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库兴利调度法在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水库兴利调度是调整水资源时空分布,合理配置水土资源,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随着河川径流年内、年际之间的丰枯变化,利用兴利调节提高枯水期径流的调节水量,同时采用洪水调节消除或减轻洪涝灾害,从而满足人们用水要求。
【关键词】 兴利调度 水土资源 洪水调节
1 基本概念
受来用水过程周期性变化影响,水库的蓄泄水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当入库来水大于用水时,水库开始蓄水直到蓄水满为止;当入库来水小于用水需求或水库蓄满后,则开始泄水;直到水库泄空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水库蓄水过程。水库如此完成一次蓄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调节周期。根据调节周期的长短,可将水库兴利调节分为以下四大类。
(1)日调节。在一昼夜里某些时段内来水有余,可蓄存在水库里,而在其他时段内来水不足,水库放水补给。水库中的水位涨落在一昼夜内完成一个循环,这种将日内径流进行重新分配的调节称为日调节。日调节的特点是将均匀的来水调节成变动的用水,以适应电力符合的需要。所需要的库容不大,一般具有枯水日来水量的20%~25%的库容时即可进行日调节。(2)周调节。在枯水季节里,河中天然流量在一周内的变化也是很小的,而用水部门由于假日休息,用水量减少,因此,可利用水库将周假日的多余水量蓄存起来,在其他工作日用,这种调节称为周调节,它的调节周期为一周,所需要的调节库容一般不超过一天的来水量。
(3)年调节。在一年内,河川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洪水期流量很大,水量过剩,甚至可能造成洪水灾害;而枯水期流量很小,不能满足综合用水的需要。利用水库将洪水期内的一部分多余水量蓄存起来,到枯水期放出以提供供水量。这种对年内丰、枯季的径流进行重新分配的调节就叫做年调节,它的调节周期为一年。(4)多年调节。当水库库容足够大,可将多年期间的丰水年份的多余水量蓄存起来,用以补充多年期间的枯水年份的水量的不足,这种能进行年与年之间的水量重新分配的调节,叫做多年调节,这时水库的可能要经过几个丰水年才蓄满,所蓄水量分配在几个连续枯水年份里用掉,多年调节水库的调节周期长达若干年,而且不是一个常数。
2 水库兴利调度原则
综合利用水库各个服务对象所提出的要求有些可以彼此结合,有些则不能结合,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水库利用其有效库容调节径流,提高各用水部门的兴利效益,是一库多用的集中表现。根据用水部门用耗水特点不同,应力求先用后耗,以达到一水多用。当有限水资源与各用水部门用水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时,综合
浅析水库兴利调度法在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水库兴利调度是调整水资源时空分布,合理配置水土资源,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随着河川径流年内、年际之间的丰枯变化,利用兴利调节提高枯水期径流的调节水量,同时采用洪水调节消除或减轻洪涝灾害,从而满足人们用水要求。
【关键词】 兴利调度 水土资源 洪水调节
1 基本概念
受来用水过程周期性变化影响,水库的蓄泄水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当入库来水大于用水时,水库开始蓄水直到蓄水满为止;当入库来水小于用水需求或水库蓄满后,则开始泄水;直到水库泄空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水库蓄水过程。水库如此完成一次蓄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调节周期。根据调节周期的长短,可将水库兴利调节分为以下四大类。
(1)日调节。在一昼夜里某些时段内来水有余,可蓄存在水库里,而在其他时段内来水不足,水库放水补给。水库中的水位涨落在一昼夜内完成一个循环,这种将日内径流进行重新分配的调节称为日调节。日调节的特点是将均匀的来水调节成变动的用水,以适应电力符合的需要。所需要的库容不大,一般具有枯水日来水量的20%~25%的库容时即可进行日调节。(2)周调节。在枯水季节里,河中天然流量在一周内的变化也是很小的,而用水部门由于假日休息,用水量减少,因此,可利用水库将周假日的多余水量蓄存起来,在其他工作日用,这种调节称为周调节,它的调节周期为一周,所需要的调节库容一般不超过一天的来水量。
(3)年调节。在一年内,河川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洪水期流量很大,水量过剩,甚至可能造成洪水灾害;而枯水期流量很小,不能满足综合用水的需要。利用水库将洪水期内的一部分多余水量蓄存起来,到枯水期放出以提供供水量。这种对年内丰、枯季的径流进行重新分配的调节就叫做年调节,它的调节周期为一年。(4)多年调节。当水库库容足够大,可将多年期间的丰水年份的多余水量蓄存起来,用以补充多年期间的枯水年份的水量的不足,这种能进行年与年之间的水量重新分配的调节,叫做多年调节,这时水库的可能要经过几个丰水年才蓄满,所蓄水量分配在几个连续枯水年份里用掉,多年调节水库的调节周期长达若干年,而且不是一个常数。
2 水库兴利调度原则
综合利用水库各个服务对象所提出的要求有些可以彼此结合,有些则不能结合,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水库利用其有效库容调节径流,提高各用水部门的兴利效益,是一库多用的集中表现。根据用水部门用耗水特点不同,应力求先用后耗,以达到一水多用。当有限水资源与各用水部门用水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时,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