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教学过程(展示教学流程,重视学法指导):
一、学习回顾了解学情(查- 测-问) 展示目标(讲明本课任务) (1、回顾学习情况;2、检查评讲作业;3、明确学习目标)
一、课外积累:
1、"扬州八怪"中有一位擅长画竹,他是( )。 2、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一般以( )诗,( )词,( )曲,( )小说来称呼。
3、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部文学作品:
王熙凤( )鲁肃( )林冲( )牛魔王( ) 4、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
卧薪尝胆( )无颜见江东父老 ( ) 三顾茅庐( )。 5、说到老师,我们马上会想到一些成语,如:( )、( ) 6、在括号内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A、日照香炉生(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天门中断楚江开,( )水东流至此回。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杏出墙来。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 )螺。 7、让鸟儿和花儿栖息在诗句中:
A、几处早( )争暖树。 B、谁家新( )啄春泥。 C、两只( )鸣翠柳。
D、牧童遥指( ) 村。 E、竹外( )三两枝。 F、映日 ( )别样红。
8、"杏林"指名医,那么,"桃李"指( )。
二、 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一:
读懂德国人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还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想一想,文章介绍了德国人哪一方面的特点,是怎样介绍的。
曾经在一份欧洲报纸上读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群大学生在德国某城市的街头做了个试验,他们把“男”、“女”两个大字分别贴在马路边两个并列的电话亭门上,然后躲在一边观察。他们看到来打电话的男人都走进了贴着“男”字的电话亭,女人们则使用贴着“女”字的电话亭。过了一会儿,“男人电话亭”外站着几个等候打电话的男人,而“女人电话亭”却空着;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匆匆走来的男人看到“男人电话亭”爆满,便毫不犹豫地推开“女人电话亭”的门。大学生们赶上前一问,这个男人是法国人,而排队等候打电话的男人则是清一色的德国人。法国人说,电话亭又不是洗手间,分什么男女?德国人说,既然门上贴上了字,总是有原因的,那就先遵守规定再说吧。
迈克是曾与我同住法国大学宿舍楼了的德国学生,在一个节日聚餐会上我随口对他说,你们德国的啤酒很有名,哪天请我们尝尝怎么样?第二个周末,迈克真的驾车越过德法边境,行驶了几百公里,把一大箱啤酒带到了学校,挨门逐户送给同楼每一个人。过了一会儿,我们的房门又被一一敲响了,他认真地关照,喝完啤酒后,必须每个人都必须把空瓶完好无损地还给他,因为他还要把这些空瓶运回德国去退给啤酒店老板。大伙听了都大笑起来,我说迈克你大老远地从德国把啤酒运来,成本已经够高了,再把这些不值钱的空瓶运回去赶嘛,还抵不上汽油钱呢。可迈克说这是两码事,他多少年来买啤酒都是先退空瓶的,所以这一次也不想改变。
史蒂凡是我在法语学院的同半同学,有一回我请他星期六晚饭后来我的宿舍喝咖啡,他
接受了邀请,但要我告诉他一个精确的时间,因为“晚饭后”这个时间概念对一个德国人来说是太模糊了。我说那就晚上六点半吧。这天晚上六点半左右,我打开房门,看见史蒂凡正像卫兵一样在我门外的走道上来回踱着,我问他人来了为何不敲门,他抬起手腕指指表,六点半还差两分钟。后来我们喝咖啡聊天,史蒂凡说起他的祖父二战时当过纳粹士兵,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去了一条腿,几乎常年卧床。出于对二战历史的兴趣,我提出以后去德国见见他祖父,史蒂凡答应了。几天后我已经忘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史蒂凡却郑重其事地跑来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请我以后见到他祖父时不要谴责这位老人,因为他祖父一辈子都在受自己良心的谴责。史蒂凡说他为了向我提出这个请求,已经思考了好几天。我被他的认真劲弄得很过意不去,我说你既然有这样的担心就不必把家里的地址给我,你完全可以不让我去见你的祖父。他涨红了脸回答,那怎么行?信守诺言是一个德国男人至高无上的原则。
在德国所到之处,我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汽车;( )在深更半夜、空寂无声的街头,德国人( )依旧沿着横道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人不喜欢“到时候再说吧”这样的话,他们()一年的工作( )今天晚上吃什么,( )希望按预先的计划去做。德国孩子( )总是把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让这个习惯陪伴他的一生;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他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违章记录栏内( )是一片空白。
生性懒散的我向来认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问及我的德国朋友活得累不累,回答则是相反的,在他们看来,循规蹈矩、一丝不苟也是一种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真的会让人疲惫不堪。德国人交往多了,便可透过他们刻板、固执的外表,读出那份认真、踏实和可靠来。 1、连线搭配。
遵守 岗位 精确的 表演 坚守 诺言 精彩的 安排 保守 规定 精心的 仪器 信守 秘密 精密的 时间 2、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报道 一( )空白 一( )战役 一( )希望 一( )请求 3、在第四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4、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他涨红了脸回答,那怎么可以?
5、照样子写词语。(至少四个)
循规蹈矩(含有近义词) 一丝不苟(一×不×) 6、写几个表示走的词。(一个字的) 7、理解词语。
郑重其事:
至高无上: 8、文章从结构上看属于( )
A、总 ——分 B、分——总 C、总——分——总
9、文章一共写了 写,其余的属于 写。 10、为前三件事分别加上恰当的小标题① ② 。 11、把说明作者读懂德国人的一句话画下来。
12、文章所讲的几件事,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13、写一段形容一个人办事一丝不苟的动作描写。
14、你喜欢哪种活法,说说自己的理由。
阅读二:
德国小学生的“绿色记事本”
头上的蓝天,脚下的大地,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对整个地球,整个人类都会产生影响。我们应该怎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呢?读读下面的文章,你会受到启发的。
法兰克福一名6岁的一年级新生小奥茨刚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领到了一套教科书和一册看上去有点特别的绿色封皮的“绿色记事本”。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不是一本供写字或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册一般的日记本,更不是一本普通画册。
绿色记事本的封面一片翠绿,上面印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见到的风景一样。老师还告诉孩子们: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用不着耗费大量木材——而这又意味着不必砍伐宝贵的森林。
一个星期下来,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上就有了如下的记录:
·星期一 我为一种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1马克的零用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星期二 晚上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忘了关灯,结果白白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 ·星期三 上图画课时,我因画得不够好而连撕了3张白纸,其实我是完全可以画得再小心些的。老师说,造一吨纸不仅要消耗木材,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水。想到这些,我感到惭愧。 ·星期四 我发现妈妈只为了洗我的2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不仅浪费水,而且也浪费了电。后来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以后不再每天都开洗衣机,而且等衣服积得多些再洗。
·星期五 哥哥是个赛车手,但当他得知开赛车会排放大量污染环境的有毒废气后,他和几个也爱开赛车的朋友们竟然想出了一个弥补的办法——每年每人额外种20棵树!哥哥真聪明!他和他的朋友们真是好样的!
·星期六 爸爸带我上超市购物。原计划他开车去,后来听了我的话改乘公交车去,这样既可以节约开车需要的汽油,也可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量。
·星期日 轮到我去丢垃圾,但我发现我家的垃圾袋里的垃圾还没有分类,于是我不顾臭味,耐心地将垃圾分类后再丢入垃圾箱,为的是方便环卫工人处理。
老师向全班同学朗读了小奥茨的“环保周记”,又说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写得不错,因而要求大家在课后互相传阅。尽管小奥茨开始时有点洋洋得意,但在传阅了其他同学的“环保周记”后,便再也不敢翘尾巴了。他还真诚地对老师说,他的邻桌小当娜比自己“更聪明”——她竟然成功地设计出一种煮鸡蛋可节约约三分之一能源的新方法:将生鸡蛋置入少量冷水里煮,待水一开即可切断电源,而利用余热是完全可以把鸡蛋最后煮熟的。小奥茨一开始并不相信,待回家后实验了一次才心服口服了。有趣的是,现在全班同学在家煮鸡蛋时都采用了“当娜煮蛋法”,连一些老师在做了实验后也连连夸这是个节约电费的好方法。而另一名叫费格的小朋友更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种“环保收支薄”——他与他父亲经过一番商量讨论后制定了每周用电量和用水量的“限额”,要是这一周超了,下一周必须节约一点以作“补偿”。在他的“环保收支薄”里,留下了这么几个字:本周已超额用了28度电,故我和弟弟都保证下周只收看3天的电视并停止玩电子游戏。这样自觉地严于律己,着实让大人们也肃然起敬。
1、下面的字加一笔,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例:木 本(根 本) 代 ( )( ) 去( ) ( )
竞( ) ( ) 心 ( )( ) 月( ) ( ) 2、照样子写4组字。
人从众 木林森 3、比一比,再组词。
惭( ) 拉( ) 原( ) 费( ) 渐( ) 垃( ) 源( ) 废(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普通( ) 消耗( ) 弥补( ) 心服口服( ) 洋洋得意( )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普通( ) 表扬( ) 节约( ) 真诚( ) 相信( )得意( ) 6、根据字典义项解释词语(划去不当的) 濒临: 1) 接近,将,临; 2) 水边; 3) 靠近。 .别出心裁: 1) 分离; 2) 分辨; 3) 分类; 4) 另外的; 5) 不要。 .肃然起敬: 1) 恭敬; 2) 严正,认真。 .
7、用带点的词造句。 这不是一本供写字或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册一般的日记本,更不是一本普通画册。 ....... 有趣的是,现在全班同学在家煮鸡蛋时都采用了“当娜煮蛋法”,连一些老师在做了实验后.也连连夸这是个节约电费的好方法。 .
阅读三:
江南春雨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事情。读读下文,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故乡春雨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思念故乡之情,热爱故乡之情的。
江南春雨,如烟似(shì、sì)雾,迷迷茫茫;像蝉翼柔纱,轻轻地笼罩山川、田野、村庄;有时也淅淅沥沥,水溅珍珠;或者雨打新叶,潇潇终夜,给人一种单调(diào、tiáo)而凄清的美。此刻,它却无声地落在我的身上。我仰望青灰的天穹,觉得脸上一阵清凉;雨飘进嘴里,甜丝丝的;摸摸衣裳,也是湿漉漉的。这一切都无误地告诉我:在春雨霏霏的日子里,我回到江南的故乡来了。
眼前的春雨,曾和我隔着迢长的岁月。它随风飘忽,若有若无,一丝丝,一缕缕,牵引着我的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
我,曾经是那么熟悉江南的春雨啊!
也许应当感谢造化的安排吧,我生命的幼芽,竟发端于风光秀丽的江南山村。各色娇艳的山花,明媚如画的春色,曾给我的童年涂上明朗的色调。江南的春天也是多雨的,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也曾滋润过我稚嫩的心田。它,先是落在我儿时和少年的岁月里;后来,就落在我温馨的记忆里,落在我浓郁的乡愁中,落在我思念江南的干渴的诗句间„„
推开回溯的心窗,我记起:家乡的春雨,总是和云雾联在一起的;它们三者各有自己的形态姿影,又不断地相互变化着。白色的棉团或铅灰色的淡墨块铺(pū、pù)在天际,那便是云。当云落下来弥漫着四周的山,并且不住地流动,飘呀飘的,就化作乳白色的雾。雾里青山,特别有一种朦胧的美。有时,偶尔露出一点峰颠的影子,便成了雾海中的仙岛,在雾屏稍开之处,山峦呈暗蓝色,仿佛是深邃不可测的神仙洞府,它引起过我多少童话般的美丽的幻想。当雾大团大团地从山上飘过来时,远远近近的山、树林、村舍,都隐没(mãi、mò)
在一片春雨之中,空蒙而苍茫。
„„
这雨,也许飘飘洒洒一晌,就渐次地仍退为山中的雾和高天的云;也许要落一整天。不论是雨后或雨中,放学的路上,都是孩子们的世界。雨后的村沟,水涨了,我便和小伙伴脱去鞋子,挽起裤脚去水中捉鱼虾。雨中的野地,寂静而喧闹,我常常撑开纸伞痴痴地站着,四周的山野都沉浸在无边的春雨里,只有伞下的我身上是干的,像是雨海中漂浮的一叶扁舟。孩子的心为雨的包围而感到孤独,也为雨中自身的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伤害而骄傲。在外面,纸伞上沙沙的雨声,在家中,屋瓦上嚓嚓的雨声,传到我的耳朵里,都是优美的琴音。它们吸引我在伞下久久伫立,伴随我在夜雨中安然入梦。
若是一夜春雨,翌晨初霁,山里的景色那就太美了:山村从浓睡中醒来,格外精神;空气像透明的液汁,异常新鲜;天空如擦拭过的浅蓝色玻璃,洁净无尘;山地经过夜雨的洗涤,生机葱茏,像一块巨大的绿丝绒盖在起伏的浪花上;绿绒中间,随处可见一簇簇杜鹃花,鲜艳地开放着。由于受到春雨的催促,竹林里破土而出的春笋又刷刷地长高许多了;山上,茶树漫出新绿,等候人们去采撷;山下的田野里,油菜花照眼鲜明,吐溢清香;农人在紧张地耕作。真是“春雨贵如油”哪!
„„
1、写出下面字的结构。
回( ) 溯( ) 心 ( )窗( ) 喧( ) 闹 ( ) 2、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迷茫( ) 弥漫( ) 格外( ) 4、抄写文中有关色彩的词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寂静( ) 骄傲( ) 熟悉( ) 6、照样子写词语。
迷迷茫茫(AABB) 甜丝丝(ABB) 一缕缕(一BB) 7、把下面句子换成合适的成语。 各色娇艳的山花。
也为雨中自身的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伤害而骄傲。
由于受到春雨的催促,竹林里破土而出的春笋又刷刷地长高许多了。 8、仿照下面的句子,自己也写一两句。 它,先是落在我儿时和少年的岁月里;后来,就落在我温馨的记忆里,落在我浓郁的乡愁中,落在我思念江南的干渴的诗句间„„
山村从浓睡中醒来,格外精神;空气像透明的液汁,异常新鲜;天空如擦拭过的浅蓝色玻璃,洁净无尘;山地经过夜雨的洗涤,生机葱茏,像一块巨大的绿丝绒盖在起伏的浪花上; 9、从文中哪句话看出作者现在不在江南工作?用“ 10、文中哪几节是作者的回忆? 11、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四:
种金子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聪明的阿凡提却帮国王种起了金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读了短文你就知道了。想想国王最后得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
阿凡提借来几两金子,骑毛驴到野外,坐在黄沙滩上细细筛起来。不一会儿,国王打猎从这儿经过,问道:
“喂,阿凡提,你这是干(ɡānɡ、ɡànɡ)什么?” “陛下,我正忙着在种金子哩!” 国王听了感到诧异,又问道:“快告诉我,聪明的阿凡提,金子咋个种法?”
□您怎么不明白呢?□阿凡提说□□现在把金子种下去□到秋天就可以来收割□我已把头10两金子收回家去了□□
国王一听,眼睛都红了,连忙陪着笑脸跟阿凡提商量(liánɡ、liànɡ)起来:“阿凡提,你种这么点金子,能发多大的财?要种(zhǒnɡ、zhònɡ)就多种点。种(zhǒnɡ、zhònɡ)子不够,到我宫里拿好了!要多少有多少。那就算是咱俩合伙种的,长出金子来,十成给我八成就行了。
“那太好啦,陛下!”
第二天,阿凡提就到宫里拿了2斤金子。过了一个星期,他给国王送来10来斤金子。国王打开口袋,一看金光闪闪,简直乐得闭不上嘴,他立刻吩咐手下,把库里存着的好几箱金子都交给阿凡提去种。
过了一个星期,阿凡提空着一双手,愁眉苦脸地去见国王。国王问道:“驮金子的牲口都来了吧?”
“真倒霉呀!”阿凡提忽然哭了起来,说道:“您不见这几天一滴雨也没下吗?咱们的金子全干(ɡānɡ、ɡànɡ)死啦!别说收成,连种也赔了。”
国王顿时大怒,从宝座上直扑下来,狂呼大吼道:“胡说八道!我不信你的鬼话!你想骗谁!金子哪会干死呢?
“这就奇怪了!”阿凡提说,“您要是不相信金了会干死,怎么又相信金子种上了能长呢?”
国王听了,再也说不出话来。 1、划去文中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将文章空缺的标点补上。
3、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我已把头 .10两金子收回家去了: 1) 脑袋; 2) 事物的起点或尖顶; 3) 以前,在前面的;4) 首领; 5) 量词。 国王一听,眼睛都红了,连忙陪着笑脸跟„„:1) 像鲜血那样的颜色;2) 受宠信;3) 大利。 .十成给我八成就行了: 1) 做好了,办好了; 2) 成为,变为; 3 )可以,能行; 4) 已定.
的,定形; 5) 十分之一; 6) 事物生长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 别说收成,连种也赔了: 1) 做好了,办好了; 2) 成为,变为; 3) 可以,能行; 4) 已.定的,定形; 5) 十分之一; 6) 事物生长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 4、造句。
诧异—— 吩咐——
5、描写人物可从神态、语言、动作等角度着手,下列句子都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 国王一听,眼睛都红了。( ) 2) 国王问道:“驮金子的牲口都来了吧?”( ) 3) 国王顿时大怒,从宝座上直扑下来。( ) 这样写的好处是: 6、联系上下文理解。
愁眉苦脸: ,请你再写几个描写人神情的成语。 、 、 7、你认为国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8、读了这篇文章,你对阿凡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9、你能将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的启示用一句简短的话写下来吗? 阅读五:
画鸟的猎人
如今知识越来越显得重要,整个社会成了学习化社会。可是学什么样的知识,怎么学习知识呢?读了这篇寓言,你会知道,有决心、有好的老师,自己不从严要求不行;知道是什么,怎么做,自己不反复练习、实践,形成技能也不行;见难就退,最后只能是画饼充饥。 一个人想学打猎,找到一个举国有名的老猎人,拜他做老师。他向老猎人说:“人必须有一技之长(chánɡ、zhǎnɡ),在许多职业里面,我选中的是打猎。我很想持枪到林子里去,打到我想打的鸟。”于是老猎人(检察、检查)了那个徒弟的猎枪,枪是一把好枪,徒弟也是一个有决心的徒弟,就告诉他各种鸟的性格,以及有关瞄准和射击的知识,并且(吩咐、嘱咐)他(必需、必须)坚持寻找各种鸟去练习。
那个人听了老猎人的话,(认为、以为)只要知道如何打猎就已经能打猎了,于是他持枪来到林子里。但当他举步进树林,还没有举起枪,鸟就飞走了。
于是他又来找老猎人,说:“鸟好象长(chánɡ、zhǎnɡ)着许多眼睛,我没有看见它们,它们先看见我,等我一举枪,鸟早已飞走了。”
猎人说:“你是想打那不会飞的鸟吗?” 他说:“说实在的,在我想打鸟的时候,要是鸟不会飞那该多好啊!” 猎人说:“你回去,找一张硬纸,在上面画一只鸟,把它挂在树上,朝(cháo、zhāo)那鸟打,你一定会成功的”
那个人回到家,照老猎人说的做了,试验着打了几枪,却没有一枪能打中,只好又去找老猎人。他说:“我照你说的做了,可还是打不中(zhònɡ、zhōnɡ)画中(zhònɡ、zhōnɡ)的鸟。”老猎人问他原因,他说:“可能是画中的鸟太小,也可能是距离太远。”老猎人沉思了一会,向他说:“对你的决心,我很感动。你回去,把一张大一些的纸挂在树上,朝那一张纸上打,这一次你会成功的。”
那人很忧虑地说:“还是那个距离吗?” 猎人说:“由你自己决定。” 那人又问:“那纸上还是画着鸟吗?” 猎人说:“不。” 那人苦笑了,说:“那不是打纸吗?” 猎人很严肃地说:“我的意思是你先朝着纸只管打,打完了,就在有孔的地方画上鸟,打几个孔就画几只鸟,——这对你来说,是最有把握的了。”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适合的词。 3、比一比,组成词语。
优( ) 距( ) 附( ) 虑( ) 犹( ) 矩( ) 符( ) 虚( ) 忧( ) 拒( ) 咐( ) 虎( )
4、一字多义是汉语中较普遍的现象,查查字词典,理解下列带点词的意思。 一把好枪 最有把握 ..
举国有名 举步进树林 举起枪 ...
5、用“ 6、用“„„”画出那个想学打猎的人怕苦畏难的句子。
7、像他这样“画鸟打猎”的人和事自古以来就有,请你写出两个类似于他这样的成语。 8、读了这则寓言,你觉得老猎人什么样?
9、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阅读六:
屋顶上的月光
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家境十分贫寒,生活很是艰苦,后来竟成了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他就是巴赫。读读课文,想想巴赫为什么能美梦成真,他的事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收集一些有关巴赫的资料,读一读。如果给你一个向巴赫提问的机会,你最想向他提出哪些问题。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 〗来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 〗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旅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
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向往。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一偿夙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昂贵(ánɡ,yánɡ) 囊中羞涩(nǎnɡ,rǎnɡ) 曲谱(qū,qǔ) 奔波(bēn,bân)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笑( )天赋( )追求( )困窘( )坎坷( )昂贵( ) 3、给第五自然段补上空缺的标点。 4、查字词典,理解下面词语。
相依为命: 风尘仆仆: 欣喜若狂: 脱颖而出: 语重心长:
5、抄写你喜欢积累的词语。 6、写出5个以上含有“千”和“万”的成语。
7、用“然”组5个以上词语,再选两个填在文中第三自然段“〖〗”中。 8、巴赫为了求学,实现理想,吃了哪些苦?
9、哥哥为什么起初不答应巴赫的请求,后来“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10、在文中画出表现巴赫的演奏乐曲生动优美词语和句子。
11、你觉得巴赫是什么样的人?像巴赫这样为了理想执着追求的人你还知道哪些? 12、巴赫的事迹你得到什么启示,联系自己说要怎样向巴赫学习?
三、作文。关爱无处不在
五年级: 教学过程(展示教学流程,重视学法指导):
一、学习回顾了解学情(查- 测-问) 展示目标(讲明本课任务) (1、回顾学习情况;2、检查评讲作业;3、明确学习目标)
一、课外积累:
1、"扬州八怪"中有一位擅长画竹,他是( )。 2、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一般以( )诗,( )词,( )曲,( )小说来称呼。
3、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部文学作品:
王熙凤( )鲁肃( )林冲( )牛魔王( ) 4、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
卧薪尝胆( )无颜见江东父老 ( ) 三顾茅庐( )。 5、说到老师,我们马上会想到一些成语,如:( )、( ) 6、在括号内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A、日照香炉生(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天门中断楚江开,( )水东流至此回。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杏出墙来。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 )螺。 7、让鸟儿和花儿栖息在诗句中:
A、几处早( )争暖树。 B、谁家新( )啄春泥。 C、两只( )鸣翠柳。
D、牧童遥指( ) 村。 E、竹外( )三两枝。 F、映日 ( )别样红。
8、"杏林"指名医,那么,"桃李"指( )。
二、 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一:
读懂德国人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还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想一想,文章介绍了德国人哪一方面的特点,是怎样介绍的。
曾经在一份欧洲报纸上读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群大学生在德国某城市的街头做了个试验,他们把“男”、“女”两个大字分别贴在马路边两个并列的电话亭门上,然后躲在一边观察。他们看到来打电话的男人都走进了贴着“男”字的电话亭,女人们则使用贴着“女”字的电话亭。过了一会儿,“男人电话亭”外站着几个等候打电话的男人,而“女人电话亭”却空着;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匆匆走来的男人看到“男人电话亭”爆满,便毫不犹豫地推开“女人电话亭”的门。大学生们赶上前一问,这个男人是法国人,而排队等候打电话的男人则是清一色的德国人。法国人说,电话亭又不是洗手间,分什么男女?德国人说,既然门上贴上了字,总是有原因的,那就先遵守规定再说吧。
迈克是曾与我同住法国大学宿舍楼了的德国学生,在一个节日聚餐会上我随口对他说,你们德国的啤酒很有名,哪天请我们尝尝怎么样?第二个周末,迈克真的驾车越过德法边境,行驶了几百公里,把一大箱啤酒带到了学校,挨门逐户送给同楼每一个人。过了一会儿,我们的房门又被一一敲响了,他认真地关照,喝完啤酒后,必须每个人都必须把空瓶完好无损地还给他,因为他还要把这些空瓶运回德国去退给啤酒店老板。大伙听了都大笑起来,我说迈克你大老远地从德国把啤酒运来,成本已经够高了,再把这些不值钱的空瓶运回去赶嘛,还抵不上汽油钱呢。可迈克说这是两码事,他多少年来买啤酒都是先退空瓶的,所以这一次也不想改变。
史蒂凡是我在法语学院的同半同学,有一回我请他星期六晚饭后来我的宿舍喝咖啡,他
接受了邀请,但要我告诉他一个精确的时间,因为“晚饭后”这个时间概念对一个德国人来说是太模糊了。我说那就晚上六点半吧。这天晚上六点半左右,我打开房门,看见史蒂凡正像卫兵一样在我门外的走道上来回踱着,我问他人来了为何不敲门,他抬起手腕指指表,六点半还差两分钟。后来我们喝咖啡聊天,史蒂凡说起他的祖父二战时当过纳粹士兵,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去了一条腿,几乎常年卧床。出于对二战历史的兴趣,我提出以后去德国见见他祖父,史蒂凡答应了。几天后我已经忘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史蒂凡却郑重其事地跑来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请我以后见到他祖父时不要谴责这位老人,因为他祖父一辈子都在受自己良心的谴责。史蒂凡说他为了向我提出这个请求,已经思考了好几天。我被他的认真劲弄得很过意不去,我说你既然有这样的担心就不必把家里的地址给我,你完全可以不让我去见你的祖父。他涨红了脸回答,那怎么行?信守诺言是一个德国男人至高无上的原则。
在德国所到之处,我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汽车;( )在深更半夜、空寂无声的街头,德国人( )依旧沿着横道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人不喜欢“到时候再说吧”这样的话,他们()一年的工作( )今天晚上吃什么,( )希望按预先的计划去做。德国孩子( )总是把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让这个习惯陪伴他的一生;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他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违章记录栏内( )是一片空白。
生性懒散的我向来认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问及我的德国朋友活得累不累,回答则是相反的,在他们看来,循规蹈矩、一丝不苟也是一种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真的会让人疲惫不堪。德国人交往多了,便可透过他们刻板、固执的外表,读出那份认真、踏实和可靠来。 1、连线搭配。
遵守 岗位 精确的 表演 坚守 诺言 精彩的 安排 保守 规定 精心的 仪器 信守 秘密 精密的 时间 2、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报道 一( )空白 一( )战役 一( )希望 一( )请求 3、在第四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4、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他涨红了脸回答,那怎么可以?
5、照样子写词语。(至少四个)
循规蹈矩(含有近义词) 一丝不苟(一×不×) 6、写几个表示走的词。(一个字的) 7、理解词语。
郑重其事:
至高无上: 8、文章从结构上看属于( )
A、总 ——分 B、分——总 C、总——分——总
9、文章一共写了 写,其余的属于 写。 10、为前三件事分别加上恰当的小标题① ② 。 11、把说明作者读懂德国人的一句话画下来。
12、文章所讲的几件事,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13、写一段形容一个人办事一丝不苟的动作描写。
14、你喜欢哪种活法,说说自己的理由。
阅读二:
德国小学生的“绿色记事本”
头上的蓝天,脚下的大地,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对整个地球,整个人类都会产生影响。我们应该怎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呢?读读下面的文章,你会受到启发的。
法兰克福一名6岁的一年级新生小奥茨刚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领到了一套教科书和一册看上去有点特别的绿色封皮的“绿色记事本”。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不是一本供写字或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册一般的日记本,更不是一本普通画册。
绿色记事本的封面一片翠绿,上面印有森林、草原、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见到的风景一样。老师还告诉孩子们: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用不着耗费大量木材——而这又意味着不必砍伐宝贵的森林。
一个星期下来,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上就有了如下的记录:
·星期一 我为一种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1马克的零用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星期二 晚上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忘了关灯,结果白白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 ·星期三 上图画课时,我因画得不够好而连撕了3张白纸,其实我是完全可以画得再小心些的。老师说,造一吨纸不仅要消耗木材,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水。想到这些,我感到惭愧。 ·星期四 我发现妈妈只为了洗我的2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不仅浪费水,而且也浪费了电。后来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以后不再每天都开洗衣机,而且等衣服积得多些再洗。
·星期五 哥哥是个赛车手,但当他得知开赛车会排放大量污染环境的有毒废气后,他和几个也爱开赛车的朋友们竟然想出了一个弥补的办法——每年每人额外种20棵树!哥哥真聪明!他和他的朋友们真是好样的!
·星期六 爸爸带我上超市购物。原计划他开车去,后来听了我的话改乘公交车去,这样既可以节约开车需要的汽油,也可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量。
·星期日 轮到我去丢垃圾,但我发现我家的垃圾袋里的垃圾还没有分类,于是我不顾臭味,耐心地将垃圾分类后再丢入垃圾箱,为的是方便环卫工人处理。
老师向全班同学朗读了小奥茨的“环保周记”,又说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写得不错,因而要求大家在课后互相传阅。尽管小奥茨开始时有点洋洋得意,但在传阅了其他同学的“环保周记”后,便再也不敢翘尾巴了。他还真诚地对老师说,他的邻桌小当娜比自己“更聪明”——她竟然成功地设计出一种煮鸡蛋可节约约三分之一能源的新方法:将生鸡蛋置入少量冷水里煮,待水一开即可切断电源,而利用余热是完全可以把鸡蛋最后煮熟的。小奥茨一开始并不相信,待回家后实验了一次才心服口服了。有趣的是,现在全班同学在家煮鸡蛋时都采用了“当娜煮蛋法”,连一些老师在做了实验后也连连夸这是个节约电费的好方法。而另一名叫费格的小朋友更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种“环保收支薄”——他与他父亲经过一番商量讨论后制定了每周用电量和用水量的“限额”,要是这一周超了,下一周必须节约一点以作“补偿”。在他的“环保收支薄”里,留下了这么几个字:本周已超额用了28度电,故我和弟弟都保证下周只收看3天的电视并停止玩电子游戏。这样自觉地严于律己,着实让大人们也肃然起敬。
1、下面的字加一笔,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例:木 本(根 本) 代 ( )( ) 去( ) ( )
竞( ) ( ) 心 ( )( ) 月( ) ( ) 2、照样子写4组字。
人从众 木林森 3、比一比,再组词。
惭( ) 拉( ) 原( ) 费( ) 渐( ) 垃( ) 源( ) 废(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普通( ) 消耗( ) 弥补( ) 心服口服( ) 洋洋得意( )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普通( ) 表扬( ) 节约( ) 真诚( ) 相信( )得意( ) 6、根据字典义项解释词语(划去不当的) 濒临: 1) 接近,将,临; 2) 水边; 3) 靠近。 .别出心裁: 1) 分离; 2) 分辨; 3) 分类; 4) 另外的; 5) 不要。 .肃然起敬: 1) 恭敬; 2) 严正,认真。 .
7、用带点的词造句。 这不是一本供写字或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册一般的日记本,更不是一本普通画册。 ....... 有趣的是,现在全班同学在家煮鸡蛋时都采用了“当娜煮蛋法”,连一些老师在做了实验后.也连连夸这是个节约电费的好方法。 .
阅读三:
江南春雨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事情。读读下文,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故乡春雨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思念故乡之情,热爱故乡之情的。
江南春雨,如烟似(shì、sì)雾,迷迷茫茫;像蝉翼柔纱,轻轻地笼罩山川、田野、村庄;有时也淅淅沥沥,水溅珍珠;或者雨打新叶,潇潇终夜,给人一种单调(diào、tiáo)而凄清的美。此刻,它却无声地落在我的身上。我仰望青灰的天穹,觉得脸上一阵清凉;雨飘进嘴里,甜丝丝的;摸摸衣裳,也是湿漉漉的。这一切都无误地告诉我:在春雨霏霏的日子里,我回到江南的故乡来了。
眼前的春雨,曾和我隔着迢长的岁月。它随风飘忽,若有若无,一丝丝,一缕缕,牵引着我的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
我,曾经是那么熟悉江南的春雨啊!
也许应当感谢造化的安排吧,我生命的幼芽,竟发端于风光秀丽的江南山村。各色娇艳的山花,明媚如画的春色,曾给我的童年涂上明朗的色调。江南的春天也是多雨的,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也曾滋润过我稚嫩的心田。它,先是落在我儿时和少年的岁月里;后来,就落在我温馨的记忆里,落在我浓郁的乡愁中,落在我思念江南的干渴的诗句间„„
推开回溯的心窗,我记起:家乡的春雨,总是和云雾联在一起的;它们三者各有自己的形态姿影,又不断地相互变化着。白色的棉团或铅灰色的淡墨块铺(pū、pù)在天际,那便是云。当云落下来弥漫着四周的山,并且不住地流动,飘呀飘的,就化作乳白色的雾。雾里青山,特别有一种朦胧的美。有时,偶尔露出一点峰颠的影子,便成了雾海中的仙岛,在雾屏稍开之处,山峦呈暗蓝色,仿佛是深邃不可测的神仙洞府,它引起过我多少童话般的美丽的幻想。当雾大团大团地从山上飘过来时,远远近近的山、树林、村舍,都隐没(mãi、mò)
在一片春雨之中,空蒙而苍茫。
„„
这雨,也许飘飘洒洒一晌,就渐次地仍退为山中的雾和高天的云;也许要落一整天。不论是雨后或雨中,放学的路上,都是孩子们的世界。雨后的村沟,水涨了,我便和小伙伴脱去鞋子,挽起裤脚去水中捉鱼虾。雨中的野地,寂静而喧闹,我常常撑开纸伞痴痴地站着,四周的山野都沉浸在无边的春雨里,只有伞下的我身上是干的,像是雨海中漂浮的一叶扁舟。孩子的心为雨的包围而感到孤独,也为雨中自身的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伤害而骄傲。在外面,纸伞上沙沙的雨声,在家中,屋瓦上嚓嚓的雨声,传到我的耳朵里,都是优美的琴音。它们吸引我在伞下久久伫立,伴随我在夜雨中安然入梦。
若是一夜春雨,翌晨初霁,山里的景色那就太美了:山村从浓睡中醒来,格外精神;空气像透明的液汁,异常新鲜;天空如擦拭过的浅蓝色玻璃,洁净无尘;山地经过夜雨的洗涤,生机葱茏,像一块巨大的绿丝绒盖在起伏的浪花上;绿绒中间,随处可见一簇簇杜鹃花,鲜艳地开放着。由于受到春雨的催促,竹林里破土而出的春笋又刷刷地长高许多了;山上,茶树漫出新绿,等候人们去采撷;山下的田野里,油菜花照眼鲜明,吐溢清香;农人在紧张地耕作。真是“春雨贵如油”哪!
„„
1、写出下面字的结构。
回( ) 溯( ) 心 ( )窗( ) 喧( ) 闹 ( ) 2、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迷茫( ) 弥漫( ) 格外( ) 4、抄写文中有关色彩的词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寂静( ) 骄傲( ) 熟悉( ) 6、照样子写词语。
迷迷茫茫(AABB) 甜丝丝(ABB) 一缕缕(一BB) 7、把下面句子换成合适的成语。 各色娇艳的山花。
也为雨中自身的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伤害而骄傲。
由于受到春雨的催促,竹林里破土而出的春笋又刷刷地长高许多了。 8、仿照下面的句子,自己也写一两句。 它,先是落在我儿时和少年的岁月里;后来,就落在我温馨的记忆里,落在我浓郁的乡愁中,落在我思念江南的干渴的诗句间„„
山村从浓睡中醒来,格外精神;空气像透明的液汁,异常新鲜;天空如擦拭过的浅蓝色玻璃,洁净无尘;山地经过夜雨的洗涤,生机葱茏,像一块巨大的绿丝绒盖在起伏的浪花上; 9、从文中哪句话看出作者现在不在江南工作?用“ 10、文中哪几节是作者的回忆? 11、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四:
种金子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聪明的阿凡提却帮国王种起了金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读了短文你就知道了。想想国王最后得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
阿凡提借来几两金子,骑毛驴到野外,坐在黄沙滩上细细筛起来。不一会儿,国王打猎从这儿经过,问道:
“喂,阿凡提,你这是干(ɡānɡ、ɡànɡ)什么?” “陛下,我正忙着在种金子哩!” 国王听了感到诧异,又问道:“快告诉我,聪明的阿凡提,金子咋个种法?”
□您怎么不明白呢?□阿凡提说□□现在把金子种下去□到秋天就可以来收割□我已把头10两金子收回家去了□□
国王一听,眼睛都红了,连忙陪着笑脸跟阿凡提商量(liánɡ、liànɡ)起来:“阿凡提,你种这么点金子,能发多大的财?要种(zhǒnɡ、zhònɡ)就多种点。种(zhǒnɡ、zhònɡ)子不够,到我宫里拿好了!要多少有多少。那就算是咱俩合伙种的,长出金子来,十成给我八成就行了。
“那太好啦,陛下!”
第二天,阿凡提就到宫里拿了2斤金子。过了一个星期,他给国王送来10来斤金子。国王打开口袋,一看金光闪闪,简直乐得闭不上嘴,他立刻吩咐手下,把库里存着的好几箱金子都交给阿凡提去种。
过了一个星期,阿凡提空着一双手,愁眉苦脸地去见国王。国王问道:“驮金子的牲口都来了吧?”
“真倒霉呀!”阿凡提忽然哭了起来,说道:“您不见这几天一滴雨也没下吗?咱们的金子全干(ɡānɡ、ɡànɡ)死啦!别说收成,连种也赔了。”
国王顿时大怒,从宝座上直扑下来,狂呼大吼道:“胡说八道!我不信你的鬼话!你想骗谁!金子哪会干死呢?
“这就奇怪了!”阿凡提说,“您要是不相信金了会干死,怎么又相信金子种上了能长呢?”
国王听了,再也说不出话来。 1、划去文中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将文章空缺的标点补上。
3、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我已把头 .10两金子收回家去了: 1) 脑袋; 2) 事物的起点或尖顶; 3) 以前,在前面的;4) 首领; 5) 量词。 国王一听,眼睛都红了,连忙陪着笑脸跟„„:1) 像鲜血那样的颜色;2) 受宠信;3) 大利。 .十成给我八成就行了: 1) 做好了,办好了; 2) 成为,变为; 3 )可以,能行; 4) 已定.
的,定形; 5) 十分之一; 6) 事物生长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 别说收成,连种也赔了: 1) 做好了,办好了; 2) 成为,变为; 3) 可以,能行; 4) 已.定的,定形; 5) 十分之一; 6) 事物生长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 4、造句。
诧异—— 吩咐——
5、描写人物可从神态、语言、动作等角度着手,下列句子都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 国王一听,眼睛都红了。( ) 2) 国王问道:“驮金子的牲口都来了吧?”( ) 3) 国王顿时大怒,从宝座上直扑下来。( ) 这样写的好处是: 6、联系上下文理解。
愁眉苦脸: ,请你再写几个描写人神情的成语。 、 、 7、你认为国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8、读了这篇文章,你对阿凡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9、你能将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的启示用一句简短的话写下来吗? 阅读五:
画鸟的猎人
如今知识越来越显得重要,整个社会成了学习化社会。可是学什么样的知识,怎么学习知识呢?读了这篇寓言,你会知道,有决心、有好的老师,自己不从严要求不行;知道是什么,怎么做,自己不反复练习、实践,形成技能也不行;见难就退,最后只能是画饼充饥。 一个人想学打猎,找到一个举国有名的老猎人,拜他做老师。他向老猎人说:“人必须有一技之长(chánɡ、zhǎnɡ),在许多职业里面,我选中的是打猎。我很想持枪到林子里去,打到我想打的鸟。”于是老猎人(检察、检查)了那个徒弟的猎枪,枪是一把好枪,徒弟也是一个有决心的徒弟,就告诉他各种鸟的性格,以及有关瞄准和射击的知识,并且(吩咐、嘱咐)他(必需、必须)坚持寻找各种鸟去练习。
那个人听了老猎人的话,(认为、以为)只要知道如何打猎就已经能打猎了,于是他持枪来到林子里。但当他举步进树林,还没有举起枪,鸟就飞走了。
于是他又来找老猎人,说:“鸟好象长(chánɡ、zhǎnɡ)着许多眼睛,我没有看见它们,它们先看见我,等我一举枪,鸟早已飞走了。”
猎人说:“你是想打那不会飞的鸟吗?” 他说:“说实在的,在我想打鸟的时候,要是鸟不会飞那该多好啊!” 猎人说:“你回去,找一张硬纸,在上面画一只鸟,把它挂在树上,朝(cháo、zhāo)那鸟打,你一定会成功的”
那个人回到家,照老猎人说的做了,试验着打了几枪,却没有一枪能打中,只好又去找老猎人。他说:“我照你说的做了,可还是打不中(zhònɡ、zhōnɡ)画中(zhònɡ、zhōnɡ)的鸟。”老猎人问他原因,他说:“可能是画中的鸟太小,也可能是距离太远。”老猎人沉思了一会,向他说:“对你的决心,我很感动。你回去,把一张大一些的纸挂在树上,朝那一张纸上打,这一次你会成功的。”
那人很忧虑地说:“还是那个距离吗?” 猎人说:“由你自己决定。” 那人又问:“那纸上还是画着鸟吗?” 猎人说:“不。” 那人苦笑了,说:“那不是打纸吗?” 猎人很严肃地说:“我的意思是你先朝着纸只管打,打完了,就在有孔的地方画上鸟,打几个孔就画几只鸟,——这对你来说,是最有把握的了。”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适合的词。 3、比一比,组成词语。
优( ) 距( ) 附( ) 虑( ) 犹( ) 矩( ) 符( ) 虚( ) 忧( ) 拒( ) 咐( ) 虎( )
4、一字多义是汉语中较普遍的现象,查查字词典,理解下列带点词的意思。 一把好枪 最有把握 ..
举国有名 举步进树林 举起枪 ...
5、用“ 6、用“„„”画出那个想学打猎的人怕苦畏难的句子。
7、像他这样“画鸟打猎”的人和事自古以来就有,请你写出两个类似于他这样的成语。 8、读了这则寓言,你觉得老猎人什么样?
9、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阅读六:
屋顶上的月光
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家境十分贫寒,生活很是艰苦,后来竟成了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他就是巴赫。读读课文,想想巴赫为什么能美梦成真,他的事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收集一些有关巴赫的资料,读一读。如果给你一个向巴赫提问的机会,你最想向他提出哪些问题。
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 〗来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 〗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旅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
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向往。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一偿夙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昂贵(ánɡ,yánɡ) 囊中羞涩(nǎnɡ,rǎnɡ) 曲谱(qū,qǔ) 奔波(bēn,bân)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笑( )天赋( )追求( )困窘( )坎坷( )昂贵( ) 3、给第五自然段补上空缺的标点。 4、查字词典,理解下面词语。
相依为命: 风尘仆仆: 欣喜若狂: 脱颖而出: 语重心长:
5、抄写你喜欢积累的词语。 6、写出5个以上含有“千”和“万”的成语。
7、用“然”组5个以上词语,再选两个填在文中第三自然段“〖〗”中。 8、巴赫为了求学,实现理想,吃了哪些苦?
9、哥哥为什么起初不答应巴赫的请求,后来“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10、在文中画出表现巴赫的演奏乐曲生动优美词语和句子。
11、你觉得巴赫是什么样的人?像巴赫这样为了理想执着追求的人你还知道哪些? 12、巴赫的事迹你得到什么启示,联系自己说要怎样向巴赫学习?
三、作文。关爱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