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企业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摘要:文章对企业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是组成企业的三大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的一

摘要:文章对企业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是组成企业的三大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关系,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对企业至关重要。

关键词:企业治理;资源;企业要素;配置

一、 前言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价值的主要提供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企业盈利,有的企业亏损,即使是在同一行业也是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关键就在于企业这个系统的功能,功能强的企业提供价值的能力或创造利润的能力强,反之则否。而功能决定于结构,结构不同则功能有异。所以研究企业的构成要素,分析构成要素对系统的影响,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的构成要素,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都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企业的状况,但是这些研究的出发点不同,观点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对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并没有完全理顺。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就企业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的治理理念、资源配置等有所帮助。本文虽然以制造企业为例进行论述,但对于服务企业同样也是适用的。

二、企业构成要素的总体分析

从宏观上看,企业活动表现为人员、物质、信息的流动,也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根据职能划分,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设计开发人员、制造施工人员、营销服务人员、治理人员等,这些人员通过获取知识、形成技术、展现技能创造出企业和市场所需的产品。物力资源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如原材料、厂房、设施、通讯、交通、办公场所等。信息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各种信息的发布、沟通和传递,包括市场信息、知识技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三个构成要素中,人力资源起主导地位,不仅因为物质和信息是由人决定的,而且物质和信息也是为人服务的,物质和信息是人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结果。企业的构成要素可用图1来表示。

从企业的构成要素看,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构成企业的“软件”,人力资源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和信息资源包含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从本质上都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认知。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相互作用,人的活动丰富了信息,而信息又会改变人的认知。企业的目的就是把这些认知加以利用、整合、发挥,转化为有形产品,以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因为“软件”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所以它具有个体性、丰富性、易变性,利用好了,可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精神,形成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企业的“硬件”,如厂房、设施、产品、通讯、交通、办公场所等要素是企业在成立之初由相关人员进行策划并建设的,从其来源看,这些“硬件”也是“软件”的转化,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品,“硬件”通过“软件”起作用。企业的“硬件”虽然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除非企业转型,否则改变不大。

三、企业的资源配置分析

1.人力资源的治理。

知识的获取及利用。企业活动的主体是人,企业治理实际上就是更好地利用人的知识。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比重越来越小。从宏观上看,社会的物质总量取决于知识总量,把握的知识越多,可能创造的价值越大。从微观上看,知识作用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实现和成长进步。现在许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不惜重金从社会上招聘高层次人才,或者花大量金钱进行人员培训,目的就在于获得更多的知识。

知识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知识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零散的,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转化为技术,从而为创造产品做好预备。知识可以直接为生产所用,也可以不直接为生产所用,知识就如水和空气,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构成企业的基本面。企业应当为知识的扩充和系统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创造条件鼓励知识流入,通过知识创新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为企业所用。企业可以通过招聘高素质的员工,加强内部培训,创新学习环境,购买技术专利、扩大与高校等知识机构的联合等方式增加知识总量。

技术的形成及其作用。知识是一个基本面,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直接作用于生产。假如这种系统化的知识与产品有关,就形成了企业的技术。技术是产品的前提,没有技术就生产不出产品。对企业来说,技术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产品技术,主要包括产品的构成及技术指标;另一类是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制造水平上,产品技术再先进,假如没有合适的机器、设备、厂房、工艺来制造它,还是无法实现。可见,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的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每年我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产生,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制造技术落后,工艺设备落后。就产品技术而言,我国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很多企业依靠购买现成的技术投入生产,还有些企业完全仿制别人的产品,根本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有些大公司虽然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但经费投入不足。这些原因使我国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欠缺,技术落后,缺少创新,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要增强竞争优势,企业就应当重视技术开发,增加科研经费,重视科研人员,走科技兴企的路子。对高新产业,应当紧跟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动态,把握最新技术,培养和引进关键人才,力争高起点、高标准,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对传统产业,应当通过自主创新,增强自我改造能力,力争产品有突破,工艺有改进,治理有提高。

技能应用与产品实现。技术是企业无形的资产,是企业赖以生产的基础。技术要转化为产品,必须靠工作者的技能。技能是对技术的把握和应用能力,它以知识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持,以熟练程度为表现,具体表现在工作者的操作能力上。不同工作所需的技能不同。开发和设计工作需要的是产品策划能力,对设计组合能力、计算能力、绘画能力要求较高,开发设计工作一般由专业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他们担负着将知识转化为产品技术的重任,是企业的宝贵资源。要提高他们的技能,就要重视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待遇,提供培训,使他们能不断地充实新知识,紧跟本专业的技术前沿,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灵感,创造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

对于产品制造,主要由技术工人和施工人员完成,其技能主要体现在对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施工工艺的遵守能力上,工人的技术熟练、工艺合理,就可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短缺,非凡是熟练工人供不应求。对于这部分人员,企业也应该把他们作为宝贵的资源,逐步提高其地位和待遇,使其发挥制造生力军的作用。

在市场营销方面,需要一批有创意,勇于开拓的人才,他们面对市场需求和顾客群,比较轻易产生新鲜的想法并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而每一个想法都蕴涵着无限商机。企业的价值要靠市场来实现,而市场是多变的,这就要求市场营销人员有敏锐的头脑,善于捕捉商机,视野开阔,信息畅通,一旦有机会立即采取行动占领市场。

对于治理人才,需要的是归纳能力、文字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治理无处不在,包含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它要求治理人员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发生的问题进行疏导和沟通,对出现的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适当形成文件,或制定规章程序,或形成企业精神,然后把这些文件发布、宣贯和执行。治理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要注重发掘、培养或引进那些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发挥他们的治理才能,使之成为企业生产的润滑剂。2.物力资源的治理。物力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企业产品和制造产品的保障设施。物力资源的治理就是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物力资源,把适宜的物质用在适宜的地方,避免物质的闲置和浪费,加快物质的流动速度或使用频率,使单位物质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现在许多企业非凡重视物流治理,建立了零库存的概念,也就是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产品和配置生产要素,尽量避免物质积压,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企业治理对物力资源的另一个显著作用是提高物力资源的质量,非凡是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没有好的质量是不能持久的,那些历久不衰的百年企业无不是靠质量取胜。治理之所以能提高产品质量,是因为采用一定的治理模式,将目标与准则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各项活动都符合预定的标准。例如目前较为流行的ISO9001质量治理体系,是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着手,建立起文件、治理者、资源、产品生产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的准则和方法,以最终满足顾客要求。“6个西格玛”治理模式,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趋势制定措施,减小生产过程的波动,以达到一定的质量目标。这些治理手段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产品质量。

3.信息资源的治理。企业信息表现为一切企业要素及其活动的反映。知识、技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这些信息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治理好这些信息,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产活动,一方面表现为物的流动,即物流;一方面表现为信息的流动,即信息流。信息流是物流的数学反映,同时,信息流也反作用于物流,也即通过人对信息的分析计算,有计划地调整物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流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一方面,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信息的传递和分析越来越快捷、方便,在物还没有流动之前,就可以用信息技术对物流进行模拟和分析,论证其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有计划地实施物流。另一方面,信息的流动可以促进企业员工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形成一个信息互通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能够促进知识总量的增加,促进技术和技能的提高,增强市场反应灵敏度,而且轻易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创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世界上有很多企业因为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提高生产率和降低费用方面取得了

巨大成功。

从信息资源的构成看,知识、技术是和产品有关的信息,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如前所述。从这些信息里可以抽象出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的信息对企业具有普遍性,它由产品信息决定,但又高于产品信息,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就是这种共性信息。因为从本质上看,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决定的,但对企业每一个人都适用。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重点讨论。

规章制度是企业的行为规范。企业活动就是人的活动,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首先要管好人,约束人的行为,使其与企业的目标一致,管好人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治理人不能靠治理者的说教,必须以规章制度为依据,通过贯彻规章制度,使企业理念、行为规范、工作程序、奖惩制度等深入人心,达到约束行为的目的。在治理制度的建设上,西方国家有较先进的经验,他们经过几百年市场经验的摸索,创造出许多先进的治理模式,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治理经验,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的硬性规定,它是具体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的灵魂,它自发、自觉地作用于每一个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也是企业持续进步的动力,其在增强企业凝聚力、建设新型团队、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组织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论

通过对企业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分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是组成企业的三大要素,三大要素又由各自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最终表现为企业产品的实现。企业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使每一要素都能发挥最大作用,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法律规定的企业(商事组织)形式有哪些?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的商事组织主要有三种组成形式:即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

1、个人独资企业

是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99年8月30日通过,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二)有合法的企业名称;(三)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四)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五)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2、合伙企业

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二个以上合伙人。合伙人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书面合伙协议;(三)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四)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合伙人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需要评估作价的,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也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评估。

合伙人以劳务出资的,其评估办法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并在合伙协议中载明。

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履行出资义务。 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3、公司

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企业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摘要:文章对企业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是组成企业的三大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的一

摘要:文章对企业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是组成企业的三大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关系,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对企业至关重要。

关键词:企业治理;资源;企业要素;配置

一、 前言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价值的主要提供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企业盈利,有的企业亏损,即使是在同一行业也是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关键就在于企业这个系统的功能,功能强的企业提供价值的能力或创造利润的能力强,反之则否。而功能决定于结构,结构不同则功能有异。所以研究企业的构成要素,分析构成要素对系统的影响,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的构成要素,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都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企业的状况,但是这些研究的出发点不同,观点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对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并没有完全理顺。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就企业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的治理理念、资源配置等有所帮助。本文虽然以制造企业为例进行论述,但对于服务企业同样也是适用的。

二、企业构成要素的总体分析

从宏观上看,企业活动表现为人员、物质、信息的流动,也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根据职能划分,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设计开发人员、制造施工人员、营销服务人员、治理人员等,这些人员通过获取知识、形成技术、展现技能创造出企业和市场所需的产品。物力资源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如原材料、厂房、设施、通讯、交通、办公场所等。信息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各种信息的发布、沟通和传递,包括市场信息、知识技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三个构成要素中,人力资源起主导地位,不仅因为物质和信息是由人决定的,而且物质和信息也是为人服务的,物质和信息是人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结果。企业的构成要素可用图1来表示。

从企业的构成要素看,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构成企业的“软件”,人力资源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和信息资源包含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从本质上都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认知。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相互作用,人的活动丰富了信息,而信息又会改变人的认知。企业的目的就是把这些认知加以利用、整合、发挥,转化为有形产品,以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因为“软件”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所以它具有个体性、丰富性、易变性,利用好了,可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精神,形成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企业的“硬件”,如厂房、设施、产品、通讯、交通、办公场所等要素是企业在成立之初由相关人员进行策划并建设的,从其来源看,这些“硬件”也是“软件”的转化,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品,“硬件”通过“软件”起作用。企业的“硬件”虽然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除非企业转型,否则改变不大。

三、企业的资源配置分析

1.人力资源的治理。

知识的获取及利用。企业活动的主体是人,企业治理实际上就是更好地利用人的知识。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比重越来越小。从宏观上看,社会的物质总量取决于知识总量,把握的知识越多,可能创造的价值越大。从微观上看,知识作用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实现和成长进步。现在许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不惜重金从社会上招聘高层次人才,或者花大量金钱进行人员培训,目的就在于获得更多的知识。

知识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知识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零散的,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转化为技术,从而为创造产品做好预备。知识可以直接为生产所用,也可以不直接为生产所用,知识就如水和空气,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构成企业的基本面。企业应当为知识的扩充和系统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创造条件鼓励知识流入,通过知识创新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为企业所用。企业可以通过招聘高素质的员工,加强内部培训,创新学习环境,购买技术专利、扩大与高校等知识机构的联合等方式增加知识总量。

技术的形成及其作用。知识是一个基本面,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直接作用于生产。假如这种系统化的知识与产品有关,就形成了企业的技术。技术是产品的前提,没有技术就生产不出产品。对企业来说,技术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产品技术,主要包括产品的构成及技术指标;另一类是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制造水平上,产品技术再先进,假如没有合适的机器、设备、厂房、工艺来制造它,还是无法实现。可见,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的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每年我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产生,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制造技术落后,工艺设备落后。就产品技术而言,我国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很多企业依靠购买现成的技术投入生产,还有些企业完全仿制别人的产品,根本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有些大公司虽然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但经费投入不足。这些原因使我国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欠缺,技术落后,缺少创新,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要增强竞争优势,企业就应当重视技术开发,增加科研经费,重视科研人员,走科技兴企的路子。对高新产业,应当紧跟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动态,把握最新技术,培养和引进关键人才,力争高起点、高标准,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对传统产业,应当通过自主创新,增强自我改造能力,力争产品有突破,工艺有改进,治理有提高。

技能应用与产品实现。技术是企业无形的资产,是企业赖以生产的基础。技术要转化为产品,必须靠工作者的技能。技能是对技术的把握和应用能力,它以知识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持,以熟练程度为表现,具体表现在工作者的操作能力上。不同工作所需的技能不同。开发和设计工作需要的是产品策划能力,对设计组合能力、计算能力、绘画能力要求较高,开发设计工作一般由专业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他们担负着将知识转化为产品技术的重任,是企业的宝贵资源。要提高他们的技能,就要重视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待遇,提供培训,使他们能不断地充实新知识,紧跟本专业的技术前沿,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灵感,创造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

对于产品制造,主要由技术工人和施工人员完成,其技能主要体现在对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施工工艺的遵守能力上,工人的技术熟练、工艺合理,就可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短缺,非凡是熟练工人供不应求。对于这部分人员,企业也应该把他们作为宝贵的资源,逐步提高其地位和待遇,使其发挥制造生力军的作用。

在市场营销方面,需要一批有创意,勇于开拓的人才,他们面对市场需求和顾客群,比较轻易产生新鲜的想法并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而每一个想法都蕴涵着无限商机。企业的价值要靠市场来实现,而市场是多变的,这就要求市场营销人员有敏锐的头脑,善于捕捉商机,视野开阔,信息畅通,一旦有机会立即采取行动占领市场。

对于治理人才,需要的是归纳能力、文字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治理无处不在,包含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它要求治理人员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发生的问题进行疏导和沟通,对出现的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适当形成文件,或制定规章程序,或形成企业精神,然后把这些文件发布、宣贯和执行。治理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要注重发掘、培养或引进那些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发挥他们的治理才能,使之成为企业生产的润滑剂。2.物力资源的治理。物力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企业产品和制造产品的保障设施。物力资源的治理就是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物力资源,把适宜的物质用在适宜的地方,避免物质的闲置和浪费,加快物质的流动速度或使用频率,使单位物质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现在许多企业非凡重视物流治理,建立了零库存的概念,也就是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产品和配置生产要素,尽量避免物质积压,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企业治理对物力资源的另一个显著作用是提高物力资源的质量,非凡是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没有好的质量是不能持久的,那些历久不衰的百年企业无不是靠质量取胜。治理之所以能提高产品质量,是因为采用一定的治理模式,将目标与准则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各项活动都符合预定的标准。例如目前较为流行的ISO9001质量治理体系,是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着手,建立起文件、治理者、资源、产品生产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的准则和方法,以最终满足顾客要求。“6个西格玛”治理模式,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趋势制定措施,减小生产过程的波动,以达到一定的质量目标。这些治理手段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产品质量。

3.信息资源的治理。企业信息表现为一切企业要素及其活动的反映。知识、技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这些信息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治理好这些信息,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产活动,一方面表现为物的流动,即物流;一方面表现为信息的流动,即信息流。信息流是物流的数学反映,同时,信息流也反作用于物流,也即通过人对信息的分析计算,有计划地调整物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流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一方面,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信息的传递和分析越来越快捷、方便,在物还没有流动之前,就可以用信息技术对物流进行模拟和分析,论证其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有计划地实施物流。另一方面,信息的流动可以促进企业员工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形成一个信息互通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能够促进知识总量的增加,促进技术和技能的提高,增强市场反应灵敏度,而且轻易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创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世界上有很多企业因为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提高生产率和降低费用方面取得了

巨大成功。

从信息资源的构成看,知识、技术是和产品有关的信息,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如前所述。从这些信息里可以抽象出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的信息对企业具有普遍性,它由产品信息决定,但又高于产品信息,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就是这种共性信息。因为从本质上看,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决定的,但对企业每一个人都适用。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重点讨论。

规章制度是企业的行为规范。企业活动就是人的活动,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首先要管好人,约束人的行为,使其与企业的目标一致,管好人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治理人不能靠治理者的说教,必须以规章制度为依据,通过贯彻规章制度,使企业理念、行为规范、工作程序、奖惩制度等深入人心,达到约束行为的目的。在治理制度的建设上,西方国家有较先进的经验,他们经过几百年市场经验的摸索,创造出许多先进的治理模式,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治理经验,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的硬性规定,它是具体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的灵魂,它自发、自觉地作用于每一个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也是企业持续进步的动力,其在增强企业凝聚力、建设新型团队、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组织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论

通过对企业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分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是组成企业的三大要素,三大要素又由各自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最终表现为企业产品的实现。企业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使每一要素都能发挥最大作用,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法律规定的企业(商事组织)形式有哪些?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的商事组织主要有三种组成形式:即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

1、个人独资企业

是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99年8月30日通过,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二)有合法的企业名称;(三)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四)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五)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2、合伙企业

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二个以上合伙人。合伙人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书面合伙协议;(三)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四)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合伙人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需要评估作价的,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也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评估。

合伙人以劳务出资的,其评估办法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并在合伙协议中载明。

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履行出资义务。 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3、公司

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相关文章

  • 系统工程作业及答案
  • 第一批次 [多选题]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技术包括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 A :硬件 B :软件 C :固件 D :中间件 参考答案:AB [多选题]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包括: A :大系统理论 B : 信息论 C :控制论 D :运筹学 参考答案 ...查看


  • 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实证研究
  • 内容摘要:本文以天津市为例,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天津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利用计量模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天津农产品品牌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天津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总体形 ...查看


  •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策略
  • 摘要: 产业集群规模的拓展,要求我们坚持创新驱动,走提升发展之路.产业集群创新包括创新相关企业.基础设施.服务机构.基础资源.外部市场环境.法律政策环境.制度规则及文化氛围等要素.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需要实施一系列举措,例如,要加大产业集群 ...查看


  • 201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201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能够掌握 ...查看


  • 开题报告撰写形式参考(这是一个例子)
  • 题目: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 1.研究背景 现今世界各国都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取向.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国引领国际竞争的关键性因素."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只能是亦步亦趋.模仿跟踪,永 ...查看


  • 初级审计考纲
  • 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大纲 科目一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 一.概论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掌握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及其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 2. ...查看


  • 2016广西大学商学院考研初试及复试考察范围
  • http://www.yantubao.com/ 广西大学商学院2016年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考专业 课考试范围 初试科目:专业课 810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一).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社会生产及其形式,商品和 ...查看


  • 2016中级审计考试大纲
  • 科目一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 一.概论 [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掌握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及其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 2.熟悉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手段 3. ...查看


  • 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演变_一个系统化的文献综述
  • 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演变:一个系统 化的文献综述 陈力田1,赵晓庆1,魏致善2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3100582.10000摘 要: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近年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