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实验影评

“因为我们仍能对此做些事情”

——简评电影《死亡实验》

学号:141003221 姓名:杨昊 联系方式:[1**********]

“你现在仍然认为我们进化得比猴子高级吗?”

这是改编自真实事件斯坦福监狱实验(1971年)的电影《死亡实验》片尾的一句话。 影片开头,主人公特拉维斯刚刚被公司裁员,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决定参与模拟监狱实验。实验中,一批来自不同环境的男人被随机分为“犯人”和“狱警”,在一栋封闭建筑中共处两周。犯人不可侵犯狱警,若有暴力事件发生(监控范围内)或者有人提前退出,实验立刻停止,所有人都拿不到酬劳。特拉维斯被分配为“犯人”,在经历了一系列侮辱、暴力伤害之后,带领所有“犯人”反抗。最终实验只进行了6天,但所有人都拿到了相应的酬劳。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特拉维斯是这样回答上面那个问题的——

“是的。因为我们仍能对此做些事情。”

或许在面对一个将人心之恶勾引出来的制度,我们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能够在濒临毁灭的时刻选择“对此做些事情”。

一、反转人心的6天

经过一系列测试之后,特拉维斯与其他实验参与者一同抵达实验基地——一所封闭的清空了的监狱。

第一天,参与者被分为“犯人”和“狱警”两类。狱警被告知必须遵守五项规定:囚犯必须吃完餐盘中的食物;囚犯每天可以有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囚犯只能在指定区域活动;囚犯只能在被问话时才能说话;囚犯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犯狱警。而每个囚犯被分配了一个号码,并且狱警只会叫编号。如此一来,囚犯的选择权、人身自由、话语权、反抗的权利都被剥夺,甚至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只是数字。在当天的自由活动时间,一位犯人不小心把篮球砸到一个狱警的脸上,导致所有犯人都受到了小小的惩罚。就这样,所有人开始了进入角色的第一步。

第二天,因为不满意食物的质量,特拉维斯带头将食物扔向狱警。当晚,狱警领导贝瑞斯带领狱警们捉弄犯人,认为这样可以抵偿被扔食物的侮辱,并“揪出”特拉维斯拷在监狱栅栏门上。与此同时,特拉维斯的漫画家狱友本杰明低血糖发作,身体开始变虚弱。

第三天,点名时本杰明缺席,狱警们这时候才知道本杰明的情况。特拉维斯要求让本杰明休息并取来胰岛素医治他,但贝瑞斯坚持命令本杰明应该起床入列,二人为此差点大打出手。贝瑞斯认定特拉维斯就是犯人们的头头,要想控制犯人们,就要“让他们恐惧”。于是,狱警们就在一间仓库里惩罚了特拉维斯,给他剃发、言语恐吓、向他撒尿。至此,狱警对犯人的压制完成了一次“升级”,身体压制、精神压制都更进一步,实验“顺利”地进行。

第四天,本杰明的病症加重,身体异常虚弱,于是特拉维斯用自己的酬劳恳请一位不那么“投入角色”的狱警盗取胰岛素。然而这位狱警的行为被监控拍下,在被其他狱警暴揍一

顿之后被贬为犯人。贝瑞斯收缴了胰岛素并交给本杰明,随后又把特拉维斯带到卫生间,逼迫他说出“我是一个犯人”。回到牢房,特拉维斯沉默着哭了。

第五天,贝瑞斯申明遵守规定的重要性,特拉维斯脱下囚服以示抗议,并冲到监控探头前呼喊着要退出实验。在贝瑞斯警告特拉维斯的时候本杰明打了贝瑞斯一拳,结果被一棍打死。特拉维斯被关在一段几近封闭的管道中作为惩罚。压制与冲突再次升级,反抗的冲动在暗处涌动,战争一触即发。

第六天,特拉维斯逃出管道,迅速召集所有犯人开始反抗。贝瑞斯本想维护自己的“权威”,迫于犯人的数量优势,自己也开始害怕。犯人和狱警激烈交锋,最后红灯亮起,大门开启,实验结束。所有人走出监狱,表情茫然。

6天的实验,见证了人心的巨大反转。本来心理健康的一群人,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变得乖戾、暴躁、专制、懦弱、恐惧;本来没有暴力倾向的一群人,在规定的压迫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暴力。在斯坦福监狱实验中,还有两个学生中途退出。

规定与暴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扭转的容易以及面对这种压制的不作为。庆幸的是,特拉维斯有所作为。整个过程中他都在反抗,还带领别人反抗,他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清醒。他没有沉默,没有隐忍,没有忍气吞声。

“历史终将记住的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这话不错,但在这个实验中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二、特拉维斯和贝瑞斯

德国电影《浪潮》讲述了一个“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高中教师文格尔用独裁方式重新整顿班级,而自己则是首领。这个叫“浪潮”的小集体很快发展强大起来,其中有一个叫蒂姆的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在事态发展愈加严重之时,文格尔宣布浪潮解散。蒂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当着众人的面,打死一名同学并饮弹自尽。影片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至于蒂姆为何如此狂热,在加入浪潮之前他是一个受尽欺负的窝囊鬼,但是在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会保护他,他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熊培云这样说:“对于蒂姆来说,’浪潮’更意味着一种梦寐以求的力量,就像他后来握在手里的手枪一样。”

在《死亡实验》中,贝瑞斯是个与蒂姆何其相似的角色。实验前,他只是个42岁还跟母亲住在一起的“失败者”。但在实验中,游戏规则赋予他无限的权力,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力量,这使他体验到成功人士的掌控一切的快感,勾引出内心的恶。

这不禁让我想到在集中营中的德国人为何会毫无怜悯地迫害犹太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他们只是在服从规定,服从命令,权威让一切罪行变得合理。甚至在战争结束,这些德国人也不认为自己当时做错了什么。在一种恶的体制中,他们只是在完成任务,“尽职尽责”,在这背后,不仅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更像是一种美德。

为了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拿到酬劳,贝瑞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再看特拉维斯,他意识到自己的人权遭到侵犯,意识到狱警们的无耻行径,意识到自己要反抗,不能坐以待毙,他也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犯人和狱警,都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这个过程中,没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别,沉浸在博弈游戏中的头脑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

认为特拉维斯做得对只是因为我们不是贝瑞斯。

三、做些事情

当今社会是急躁的,戾气弥漫的,每个人都仿佛满怀怨气,有人将这种情况归结到体制身上。我想说,在面对一个将人心之恶勾引出来的制度,我们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能够在濒临毁灭的时刻选择“对此做些事情”。再进一步,我们有能力运用理智解决问题。没必要毁灭什么,却有必要建立什么,或者改造什么。解构不忘建构,驳倒不忘树立,才是进步的应有之义。

“对此做些事情”,参与进去,这就是进步的第一步。要成为特拉维斯,更要成为甘地,这便是第二步。

2015.05.28

“因为我们仍能对此做些事情”

——简评电影《死亡实验》

学号:141003221 姓名:杨昊 联系方式:[1**********]

“你现在仍然认为我们进化得比猴子高级吗?”

这是改编自真实事件斯坦福监狱实验(1971年)的电影《死亡实验》片尾的一句话。 影片开头,主人公特拉维斯刚刚被公司裁员,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决定参与模拟监狱实验。实验中,一批来自不同环境的男人被随机分为“犯人”和“狱警”,在一栋封闭建筑中共处两周。犯人不可侵犯狱警,若有暴力事件发生(监控范围内)或者有人提前退出,实验立刻停止,所有人都拿不到酬劳。特拉维斯被分配为“犯人”,在经历了一系列侮辱、暴力伤害之后,带领所有“犯人”反抗。最终实验只进行了6天,但所有人都拿到了相应的酬劳。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特拉维斯是这样回答上面那个问题的——

“是的。因为我们仍能对此做些事情。”

或许在面对一个将人心之恶勾引出来的制度,我们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能够在濒临毁灭的时刻选择“对此做些事情”。

一、反转人心的6天

经过一系列测试之后,特拉维斯与其他实验参与者一同抵达实验基地——一所封闭的清空了的监狱。

第一天,参与者被分为“犯人”和“狱警”两类。狱警被告知必须遵守五项规定:囚犯必须吃完餐盘中的食物;囚犯每天可以有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囚犯只能在指定区域活动;囚犯只能在被问话时才能说话;囚犯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犯狱警。而每个囚犯被分配了一个号码,并且狱警只会叫编号。如此一来,囚犯的选择权、人身自由、话语权、反抗的权利都被剥夺,甚至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只是数字。在当天的自由活动时间,一位犯人不小心把篮球砸到一个狱警的脸上,导致所有犯人都受到了小小的惩罚。就这样,所有人开始了进入角色的第一步。

第二天,因为不满意食物的质量,特拉维斯带头将食物扔向狱警。当晚,狱警领导贝瑞斯带领狱警们捉弄犯人,认为这样可以抵偿被扔食物的侮辱,并“揪出”特拉维斯拷在监狱栅栏门上。与此同时,特拉维斯的漫画家狱友本杰明低血糖发作,身体开始变虚弱。

第三天,点名时本杰明缺席,狱警们这时候才知道本杰明的情况。特拉维斯要求让本杰明休息并取来胰岛素医治他,但贝瑞斯坚持命令本杰明应该起床入列,二人为此差点大打出手。贝瑞斯认定特拉维斯就是犯人们的头头,要想控制犯人们,就要“让他们恐惧”。于是,狱警们就在一间仓库里惩罚了特拉维斯,给他剃发、言语恐吓、向他撒尿。至此,狱警对犯人的压制完成了一次“升级”,身体压制、精神压制都更进一步,实验“顺利”地进行。

第四天,本杰明的病症加重,身体异常虚弱,于是特拉维斯用自己的酬劳恳请一位不那么“投入角色”的狱警盗取胰岛素。然而这位狱警的行为被监控拍下,在被其他狱警暴揍一

顿之后被贬为犯人。贝瑞斯收缴了胰岛素并交给本杰明,随后又把特拉维斯带到卫生间,逼迫他说出“我是一个犯人”。回到牢房,特拉维斯沉默着哭了。

第五天,贝瑞斯申明遵守规定的重要性,特拉维斯脱下囚服以示抗议,并冲到监控探头前呼喊着要退出实验。在贝瑞斯警告特拉维斯的时候本杰明打了贝瑞斯一拳,结果被一棍打死。特拉维斯被关在一段几近封闭的管道中作为惩罚。压制与冲突再次升级,反抗的冲动在暗处涌动,战争一触即发。

第六天,特拉维斯逃出管道,迅速召集所有犯人开始反抗。贝瑞斯本想维护自己的“权威”,迫于犯人的数量优势,自己也开始害怕。犯人和狱警激烈交锋,最后红灯亮起,大门开启,实验结束。所有人走出监狱,表情茫然。

6天的实验,见证了人心的巨大反转。本来心理健康的一群人,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变得乖戾、暴躁、专制、懦弱、恐惧;本来没有暴力倾向的一群人,在规定的压迫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暴力。在斯坦福监狱实验中,还有两个学生中途退出。

规定与暴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扭转的容易以及面对这种压制的不作为。庆幸的是,特拉维斯有所作为。整个过程中他都在反抗,还带领别人反抗,他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清醒。他没有沉默,没有隐忍,没有忍气吞声。

“历史终将记住的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这话不错,但在这个实验中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二、特拉维斯和贝瑞斯

德国电影《浪潮》讲述了一个“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高中教师文格尔用独裁方式重新整顿班级,而自己则是首领。这个叫“浪潮”的小集体很快发展强大起来,其中有一个叫蒂姆的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在事态发展愈加严重之时,文格尔宣布浪潮解散。蒂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当着众人的面,打死一名同学并饮弹自尽。影片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至于蒂姆为何如此狂热,在加入浪潮之前他是一个受尽欺负的窝囊鬼,但是在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会保护他,他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熊培云这样说:“对于蒂姆来说,’浪潮’更意味着一种梦寐以求的力量,就像他后来握在手里的手枪一样。”

在《死亡实验》中,贝瑞斯是个与蒂姆何其相似的角色。实验前,他只是个42岁还跟母亲住在一起的“失败者”。但在实验中,游戏规则赋予他无限的权力,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力量,这使他体验到成功人士的掌控一切的快感,勾引出内心的恶。

这不禁让我想到在集中营中的德国人为何会毫无怜悯地迫害犹太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他们只是在服从规定,服从命令,权威让一切罪行变得合理。甚至在战争结束,这些德国人也不认为自己当时做错了什么。在一种恶的体制中,他们只是在完成任务,“尽职尽责”,在这背后,不仅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更像是一种美德。

为了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拿到酬劳,贝瑞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再看特拉维斯,他意识到自己的人权遭到侵犯,意识到狱警们的无耻行径,意识到自己要反抗,不能坐以待毙,他也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犯人和狱警,都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这个过程中,没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别,沉浸在博弈游戏中的头脑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

认为特拉维斯做得对只是因为我们不是贝瑞斯。

三、做些事情

当今社会是急躁的,戾气弥漫的,每个人都仿佛满怀怨气,有人将这种情况归结到体制身上。我想说,在面对一个将人心之恶勾引出来的制度,我们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能够在濒临毁灭的时刻选择“对此做些事情”。再进一步,我们有能力运用理智解决问题。没必要毁灭什么,却有必要建立什么,或者改造什么。解构不忘建构,驳倒不忘树立,才是进步的应有之义。

“对此做些事情”,参与进去,这就是进步的第一步。要成为特拉维斯,更要成为甘地,这便是第二步。

2015.05.28


相关文章

  • [死亡诗社]影评 1
  • <死亡诗社>影评 美国的威尔顿预备学院是一个看中升学率的学校,电影的一开始就塑造了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让我感觉又回到高三那年,沉重.压抑扑面而来.在这个名校,大家的任务就是升入名校,对,是任务,你会喜欢总是完成一项任务么?这项任 ...查看


  • 死亡诗社影评
  • 死亡诗社影评 (1)(开场)各位亲爱的热爱电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外国语学院14级商务英语1班的曾劭禾. (2)"carpe diem", seize the day. 抓住今天,抓住现在.出自17世纪的一首 ...查看


  • [入殓师]影评
  •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1-2012学年第 一 学期) 课号: 056R31AGP 课程名称:奥斯卡获奖电影赏析 改卷教师: 徐琼 学号: 096070001 姓 名: 魏学婷 得 分: 平淡细腻中的人性光辉 --<入殓师>影评 ...查看


  • 桂河大桥影评
  • 篇一:桂河大桥影评 --城邦之外非神即兽,而人就是人,必须区别于两者,必须忠诚于人间的政治. 一篇<桂河大桥>影评 这个故事要从二战说起.那是1943年的亚洲战场,英国军队的尼克尔森上校和他的600名部下被日本军队俘虏,押送到缅 ...查看


  • 死亡诗社 英文影评
  • Dead poets society The movie which the first time I heard is recommended by my friend, because the movie is so old that ...查看


  • 影评[好死不如赖活着]
  • 影评:<好死不如赖活着>--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部纪录片是导演陈为军顶着政治压力,历时一年多暗中拍摄完成的.整体来看,这部片子的结构非常简单,以时间(农历的节气)为线索,从2001年春末开始,历经夏 ...查看


  • 集结号影评
  • 集结号--原创影评 张真汉 一个在谷子地里捡到的男孩儿,一个在解放战争中无人知晓的男人,一个为了兄弟的尸骨不再被人践踏而目无一切的勇士.谷子地为我们诠释了战争的完整性.不再只是战场上的硝烟,更多是心灵上的伤害,为战友奔走,提及那段惨痛的经历 ...查看


  •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分析
  •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学院: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学号:1020080101 姓名:李筱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反映犹太人遭遇及被拯救全过程的史诗电影.黑白胶片的拍摄手法使 ...查看


  • [黑天鹅]影评 1
  • <黑天鹅>影评 不得不佩服阿洛夫司机的才华横溢,摔角王之后又奉上极优秀作品<黑天鹅>.黑天鹅这部电影讲述的梦想的血泪其实和摔跤王不一样.摔跤王更多的是生活,而黑天鹅更多的是人性.人性的黑白两面之间切换与反复是如此的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