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指常用饲料之外,为某种特殊目的而加入的少量或微量物质,满足动物的特殊需要,如保健、促生长、增食欲、提高适口性等,添加量少,但作用大。按功能不同,分营养性和非营养性。营养性添加剂可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利用率,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非营养性添加剂可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饲料质量和品质,利于动物健康或促进代谢的非营养物质,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生长促进剂、驱虫保健剂、饲料贮藏剂、饲料调质剂、中草药添加剂等。
非营养性添加剂种类繁多,种类不同,功能特点不同,作用效果也不同,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动物本身生理特点和饲养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其作用效果往往不明显。因此,在使用非营养性添加剂时一定要事先充分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并结合畜禽饲养目的、饲养条件、健康状况及饲料配方组成,有目的选择使用。
1.使用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目前适用的法规包括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补充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0号)、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224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6号)等。明确规定了添加剂使用的种类、添加量等,例如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可在饲料中长时间添加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的药物成分的名称、含量、适用范围、最大添加量及休药期等;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推荐用量和最大限量。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国家还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应时刻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促进饲料产业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2.充分了解产品
掌握产品的性质、成分、功能及用途等。例如:饲用酶制剂的主要种类有非淀粉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植酸酶,其中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是消化非淀粉多糖(动物本身不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破坏植物细胞壁,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消化率;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属于内源酶,作用是补充幼龄动物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强化消化;植酸酶的作用是降低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磷的利用率,并且释放与植酸结合的营养物质,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降低磷酸氢钙的使用量,节约饲料成本,降低磷对环境的污染。饲用酸化剂可降低饲粮的pH和酸结合力,降低胃肠道pH,提高消化酶活性并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3.有针对性的使用添加剂
明确使用目的、对象、环境条件、饲料成分、动物状况等客观条件。例如针对幼龄动物时,就需选择内源酶含量多的酶制剂产品,乳仔猪消化功能发育不全,为了提高消化功能和采食量,可添加酸化剂、复合酶制剂、调味剂等;当饲料中非常规饲料原料的添加量大时,就需要选择非淀粉多糖酶含量多的酶制剂产品;当饲料中植酸
的含量多时,可适当增加植酸酶的使用量;温度高时需要添加抗氧化剂和防霉剂,水分高时还需增加防霉剂的使用量;饲料中出现霉菌时,需要加入霉菌毒素吸附剂等。
4.注意产品质量
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选购添加剂一定要识别真伪,认清注册商标、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有效日期、使用方法等。注意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发霉或异味。建议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贮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某些添加剂的使用效果。保持阴凉、干燥的贮存条件,潮湿高温的环境会使某些微量成分效价降低。例如微生态制剂产品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其成分主要是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除了芽孢杆菌本身很稳定外,其他细菌易因环境条件的不适宜而失去部分活性。需要选择菌种研发能力强的厂家,产品包装合理,并注意贮存条件,减少有效成分损失。中草药和植物提取成分中的活性物质主要是酚、醛、醇、芳香化合物等,这类物质易挥发,需密封包装,与饲料混合后要尽快饲喂。
5.注意使用方法
①添加量要准确,根据实际和使用目的,参考说明书上的添加量,确定适宜的使用量,添加不足起不到应有效果,添加过量,既增加成本,又可产生副作用,得不偿失,尤其是药物添加剂。②使用时一定要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自配饲料更应注意。添加量非常少的添加剂,先将其与粉碎的豆粕、玉米等大宗原料混匀,按照比例稀释,然后再与饲料混合。③饲料混合后要及时饲喂,不宜存放时间过长,以免失效,尤其使用对湿热环境不稳定的添加剂。
26
009.12
饲料与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指常用饲料之外,为某种特殊目的而加入的少量或微量物质,满足动物的特殊需要,如保健、促生长、增食欲、提高适口性等,添加量少,但作用大。按功能不同,分营养性和非营养性。营养性添加剂可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利用率,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非营养性添加剂可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饲料质量和品质,利于动物健康或促进代谢的非营养物质,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生长促进剂、驱虫保健剂、饲料贮藏剂、饲料调质剂、中草药添加剂等。
非营养性添加剂种类繁多,种类不同,功能特点不同,作用效果也不同,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动物本身生理特点和饲养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其作用效果往往不明显。因此,在使用非营养性添加剂时一定要事先充分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并结合畜禽饲养目的、饲养条件、健康状况及饲料配方组成,有目的选择使用。
1.使用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目前适用的法规包括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补充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0号)、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224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6号)等。明确规定了添加剂使用的种类、添加量等,例如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可在饲料中长时间添加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的药物成分的名称、含量、适用范围、最大添加量及休药期等;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推荐用量和最大限量。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国家还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应时刻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促进饲料产业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2.充分了解产品
掌握产品的性质、成分、功能及用途等。例如:饲用酶制剂的主要种类有非淀粉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植酸酶,其中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是消化非淀粉多糖(动物本身不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破坏植物细胞壁,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消化率;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属于内源酶,作用是补充幼龄动物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强化消化;植酸酶的作用是降低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磷的利用率,并且释放与植酸结合的营养物质,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降低磷酸氢钙的使用量,节约饲料成本,降低磷对环境的污染。饲用酸化剂可降低饲粮的pH和酸结合力,降低胃肠道pH,提高消化酶活性并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3.有针对性的使用添加剂
明确使用目的、对象、环境条件、饲料成分、动物状况等客观条件。例如针对幼龄动物时,就需选择内源酶含量多的酶制剂产品,乳仔猪消化功能发育不全,为了提高消化功能和采食量,可添加酸化剂、复合酶制剂、调味剂等;当饲料中非常规饲料原料的添加量大时,就需要选择非淀粉多糖酶含量多的酶制剂产品;当饲料中植酸
的含量多时,可适当增加植酸酶的使用量;温度高时需要添加抗氧化剂和防霉剂,水分高时还需增加防霉剂的使用量;饲料中出现霉菌时,需要加入霉菌毒素吸附剂等。
4.注意产品质量
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选购添加剂一定要识别真伪,认清注册商标、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有效日期、使用方法等。注意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发霉或异味。建议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贮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某些添加剂的使用效果。保持阴凉、干燥的贮存条件,潮湿高温的环境会使某些微量成分效价降低。例如微生态制剂产品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其成分主要是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除了芽孢杆菌本身很稳定外,其他细菌易因环境条件的不适宜而失去部分活性。需要选择菌种研发能力强的厂家,产品包装合理,并注意贮存条件,减少有效成分损失。中草药和植物提取成分中的活性物质主要是酚、醛、醇、芳香化合物等,这类物质易挥发,需密封包装,与饲料混合后要尽快饲喂。
5.注意使用方法
①添加量要准确,根据实际和使用目的,参考说明书上的添加量,确定适宜的使用量,添加不足起不到应有效果,添加过量,既增加成本,又可产生副作用,得不偿失,尤其是药物添加剂。②使用时一定要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自配饲料更应注意。添加量非常少的添加剂,先将其与粉碎的豆粕、玉米等大宗原料混匀,按照比例稀释,然后再与饲料混合。③饲料混合后要及时饲喂,不宜存放时间过长,以免失效,尤其使用对湿热环境不稳定的添加剂。
26
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