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成个人"提款机" 部分学者申请课题致富

2013-06-08 10:29:11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10人参与

分享到

一个科研项目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曾被列入院士候选人的科研人员因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刑13年;某中字头院所下属单位被审计出以项目名义发放近亿元福利……

科研经费为何被屡屡钻空子?侵占科研经费有哪些惯用手段?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科研经费流失?

巨额科研经费频现流失黑洞

今年3月底,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关于201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其中,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相关课题组责任人受到严重警告处分。

也就在今年1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段振豪因为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刑13年,按照检方提出指控,段振豪主要“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等共计124万余元”。

两起典型事件引发了公众质疑与深思。近年来,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中科学技术支出4429亿元,比上年增加601亿元,增长15.7%。

然而,4429亿元中有多少虚报的“1505张火车票”?各级财政为未来竞争力不惜投入的巨额经费究竟有多少用在了“刀刃”上?

此前,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而审计署2011年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发现,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的做法,涉及资金数以亿元计。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表示,很多项目负责人忘了科研经费都是纳税人的钱,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人竟然通过各种方式来侵占科研经费。

黑洞揭秘:科研经费成个人“提款机”

经深入调查,半月谈记者发现,目前侵占科研经费主要有四种惯用手法:

第一种,发票套取。高校科研院所一般做科研项目预算时预留的“余地”普遍较大,比如需要100万元的项目报300万元,项目审批时即使砍掉一半,还能剩150万元。资金只要拨下来,就想方设法用完,买车、买电脑、置办办公用品都可以,实在用不完就只能通过虚报发票来抵消了。

南京某高校文科硕士生王真(化名)告诉记者,社科类课题经费一般在5万元到20万元之间,除了一些打印、购买资料的费用外,绝大部分钱都通过虚假报销的方式获得。中科院一位海归科研人员的妻子向记者透露,自己吃饭的发票也可以给丈夫走科研项目报销掉:“这个圈子里,一人搞科研,全家随便吃。”

第二种,收受回扣。很多科研项目在申报时就高不就低,涉及仪器设备都按进口的、最贵的价格申报。一些国外仪器的设备经销商很早便会盯上项目负责人,通过回扣的方式让科研人员购买他们的设备。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一位负责人介绍,他们学校生产的高端光学测量仪器干涉仪,各项技术指标都不比国外仪器差,价格只有国外仪器的1/4,要便宜七八十万元,但很多科研机构还是要购买国外的仪器。此前,相关案件曾披露,国内一名实验设备采购员在为本单位采购聚焦显微镜、分析仪等仪器过程中,收受仪器设备厂商给予的好处费近万美元。

第三种,虚假合同骗取。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于2012年4月10日发布题为“湖南两教师伪造总署公文被处分”的消息,文中称湖南某高校两名教师王某与李某因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利用虚假课题及其立项资金单独或伙同他人套取学院配套资金,受到处分。王某通过委托他人私刻公章、制作假公函,先后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7份,交给学院科研处。共涉及所谓“课题”7项、所谓“立项经费”83万元,其中包括与该院科研处副处长李某有关的“课题”两项。

第四种,财务管理人员顺手牵羊。由于科研人员报销很多不符合财务规定,但是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一些科研人员也会给财务人员一定的“空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查办的一个案件较为典型。赵静(化名)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财务部委派到化学学院的会计。起初,赵静在教师们的发票中加进一点个人的费用,逐渐发展到每报销1万元,赵静就放进去自己找来的票据数千元。第三年开始,赵静骗取次数不断增多,每年贪污数均在10万元以上,最高一年近20万元。

畸形文化透视:“功夫”用在科研外

不可否认,少数科研人员心存侥幸、项目经费监管不力、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均是科研经费流失的直接原因。但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科研经费流失黑洞的源头在于我国当前已经偏离初衷的畸形科研文化。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做好研究还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2010年9月,饶毅和施一公两位科学家联合在《科学》杂志上撰文,专门讨论目前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回国一年半,很想在科研上做出点成绩。起码80%以上的时间要花在科研上吧?但现在50%以上的时间花在了拉关系上!”“回国后发现,许多项目都是在圈子内进行的。不交际,根本争取不到像样的基金。为什么说权威厉害,因为权威都是终身的,不退休的。”

伴随着科研经费增长,一些学者争抢课题、项目的目的,不是为了开展研究,而是通过申请课题致富。在这样的氛围下,甚至产生了一些“科研经纪人”、“科研老板”。南京某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他们所里就有典型的“科研老板”,本人搞科研不多,却能争取到大量项目,然后再将项目交给研究生甚至退休的研究员来做,出现了“年老的给年轻的打工”现象。

在南京某大学科研处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科研项目经费申请下来后甚至有这样不成文的潜规则:首先是申请人提取5%到10%作为个人提成;15%作为科研人头费,给参与研究的研究生发放助研费和论文发表费;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以填补当初申请项目所耗费的“公关费”和专家评审费,以及项目中期评审和验收时的费用,剩下的才能真正用于科研项目本身。

“在如此科研文化氛围下,科研经费不出现黑洞反而不正常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以往我们一个研究员一年的课题费顶多10万元,有的门类2万元就够了,而现在我们单位有的年轻研究人员一年掌握的课题费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畸形文化盛行的背后是刚性制度的缺失。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认为,虽然大多数科研经费使用单位都制定了一整套经费管理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流于形式而得不到有效执行。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这一管理的真空地带给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大难题。

针对各种暗箱操作手法,专家呼吁,要严格审批、完善审计、强化监督,让科研经费开支在阳光下运行;对于不涉及国家机密的经费收支细目向公众公开。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建议,抓住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契机,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对目前的科研项目经费制度进行改革。合并、调整相关部门掌握的项目资源和现有的项目计划,突出重点,抓大放小,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力攻关,堵塞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多渠道获得资金的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旦发现多头申报和弄虚作假,必须严加惩处。

周健民表示,让科研经费回归本源,按照科研的实际需要划拨,并配合现代的管理手段,确保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研。

2013-06-08 10:29:11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10人参与

分享到

一个科研项目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曾被列入院士候选人的科研人员因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刑13年;某中字头院所下属单位被审计出以项目名义发放近亿元福利……

科研经费为何被屡屡钻空子?侵占科研经费有哪些惯用手段?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科研经费流失?

巨额科研经费频现流失黑洞

今年3月底,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关于201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其中,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相关课题组责任人受到严重警告处分。

也就在今年1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段振豪因为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刑13年,按照检方提出指控,段振豪主要“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等共计124万余元”。

两起典型事件引发了公众质疑与深思。近年来,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中科学技术支出4429亿元,比上年增加601亿元,增长15.7%。

然而,4429亿元中有多少虚报的“1505张火车票”?各级财政为未来竞争力不惜投入的巨额经费究竟有多少用在了“刀刃”上?

此前,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而审计署2011年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发现,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的做法,涉及资金数以亿元计。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表示,很多项目负责人忘了科研经费都是纳税人的钱,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人竟然通过各种方式来侵占科研经费。

黑洞揭秘:科研经费成个人“提款机”

经深入调查,半月谈记者发现,目前侵占科研经费主要有四种惯用手法:

第一种,发票套取。高校科研院所一般做科研项目预算时预留的“余地”普遍较大,比如需要100万元的项目报300万元,项目审批时即使砍掉一半,还能剩150万元。资金只要拨下来,就想方设法用完,买车、买电脑、置办办公用品都可以,实在用不完就只能通过虚报发票来抵消了。

南京某高校文科硕士生王真(化名)告诉记者,社科类课题经费一般在5万元到20万元之间,除了一些打印、购买资料的费用外,绝大部分钱都通过虚假报销的方式获得。中科院一位海归科研人员的妻子向记者透露,自己吃饭的发票也可以给丈夫走科研项目报销掉:“这个圈子里,一人搞科研,全家随便吃。”

第二种,收受回扣。很多科研项目在申报时就高不就低,涉及仪器设备都按进口的、最贵的价格申报。一些国外仪器的设备经销商很早便会盯上项目负责人,通过回扣的方式让科研人员购买他们的设备。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一位负责人介绍,他们学校生产的高端光学测量仪器干涉仪,各项技术指标都不比国外仪器差,价格只有国外仪器的1/4,要便宜七八十万元,但很多科研机构还是要购买国外的仪器。此前,相关案件曾披露,国内一名实验设备采购员在为本单位采购聚焦显微镜、分析仪等仪器过程中,收受仪器设备厂商给予的好处费近万美元。

第三种,虚假合同骗取。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于2012年4月10日发布题为“湖南两教师伪造总署公文被处分”的消息,文中称湖南某高校两名教师王某与李某因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利用虚假课题及其立项资金单独或伙同他人套取学院配套资金,受到处分。王某通过委托他人私刻公章、制作假公函,先后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7份,交给学院科研处。共涉及所谓“课题”7项、所谓“立项经费”83万元,其中包括与该院科研处副处长李某有关的“课题”两项。

第四种,财务管理人员顺手牵羊。由于科研人员报销很多不符合财务规定,但是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一些科研人员也会给财务人员一定的“空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查办的一个案件较为典型。赵静(化名)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财务部委派到化学学院的会计。起初,赵静在教师们的发票中加进一点个人的费用,逐渐发展到每报销1万元,赵静就放进去自己找来的票据数千元。第三年开始,赵静骗取次数不断增多,每年贪污数均在10万元以上,最高一年近20万元。

畸形文化透视:“功夫”用在科研外

不可否认,少数科研人员心存侥幸、项目经费监管不力、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均是科研经费流失的直接原因。但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科研经费流失黑洞的源头在于我国当前已经偏离初衷的畸形科研文化。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做好研究还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2010年9月,饶毅和施一公两位科学家联合在《科学》杂志上撰文,专门讨论目前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回国一年半,很想在科研上做出点成绩。起码80%以上的时间要花在科研上吧?但现在50%以上的时间花在了拉关系上!”“回国后发现,许多项目都是在圈子内进行的。不交际,根本争取不到像样的基金。为什么说权威厉害,因为权威都是终身的,不退休的。”

伴随着科研经费增长,一些学者争抢课题、项目的目的,不是为了开展研究,而是通过申请课题致富。在这样的氛围下,甚至产生了一些“科研经纪人”、“科研老板”。南京某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他们所里就有典型的“科研老板”,本人搞科研不多,却能争取到大量项目,然后再将项目交给研究生甚至退休的研究员来做,出现了“年老的给年轻的打工”现象。

在南京某大学科研处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科研项目经费申请下来后甚至有这样不成文的潜规则:首先是申请人提取5%到10%作为个人提成;15%作为科研人头费,给参与研究的研究生发放助研费和论文发表费;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以填补当初申请项目所耗费的“公关费”和专家评审费,以及项目中期评审和验收时的费用,剩下的才能真正用于科研项目本身。

“在如此科研文化氛围下,科研经费不出现黑洞反而不正常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以往我们一个研究员一年的课题费顶多10万元,有的门类2万元就够了,而现在我们单位有的年轻研究人员一年掌握的课题费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畸形文化盛行的背后是刚性制度的缺失。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认为,虽然大多数科研经费使用单位都制定了一整套经费管理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流于形式而得不到有效执行。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这一管理的真空地带给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大难题。

针对各种暗箱操作手法,专家呼吁,要严格审批、完善审计、强化监督,让科研经费开支在阳光下运行;对于不涉及国家机密的经费收支细目向公众公开。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建议,抓住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契机,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对目前的科研项目经费制度进行改革。合并、调整相关部门掌握的项目资源和现有的项目计划,突出重点,抓大放小,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力攻关,堵塞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多渠道获得资金的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旦发现多头申报和弄虚作假,必须严加惩处。

周健民表示,让科研经费回归本源,按照科研的实际需要划拨,并配合现代的管理手段,确保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研。


相关文章

  • 科研经费,不能这么瞎花(聚焦科研经费)
  • 投入年均增速超20%,突破性原创性成果却不多 科研经费,不能这么瞎花(聚焦科研经费) 本报记者  喻思娈 2013年10月16日05:03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10月11 ...查看


  • 中美研究生入学制度比较
  • 社科论坛 中美研究生入学制度比较 肖瑶 (上海理工大学) 摘要:中美研究生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文章对中美研究生 教育入学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在符合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借鉴美国教育的 成功之处,希望为今后的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提供更为科学 ...查看


  •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国内高级访问学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国内高级访问学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发表日期:2013-6-14 14:19:42 浏览次数:1230 一.总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 ...查看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 东北林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 是财政部和教育部为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查看


  • 研究生手册
  • 目 录 南京医科大学简介 ................................................................................. 1 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总则 ....... ...查看


  • 湖南农大师资队伍专题调研报告
  • "坚持人才强校,造就学术大师,进一步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情况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通知>(湘农学组办 [2008]1号) 精神,由周清明校长负责,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 ...查看


  •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重点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查看


  • 2013年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工作纲要
  • 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工作纲要 (2009年 月 日,华政办[2009]226号通知颁发:2013年1月 25日,华政办[2013]22号通知修订) 为进一步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增强学校法学等学科的学术影响,把华东政法大学办成国内领先.国际上 ...查看


  • 立项申请书
  • 附件2: 年度 编号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课题 立项申请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一般非资助课题 课 题 名 称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征研究 课 题 主 持 人 易继岩 主持人所在单位 古丈一中 填 报 日 期 2012-10-28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