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摘 要: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介绍的一种文体,在学习中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但它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去探讨,就能找到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说明文;学习兴趣;自主研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61-0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爱学记叙文,而厌学说明文。因为说明文的表达方式是以说明为主,是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授人以知识。与其他文体相比,确实比较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它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生活和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学生的重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能力和情感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导语激趣,让学生迫切走进课文

  课堂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如果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较好。所以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导入,并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积极、愉快的心情走进文本。例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课件,把一串鲜艳肥美的荔枝展示给学生,并问他们这是什么、吃过没有、味道怎样?学生踊跃回答,我接着说:谁能看着图片介绍一下它的形状和产地?这个问题有了难度,几位学生尝试之后,自我感觉不理想。我因势利导,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看看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章是怎样说明的。这时学生都带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地读起课文。

  二、在“观察”中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说明文有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两类。如果学事物说明文时能让学生亲自耳闻目睹,进行实地考察,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我在阴云多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按照课文的介绍观察辨别天空的云。他们对课文介绍的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积雨云等有初步的认识,再讲解时就有兴趣,即使以后离开课文也能“看云识天气”。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条件就可以带着学生实地参观、游览,也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录像、实验等让学生观看,对照学习。总之,在“观察”中学习说明文,学生兴趣就会异常浓厚,会收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三、在“自主研讨”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几篇课文为例,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主研讨”掌握说明文的基本模式:弄清说明对象;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性语言的风格和准确性。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一方法,然后在课堂上放手“发动群众”,让学生带着方法自学、互学,提高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在“绘图”中领悟说明文的顺序

  这种活动性教学法既适用于事物说明文,又适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如《核舟记》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同时,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核舟的形状及构成(包括篷、窗、栏杆、对联位置),以及人物布局及其神态、姿势、饰物等。这样既可提高兴趣,激发情感,帮助理解课文及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又可领悟古代艺术家雕刻艺术之精湛。事理说明文,如《苏州园林》,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介绍画一幅园林图,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在“绘图”活动中学习说明文,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了说明顺序的重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绘画与审美能力。

  五、在“实验”中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事理说明文时,学生对课文中介绍的有些知识不能一下子理解,而又想弄明白,因此可以通过做实验让学生领会。如对《食物从何处来》中光合作用的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物质基础――花青素在不同酸碱中反应而呈现不同色彩的理解,《死海不死》中关于浮力的原因――咸度高的理解,都可以通过做实验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做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求知的欲望。

  六、在“比较”中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比较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说明文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说明顺序的比较。如《大自然的语言》中对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为序;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以空间顺序为序,特别是在介绍十幅浮雕时又采用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2)说明语言的比较。如《看云识天气》中语言是生动形象的;而《中国石拱桥》中既有生动说明又有平实说明。(3)同一题材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效果。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优秀说明文,此文除了说明有关荔枝的科普知识外,还多处引用古诗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情趣。我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荔枝的各种形态特征,尤其是功用,要求学生细加体会,如描写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用了四个比喻,写出了荔枝外壳色彩的红艳,内膜质地的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汁的甘甜。这种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细致入微,从而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读者对说明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研究对比议论性引用功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楚同一题材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有不同的效果。比如课文引用杜牧的《过华清宫》诗句,是着眼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但这不是该诗的原旨,作者是想借进奉荔枝一事,讥讽唐玄宗荒淫祸国。这样对比学习不但让学生理解作者引用的目的,而且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创作意图。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透彻地领会课文,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然,学习说明文除了上述这六种方式外,我们在工作中还会发现很多可以激发学生 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只要行之有效,在教学中都可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方范智,赵志伟.走进新课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 要: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介绍的一种文体,在学习中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但它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去探讨,就能找到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说明文;学习兴趣;自主研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61-0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爱学记叙文,而厌学说明文。因为说明文的表达方式是以说明为主,是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授人以知识。与其他文体相比,确实比较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它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生活和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学生的重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能力和情感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导语激趣,让学生迫切走进课文

  课堂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如果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较好。所以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导入,并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积极、愉快的心情走进文本。例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课件,把一串鲜艳肥美的荔枝展示给学生,并问他们这是什么、吃过没有、味道怎样?学生踊跃回答,我接着说:谁能看着图片介绍一下它的形状和产地?这个问题有了难度,几位学生尝试之后,自我感觉不理想。我因势利导,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看看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章是怎样说明的。这时学生都带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地读起课文。

  二、在“观察”中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说明文有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两类。如果学事物说明文时能让学生亲自耳闻目睹,进行实地考察,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我在阴云多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按照课文的介绍观察辨别天空的云。他们对课文介绍的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积雨云等有初步的认识,再讲解时就有兴趣,即使以后离开课文也能“看云识天气”。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条件就可以带着学生实地参观、游览,也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录像、实验等让学生观看,对照学习。总之,在“观察”中学习说明文,学生兴趣就会异常浓厚,会收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三、在“自主研讨”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几篇课文为例,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主研讨”掌握说明文的基本模式:弄清说明对象;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性语言的风格和准确性。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一方法,然后在课堂上放手“发动群众”,让学生带着方法自学、互学,提高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在“绘图”中领悟说明文的顺序

  这种活动性教学法既适用于事物说明文,又适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如《核舟记》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同时,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核舟的形状及构成(包括篷、窗、栏杆、对联位置),以及人物布局及其神态、姿势、饰物等。这样既可提高兴趣,激发情感,帮助理解课文及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又可领悟古代艺术家雕刻艺术之精湛。事理说明文,如《苏州园林》,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介绍画一幅园林图,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在“绘图”活动中学习说明文,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了说明顺序的重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绘画与审美能力。

  五、在“实验”中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事理说明文时,学生对课文中介绍的有些知识不能一下子理解,而又想弄明白,因此可以通过做实验让学生领会。如对《食物从何处来》中光合作用的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物质基础――花青素在不同酸碱中反应而呈现不同色彩的理解,《死海不死》中关于浮力的原因――咸度高的理解,都可以通过做实验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做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求知的欲望。

  六、在“比较”中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比较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说明文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说明顺序的比较。如《大自然的语言》中对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为序;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以空间顺序为序,特别是在介绍十幅浮雕时又采用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2)说明语言的比较。如《看云识天气》中语言是生动形象的;而《中国石拱桥》中既有生动说明又有平实说明。(3)同一题材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效果。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优秀说明文,此文除了说明有关荔枝的科普知识外,还多处引用古诗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情趣。我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荔枝的各种形态特征,尤其是功用,要求学生细加体会,如描写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用了四个比喻,写出了荔枝外壳色彩的红艳,内膜质地的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汁的甘甜。这种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细致入微,从而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读者对说明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研究对比议论性引用功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楚同一题材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有不同的效果。比如课文引用杜牧的《过华清宫》诗句,是着眼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但这不是该诗的原旨,作者是想借进奉荔枝一事,讥讽唐玄宗荒淫祸国。这样对比学习不但让学生理解作者引用的目的,而且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创作意图。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透彻地领会课文,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然,学习说明文除了上述这六种方式外,我们在工作中还会发现很多可以激发学生 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只要行之有效,在教学中都可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方范智,赵志伟.走进新课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 教师资格考试答案
  • 教育学 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的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义务教育: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 ...查看


  • 化学教学法课程指导书
  • 现代远程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法> 课 程 学 习 指 导 书 作者:韩春亮 2009年 3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好的学习方法使你事半功倍,不良的学习方法使你事倍功半,因此学习<中学 ...查看


  • 教师资格证总结
  • 三.名词解释(教学法) 1.教学氛围: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3.启发式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 ...查看


  • 2011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大题整理
  • 2011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大题汇总 > 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怎样帮助老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4,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包括那几个阶段? 5学习的特征有哪些? 6,学 ...查看


  • 教育理论基础押题简答题
  • 教育理论基础押题简答题 一节好课的标准:(1).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 ...查看


  • 教师考试题目
  • 简答题: 一.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那些独特的功能?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查看


  •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
  • 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1.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有: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提高 ...查看


  •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题库含答案
  •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库 试题(一) 一 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 ...查看


  •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长城6
  • 苏教版第八册<长城>教学设计(黄千山) 一.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长城>专题的教材内容是这样的: 本专题包括文章<万里长城的构造>.<万里长城的断想>.<长城万里行>以及参考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