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得菜根,百事可为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那是1949年4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第一站香山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几件“存货”里翻了又翻,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他苦笑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却说:“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事能成,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抗战时期,陈嘉庚从同蒋介石和毛泽东的饭局中,选择了共产党:蒋介石用的是800块一顿的大餐,而毛泽东请吃的是自己种的小菜。朱德同志在旧军队中官阶已经很高,却不图安逸,宁愿到欧洲勤工俭学,过艰苦的生活。在井冈山,他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留下了“朱德的扁担”的佳话。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今天的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天壤之别,但“厉行节约”的革命精神不能丢。特别是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对党员干部来说,奢靡享乐之害,常在于消磨改革斗志、消解改革共识,助长因循苟且、庸懒散混等坏风气。这正是改革向前进必须排除的阻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的“节约”别人不“节约”自己,“节约”下面不“节约”上面,为基层“雪中送炭”少,为机关“锦上添花”多。   历来是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难就难在一旦贪污浪费成习,改起来至为痛苦。痛苦也得改,只有这种官员“痛苦”,才能换来民众幸福。   曾几何时,在一些地方流行一种官场“潜规则”,比作风不如比酒风,干得好不如陪得好,陪上级喝好、玩好,成为不少人心照不宣的为官准则,伤害的是社会,是民众的人心。   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这样的闹剧,令人担忧;这样的悲剧,让人心痛。而翻开党的历史画卷,关于“厉行节约”的例证比比皆是。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将领黄维被俘后不认输,当他亲眼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后,才幡然醒悟:“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之多,自己却没有一点积蓄,他将“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奉为准则,以至于在被捕时敌人也没从他身上搜出钱。同他们这种作风相比,某些工作上不求作为、生活上贪图享乐的同志是不是应该感到有愧?   现在,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但仍要记住党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吃喝一事,考验的正是党性党风。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要刹住“四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有切实落实之责,又要有率先垂范之义。“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在制度“悬剑”的约束和震慑下,那些戴着“公帽”的人会多一些自愧自省和自律,为狠刹浪费之风恪尽一己之责。   光阴流逝,历史与我们渐行渐远,伟人留下的故事却烙在历史记忆里,时刻警示我们。节约的习惯、俭朴的生活,看起来是个人小事,实际上远远超出了个人范围,关乎国家的前途。   当前,整治“四风”正在轰轰烈烈,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也在深入展开,中央纪委日前通报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丑闻,或许也可成为镜鉴,让那些心存侥幸甚至顶风作案者,能照见自己的言行和灵魂,让丑闻远去。唯此,才能警钟长鸣,激励我们俭以养德,砥节砺行,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责任编辑:赵涛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那是1949年4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第一站香山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几件“存货”里翻了又翻,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他苦笑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却说:“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事能成,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抗战时期,陈嘉庚从同蒋介石和毛泽东的饭局中,选择了共产党:蒋介石用的是800块一顿的大餐,而毛泽东请吃的是自己种的小菜。朱德同志在旧军队中官阶已经很高,却不图安逸,宁愿到欧洲勤工俭学,过艰苦的生活。在井冈山,他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留下了“朱德的扁担”的佳话。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今天的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天壤之别,但“厉行节约”的革命精神不能丢。特别是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对党员干部来说,奢靡享乐之害,常在于消磨改革斗志、消解改革共识,助长因循苟且、庸懒散混等坏风气。这正是改革向前进必须排除的阻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的“节约”别人不“节约”自己,“节约”下面不“节约”上面,为基层“雪中送炭”少,为机关“锦上添花”多。   历来是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难就难在一旦贪污浪费成习,改起来至为痛苦。痛苦也得改,只有这种官员“痛苦”,才能换来民众幸福。   曾几何时,在一些地方流行一种官场“潜规则”,比作风不如比酒风,干得好不如陪得好,陪上级喝好、玩好,成为不少人心照不宣的为官准则,伤害的是社会,是民众的人心。   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这样的闹剧,令人担忧;这样的悲剧,让人心痛。而翻开党的历史画卷,关于“厉行节约”的例证比比皆是。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将领黄维被俘后不认输,当他亲眼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后,才幡然醒悟:“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之多,自己却没有一点积蓄,他将“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奉为准则,以至于在被捕时敌人也没从他身上搜出钱。同他们这种作风相比,某些工作上不求作为、生活上贪图享乐的同志是不是应该感到有愧?   现在,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但仍要记住党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吃喝一事,考验的正是党性党风。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要刹住“四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有切实落实之责,又要有率先垂范之义。“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在制度“悬剑”的约束和震慑下,那些戴着“公帽”的人会多一些自愧自省和自律,为狠刹浪费之风恪尽一己之责。   光阴流逝,历史与我们渐行渐远,伟人留下的故事却烙在历史记忆里,时刻警示我们。节约的习惯、俭朴的生活,看起来是个人小事,实际上远远超出了个人范围,关乎国家的前途。   当前,整治“四风”正在轰轰烈烈,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也在深入展开,中央纪委日前通报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丑闻,或许也可成为镜鉴,让那些心存侥幸甚至顶风作案者,能照见自己的言行和灵魂,让丑闻远去。唯此,才能警钟长鸣,激励我们俭以养德,砥节砺行,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责任编辑:赵涛


相关文章

  • [菜根谭]中的生活智慧
  • <菜根谭>这本书,小时候我家里就有,是很粗糙的民间翻印本,加上年深月久众手翻阅,更不成样子.大概是由于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各类"文学史"."哲学史"都没有提到过这本书吧,我从来没把这本书当 ...查看


  • [菜根谭]的智慧[散文欣赏]
  • 深受父亲影响,自小就有阅读的习惯,从儿时的连环画渐而至后来的<读者>.<青年文摘>及至诸子百家,我都有所涉猎.但我总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最后便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一本书却让我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却总有读不尽之 ...查看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原文
  • 原文 .作者 .年代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12-04-11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应该是明代洪应明写的,最早出自洪应明所著书<菜根谭>. 陈眉公著书<小窗幽记>也有收录此联. ...查看


  • [荐号]和正确的人在一起(写的真好!)
  •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 ...查看


  • "煞有介事"的植物工厂
  • 古语说得好,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没曾想,现代人似乎都愿意做起菜的文章来. 古语说得好,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没曾想,现代人似乎都愿意做起菜的文章来. 未来,我们家庭中就会多出一个新的家用电器,它不太占地方,在厨房的一角就能开辟一块小小的&qu ...查看


  • 作文 读懂一本书
  • [作文 读懂一本书] 书籍是滋润我们心田的甘露:书籍是照亮我们人生的明灯:书籍给我们安上了双翅膀,让我们在奇妙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书籍赐给我们一双鱼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得以畅游,作文 读懂一本书. 人的一生缺少不了书籍,她是我们终生的导师 ...查看


  • 五代十国的混乱经历:从此国人不再信君权神授
  • 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拜名医为师,成为执业中医,全国招生!本批2016年12月进行公证拜师,可添加客服微信:[1**********](手机号),咨询报名!?? "君权神授",在五代这个乱世之中,老祖宗的教条已经完全不适用 ...查看


  • 时间如流水匆匆过,趁青春!
  •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人生的青春年华也很短暂,诗酒趁年华,趁着自己还年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查看


  • 菜根谭名句集锦大全
  • 1. 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芳. <菜根谭> 2.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洪应明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