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计划--"嫦娥二号"卫星

中国探月计划——“嫦娥二号”卫星

十一队 彭 博

发射概况

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嫦娥2号已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时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

飞行数据

绕月高度:100公里

飞行速度;15公里/秒

卫星发射以后,据专家介绍,卫星运行一切正常,原计划进行的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取消。轨道中途修正的目标就是把卫星在原有轨道上的速度增量拉下来,把增量控制在10米每秒以下,根据检测到的数字来看,这个速度增量还不到1米/秒。

嫦娥二号卫星原计划要进行三次轨道修正,由于首次修正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目标,第二次的修正就没有必要了,在今后几天要择机进行第三次修正,目的就是要把卫星调整到抵达月球100公里近月点进行制动时的速度,因而中途修正是这次关键太空“刹车”的基础。从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到抵达距月球100公里的时间大约为5天。

携带仪器

一、CCD立体相机 二、X射线谱仪 三、γ射线谱仪 四、激光高度计

五、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

六、微波探测仪

七、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其中,有四项已经打开,做好了靠近月球的准备。而剩下的三项仪器,也将于最近打开。已经有一批图片传回地球。

主要任务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 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运行时间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向媒体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3]

发射目标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十大使命

(试验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探测使命)

七、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八、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九、探测月壤特性;

十、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八大技术

已经发射的嫦娥二号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已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透露嫦娥二号有八大技术改进。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这是欧阳院士对嫦娥二号承载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总体来讲,嫦娥二号执行的是对月球“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能够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欧阳院士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首先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第三,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务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第四,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第五,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第六,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

中国探月计划——“嫦娥二号”卫星

十一队 彭 博

发射概况

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嫦娥2号已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时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

飞行数据

绕月高度:100公里

飞行速度;15公里/秒

卫星发射以后,据专家介绍,卫星运行一切正常,原计划进行的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取消。轨道中途修正的目标就是把卫星在原有轨道上的速度增量拉下来,把增量控制在10米每秒以下,根据检测到的数字来看,这个速度增量还不到1米/秒。

嫦娥二号卫星原计划要进行三次轨道修正,由于首次修正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目标,第二次的修正就没有必要了,在今后几天要择机进行第三次修正,目的就是要把卫星调整到抵达月球100公里近月点进行制动时的速度,因而中途修正是这次关键太空“刹车”的基础。从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到抵达距月球100公里的时间大约为5天。

携带仪器

一、CCD立体相机 二、X射线谱仪 三、γ射线谱仪 四、激光高度计

五、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

六、微波探测仪

七、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其中,有四项已经打开,做好了靠近月球的准备。而剩下的三项仪器,也将于最近打开。已经有一批图片传回地球。

主要任务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 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运行时间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向媒体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3]

发射目标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十大使命

(试验使命)

一、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二、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三、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四、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五、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六、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

(探测使命)

七、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卫星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

八、探测月球物质成分;

九、探测月壤特性;

十、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八大技术

已经发射的嫦娥二号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已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应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透露嫦娥二号有八大技术改进。

“承前启后,持续发展”,这是欧阳院士对嫦娥二号承载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其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总体来讲,嫦娥二号执行的是对月球“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嫦娥三号能够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它的表现将为探月二期的实施成功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欧阳院士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

首先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第三,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务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第四,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第五,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第六,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


相关文章

  • 嫦娥一号成功撞月 探月一期工程大功告成(图)
  • 文章提供 于 2009-3-1 21:23:37 (北京时间: 2009-3-2 10:23:37)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3月1日16时13分10秒成功实施撞月.累计飞行494天的嫦娥一号,准确落在月球 ...查看


  • 月宫嫦娥不寂寞
  • 很早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老百姓无法生存.羿用神箭射下九个太阳.最后那个太阳连忙认罪求饶,羿命令这个太阳今后按时起落,好好为老百姓造福.羿的妻子叫嫦娥.一个老道人赠给他一包可以升天的长生不老药.他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和乡亲 ...查看


  • [瞭望]文章:中国月球探测工程身后
  • 2007年09月03日 15:30:0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 中国十年间实施十大空间探测计划,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开放与合作 文/<瞭望> ...查看


  • 1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击月球(组图)
  • 1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 成功撞击月球(组图) 2009年03月01日 18:39:13 来源:人民网/中国新闻网 撞月球瞬间模拟 撞月球瞬间模拟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 ...查看


  • 简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 简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文学院 江婷婷 2012010918 每当夜幕降临,月就带着那份静谧悄悄地升起,她那份柔美的神秘让文人墨客挥笔如雨,更让那些探求实际的科学家费尽心机,嫦娥奔月的传说见证了人类对月球的好奇和渴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让 ...查看


  • 信息化在"嫦娥一号"卫星上的应用
  •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IT的领军人物们,上午好! 非常高兴,我有机会在今年的CIO年会上介绍一下信息化技术在"嫦娥一号"卫星上的应用. 我做关于信息化的演讲,开个玩笑,是不太适合的,因为我本身是"嫦娥一号&q ...查看


  • 中国航天发展史 1
  • 中国航天史 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查看


  • 登上月球 中国还有多远?
  • 谁"逼"中国登月? "为什么我们要尽快把绕月卫星发上去?被逼的!日本.印度已经宣布2007年发射绕月球卫星,我们必须得赶到前面去."说这句话的,是中国"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 ...查看


  • 嫦娥一号1
  • 航天测测控系统:联合控网护驾远行 "嫦娥一号"此次前往月球,可谓初出远门,且路途遥远,因此如何使它在茫茫的太空中不偏离航道.迷失方向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按照计划,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由五大系统之一的测控系统来完成. 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