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按转化关系和图像

必修1化学方程式复习

1、 钠及其化合物

(1) 钠的性质

2、

(1)Al 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3、铁及其化合物 (1)Fe 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O 、Cl 、*S)

4、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④ 与HF 的反应

⑤ 被还原的反应(+C高温)

(3)H 2SiO 3的化学性质 ① 热分解

② 弱酸性(与NaOH 、KOH 反应)

③制取反应(Na 2SiO 3溶液与盐酸或通入CO 2)

(1)Si 的化学性质

① 与HF 、NaOH 水溶液反应制取H 2

②与氧化剂F 2、O 2、Cl 2、C 化合

(2)SiO 2的化学性质

① 与碳酸盐高温制取硅酸盐(Na 2CO 3、CaCO 3)

②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Na 2O 、CaO )

②与H 2反应(体现氧化性)

(1)氮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O 2反应(体现还原性) 4

(2)氨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② ③ ②与酸反应(HCl 、H 2SO 4、HNO 3)

③还原性(与O 2、*CuO、*NO、*NO2、*Cl2)

Ⅱ.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Cu 、C 、*S、*H2S 反应) ①

*⑦ H2S + 2NaOH = Na2S + 2H2O

*⑧ 2H2S + 3O2 2H 2O + 2SO 2(O 2充分) *⑨2H 2S + O2 2H 2O + 2S↓(O 2不充分)

2H 2S 2H 2 + 2S ↓

6

镁、铝 图象题

1. 铝盐与强碱的反应(以AlCl 3与NaOH 的反应为例)

(1)反应:向Al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Al 3+ + 3OH—= Al(OH)3↓ Al(OH)3 + OH— = AlO2—+ 2H2O (2)图象:成的Al(OH)3与加入的NaOH 的量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如右图: (3)有关计算

根据AlCl 3和NaOH 的量计算生成Al(OH)3的量 ①

根据

和的量计算需要的量②

A.3 mL B.7.5 mL C.15 mL D.17.5 mL

解析: 已知n(AlCl3)=0.03 mol,n[Al(OH)3]=0.01 mol,由沉淀的物质的量小于氯化铝的物质的量可推知此题可能有两个答案:一是氢氧化钠不足,二是氢氧化钠过量。由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 3+ + 3OH—=

— —

Al(OH)3↓ , Al(OH)3 + OH= AlO2+ 2H2O 知,当碱的量不足时,则n(NaOH)=3 n[Al(OH)3]= 0.03 mol ,

当碱过量时,则n (NaOH )V(NaOH)=7.5 mL;=4n(Al3+)-n[Al(OH)3] =0.11 mol ,V(NaOH)= 0.027 5 L=27.5

mL 。答案:B.

2. 偏铝酸盐与强酸的反应(以NaAlO2和HCl 的反应为例) (1)反应:向NaAlO 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AlO 2—+ H+ + H2O = Al(OH)3↓ Al(OH)3 + 3H+ = Al 3+ + 3H2O

(2)图象:生成的Al(OH)3与加入的稀盐酸的量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如右下图: (3)有关计算:①根据NaAlO2和HCl 计算生成Al(OH)3的量

根据

和的量计算需要加入的的量②

3. 向Mg 2+与Al 3+的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强碱溶液

(1)现象:无明显现象→出现沉淀→渐多→最多→减少→不变 (2)反应:依次为①H + + OH— = HO ② Al3+ + 3OH— = Al(OH)↓

③ Mg2+ + 2OH = Mg(OH)2↓④Al(OH)3 + OH= AlO2+ 2H2O (3)图象如右:

例2:右下图是向MgCl 2、AlCl 3混合液中依次加入M 和N 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M 和N 的体积关系图(M 、 N 各表示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以下结论不正 确的是 ( ) A. 混合溶液中c(AlCl3) ∶c(MgCl2)=1∶1 混合溶液中 B. c(AlCl3) ∶c(MgCl2)=3∶1

C. 点V 之前加NaOH 溶液,点V 之后加盐酸 所加盐酸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D. NaOH

解析:V 后加碱时沉淀溶解不完,故C 正确;设AlCl 3物质的量为1 mol,则生成Al(OH)3为1 mol,A~B段溶解过程消耗NaOH 也是1 mol(据反应式),由图推知O~V段每等份相当于NaOH 物质的量为1 mol,那么O~A段生成Al(OH)3消耗NaOH 应是3 mol,即3等份,则余下两等份即2 mol应为生成Mg(OH)2所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故Mg(OH)2为1 mol,MgCl2也应是1 mol,由此可判断A 选项是正确的,B 错误;对于D 选项,可分析图象A~B,前者消耗沉淀后者生成沉淀,从而有关系式:B~C两段,Al(OH)3~OH—~ AlO 2—~ H+, 故可推知n(OH—)=n(H+) ,又因两段耗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易得D 选项也是正确的。答案:B 有关NO 、NO 2、O 2、惰性气体(不与它们和水反应的气体) 混合通入水的计算,可能的组合情况有:①NO 2;②NO 2、惰性气体;③NO 2、O 2;④NO 2、NO ;⑤NO 2、NO 、O 2;⑥NO 、O 2 ...

解题思维:不论是什么组合,有NO 2的就先根据方程式:3NO 2+H2O = 2HNO3 + NO,算出NO 体积(有时可利用气体体积差量求解) ,然后根据方程:4NO + 3O2 + 2H2O = 4HNO3 , 先判断过量情况再计算;没有NO 2的直接依据方程:4NO + 3O2 + 2H2O = 4HNO3先判断过量情况再计算。计算时要注意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有两种可能性:可能是NO 、也可能是O 2 ,即可得到两组答案,应考虑全面,防止漏解。

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体积的。1. 一定条件下将盛有等体积的NO 2和N 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3. 一定条件下,将盛有15mL NO和NO 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8mL ,则原来气体体积中NO 的体积为多少?

4. 一定条件下,将50mL O2与160mL NO2的混和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并盛满水的量筒中,最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多少?

5. 一定条件下,将100mL NO通入一个盛满水且倒立于水槽中的大量筒中,然后,再通入60mL O2,则最后的气体体积应为多少?

6. 先后分别将50mL NO、80mL NO2、60mL O2通入一个盛满水且倒立于水槽中的大量筒中,求最终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多少?

8. 将容积为50mL 的量筒内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倒置量筒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mL 。则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O 2体积比可能是或 。

9. 在标准状况下,将NO 2、NO 、O 2混合后充满容器,倒置于水中,完全溶解,无气体剩余,若产物也不扩散,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 的数值范围是( )。

答案:1、2/3; 3、 4.5L ; 4、10mL 氧气; 5、过量20mLNO ; 6、10mLNO ; 8、18:7或43:7; 9、1/39.2<c <1/28

【例1】“细菌冶金”是利用某些细菌的特殊代谢功能开采金属矿石,如溶液中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利用空

气中的氧气将黄铁矿(主要成分FeS 2)氧化为Fe 2(SO4) 3,并使溶液酸性增强,其过程如下所示:

附:4FeS 2+15O2+2H2O = 2Fe2(SO4) 3+2H2SO 4

(1)100 t含FeS 2质量分数为60%的硫铁矿,原料在氧化中的总利用率为90%,石最多可以制得硫酸铁t 。

(2)人们可利用Fe 2(SO4) 3作氧化剂溶解铜矿石Cu 2S ),然后加入铁屑得到铜,该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请将①补充完整并完成②): ①Cu 2S + Fe3+ + H2O → Cu2+ + Fe2+ + ( )+ SO42— ; ② 。 (3)请评价细菌冶金的优点:。(说出一点即可)

解析:(1)二硫化亚铁转化成硫酸铁的关系式为:2FeS 2~Fe2(SO4) 3,m(FeS2)=100 t×60%=60 t,硫酸铁质量为60 t×90%×(400/200) =90 t。

(2)根据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该离子方程式,由原子守恒知,①缺项为H +。 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的计算

综合应用

【例2】铝用途广泛,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 2O

3·nH2O 、少量SiO 2和Fe 2O 3)制取Al 有如下途径: (1)滤液A 可用于净水,其净水原理用离 子方程式表示为:、 。

(2)灼烧时盛放药品的仪器名称是: (3)步骤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步骤Ⅲ中生成固体C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滤液C 中c(Na43— —

) -+ (用电荷守恒式表达) 。

(5B 100 mL加入1 mol/L盐酸200 mL,沉淀量达最大且质量为11.7 g。则滤液B 中

c( AlO2)= ; 2 mol/L(填“>”、“=”或“

解析(1)铝土矿溶解在过量稀硫酸溶液中,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SiO 2,滤液为Al 2(SO4) 3、H 2SO 4、

3+3+

Fe 2(SO4) 3的混合液。因Al 、Fe 能水解产生具有吸附作用的Al(OH)3、Fe(OH)3胶体,具有净水作用。向Al 2(SO4) 3、H 2SO 4、Fe 2(SO4) 3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NaOH 时,Al 2(SO4) 3转化为NaAlO 2,Fe 2(SO4) 3转化为Fe(OH)3,经过滤后得到滤渣Fe(OH)3。滤液B 中含有NaAlO 2,向滤液B 中通入过量CO 2时,生成Al(OH)3和NaHCO 3,经过滤后得到固体C [Al(OH)3]和含有NaHCO 3、Na 2SO 4的滤液C 。(2)在坩埚中灼烧Al(OH)3得到Al 2O 3。(3)电解熔融的Al 2O 3得到Al 和O 2。(4)NaHCO 3、Na 2SO 4的混合溶液中,根据

————

电荷守恒有:(5)滤液B 为含有NaOH 、c(Na+)=2c(SO42-)+2c(CO32-)+c( HCO3 )+c(OH-)-c(H+) 。NaAlO2、

加入盐酸生成Al(OH)3 11.7 g,即n (NaAlO 2)Na2SO4的混合溶液,=0.15 mol,c(AlO2 )=1.5 mol/L。NaOH 、

+

NaAlO 2都转化为NaCl ,再加上Na 2SO 4的量,故c(Na)>2 mol/L。

【例3】已知实验室制取SO 2的反应原理为:Na 2SO 3+H 2SO 42SO 4+SO 2↑+H 2O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制取SO 2并将其转化为SO 3SO 3熔点16. 8℃)

(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从左至右的方向)是 → →→→→ (填各接口的编号)。

(2)实验时甲仪器的作用与原理

是:;

。 3O 2SO 2高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 (4)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在Ⅰ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 2的转化率会(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6)用n mol Na2SO 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 2一段时间后,称得Ⅲ处增重m g,则本实验中SO 2的转化率为。

【例4】已知稀硝酸与铜反应时,NO 3—还原为NO ;浓硝酸与铜反应时,NO 3—还原为NO 2。现将25.6gCu 投入到50mL12mol/L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4.48L (标况)NO 和NO 2的混合气体。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2)25.6gCu 与50mL12mol/L的硝酸反应后,剩余物为 ,其物质的量为;(3)容积为4.48L 的干燥烧瓶充满上述反应中收集的NO 和NO 2的混合气体(标况)后倒置于水中,须再通入L (标况)O2才能使溶液充满烧瓶。 (4)如果往反应后的体系内再加入200mL4mol/L的稀硫酸,是否有气体逸出?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计算气体的体积(标况)。

例3答案:(1)a h i b c f g d ;(2)使浓硫酸能顺利地滴入烧瓶中;维持烧瓶内压强与分液漏斗内压强相等;(3)先加热V 2O 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4)有无色(或白色)晶体(或固体)生成;(5)减小; m mg

n -nmol --1(6) 64×100% 64 g ×100% 或 ⋅mol

中学化学资料网 www.zxhxzlw.com

4(1)0.2mol 20.2mol 3)2.24

(4)逸出NO ; 3Cu+8H++2NO3—=3Cu2++2NO↑+4H2O; 2.99L

必修1化学方程式复习

1、 钠及其化合物

(1) 钠的性质

2、

(1)Al 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3、铁及其化合物 (1)Fe 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O 、Cl 、*S)

4、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④ 与HF 的反应

⑤ 被还原的反应(+C高温)

(3)H 2SiO 3的化学性质 ① 热分解

② 弱酸性(与NaOH 、KOH 反应)

③制取反应(Na 2SiO 3溶液与盐酸或通入CO 2)

(1)Si 的化学性质

① 与HF 、NaOH 水溶液反应制取H 2

②与氧化剂F 2、O 2、Cl 2、C 化合

(2)SiO 2的化学性质

① 与碳酸盐高温制取硅酸盐(Na 2CO 3、CaCO 3)

②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Na 2O 、CaO )

②与H 2反应(体现氧化性)

(1)氮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O 2反应(体现还原性) 4

(2)氨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② ③ ②与酸反应(HCl 、H 2SO 4、HNO 3)

③还原性(与O 2、*CuO、*NO、*NO2、*Cl2)

Ⅱ.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Cu 、C 、*S、*H2S 反应) ①

*⑦ H2S + 2NaOH = Na2S + 2H2O

*⑧ 2H2S + 3O2 2H 2O + 2SO 2(O 2充分) *⑨2H 2S + O2 2H 2O + 2S↓(O 2不充分)

2H 2S 2H 2 + 2S ↓

6

镁、铝 图象题

1. 铝盐与强碱的反应(以AlCl 3与NaOH 的反应为例)

(1)反应:向Al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Al 3+ + 3OH—= Al(OH)3↓ Al(OH)3 + OH— = AlO2—+ 2H2O (2)图象:成的Al(OH)3与加入的NaOH 的量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如右图: (3)有关计算

根据AlCl 3和NaOH 的量计算生成Al(OH)3的量 ①

根据

和的量计算需要的量②

A.3 mL B.7.5 mL C.15 mL D.17.5 mL

解析: 已知n(AlCl3)=0.03 mol,n[Al(OH)3]=0.01 mol,由沉淀的物质的量小于氯化铝的物质的量可推知此题可能有两个答案:一是氢氧化钠不足,二是氢氧化钠过量。由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 3+ + 3OH—=

— —

Al(OH)3↓ , Al(OH)3 + OH= AlO2+ 2H2O 知,当碱的量不足时,则n(NaOH)=3 n[Al(OH)3]= 0.03 mol ,

当碱过量时,则n (NaOH )V(NaOH)=7.5 mL;=4n(Al3+)-n[Al(OH)3] =0.11 mol ,V(NaOH)= 0.027 5 L=27.5

mL 。答案:B.

2. 偏铝酸盐与强酸的反应(以NaAlO2和HCl 的反应为例) (1)反应:向NaAlO 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AlO 2—+ H+ + H2O = Al(OH)3↓ Al(OH)3 + 3H+ = Al 3+ + 3H2O

(2)图象:生成的Al(OH)3与加入的稀盐酸的量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如右下图: (3)有关计算:①根据NaAlO2和HCl 计算生成Al(OH)3的量

根据

和的量计算需要加入的的量②

3. 向Mg 2+与Al 3+的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强碱溶液

(1)现象:无明显现象→出现沉淀→渐多→最多→减少→不变 (2)反应:依次为①H + + OH— = HO ② Al3+ + 3OH— = Al(OH)↓

③ Mg2+ + 2OH = Mg(OH)2↓④Al(OH)3 + OH= AlO2+ 2H2O (3)图象如右:

例2:右下图是向MgCl 2、AlCl 3混合液中依次加入M 和N 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M 和N 的体积关系图(M 、 N 各表示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以下结论不正 确的是 ( ) A. 混合溶液中c(AlCl3) ∶c(MgCl2)=1∶1 混合溶液中 B. c(AlCl3) ∶c(MgCl2)=3∶1

C. 点V 之前加NaOH 溶液,点V 之后加盐酸 所加盐酸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D. NaOH

解析:V 后加碱时沉淀溶解不完,故C 正确;设AlCl 3物质的量为1 mol,则生成Al(OH)3为1 mol,A~B段溶解过程消耗NaOH 也是1 mol(据反应式),由图推知O~V段每等份相当于NaOH 物质的量为1 mol,那么O~A段生成Al(OH)3消耗NaOH 应是3 mol,即3等份,则余下两等份即2 mol应为生成Mg(OH)2所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故Mg(OH)2为1 mol,MgCl2也应是1 mol,由此可判断A 选项是正确的,B 错误;对于D 选项,可分析图象A~B,前者消耗沉淀后者生成沉淀,从而有关系式:B~C两段,Al(OH)3~OH—~ AlO 2—~ H+, 故可推知n(OH—)=n(H+) ,又因两段耗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易得D 选项也是正确的。答案:B 有关NO 、NO 2、O 2、惰性气体(不与它们和水反应的气体) 混合通入水的计算,可能的组合情况有:①NO 2;②NO 2、惰性气体;③NO 2、O 2;④NO 2、NO ;⑤NO 2、NO 、O 2;⑥NO 、O 2 ...

解题思维:不论是什么组合,有NO 2的就先根据方程式:3NO 2+H2O = 2HNO3 + NO,算出NO 体积(有时可利用气体体积差量求解) ,然后根据方程:4NO + 3O2 + 2H2O = 4HNO3 , 先判断过量情况再计算;没有NO 2的直接依据方程:4NO + 3O2 + 2H2O = 4HNO3先判断过量情况再计算。计算时要注意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有两种可能性:可能是NO 、也可能是O 2 ,即可得到两组答案,应考虑全面,防止漏解。

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体积的。1. 一定条件下将盛有等体积的NO 2和N 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3. 一定条件下,将盛有15mL NO和NO 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8mL ,则原来气体体积中NO 的体积为多少?

4. 一定条件下,将50mL O2与160mL NO2的混和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并盛满水的量筒中,最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多少?

5. 一定条件下,将100mL NO通入一个盛满水且倒立于水槽中的大量筒中,然后,再通入60mL O2,则最后的气体体积应为多少?

6. 先后分别将50mL NO、80mL NO2、60mL O2通入一个盛满水且倒立于水槽中的大量筒中,求最终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多少?

8. 将容积为50mL 的量筒内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倒置量筒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mL 。则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O 2体积比可能是或 。

9. 在标准状况下,将NO 2、NO 、O 2混合后充满容器,倒置于水中,完全溶解,无气体剩余,若产物也不扩散,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 的数值范围是( )。

答案:1、2/3; 3、 4.5L ; 4、10mL 氧气; 5、过量20mLNO ; 6、10mLNO ; 8、18:7或43:7; 9、1/39.2<c <1/28

【例1】“细菌冶金”是利用某些细菌的特殊代谢功能开采金属矿石,如溶液中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利用空

气中的氧气将黄铁矿(主要成分FeS 2)氧化为Fe 2(SO4) 3,并使溶液酸性增强,其过程如下所示:

附:4FeS 2+15O2+2H2O = 2Fe2(SO4) 3+2H2SO 4

(1)100 t含FeS 2质量分数为60%的硫铁矿,原料在氧化中的总利用率为90%,石最多可以制得硫酸铁t 。

(2)人们可利用Fe 2(SO4) 3作氧化剂溶解铜矿石Cu 2S ),然后加入铁屑得到铜,该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请将①补充完整并完成②): ①Cu 2S + Fe3+ + H2O → Cu2+ + Fe2+ + ( )+ SO42— ; ② 。 (3)请评价细菌冶金的优点:。(说出一点即可)

解析:(1)二硫化亚铁转化成硫酸铁的关系式为:2FeS 2~Fe2(SO4) 3,m(FeS2)=100 t×60%=60 t,硫酸铁质量为60 t×90%×(400/200) =90 t。

(2)根据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该离子方程式,由原子守恒知,①缺项为H +。 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的计算

综合应用

【例2】铝用途广泛,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 2O

3·nH2O 、少量SiO 2和Fe 2O 3)制取Al 有如下途径: (1)滤液A 可用于净水,其净水原理用离 子方程式表示为:、 。

(2)灼烧时盛放药品的仪器名称是: (3)步骤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步骤Ⅲ中生成固体C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滤液C 中c(Na43— —

) -+ (用电荷守恒式表达) 。

(5B 100 mL加入1 mol/L盐酸200 mL,沉淀量达最大且质量为11.7 g。则滤液B 中

c( AlO2)= ; 2 mol/L(填“>”、“=”或“

解析(1)铝土矿溶解在过量稀硫酸溶液中,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SiO 2,滤液为Al 2(SO4) 3、H 2SO 4、

3+3+

Fe 2(SO4) 3的混合液。因Al 、Fe 能水解产生具有吸附作用的Al(OH)3、Fe(OH)3胶体,具有净水作用。向Al 2(SO4) 3、H 2SO 4、Fe 2(SO4) 3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NaOH 时,Al 2(SO4) 3转化为NaAlO 2,Fe 2(SO4) 3转化为Fe(OH)3,经过滤后得到滤渣Fe(OH)3。滤液B 中含有NaAlO 2,向滤液B 中通入过量CO 2时,生成Al(OH)3和NaHCO 3,经过滤后得到固体C [Al(OH)3]和含有NaHCO 3、Na 2SO 4的滤液C 。(2)在坩埚中灼烧Al(OH)3得到Al 2O 3。(3)电解熔融的Al 2O 3得到Al 和O 2。(4)NaHCO 3、Na 2SO 4的混合溶液中,根据

————

电荷守恒有:(5)滤液B 为含有NaOH 、c(Na+)=2c(SO42-)+2c(CO32-)+c( HCO3 )+c(OH-)-c(H+) 。NaAlO2、

加入盐酸生成Al(OH)3 11.7 g,即n (NaAlO 2)Na2SO4的混合溶液,=0.15 mol,c(AlO2 )=1.5 mol/L。NaOH 、

+

NaAlO 2都转化为NaCl ,再加上Na 2SO 4的量,故c(Na)>2 mol/L。

【例3】已知实验室制取SO 2的反应原理为:Na 2SO 3+H 2SO 42SO 4+SO 2↑+H 2O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制取SO 2并将其转化为SO 3SO 3熔点16. 8℃)

(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从左至右的方向)是 → →→→→ (填各接口的编号)。

(2)实验时甲仪器的作用与原理

是:;

。 3O 2SO 2高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 (4)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在Ⅰ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 2的转化率会(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6)用n mol Na2SO 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 2一段时间后,称得Ⅲ处增重m g,则本实验中SO 2的转化率为。

【例4】已知稀硝酸与铜反应时,NO 3—还原为NO ;浓硝酸与铜反应时,NO 3—还原为NO 2。现将25.6gCu 投入到50mL12mol/L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4.48L (标况)NO 和NO 2的混合气体。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2)25.6gCu 与50mL12mol/L的硝酸反应后,剩余物为 ,其物质的量为;(3)容积为4.48L 的干燥烧瓶充满上述反应中收集的NO 和NO 2的混合气体(标况)后倒置于水中,须再通入L (标况)O2才能使溶液充满烧瓶。 (4)如果往反应后的体系内再加入200mL4mol/L的稀硫酸,是否有气体逸出?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计算气体的体积(标况)。

例3答案:(1)a h i b c f g d ;(2)使浓硫酸能顺利地滴入烧瓶中;维持烧瓶内压强与分液漏斗内压强相等;(3)先加热V 2O 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4)有无色(或白色)晶体(或固体)生成;(5)减小; m mg

n -nmol --1(6) 64×100% 64 g ×100% 或 ⋅mol

中学化学资料网 www.zxhxzlw.com

4(1)0.2mol 20.2mol 3)2.24

(4)逸出NO ; 3Cu+8H++2NO3—=3Cu2++2NO↑+4H2O; 2.99L


相关文章

  • 2.4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 2.4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解化学平衡图像题三步曲 (1)看懂图像:看图像要五看.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原点.极值点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 ...查看


  • 化学平衡图像 1
  • 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练习 一.ν-t 图像或c-t 图像 1. ν-t 图像:分清正逆反应,分清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对反应速率 和平衡移动的影响. [练习1]对于反应2SO 2(g)+O2 (g) 2SO 3(g) ...查看


  •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解析
  •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解析 彭英 遇到图像曲线的题目,首先应看懂后观察曲线的形状和走向,弄清曲线所代表的是哪些量的关系,明确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折点及零点,用以分析其特点和变化趋势,再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数据,以便进行推理和判断. 一般说 ...查看


  • 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技巧总结
  • 化学平衡图像学案 一.速度-时间图: 可用于: 1) 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2) ( 例1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 平衡向 例2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 平衡向 t 例3 已知对某一平衡 ...查看


  • 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 文档
  • 专题 :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 一.速率-时间图 例1.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A .Z .W 均为气体,X .Y 有一种是气体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速 率变化如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 .Y .Z .W 四种物质的 ...查看


  • 高考化学平衡知识点复习及典型题
  •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在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 特点:1)逆 2)等 3)动 4) 定 5)变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 ...查看


  •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综合性强
  •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的题型之一.化学平衡图像题的特征是以图像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直观的曲线表示出来,把习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 ...查看


  • 化学平衡图像
  • 化学平衡中的数形结合问题 [目标要求] 1. 能根据化学反应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画出常见的图象.2. 会分析常见的关于化学平衡的图象. 一.表示平衡建立的图象 1.速率-时间图 2.浓度-时间图 以H 2(g)+I 2 (g) 2HI ...查看


  •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专题
  •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专题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及定义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使υ(正)≠υ(逆) ,平衡混合物 ...查看


  •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图像复习
  •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图像复习 一.化学平衡的图象 要熟练掌握各种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图像 1.浓度:(四个) 2.温度:(四个) 3.压强:(四个) 4.催化剂:(两个) 例: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