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
课标: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复习引入
1、观察图片,试着说明发现了什么? 2、观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图片,回忆相关知识。
(1)、比一比
(2)、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特点
第一次: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第三次: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3)、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1)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工厂代替工场。
2)英国等国由农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工业文明。
3)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进了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和煤炭采矿业发展。
4)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1)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3)促进了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化学工业和石油开采业发展
4)人类社会进电气时代
第三次:
1)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知识密集型工业迅速崛起。
3)促进了航天工业,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工业和核能工业的发展。
4)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4)、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
第二次: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差距日益扩大(20世纪初)
第三次: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二战后)
(5)、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关系(或生产关系 )影响
第一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产生,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第二次: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
第三次: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6)、对三次工业革命认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要树立科教兴国战略
二、进入正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科学技术为生产提供发现和发明.
2.过程:
①18世纪初钮可门蒸汽机
②18世纪60年代瓦特的单动式蒸汽机
③18世纪80年代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 ——”万能蒸汽机”(可适应不同工厂需要) ③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和北美广泛运用。
3.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提高了生产力。
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蒸汽
2、促使工业革命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3、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工厂,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5、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4、问题
体积过于庞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二)、“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发展过程
①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研究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②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使用电力新发明的涌现
思考:蒸汽机和发电机发明过程有何异同?
2.影响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开
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生产和资本集中
促成垄断组织形成。
3)社会财富大大增加和人类生活丰富多彩
(三)、互联网与社会信息化
1、背景:
1)科学背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基础)
2)直接原因:冷战时期,美苏争霸需要
2、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①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②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技术出现。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万维网” (全球信息网)
3、功能
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 网上谈心 (聊天)
4、特点
界面直观、声像(音色)兼备、链接灵活、高速传输
5、影响
A、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B、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及学习和思维方式也发生变化。
6、互联网的影响
积极:互联网的影响(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和思维方式发生变化)
经济:已经成为巨大的实际生产力;促进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 社会:(1)信息技术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2)人们更加关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工作:(1)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2)引起了工作方式的革命
生活: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教育:为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消极:面临的问题(挑战)
1)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 :
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网络犯罪
2)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展开激烈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克林顿宣称:“当21世纪
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
3)虚拟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
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
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拓展:知识经济的发展
1、背景:(阅读材料,分析知识经济出现的背景)
传统工业陷入了困境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本原因)
加上农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为其产生奠定物质基础
2、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出现:20世纪 。
概念: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型经济模式 。 。
3、主要特征: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4、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
1)美国首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通俗说法)
2)日本、西欧
3)在欧美发达国家,信息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
5、知识经济的影响
1)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
2)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强化
3)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4)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提高。
6、知识经济的特点
1)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
2)以信息产业为主导
3)其增长主要动力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4)低污染、低消耗、低失业、低通胀、高增长
5)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
6)其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产物
四、 1、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促使世界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蒸汽机发明以后,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蒸汽时代到来;电气技术的应用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气时代到来;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
消极:在信息化时代,人类的生活、生产、工作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信息的传播和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思考:美国为什么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为什么西欧国家会落后于美国)
①20世纪初原子、电子方面的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积累了大量资本。
③政府和资本家注重科技投入。
④美国首先突破了原子能的应用,发明了电子计算机。
⑤战后西欧国家的恢复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中,给我们什么启示?
科技的发展:需要经济作为后盾;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国家间的合作、交流。
3、知识经济兴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1)转变观念,制定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4)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5)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人才,积极参与国际竟争
6)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
4、阅读微软故事,你有何启示?
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 ;谁掌握了人才优势,谁就占据了时代的制高点。
五、知识总结(结构图)
六、课后练习
1、B 2、D 3、A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
课标: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复习引入
1、观察图片,试着说明发现了什么? 2、观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图片,回忆相关知识。
(1)、比一比
(2)、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特点
第一次: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第三次: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3)、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1)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工厂代替工场。
2)英国等国由农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工业文明。
3)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进了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和煤炭采矿业发展。
4)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1)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3)促进了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化学工业和石油开采业发展
4)人类社会进电气时代
第三次:
1)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知识密集型工业迅速崛起。
3)促进了航天工业,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工业和核能工业的发展。
4)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4)、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
第二次: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差距日益扩大(20世纪初)
第三次: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二战后)
(5)、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关系(或生产关系 )影响
第一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产生,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第二次: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
第三次: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6)、对三次工业革命认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要树立科教兴国战略
二、进入正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科学技术为生产提供发现和发明.
2.过程:
①18世纪初钮可门蒸汽机
②18世纪60年代瓦特的单动式蒸汽机
③18世纪80年代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 ——”万能蒸汽机”(可适应不同工厂需要) ③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和北美广泛运用。
3.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提高了生产力。
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蒸汽
2、促使工业革命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3、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工厂,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5、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4、问题
体积过于庞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二)、“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发展过程
①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研究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②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使用电力新发明的涌现
思考:蒸汽机和发电机发明过程有何异同?
2.影响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开
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生产和资本集中
促成垄断组织形成。
3)社会财富大大增加和人类生活丰富多彩
(三)、互联网与社会信息化
1、背景:
1)科学背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基础)
2)直接原因:冷战时期,美苏争霸需要
2、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①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②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技术出现。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万维网” (全球信息网)
3、功能
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 网上谈心 (聊天)
4、特点
界面直观、声像(音色)兼备、链接灵活、高速传输
5、影响
A、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B、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及学习和思维方式也发生变化。
6、互联网的影响
积极:互联网的影响(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和思维方式发生变化)
经济:已经成为巨大的实际生产力;促进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 社会:(1)信息技术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2)人们更加关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工作:(1)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2)引起了工作方式的革命
生活: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教育:为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消极:面临的问题(挑战)
1)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 :
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网络犯罪
2)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展开激烈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克林顿宣称:“当21世纪
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
3)虚拟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
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
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拓展:知识经济的发展
1、背景:(阅读材料,分析知识经济出现的背景)
传统工业陷入了困境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本原因)
加上农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为其产生奠定物质基础
2、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出现:20世纪 。
概念: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型经济模式 。 。
3、主要特征: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4、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
1)美国首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通俗说法)
2)日本、西欧
3)在欧美发达国家,信息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
5、知识经济的影响
1)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
2)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强化
3)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4)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提高。
6、知识经济的特点
1)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
2)以信息产业为主导
3)其增长主要动力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4)低污染、低消耗、低失业、低通胀、高增长
5)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
6)其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产物
四、 1、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促使世界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蒸汽机发明以后,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蒸汽时代到来;电气技术的应用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气时代到来;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
消极:在信息化时代,人类的生活、生产、工作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信息的传播和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思考:美国为什么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为什么西欧国家会落后于美国)
①20世纪初原子、电子方面的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积累了大量资本。
③政府和资本家注重科技投入。
④美国首先突破了原子能的应用,发明了电子计算机。
⑤战后西欧国家的恢复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中,给我们什么启示?
科技的发展:需要经济作为后盾;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国家间的合作、交流。
3、知识经济兴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1)转变观念,制定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4)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5)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人才,积极参与国际竟争
6)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
4、阅读微软故事,你有何启示?
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 ;谁掌握了人才优势,谁就占据了时代的制高点。
五、知识总结(结构图)
六、课后练习
1、B 2、D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