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尔曼文化与拉丁文化的碰撞,多元化的西方

http://tieba.baidu.com/p/2844032863

日尔曼文化与拉丁文化的碰撞,多元化的西方

拉丁文化与日尔曼文化之间的碰撞。 中国看西方人都是一个样,如同西方人分不清东方人(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和越南人一样)。 但同样是西方人,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欧国家和拉美为代表的拉丁人, 和与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等中欧、北欧、北美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为代表的日尔曼人, 还有东欧、南欧的斯拉夫人 有很大的不同,无论从外表、神态还是思维、文化方面。

从外表上, 主要生活在气候较冷的北欧和中欧的日尔曼人一般身材更壮实(为抵御寒冷),喝啤酒或者烈酒; 主要生活在较热的南欧和拉美地区的拉丁人的身材则比东亚人高不了太多(以尽快散热),喝红酒。 从文化上, 日尔曼人严谨(有时有点刻板)、直率、坚硬(有时太严肃)、做事非常讲原则。 拉丁人热情、奔放、浪漫(有时有点散漫)、灵巧(有时有点狡黠)、细腻、不拘小节。 刚刚看过一部好莱坞片《生活遥控器》,告诫美国人工作不要太玩命,要多想想家人和生活,这种主题估计拉丁人很少涉及。 因为拉丁人从来都是生活第一,工作第二。拉丁人为了追求艺术、生活和爱情,有时可以将其他因素都放在第二位,他们善于打破模式,善于尝新,善于寻找美。

日尔曼人的逻辑性和工作精神相对比拉丁人强,康德、黑格尔、尼采这些大哲学家出自德国,发明三大定律的牛顿、力学的奠基人瓦特和发现“看不见的手”的亚当·斯密则来自英国。还有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后移居美国)和霍金(英国)这两位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工业革命为什麽起源于英国,十九世纪才统一的德国为什麽能迅速称霸欧洲,美国为什麽能成为世界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他们都是来自日尔曼国家并不是一个巧合。一个现象:世界上基础工业制造业尤其是精密仪器制造业的发达国家主要都是日尔曼语系地区。

拉丁人的创新意识和艺术细胞相对较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所代表的启蒙思想运动在法国,还有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有巴黎公社发生在法国,这些都不是偶然。艺术史上,达芬奇(意大利人)、毕加索(西班牙人,这两人后都在法国居住)这两位大家都是拉丁人。一个现象:世界上的生活奢侈品牌如服装、鞋包、香水、豪华轿车等主要来自拉丁国家(尤其法国和意大利)。

运动方面, 日尔曼人则更喜欢身体对抗型的项目,拳击、橄榄球正是他们的最爱。足球方面,贝肯鲍尔和德国队所代表正是一种钢铁意志。日尔曼足球更讲究整体和战斗精神,这往往使他们在非常困难时刻实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奇迹,看看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赛上的德国队。

而拉丁人喜欢冒险与奇遇,爱好广泛,越野拉力赛、拉力赛、无氧潜水、无氧登山这些都是拉丁人的发明。足球方面,拉丁足球更有艺术性,贝利、马拉多纳、普拉蒂尼、齐达内这些一个人能够改变整场比赛的大师大多是拉丁人。

饮食方面, 法国饮食和意大利饮食的讲究在世界上与中餐起名, 而英国和德国则相对比较简单,而代表美国饮食的更是只有缺乏营养的快餐。

语言方面, 德语非常铿锵有力, 而拉丁语言则象唱歌一样,而且往往还会配合更丰富的肢体语言。有一个故事:两个中国人说西班牙语,一个说口音很标准并且流利;另一个说的有点不流利但配合很多的肢体动作,西班牙人会认为后者比前者更象西班牙人。

音乐舞蹈方面, 日尔曼人喜欢跳有基本套路的国际标准舞(起源于英国)和听交响乐, 而拉丁人喜欢跳更奔放更有野性的拉丁舞(程征老师在他的博客中多有阐述)和听歌剧(三大男高音歌手都是来自拉丁国家)。 相对于日尔曼人,拉丁人可能更开放,没有那麽多遮遮掩掩。 很多电视或者电影,在日尔曼国家属于限制级片到了拉丁国家可能被视为非常相对正常(相反拉丁国家的电影少有象好莱坞那样的血腥片)。

另一方面,相对于日尔曼人,拉丁人更强调人性,更强调尊重别人的隐私。 比如在英国盛行的专挖名人隐私的媒体狗仔队,在法国基本是没有太大市场。这也就是为什麽,无论是前任总统密特朗还是现任总统候选人罗雅尔,法国人从不会把他们的私生活和他们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再比如,埃裏克森在任英格兰队主帅时,其隐私被挖了一个底朝天,甚至还有媒体给他下套。而法国媒体是绝不会议论和他的记者女友同居多年、并生育有子女的法国队主帅多梅内克的私生活。

有意思的是,拉丁国家传统上多信奉的是更讲究各种仪式的天主教(比如严格遵守周日不工作、商店不开门的习俗),而日尔曼国家多信奉的是不注重形式的基督教新教。

天主教在日常行为之类方面却不如新教严格了,在当初尤其是归正宗……以及受其影响的清教徒,各种严谨。

天主教是经常有告解,感觉犯罪了找神父做个告解感觉就好多了,不像加尔文教传统,如果犯罪了就得怀疑自己是不是弃民了。

http://tieba.baidu.com/p/2844032863

日尔曼文化与拉丁文化的碰撞,多元化的西方

拉丁文化与日尔曼文化之间的碰撞。 中国看西方人都是一个样,如同西方人分不清东方人(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和越南人一样)。 但同样是西方人,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欧国家和拉美为代表的拉丁人, 和与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等中欧、北欧、北美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为代表的日尔曼人, 还有东欧、南欧的斯拉夫人 有很大的不同,无论从外表、神态还是思维、文化方面。

从外表上, 主要生活在气候较冷的北欧和中欧的日尔曼人一般身材更壮实(为抵御寒冷),喝啤酒或者烈酒; 主要生活在较热的南欧和拉美地区的拉丁人的身材则比东亚人高不了太多(以尽快散热),喝红酒。 从文化上, 日尔曼人严谨(有时有点刻板)、直率、坚硬(有时太严肃)、做事非常讲原则。 拉丁人热情、奔放、浪漫(有时有点散漫)、灵巧(有时有点狡黠)、细腻、不拘小节。 刚刚看过一部好莱坞片《生活遥控器》,告诫美国人工作不要太玩命,要多想想家人和生活,这种主题估计拉丁人很少涉及。 因为拉丁人从来都是生活第一,工作第二。拉丁人为了追求艺术、生活和爱情,有时可以将其他因素都放在第二位,他们善于打破模式,善于尝新,善于寻找美。

日尔曼人的逻辑性和工作精神相对比拉丁人强,康德、黑格尔、尼采这些大哲学家出自德国,发明三大定律的牛顿、力学的奠基人瓦特和发现“看不见的手”的亚当·斯密则来自英国。还有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后移居美国)和霍金(英国)这两位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工业革命为什麽起源于英国,十九世纪才统一的德国为什麽能迅速称霸欧洲,美国为什麽能成为世界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他们都是来自日尔曼国家并不是一个巧合。一个现象:世界上基础工业制造业尤其是精密仪器制造业的发达国家主要都是日尔曼语系地区。

拉丁人的创新意识和艺术细胞相对较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所代表的启蒙思想运动在法国,还有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有巴黎公社发生在法国,这些都不是偶然。艺术史上,达芬奇(意大利人)、毕加索(西班牙人,这两人后都在法国居住)这两位大家都是拉丁人。一个现象:世界上的生活奢侈品牌如服装、鞋包、香水、豪华轿车等主要来自拉丁国家(尤其法国和意大利)。

运动方面, 日尔曼人则更喜欢身体对抗型的项目,拳击、橄榄球正是他们的最爱。足球方面,贝肯鲍尔和德国队所代表正是一种钢铁意志。日尔曼足球更讲究整体和战斗精神,这往往使他们在非常困难时刻实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奇迹,看看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赛上的德国队。

而拉丁人喜欢冒险与奇遇,爱好广泛,越野拉力赛、拉力赛、无氧潜水、无氧登山这些都是拉丁人的发明。足球方面,拉丁足球更有艺术性,贝利、马拉多纳、普拉蒂尼、齐达内这些一个人能够改变整场比赛的大师大多是拉丁人。

饮食方面, 法国饮食和意大利饮食的讲究在世界上与中餐起名, 而英国和德国则相对比较简单,而代表美国饮食的更是只有缺乏营养的快餐。

语言方面, 德语非常铿锵有力, 而拉丁语言则象唱歌一样,而且往往还会配合更丰富的肢体语言。有一个故事:两个中国人说西班牙语,一个说口音很标准并且流利;另一个说的有点不流利但配合很多的肢体动作,西班牙人会认为后者比前者更象西班牙人。

音乐舞蹈方面, 日尔曼人喜欢跳有基本套路的国际标准舞(起源于英国)和听交响乐, 而拉丁人喜欢跳更奔放更有野性的拉丁舞(程征老师在他的博客中多有阐述)和听歌剧(三大男高音歌手都是来自拉丁国家)。 相对于日尔曼人,拉丁人可能更开放,没有那麽多遮遮掩掩。 很多电视或者电影,在日尔曼国家属于限制级片到了拉丁国家可能被视为非常相对正常(相反拉丁国家的电影少有象好莱坞那样的血腥片)。

另一方面,相对于日尔曼人,拉丁人更强调人性,更强调尊重别人的隐私。 比如在英国盛行的专挖名人隐私的媒体狗仔队,在法国基本是没有太大市场。这也就是为什麽,无论是前任总统密特朗还是现任总统候选人罗雅尔,法国人从不会把他们的私生活和他们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再比如,埃裏克森在任英格兰队主帅时,其隐私被挖了一个底朝天,甚至还有媒体给他下套。而法国媒体是绝不会议论和他的记者女友同居多年、并生育有子女的法国队主帅多梅内克的私生活。

有意思的是,拉丁国家传统上多信奉的是更讲究各种仪式的天主教(比如严格遵守周日不工作、商店不开门的习俗),而日尔曼国家多信奉的是不注重形式的基督教新教。

天主教在日常行为之类方面却不如新教严格了,在当初尤其是归正宗……以及受其影响的清教徒,各种严谨。

天主教是经常有告解,感觉犯罪了找神父做个告解感觉就好多了,不像加尔文教传统,如果犯罪了就得怀疑自己是不是弃民了。


相关文章

  • 试述西方古代城邦制度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 1. 试述西方古代城邦制度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 在古代希腊人建立的众多城邦中,影响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雅典.雅典城邦以其民主政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而著称. 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的阿提卡半岛,主要居民是爱奥尼亚人和阿卡亚人.境内多 ...查看


  • 英语历史渊源简述
  • 英语历史渊源简述 古代欧洲所经历的各个时期在某种程度上和远在东方中国的倒是有点相似,或说巧合,只是迟滞了若干个世纪.在东方,周王朝衰落后各诸侯国群起纷争:在西方,罗马帝国在公元286年分裂为东西两罗马,到公元五世纪,曾经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终 ...查看


  • 浅析文明冲突论
  • 摘 要: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成为多极格局,世界也相应成了多文明的世界.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试图以文明为核心,用一种新的视角解读当时的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在<文明的冲突>(原名<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 ...查看


  •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后殖民解读
  •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后殖民解读 作者:徐彤彤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4期 摘 要:2012年一部充满印度风情的电影--由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e) ...查看


  • 拉丁美洲混合文化的形成原因及特点_赵虹
  • 社科纵横1997年第3期 拉丁美洲混合文化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 赵 虹 拉丁美洲,既是地理名称,又是文化术语,从地理上说,拉丁美洲是指从墨西哥湾格兰德河往南,一直到南美洲南端的合思角为止,全长一万多公里的大陆和沿海岛屿.从文化角度讲,拉丁美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3介绍教案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3(必修)>介绍 课程教材研究所 马执斌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Ⅲ>(必修)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 ...查看


  • 毕业论文初稿2
  • 目 录 序言 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马原小说创作为例 第一章 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节 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第二节 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寻根文学对其的接受与创造 (2)先锋文学对其的继承与超越 第三节 中国作 ...查看


  • 地理学发展史
  • 一.地理学说的出现 1.中国地理学说的出现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系辞上>,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之句.唐代孔颖达解释说:"天有悬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地有山川 ...查看


  • 拉丁美洲论文
  • 10级工商管理专业 闫霞 0101124046 神奇的拉丁美洲--拉丁美洲音乐 说起拉丁美洲音乐,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我们能很轻松地说出美国音乐的风格,欧洲音乐的简单知识,甚至是非洲音乐,我们也至少能脑中浮现黑人的爵士乐这么一个印象.但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