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我们这般,对成功的定义如此浅薄。从来没有一代人的思想如我们这般,被媒体网络学术明星绑架而不自知从来没有一片天空如此广阔而狭窄,无数所谓梦想编造虚伪起飞又跌落亘古不变的除了天边冷漠的日落,就只剩下理智裸露残缺的躯干在夕阳的余晖中苟延残喘理想和励志只是一个灿烂的托词...理想和励志只是一个灿烂的托词,这个年代最廉价的就是赞美。2012年02月18日 18:39:10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我们这般,对成功的定义如此浅薄。从来没有一代人的思想如我们这般,被媒体网络学术明星绑架而不自知从来没有一片天空如此广阔而狭窄,无数所谓梦想编造虚伪起飞又跌落亘古不变的除了天边冷漠的日落,就只剩下理智裸露残缺的躯干在夕阳的余晖中苟延残喘理想和励志只是一个灿烂的托词,这个年代最廉价的就是赞美。1 在留学圈里总是能听见各种“牛人”,各种SAT,托福,offer的传奇,如何用一年半念双学位,描述留学生活的辛苦借以展现自己的“成功”。某人今天进了华尔街,某人又通过了摩根士丹利的面试,还有如何用一年通过连听都没听过的欧盟口译司,这种帖子在人人上一般会经久不衰的转发下去,赢来无数表扬赞叹学习效仿。我也是,受了某个帖子的刺激,去年刚结束了高二的会考,又决定用3个月考10门AP,在香港考试的半个月我只能用“生不如死”来形容。等这一切结束后静下来一个人细细想,证明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智利的一个小作家推荐给我一本书,那时刚好它的正版翻译刚刚在中国出版,《百年孤独》,描述了一个家族100年间的兴衰。欲求让人孤独,冷漠,绝望,对成功,理想的追逐,也是一种欲求,只不过披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罢了。人都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会去想到它的万千好处。多少人有过那些被压抑的岁月,没有人倾诉,自卑是全人类的自卑,骄傲是全人类的骄傲。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大部分心思纯良的少年都会决定“做点儿什么”。其实也不过是把自己装在某个奔向未来的轨道上忙碌,将灵魂陷入更大的孤独而已。这一真理,他们大概要在大于10年后才能恍然顿悟罢了。(PS上一句是对《百》开篇第一句话的隐喻)并非所有人生来就是天才,天才原来不被人理解受尽折磨最后一鸣惊人的好莱坞模式给大家制造幻觉,那就是我们都可以是天才,我们可以抱着理想在错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殊不知普通又渺小的大多数包括我来说,都必然要经历一系列受折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我们成长。人类设计好的社会模式也让我们有种幻觉,理想是我自己的理想,努力是我自己的努力,成功是我自己的成功,殊不知我们之所以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追逐“理想”是因为背后有整个时代做盾牌,先不说父母物质上的供给,单单是精神上,素质高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更为有利,这种影响让大多数我们在高中看到的“优等生”和出国路上blingbling的“牛人”没有经过什么痛苦就成了牛人。而还有一些人,父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比如我自己,在我最年幼时最需要学习知识认识世界需要人陪伴的时候,父母都不在我身边,把我放在亲戚家里,我还依稀记得那每天无聊在屋子里乱晃悠的日子,家里只有一本书《格林童话》看了两百遍把书都看散了现在我还能背下来大多数故事。这是一种命运的无力感,人的出身,成长环境,包括认知,思考能力,这一切,都只是命运而已。无力感让人焦虑,不知道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那时候我就天天逃课去看夕阳,我看着夕阳一天一天的落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它是那么的宁静祥和又让人有安全感,不会担心有一天它们会消失不见,夕阳是我的朋友,每天傍晚准时降临,陪伴我渡过脑袋空空的一下午。就这样,无力感的疼痛被时间治愈,被身体遗忘,剩下的,只有释怀,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静。我们都是不能接受自己平庸的一群,用成绩分数offer来证明自己的不同,我们轰轰烈烈走到最后才知道,不会有人会为欣赏你而停留,也不可能有你期望的永恒,存在与虚无,这个悲伤的氧气,氤氲在我们无解的生命里。2 看起来很美好有人徒步去西藏,有人卖房去旅游,有人飞遍全美拍纪录片寻找故事。有些人在围城里,有些人去了围城外面,只不过是更大的围城,而真正的围城,永远在内心。这些故事之所以流行,是因为看起来“很酷的样子”,换句话说如果所有人都出去旅游,在学校里念书参加高考都可以成为时尚。人心最易蛊惑,三人成虎,某一群人用一种语言的魔咒把某件事情描绘的很神圣的时候,萝莉正太们就把它当真。对于这部纪录片版的“全城热恋”,我只想说,形式上很豪华,理念看起来很美好,深度和代入感恐怕会不够。马尔克斯描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历史完成孤独的命题,你的命题要用多久来证明呢?换句话说,你的命题又有多少深度呢?3 关于网络红人“理想”这个词..这个美好的词,我每天能看到它100变,从未在现实中验证过,而说着它的人也没有多少经历过。终生平等,起码在思想上,当我和某个同学说自己要学“哲学”的时候,她说“你将来怎么找工作,你难道要成为被爸妈养活的那种人么?”这个1分钟前还在跟我说自己的理想是读新闻的正被爸妈养活的孩子现在正在指责我的不切实际。上面这个伦理学难题,不知有木有人帮我问下哈佛的麦克桑德尔教授?4 关于我崇拜的不可知论,极端理性,禁欲,修行,是我的人生命题。我认可的成功,是那些真正对科学发展以及人类正承受苦难有贡献的人。一个人本身的优秀并不足够让它承担如此赞誉,重要的是他做了什么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我爱的人:希帕提娅,柏拉图,罗素,康德,尼采(部分),海德格尔,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5 最好的艺术家,永远不生活在当代,他们理智的批判着这个时代,同时被骂声淹没。去看100年前的艺术,文学,歌剧,一切的一切,还有历史,然后幻想自己是他们,审视现在这个时代。关于电影,纪录片是大爱,其它,还未有足够时间去验证它们在我人生道路上的作用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我们这般,对成功的定义如此浅薄。从来没有一代人的思想如我们这般,被媒体网络学术明星绑架而不自知从来没有一片天空如此广阔而狭窄,无数所谓梦想编造虚伪起飞又跌落亘古不变的除了天边冷漠的日落,就只剩下理智裸露残缺的躯干在夕阳的余晖中苟延残喘理想和励志只是一个灿烂的托词...理想和励志只是一个灿烂的托词,这个年代最廉价的就是赞美。2012年02月18日 18:39:10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我们这般,对成功的定义如此浅薄。从来没有一代人的思想如我们这般,被媒体网络学术明星绑架而不自知从来没有一片天空如此广阔而狭窄,无数所谓梦想编造虚伪起飞又跌落亘古不变的除了天边冷漠的日落,就只剩下理智裸露残缺的躯干在夕阳的余晖中苟延残喘理想和励志只是一个灿烂的托词,这个年代最廉价的就是赞美。1 在留学圈里总是能听见各种“牛人”,各种SAT,托福,offer的传奇,如何用一年半念双学位,描述留学生活的辛苦借以展现自己的“成功”。某人今天进了华尔街,某人又通过了摩根士丹利的面试,还有如何用一年通过连听都没听过的欧盟口译司,这种帖子在人人上一般会经久不衰的转发下去,赢来无数表扬赞叹学习效仿。我也是,受了某个帖子的刺激,去年刚结束了高二的会考,又决定用3个月考10门AP,在香港考试的半个月我只能用“生不如死”来形容。等这一切结束后静下来一个人细细想,证明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智利的一个小作家推荐给我一本书,那时刚好它的正版翻译刚刚在中国出版,《百年孤独》,描述了一个家族100年间的兴衰。欲求让人孤独,冷漠,绝望,对成功,理想的追逐,也是一种欲求,只不过披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罢了。人都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会去想到它的万千好处。多少人有过那些被压抑的岁月,没有人倾诉,自卑是全人类的自卑,骄傲是全人类的骄傲。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大部分心思纯良的少年都会决定“做点儿什么”。其实也不过是把自己装在某个奔向未来的轨道上忙碌,将灵魂陷入更大的孤独而已。这一真理,他们大概要在大于10年后才能恍然顿悟罢了。(PS上一句是对《百》开篇第一句话的隐喻)并非所有人生来就是天才,天才原来不被人理解受尽折磨最后一鸣惊人的好莱坞模式给大家制造幻觉,那就是我们都可以是天才,我们可以抱着理想在错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殊不知普通又渺小的大多数包括我来说,都必然要经历一系列受折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我们成长。人类设计好的社会模式也让我们有种幻觉,理想是我自己的理想,努力是我自己的努力,成功是我自己的成功,殊不知我们之所以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追逐“理想”是因为背后有整个时代做盾牌,先不说父母物质上的供给,单单是精神上,素质高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更为有利,这种影响让大多数我们在高中看到的“优等生”和出国路上blingbling的“牛人”没有经过什么痛苦就成了牛人。而还有一些人,父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比如我自己,在我最年幼时最需要学习知识认识世界需要人陪伴的时候,父母都不在我身边,把我放在亲戚家里,我还依稀记得那每天无聊在屋子里乱晃悠的日子,家里只有一本书《格林童话》看了两百遍把书都看散了现在我还能背下来大多数故事。这是一种命运的无力感,人的出身,成长环境,包括认知,思考能力,这一切,都只是命运而已。无力感让人焦虑,不知道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那时候我就天天逃课去看夕阳,我看着夕阳一天一天的落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它是那么的宁静祥和又让人有安全感,不会担心有一天它们会消失不见,夕阳是我的朋友,每天傍晚准时降临,陪伴我渡过脑袋空空的一下午。就这样,无力感的疼痛被时间治愈,被身体遗忘,剩下的,只有释怀,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静。我们都是不能接受自己平庸的一群,用成绩分数offer来证明自己的不同,我们轰轰烈烈走到最后才知道,不会有人会为欣赏你而停留,也不可能有你期望的永恒,存在与虚无,这个悲伤的氧气,氤氲在我们无解的生命里。2 看起来很美好有人徒步去西藏,有人卖房去旅游,有人飞遍全美拍纪录片寻找故事。有些人在围城里,有些人去了围城外面,只不过是更大的围城,而真正的围城,永远在内心。这些故事之所以流行,是因为看起来“很酷的样子”,换句话说如果所有人都出去旅游,在学校里念书参加高考都可以成为时尚。人心最易蛊惑,三人成虎,某一群人用一种语言的魔咒把某件事情描绘的很神圣的时候,萝莉正太们就把它当真。对于这部纪录片版的“全城热恋”,我只想说,形式上很豪华,理念看起来很美好,深度和代入感恐怕会不够。马尔克斯描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历史完成孤独的命题,你的命题要用多久来证明呢?换句话说,你的命题又有多少深度呢?3 关于网络红人“理想”这个词..这个美好的词,我每天能看到它100变,从未在现实中验证过,而说着它的人也没有多少经历过。终生平等,起码在思想上,当我和某个同学说自己要学“哲学”的时候,她说“你将来怎么找工作,你难道要成为被爸妈养活的那种人么?”这个1分钟前还在跟我说自己的理想是读新闻的正被爸妈养活的孩子现在正在指责我的不切实际。上面这个伦理学难题,不知有木有人帮我问下哈佛的麦克桑德尔教授?4 关于我崇拜的不可知论,极端理性,禁欲,修行,是我的人生命题。我认可的成功,是那些真正对科学发展以及人类正承受苦难有贡献的人。一个人本身的优秀并不足够让它承担如此赞誉,重要的是他做了什么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我爱的人:希帕提娅,柏拉图,罗素,康德,尼采(部分),海德格尔,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5 最好的艺术家,永远不生活在当代,他们理智的批判着这个时代,同时被骂声淹没。去看100年前的艺术,文学,歌剧,一切的一切,还有历史,然后幻想自己是他们,审视现在这个时代。关于电影,纪录片是大爱,其它,还未有足够时间去验证它们在我人生道路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