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夹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美术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信息技术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人与自然 新书推荐 更新日志 栏目地图 标签内容 生物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生物>>教师中心>>试教通讯>>专辑五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山东省郯城实验中学 (临沂市生物7班, 学员) 探究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对教室的消毒效
果
李成广(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 256200)
手机:[1**********]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甲型H1N1流感的突然袭来扰乱了人们平静而安逸的生活,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开始蔓延时,我国有一部分学校被隔离、停课,我们对此非常恐慌。为了防治甲型H1N1流感,人们踊跃购买84消毒液对其生活、工作环境进行消毒,我们学校也安排专人每天定时对教室、功能室等进行消毒。利用84消毒液对教室等进行消毒能切断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对于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使用84消毒液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一定的误区,如有些人认为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有效,每天消毒的次数越多越好„„。为了指导人们正确使用84消毒液科学消毒,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我校生物科技创新活动小组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56页的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开展了“探究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对教室的消毒效果”这一探究实践活动。
1 材料用具
1.1 材料 牛奶1000毫升、琼脂20克、84消毒液。
1.2 用具 培养皿、胶皮手套、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喷壶、量筒、烧杯、恒温箱、高压灭菌锅。
2 探究过程
2.1 配制培养基 将20克琼脂放入1000毫升牛奶中加热,溶解后过滤,测其pH 值约为6.5,呈弱酸性,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pH 值调整至7.0~7.2。
2.2 装皿和灭菌 在标签纸上标明组别(即班级名称+A、B 、C 序号)、实验日期等,用透明胶带将
标签纸固定在培养皿的底部。将冷却的培养基分装于每个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加入20毫升培养基)。然后将培养皿置于高压灭菌锅(1.05千克/厘米) 内灭菌30分钟,温度控制在121℃。 2
2.3 配制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水溶液 按照体积比为1∶50、1∶100、1∶150、1∶200、1∶300、1∶600、1∶1000配制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水溶液,然后用喷壶分别对八年级一至七班的桌椅、窗台、门把手、地面、墙壁等处进行消毒(各班的消毒液浓度如下表),每班的喷雾量为2.5升,消毒时间为15分钟。消毒后所有人员离开教室,关闭门窗30分钟。
2.4 接种 将标有班级名称的培养皿(每班在不同位置放置A 、B 、C 三套培养皿) 打开皿盖,分别放置于各个班级。10分钟后盖上皿盖封好。
2.5 恒温培养 将24套培养皿置于28℃的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
2.6 观察并计数 利用菌落计数法统计各培养皿内的菌落数。
3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1 实验结果
3.2 结论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可见:⑴实验组的菌落数与对照组的菌落数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说明84消毒液对各班教室都有消毒作用;⑵浓度超过1:200的84消毒液消毒效果都很好,杀菌率都达到90%以上;⑶浓度过低消毒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则危害人体健康、损害呼吸道,具有“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且会造成消毒液的浪费。
由此可见,84消毒液并非浓度越高越好,建议家庭和学校在使用消毒液消毒时不要超过1:100,浓度最好控制在1:200至1:100之间。
4 讨论
4.1 探究本实验后,我们生物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又提出许多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探究消毒液对生物的影响(如“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探究长期使用84消毒液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等。由于我们初中学生受年龄、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目前还无法实施,希望高中和大学的学生继续开展类似的创新实践活动。
4.2 探究实验中菌落计数可以采用菌落计数仪或其他一些仪器(如显微镜) 进行准确计数,为减少误差在计数时还可以在培养皿下放置光源,并用细笔尖做记号进行计数。但由于我们初中学校实验室配备条件和学生能力水平有限,只能借助放大镜粗略计数,实验结果虽然存在较大误差,但在实验中各培养皿内的菌落数差别明显,通过定性分析,能直观地说明各个教室内不同浓度84消毒液的消毒效果。
5 建议
为了避免84消毒液对人们的生命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其正面消毒作用,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使用84消毒液时一定要参照使用说明,不同消毒对象配制不同浓度的消毒液,不要盲目追求高浓度,宁可稍低一点。经测定:两瓶500毫升矿泉水瓶的水中加入一矿泉水瓶盖(4~6毫升)的84消毒液即可。
5.2 84消毒液对棉丝织物、金属易腐蚀褪色,对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应及时用流水清洗。实验时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5.3 太阳紫外线是最好的消毒剂;家庭或学校不是医院,开窗通风比用消毒液消毒、杀菌效果还要好;各种消毒剂不要混在一起使用,防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走出使用消毒液的误区,科学消毒,才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
课题: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山东省郯城实验中学 (临沂市生物7班, 学员)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器官和组织;(2)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
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难点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同组织的区别;找准组织的分布。
学生准备 苹果、(新鲜)高粱秆。
教师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计算机课件、苹果、番茄植株(能看到花和果实的)。
教学过程
【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全体):老师好!
师:请坐。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我们上节课的学习,你获得的主要知识是什么?
生(全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师:那么谁能以人体的结构层次为例给大家做一下描述呢?
生l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又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共同探究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鼠标点击显示本节课的课题及丰富多彩的植物画面。)
师(手持苹果):你知道苹果是怎样结成的吗?
生2:将苹果的种子播到土中,在适宜的条件下,长出根、茎、叶、然后开花、结果,再一点点发
育成熟。
师(展示茄子的完整植物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株植物体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
生3:走到前面来为大家进行演示说明,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生全体掌
声祝贺。)
师:你们知道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是器官还是组织吗?
生(全体):是器官。
生4:老师,我知道人的器官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基本组织构成的,
那么植物体的器官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呢?
师:有知道的吗?下面请将你们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和高粱秆拿出来进行分组讨论和观察。
生5:1.苹果的果皮是保护组织,果肉是营养组织,果向内部包围种子的部分是输导组织,果柄
也是输导组织。
2.甜秆的坚韧表皮是保护组织,甜水是营养组织,咀嚼后剩下的渣滓是输导组织。
生6:老师,我有补充,还有分生组织。
生7:(询问):你能说出哪部分是分生组织吗?
生8:由分布在植物体内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群构成的就是分生组织。对于保护组织,营养组
织以及输导组织等都是由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形成的。(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多媒体显示画面)你能识别出画面中的组织吗?现在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可以相互讨论,看
看哪些知识需要掌握,讨论之后,分组提出问题并回答。(大家可以主动发问和抢答,看谁的问题提得
好,回答最准确。)
师:画面中所示的组织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生8: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
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
生9:老师,我们小组认为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生10:老师,我也有补充,我们小组认为输导组织除了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之外,还应该有
运输有机物的作用。(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看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强的。我相信只要同学们用心去学,一定会成为小科学家的。(生笑。)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回答各组织的主要分布情况如何。
生11:分生组织主要分布在根尖的分生区,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营养组织主要分布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输导组织主要分布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
生12;:老师,我有补充,我们小组认为茎尖也有分生组织,因为我发现道路两旁的树干顶端被截
去之后,再不能继续往上生长了,所以我判断茎尖也有分生组织。
师:我说你们能成为小科学家,不错吧!
现在你们能描述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吗?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为大家展示出你们小组的设计,好
吗?
(小组代表进行描述并投影展示。生评出最佳设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师(鼠标点击):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出动物体和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
同点吗?
生13:相同点: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由细胞构成组织,由不同组织构成器官。 不同点:构成植物体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没有系统,由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2.构成动物体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有八大系统,由系
统构成动物体。
师(鼠标点击):通过本节课自主探究学习,你们认为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知识?哪些同学能到前面
做总结?
生14: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我认为应该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六种器官)──植物体;构成植物体的四种组织和作用,以及六种器官还有与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点。
师:总结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对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掌握得如何?(投影展示。)
(学生相互评价。)
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小组内同学合作学习也配合得十分默契,当然也是每个人积极参与的结果,希望保持下去。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植物体、动植物体以及人体大多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那么在生物圈中有没有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
研究,好吗?
生(全体):好!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吧。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全体):老师再见!
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
构;
2. 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
技能性目标:
1.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尝试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情感性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激发学生利用生物科学研究的手段探究生命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索精神,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知识目标:
1. 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 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切片。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进行自学,培养学生阅读、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学生展示交流和互相质疑,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倾听、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总结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知识目标
1.理
二、作出假设
蜜蜂能够识别不同的颜色。
三、制定计划
1、材料用
主编:许冠学
编委:冯 俊 陈廷文 唐 铭 唐 艳 钟慧君 高泽现
责编:陈廷文 唐 艳
深思慎取 用心精研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 吴益
研修进入第二天了。学员们学习积极性很高,提交作业也很快。但是,据课程团队专家们反映,有些学员的作业还是只求量不讲质,几句话,百来字,就提交了。这和我们今年‚降量提质‛的望有一定差距。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有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还说:‚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里有两个很关键的话语:求思之深,深思而慎取。
研修学习,要的是有所思,有所得,而不是为了那两天1篇作业和一天10条评论。在去年的研修中,我曾引用山东省张志勇副厅长的文章,谈到研修和培训的区别:研修,是自己主动地获取;培训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主动获取,就需要我们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思,用心交流,用心地写。这也就是说要讲究‚求思之深‛。
求思之深,要求我们对研修资源(包括视频、文本和专家的指导、点拨以及同伴学友的评论等)用心领会,深思慎取。优秀的课堂实录,专家提供的文本材料,自然有可观之处,但是,我们学习不是简单地认同、演绎或给予赞誉追捧,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感受体验,可以是认同发挥,也可以是不同认识的讨论争鸣。 面对专家,不要太过高看,也不要小看自己。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更何况我们作为一线的实践者,很多感受才更为真切,遇到的现象和问题也可能是专家
没有遇到过的,他们的观点也不一定能够涵盖所有。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梳理、选择取舍,把自己的思想提炼出来,把自己的问题开列清楚,说自己的话,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经验。
当我们思之深时,就一定不会只是几句话、百来字了,就会有思想的汩汩流淌,文采的涓涓细流。希望我们作为学习的主人,不要把话说得太过简单,不要只是" 自说自话" ,要能够" 自圆其说" ,如果能够" 自成一体" ,那就‚大成‛了。
今天你网研了吗?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 陈夫义
小时候,家境并不宽裕,但当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每当有邻居或朋友从门前经过,总要打一声招呼,问问‚吃饭没有?‛如果对方没有吃饭,不管家里的饭够吃还是不够吃,都要盛情邀请朋友一起共进午餐或晚餐,如果不够吃,就自家煮一点面条或剩饭吃。如果来了客人,只要客人尚未吃饭,即使自家已经吃过,也要重新做饭做菜,好好招待客人。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让给客人吃,是我家先辈们一直保持的一个传统和美德。
在中国传统的问候语中,朋友之间相遇,使用频率最高的问候语也是‚你吃饭了吗?‛这是否说明了在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朋友之间对相互生存状态的关心,笔者无从考证。直至今天,很多人仍然把问‚吃饭了没‛当成一种寒暄,当成一种打开话题的方式,就像西方人
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谁体会过问‚今天你吃饭了没?‛的人在你生活中的地位和对你的关心?往往问这句话的人可能是关系最好的人。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朋友之间关心的重点开始逐步转向精神生活领域。比如有一段时间不曾想见的朋友之间相遇时,其问候语可能不再是‚你吃饭了吗?‛而是‚你还好吗?‛等等什么的。 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逐步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它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乃至职业生活方式。记得在2005年我院的成长博客正式开通不久,我们就听到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些老师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走进厨房,而是打开电脑,了解自己的博友有什么新鲜文章和评论出炉,又在博客上发表了什么新的观点,了解自己的文章或评论是否受到关注(如点击率是否高),又有什么回复。在囫囵解决晚餐之后更是挑灯夜战,不弃不离,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乐此不彼地在那片寂静的天空里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表达和展示自我,与同伴和专家交流。有的老师在参加首次远程研修后感慨地写道:‘没有想到:研修,我会如此的投入与积极,常常忘了吃饭的时间,甚至于希望它能永久开放;研修,我会如此的收获,意识和观念发生了改变还增长了知识;研修,我会如此的享受,推掉了数次的喝茶与牌局甘与其为伴;研修,我会如此的幸福,虽然认识了自我的不足也得到了许多赞赏……。’‛有的老师甚至迷上了研修,在家庭的支持下,整天泡在电脑旁,端茶送水做饭家务全靠家人。
实践表明,网络研修也确实加快了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如本来影响力十分有限的文昌市烟墩小学,因为教师自筹经费买电
脑、搞网研,整个教师群体自开展网络教研以来,都得到了快速成长,副校长陈其欧因参与和推动网络教研成绩突出,在2005年6月召开的首次‚教育部新课程网络教研研讨会‛上就是七位作经验交流的代表之一。网络研修使他得到快速成长。他先是被调入会文中心校,后来又被调入市教研室,现在已经担任市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文昌市龙楼镇龙楼中学,相信知道的人也不多,但该校的黄良师老师,在他的博客上有这样一段自白:‚我不是什么文者,也不是所谓的良师,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教书匠,我只是尽力砌好每一块砖,教好每一位学生!我也不是什么才子,也不是所谓的益友,我只知道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朋友!!‛ 在乡村中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黄良师老师不但每每为各位研友带来‚研修美餐‛,还利用他高超的电脑技术帮助其他学员解决研修上的各种困难,用他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研友,他不仅成了省初中数学网络教研核心团队的重要成员,还曾经走出海岛,被甘肃和湖南岳阳等地聘请当过远程研修指导教师;……像这样的中小学老师,在海南还可以列出一长串。
陈小娅副部长2006年1月23日在听取我院的汇报和部分中小学教师关于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的发言后,当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省教师的精神状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说,‚成长博客很好。朱慕菊同志跟我说过,你们的网站很好。教师伴随课改在一个很好的载体下成长,这是一个创新。我们多年来都想形成教师培训的内在激励机制,调动和激活每个人的积极性。在开展素质教育调研时,我们发现这还没有转化为每个学校的自觉行为,尚未改变教师的职业
生涯。但从大家的发言看,海南的成长博客正在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涯。让教师共同介入网络,相互促进,课改与网络相互推进,这对教师的职业非常重要。我有机会要上你们网站去看一看。今年对于课改和教育信息化都要开专门会议来推进。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要继续探索,搞这个网是正业。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来推动教师培训。‛2006年底,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民生教授在点评起源于我省的基于博客的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时,也从专家的视角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
2005年在海南初识网站,了解到海南和其它地区的网络教研,认为这是里程碑式的工作,在今天这已无容置疑了。
在这里,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平等交流,研讨分享,专业引领(比一般专业引领作用更大),团队合作……得以实现。 在这里,改革的热情被点燃。
在这里,理论被广泛地传播和普及。
在这里,实践的积累和提升为改革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教师既是推进改革的力量,而更重要的也是发展的对象。 从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中蕴藏着巨大的改革热情,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以星点燃星,以火点燃火)
促进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改革应当达到的目标,这才能通过教育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改变教师才能改变教育,这才是教育的希望。)
从领导和专家的评价中,我们看到,网络正在改变我们教师的职业生涯(或职业生活方式)。
继2009年我省开展普通高中10个学科7277名教师的新课程全员远程研修之后,从昨天开始,我们又要迎来普通高中教师的首次真正全科全员新课程远程研修,报名参加研修的人数达到8900余人,而从今天开始,我们还要开展今年以来第二次初中骨干教师的远程研修,也是我省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首次新课程远程研修,同时参加远程研修的总人数将首次突破万人,再次书写了海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史上的史无前例。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次远程研修成为我们参加研修的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史无前例。为通过相互提醒或激励形成良好的远程研修氛围,为推动网络教研的常态化,我们倡议从今天开始正式启用以下一句简短的问候语:
‚今天你网研了吗?‛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添加一系列新的问候语:
‚今天你网研有新的收获吗?‛
‚今天你网研快乐吗?‛
…………
‚中改院之研修生活乐趣‛
——生物学科团队生活随记
陈廷文
2010年7年7月13日下午,酷暑的省会海口市迎来一批特殊客人,来自全省各学科的省课程专家团队开始入驻海口‚中改院‛。于是,在这院子里头每天都有些新鲜的事儿发生……
‚研修‛的魅力
从教近20年了,来自儋州高泽现老师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高级别、大规模的网络研修活动。按照团队的分工,他主要负责观看专家教学视频,提供研讨主题及相关作业的布置等,兴奋、满足之余,他也感到有哪些地方不大对劲儿:如此这般的‚坐功‛,对每位老师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思考后才答复。就这样,他头脑中波翻浪涌,一种强烈的表达冲动撞击着胸膛,有些话似乎‚非说不可‛。
14日晚饭后,高老师连忙走进房间,径直打开研修网络平台。浏览——沉思——键盘开始在他手下起舞。断断续续、时快时慢的节奏里,他的心情一直‚亢奋‛着。次日0时43分,当我叫他去冲凉时,他说:‚还早,一会再冲吧‛,我说:‚不早了,快1点了。他才大吃一惊,说‚不会吧!我刚坐不久啊,你不会看错吧!‛。‚不会的,赶紧去冲凉吧,明天还有任务!‛于是,他有点恋恋不舍的离开电脑去冲凉了。‚团结就是力量……‛洗澡间里传出了高昂的男高音来,我想他肯定是在美滋滋儿地体验着心中的欢喜,那种愉悦的心情随着歌声在释放、舒展,弥漫着整个空间,我也深深被感染了。
在‚中改院‛,像高老师这样‚走火入魔‛的人,绝不止他一个人。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如此,都沉醉在研网中。
‚研修‛的问候
‚研修‛为团队带来全新的尝试和体验,给予他们自愿参与、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鼓励的机会,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他们的职业生活和日常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发现了自己先前从未发现的个人潜能。而生命的自觉一旦被唤醒,在老师们眼里,那些原本普普通通的日子忽然间有了意义,而那熟悉的‚研网‛平台,也成为展示自己‚生命活力‛的舞台。不管是在房间里,还是在吃饭时,总能听到团队成员彼此间的交流,或一个接一个,或三五成群一起,老师们浏览着、议论着,或轻击键盘表达着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正如陈夫义院长在开班仪式上的提议,大家见面打招呼,彼此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要问‚你今天网研了没?‛。在这里我们都问:‚你今天点评了没?‛、‚简报出了没?‛、‚你眼睛还好?‛、‚哪个班级较好?‛
有时,看到一线学员的点评,甚至接到老同学、老朋友的问候电话,几句贺语、一番肯定,那份感动、激动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这也就成为课程团队愿意不分昼夜开展‚研修‛工作的理由。由于‚研修‛的‚助力‛越发深入,而在‚书香‛渐浓的 ‚中改院‛,在‚研修‛平台里头的文字,也渐渐多了一些思想的力量和优美
蜜蜂能识别不同的颜色
项宏坤 山东省郯城实验中学 (临沂市生物7班, 学员)
一、提出问题:
蜜蜂能否识别不同的颜色?
二、作出假设:
结论:蜜蜂能够识别不同的颜色
2、实验可能的结果Ⅱ:蜜蜂最先驻留在四色花上,数量大致相似
结论:蜜蜂不能够识别不同的颜色。
六、表达与交流:
高泽现:实验设计符合新课标提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操作性强,很值得借鉴和在教学中实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冯俊: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探究实验”以实验探究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提高能力。黄老师设计的这个探究实验过程比较完整,科学性、可行性也较强,注重在对照组、变量和重复组方面的设计,对结果进行预测并得出结论。
作业二:从你已有的教案中,选择一个探究教学选题,并根据今天研修的内容,尝试对其进行修改。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司琼清 海口市, 十一中 (初中生物05班, 学员)
一、教学目标
具:
教案设计: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项宏坤
山东省郯城实验中学 (临沂市生物7班, 学员)
教学目标 :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3、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4、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教学设计: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方法: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 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 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 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材料用具:
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4个,卫生纸若干张,清水,标签,胶水等。
实验步骤:
(1)浸种使小麦种子萌动。
(2) 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0粒和白皮小麦200粒分别放在标有1号和2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3)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粒和白皮小麦20粒,分别切下它们的胚,分别放置胚和胚乳部分。
(4)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分两部分放在标有3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5)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乳部分,分两块放在标有4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①3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②4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乳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③设置1号和2号培养皿的意义是什么? 。
④试根据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⑥有兴趣的同学可将红皮小麦的胚" 嫁接" 在白皮小麦的胚乳上,或把白皮小麦的胚" 嫁接" 在红皮小麦的胚乳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
浏览:45评论:9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2
评论列表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夹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美术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信息技术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人与自然 新书推荐 更新日志 栏目地图 标签内容 生物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生物>>教师中心>>试教通讯>>专辑五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山东省郯城实验中学 (临沂市生物7班, 学员) 探究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对教室的消毒效
果
李成广(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 256200)
手机:[1**********]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甲型H1N1流感的突然袭来扰乱了人们平静而安逸的生活,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开始蔓延时,我国有一部分学校被隔离、停课,我们对此非常恐慌。为了防治甲型H1N1流感,人们踊跃购买84消毒液对其生活、工作环境进行消毒,我们学校也安排专人每天定时对教室、功能室等进行消毒。利用84消毒液对教室等进行消毒能切断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对于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使用84消毒液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一定的误区,如有些人认为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有效,每天消毒的次数越多越好„„。为了指导人们正确使用84消毒液科学消毒,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我校生物科技创新活动小组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56页的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开展了“探究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对教室的消毒效果”这一探究实践活动。
1 材料用具
1.1 材料 牛奶1000毫升、琼脂20克、84消毒液。
1.2 用具 培养皿、胶皮手套、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喷壶、量筒、烧杯、恒温箱、高压灭菌锅。
2 探究过程
2.1 配制培养基 将20克琼脂放入1000毫升牛奶中加热,溶解后过滤,测其pH 值约为6.5,呈弱酸性,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pH 值调整至7.0~7.2。
2.2 装皿和灭菌 在标签纸上标明组别(即班级名称+A、B 、C 序号)、实验日期等,用透明胶带将
标签纸固定在培养皿的底部。将冷却的培养基分装于每个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加入20毫升培养基)。然后将培养皿置于高压灭菌锅(1.05千克/厘米) 内灭菌30分钟,温度控制在121℃。 2
2.3 配制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水溶液 按照体积比为1∶50、1∶100、1∶150、1∶200、1∶300、1∶600、1∶1000配制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水溶液,然后用喷壶分别对八年级一至七班的桌椅、窗台、门把手、地面、墙壁等处进行消毒(各班的消毒液浓度如下表),每班的喷雾量为2.5升,消毒时间为15分钟。消毒后所有人员离开教室,关闭门窗30分钟。
2.4 接种 将标有班级名称的培养皿(每班在不同位置放置A 、B 、C 三套培养皿) 打开皿盖,分别放置于各个班级。10分钟后盖上皿盖封好。
2.5 恒温培养 将24套培养皿置于28℃的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
2.6 观察并计数 利用菌落计数法统计各培养皿内的菌落数。
3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1 实验结果
3.2 结论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可见:⑴实验组的菌落数与对照组的菌落数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说明84消毒液对各班教室都有消毒作用;⑵浓度超过1:200的84消毒液消毒效果都很好,杀菌率都达到90%以上;⑶浓度过低消毒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则危害人体健康、损害呼吸道,具有“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且会造成消毒液的浪费。
由此可见,84消毒液并非浓度越高越好,建议家庭和学校在使用消毒液消毒时不要超过1:100,浓度最好控制在1:200至1:100之间。
4 讨论
4.1 探究本实验后,我们生物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又提出许多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探究消毒液对生物的影响(如“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探究长期使用84消毒液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等。由于我们初中学生受年龄、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目前还无法实施,希望高中和大学的学生继续开展类似的创新实践活动。
4.2 探究实验中菌落计数可以采用菌落计数仪或其他一些仪器(如显微镜) 进行准确计数,为减少误差在计数时还可以在培养皿下放置光源,并用细笔尖做记号进行计数。但由于我们初中学校实验室配备条件和学生能力水平有限,只能借助放大镜粗略计数,实验结果虽然存在较大误差,但在实验中各培养皿内的菌落数差别明显,通过定性分析,能直观地说明各个教室内不同浓度84消毒液的消毒效果。
5 建议
为了避免84消毒液对人们的生命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其正面消毒作用,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使用84消毒液时一定要参照使用说明,不同消毒对象配制不同浓度的消毒液,不要盲目追求高浓度,宁可稍低一点。经测定:两瓶500毫升矿泉水瓶的水中加入一矿泉水瓶盖(4~6毫升)的84消毒液即可。
5.2 84消毒液对棉丝织物、金属易腐蚀褪色,对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应及时用流水清洗。实验时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5.3 太阳紫外线是最好的消毒剂;家庭或学校不是医院,开窗通风比用消毒液消毒、杀菌效果还要好;各种消毒剂不要混在一起使用,防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走出使用消毒液的误区,科学消毒,才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
课题: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山东省郯城实验中学 (临沂市生物7班, 学员)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器官和组织;(2)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
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难点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同组织的区别;找准组织的分布。
学生准备 苹果、(新鲜)高粱秆。
教师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计算机课件、苹果、番茄植株(能看到花和果实的)。
教学过程
【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全体):老师好!
师:请坐。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我们上节课的学习,你获得的主要知识是什么?
生(全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师:那么谁能以人体的结构层次为例给大家做一下描述呢?
生l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又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共同探究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鼠标点击显示本节课的课题及丰富多彩的植物画面。)
师(手持苹果):你知道苹果是怎样结成的吗?
生2:将苹果的种子播到土中,在适宜的条件下,长出根、茎、叶、然后开花、结果,再一点点发
育成熟。
师(展示茄子的完整植物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株植物体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
生3:走到前面来为大家进行演示说明,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生全体掌
声祝贺。)
师:你们知道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是器官还是组织吗?
生(全体):是器官。
生4:老师,我知道人的器官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基本组织构成的,
那么植物体的器官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呢?
师:有知道的吗?下面请将你们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和高粱秆拿出来进行分组讨论和观察。
生5:1.苹果的果皮是保护组织,果肉是营养组织,果向内部包围种子的部分是输导组织,果柄
也是输导组织。
2.甜秆的坚韧表皮是保护组织,甜水是营养组织,咀嚼后剩下的渣滓是输导组织。
生6:老师,我有补充,还有分生组织。
生7:(询问):你能说出哪部分是分生组织吗?
生8:由分布在植物体内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群构成的就是分生组织。对于保护组织,营养组
织以及输导组织等都是由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形成的。(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多媒体显示画面)你能识别出画面中的组织吗?现在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可以相互讨论,看
看哪些知识需要掌握,讨论之后,分组提出问题并回答。(大家可以主动发问和抢答,看谁的问题提得
好,回答最准确。)
师:画面中所示的组织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生8: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
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
生9:老师,我们小组认为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生10:老师,我也有补充,我们小组认为输导组织除了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之外,还应该有
运输有机物的作用。(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看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强的。我相信只要同学们用心去学,一定会成为小科学家的。(生笑。)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回答各组织的主要分布情况如何。
生11:分生组织主要分布在根尖的分生区,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营养组织主要分布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输导组织主要分布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
生12;:老师,我有补充,我们小组认为茎尖也有分生组织,因为我发现道路两旁的树干顶端被截
去之后,再不能继续往上生长了,所以我判断茎尖也有分生组织。
师:我说你们能成为小科学家,不错吧!
现在你们能描述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吗?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为大家展示出你们小组的设计,好
吗?
(小组代表进行描述并投影展示。生评出最佳设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师(鼠标点击):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出动物体和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
同点吗?
生13:相同点: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由细胞构成组织,由不同组织构成器官。 不同点:构成植物体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没有系统,由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2.构成动物体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有八大系统,由系
统构成动物体。
师(鼠标点击):通过本节课自主探究学习,你们认为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知识?哪些同学能到前面
做总结?
生14: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我认为应该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六种器官)──植物体;构成植物体的四种组织和作用,以及六种器官还有与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点。
师:总结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对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掌握得如何?(投影展示。)
(学生相互评价。)
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小组内同学合作学习也配合得十分默契,当然也是每个人积极参与的结果,希望保持下去。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植物体、动植物体以及人体大多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那么在生物圈中有没有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
研究,好吗?
生(全体):好!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吧。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全体):老师再见!
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
构;
2. 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
技能性目标:
1.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尝试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情感性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激发学生利用生物科学研究的手段探究生命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索精神,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知识目标:
1. 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 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切片。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进行自学,培养学生阅读、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学生展示交流和互相质疑,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倾听、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总结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知识目标
1.理
二、作出假设
蜜蜂能够识别不同的颜色。
三、制定计划
1、材料用
主编:许冠学
编委:冯 俊 陈廷文 唐 铭 唐 艳 钟慧君 高泽现
责编:陈廷文 唐 艳
深思慎取 用心精研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 吴益
研修进入第二天了。学员们学习积极性很高,提交作业也很快。但是,据课程团队专家们反映,有些学员的作业还是只求量不讲质,几句话,百来字,就提交了。这和我们今年‚降量提质‛的望有一定差距。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有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还说:‚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里有两个很关键的话语:求思之深,深思而慎取。
研修学习,要的是有所思,有所得,而不是为了那两天1篇作业和一天10条评论。在去年的研修中,我曾引用山东省张志勇副厅长的文章,谈到研修和培训的区别:研修,是自己主动地获取;培训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主动获取,就需要我们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思,用心交流,用心地写。这也就是说要讲究‚求思之深‛。
求思之深,要求我们对研修资源(包括视频、文本和专家的指导、点拨以及同伴学友的评论等)用心领会,深思慎取。优秀的课堂实录,专家提供的文本材料,自然有可观之处,但是,我们学习不是简单地认同、演绎或给予赞誉追捧,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感受体验,可以是认同发挥,也可以是不同认识的讨论争鸣。 面对专家,不要太过高看,也不要小看自己。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更何况我们作为一线的实践者,很多感受才更为真切,遇到的现象和问题也可能是专家
没有遇到过的,他们的观点也不一定能够涵盖所有。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梳理、选择取舍,把自己的思想提炼出来,把自己的问题开列清楚,说自己的话,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经验。
当我们思之深时,就一定不会只是几句话、百来字了,就会有思想的汩汩流淌,文采的涓涓细流。希望我们作为学习的主人,不要把话说得太过简单,不要只是" 自说自话" ,要能够" 自圆其说" ,如果能够" 自成一体" ,那就‚大成‛了。
今天你网研了吗?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 陈夫义
小时候,家境并不宽裕,但当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每当有邻居或朋友从门前经过,总要打一声招呼,问问‚吃饭没有?‛如果对方没有吃饭,不管家里的饭够吃还是不够吃,都要盛情邀请朋友一起共进午餐或晚餐,如果不够吃,就自家煮一点面条或剩饭吃。如果来了客人,只要客人尚未吃饭,即使自家已经吃过,也要重新做饭做菜,好好招待客人。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让给客人吃,是我家先辈们一直保持的一个传统和美德。
在中国传统的问候语中,朋友之间相遇,使用频率最高的问候语也是‚你吃饭了吗?‛这是否说明了在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朋友之间对相互生存状态的关心,笔者无从考证。直至今天,很多人仍然把问‚吃饭了没‛当成一种寒暄,当成一种打开话题的方式,就像西方人
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谁体会过问‚今天你吃饭了没?‛的人在你生活中的地位和对你的关心?往往问这句话的人可能是关系最好的人。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朋友之间关心的重点开始逐步转向精神生活领域。比如有一段时间不曾想见的朋友之间相遇时,其问候语可能不再是‚你吃饭了吗?‛而是‚你还好吗?‛等等什么的。 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逐步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它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乃至职业生活方式。记得在2005年我院的成长博客正式开通不久,我们就听到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些老师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走进厨房,而是打开电脑,了解自己的博友有什么新鲜文章和评论出炉,又在博客上发表了什么新的观点,了解自己的文章或评论是否受到关注(如点击率是否高),又有什么回复。在囫囵解决晚餐之后更是挑灯夜战,不弃不离,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乐此不彼地在那片寂静的天空里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表达和展示自我,与同伴和专家交流。有的老师在参加首次远程研修后感慨地写道:‘没有想到:研修,我会如此的投入与积极,常常忘了吃饭的时间,甚至于希望它能永久开放;研修,我会如此的收获,意识和观念发生了改变还增长了知识;研修,我会如此的享受,推掉了数次的喝茶与牌局甘与其为伴;研修,我会如此的幸福,虽然认识了自我的不足也得到了许多赞赏……。’‛有的老师甚至迷上了研修,在家庭的支持下,整天泡在电脑旁,端茶送水做饭家务全靠家人。
实践表明,网络研修也确实加快了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如本来影响力十分有限的文昌市烟墩小学,因为教师自筹经费买电
脑、搞网研,整个教师群体自开展网络教研以来,都得到了快速成长,副校长陈其欧因参与和推动网络教研成绩突出,在2005年6月召开的首次‚教育部新课程网络教研研讨会‛上就是七位作经验交流的代表之一。网络研修使他得到快速成长。他先是被调入会文中心校,后来又被调入市教研室,现在已经担任市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文昌市龙楼镇龙楼中学,相信知道的人也不多,但该校的黄良师老师,在他的博客上有这样一段自白:‚我不是什么文者,也不是所谓的良师,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教书匠,我只是尽力砌好每一块砖,教好每一位学生!我也不是什么才子,也不是所谓的益友,我只知道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朋友!!‛ 在乡村中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黄良师老师不但每每为各位研友带来‚研修美餐‛,还利用他高超的电脑技术帮助其他学员解决研修上的各种困难,用他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研友,他不仅成了省初中数学网络教研核心团队的重要成员,还曾经走出海岛,被甘肃和湖南岳阳等地聘请当过远程研修指导教师;……像这样的中小学老师,在海南还可以列出一长串。
陈小娅副部长2006年1月23日在听取我院的汇报和部分中小学教师关于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的发言后,当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省教师的精神状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说,‚成长博客很好。朱慕菊同志跟我说过,你们的网站很好。教师伴随课改在一个很好的载体下成长,这是一个创新。我们多年来都想形成教师培训的内在激励机制,调动和激活每个人的积极性。在开展素质教育调研时,我们发现这还没有转化为每个学校的自觉行为,尚未改变教师的职业
生涯。但从大家的发言看,海南的成长博客正在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涯。让教师共同介入网络,相互促进,课改与网络相互推进,这对教师的职业非常重要。我有机会要上你们网站去看一看。今年对于课改和教育信息化都要开专门会议来推进。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要继续探索,搞这个网是正业。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来推动教师培训。‛2006年底,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民生教授在点评起源于我省的基于博客的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时,也从专家的视角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
2005年在海南初识网站,了解到海南和其它地区的网络教研,认为这是里程碑式的工作,在今天这已无容置疑了。
在这里,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平等交流,研讨分享,专业引领(比一般专业引领作用更大),团队合作……得以实现。 在这里,改革的热情被点燃。
在这里,理论被广泛地传播和普及。
在这里,实践的积累和提升为改革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教师既是推进改革的力量,而更重要的也是发展的对象。 从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中蕴藏着巨大的改革热情,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以星点燃星,以火点燃火)
促进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改革应当达到的目标,这才能通过教育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改变教师才能改变教育,这才是教育的希望。)
从领导和专家的评价中,我们看到,网络正在改变我们教师的职业生涯(或职业生活方式)。
继2009年我省开展普通高中10个学科7277名教师的新课程全员远程研修之后,从昨天开始,我们又要迎来普通高中教师的首次真正全科全员新课程远程研修,报名参加研修的人数达到8900余人,而从今天开始,我们还要开展今年以来第二次初中骨干教师的远程研修,也是我省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首次新课程远程研修,同时参加远程研修的总人数将首次突破万人,再次书写了海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史上的史无前例。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次远程研修成为我们参加研修的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史无前例。为通过相互提醒或激励形成良好的远程研修氛围,为推动网络教研的常态化,我们倡议从今天开始正式启用以下一句简短的问候语:
‚今天你网研了吗?‛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添加一系列新的问候语:
‚今天你网研有新的收获吗?‛
‚今天你网研快乐吗?‛
…………
‚中改院之研修生活乐趣‛
——生物学科团队生活随记
陈廷文
2010年7年7月13日下午,酷暑的省会海口市迎来一批特殊客人,来自全省各学科的省课程专家团队开始入驻海口‚中改院‛。于是,在这院子里头每天都有些新鲜的事儿发生……
‚研修‛的魅力
从教近20年了,来自儋州高泽现老师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高级别、大规模的网络研修活动。按照团队的分工,他主要负责观看专家教学视频,提供研讨主题及相关作业的布置等,兴奋、满足之余,他也感到有哪些地方不大对劲儿:如此这般的‚坐功‛,对每位老师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思考后才答复。就这样,他头脑中波翻浪涌,一种强烈的表达冲动撞击着胸膛,有些话似乎‚非说不可‛。
14日晚饭后,高老师连忙走进房间,径直打开研修网络平台。浏览——沉思——键盘开始在他手下起舞。断断续续、时快时慢的节奏里,他的心情一直‚亢奋‛着。次日0时43分,当我叫他去冲凉时,他说:‚还早,一会再冲吧‛,我说:‚不早了,快1点了。他才大吃一惊,说‚不会吧!我刚坐不久啊,你不会看错吧!‛。‚不会的,赶紧去冲凉吧,明天还有任务!‛于是,他有点恋恋不舍的离开电脑去冲凉了。‚团结就是力量……‛洗澡间里传出了高昂的男高音来,我想他肯定是在美滋滋儿地体验着心中的欢喜,那种愉悦的心情随着歌声在释放、舒展,弥漫着整个空间,我也深深被感染了。
在‚中改院‛,像高老师这样‚走火入魔‛的人,绝不止他一个人。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如此,都沉醉在研网中。
‚研修‛的问候
‚研修‛为团队带来全新的尝试和体验,给予他们自愿参与、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鼓励的机会,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他们的职业生活和日常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发现了自己先前从未发现的个人潜能。而生命的自觉一旦被唤醒,在老师们眼里,那些原本普普通通的日子忽然间有了意义,而那熟悉的‚研网‛平台,也成为展示自己‚生命活力‛的舞台。不管是在房间里,还是在吃饭时,总能听到团队成员彼此间的交流,或一个接一个,或三五成群一起,老师们浏览着、议论着,或轻击键盘表达着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正如陈夫义院长在开班仪式上的提议,大家见面打招呼,彼此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要问‚你今天网研了没?‛。在这里我们都问:‚你今天点评了没?‛、‚简报出了没?‛、‚你眼睛还好?‛、‚哪个班级较好?‛
有时,看到一线学员的点评,甚至接到老同学、老朋友的问候电话,几句贺语、一番肯定,那份感动、激动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这也就成为课程团队愿意不分昼夜开展‚研修‛工作的理由。由于‚研修‛的‚助力‛越发深入,而在‚书香‛渐浓的 ‚中改院‛,在‚研修‛平台里头的文字,也渐渐多了一些思想的力量和优美
蜜蜂能识别不同的颜色
项宏坤 山东省郯城实验中学 (临沂市生物7班, 学员)
一、提出问题:
蜜蜂能否识别不同的颜色?
二、作出假设:
结论:蜜蜂能够识别不同的颜色
2、实验可能的结果Ⅱ:蜜蜂最先驻留在四色花上,数量大致相似
结论:蜜蜂不能够识别不同的颜色。
六、表达与交流:
高泽现:实验设计符合新课标提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操作性强,很值得借鉴和在教学中实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冯俊: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探究实验”以实验探究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提高能力。黄老师设计的这个探究实验过程比较完整,科学性、可行性也较强,注重在对照组、变量和重复组方面的设计,对结果进行预测并得出结论。
作业二:从你已有的教案中,选择一个探究教学选题,并根据今天研修的内容,尝试对其进行修改。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司琼清 海口市, 十一中 (初中生物05班, 学员)
一、教学目标
具:
教案设计: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项宏坤
山东省郯城实验中学 (临沂市生物7班, 学员)
教学目标 :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3、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4、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教学设计: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方法: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 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 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 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材料用具:
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4个,卫生纸若干张,清水,标签,胶水等。
实验步骤:
(1)浸种使小麦种子萌动。
(2) 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0粒和白皮小麦200粒分别放在标有1号和2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3)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粒和白皮小麦20粒,分别切下它们的胚,分别放置胚和胚乳部分。
(4)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分两部分放在标有3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5)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乳部分,分两块放在标有4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①3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②4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乳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③设置1号和2号培养皿的意义是什么? 。
④试根据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⑥有兴趣的同学可将红皮小麦的胚" 嫁接" 在白皮小麦的胚乳上,或把白皮小麦的胚" 嫁接" 在红皮小麦的胚乳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
浏览:45评论:9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