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因素,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学习、探讨和创造。

  关键词:兴趣;学习语文;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77-01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 ,这是上好课的第―步。首先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再次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最后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诚实的孩子》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因素,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学习、探讨和创造。

  摘 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因素,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学习、探讨和创造。

  关键词:兴趣;学习语文;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77-01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 ,这是上好课的第―步。首先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再次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最后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诚实的孩子》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因素,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学习、探讨和创造。


相关文章

  • 如何激发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 如何激发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贵州省道真县梅江小学 刘玲玲 摘要:当今社会英语的应用无处不在,本文以小学三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激发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查看


  •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
  • 试.题 教海探索 研'究 羽卿物趔数学郸捌倒鞭发学堂黎铡馘 ■周微微 摘要: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创新,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教 ...查看


  •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摘 要: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趣,发展兴趣,持久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查看


  •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 ...查看


  •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听[牛津初中英语的五分钟活动有效教学]的感想
  • 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的老教师,我时常在思考:我们的教师为什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究竟是何原因造成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的教学行为呢?这一学期听了我们海陵区教研室的金民主任的&l ...查看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内容提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培养学习兴趣是个老话题,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仍然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程.语 ...查看


  •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 [摘 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活动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影响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更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习动机:激发:培养:求知欲:学习信心 ...查看


  • 如何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
  •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一. 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培养激发学习作文兴趣的必要性. 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为就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作文教学的 ...查看


  •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
  •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 摘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知识渊博的教师,能引起兴趣:高超的授课艺术,能提高兴趣:以学为重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保持兴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培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