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五四时刺逆从论第六十四篇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五

四时刺逆从论第六十四篇

四时刺逆从者,春刺经脉,夏刺孙络,长夏刺肌肉,秋刺皮肤,冬刺骨髓,四时各有所刺,刺之从也。

刺不知四时之经,正气内乱,中伤五脏,死之有期,刺之逆也。四时合五行,六气亦合五行,故论四时刺逆从,先论六气有余不足滑涩之病也。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

四时合五行,六气亦合五行,故岐伯论四时之刺,先论六气之有余不足也。厥阴,木也。木,四时之春也。厥阴有余,则阳气不足,故病阴痹∶厥阴不足,则阳气有余,故病生热痹。痹,闭也,不和也。气病为疝,血病为积。滑主气盛,涩主少血,故厥阴脉滑,则病狐疝。又曰风者,气动风生,风主气也,下文肺风脾风心风肾风肝风,皆气动风生之义。厥阴脉涩,则病少腹当有积气。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痛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轸, 同。少阴,火也。火,四时之夏也。少阴有余,则火气外炎,故病皮痹隐轸;少阴不足,则火气内虚,故病肺痹。气病为疝,故少阴脉滑则病肺风疝;血病为积,故少阴脉涩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太阴,土也。土,四时之长夏也。太阴有余,则土气壅滞,故病肉痹寒中;太阴不足,则上气不运,故病脾痹。气病为疝,故太阴脉滑则病脾风疝;血病为积,故太阴脉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阳明,金也。金,时之秋也。阳明有余,则气燥而热,故病脉痹、身时热;阳明不足,则胃络不通于心包,故病心痹。气病为疝,故阳明脉滑则病心风疝;血病为积,故阳明脉涩则病积、时善惊。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善时巅疾。

太阳,水也。水,时之冬也。太阳有余则水寒气盛,故病骨痹、身重;太阳不足,则水气虚竭,故病肾痹。气病为疝,故太阳脉滑,则病肾风疝;血病为积,故太阳脉涩,则病积、善时巅疾。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少阳,火也,亦时之春也。六气之中有二火,所以合于五行也。少阳厥阴,相为表里,少阳有余,则肝木之气亦有余,故病筋痹胁满;少阳不足,则肝木之气亦不足,故病肝痹。气病为疝,故少阳脉滑,则病肝风疝;血病为积,故少阳脉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四时之气,合于人身。春气发生,行于周身,是故春时之气在经脉。夏气开张,浮泛于外,故夏时之气在孙络。土气敦浓,居时之中,故长夏之气在肌肉。秋气肃杀,化暑为凉,故秋时之气在皮肤。冬气闭藏,深伏于内,故冬时之气在骨髓中。

帝曰,余愿闻其故。

愿闻春夏秋冬,所以在经脉络脉肌肉皮肤骨髓之故。

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

春气之所以在经脉者,盖以春者因冬之藏,其时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始解,冻始释,水行而经通,故人气在经脉。

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

夏气之所以在孙络者,盖以夏者盛大于外,经满气溢,外入孙络而受血,皮肤充实,故夏气在孙络。

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

长夏之所以在肌肉者,盖以长夏者,夏时经络皆盛,长夏则内溢肌中,故长夏之气在肌肉。

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

秋气之所以在皮肤者,盖以秋者,天时之气始收,人之腠理闭塞,皮肤内引而急,故秋气在皮肤。

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

上藏,如字。冬气之所以在骨髓者,盖以冬者,气机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脏者,藏也。惟冬主藏,故通五脏,而冬气在骨髓。

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人身经络肌肉皮肤骨髓,各主其时,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所主之气血内虚而入客也。四时主气,各有常度,至其邪气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脉之正气,经气充足,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而合于常度也。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

上文云∶从其经气,则乱气不生。从则乱气不生,逆则生乱,故问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

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着,令人腹胀。

人身络脉经脉肌肉筋骨,本于血气,合于四时,刺失其宜,则血气内逆而生乱也。春气在经脉,宜刺其经脉。若春刺络脉肌肉筋骨,刺失其宜,则血气外溢,血气环逆,血气内着,而令人生病也。筋连于骨,故曰筋骨。刺络脉经脉肌肉筋骨,必由皮肤而入,故不言皮肤。但举四时,故不言长夏也。

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 ;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

夏气在孙络,宜刺其孙络。若夏刺经脉肌肉筋骨,则血气乃竭,血气内却,血气上逆,而令人生病也。

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

秋气在皮肤,宜刺其皮肤。若秋刺经脉络脉筋骨,则血气上逆,气不外行,血气内散,而令人生病也。四时刺逆,不及皮肤,但举四时,不及长夏,故上文不言皮肤,此宜刺皮肤,则不言长夏之肌肉也。

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冬气在骨髓,宜刺其骨髓。若冬刺经脉络脉肌肉,则血气皆脱,内气外泄,阳气竭绝,而令人生病也。

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

总承上文,而言凡四时之刺者。刺失其从,若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大逆之病而反刺之,则生乱气,乱气生则相淫而为病焉。

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

四时之刺,各有其经。故刺不知四时之经,及病之所生,若以从为逆,必致以逆为从,正气内乱,邪气乃生,而与精相薄矣。

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

欲知四时经病之生,从逆之道,必审九候。人身上中下三部,各有天地人三候,而为九候也。审九候,所谓正气内乱者,而正气不乱矣。所谓与精相薄者,而精气不转矣。不转,内存也。

帝曰。善。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三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五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五脏必死,其动,则根据其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

中,俱去声。三日五日今改正。刺失其宜,是为刺逆,知其逆,则知其从,帝故善之。复举刺禁论岐伯之言,以明刺伤五脏,各有死期,各有动病。其死者,刺失其宜,伤人五脏必死。其动者,则根据其脏之所变病,以候其动,候其动,而知其死也。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五

四时刺逆从论第六十四篇

四时刺逆从者,春刺经脉,夏刺孙络,长夏刺肌肉,秋刺皮肤,冬刺骨髓,四时各有所刺,刺之从也。

刺不知四时之经,正气内乱,中伤五脏,死之有期,刺之逆也。四时合五行,六气亦合五行,故论四时刺逆从,先论六气有余不足滑涩之病也。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

四时合五行,六气亦合五行,故岐伯论四时之刺,先论六气之有余不足也。厥阴,木也。木,四时之春也。厥阴有余,则阳气不足,故病阴痹∶厥阴不足,则阳气有余,故病生热痹。痹,闭也,不和也。气病为疝,血病为积。滑主气盛,涩主少血,故厥阴脉滑,则病狐疝。又曰风者,气动风生,风主气也,下文肺风脾风心风肾风肝风,皆气动风生之义。厥阴脉涩,则病少腹当有积气。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痛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轸, 同。少阴,火也。火,四时之夏也。少阴有余,则火气外炎,故病皮痹隐轸;少阴不足,则火气内虚,故病肺痹。气病为疝,故少阴脉滑则病肺风疝;血病为积,故少阴脉涩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太阴,土也。土,四时之长夏也。太阴有余,则土气壅滞,故病肉痹寒中;太阴不足,则上气不运,故病脾痹。气病为疝,故太阴脉滑则病脾风疝;血病为积,故太阴脉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阳明,金也。金,时之秋也。阳明有余,则气燥而热,故病脉痹、身时热;阳明不足,则胃络不通于心包,故病心痹。气病为疝,故阳明脉滑则病心风疝;血病为积,故阳明脉涩则病积、时善惊。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善时巅疾。

太阳,水也。水,时之冬也。太阳有余则水寒气盛,故病骨痹、身重;太阳不足,则水气虚竭,故病肾痹。气病为疝,故太阳脉滑,则病肾风疝;血病为积,故太阳脉涩,则病积、善时巅疾。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少阳,火也,亦时之春也。六气之中有二火,所以合于五行也。少阳厥阴,相为表里,少阳有余,则肝木之气亦有余,故病筋痹胁满;少阳不足,则肝木之气亦不足,故病肝痹。气病为疝,故少阳脉滑,则病肝风疝;血病为积,故少阳脉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四时之气,合于人身。春气发生,行于周身,是故春时之气在经脉。夏气开张,浮泛于外,故夏时之气在孙络。土气敦浓,居时之中,故长夏之气在肌肉。秋气肃杀,化暑为凉,故秋时之气在皮肤。冬气闭藏,深伏于内,故冬时之气在骨髓中。

帝曰,余愿闻其故。

愿闻春夏秋冬,所以在经脉络脉肌肉皮肤骨髓之故。

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

春气之所以在经脉者,盖以春者因冬之藏,其时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始解,冻始释,水行而经通,故人气在经脉。

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

夏气之所以在孙络者,盖以夏者盛大于外,经满气溢,外入孙络而受血,皮肤充实,故夏气在孙络。

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

长夏之所以在肌肉者,盖以长夏者,夏时经络皆盛,长夏则内溢肌中,故长夏之气在肌肉。

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

秋气之所以在皮肤者,盖以秋者,天时之气始收,人之腠理闭塞,皮肤内引而急,故秋气在皮肤。

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

上藏,如字。冬气之所以在骨髓者,盖以冬者,气机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脏者,藏也。惟冬主藏,故通五脏,而冬气在骨髓。

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人身经络肌肉皮肤骨髓,各主其时,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所主之气血内虚而入客也。四时主气,各有常度,至其邪气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脉之正气,经气充足,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而合于常度也。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

上文云∶从其经气,则乱气不生。从则乱气不生,逆则生乱,故问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

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着,令人腹胀。

人身络脉经脉肌肉筋骨,本于血气,合于四时,刺失其宜,则血气内逆而生乱也。春气在经脉,宜刺其经脉。若春刺络脉肌肉筋骨,刺失其宜,则血气外溢,血气环逆,血气内着,而令人生病也。筋连于骨,故曰筋骨。刺络脉经脉肌肉筋骨,必由皮肤而入,故不言皮肤。但举四时,故不言长夏也。

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 ;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

夏气在孙络,宜刺其孙络。若夏刺经脉肌肉筋骨,则血气乃竭,血气内却,血气上逆,而令人生病也。

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

秋气在皮肤,宜刺其皮肤。若秋刺经脉络脉筋骨,则血气上逆,气不外行,血气内散,而令人生病也。四时刺逆,不及皮肤,但举四时,不及长夏,故上文不言皮肤,此宜刺皮肤,则不言长夏之肌肉也。

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冬气在骨髓,宜刺其骨髓。若冬刺经脉络脉肌肉,则血气皆脱,内气外泄,阳气竭绝,而令人生病也。

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

总承上文,而言凡四时之刺者。刺失其从,若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大逆之病而反刺之,则生乱气,乱气生则相淫而为病焉。

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

四时之刺,各有其经。故刺不知四时之经,及病之所生,若以从为逆,必致以逆为从,正气内乱,邪气乃生,而与精相薄矣。

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

欲知四时经病之生,从逆之道,必审九候。人身上中下三部,各有天地人三候,而为九候也。审九候,所谓正气内乱者,而正气不乱矣。所谓与精相薄者,而精气不转矣。不转,内存也。

帝曰。善。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三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五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五脏必死,其动,则根据其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

中,俱去声。三日五日今改正。刺失其宜,是为刺逆,知其逆,则知其从,帝故善之。复举刺禁论岐伯之言,以明刺伤五脏,各有死期,各有动病。其死者,刺失其宜,伤人五脏必死。其动者,则根据其脏之所变病,以候其动,候其动,而知其死也。


相关文章

  • 黄帝内经养生经典的现实意义
  • 探析<黄帝内经> 探析<黄帝内经>养生经典的现实意义 <黄帝内经>中所传承的养生经典是现代养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论述了一 种近乎理想化的境界,在现代生活中离年轻化.现实化还存在一定差距.文章从 科学的 ...查看


  • _黄帝内经_医学模式研究
  • <黄帝内经>医学模式研究 田丙坤 邢玉瑞* ()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中段,71204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资助项目(9732011CB505401 国家 ...查看


  • 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研究
  • 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研究 摘要:<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 ...查看


  • [上古天真论]看[内经]的养生观
  • 1 从<上古天真论>看<内经>的养生观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体检中心 陈瑞芳 刘树林 [摘要]本文从<上古天真论>谈中医的养生观,文中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解释了"法于阴阳". ...查看


  • 6.[黄帝内经]四时养生之长夏"化"--脾
  • 关于脾的时脏配属,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 一是脾主长夏.<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 二是脾土寄旺于四季之末.<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时 ...查看


  • [黄帝内经]全文翻译目录
  • <黄帝内经>全文翻译目录:                                                                      最后整理:2012.1 1.上卷 素问篇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4 ...查看


  • [内经]"人与天地相参"说刍议
  • <内经>"人与天地相参"说刍议2011年01月14日 星期五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帮助 | 留言交流 | 登录 首页 | 主题阅读 | tags | 精彩目录 | 精品文苑 | 会员浏览 我的图书馆 休闲·怡情 ...查看


  • 黄帝内经的贡献
  • <黄帝内经>中的贡献 临床中药学 聂安政 [1**********] <内经>气味理论包括探索药性的气味学说和系统阐释药物属性.功用的五味学说及寒热温凉理论,散见于<内经>的各个篇章中,如<素问·阴 ...查看


  • 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_古诗文网
  • 作者:佚名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