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贺井梅
【教材分析】
在大纲版教材中,扇形作为选学内容,《标准》中没有明确认识扇形的要求。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涉及到扇形统计图,为了给后续的学习做一个铺垫,或者说考虑到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需要,本套教材在认识圆的基础上,增加了扇形的认识。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它的大小是由半径和圆心角决定的。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大的扇形就大,圆心角小的扇形就小;圆心角相同的扇形,半径大的扇形就大,半径小的扇形就小,因此,教材给出了在四个同样大的圆中,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呈现了四个不同的扇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使学生感受扇形的形状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初步建立扇形的表象。扇形就是由此而得到的。接着,从数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扇形的特征,扇形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练一练”部分安排了两道题,这两道题的实质都是考查扇形的概念。只不过,第1题是判断题,第2题是作图题。
【学情简介】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具有初步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但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学习技能差, 还没形成学习习惯,学习较吃力,还有个别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 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学目标】
认识扇形各部分名称,探究扇形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认识扇形,探究扇形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问题式推进教学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搜集生活中的扇形、学生准备圆形纸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扇子并打开圆形折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想到什么图形以及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扇子。
教师打开圆形扇。
师: 观察这把打开的扇子,你能想到什么图形?
圆形。
师:谁能说一说,这把打开的扇子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
(1)固定扇子的轴相当于圆心。
(2)扇子的折痕相当于圆的半径。
(3)打开扇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圆的面积。
学生能够说出(3)、(4),给予表扬,说不出,不做启发引导。
2.让学生观察打开的一般折扇,说一说与圆形折扇有什么不同。
师:再看这把扇子(打开普通的折扇),你发现这把打开的扇子与前面那把有什么不同? 这把扇子打开后不是圆形。
这把扇子打开后像个半圆。
二、认识扇形
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涂色部分有什么特征,进而引出扇形。 师:很好。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实物都能和学过的图形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
出示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
师:请同学们观察四个圆中的涂色部分,说一说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样子像什么? 涂色部分的图形,一个比一个大,像一把打开的扇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图中涂色的部分像一把把打开的扇子,这样的图形有一个名字叫扇形。
教师板书课题:扇形。
2.让学生观察四个扇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扇形有什么特征。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教师结合抽象出的扇形,介绍圆心角的概念,并在圆上标出。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扇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扇形有什么特征?
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
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
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
3.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中几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 师:观察得真仔细,确实扇形都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这个角就叫做圆心角。
教师在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圆心角。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动手测量一下上面那四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完后,全班交流每个圆心角的度数。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几个圆中的涂色部分,然后交流自己的判断结果,并说出理由。
师:同学们这节课认识了扇形,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一题,判断一下哪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为什么?
第一幅、第二幅图形中的涂色部分不是扇形,因为它们不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组成的。
第三幅、第四幅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自主画图,并涂色。在学生画出扇形后,鼓励学生测量自己所画圆心角的度数。
师:看来同学们对扇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看练一练第2题,请同学们在下面的圆中分别画一个扇形,并涂色。
学生画,教师巡视,给学生充足画的时间。
师:请同学们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自己所画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标出来。
3.补充: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80°和150°的两个扇形, 然后集体交流画扇形的方法。
师:看来画扇形并量出圆心角的度数,对于你们来说已经不是难事了,接下来我们反过来练习,我来说圆心角的度数,同学们按要求画扇形,请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80°和150°的两个扇形。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
师:谁来让大家看一看你画的扇形?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4.第11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扇形,了解了扇形和圆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1页练习一第3题,这道题中有3个小题,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学生自己做,教师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板书设计】扇形的特征:
1、 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的位置。
2、扇形是有两条半径和圆上得一段曲线围成。
【教学反思】
《扇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圆的相关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本节课尊重教材的设计,把握好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经历了由物到形再到概念的这样一个认识图形的过程,符合认知的规律,用“联系”的观点来教学,抓住扇形与圆形的联系,扇环与扇形、圆环的联系,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图形。然后,出示书上的图形,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像什么。接着第二次提问:“观察去掉外面的圆,剩下的图形象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在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了解了扇形的特点和作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生活与问题之间巧妙的建立起一个联系的纽带,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既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能使课堂容量较大提高,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进而使课堂教学迈出新的一步。
总之,教学流程在设计上实现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本节课多次实践中力求实现关注活动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创造性实现预期目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教案与反思
(2016-2017年上期)
贺井梅
2016年12月25日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贺井梅
【教材分析】
在大纲版教材中,扇形作为选学内容,《标准》中没有明确认识扇形的要求。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涉及到扇形统计图,为了给后续的学习做一个铺垫,或者说考虑到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需要,本套教材在认识圆的基础上,增加了扇形的认识。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它的大小是由半径和圆心角决定的。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大的扇形就大,圆心角小的扇形就小;圆心角相同的扇形,半径大的扇形就大,半径小的扇形就小,因此,教材给出了在四个同样大的圆中,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呈现了四个不同的扇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使学生感受扇形的形状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初步建立扇形的表象。扇形就是由此而得到的。接着,从数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扇形的特征,扇形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练一练”部分安排了两道题,这两道题的实质都是考查扇形的概念。只不过,第1题是判断题,第2题是作图题。
【学情简介】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具有初步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但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学习技能差, 还没形成学习习惯,学习较吃力,还有个别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 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学目标】
认识扇形各部分名称,探究扇形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认识扇形,探究扇形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问题式推进教学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搜集生活中的扇形、学生准备圆形纸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扇子并打开圆形折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想到什么图形以及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扇子。
教师打开圆形扇。
师: 观察这把打开的扇子,你能想到什么图形?
圆形。
师:谁能说一说,这把打开的扇子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
(1)固定扇子的轴相当于圆心。
(2)扇子的折痕相当于圆的半径。
(3)打开扇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圆的面积。
学生能够说出(3)、(4),给予表扬,说不出,不做启发引导。
2.让学生观察打开的一般折扇,说一说与圆形折扇有什么不同。
师:再看这把扇子(打开普通的折扇),你发现这把打开的扇子与前面那把有什么不同? 这把扇子打开后不是圆形。
这把扇子打开后像个半圆。
二、认识扇形
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涂色部分有什么特征,进而引出扇形。 师:很好。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实物都能和学过的图形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
出示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
师:请同学们观察四个圆中的涂色部分,说一说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样子像什么? 涂色部分的图形,一个比一个大,像一把打开的扇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图中涂色的部分像一把把打开的扇子,这样的图形有一个名字叫扇形。
教师板书课题:扇形。
2.让学生观察四个扇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扇形有什么特征。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教师结合抽象出的扇形,介绍圆心角的概念,并在圆上标出。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扇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扇形有什么特征?
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
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
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
3.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中几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 师:观察得真仔细,确实扇形都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这个角就叫做圆心角。
教师在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圆心角。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动手测量一下上面那四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完后,全班交流每个圆心角的度数。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几个圆中的涂色部分,然后交流自己的判断结果,并说出理由。
师:同学们这节课认识了扇形,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一题,判断一下哪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为什么?
第一幅、第二幅图形中的涂色部分不是扇形,因为它们不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组成的。
第三幅、第四幅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自主画图,并涂色。在学生画出扇形后,鼓励学生测量自己所画圆心角的度数。
师:看来同学们对扇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看练一练第2题,请同学们在下面的圆中分别画一个扇形,并涂色。
学生画,教师巡视,给学生充足画的时间。
师:请同学们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自己所画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标出来。
3.补充: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80°和150°的两个扇形, 然后集体交流画扇形的方法。
师:看来画扇形并量出圆心角的度数,对于你们来说已经不是难事了,接下来我们反过来练习,我来说圆心角的度数,同学们按要求画扇形,请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80°和150°的两个扇形。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
师:谁来让大家看一看你画的扇形?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4.第11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扇形,了解了扇形和圆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1页练习一第3题,这道题中有3个小题,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学生自己做,教师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板书设计】扇形的特征:
1、 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的位置。
2、扇形是有两条半径和圆上得一段曲线围成。
【教学反思】
《扇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圆的相关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本节课尊重教材的设计,把握好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经历了由物到形再到概念的这样一个认识图形的过程,符合认知的规律,用“联系”的观点来教学,抓住扇形与圆形的联系,扇环与扇形、圆环的联系,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图形。然后,出示书上的图形,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像什么。接着第二次提问:“观察去掉外面的圆,剩下的图形象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在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了解了扇形的特点和作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生活与问题之间巧妙的建立起一个联系的纽带,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既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能使课堂容量较大提高,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进而使课堂教学迈出新的一步。
总之,教学流程在设计上实现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本节课多次实践中力求实现关注活动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创造性实现预期目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教案与反思
(2016-2017年上期)
贺井梅
2016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