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导论 1.1概述:(1)核心: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 支柱学科:力学、机械学、制造工艺学、控制学
(2)概念: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①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与机械电气化的主要区别在于:
i)电气机械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电器与机械的内在联系,基本上是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相应的驱动电动机或电气传动装置;ii)机械和电气之间界限分明,它们之间的连接以机械连接为主,整个装置是刚性的;iii)装置所需的控制以基于电磁学原理的各种电器,如接触器、继电器等来实现,=T2/J ;②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P/G,比功率密度=(T2/J)/G;③便于维修、安装;④易于计算机控制;
(2)微动执行机构:①热变形式:L=2Lt ;运动误差:S=±cL/EA ;位移相对误差:S/L=±c/EA2t;②磁致伸缩式:
L=±2L ;
(3)工艺机械手:①机械夹持器:圆弧开合、圆弧平行开合、直线平行开合;②特种末端执行器:真空吸附手、电磁吸附手;③灵巧手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度将被测量(如位移、力、加速度等)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易于精确处理和测量的某种物理量(如电量)的测量部件或装置(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 2.3.2 分类及特性:(1)分类:①按被测量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力、温度;②按工作原理:机械式、电阻式、电感式、磁电式、压电式、电容式、光电式;③转换能量情况:能量转换、能量控制;④变换特征:结构型:电感、电容、光栅;物性型:光电管、半导体、压电式;⑤转换过程:Pε
9º。若定子每个磁极上制成5个小齿,当转子齿A相磁极小齿轮对齐时,B相磁极小齿沿反时针超强转子1/3齿距角,即超前3º,而C相磁极小齿则超前转子2/3齿距角,即超前6º。以三相单三拍通电时,步距角为3º,以三相六拍通电时,步距角为1.5º。e、结论:步进电机定子绕阻的通电状态每改变一次,它的转子便转过一个步矩角α;改变步进电机定子绕组的通电顺序,转子的旋转方向随之改变;步进电机定子绕组通电状态的改变速度越快,其转子旋转的速度越快,即通电状态的变化频率越高,转子的转速越高;步进电机的步矩角α与相数m、通电方式k(单拍时k=1,双拍时k=2)、转子的齿数z有关:α=360º/kmz。
4步进电动机的特点:a、步进电动机受数字脉冲信号控制,输出角位移与○
输入脉冲数成正比:θ=Nβ;b、转速与输入脉冲的频率成正比:n=βf/60;c、转向可以通过改变通电顺通点顺序来改变;d、具有自锁能力;e、不易受各种干扰因素影响;f、步距角有误差,转子转过一定步数以后也会出现累计误差,但转子转过一转之后,其累积误差为零,不会长期积累;g、易于直接与微机的I/O接口相连,构成开环位置伺服系统。 5步进电机的运行特性:a.最高连续运行频率及矩—频特性:
○ 属强电范畴,其主要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
②机电一体化产品既不同于传统的机械产品,也不同于普通的电子产品,它是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的有机结合,从而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性能的一种新 ;③储存(保持、积蓄、记录)。
●输入物质、能量、信息,输出物质,称加工机,如机床、交运机械、食品加工机械、起重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轻工机械。
●输入能量、信息,输出不同能量,称动力机,如电动机、水能、内燃机 ●输入信息和能量,输出某种信息,称信息机,如各种仪表、计算机等。 1.2.2 构成要素:(1)机械本体;(2)动力系统;(3)传感与检测系统;(4)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5)执行装置 1.3 机电一体化的作用:(1)精度提高;(2)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3)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4)调整和维护方便,使用性能改善;(5)具有符合功能,适用面广;(6)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7)节约能源,减少耗材;(8)增强柔性 1.4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性化、自适应化 第2章机电一体化的单元技术 (1)机械系统的组成:传动机构、寻向机构、执行机
①高精度;②良好稳定型;③快速响应性。 (1)概述:
平稳,响应速度快,传递转矩大,高谐振频率以及与伺服电动机等其他环节的动态性能相匹配:a.系统传动部件的静摩擦力尽可能小,动摩擦力应是尽可能小的正斜率,若为负斜率则易产生爬行,精度降低,寿命减少;b.缩短传动链,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c.选用最佳传动比,以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等效执行传动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d.缩小反向死区误差,如采取消除传动间隙,减少支撑变形等措施;e.适当的阻尼比。
②传动机构:螺旋传动、齿轮传动、同步带传动、高速带传动、各种非线性传动、杆杠传动、连杆传动、凸轮、摩擦轮、万向节、软轴、蜗轮蜗杆、间歇机构、流体传动等。
③发展:a.精密化;b.高速化;c.小型化、轻量化。
(2)特征:①转动惯量:a.影响:i)使机械负载增加,功耗增加;ii)
响应速度变慢,灵敏度降低;iii)系统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iv)电气驱动部件谐振频率降低,阻尼增大等。b.计算:i)圆柱体:公式J=1/8md2;ii)直线运动物体:导程L0,工作台工件质量mr,折算到丝杠上:Jcr=mr(L0/2π)2;齿轮齿条驱动,折算到节圆半径为r0小齿轮上mr02
②阻尼:i)阻尼越大,最大振幅越小,衰减越快,失动量增大,稳态误差增大,精度降低,适当阻尼可提高系统稳定性;ii)系统粘性摩擦阻尼越大,稳态误差越大,精度降低;iii)系统的粘性阻尼摩擦会对系统快速响应性产生不利影响;iv)如果系统刚度低而质量大,则系统的固有频率较低,此时应增大系统的粘性摩擦阻尼,
减小振幅,加快衰减,ξ=B/2√mk0(B-粘性阻尼系数,NS/m………
③刚度:a.i)失动量:刚度越大,失动量越小;ii)固有频率:刚度大,固有频率高;iii)稳定性:刚度大,稳定性增加;b.计算:i)一端轴向支承的丝杠:
k=πd2E/4L;ii)两端轴向支承:k=πd2E11
4(L+L−l;丝杠轴承的支承刚度:kB与轴承类型结构有关,预紧为原来两倍;丝杠螺母轴向接触刚度kN与尺寸和结构有关,预紧可提高;丝杠螺母总拉压刚度:1111
k=k+k+k;iii)丝杠
πd2G/32l
l
b
w
扭转刚度:k
t=④传动精度:i)传动误差:输入轴单向回转时,输出轴转角的实际值相对于理论值的变动量:∅0=∅i/it;ii)回程误差:当输入轴由正向回转变为反向回转时,输出轴在转角上的滞后量;
●减小传动误差措施:i)提高零部件本身精度;ii)合理设计传动链:合理选择传动形式;合理确定传动级数和分配各级传动比;合理布置传动链;iii)采用消除间隙结构;
(3)丝杠螺母传动:①分类:i)按功能:传递能量、传递运动、调整位置;ii)摩擦机制:滑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自锁,摩擦阻力距大,效率低;滚动:结构复杂,成本高,摩擦力矩小,效率高;
②四种形式:a.螺母固定,丝杠转动并移动;b.丝杠转动,螺母移动;
c.螺母转动,丝杠移动;d.丝杠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
③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组成及特点:轴向刚度高,运转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不能自锁,传动可逆,升降需制动;
④主要参数尺寸:公称直径d0,基本导程l0,行程l,丝杠螺纹大径d,丝杠螺纹小径d1,滚珠直径db,螺母螺纹大径D,小径D1,丝杠螺纹全长ls; ⑤间隙的调整和预警:a.双螺母预警:i)双螺母螺纹调隙预警式;ii)双螺母垫片调隙预警式;b.单螺母预警:i)增大滚珠直径法;ii)偏置导程法;
⑥选择:a.结构:防尘防护条件,调隙及预警要求;b.尺寸:d0,l0,ls/d0
hfwFmax ;ii)压杆稳定:Fk= fkπ3I/(kl3s) ;iii)刚度:△L=±
FlMl20±
p
(4)精密齿轮传动:
①传动比的最佳选择及其分配原则:i)最佳选择:i=θm
步进电机:脉冲当量 i=∂l0/3600
θδ ; L
>1 ii)传动比分配:a.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J=
πBr32g
d4,先小后大,可使结构
紧凑;b.重量最轻:先大后小;c.输出轴转角最小:先小后大;
iii)选择:a.体积小、重量轻用b原则;b.运动平稳、起停频繁、动态性能好用a、c原则;c.提高传动精度,减小回程误差用c原则;d.传动比大,用混合轮系;e.传动比相当大,传动精度,效率高,平稳,体积小,重量轻用谐波齿轮
ii)轴向垫片;iii)双片薄齿轮错齿。
耐磨性、疲劳和压溃、刚度、低速运动平稳性、结构工艺性、对温度敏感性;
(2)分类:滑动导轨,滑动摩擦,结构简单,刚度好,抗振性好;滚动:磨损小,寿命长,精度高,灵敏度高,平稳,抗振性差,成本高。
(3)滚动直线导轨:承载能力大,刚性强,寿命长,传动平稳,具有自调能力;塑料导轨:摩擦系数低而稳定,动静摩擦系数相近,吸振,耐磨,化
1)基本要求:①惯量小,动力大:p=wT,ε=T
J,T=Jε 。
单向、双向;⑥输出信号形式:开关型、模拟型、数字型;
(2)特性:①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零漂;i)最高连续运行频率fmax:步进电机在连续运行时所能接②动态特性:幅频特性:稳态输出和输入信号的幅值比;相频特性:稳态输受的最高控制频率
ii)矩—频特性:M=F(f) 连续稳定运行时输出转矩与连续(1)位移检测传感器:①线位移检测传感器:i)
光栅的运行频率之间的变化关系
光电器件、光源;ii)工作原理:莫尔条纹特点:iii)动态转矩:在不同控制频率下电动机所产生的转矩。 a.莫尔条纹的位移与光栅的移动成比例;b.莫尔条纹具有唯一放大作用B=
b.空载启动频率与惯—频特性: WB1
空载启动频率fq:空载状态下,转子从静止状态下能够不失步2sin
≈
W地起动时的最大控制频率,与负载惯量有关,随其增长而下降。 2
,K=
≈ ;c.莫尔条纹具有平均光栅误差的作用;
②角位移检测传感器:i)旋转变压器:a.构造和工作原理:激磁绕组、辅助
○
6步进电机驱动器:a、环形脉冲分配器:使电机绕组的通电绕组、余弦输出绕组、正弦输出绕组;ii)光电编码器:a.增量式编码器:主顺序按一定规律变化;b、功率放大器。
码盘、鉴向盘、光学系统、光电变换器。两组透明检测窄缝彼此错开1/4节
○
7步进电动机的驱动与控制:a、微机控制:并行控制:用微机的数个端口距,输出信号在相位上相差90。
。主码盘上不透明区与鉴向盘透明窄缝对齐,去控制步进电机各相驱动电路的方法;串行控制。b、速度控制:引起步进光线被遮,输出最小;b.绝对式编码器:光电式、接触式、电磁式:分辨率:
电机的失步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过载所致,另一种是启、停过程中的α=360。
/n
升速运动。c、位置控制。
(2)速度、加速度检测传感器:①速度检测传感器:a.直流测速发电机。○
8步进电动机的选用:a、步距角是由脉冲当量等因素决定的;b、转矩和惯根据定子励磁激励方式不同分为电磁式、永磁式;以电枢结构来分:无槽电JL/Jm≤4,fL=。 枢、有槽电枢、空心杯电枢、圆盘电枢。负载电阻RL应尽量大。特点是输出特性曲线斜率大,线性好,但由于电刷和换向器,其构造和维护比较复杂,:主磁极:建立电机内部磁场,永磁、励磁;机摩擦转矩较大。
座:电机外壳和底座,固定电机、磁通路;换向级:相邻主磁极之间,改善(3)力、力矩检测传感器:○
1测力传感器:a、柱式弹性元件;b、悬臂梁换向平稳性;电刷:与换向器配合整流 式弹性元件。○
2压力传感器:a、模式压力传感器;b、筒式压力传感器。○3转子(转动部分):电枢铁芯:嵌置绕组、磁通路;电枢绕组:通电流产生 转矩;换向器:与电刷配合整流。 ○2工作原理:通过电刷和转换器产生的整流作用,使磁场磁动势和电枢电流2安全磁动势正交,从而产生转动力矩。使用直流供电,实现速度和方向调节控制,可靠、寿命长;○
3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4不易受被测对象(如电阻、磁主要通过对直流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调节来实现。
导率)的影响,也不影响外部环境;○
5便于与计算机连接;○6结构简单、体○
3分类及特点:a、传统型直流伺服电机:永磁式、电磁式;低惯量型直流积小、重量轻,使用维护方便,功耗低,对整机的适应性好;○
7低成本。 伺服电机:盘形电枢、空心杯电枢永磁式、无槽电枢。b、特点:稳定性好;(2)使用:○
1线性化处理与补偿;○2传感器的标定;○3抗干扰措施。 可控性好;响应迅速;控制功率低,损耗小;转矩大。 2.3.5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
4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特性:a、稳态方程和机械特性: (1)测量电路:○
1模拟型;○2数字型;○3开关型。 i)稳态方程:电压平衡方程:Ea
Ua
Ia
Ra
(2)转换电路:○
1电桥;○2放大电路;○3调制与解调电路;○4A/D与D/A电枢反电势平衡方程:当电枢转动时,电枢中会感应反电势Ea,其值正比于转动的角速度,Φ为定子磁通,即 伺服驱动系统是指以机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为控制对Ea
Ke
n(Ke为反电势常数) 转矩方程:当激磁磁场不变时,转矩M正比于电枢电流,
令的要求进行运动,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即M=KmΦIa(Km为转矩常数)
2.4.1伺服系统概述:
n
UaRa
(1)伺服系统及其组成:
转速方程: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KK2
MeeKm
○
1概念:伺服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类,它的输出变量通常是机械或位置的运动,根本任务是实现执行机构对给定指令的准确跟踪,即实现输出变量)机械特性:转速与转矩之间的关系,即n=f(M)曲线:nna
ii0
RKKM
em2
的某种状态能够自动、连续、精确地复现输入指令信号的变化规律。 ○
2组成: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执行机构、检测装置。 是理想空载转速,n=0时,称
(2)伺服系统的分类:
为堵转转矩或起动转矩。
○
1按控制原理:a、开环:机构简单,成本低,调整和维修方便,工作稳定可靠,但精度不高,适用于线切割机,办公自动化设备中。
b、调节特性: b、全闭环:调试复杂,精度高,制造成本高,用于高精密大型机械。 ○5直流电动机的常用参数:电枢电压Ua:电枢两端所加的电压;电枢电阻Ra:c、半闭环:结构简单,调整维护方便,调试简单,稳定性好,性价比高。 电枢绕组分布电阻的总和;电枢感应电动势Ea:电枢旋转所产生的反向电动○
2按信号传递不同:连续控制系统、采样控制系统。 势;电磁转矩TM::转子受磁场力所产生的初始转矩;理想空载转速n0:不采样控制系统优点:a、数字元件比模拟元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受任何负载和摩擦情况下的理想转速;额定功率PN:电机输出的额定机械功b、受到扰动时,经过几个采样周期即可快速达到稳定,受扰动影响小;c、率;电磁功率PM:电机电枢从电源吸收的电功率;输入功率P0:电机的输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实现控制规律的精度高。 入电功率;
○
3按驱动方式:电气、液压、气动等。 ○6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动态特性:直○4被控量物理性质: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力矩、速度位移同步控制。
流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或外负载○
变化时电机输出的变化过程。设输5控制过程:点控制、轮廓控制系统等。 (3)伺服系统的总体要求:
入电压:Ui,电枢电阻:Ra,电枢○电感:L1稳定性:作用在系统上的扰动消失后,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下a,电枢反电势:Ug,电机运行或者在输入指令信号作用下,系统能够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 转速ω,电磁转矩:Tg,摩擦力转○
2精度:它是指其输出量复现输入指令信号的精确程度。 矩:Tf,负载转矩:TL,转动惯量:○3快速响应性:系统输出量快速跟随输出指令信号变化的能力,主要取决于J。拉氏变换:
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减小阻尼比或增加固有频率可以提高快速响应性,Ua(s)Ug(s)(RaLas)Ia(s)U但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最大超调量有不利影响,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动态g(s)Ke(s)Tg(s)KIa(s)
响应过程中,输出量跟随输入指令信号变化的迅速程度,二是指动态响应过Tg(s)T(s)TL(s)(BJs)(s)
程结束的迅速程度。
系统简化后的传递函数:直流伺服电机的功率方程:
G(s)
Km
1(s)Us)
a(s1Ra
G(s)
KKm
P(t)R2aia(t)
K2eB(t)Ke(t)T(t)Ke(t)TL2(s)
Ts)T
(L(s)
s1
K(t)
KK
K
RaJ
e角,包括控制用电动机、静电电动机、磁致伸缩器件、压电元件、超声波电RJ(t)d(t)Ldia(t)aBKKe
Kaia(t)dtdt
动机以及电磁铁等,优点是操纵简便、适宜编程、响应快、伺服性能好、易○
7直流电动机的调速:a、改变电枢电压:与微机相接、体积小、无污染,缺点是功率小、过载能力差。 常用驱动控制有:晶闸管直流驱动、晶体管脉宽调制。 ○2液压式:按密封连通器的原理,靠油液通过密闭容积变化的压力来传递能i)脉宽调制(PWM)调速原理:在给定供量。包括往复运动的油缸、回转油缸、液压马达等。优点是输出功率大、转电电压U,由控制脉冲信号Ud控制晶体管矩大、承载能力强、适合重载的高加减速驱动。缺点是需要相应的液压源、VT的通断,从而使直流电动机得到脉冲驱占地面积大、污染严重、控制性能不如伺服电动机。
动信号,改变脉冲控制信号的每一周期通电
○
3气压式: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有气缸、气压马达等。优点是有较大的时间,就可改变直流电动机的平均工作电压
U
a达驱动力、行程和速度、成本低、无污染,缺点是体积大、噪声大、远距离传调速的目的;改变供电压和续流二极管的
到输困难、定位精度不高。
极性,便可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向。
U1T
○
d
4其他执行元件:压电元件逆压电效应原理,磁致伸缩、电致伸缩。 Udt
U
(2)伺服系统对执行元件的要求 ii)开关功率放大器: H桥
○
iii)PWM控制的特点:功耗低,开关器件
1体积小,输出功率大;○2快速性能好;○3便于计算机控制;○4便于维修,少,线路简单,体积小,维护方便且工作5运行平稳,分辨率高;○6振动和噪声小。 可靠;调速范围宽;频带宽,快速性好;
电流脉动小,接近直流,电机运行更平稳。2快速性好,即加速转矩大,频率特性好;○
b、改变磁场磁通:通过控制励磁电压实现,一般采用弱磁调速方式。 3位置控制精度高,调速范围宽,低速运行平稳无爬行现象,分辨率高,振动噪声小;○
c、改变电枢回路电阻:在电枢回路中串联或者并联电阻,电阻损耗增加。 4适应启停频繁的工作要求;○5可靠○
8性高,寿命长。
直流位置伺服系统: (1)步进电动机:将输入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旋转或直线位移的运动执a、电流环:电流值由电流传感器取自伺服电机行元件,可实现高精度位移,可开环控制,无需反馈;无稳定问题;无累计的电枢回路,使动态电流定位误差;适合计算机控制;输出有脉动;承受大惯性负载能力有限。 按要求的规律变化。这样○
1种类与特点:a、可变磁阻式:制造成本高、效率低、转子阻尼差、噪声在电动机负载突变时,电
大、但材料费用低、结构简单、步距角小。b、永磁式:励磁功率小、效率流负反馈引入起到了过载保护的作用。
高、造价便宜、步距角较大、转子惯量也较大。c、混合式。
○
b、速度环:伺服电动机的转速可由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编码器获得。调节速2运行特性及性能指标:a、分辨力:步距角越小分辨力越高。b、矩-角特度误差,增加了系统的动态阻尼比,减小超调,使电机运行更加平稳。 性:静态转矩越大,自锁力矩越大,静态误差就越小。c、起动频率:不失步起动的最高脉冲频率。d、最高工作频率:在额定负载下,电机能够不失c、位置环:对转角或直线位移进行测量,将系统的实际位置转换成具有一定精度的电信号,与指令信号比较产生偏差控制信号,控制电机向消除误差步正常运行的极限频率。e、转矩-工作频率特性:
○
3工作原理:a、三相单三拍:单相励磁;b、三相双三拍:双向励磁; c、三线六拍:1-2相励磁;d、转子上面有40个齿,相邻两个齿的齿距角是
1异步交流伺服电机组成:定子:机壳、绕组(两相、90度)○;
转子:鼠笼型转子(励磁电流较小,体积较小,机械强度高,低速运行不够平稳,有时快时慢的抖动现象);非磁性杯型转子(转动惯量小,运行平稳无抖动现象,但是励磁电流较大,体积也较大);转轴、转子铁芯、转子绕组。
2工作原理:定子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后,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切割转○
子中金属导体产生电流,有电流通过的铜条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使转子产生旋转力矩,驱动转子旋转,转子的旋转方向与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相同。 3特点:a、调速范围宽,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转速随着控制电压改变,能在○
较宽的范围内连续调速;b、转子惯量小,能够实现迅速起动、停止;c、控制功率小,过载能力强,可靠性好。 4速度控制:a、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 ○
i
)特点:电机转速与旋转磁场保持同步,不存在转速差,n=60f/p;f:电源频率,p:极对数
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都呈非线性;功率范围:0.1W~100W;频率:
50Hz~100Hz。 ii)控制方式:幅值控制:改变控制电压幅值;相位控制:改变控制电压与激磁电压相位角;幅值-相位控制(电容控制):调节控制电压,由于电容的存在,同时也改变了相位;频率控制
iii)机械特性:转速随转矩的增加而下降;下降趋势呈非线性。 iv)调节特性:调节特性都不是线性关系;小范围内可看成线性。
制系统或局域网;d、A/D、D/A接口。
(3)PLC的编程语言:语句表、梯形图、控制系统流程图、高档PLC提供专用的高级语言和通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1梯形图:I:输入映像寄存器寻址;输入映像寄存器;Q:输出映像寄存器○
寻址;M:位存储区寻址 2梯形图组成:○线圈代表逻辑“输出”结果;触点代表逻辑“输入”条件;盒(方框)代表附加指令。 3画梯形图要求:○每一个逻辑行必须从起始母线画起;寄存器线圈不能直接接在左边的母线上;在梯形图中寄存器线圈只能使用一次,而其触点无限使用;梯形图按照执行程序时的顺序依次画出;梯形图中线圈不能串联,只能并联,触电即可串联也可以并联。
1位逻辑指令:a、标准(4)PLC的基本指令:○
触点指令;b、立即触电指
令;c、输出操作指令;d、立即输出指令;e逻辑与操作指令;f、逻辑或操作指令;g、取非操作指令;h、串联电路的并联操作指令;i、并联电路的串联操作指令;j、置位与复位操作指令;k、上微分操作指令。
2
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定时器可分为接通○
延时定时器(TON)、断开延时定时器(TOF)
和带有记忆接通延时定时器(TONR);计数器可分为增计数器(CTU)、减计数器(CTD)和增减计数器(CTUD)。
3程序控制指令:a、结束指令;b、暂停指令;c、跳转操作指令;d、子程○
序调用与返回指令;e、循环操作指令。
4PLC控制系统设计原则:a、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b、在○
满足控制要求的条件下,力求使PLC控制系统简单、经济和使用及维护方便;c、保证控制系统稳定、可靠;d、在选择PLC容量时,应适当留有裕量便于发展生产和改进工艺的需要。 Kn(s)
v)动态特性:交流异步伺服电机传递函数:;与直流伺服电机
的二阶模型很相似;理想时交流异步伺服电机与直流伺服电机动态特性相同。 1de(t)
例)I(积分)D(微分)调节器。 (
t)e(t)dtT]vi)转速方程:n=60f(1-s)/p=(1-s)n0,n0=60f/p是空载转速,s=(n0-n)/ n0为转Tdt
TT
差率,感应式电动机的速度控制有通过改变转差率调速、变频调速和改变磁1微分方程式:○ u(k)K[e(k)e(j)(e(k)e(k
1))]极对数调速三种方法。 差分方程:
改变定子电压的速度控制优点:速度控制范围为1:10,可以进行制动控其中比例调节起迅速纠正偏差的作用,减小误差,但Kp过大,系统不稳定; 制;缺点:随转速的降低,损失增加,效率降低。改变定子频率f调速(感积分调节能消除静差,改善系统静态特性,但过强,超调增大,系统振荡; U/f控制)。 微分调节有利于减少超调,克服振荡,系统稳定性提高,加快系统动态响应
1分类:直线直流电动机、直线同步电动机、直线感应○速度,减小响u(k)u(k)u(k1)d0e(k)d1e(k1)d2e(k2)
直线伺服电动机。按工作原理分为:交流感应式、交流同步式、直流式、步进式、振荡式、压电式。按结构形式分:扁平形、圆筒形、圆盘形、圆弧形。 2特点:结构简单,不需要中间转换传动机构,可实现直接驱动,使系统得○b、在进行手动/自动切换时,控制量冲击小,平滑过渡; 到了简化,提高了可靠性,易于维护;没有离心力作用,具有较高的直线运c、节约计算机的内存和计算时间。 动速率;具有较高的精度;推力大,反应速度快,加速性能好;适应性强,○2PID控制器的参数选择:a、凑试法;b、实验经验法:扩充临界比例法、初级铁心密封后可工作于恶劣环境;存在端部效应,使磁场波形畸变,导致阶跃曲线法。 损耗增加,气隙大,低速时效率和功率因数下降较明显。 3采样周期的选择:根据香农采样定理,采样周期只需满足:T≤π/ωmax ○f为频率,τ为极距),转差率s= (v0-v)/v。 ωmax为采样信号的上限角频率 a、调节品质的要求,采样周期小些; b、从执行元件的要求来看,有时需要输出信号保持一定的宽度; 动平稳、系统刚度大,易实现过载保护等优点之外,还具有响应速度快、动c、从控制系统随动和抗干扰的性能要求来看,则要求采样周期短些; 态性能好、伺服精度高等特点。 d、从计算机的工作量和每个调节回路的计算成本看,要求采样周期大些; 1分类:按控制信号:机、电、气液伺服系统;按控制元件:节流式控制系○e、从计算机的精度看,过短的采样周期是不合适的。 统(阀控式:阀控液压缸、阀控液压马达)、容积式控制系统(泵控式:伺3.6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服变量泵系统、伺服变量马达系统)。 3.6.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选择:专用与通用的抉择;硬件与软件的权衡。 3组成部分:液压伺服控制元件:开关控制阀、电液伺服阀(核心)○、电液3.6.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内容和步骤:(1)确定系统的整体控制方案;(2)比例阀;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液压摆动马达;反馈检测元件。 建立数学模型并确定控制算法;(3)选择微型计算机:较完善的中断系统、(2)气压伺服系统:工作介质是压缩空气,液压伺服系统是液压油或水,足够的存储容量、完备的输入/输出通道和实时时钟、字长、速度、指令、其余与液压相同,驱动装置有气缸和气动马达,控制阀主要有开关和比例控成本、程序编制难易、扩充输入/输出接口是否方便;(4)控制系统总体设制阀。特点:气源充足,无污染;空气黏性小,易于远距离传输;工作压力计:接口设计、通道设计、操作控制台设计;(5)软件设计:模块化程序设低,适合开环控制;相对液压动作迅速,响应快;但工作频率和响应速度较计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法;(6)系统调试。 低,系统精度较低,噪声大,不易获得较大的推力。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第三章机电一体化的计算机控制技术 3.1概述 1硬件:计算机主机(核心)(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接口、输入/
输出通道(桥梁)、外部设备(操作台)。 系统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描述模型三种。 2软件:实时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开发软件 物理模型:相似原理,真实系统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其状态变量与原系统完3特点:完善的I/O通道;实时控制功能;可靠性高;具有丰富、完善、正○全相同。 确反映运动规律并有效控制的软件系统。 数学模型:用数学方程(或信号流程图、结构图等)来描述系统性能的模型, 3.2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静态模型:若变量中不含时间因素;
1按照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过程控(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动态模型:与时间有关。
2按计算机在控制中的制系统、伺服系统、顺序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描述模型:抽象的(无实体的),不能或很难用数学方法描述,而只能用语
应用方式: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系统控制、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1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2微型计算机(2)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
3计算机数字程序控制系统;○4工业机器人。 (2)仿真的分类及特点
1物理模型:(全)物理仿真;○2数学模型:数学仿真、计算机仿真 ○ (3)计算机仿真的基本内容: (2)常用类型: 计算机仿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实际系统、数学模型与计算机。
三个基本活动:模型建立、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为一次模型化,涉及系统辨识问题,统称为建模;将数学模型转换为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仿真技术问题,称为仿真实验,二次模型化。
4.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 4.2.1 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
外部描述或输入-输出描述:输入-输出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表示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内部描述或状态描述:现代控制理论中,通过设定系统的内部状态变量,建立状态方程来表示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1)微分方程
设线性定常系统输入、输出量是单变量,分别为u(t)、y(t),则两者关系描述为线性常系数高阶微分方程形式
nn1'm
a0ya1yan1yanyb0ubmu (2)状态空间描述
3.3.3单片微型计算机
现代控制理论:用时域状态变量(状态空间)描述和研究系统的动态行为。
高集成度、高运行速度、低功耗、小体积、使用方便灵活,无自开发能
作用:
描述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可在任何初始条件下揭示系统内部的动态行为;
: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灵活通用;使用方便,用向量微分方程描述系统,使系统的数学表达式简介明了,易于计算机求
维护简单。
解。
2基本性能指标:a、输入/输出点数;b、扫描速度;c、内存容量;d、指○
3.传递函数
令条数;e、内部寄存器;f、高功能模块。
基本概念:通过输入与输出间信息传递关系,描述系统动态特性
3分类:a、按结构形式:整体式、组合式;b、按控制规模:小型机(I/O○
4.2.2数学模型的建立
点数在128点以下,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功能,适开关量控制的场合)、1确定模型的结构,建立系统的约束条件,确定系统的实体、属性与活动;○中型机(I/O点数在128~512点,增加数据处理功能,配置模拟量输入输出2测取有关的模型数据;3运用适当理论建立系统的数学描述,○○即数学模型;模块,适小规模系统)、大型机(I/O点数在512~896点)、超大型机(I/O4检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点数在896点以上)。
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机理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混合模型法
1中央处理器CPU:CPU是PLC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控制其它(2)组成:○
4.2.3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部件运行,相当人的大脑,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1)机械系统
2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的半导体(只读存储器(ROM),读写存储器(RAM),)。
部件运动:直线或转动,用达朗贝尔原理:作用于每一个质点上的合力,同
3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是PLC主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电路。 ○
质点惯性力系形成平衡力系
4电源;○5编程器 ○i(t)xfi(t)0 mi6其它接口电路:a、I/O扩展接口:将主机与I/O扩展单元连接起来; ○1直线运动:直线运动中包含的要素是:质量、弹簧和粘性阻尼。 ○b、智能I/O接口:独立的微处理器和控制软件,适应和满足复杂控制要求;c、通信接口:用于PLC 与计算机、打印机等外部设备相连,也构成集散控
k
M
E
Bxkxfmx
2转动:回转运动中包含的要素是:惯量、扭转弹簧和回转粘性阻尼。 ○
BJJkJT
p
0d
k
d
p
0
(2)电网络系统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若电路有分支路,它就有节点,则汇聚到某节点的所○
有电流值代数和应等于零(即所有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所有流进节点的电流之和)。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网络的闭合回路中电势的代数和等于沿回路的电压降的代数和:。 ERi
4.2.4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1)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
①状态变量:能完全描述系统动态行为(运动状态)的一组最小变量的每一个变量。
②状态向量:若完全描述一个给定系统的动态行为,需要n个状态变量x1, x2,…, xn,用这n个状态变量作为分量所构成的向量,即该系统的状态向量。 ③状态空间:以各状态变量x1, x2,…, xn为坐标轴所组成的n维空间称为状态空间。状态向量可用状态空间中的一个点来表示。
(2)状态空间表达式:用状态空间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是状态空间表达式。是输入状态-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第6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6.1 设计阶段:产品概念、概念设计、详细设计、设计实施、设计定型 6.2设计思想:(1)机电互补法: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功能部件;(2)融合法(又称结合法):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部件(子系统),要素之间的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3)组合法:将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功能模块,像搭积木那样组合成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 6.3 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工作原理、结构等完全未知,无参照产品,用成熟的科技或经验验证可行的新技术,设计出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和要求的新产品;(2)适应性设计:总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对现有产品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机械结构,或为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使产品性能质量增加附加价值;(3)变型设计:针对已有产品原缺点或新工作要求,从工作原理、功能结构、执行机构类型和尺寸等进行变异,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 6.4 设计准则:用户降使用,厂家降设计与制造成本; 6.5 概念设计内涵与特征:(1)内涵:①在设计理念上融入智慧与经验的创新灵感与设计哲理;②设计内容更加广泛,根据各阶段要求进行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等;③方法上更全面融合现代设计方法,寻求全局最优方案;(2)特征:①创新性;②多样性;③层次性;(3)过程:明确设计任务、求总功能、总功能分解、寻找子功能解、原理解组合、评价与决策、概念产品 6.6 产品的功能设计:确定总功能、总功能分解、确定子功能结构 6.7 产品的原理设计:子功能求解,寻找子功能结构 6.8 产品的结构设计:(1)结构设计任务;(2)功能载体的确定:功能载体的组合;(3)结构设计总体布局 6.9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筛选:初步设计方案的初选;初步设计方案的具体化;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6.10 系统决策: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评价与决策,反馈
例1:某带光电编码器的的伺服电机通过齿轮对与滚珠丝杠相连,光电编码器每周的条纹数n=1024,齿轮传动比i=10,丝杠螺距t=8mm,在数控系统伺服中断时间内计数脉冲为m=128个脉冲,则在这段时间内工作台移动的位移为多少。(α=360˚/n,s=αmt/(360˚*i))
例2:已知数控机床的进给工作台采用齿轮和丝杠螺母传动机构,工作台的行程为S=250mm,丝杠的导程为p=4mm,齿轮的传动比i=10,要求测量精度为0.005mm,试确定测量方案和选择传感器。(光电编码器同上;光栅:1/0.005=200条)
例3:PN=96kW,UN=440V,IN=250N,nN=500r/min。Ra=0.078Ω。试求: 1额定运转时输出转矩TN,电磁转矩TM;1833.5Nm,2008Nm ○
PN=TNωN;Ea=UN-INRa,TM=PM/ωM=EaIN/ωN,
2理想空载转速n0,堵转电流Id;523.25r/min, ○
n0=UN/Keφ,Ea=Keφn,Ea=0,Id=Ea/nN
3于额定运行时突然在电枢回路中串入R=0.122Ω电阻,则R刚串入时电枢○
电流与转速为多少?97.5A,不变 Ea=Keφn,I=(UN-Ea)/(Ra+R)
4保持额定运行时总负载转矩不变,○则串入R稳定后的电枢电流与转速各为多少?Ea=UN-IN(Ra+R)=390V,Ea=Keφn,n=Ea/Keφ=463.7r/min
机电一体化技术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导论 1.1概述:(1)核心: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 支柱学科:力学、机械学、制造工艺学、控制学
(2)概念: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①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与机械电气化的主要区别在于:
i)电气机械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电器与机械的内在联系,基本上是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相应的驱动电动机或电气传动装置;ii)机械和电气之间界限分明,它们之间的连接以机械连接为主,整个装置是刚性的;iii)装置所需的控制以基于电磁学原理的各种电器,如接触器、继电器等来实现,=T2/J ;②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P/G,比功率密度=(T2/J)/G;③便于维修、安装;④易于计算机控制;
(2)微动执行机构:①热变形式:L=2Lt ;运动误差:S=±cL/EA ;位移相对误差:S/L=±c/EA2t;②磁致伸缩式:
L=±2L ;
(3)工艺机械手:①机械夹持器:圆弧开合、圆弧平行开合、直线平行开合;②特种末端执行器:真空吸附手、电磁吸附手;③灵巧手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度将被测量(如位移、力、加速度等)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易于精确处理和测量的某种物理量(如电量)的测量部件或装置(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 2.3.2 分类及特性:(1)分类:①按被测量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力、温度;②按工作原理:机械式、电阻式、电感式、磁电式、压电式、电容式、光电式;③转换能量情况:能量转换、能量控制;④变换特征:结构型:电感、电容、光栅;物性型:光电管、半导体、压电式;⑤转换过程:Pε
9º。若定子每个磁极上制成5个小齿,当转子齿A相磁极小齿轮对齐时,B相磁极小齿沿反时针超强转子1/3齿距角,即超前3º,而C相磁极小齿则超前转子2/3齿距角,即超前6º。以三相单三拍通电时,步距角为3º,以三相六拍通电时,步距角为1.5º。e、结论:步进电机定子绕阻的通电状态每改变一次,它的转子便转过一个步矩角α;改变步进电机定子绕组的通电顺序,转子的旋转方向随之改变;步进电机定子绕组通电状态的改变速度越快,其转子旋转的速度越快,即通电状态的变化频率越高,转子的转速越高;步进电机的步矩角α与相数m、通电方式k(单拍时k=1,双拍时k=2)、转子的齿数z有关:α=360º/kmz。
4步进电动机的特点:a、步进电动机受数字脉冲信号控制,输出角位移与○
输入脉冲数成正比:θ=Nβ;b、转速与输入脉冲的频率成正比:n=βf/60;c、转向可以通过改变通电顺通点顺序来改变;d、具有自锁能力;e、不易受各种干扰因素影响;f、步距角有误差,转子转过一定步数以后也会出现累计误差,但转子转过一转之后,其累积误差为零,不会长期积累;g、易于直接与微机的I/O接口相连,构成开环位置伺服系统。 5步进电机的运行特性:a.最高连续运行频率及矩—频特性:
○ 属强电范畴,其主要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
②机电一体化产品既不同于传统的机械产品,也不同于普通的电子产品,它是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的有机结合,从而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性能的一种新 ;③储存(保持、积蓄、记录)。
●输入物质、能量、信息,输出物质,称加工机,如机床、交运机械、食品加工机械、起重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轻工机械。
●输入能量、信息,输出不同能量,称动力机,如电动机、水能、内燃机 ●输入信息和能量,输出某种信息,称信息机,如各种仪表、计算机等。 1.2.2 构成要素:(1)机械本体;(2)动力系统;(3)传感与检测系统;(4)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5)执行装置 1.3 机电一体化的作用:(1)精度提高;(2)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3)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4)调整和维护方便,使用性能改善;(5)具有符合功能,适用面广;(6)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7)节约能源,减少耗材;(8)增强柔性 1.4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性化、自适应化 第2章机电一体化的单元技术 (1)机械系统的组成:传动机构、寻向机构、执行机
①高精度;②良好稳定型;③快速响应性。 (1)概述:
平稳,响应速度快,传递转矩大,高谐振频率以及与伺服电动机等其他环节的动态性能相匹配:a.系统传动部件的静摩擦力尽可能小,动摩擦力应是尽可能小的正斜率,若为负斜率则易产生爬行,精度降低,寿命减少;b.缩短传动链,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c.选用最佳传动比,以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等效执行传动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d.缩小反向死区误差,如采取消除传动间隙,减少支撑变形等措施;e.适当的阻尼比。
②传动机构:螺旋传动、齿轮传动、同步带传动、高速带传动、各种非线性传动、杆杠传动、连杆传动、凸轮、摩擦轮、万向节、软轴、蜗轮蜗杆、间歇机构、流体传动等。
③发展:a.精密化;b.高速化;c.小型化、轻量化。
(2)特征:①转动惯量:a.影响:i)使机械负载增加,功耗增加;ii)
响应速度变慢,灵敏度降低;iii)系统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iv)电气驱动部件谐振频率降低,阻尼增大等。b.计算:i)圆柱体:公式J=1/8md2;ii)直线运动物体:导程L0,工作台工件质量mr,折算到丝杠上:Jcr=mr(L0/2π)2;齿轮齿条驱动,折算到节圆半径为r0小齿轮上mr02
②阻尼:i)阻尼越大,最大振幅越小,衰减越快,失动量增大,稳态误差增大,精度降低,适当阻尼可提高系统稳定性;ii)系统粘性摩擦阻尼越大,稳态误差越大,精度降低;iii)系统的粘性阻尼摩擦会对系统快速响应性产生不利影响;iv)如果系统刚度低而质量大,则系统的固有频率较低,此时应增大系统的粘性摩擦阻尼,
减小振幅,加快衰减,ξ=B/2√mk0(B-粘性阻尼系数,NS/m………
③刚度:a.i)失动量:刚度越大,失动量越小;ii)固有频率:刚度大,固有频率高;iii)稳定性:刚度大,稳定性增加;b.计算:i)一端轴向支承的丝杠:
k=πd2E/4L;ii)两端轴向支承:k=πd2E11
4(L+L−l;丝杠轴承的支承刚度:kB与轴承类型结构有关,预紧为原来两倍;丝杠螺母轴向接触刚度kN与尺寸和结构有关,预紧可提高;丝杠螺母总拉压刚度:1111
k=k+k+k;iii)丝杠
πd2G/32l
l
b
w
扭转刚度:k
t=④传动精度:i)传动误差:输入轴单向回转时,输出轴转角的实际值相对于理论值的变动量:∅0=∅i/it;ii)回程误差:当输入轴由正向回转变为反向回转时,输出轴在转角上的滞后量;
●减小传动误差措施:i)提高零部件本身精度;ii)合理设计传动链:合理选择传动形式;合理确定传动级数和分配各级传动比;合理布置传动链;iii)采用消除间隙结构;
(3)丝杠螺母传动:①分类:i)按功能:传递能量、传递运动、调整位置;ii)摩擦机制:滑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自锁,摩擦阻力距大,效率低;滚动:结构复杂,成本高,摩擦力矩小,效率高;
②四种形式:a.螺母固定,丝杠转动并移动;b.丝杠转动,螺母移动;
c.螺母转动,丝杠移动;d.丝杠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
③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组成及特点:轴向刚度高,运转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不能自锁,传动可逆,升降需制动;
④主要参数尺寸:公称直径d0,基本导程l0,行程l,丝杠螺纹大径d,丝杠螺纹小径d1,滚珠直径db,螺母螺纹大径D,小径D1,丝杠螺纹全长ls; ⑤间隙的调整和预警:a.双螺母预警:i)双螺母螺纹调隙预警式;ii)双螺母垫片调隙预警式;b.单螺母预警:i)增大滚珠直径法;ii)偏置导程法;
⑥选择:a.结构:防尘防护条件,调隙及预警要求;b.尺寸:d0,l0,ls/d0
hfwFmax ;ii)压杆稳定:Fk= fkπ3I/(kl3s) ;iii)刚度:△L=±
FlMl20±
p
(4)精密齿轮传动:
①传动比的最佳选择及其分配原则:i)最佳选择:i=θm
步进电机:脉冲当量 i=∂l0/3600
θδ ; L
>1 ii)传动比分配:a.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J=
πBr32g
d4,先小后大,可使结构
紧凑;b.重量最轻:先大后小;c.输出轴转角最小:先小后大;
iii)选择:a.体积小、重量轻用b原则;b.运动平稳、起停频繁、动态性能好用a、c原则;c.提高传动精度,减小回程误差用c原则;d.传动比大,用混合轮系;e.传动比相当大,传动精度,效率高,平稳,体积小,重量轻用谐波齿轮
ii)轴向垫片;iii)双片薄齿轮错齿。
耐磨性、疲劳和压溃、刚度、低速运动平稳性、结构工艺性、对温度敏感性;
(2)分类:滑动导轨,滑动摩擦,结构简单,刚度好,抗振性好;滚动:磨损小,寿命长,精度高,灵敏度高,平稳,抗振性差,成本高。
(3)滚动直线导轨:承载能力大,刚性强,寿命长,传动平稳,具有自调能力;塑料导轨:摩擦系数低而稳定,动静摩擦系数相近,吸振,耐磨,化
1)基本要求:①惯量小,动力大:p=wT,ε=T
J,T=Jε 。
单向、双向;⑥输出信号形式:开关型、模拟型、数字型;
(2)特性:①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零漂;i)最高连续运行频率fmax:步进电机在连续运行时所能接②动态特性:幅频特性:稳态输出和输入信号的幅值比;相频特性:稳态输受的最高控制频率
ii)矩—频特性:M=F(f) 连续稳定运行时输出转矩与连续(1)位移检测传感器:①线位移检测传感器:i)
光栅的运行频率之间的变化关系
光电器件、光源;ii)工作原理:莫尔条纹特点:iii)动态转矩:在不同控制频率下电动机所产生的转矩。 a.莫尔条纹的位移与光栅的移动成比例;b.莫尔条纹具有唯一放大作用B=
b.空载启动频率与惯—频特性: WB1
空载启动频率fq:空载状态下,转子从静止状态下能够不失步2sin
≈
W地起动时的最大控制频率,与负载惯量有关,随其增长而下降。 2
,K=
≈ ;c.莫尔条纹具有平均光栅误差的作用;
②角位移检测传感器:i)旋转变压器:a.构造和工作原理:激磁绕组、辅助
○
6步进电机驱动器:a、环形脉冲分配器:使电机绕组的通电绕组、余弦输出绕组、正弦输出绕组;ii)光电编码器:a.增量式编码器:主顺序按一定规律变化;b、功率放大器。
码盘、鉴向盘、光学系统、光电变换器。两组透明检测窄缝彼此错开1/4节
○
7步进电动机的驱动与控制:a、微机控制:并行控制:用微机的数个端口距,输出信号在相位上相差90。
。主码盘上不透明区与鉴向盘透明窄缝对齐,去控制步进电机各相驱动电路的方法;串行控制。b、速度控制:引起步进光线被遮,输出最小;b.绝对式编码器:光电式、接触式、电磁式:分辨率:
电机的失步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过载所致,另一种是启、停过程中的α=360。
/n
升速运动。c、位置控制。
(2)速度、加速度检测传感器:①速度检测传感器:a.直流测速发电机。○
8步进电动机的选用:a、步距角是由脉冲当量等因素决定的;b、转矩和惯根据定子励磁激励方式不同分为电磁式、永磁式;以电枢结构来分:无槽电JL/Jm≤4,fL=。 枢、有槽电枢、空心杯电枢、圆盘电枢。负载电阻RL应尽量大。特点是输出特性曲线斜率大,线性好,但由于电刷和换向器,其构造和维护比较复杂,:主磁极:建立电机内部磁场,永磁、励磁;机摩擦转矩较大。
座:电机外壳和底座,固定电机、磁通路;换向级:相邻主磁极之间,改善(3)力、力矩检测传感器:○
1测力传感器:a、柱式弹性元件;b、悬臂梁换向平稳性;电刷:与换向器配合整流 式弹性元件。○
2压力传感器:a、模式压力传感器;b、筒式压力传感器。○3转子(转动部分):电枢铁芯:嵌置绕组、磁通路;电枢绕组:通电流产生 转矩;换向器:与电刷配合整流。 ○2工作原理:通过电刷和转换器产生的整流作用,使磁场磁动势和电枢电流2安全磁动势正交,从而产生转动力矩。使用直流供电,实现速度和方向调节控制,可靠、寿命长;○
3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4不易受被测对象(如电阻、磁主要通过对直流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调节来实现。
导率)的影响,也不影响外部环境;○
5便于与计算机连接;○6结构简单、体○
3分类及特点:a、传统型直流伺服电机:永磁式、电磁式;低惯量型直流积小、重量轻,使用维护方便,功耗低,对整机的适应性好;○
7低成本。 伺服电机:盘形电枢、空心杯电枢永磁式、无槽电枢。b、特点:稳定性好;(2)使用:○
1线性化处理与补偿;○2传感器的标定;○3抗干扰措施。 可控性好;响应迅速;控制功率低,损耗小;转矩大。 2.3.5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
4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特性:a、稳态方程和机械特性: (1)测量电路:○
1模拟型;○2数字型;○3开关型。 i)稳态方程:电压平衡方程:Ea
Ua
Ia
Ra
(2)转换电路:○
1电桥;○2放大电路;○3调制与解调电路;○4A/D与D/A电枢反电势平衡方程:当电枢转动时,电枢中会感应反电势Ea,其值正比于转动的角速度,Φ为定子磁通,即 伺服驱动系统是指以机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为控制对Ea
Ke
n(Ke为反电势常数) 转矩方程:当激磁磁场不变时,转矩M正比于电枢电流,
令的要求进行运动,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即M=KmΦIa(Km为转矩常数)
2.4.1伺服系统概述:
n
UaRa
(1)伺服系统及其组成:
转速方程: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KK2
MeeKm
○
1概念:伺服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类,它的输出变量通常是机械或位置的运动,根本任务是实现执行机构对给定指令的准确跟踪,即实现输出变量)机械特性:转速与转矩之间的关系,即n=f(M)曲线:nna
ii0
RKKM
em2
的某种状态能够自动、连续、精确地复现输入指令信号的变化规律。 ○
2组成: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执行机构、检测装置。 是理想空载转速,n=0时,称
(2)伺服系统的分类:
为堵转转矩或起动转矩。
○
1按控制原理:a、开环:机构简单,成本低,调整和维修方便,工作稳定可靠,但精度不高,适用于线切割机,办公自动化设备中。
b、调节特性: b、全闭环:调试复杂,精度高,制造成本高,用于高精密大型机械。 ○5直流电动机的常用参数:电枢电压Ua:电枢两端所加的电压;电枢电阻Ra:c、半闭环:结构简单,调整维护方便,调试简单,稳定性好,性价比高。 电枢绕组分布电阻的总和;电枢感应电动势Ea:电枢旋转所产生的反向电动○
2按信号传递不同:连续控制系统、采样控制系统。 势;电磁转矩TM::转子受磁场力所产生的初始转矩;理想空载转速n0:不采样控制系统优点:a、数字元件比模拟元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受任何负载和摩擦情况下的理想转速;额定功率PN:电机输出的额定机械功b、受到扰动时,经过几个采样周期即可快速达到稳定,受扰动影响小;c、率;电磁功率PM:电机电枢从电源吸收的电功率;输入功率P0:电机的输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实现控制规律的精度高。 入电功率;
○
3按驱动方式:电气、液压、气动等。 ○6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动态特性:直○4被控量物理性质: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力矩、速度位移同步控制。
流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或外负载○
变化时电机输出的变化过程。设输5控制过程:点控制、轮廓控制系统等。 (3)伺服系统的总体要求:
入电压:Ui,电枢电阻:Ra,电枢○电感:L1稳定性:作用在系统上的扰动消失后,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下a,电枢反电势:Ug,电机运行或者在输入指令信号作用下,系统能够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 转速ω,电磁转矩:Tg,摩擦力转○
2精度:它是指其输出量复现输入指令信号的精确程度。 矩:Tf,负载转矩:TL,转动惯量:○3快速响应性:系统输出量快速跟随输出指令信号变化的能力,主要取决于J。拉氏变换:
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减小阻尼比或增加固有频率可以提高快速响应性,Ua(s)Ug(s)(RaLas)Ia(s)U但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最大超调量有不利影响,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动态g(s)Ke(s)Tg(s)KIa(s)
响应过程中,输出量跟随输入指令信号变化的迅速程度,二是指动态响应过Tg(s)T(s)TL(s)(BJs)(s)
程结束的迅速程度。
系统简化后的传递函数:直流伺服电机的功率方程:
G(s)
Km
1(s)Us)
a(s1Ra
G(s)
KKm
P(t)R2aia(t)
K2eB(t)Ke(t)T(t)Ke(t)TL2(s)
Ts)T
(L(s)
s1
K(t)
KK
K
RaJ
e角,包括控制用电动机、静电电动机、磁致伸缩器件、压电元件、超声波电RJ(t)d(t)Ldia(t)aBKKe
Kaia(t)dtdt
动机以及电磁铁等,优点是操纵简便、适宜编程、响应快、伺服性能好、易○
7直流电动机的调速:a、改变电枢电压:与微机相接、体积小、无污染,缺点是功率小、过载能力差。 常用驱动控制有:晶闸管直流驱动、晶体管脉宽调制。 ○2液压式:按密封连通器的原理,靠油液通过密闭容积变化的压力来传递能i)脉宽调制(PWM)调速原理:在给定供量。包括往复运动的油缸、回转油缸、液压马达等。优点是输出功率大、转电电压U,由控制脉冲信号Ud控制晶体管矩大、承载能力强、适合重载的高加减速驱动。缺点是需要相应的液压源、VT的通断,从而使直流电动机得到脉冲驱占地面积大、污染严重、控制性能不如伺服电动机。
动信号,改变脉冲控制信号的每一周期通电
○
3气压式: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有气缸、气压马达等。优点是有较大的时间,就可改变直流电动机的平均工作电压
U
a达驱动力、行程和速度、成本低、无污染,缺点是体积大、噪声大、远距离传调速的目的;改变供电压和续流二极管的
到输困难、定位精度不高。
极性,便可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向。
U1T
○
d
4其他执行元件:压电元件逆压电效应原理,磁致伸缩、电致伸缩。 Udt
U
(2)伺服系统对执行元件的要求 ii)开关功率放大器: H桥
○
iii)PWM控制的特点:功耗低,开关器件
1体积小,输出功率大;○2快速性能好;○3便于计算机控制;○4便于维修,少,线路简单,体积小,维护方便且工作5运行平稳,分辨率高;○6振动和噪声小。 可靠;调速范围宽;频带宽,快速性好;
电流脉动小,接近直流,电机运行更平稳。2快速性好,即加速转矩大,频率特性好;○
b、改变磁场磁通:通过控制励磁电压实现,一般采用弱磁调速方式。 3位置控制精度高,调速范围宽,低速运行平稳无爬行现象,分辨率高,振动噪声小;○
c、改变电枢回路电阻:在电枢回路中串联或者并联电阻,电阻损耗增加。 4适应启停频繁的工作要求;○5可靠○
8性高,寿命长。
直流位置伺服系统: (1)步进电动机:将输入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旋转或直线位移的运动执a、电流环:电流值由电流传感器取自伺服电机行元件,可实现高精度位移,可开环控制,无需反馈;无稳定问题;无累计的电枢回路,使动态电流定位误差;适合计算机控制;输出有脉动;承受大惯性负载能力有限。 按要求的规律变化。这样○
1种类与特点:a、可变磁阻式:制造成本高、效率低、转子阻尼差、噪声在电动机负载突变时,电
大、但材料费用低、结构简单、步距角小。b、永磁式:励磁功率小、效率流负反馈引入起到了过载保护的作用。
高、造价便宜、步距角较大、转子惯量也较大。c、混合式。
○
b、速度环:伺服电动机的转速可由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编码器获得。调节速2运行特性及性能指标:a、分辨力:步距角越小分辨力越高。b、矩-角特度误差,增加了系统的动态阻尼比,减小超调,使电机运行更加平稳。 性:静态转矩越大,自锁力矩越大,静态误差就越小。c、起动频率:不失步起动的最高脉冲频率。d、最高工作频率:在额定负载下,电机能够不失c、位置环:对转角或直线位移进行测量,将系统的实际位置转换成具有一定精度的电信号,与指令信号比较产生偏差控制信号,控制电机向消除误差步正常运行的极限频率。e、转矩-工作频率特性:
○
3工作原理:a、三相单三拍:单相励磁;b、三相双三拍:双向励磁; c、三线六拍:1-2相励磁;d、转子上面有40个齿,相邻两个齿的齿距角是
1异步交流伺服电机组成:定子:机壳、绕组(两相、90度)○;
转子:鼠笼型转子(励磁电流较小,体积较小,机械强度高,低速运行不够平稳,有时快时慢的抖动现象);非磁性杯型转子(转动惯量小,运行平稳无抖动现象,但是励磁电流较大,体积也较大);转轴、转子铁芯、转子绕组。
2工作原理:定子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后,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切割转○
子中金属导体产生电流,有电流通过的铜条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使转子产生旋转力矩,驱动转子旋转,转子的旋转方向与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相同。 3特点:a、调速范围宽,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转速随着控制电压改变,能在○
较宽的范围内连续调速;b、转子惯量小,能够实现迅速起动、停止;c、控制功率小,过载能力强,可靠性好。 4速度控制:a、交流同步伺服电动机 ○
i
)特点:电机转速与旋转磁场保持同步,不存在转速差,n=60f/p;f:电源频率,p:极对数
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都呈非线性;功率范围:0.1W~100W;频率:
50Hz~100Hz。 ii)控制方式:幅值控制:改变控制电压幅值;相位控制:改变控制电压与激磁电压相位角;幅值-相位控制(电容控制):调节控制电压,由于电容的存在,同时也改变了相位;频率控制
iii)机械特性:转速随转矩的增加而下降;下降趋势呈非线性。 iv)调节特性:调节特性都不是线性关系;小范围内可看成线性。
制系统或局域网;d、A/D、D/A接口。
(3)PLC的编程语言:语句表、梯形图、控制系统流程图、高档PLC提供专用的高级语言和通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1梯形图:I:输入映像寄存器寻址;输入映像寄存器;Q:输出映像寄存器○
寻址;M:位存储区寻址 2梯形图组成:○线圈代表逻辑“输出”结果;触点代表逻辑“输入”条件;盒(方框)代表附加指令。 3画梯形图要求:○每一个逻辑行必须从起始母线画起;寄存器线圈不能直接接在左边的母线上;在梯形图中寄存器线圈只能使用一次,而其触点无限使用;梯形图按照执行程序时的顺序依次画出;梯形图中线圈不能串联,只能并联,触电即可串联也可以并联。
1位逻辑指令:a、标准(4)PLC的基本指令:○
触点指令;b、立即触电指
令;c、输出操作指令;d、立即输出指令;e逻辑与操作指令;f、逻辑或操作指令;g、取非操作指令;h、串联电路的并联操作指令;i、并联电路的串联操作指令;j、置位与复位操作指令;k、上微分操作指令。
2
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定时器可分为接通○
延时定时器(TON)、断开延时定时器(TOF)
和带有记忆接通延时定时器(TONR);计数器可分为增计数器(CTU)、减计数器(CTD)和增减计数器(CTUD)。
3程序控制指令:a、结束指令;b、暂停指令;c、跳转操作指令;d、子程○
序调用与返回指令;e、循环操作指令。
4PLC控制系统设计原则:a、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b、在○
满足控制要求的条件下,力求使PLC控制系统简单、经济和使用及维护方便;c、保证控制系统稳定、可靠;d、在选择PLC容量时,应适当留有裕量便于发展生产和改进工艺的需要。 Kn(s)
v)动态特性:交流异步伺服电机传递函数:;与直流伺服电机
的二阶模型很相似;理想时交流异步伺服电机与直流伺服电机动态特性相同。 1de(t)
例)I(积分)D(微分)调节器。 (
t)e(t)dtT]vi)转速方程:n=60f(1-s)/p=(1-s)n0,n0=60f/p是空载转速,s=(n0-n)/ n0为转Tdt
TT
差率,感应式电动机的速度控制有通过改变转差率调速、变频调速和改变磁1微分方程式:○ u(k)K[e(k)e(j)(e(k)e(k
1))]极对数调速三种方法。 差分方程:
改变定子电压的速度控制优点:速度控制范围为1:10,可以进行制动控其中比例调节起迅速纠正偏差的作用,减小误差,但Kp过大,系统不稳定; 制;缺点:随转速的降低,损失增加,效率降低。改变定子频率f调速(感积分调节能消除静差,改善系统静态特性,但过强,超调增大,系统振荡; U/f控制)。 微分调节有利于减少超调,克服振荡,系统稳定性提高,加快系统动态响应
1分类:直线直流电动机、直线同步电动机、直线感应○速度,减小响u(k)u(k)u(k1)d0e(k)d1e(k1)d2e(k2)
直线伺服电动机。按工作原理分为:交流感应式、交流同步式、直流式、步进式、振荡式、压电式。按结构形式分:扁平形、圆筒形、圆盘形、圆弧形。 2特点:结构简单,不需要中间转换传动机构,可实现直接驱动,使系统得○b、在进行手动/自动切换时,控制量冲击小,平滑过渡; 到了简化,提高了可靠性,易于维护;没有离心力作用,具有较高的直线运c、节约计算机的内存和计算时间。 动速率;具有较高的精度;推力大,反应速度快,加速性能好;适应性强,○2PID控制器的参数选择:a、凑试法;b、实验经验法:扩充临界比例法、初级铁心密封后可工作于恶劣环境;存在端部效应,使磁场波形畸变,导致阶跃曲线法。 损耗增加,气隙大,低速时效率和功率因数下降较明显。 3采样周期的选择:根据香农采样定理,采样周期只需满足:T≤π/ωmax ○f为频率,τ为极距),转差率s= (v0-v)/v。 ωmax为采样信号的上限角频率 a、调节品质的要求,采样周期小些; b、从执行元件的要求来看,有时需要输出信号保持一定的宽度; 动平稳、系统刚度大,易实现过载保护等优点之外,还具有响应速度快、动c、从控制系统随动和抗干扰的性能要求来看,则要求采样周期短些; 态性能好、伺服精度高等特点。 d、从计算机的工作量和每个调节回路的计算成本看,要求采样周期大些; 1分类:按控制信号:机、电、气液伺服系统;按控制元件:节流式控制系○e、从计算机的精度看,过短的采样周期是不合适的。 统(阀控式:阀控液压缸、阀控液压马达)、容积式控制系统(泵控式:伺3.6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服变量泵系统、伺服变量马达系统)。 3.6.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选择:专用与通用的抉择;硬件与软件的权衡。 3组成部分:液压伺服控制元件:开关控制阀、电液伺服阀(核心)○、电液3.6.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内容和步骤:(1)确定系统的整体控制方案;(2)比例阀;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液压摆动马达;反馈检测元件。 建立数学模型并确定控制算法;(3)选择微型计算机:较完善的中断系统、(2)气压伺服系统:工作介质是压缩空气,液压伺服系统是液压油或水,足够的存储容量、完备的输入/输出通道和实时时钟、字长、速度、指令、其余与液压相同,驱动装置有气缸和气动马达,控制阀主要有开关和比例控成本、程序编制难易、扩充输入/输出接口是否方便;(4)控制系统总体设制阀。特点:气源充足,无污染;空气黏性小,易于远距离传输;工作压力计:接口设计、通道设计、操作控制台设计;(5)软件设计:模块化程序设低,适合开环控制;相对液压动作迅速,响应快;但工作频率和响应速度较计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法;(6)系统调试。 低,系统精度较低,噪声大,不易获得较大的推力。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第三章机电一体化的计算机控制技术 3.1概述 1硬件:计算机主机(核心)(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接口、输入/
输出通道(桥梁)、外部设备(操作台)。 系统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描述模型三种。 2软件:实时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开发软件 物理模型:相似原理,真实系统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其状态变量与原系统完3特点:完善的I/O通道;实时控制功能;可靠性高;具有丰富、完善、正○全相同。 确反映运动规律并有效控制的软件系统。 数学模型:用数学方程(或信号流程图、结构图等)来描述系统性能的模型, 3.2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静态模型:若变量中不含时间因素;
1按照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过程控(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动态模型:与时间有关。
2按计算机在控制中的制系统、伺服系统、顺序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描述模型:抽象的(无实体的),不能或很难用数学方法描述,而只能用语
应用方式: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系统控制、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1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2微型计算机(2)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
3计算机数字程序控制系统;○4工业机器人。 (2)仿真的分类及特点
1物理模型:(全)物理仿真;○2数学模型:数学仿真、计算机仿真 ○ (3)计算机仿真的基本内容: (2)常用类型: 计算机仿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实际系统、数学模型与计算机。
三个基本活动:模型建立、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为一次模型化,涉及系统辨识问题,统称为建模;将数学模型转换为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仿真技术问题,称为仿真实验,二次模型化。
4.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 4.2.1 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
外部描述或输入-输出描述:输入-输出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表示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内部描述或状态描述:现代控制理论中,通过设定系统的内部状态变量,建立状态方程来表示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1)微分方程
设线性定常系统输入、输出量是单变量,分别为u(t)、y(t),则两者关系描述为线性常系数高阶微分方程形式
nn1'm
a0ya1yan1yanyb0ubmu (2)状态空间描述
3.3.3单片微型计算机
现代控制理论:用时域状态变量(状态空间)描述和研究系统的动态行为。
高集成度、高运行速度、低功耗、小体积、使用方便灵活,无自开发能
作用:
描述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可在任何初始条件下揭示系统内部的动态行为;
: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灵活通用;使用方便,用向量微分方程描述系统,使系统的数学表达式简介明了,易于计算机求
维护简单。
解。
2基本性能指标:a、输入/输出点数;b、扫描速度;c、内存容量;d、指○
3.传递函数
令条数;e、内部寄存器;f、高功能模块。
基本概念:通过输入与输出间信息传递关系,描述系统动态特性
3分类:a、按结构形式:整体式、组合式;b、按控制规模:小型机(I/O○
4.2.2数学模型的建立
点数在128点以下,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功能,适开关量控制的场合)、1确定模型的结构,建立系统的约束条件,确定系统的实体、属性与活动;○中型机(I/O点数在128~512点,增加数据处理功能,配置模拟量输入输出2测取有关的模型数据;3运用适当理论建立系统的数学描述,○○即数学模型;模块,适小规模系统)、大型机(I/O点数在512~896点)、超大型机(I/O4检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点数在896点以上)。
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机理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混合模型法
1中央处理器CPU:CPU是PLC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控制其它(2)组成:○
4.2.3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部件运行,相当人的大脑,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1)机械系统
2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的半导体(只读存储器(ROM),读写存储器(RAM),)。
部件运动:直线或转动,用达朗贝尔原理:作用于每一个质点上的合力,同
3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是PLC主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电路。 ○
质点惯性力系形成平衡力系
4电源;○5编程器 ○i(t)xfi(t)0 mi6其它接口电路:a、I/O扩展接口:将主机与I/O扩展单元连接起来; ○1直线运动:直线运动中包含的要素是:质量、弹簧和粘性阻尼。 ○b、智能I/O接口:独立的微处理器和控制软件,适应和满足复杂控制要求;c、通信接口:用于PLC 与计算机、打印机等外部设备相连,也构成集散控
k
M
E
Bxkxfmx
2转动:回转运动中包含的要素是:惯量、扭转弹簧和回转粘性阻尼。 ○
BJJkJT
p
0d
k
d
p
0
(2)电网络系统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若电路有分支路,它就有节点,则汇聚到某节点的所○
有电流值代数和应等于零(即所有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所有流进节点的电流之和)。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网络的闭合回路中电势的代数和等于沿回路的电压降的代数和:。 ERi
4.2.4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1)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
①状态变量:能完全描述系统动态行为(运动状态)的一组最小变量的每一个变量。
②状态向量:若完全描述一个给定系统的动态行为,需要n个状态变量x1, x2,…, xn,用这n个状态变量作为分量所构成的向量,即该系统的状态向量。 ③状态空间:以各状态变量x1, x2,…, xn为坐标轴所组成的n维空间称为状态空间。状态向量可用状态空间中的一个点来表示。
(2)状态空间表达式:用状态空间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是状态空间表达式。是输入状态-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第6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6.1 设计阶段:产品概念、概念设计、详细设计、设计实施、设计定型 6.2设计思想:(1)机电互补法: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功能部件;(2)融合法(又称结合法):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部件(子系统),要素之间的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3)组合法:将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功能模块,像搭积木那样组合成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 6.3 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工作原理、结构等完全未知,无参照产品,用成熟的科技或经验验证可行的新技术,设计出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和要求的新产品;(2)适应性设计:总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对现有产品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机械结构,或为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使产品性能质量增加附加价值;(3)变型设计:针对已有产品原缺点或新工作要求,从工作原理、功能结构、执行机构类型和尺寸等进行变异,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 6.4 设计准则:用户降使用,厂家降设计与制造成本; 6.5 概念设计内涵与特征:(1)内涵:①在设计理念上融入智慧与经验的创新灵感与设计哲理;②设计内容更加广泛,根据各阶段要求进行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等;③方法上更全面融合现代设计方法,寻求全局最优方案;(2)特征:①创新性;②多样性;③层次性;(3)过程:明确设计任务、求总功能、总功能分解、寻找子功能解、原理解组合、评价与决策、概念产品 6.6 产品的功能设计:确定总功能、总功能分解、确定子功能结构 6.7 产品的原理设计:子功能求解,寻找子功能结构 6.8 产品的结构设计:(1)结构设计任务;(2)功能载体的确定:功能载体的组合;(3)结构设计总体布局 6.9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筛选:初步设计方案的初选;初步设计方案的具体化;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6.10 系统决策: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评价与决策,反馈
例1:某带光电编码器的的伺服电机通过齿轮对与滚珠丝杠相连,光电编码器每周的条纹数n=1024,齿轮传动比i=10,丝杠螺距t=8mm,在数控系统伺服中断时间内计数脉冲为m=128个脉冲,则在这段时间内工作台移动的位移为多少。(α=360˚/n,s=αmt/(360˚*i))
例2:已知数控机床的进给工作台采用齿轮和丝杠螺母传动机构,工作台的行程为S=250mm,丝杠的导程为p=4mm,齿轮的传动比i=10,要求测量精度为0.005mm,试确定测量方案和选择传感器。(光电编码器同上;光栅:1/0.005=200条)
例3:PN=96kW,UN=440V,IN=250N,nN=500r/min。Ra=0.078Ω。试求: 1额定运转时输出转矩TN,电磁转矩TM;1833.5Nm,2008Nm ○
PN=TNωN;Ea=UN-INRa,TM=PM/ωM=EaIN/ωN,
2理想空载转速n0,堵转电流Id;523.25r/min, ○
n0=UN/Keφ,Ea=Keφn,Ea=0,Id=Ea/nN
3于额定运行时突然在电枢回路中串入R=0.122Ω电阻,则R刚串入时电枢○
电流与转速为多少?97.5A,不变 Ea=Keφn,I=(UN-Ea)/(Ra+R)
4保持额定运行时总负载转矩不变,○则串入R稳定后的电枢电流与转速各为多少?Ea=UN-IN(Ra+R)=390V,Ea=Keφn,n=Ea/Keφ=463.7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