱、破坏身体与灵魂的自然状态,是恶。所以对死亡、天象与神灵的恐惧是骚扰灵魂的大痛苦,了解研究自然哲学,才能享受,免恶。这种以快乐伦分发点,、实则不同。伊壁鸠鲁并不是无理性指导、不予判别和选择地将一切快乐奉为生活的目的,而是将符合人的身心健全的根本、长远利益的快乐,能实现人的幸福生活的快乐,看作最高的善。智者派普罗泰戈拉也说快乐和善同一,④他的快乐情感道德论派生自一种相对主义的感觉论;伊壁鸠鲁的快乐情感则生发于作为事物真理标准的、确实的感觉和作为理性准则的先存观念。将伊壁鸠鲁的快乐论混同于享乐主义和昔勒尼派的感觉论的快乐主义,更是大谬不然。伊壁鸠鲁指出:他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指有人蓄意曲解或误解的那种“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而是指“身体无痛苦和灵魂不受干扰”,“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以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而是清晰地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只要符合自然的需要,“素淡饮食可以与美味佳肴产生同

样的快乐”。132

德的希腊古典伦理学,持城邦本位的伦理价值观,着力培植、树立“贤人”的理想人格,寄希望于统治集团中的“贤人”实施他们设计的城邦体制伦理,实现挽救城邦危机的政治理想。进入希腊化时代后,城邦本位价值和“贤人”理想人格都因不适合时宜而消退。现实的政治存在是无数的个人面对大帝国与希腊化的大世界。如何树立所谓理想人格的“哲人”,是当时各派思想家都着意研讨的重要问题。伊壁鸠鲁主张个体本位的价值观,他说的“哲人”,就是

①②⑤ 伊壁鸠鲁:《致美诺寇的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

《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22、128、128、

137、130~132节。

③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3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39节。④参见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351B—E。⑥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

第135~137节。

⑦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10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41节。

姚介厚: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论正义和友爱的政治伦理,就是从他的哲学的

格,是普通平凡的个人都可以追求和实现的。“内在动机”出发,构建一种美好的“乌托

邦”。而同时代的斯多亚派却适应希腊化王权研习他的哲学就能身心健全,灵魂安宁纯净,

帝国的外在现实,用顺应自然的天命观来解释获得心灵自由,并在处世中有正确的选择与规

它、维护它。避,保障个人的安全。他描述的“哲人”,不是

“超人”、“圣人”,而是有明智行为的凡人:他

五、萌发社会契约思想的

能靠理性的力量排除仇恨、嫉妒与傲慢,不作

  大同世界理想   有害他人的行为;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个性,

且能深思熟虑;他热爱城邦本土,严格恪守法  伊壁鸠鲁的政治理想无疑已不再是固守、律;他依靠自己的智慧获取财富,不采用不正改善原有的城邦政治文明,而是期盼建立一种当手段谋财;他有意志坚韧、宽容大度等优良以自由个体为细胞的希腊化世界政治文明。他品质,必要时全力以赴同命运抗争,不像昔尼肯定人的主体性,根据他的谋求幸福的个体伦克派(犬儒派)之人以乞讨为生,也不像斯多理,立足于他的正义观和友爱观的社会伦理,亚派说的若双目失明就自杀,而是不退出生活提出一种最早萌发社会契约思想的大同世界的舞台;他尊重友谊,不惩罚奴隶而称之为朋友;社会理想。他是清醒的“独断论”者,不是优柔寡断的怀正义历来是各种文明的核心价值所在,但

疑论者。。柏拉图主张

伊壁鸠鲁的“哲人”人格表现了他倡导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和这种绝对、集价值观,是一种突破;,伊壁鸠鲁强调正义是自价值观并非以自我心,个体自由至上,更不是只讲个人私利的个人主义。它只是开始将伦理价值研究的重点从城邦转移到个体的人,注重研究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然权利,如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权,灵魂宁静、不受侵扰的心灵自由权,培植个性和个人行为选择自主权,在人际关系中的人身安全权等。它并不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点建立个人和他人的关系,相反,是主张在社群关系中保障个人安全。他说:“在从我们的同胞们那里获得较好的安全之时,那么,在有足够能力提供支持和物质繁荣富裕的基础上,就会以最真实的方式,产生从众人中抽回的一种宁静的私人生活的安

全。”他说的个人安全也是建立在社会群体安全和经济保障的基础之上。他讲友爱、宽容,不做有害他人之事,主张根据自然的正义防止人们彼此伤害,都表明他的个体本位价值观,仍有群体意识和利他主义色彩。面对希腊化的新世界,他从个体本位的伦理价值出发,思索为建立世界共同体新秩序提供伦理基础,他的

然地形成的,个体的安全与幸福,是他立论自然正义的基点。他说:“自然的正义是一种彼此有利的协定,它制止一个人侵害他人,又保

护他不受他人侵害。”正义原本是人自身为了保障个体安全而自然地在约定中产生的。他认为正义是对一切人相同、对社会关系有用的社会德性,是形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基础与基本伦理原则。正义不是抽象不变的绝对理念,它是人们为避免彼此伤害、保障安全互利而约定的一种社会契约。他指出:“从来没有一种绝对的正义,只有一种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防止相互伤害的协定,无论何地何时,只要人们有防止相互伤害的协定,就有了正义。”对于不能或不愿订立这种契约的生命体或群体而言,就无所谓正义问题:“不能互相订立契约

①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

能实现他的伦理原则的理想的、个体自由的人

第117~123节。

②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14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43节。③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31条,参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50节。

13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以防止彼此伤害的动物,无所谓正义、不正

存观念不符,此法律就是不正义的。社会情

势会变化,人们的“正义”先存观念也会变义。既不能也不愿订立互利契约的部落也是如

化,法律也要变化。原来有利于“公民间相此。”已订立的这种契约具有社会约束力,普

互交往”的正义的法律,因环境变迁,不再遍适用,“一个偷偷地违背社会契约任何条款

有利于这种交往,也就不再符合有所变动的的人,要确信他不会被发现,是不可能的,即

“正义”观念,就应修订。他否认有绝对的正使他已经逃脱了千百次”。但社会契约又是可

义理念和亘古不变的法律,也没有永恒的自然变的,“一般说来,正义对所有的人都是同样

法思想,实质上主张在新的希腊化文明世界,的,就在于它是在人们交往中互利的协定。而

应有新的契约性正义与法律,法律也可因不同在特定场合和条件下,它却随环境的变化而变

①民族与地区而异。化”。伊壁鸠鲁的这种正义即社会契约,实

伊壁鸠鲁理想的希腊化文明世界是建立质上就是主张社会共同体应建立在保障个体

在友爱与社会合作基础上的安定和平的世界安全与个体间互利的基础上,而社会契约又

共同体。亚里士多德强调友爱德性是建立稳是个体在结成社会中自然、历史地形成的,

固的城邦社会的伦理基础。与之不同,伊壁并可随文明进步而改进。他虽然没有像近代

鸠鲁则认为友爱德性是实现幸福与快乐的重西方的霍布斯、洛克、卢梭那样具体论述原

要途径,也是建立互利合作的世界大家庭的初的人们从自然状态通过缔结契约过渡到文

伦理基础。他说:明社会,但从他说到原始部落不能、不愿订

种手要的是获得友立契约,可看出他也将社会契约理解为人类

,,没有什文明进化的产物。

。友爱就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是要爱他人如同爱自己,是理性指导的美好互间的契约,②情感,能确保生活中稳定持久的幸福与快乐。。他指出友爱是不朽的善,并用诗意的语言叙约思想,认为社会与国家不是出于神意与天命,

述:友爱飞旋出世界的圆舞,向我们宣告,而是以自然个人为基础、在以契约保障安全与

我们应为获享幸福而激励我们自己。伊壁鸠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中自然形成的。这在当时

鲁承认世界上所有个人都平等地具有获得幸是杰出的启蒙思想,是对希腊历史急剧演变的

反思,也是对希腊化世界寄寓一种纯朴的理想。福与快乐的自然权利,都有追求心灵自由的

本性,因而各民族也是平等的,他们可以实它对西方近代启蒙思想中生成系统的社会契约

现互利交往的普遍正义,凭借友爱的纽带,论,有一定的启迪性影响。

结成世界大家庭。奥伊诺安达的第欧根尼记伊壁鸠鲁认为,法律是体现契约性正义

述了伊壁鸠鲁学派的世界共同体的理想:“地的制度,也是约定的,且是可变的,当它不

球上每个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出生地,但是在再为国人带来好处时,就不再是正义的法律,

大地上这整个世界对每个人来说乃是一个出而应另立新法。是否有利于人们交往,结成

社会共同体,这是判别正义和法律合适与否

①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33、32、35、36条,参见第欧的标准。他说:“一件事情一旦被约定的法律宣布为正义的,并被证明有利于人们的交

往”,“它就是正义的事情”;要是法律肯定一件事情,它却不利于人们的交往,它就“不是正义的”。法律只在一定时段和约定中与形成的“正义”先存观念相适应。在环境未变化时,如果法律在实际执行中和“正义”先134

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50~152节。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

147页。

③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37、38条,参见第欧根尼・拉

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51~153节。④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27、28条,参见第欧根尼・拉

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10卷第148节。

姚介厚:伊壁鸠鲁学派的文明进步观与素朴的社会契约思想

生地,世界一家。”从希腊化时代各派哲学到

大。伊壁鸠鲁学派勇于克服苦难、乐观昂扬的文明进步思想、自由个体本位的伦理价值观、

维护人的自然权利的社会契约思想和建立在正义、平等、友爱、合作社会伦理基础上的世界大同理想,可谓开了近代英、法启蒙家如霍布斯、卢梭、孔多塞的文明进步观与社会契约论思想之先声。

本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责任编辑:周勤勤

康德、到现当代思想家,有各种类型的“世界主义”。伊壁鸠鲁学派在希腊化开初之时,首次以素朴的语言,论述了正义、平等、友爱、合作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它虽是乌托邦,也不可能成为希腊化文明与罗马文明的主导思想,却一直表达了那两个时代广大平民的美好愿望。它和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同思想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伦理根据并不一样。

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与文明思想是西方文明思想史的重要环节,有深远历史影响。在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中,只有伊壁鸠鲁学派发扬彻底的科学理性精神,以原子论唯物主义与无神论真正公然进攻世界的宗教,要将宗教连根拔去,它在罗马时代约4个世纪中就成为传入罗马帝国的基督教的主要对手。圣经记述保罗到雅典传教时,就有许多伊壁鸠鲁派的“学士

们与他争论”。这种渗透科学理性的世界观也被近代西方启蒙运动中伽桑狄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家① 奥伊罗安达的第欧根尼(DiogenesofOenoanda)251213-

11,转引自HellenisticPhilosophers1editedbyA1A1Long&D1Sedle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p11331(A1A1朗、塞德莱(D1N1Sedley)编《希

,1987年版,第

) ・~18节。

TheViewtoProgressofCivilizationandNaiveThoughtof

SocialContractImmanentintheEpicureanSchool

YaoJiehou

Abstract:EpicuruswastheilluminativethinkerinthebeginningofHellenisticcivilization1ThedoctrineofEpicureanschool,widelyspreadandcontinuouslyinheritedinthebothHel2lenisticandRomancivilizationscontainsakindofnewthoughtofcivilizationembodyingthecharacteristicsofnewepoch1Thisessaydiscoursesonitsmaincontentsasfollows:scientificcognitiontotheworldisthephilosophicalpremiseoftheviewtoprogressofcivilization;thecivilizationadvancesonwardindevelopingtheproduction,overcomingthetribulationofwarandexplodingthereligionandsuperstition;theethicalpointofviewtakesindividualasitsgoalinthemoralcivilizationofHellenisticworld;theidealofGreatHarmonyworldbour2geonsthoughtofsocialcontract1ThephilosophyandthoughtofcivilizationilluminatedbyEpicureanschoolisanimportantsegmentinthewesternhistoryofcivilizationthought,andithasprofoundinfluenceonthewesternmodernenlightenment1

Keywords:naturalphilosophyofatomism;originofcivilizationandsocialevolution;pleas2ureandhappinessasethicalgoal;naturaljusticeandfriendship

13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相关文章

  • 浅谈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 浅谈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摘要]:从古希腊起,社会契约论就诞生了,在伊壁鸠鲁和斯多葛派的守护下,社会契约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基石,虽然后来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掩盖了它的光辉,但是文艺复兴撕开了神学的黑幕,社会契约论在霍布斯等人的努力下,重新焕发夺 ...查看


  • 国学智慧考试答案
  •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在<中庸>里的"中"是什么意思?  A. 一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准则   B. 时空关心   C. 中听,契合事理   D. 人的内心 ...查看


  • 何兆武:"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及其他"
  • 何兆武:"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及其他" (作者为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今天我来向大家介绍一本薄书,是18世纪中叶法国著名作家卢梭写的,题目叫<论科学与 艺术>.这其实是一篇文章.我想,这个 ...查看


  • 浅论张爱玲小说
  • 浅论张爱玲小说"苍凉感"的美学蕴涵 摘要:张爱玲以其中女性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世间的华丽与苍凉.繁华与落寞,无不体现 出一种苍凉的美学韵味."苍凉感"已经成为了她在写作上自觉的审美诉求.它不是主流意识上的 ...查看


  • 希腊化时代的思想流派
  • "冬天里的哲学"--希腊化时代的思想流派 任性.狂妄的亚历山大大帝,虽然未能承袭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思想和学识的衣钵,但却在他平定政治王国的时候,将他老师平定的学术王国中的希腊特色推及到他所征服的东方.于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 ...查看


  • 庄子自然政治观
  • <庄子>一书,主要的思想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全生保身,逍遥无为:全生保身是道家学说的中心问题.庄子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他说:人既不能表现得有用,又不能表现得完全无用,要"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更重要的是,要追 ...查看


  • 一夫一妻制的哲学基础
  • LegalSystemAndSociety 2008.08 (下) 理论新探 一夫一妻制的哲学基础 谭 永 摘要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主要涉及到法律与伦理道德.但是婚姻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一定时期与条件下才形成的,一夫一妻制是文 ...查看


  • 心中有素朴,一花一草,皆成自然
  • 题记:回归自然,是一种心态,心中有素朴,一花一草,皆成自然. 夜半,与好友聊天正聊之酣处,突然停电,室内室外一片漆黑.生活仿佛电影的定格,一切戛然而止,随之而起的是周遭的怨声.骂声. 我有些无措,跟前并没有准备备用的照明设施.我摸索着来到阳 ...查看


  • 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
  • 作者:杨德平 摘要: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全面主体性与严格自由主义的统一.具体而言,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对实质正义.个别正义的追求,对人格权的关注以及对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等三大近代民法原则的修正与限制.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对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