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英雄邓世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激发学生对爱国名将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和理解邓世昌以死报国的英雄行为。
【教学难点】了解并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爱国名将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1. 邓世昌挂图。
2.教学课件。
学生. :搜集邓世昌及甲午战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这些爱国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尊严,英勇无畏、不怕流血牺牲,清朝末年的爱国将领邓世昌就是这样的英雄,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甲午英雄邓世昌》(板书课题)。
2. 出示邓世昌挂图,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 读题激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师简写板书:谁?做什么?结果?) 预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说邓世昌是爱国将领?
(2)他为什么以身殉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了解邓世昌英雄的事迹。 我们读一篇课文就要把它读懂。同学们的思维敏捷,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求助老师、同学来解决。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细读释疑。
1. 默读课文,提出疑问。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不过,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初步的感觉上,接下来我们就对课文进一步研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问题标记出来。
预设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
(1)邓世昌为什么要决定撞沉“吉野”号?
(2)随从把救生圈抛给邓世昌,他为什么要拒绝?
(3)邓世昌的爱犬想救起自己的主人,邓世昌却亲手淹死爱犬,这是为什么?
(4)他为什么要选择同归于尽,而不选择保存实力,日后再战呢?
(5)为什么不准备充足的炮弹呢?
(6)“致远”号为什么不躲避射向它的鱼雷?
2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1)提出的简单问题可以同桌或前后桌合作解决。
(2)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整理汇报。
归纳有价值的问题如下:
(1))他为什么要选择同归于尽,而不选择保存实力,日后再战呢? (2))他为什么要决定撞沉“吉野”号?
3.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研读课文,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读文、思考)
(2)学生小组内交流找出的答案。
(3)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上问题。
四、精读品味,用心体验。
1. 邓世昌是一位爱国将领,能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能体现邓世昌爱国的词、句、段。
(2)学生读出自己找到的句、段。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品读描写邓世昌语言、行动的重点词、句、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再读课文,品味情感。
(1)播放《甲午风云》影片中与课文相关的片段。
(2)指名说一说观看影片片段后有什么感想。
(3)出示词语“振奋、焦急、担忧、解气、心痛、悲壮”。引导学生读出相对应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在刚才读课文或观看影片时,是不是曾产生过这样的情感呢?如果有,能说说是在什么时候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课文的片段吧!
(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体会邓世昌的爱国情怀,深切地感受邓世昌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通过有感情地读文,使学生了解甲午海战的经过,读出感情、读出感悟。)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 假如你是给邓世昌抛救生圈的那名随从,是27个遇救者中的一个,现在请你写一篇简短的邓世昌回忆录,你想怎样写?
2. 邓世昌为国捐躯的壮举不仅激励清朝海军与敌人顽强博斗,也激发了后世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他的死告诉我们:国家落后,就会挨打。中国人只有发愤图强,才能在世界扬眉吐气。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崇敬的心情再次朗读全文。
(情动而辞发,感动之后读说结合,再次体验邓世昌的爱国情感和带给我们的无限感动。)
补充资料:
邓世昌简介:。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 ,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他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船,随船巡历南洋各岛。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舰”、“致远”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甲午英雄邓世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激发学生对爱国名将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和理解邓世昌以死报国的英雄行为。
【教学难点】了解并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爱国名将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1. 邓世昌挂图。
2.教学课件。
学生. :搜集邓世昌及甲午战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这些爱国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尊严,英勇无畏、不怕流血牺牲,清朝末年的爱国将领邓世昌就是这样的英雄,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甲午英雄邓世昌》(板书课题)。
2. 出示邓世昌挂图,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 读题激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师简写板书:谁?做什么?结果?) 预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说邓世昌是爱国将领?
(2)他为什么以身殉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了解邓世昌英雄的事迹。 我们读一篇课文就要把它读懂。同学们的思维敏捷,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求助老师、同学来解决。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细读释疑。
1. 默读课文,提出疑问。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不过,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初步的感觉上,接下来我们就对课文进一步研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问题标记出来。
预设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
(1)邓世昌为什么要决定撞沉“吉野”号?
(2)随从把救生圈抛给邓世昌,他为什么要拒绝?
(3)邓世昌的爱犬想救起自己的主人,邓世昌却亲手淹死爱犬,这是为什么?
(4)他为什么要选择同归于尽,而不选择保存实力,日后再战呢?
(5)为什么不准备充足的炮弹呢?
(6)“致远”号为什么不躲避射向它的鱼雷?
2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1)提出的简单问题可以同桌或前后桌合作解决。
(2)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整理汇报。
归纳有价值的问题如下:
(1))他为什么要选择同归于尽,而不选择保存实力,日后再战呢? (2))他为什么要决定撞沉“吉野”号?
3.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研读课文,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读文、思考)
(2)学生小组内交流找出的答案。
(3)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上问题。
四、精读品味,用心体验。
1. 邓世昌是一位爱国将领,能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能体现邓世昌爱国的词、句、段。
(2)学生读出自己找到的句、段。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品读描写邓世昌语言、行动的重点词、句、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再读课文,品味情感。
(1)播放《甲午风云》影片中与课文相关的片段。
(2)指名说一说观看影片片段后有什么感想。
(3)出示词语“振奋、焦急、担忧、解气、心痛、悲壮”。引导学生读出相对应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在刚才读课文或观看影片时,是不是曾产生过这样的情感呢?如果有,能说说是在什么时候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课文的片段吧!
(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体会邓世昌的爱国情怀,深切地感受邓世昌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通过有感情地读文,使学生了解甲午海战的经过,读出感情、读出感悟。)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 假如你是给邓世昌抛救生圈的那名随从,是27个遇救者中的一个,现在请你写一篇简短的邓世昌回忆录,你想怎样写?
2. 邓世昌为国捐躯的壮举不仅激励清朝海军与敌人顽强博斗,也激发了后世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他的死告诉我们:国家落后,就会挨打。中国人只有发愤图强,才能在世界扬眉吐气。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崇敬的心情再次朗读全文。
(情动而辞发,感动之后读说结合,再次体验邓世昌的爱国情感和带给我们的无限感动。)
补充资料:
邓世昌简介:。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 ,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他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船,随船巡历南洋各岛。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舰”、“致远”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