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年第$期
&’() *+’(+*+, -(./01*1’, ’*34’. ’15()678$$%%$2
传统运输枢纽与现代物流中心
张
珩
张存禄
黄培清
摘要9:本文首先界定了现代物流的基本内涵,归纳了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特征,讨论了传统运输枢纽向物流
中心城市过渡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针对物流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共同性问题系统总结了规划建设中的原则、主要任务与实施问题。
关键词9:现代物流;物流中心;规划
物流是商品流通的一个侧面,与商流共同构成了商品流
通,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一个基本支柱行业,物流的概念远远凌驾于传统的运输行业,具备了全球化、系统化、现代化、信息化、高度社会化等特点。一些传统的交通枢纽城市,如上海、香港等,都正计划兴建更多的物流基本设施,大力发展物流行业,一方面巩固其现有的物流管理和运输枢纽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挖掘物流业中蕴涵的大量利润空间。因此,对物流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就成了业内外人士关注的重点。
的专业设备现代化;
! 与物流业相配套的金融、保险、旅店、餐饮、通讯、法律咨询等服务业配套发展,物流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健全,物流业发展的综合社会环境好。
传统运输枢纽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在社会化大生产前提下,交通枢纽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商品和货物在此交汇,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许多相关业务,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这些城市常常也因此成为地区的,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如古时的扬州、现时的上海、香港、新加坡、芝加哥、旧金山等等一般。然而,在交通高度发达、需求无限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仅提供简单的交通便利,难以吸引更多的客、货源,交通运输枢纽向物流中心的过渡成为一种内发的、必然的发展趋势。
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必定会冲击传统的交通运输业,物流业是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再经营方式上的高级阶段。随着国际贸易的广泛开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继续,世界经济在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全球化的推动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分工
日益深化,传统运输业必然面临一系列的变革需求。
运输是物流业不可或缺的环节。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运输,没有运输,就没有物质资料的移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市场化、客户化,制造业、营销业采
,力求使物流系统维持在一个尽可能低的成本水平,这用D E &
必然需要一个高效、快捷物流系统予以支持。社会分工日趋细化,许多企业开始把非核心生产从企业经营中剥离出来,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配送、仓储等活动,逐步市场化,这也造成了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的差异。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传统的运输枢纽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化。
从物流系统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来看,传统交通枢纽在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从物流系统建设所需的基础条件看,交通运输枢纽向现代物流转化,极具可能性。传统运输枢纽,在运输体系的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运输网络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为进一步向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其次,传统运输枢纽以运输和装卸为主要业务,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经营经验,而现代物流的主要功能是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等,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对其他行业,从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过渡具有较高的起点。
此外,运输枢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拥有大量的经验丰富的运输企业,这些企业形成了应用于运输组织、管理、技术、
传统储运业的发展目标: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的基本涵义为“按用户; 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的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
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等? 的@%A ,而美国目前的物流总成本约占其=>? 的B %A 左右。
物流中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物流中心地位的城市或者城市群,是全国物流网络上的重要节点,物流业规模较大,是物资的运转中心、存储中心、分检包装加工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及物流综合配套服务基地。我们认为,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城市应具有以下特征:
! 有综合物流中心基地,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利用率高;! 作为物流业市场主体的专业物流企业兴起,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依赖很大,物流企业不仅提供标准的两地间的运输服务和仓储保管,而是提供广泛的物流服务项目,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及客户需要的特殊服务,注重服务质量C
! 物流服务对整个地区、全国、甚至全球的辐射影响大;! 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客户之间有完备的通讯基础设施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有完整的信息采集、存储、发布、利用渠道,提供实时的货物信息、道路信息、运输工具信息、物流价格信息、经济地理信息、相关政策法规管理信息等;
! 物流管理现代化,确保物流管理的时间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目标,物流系统高效、快速、及时;
! 物流过程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信息管理等环节
・! ・" #
经济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积累了大量的适应我国国情的经验,这些经验在现代物流中将仍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物流中心的规划原则、任务与实施
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
从传统的运输枢纽向物流中心转化,城市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改变,从单一的运输中转中心,向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转化:
构筑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运输是物流最核心的功能$%&
要素,物流高效化很大程度上依赖运输的高效化,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是物流系统的基础。成为物流中心城市,必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相结合的,高效率、立体化、多功能、互补的运输体系。
创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在市区边缘交通方便位置$’&
建立多功能、高层次、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物流园区也叫做物流中心、物流基地,一般地说,物流园区具有规模$&
化的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物流信息处理功能以及物流咨询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培训功能、结算功能和其它后勤服务功能。结合物流园区的建设,根据城市的产业特点和不同类型商品的流通特点,建设不同类型的、高效率的、面向本地区的商品配送中心。
形成物流信息平台现代物流系统的运行是物流、商$(&
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协调运作,通畅完善的信息流是物流高效运作与管理的基础,是将分散的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能力结合起来的最有效手段,数字化物流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 &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群体避免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浪费,取长补短,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薄弱环节,帮助企业实现
如具有综合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使物流企业$
物流管理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具有综合运输组织管理能力的多式联运服务商、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货运代理、提供准时
的运作进入良性循环,增强物快速服务的配送业务服务商等&
流中心城市的向心力。
完善金融系统和其它配套服务行业物流系统的发展$*&
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尤其在建设的初期更为明显。因此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建立起一个具有多种投资融资渠道、多元投资主体和多种投资政策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金融体系,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物流业应当和通信、保险、旅店、餐饮等服务业配套发展。
创造物流系统健康运行的社会环境政府主管部门宜$+&
及时着手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作为现代物流运行的法律保障,全面规划物流业发展的人才环境、社会法制和治安环境等,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摩擦,形成合力,加快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坚持规模化发展。$(&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既注意短期目标的可操作性,$) &
又要与中长期目标相统一。
注意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物流的各个环节。$*&
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注意保持环境,发展数字$+&
化物流与绿色物流。
物流业与其它产业的协调规划与发展。物流业应当和$, &
通信、金融、保险、旅店、餐饮等服务业配套发展,缺乏社会配合的环境,物流业难以孤军深入。
规划的实施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作为物流运行秩序维护者$%&
的政府,在投资于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功能,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行政管理手段和法律法规手段,保证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引导物流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维护物流客户的利益。
形成统一的行业管理模式传统物流产业分布在现有$’&
的交通运输、商贸、仓储、物质粮食、供销社和其它行业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管理和行业运作方式,物流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建设物流中心城市,要在变革旧的流通体制的同时,整合全社会的物流资源,形成统一的行业管理模式与运作方式。
加强与区域内城市的联系与合作在进行物流中心城$(&
市规划时,应加强与区域城市的联系与合作,优势互补,避免功能简单同化和城市之间的过度竞争。
注意从业人员的培训,宣传普及先进的物流科技知识$) &
抓好与物流相关行业的教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转变行业作风,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坚决摒除不规范的行业经营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同时积极宣传普及先进的物流科技知识,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设备,保证物流中心的高水准。
选择建设项目的先后次序物流中心地区的建设,投$*&
资巨大且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应当科学而谨慎地选择每一步要上的项目,可以考虑先发展企业物流再综合物流、先满足本地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再强化区域性的辐射功能、先选择短期经济效益好且社会效益明显的急需项目再上对城市发展有长期影响的项目、先上处于物流功能链条前端的项目而后上对其它物流功能影响不大的项目、先使物流系统具备基本的功能再进一步上水平提高档次。
参考文献-.
善用物流策略/提升台商在大陆的竞争优势/现-%. 钟荣钦/
代物流/’00%年第’期/
加快物流中心建设/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物流技-’. 周少清/
术与应用/%111年第(期/-(. 宋朝斌/创建物流中心政府应有积极作为/中国物资流
通/%111年第2期。
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物流-) . 丁俊发/
技术/%112年第%期/
物流与物流工程/现代物流/-*. 王之泰/’00%年第%期/
作者简介-.
张珩: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张存禄: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高级工程师;
黄培清: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规划的原则
物流中心城市的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经济体系的方方面面,为了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明确战略定位,依据战略定位规划设计物流中心城市$%&
的功能体系与规模。
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中心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 ・"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年第$期
&’() *+’(+*+, -(./01*1’, ’*34’. ’15()678$$%%$2
传统运输枢纽与现代物流中心
张
珩
张存禄
黄培清
摘要9:本文首先界定了现代物流的基本内涵,归纳了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特征,讨论了传统运输枢纽向物流
中心城市过渡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针对物流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共同性问题系统总结了规划建设中的原则、主要任务与实施问题。
关键词9:现代物流;物流中心;规划
物流是商品流通的一个侧面,与商流共同构成了商品流
通,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一个基本支柱行业,物流的概念远远凌驾于传统的运输行业,具备了全球化、系统化、现代化、信息化、高度社会化等特点。一些传统的交通枢纽城市,如上海、香港等,都正计划兴建更多的物流基本设施,大力发展物流行业,一方面巩固其现有的物流管理和运输枢纽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挖掘物流业中蕴涵的大量利润空间。因此,对物流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就成了业内外人士关注的重点。
的专业设备现代化;
! 与物流业相配套的金融、保险、旅店、餐饮、通讯、法律咨询等服务业配套发展,物流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健全,物流业发展的综合社会环境好。
传统运输枢纽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在社会化大生产前提下,交通枢纽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商品和货物在此交汇,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许多相关业务,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这些城市常常也因此成为地区的,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如古时的扬州、现时的上海、香港、新加坡、芝加哥、旧金山等等一般。然而,在交通高度发达、需求无限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仅提供简单的交通便利,难以吸引更多的客、货源,交通运输枢纽向物流中心的过渡成为一种内发的、必然的发展趋势。
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必定会冲击传统的交通运输业,物流业是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再经营方式上的高级阶段。随着国际贸易的广泛开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继续,世界经济在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全球化的推动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分工
日益深化,传统运输业必然面临一系列的变革需求。
运输是物流业不可或缺的环节。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运输,没有运输,就没有物质资料的移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市场化、客户化,制造业、营销业采
,力求使物流系统维持在一个尽可能低的成本水平,这用D E &
必然需要一个高效、快捷物流系统予以支持。社会分工日趋细化,许多企业开始把非核心生产从企业经营中剥离出来,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配送、仓储等活动,逐步市场化,这也造成了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的差异。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传统的运输枢纽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化。
从物流系统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来看,传统交通枢纽在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从物流系统建设所需的基础条件看,交通运输枢纽向现代物流转化,极具可能性。传统运输枢纽,在运输体系的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运输网络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为进一步向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其次,传统运输枢纽以运输和装卸为主要业务,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经营经验,而现代物流的主要功能是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等,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对其他行业,从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过渡具有较高的起点。
此外,运输枢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拥有大量的经验丰富的运输企业,这些企业形成了应用于运输组织、管理、技术、
传统储运业的发展目标: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的基本涵义为“按用户; 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的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
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等? 的@%A ,而美国目前的物流总成本约占其=>? 的B %A 左右。
物流中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物流中心地位的城市或者城市群,是全国物流网络上的重要节点,物流业规模较大,是物资的运转中心、存储中心、分检包装加工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及物流综合配套服务基地。我们认为,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城市应具有以下特征:
! 有综合物流中心基地,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利用率高;! 作为物流业市场主体的专业物流企业兴起,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依赖很大,物流企业不仅提供标准的两地间的运输服务和仓储保管,而是提供广泛的物流服务项目,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及客户需要的特殊服务,注重服务质量C
! 物流服务对整个地区、全国、甚至全球的辐射影响大;! 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客户之间有完备的通讯基础设施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有完整的信息采集、存储、发布、利用渠道,提供实时的货物信息、道路信息、运输工具信息、物流价格信息、经济地理信息、相关政策法规管理信息等;
! 物流管理现代化,确保物流管理的时间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目标,物流系统高效、快速、及时;
! 物流过程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信息管理等环节
・! ・" #
经济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积累了大量的适应我国国情的经验,这些经验在现代物流中将仍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物流中心的规划原则、任务与实施
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
从传统的运输枢纽向物流中心转化,城市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改变,从单一的运输中转中心,向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转化:
构筑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运输是物流最核心的功能$%&
要素,物流高效化很大程度上依赖运输的高效化,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是物流系统的基础。成为物流中心城市,必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相结合的,高效率、立体化、多功能、互补的运输体系。
创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在市区边缘交通方便位置$’&
建立多功能、高层次、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物流园区也叫做物流中心、物流基地,一般地说,物流园区具有规模$&
化的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物流信息处理功能以及物流咨询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培训功能、结算功能和其它后勤服务功能。结合物流园区的建设,根据城市的产业特点和不同类型商品的流通特点,建设不同类型的、高效率的、面向本地区的商品配送中心。
形成物流信息平台现代物流系统的运行是物流、商$(&
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协调运作,通畅完善的信息流是物流高效运作与管理的基础,是将分散的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能力结合起来的最有效手段,数字化物流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 &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群体避免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浪费,取长补短,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薄弱环节,帮助企业实现
如具有综合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使物流企业$
物流管理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具有综合运输组织管理能力的多式联运服务商、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货运代理、提供准时
的运作进入良性循环,增强物快速服务的配送业务服务商等&
流中心城市的向心力。
完善金融系统和其它配套服务行业物流系统的发展$*&
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尤其在建设的初期更为明显。因此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建立起一个具有多种投资融资渠道、多元投资主体和多种投资政策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金融体系,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物流业应当和通信、保险、旅店、餐饮等服务业配套发展。
创造物流系统健康运行的社会环境政府主管部门宜$+&
及时着手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作为现代物流运行的法律保障,全面规划物流业发展的人才环境、社会法制和治安环境等,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摩擦,形成合力,加快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坚持规模化发展。$(&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既注意短期目标的可操作性,$) &
又要与中长期目标相统一。
注意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物流的各个环节。$*&
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注意保持环境,发展数字$+&
化物流与绿色物流。
物流业与其它产业的协调规划与发展。物流业应当和$, &
通信、金融、保险、旅店、餐饮等服务业配套发展,缺乏社会配合的环境,物流业难以孤军深入。
规划的实施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作为物流运行秩序维护者$%&
的政府,在投资于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功能,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行政管理手段和法律法规手段,保证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引导物流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维护物流客户的利益。
形成统一的行业管理模式传统物流产业分布在现有$’&
的交通运输、商贸、仓储、物质粮食、供销社和其它行业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管理和行业运作方式,物流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建设物流中心城市,要在变革旧的流通体制的同时,整合全社会的物流资源,形成统一的行业管理模式与运作方式。
加强与区域内城市的联系与合作在进行物流中心城$(&
市规划时,应加强与区域城市的联系与合作,优势互补,避免功能简单同化和城市之间的过度竞争。
注意从业人员的培训,宣传普及先进的物流科技知识$) &
抓好与物流相关行业的教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转变行业作风,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坚决摒除不规范的行业经营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同时积极宣传普及先进的物流科技知识,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设备,保证物流中心的高水准。
选择建设项目的先后次序物流中心地区的建设,投$*&
资巨大且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应当科学而谨慎地选择每一步要上的项目,可以考虑先发展企业物流再综合物流、先满足本地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再强化区域性的辐射功能、先选择短期经济效益好且社会效益明显的急需项目再上对城市发展有长期影响的项目、先上处于物流功能链条前端的项目而后上对其它物流功能影响不大的项目、先使物流系统具备基本的功能再进一步上水平提高档次。
参考文献-.
善用物流策略/提升台商在大陆的竞争优势/现-%. 钟荣钦/
代物流/’00%年第’期/
加快物流中心建设/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物流技-’. 周少清/
术与应用/%111年第(期/-(. 宋朝斌/创建物流中心政府应有积极作为/中国物资流
通/%111年第2期。
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物流-) . 丁俊发/
技术/%112年第%期/
物流与物流工程/现代物流/-*. 王之泰/’00%年第%期/
作者简介-.
张珩: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张存禄: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高级工程师;
黄培清: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规划的原则
物流中心城市的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经济体系的方方面面,为了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明确战略定位,依据战略定位规划设计物流中心城市$%&
的功能体系与规模。
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中心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