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之建筑特色

丽江古城之建筑特色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其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点,受汉族影响,其建筑特点既有本民族气息,又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的民居类型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代表性建筑有木府,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关键词:建筑特点,建筑构造,文化

古城成为文化遗产的过程:

1) 1986年12月,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体现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保留了宋、元以来形

成的历史风貌,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 1997年,丽江撤“地区”建地级市,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 2011年7月6日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其实无论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我将主要分析丽江古城的建筑特色及其影响因素。

(一) 丽江古城建筑特色 一个民族的建筑也是一个特定民族、特定地域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它的产生基于特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水平及其需要,最开始突出的是实用性和功能性,其后才越来越注重审美性、文化性。居住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自然也成为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场所,本身也构成民俗环境的一部分,由此反映出一个民族、地方所独具的文化色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丽江古城的生成及发展理念,也是古城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纳西族民居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建筑格局,前期以井干式的木椤房及其天柱、母柱为代表,后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建筑为主,但二者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尤其是纳西人一直源远流长的建筑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的。

1登高揽胜,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

2)临河就水,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3)走街入院,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入市过桥,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丽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形成了丽江临河就水、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二) 丽江古城布局

古城中的古街是古城建筑的特色之一,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三) 古城典型建筑

1)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

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

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

丽江古城建筑群落

2) 束河建筑群

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

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

民居是束河古镇建筑群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坊一照壁是纳西族民居典型的构造布局,小院种花,大院植树,四季花果飘香,有甚者引水入院,蓄水成池,配以亭台,就成了一幅雅致的风景。现在古镇内的民居多修缉为客栈,在保留当地木材结构的基础上,又配以玻璃材质,从而大大提高了房间的采光度,使得住宿更为舒适。三坊一照壁的代表客栈有自在香客栈,进门为前院和照壁,中间为大厅,后面是大院,大厅侧面各有一小院,形成了“横三竖三”的布局。亭台加水景点缀的代表客栈有云山美地云美店,店内除了保留原空地上的树之外,还修了八卦池养鱼,配以亭台做为过渡,突出了大庭院景观。在木材基础上大量使用玻璃使其自成一景的代表客栈有伽叶会馆,玻璃、吊花、水景,巧妙精致,如同玻璃花园。

3) 白沙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4) 纳西族建筑群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

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此外,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这从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墙大量倒塌,但主体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况中可以看到。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

5)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金虹山,西靠狮子山,东南两面开朗辽阔,沃野数十里。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一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

影响因素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一个城市建筑的重要因素。

1. 丽江古城地理位置

丽江古城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大研镇,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

2. 丽江古城气候特点

丽江由于地处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其气候垂直分布明显,终年见雪山,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6℃~19.8℃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大部分地方只有温凉之更迭,无寒暑之巨变,春秋相连,长春无夏,形成了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丽江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以上,7、8两月特别集中。

地处低纬高原,终年太阳辐射较强。丽江坝年日照时数为2530小时,光能充足,年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46.5千卡,为云南省最高值区。来丽江旅游,最好的季节是9~10月。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也很大。丽江的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

二、 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丽江发展初期,很多百姓都是靠着当地的手工艺品吸引当地的游客的,所以这里的经济也是有着快速的发展,而且已经出现了产业型的结构。在这里也是有着国家每一个积极的号召的,国家每一项有利于经济政策的调整在丽江都是有文件来响应的。农业方面丽江也是有很多的地方在不断的发展,农业的经济收入每一年都是在稳步的提高,为丽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

股新的活力。在丽江还有一些地方上兴建的水库,也为丽江这个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丽江的经济发展为古城的建筑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文化底蕴——丽江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色。

1. 丽江古城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是一座带有少数民主风格的古城,

其中第一民族为纳西族。纳西族拥有自己的语言,记录了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古城的家庭中没有丈夫和父亲,仍维系着最古老的母系社会。

2. 古城的房屋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具有汉族特征,是民族文化相

融合的体现,更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体现,坐落于玉龙雪山下的这个小城,不仅仅是人与建筑的集合体,还有它经历的千年岁月,流淌在时光中的文化和建筑气息,源远流长,不断影响着每一位走过五花石的旅客。

三、旅游开发——丽江古城以遗产带动旅游,又以旅游开发为途径来保护遗产

丽江古城以遗产带动旅游,又以旅游开发为途径来保护遗产,这种模式取得了重大成功。不过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旅游快速发展,商业迅速膨胀,外来文化和精神不断延伸,本土文化和精神逐步淡化,古城空间及景观无形中被破坏。

丽江古城之建筑特色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其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点,受汉族影响,其建筑特点既有本民族气息,又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的民居类型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代表性建筑有木府,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关键词:建筑特点,建筑构造,文化

古城成为文化遗产的过程:

1) 1986年12月,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体现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保留了宋、元以来形

成的历史风貌,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 1997年,丽江撤“地区”建地级市,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 2011年7月6日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其实无论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我将主要分析丽江古城的建筑特色及其影响因素。

(一) 丽江古城建筑特色 一个民族的建筑也是一个特定民族、特定地域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它的产生基于特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水平及其需要,最开始突出的是实用性和功能性,其后才越来越注重审美性、文化性。居住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自然也成为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场所,本身也构成民俗环境的一部分,由此反映出一个民族、地方所独具的文化色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丽江古城的生成及发展理念,也是古城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纳西族民居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建筑格局,前期以井干式的木椤房及其天柱、母柱为代表,后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建筑为主,但二者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尤其是纳西人一直源远流长的建筑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的。

1登高揽胜,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

2)临河就水,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3)走街入院,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入市过桥,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丽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形成了丽江临河就水、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二) 丽江古城布局

古城中的古街是古城建筑的特色之一,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三) 古城典型建筑

1)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

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

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

丽江古城建筑群落

2) 束河建筑群

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

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

民居是束河古镇建筑群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坊一照壁是纳西族民居典型的构造布局,小院种花,大院植树,四季花果飘香,有甚者引水入院,蓄水成池,配以亭台,就成了一幅雅致的风景。现在古镇内的民居多修缉为客栈,在保留当地木材结构的基础上,又配以玻璃材质,从而大大提高了房间的采光度,使得住宿更为舒适。三坊一照壁的代表客栈有自在香客栈,进门为前院和照壁,中间为大厅,后面是大院,大厅侧面各有一小院,形成了“横三竖三”的布局。亭台加水景点缀的代表客栈有云山美地云美店,店内除了保留原空地上的树之外,还修了八卦池养鱼,配以亭台做为过渡,突出了大庭院景观。在木材基础上大量使用玻璃使其自成一景的代表客栈有伽叶会馆,玻璃、吊花、水景,巧妙精致,如同玻璃花园。

3) 白沙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4) 纳西族建筑群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

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此外,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这从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墙大量倒塌,但主体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况中可以看到。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

5)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金虹山,西靠狮子山,东南两面开朗辽阔,沃野数十里。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一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

影响因素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一个城市建筑的重要因素。

1. 丽江古城地理位置

丽江古城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大研镇,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

2. 丽江古城气候特点

丽江由于地处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其气候垂直分布明显,终年见雪山,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6℃~19.8℃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大部分地方只有温凉之更迭,无寒暑之巨变,春秋相连,长春无夏,形成了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丽江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以上,7、8两月特别集中。

地处低纬高原,终年太阳辐射较强。丽江坝年日照时数为2530小时,光能充足,年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46.5千卡,为云南省最高值区。来丽江旅游,最好的季节是9~10月。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也很大。丽江的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

二、 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丽江发展初期,很多百姓都是靠着当地的手工艺品吸引当地的游客的,所以这里的经济也是有着快速的发展,而且已经出现了产业型的结构。在这里也是有着国家每一个积极的号召的,国家每一项有利于经济政策的调整在丽江都是有文件来响应的。农业方面丽江也是有很多的地方在不断的发展,农业的经济收入每一年都是在稳步的提高,为丽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

股新的活力。在丽江还有一些地方上兴建的水库,也为丽江这个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丽江的经济发展为古城的建筑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文化底蕴——丽江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色。

1. 丽江古城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是一座带有少数民主风格的古城,

其中第一民族为纳西族。纳西族拥有自己的语言,记录了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古城的家庭中没有丈夫和父亲,仍维系着最古老的母系社会。

2. 古城的房屋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具有汉族特征,是民族文化相

融合的体现,更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体现,坐落于玉龙雪山下的这个小城,不仅仅是人与建筑的集合体,还有它经历的千年岁月,流淌在时光中的文化和建筑气息,源远流长,不断影响着每一位走过五花石的旅客。

三、旅游开发——丽江古城以遗产带动旅游,又以旅游开发为途径来保护遗产

丽江古城以遗产带动旅游,又以旅游开发为途径来保护遗产,这种模式取得了重大成功。不过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旅游快速发展,商业迅速膨胀,外来文化和精神不断延伸,本土文化和精神逐步淡化,古城空间及景观无形中被破坏。


相关文章

  •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古城设计_寿县老城区改造更新的新思路_胡娟
  • 2012年6月艺术探索ARTS EXPLORATION Jun .2012127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古城设计 ---寿县老城区改造更新的新思路 (皖西学院 胡娟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 [摘要]古城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其历 ...查看


  • 春秋古城的规划特点
  • 春秋古城的规划特点 何洪文 云南恒业古镇文化旅游投资集团 675000 云南楚雄 [摘要]春秋古城的规划根据项目定位为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特点,确定了春秋文化为项目灵魂,项目围绕打造浓厚的春秋文化氛围为核心,着重开展文化的研究和创意工作,以项 ...查看


  • 考察报告封面环艺云南考察报告
  • 专 业 考 察 报 告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1**********]7 实习名称: 专业考察 基地名称: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 2015年5月15日-5月28日 目 录 一.考察前学习 二.昆明 (1) 云南博 ...查看


  • 巴克什营金山古城旅游地产项目建议书
  • 巴克什营金山古城旅 游地产 项 目 建 议 书2016年1月6日 金山生态花园古城是由天宇房地产领衔开发,承德华宇建设集团.承德宏远建设集团和承德名城建筑公司共同投资经营,以山戎民居为主,山戎民居之中国传统建筑精髓,蕴含着浓郁的滦平文化,将 ...查看


  • 平遥古城之美
  • 平遥古城之美 徐子程1513206旅游管理 岳心意1513211旅游管理 (我只讲黄色部分,剩下的你看着办吧,我也用英文讲,你把中文的标题和内容都粘到ppt 就可以了,再弄两张图就行) 1 平遥古城概况 平遥县地处山西晋中地区中部,面积1 ...查看


  • 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织补城市肌理
  • 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织补城市肌理 --以济南古城为例 张 杰 邓翔宇 袁路平 [摘要]通过在济南古城的实验性设计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营造城市特色和生活空间的重大课题,指出城市肌理的延续.新的城市建筑类 ...查看


  • 桂林城市介绍
  •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城市中心区环城水系 规划设计 --公共事业管理[1**********]9姚立林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他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秦始 ...查看


  • 中国十大古城
  • 中国十大古城 2011年11月21日 12:18凤凰网广州站[大 中 小] [打 印] 共有评论0条 古城丽江 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 ...查看


  • 云南考察报告
  • 彩云之南,梦之向往 --记云南考察实践报告 (一)考察地点:云南 (二)考察时间:2012.04.10~2012.04.19 (三)考察摘要 学校以考察的形式组织我们去了云南,完成民间艺术考察这门课程.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耳朵了解到了一个有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