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活动.民俗食品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活动、民俗食品

在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二月二龙抬头,明代已见此俗。沈榜 《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 《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我国北方地区,沿袭着着许多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活动、民俗食品。

民俗活动

1、接“姑奶奶”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

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2、皇帝耕田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3、民俗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人抬头。”这句老话为人的昂扬向上定下了调子。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神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不抬头不下雨”,“龙抬头”正是下雨的代名词。此间,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稳定回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活动、民俗食品

在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二月二龙抬头,明代已见此俗。沈榜 《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 《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我国北方地区,沿袭着着许多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活动、民俗食品。

民俗活动

1、接“姑奶奶”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

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2、皇帝耕田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3、民俗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人抬头。”这句老话为人的昂扬向上定下了调子。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神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不抬头不下雨”,“龙抬头”正是下雨的代名词。此间,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稳定回


相关文章

  • 各地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 ...查看


  • 二月二龙抬头,盘点这些有趣的民俗
  • 才过了春节元宵,又迎来农历二月二,这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称"青龙节".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谁不企盼龙飞九天?这个节日当然得好好的庆祝了!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 ...查看


  • 龙头节的来历
  • 龙头节一般指龙抬头.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 ...查看


  •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你知道多少?-头条网
  •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这是一个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民间传统节日,因为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春分.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开始行云布雨.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 ...查看


  • 吴地稻作习俗
  • 吴地稻作习俗 一. 春节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腊月二十四夜,家家户户要吃团子,有芝麻馅,豆沙馅等.看黄历择日打扫卫生,扫除屋中的一切尘秽,准 ...查看


  •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是从哪来的
  •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每逢农历二月二,沈阳各处理发店的人就立刻多了起来,大人小孩都争着在这一天"剃龙头".3月9日,一说起二月二,沈阳市文史馆研究员.民俗学家齐守成告诉记者:"其实,二月 ...查看


  • 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传说与打油诗
  • 二月二民间传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 ...查看


  • 二月二龙抬头祝福语60条
  • 1.二月二,龙抬头,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 2.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3.二月二,龙抬头.龙子龙孙抖威风,小胜班师举杯笑.千束万束花争俏. 4.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 ...查看


  • 2016年二月二祝福语
  • 2016年二月二祝福语 本二月二,龙抬头,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二月二的祝福语,仅供参考. 2016年二月二祝福语精选: 1) 二月二龙抬头,鸿运当头好兆头,祝你:工作有干头,做事有劲头,目标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