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与途径

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与途径

作者:王峙浩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0期

摘 要: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上看, 许多职业院校还没有形成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联系的科学系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目标定位存在问题。因此, 对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继续探索与改革,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 社会需求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a)-0163-01

改革开发以来,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许多职业院校不断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 不断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调整, 取得了一些成效, 为我国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 随着国际经济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社会分工不断分化和融合, 出现了新的职业需求, 并对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实现社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接, 不断提高在校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课程设置已经成为职业学院教学建设的重要工作。当前, 确定科学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目标, 构建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仍然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课题。本文对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提出自己思路与设想。

1 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 科学定位课程设置目标

职业教育从其本质上讲, 是社会生产力生成的实践载体, 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具有相应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职位专项技能、具备就业和创业潜能等人才, 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条很重要原则。所以, 各类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社会对其职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其课程设置目标的定位应该与社会人才需求及其职业生涯和职业工作战略发展目标紧密联系。

但是, 由于有些院校没有把握住职业教育的本质, 在课程设置目标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与社会需求, 缺乏创新理念; 二是职业能力标准的牵引力度不够, 薄弱环节明显, 课程设置需要优化; 三是利益驱动, 为最求经济效益、招生数量等, 在课程设置上标新立异, 新的职业理念、能力概念没有真正进入课程设置中; 四是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设置不能自然衔接; 五是课程设置没有形成科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对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上述问题的出现, 从表面上看是我国市场经济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中出现的问题。但是, 从实质上分析, 就是没有把握好职业教育的本质。由于这种观念的引导, 使一些职业学院, 仅仅

着眼于学院短期利益的需求, 这不仅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而且不能与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同步。因此,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必须在把握好职业教育本质的基础上, 科学定位课程设置目标。

2 了解社会职业特点和需求, 确定课程设置主线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含该职业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目标、课程方案、课程与科目设置标准、课程的设计、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计划、课程的评估和课程更新等。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必须以职业学院培养目标所指向的未来就业的职业和职位工作所要求的能力为核心, 突出整个职业特点和行业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 按照职业标准、职位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来组织课程, 设置具体职业通用能力、职位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位描述需求的工作能力为方向的课程体系。

3 掌握职位标准, 确定课程设置依据

新时期对我国职业教育工作发展要求, 使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和为市场服务的理念、策略、方法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随着国际与国内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变化, 我国社会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 需要专业性更强的社会职业和就业工作岗位, 同时, 新时期对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初、中、高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具有初级技术资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高等职级教育所培养的是具有中、高级技术资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从而形成社会专业技术人才合理的层次结构。因为, 根据社会分工, 不同职业也是由初、中、高不同层次职位构成。所以, 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以相应等级的职位标准为依据, 只有如此, 才能使学生在职业学院通过学习与实践, 毕业后经过简单适应性实习或培训, 就可以直接胜任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位工作。如果职业教育各专业(方向) 的课程设置与相对应的社会职业具有职位所要求的标准相脱离, 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也会带来社会人力资源不平衡, 形成一边是社会缺乏各层次专业人才, 另一边则是毕业即失业的职业学院的学员。因此, 课程设置要以具体职位标准要求为依据, 这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其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4 进行能力分析, 调整课程设置

通过不断地对社会相关职业具体的职位职责进行分析, 明确具体职位工作任务及其具体的职位能力要求, 进行能力分析, 这是调整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调整课程设置一定要根据相应的具体职位任务和相应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来设置该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位业务专项课程, 课程设置必须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原则。

此外, 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 要能满足学生对未来职业中拟从事具体职位工作任务或向其他职位转换所需要的能力与技能.要体现“能力本位”的理念, 课程设置与实际操作训练计划, 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强化职业综合素质和自我提高的基本能力。在注重实际操作训练课程设

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与途径

作者:王峙浩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0期

摘 要: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上看, 许多职业院校还没有形成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联系的科学系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目标定位存在问题。因此, 对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继续探索与改革,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 社会需求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a)-0163-01

改革开发以来,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许多职业院校不断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 不断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调整, 取得了一些成效, 为我国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 随着国际经济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社会分工不断分化和融合, 出现了新的职业需求, 并对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实现社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接, 不断提高在校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课程设置已经成为职业学院教学建设的重要工作。当前, 确定科学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目标, 构建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仍然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课题。本文对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提出自己思路与设想。

1 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 科学定位课程设置目标

职业教育从其本质上讲, 是社会生产力生成的实践载体, 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具有相应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职位专项技能、具备就业和创业潜能等人才, 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条很重要原则。所以, 各类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社会对其职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其课程设置目标的定位应该与社会人才需求及其职业生涯和职业工作战略发展目标紧密联系。

但是, 由于有些院校没有把握住职业教育的本质, 在课程设置目标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与社会需求, 缺乏创新理念; 二是职业能力标准的牵引力度不够, 薄弱环节明显, 课程设置需要优化; 三是利益驱动, 为最求经济效益、招生数量等, 在课程设置上标新立异, 新的职业理念、能力概念没有真正进入课程设置中; 四是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设置不能自然衔接; 五是课程设置没有形成科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对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上述问题的出现, 从表面上看是我国市场经济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中出现的问题。但是, 从实质上分析, 就是没有把握好职业教育的本质。由于这种观念的引导, 使一些职业学院, 仅仅

着眼于学院短期利益的需求, 这不仅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而且不能与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同步。因此,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必须在把握好职业教育本质的基础上, 科学定位课程设置目标。

2 了解社会职业特点和需求, 确定课程设置主线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含该职业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目标、课程方案、课程与科目设置标准、课程的设计、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计划、课程的评估和课程更新等。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必须以职业学院培养目标所指向的未来就业的职业和职位工作所要求的能力为核心, 突出整个职业特点和行业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 按照职业标准、职位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来组织课程, 设置具体职业通用能力、职位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位描述需求的工作能力为方向的课程体系。

3 掌握职位标准, 确定课程设置依据

新时期对我国职业教育工作发展要求, 使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和为市场服务的理念、策略、方法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随着国际与国内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变化, 我国社会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 需要专业性更强的社会职业和就业工作岗位, 同时, 新时期对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初、中、高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具有初级技术资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高等职级教育所培养的是具有中、高级技术资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从而形成社会专业技术人才合理的层次结构。因为, 根据社会分工, 不同职业也是由初、中、高不同层次职位构成。所以, 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以相应等级的职位标准为依据, 只有如此, 才能使学生在职业学院通过学习与实践, 毕业后经过简单适应性实习或培训, 就可以直接胜任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位工作。如果职业教育各专业(方向) 的课程设置与相对应的社会职业具有职位所要求的标准相脱离, 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也会带来社会人力资源不平衡, 形成一边是社会缺乏各层次专业人才, 另一边则是毕业即失业的职业学院的学员。因此, 课程设置要以具体职位标准要求为依据, 这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其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4 进行能力分析, 调整课程设置

通过不断地对社会相关职业具体的职位职责进行分析, 明确具体职位工作任务及其具体的职位能力要求, 进行能力分析, 这是调整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调整课程设置一定要根据相应的具体职位任务和相应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来设置该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位业务专项课程, 课程设置必须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原则。

此外, 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 要能满足学生对未来职业中拟从事具体职位工作任务或向其他职位转换所需要的能力与技能.要体现“能力本位”的理念, 课程设置与实际操作训练计划, 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强化职业综合素质和自我提高的基本能力。在注重实际操作训练课程设


相关文章

  • 教育学 教学大纲
  •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课程类型: 总学时数: 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参考教材: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编写时间: 无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二版), ...查看


  •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 的视野,具备良好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 ...查看


  • 德育课程一体化
  •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 (试 行) 我校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动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二是实验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学校定位:三是九年一贯制办学体系的需求:四是生源区域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特点. ...查看


  • 实施途径与措施
  • 实施途径与措施 作者:黄作成 来源: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上传时间:2006-02-21 人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活动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组 执笔:黄作成 摘要 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由于其具有研究性.开 ...查看


  •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1
  •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的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要求,小学教师阶段英语课程的日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试.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 ...查看


  • 幼儿英语教学法大纲
  • <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XQJY0101 适用专业:应用英语专业(学前教育方向) 学时:72学时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 ...查看


  • 2013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 2013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 一部分:前言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个个领域. 一 ,课程性质 1.核心内容 ...查看


  • 高职院校德育途径特殊性研究第2页-论文-考试吧
  • 高职院校德育途径特殊性研究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1-14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 2.4 组织类途径. 所谓组织类途径即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所组成的集体.它包括高职院校中的政党及群众组 ...查看


  •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育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学校教育产生于( )教育阶段. A .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3.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