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一、 语言学习是儿童主动建构的过程
儿童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构建组织方式的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成人不可能期望那种“一教就会”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方面,儿童对于周围人们提供给他们的语言范型进行这种中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理解、能模仿的语言范型才会被他们所注意,并有意识地去加以练习;另一方面,儿童在直接模仿成人语言的同时,总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着创造性、变通式的模仿,即将听到的句子稍加变动,变成自创的语言进行表达。此外,儿童往往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周围人的言行。也就是说,周围人们向儿童提供什么样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儿童有交往的需要时,他们才主动地搜索记忆的词汇和句子,尝试着进行表述。而且,在有交际需要的情形下,当儿童因词汇贫乏或语法错误引起交谈对方产生理解障碍时,儿童才会感觉到学习新词的紧迫性,才会有意识地利用这种交际环境与机会向别人学习,主动模仿新词新句。毕竟,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工具。儿童只有在大量的语言交际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
二、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通过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和变通性,我们可以看出儿童语言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都在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已积累的语言与周围人交往,并从他人的语言中学习新的语言成分。如果为儿童提供完全相同的语言范型,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期模仿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有的有的同语重复,有的所见词汇和句子,有的扩展词汇和句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少见到两个说话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同一情景、同一话题。从每个人的语言表达情况看,常常表现出跨情景的一致性,即经常表现出特定的语言习惯,包括口头禅、习惯性的音调等。
从语言所反映的事情来看,人们喜欢谈论的主题与内容往往因人而异。儿童比较喜欢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儿童对事物的喜好和兴趣又极具个性化。这使儿童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充满了个性色彩。有的儿童喜欢各式各样的车,也喜欢各种车名称和专业术语,于是在这些儿童所掌握的词汇中,有大量反映“车”的词汇和句子,甚至远远超过成人的就不足为奇了。
不论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还是语言表达的方式,儿童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此外,儿童喜欢学习哪些词汇和句子,喜欢模仿哪种表达方式,儿童交谈的话题,对何种体彩的文学作品有兴趣等,都有明显的差异。总之,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极具个性特征的过
程。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进行交谈的积极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此,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必须在顾及同龄儿童群体需要的同时,还要照顾个别儿童独特发展的特征。
三、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是一种符号,总要反映一定的事物。儿童学习语言时,必然要弄懂语言的含义,也就是要理解语词所代表的一类事物,它反映事物的哪些方面的特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联系。例如,只有当儿童对西红柿的各个方面的特征都有所认识,并知道他属于蔬菜时,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西红柿”这个词的含义。
儿童通过日常交往和各种教育活动获得大量语言,这些语言内容涉及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儿童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心理感受,从儿童家庭到幼儿园再到周围社区,从各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到人际交往和社会常识„„可以说语言领域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以科学教育为例,学前儿童往往是在教师的语言指导下进行各种科学探索活动的。他们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不断与同伴和老师就有关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展开讨论。当他们发现某种科学知识获取得某种探索结果之后,他们又会用语言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和同伴互相交流„„在此过程中,儿童即获得了有关的科学概念、科学术语,在与老师及同伴的对话交流中,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报告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时,又提供了儿童语言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儿童语言表达的能力。可以说,这种科学探索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教育机会,使他们获得多种语言经验。在此意义上,我们很难说这种活动究竟是科学教育,还是语言教育,它表现出极为明显的综合化的特点。
四、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儿童学习和掌握语音、词汇、句子,都需要一个过程,从有到无、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积累成多,逐步形成、逐步完善。儿童对语言的掌握、词义的理解、语法的运用还很不成熟,常常出现理解错误、表达错误的情况,这是儿童语言发展过程的年龄特点。
教师和家长在于儿童交谈时要照顾到儿童的年龄特征。通常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和对成人说话方式就不一样,多用短句,多作描述,语速比较慢,语音比较清晰。当他们听不懂孩子的话时,反应往往不像成人那样直接,他们常常会很亲密地鼓动孩子做一些补充或解释。如果教师也能像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儿童,那将有助于激励儿童说话的积极性,促进其语言学习。
儿童对语言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教什么就学什么”,而是有明显的兴趣倾向和选择,往往他们感兴趣的就容易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反之,则效果较差。在教师向儿童呈现一个新词或向儿童介绍一篇文学作品之后,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让儿童真正理解与领会。教师不能期望立竿见影,今天教给儿童一个新词或一个故事,明天儿童就会用这个词,会将这个故
事。儿童语言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日积月累。教师要多给儿童提供语言范例,多向儿童介绍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丰富儿童的语言经验。这对儿童语言的发展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当然,如果教师能充分了解儿童当前的语言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略高于儿童现有水平的要求,那么儿童就可以达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水平,在语言发展上“更上一层楼”。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一、 语言学习是儿童主动建构的过程
儿童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构建组织方式的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成人不可能期望那种“一教就会”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方面,儿童对于周围人们提供给他们的语言范型进行这种中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理解、能模仿的语言范型才会被他们所注意,并有意识地去加以练习;另一方面,儿童在直接模仿成人语言的同时,总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着创造性、变通式的模仿,即将听到的句子稍加变动,变成自创的语言进行表达。此外,儿童往往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周围人的言行。也就是说,周围人们向儿童提供什么样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儿童有交往的需要时,他们才主动地搜索记忆的词汇和句子,尝试着进行表述。而且,在有交际需要的情形下,当儿童因词汇贫乏或语法错误引起交谈对方产生理解障碍时,儿童才会感觉到学习新词的紧迫性,才会有意识地利用这种交际环境与机会向别人学习,主动模仿新词新句。毕竟,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工具。儿童只有在大量的语言交际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
二、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通过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和变通性,我们可以看出儿童语言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都在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已积累的语言与周围人交往,并从他人的语言中学习新的语言成分。如果为儿童提供完全相同的语言范型,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期模仿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有的有的同语重复,有的所见词汇和句子,有的扩展词汇和句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少见到两个说话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同一情景、同一话题。从每个人的语言表达情况看,常常表现出跨情景的一致性,即经常表现出特定的语言习惯,包括口头禅、习惯性的音调等。
从语言所反映的事情来看,人们喜欢谈论的主题与内容往往因人而异。儿童比较喜欢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儿童对事物的喜好和兴趣又极具个性化。这使儿童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充满了个性色彩。有的儿童喜欢各式各样的车,也喜欢各种车名称和专业术语,于是在这些儿童所掌握的词汇中,有大量反映“车”的词汇和句子,甚至远远超过成人的就不足为奇了。
不论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还是语言表达的方式,儿童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此外,儿童喜欢学习哪些词汇和句子,喜欢模仿哪种表达方式,儿童交谈的话题,对何种体彩的文学作品有兴趣等,都有明显的差异。总之,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极具个性特征的过
程。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进行交谈的积极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此,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必须在顾及同龄儿童群体需要的同时,还要照顾个别儿童独特发展的特征。
三、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是一种符号,总要反映一定的事物。儿童学习语言时,必然要弄懂语言的含义,也就是要理解语词所代表的一类事物,它反映事物的哪些方面的特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联系。例如,只有当儿童对西红柿的各个方面的特征都有所认识,并知道他属于蔬菜时,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西红柿”这个词的含义。
儿童通过日常交往和各种教育活动获得大量语言,这些语言内容涉及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儿童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心理感受,从儿童家庭到幼儿园再到周围社区,从各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到人际交往和社会常识„„可以说语言领域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以科学教育为例,学前儿童往往是在教师的语言指导下进行各种科学探索活动的。他们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不断与同伴和老师就有关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展开讨论。当他们发现某种科学知识获取得某种探索结果之后,他们又会用语言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和同伴互相交流„„在此过程中,儿童即获得了有关的科学概念、科学术语,在与老师及同伴的对话交流中,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报告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时,又提供了儿童语言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儿童语言表达的能力。可以说,这种科学探索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教育机会,使他们获得多种语言经验。在此意义上,我们很难说这种活动究竟是科学教育,还是语言教育,它表现出极为明显的综合化的特点。
四、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儿童学习和掌握语音、词汇、句子,都需要一个过程,从有到无、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积累成多,逐步形成、逐步完善。儿童对语言的掌握、词义的理解、语法的运用还很不成熟,常常出现理解错误、表达错误的情况,这是儿童语言发展过程的年龄特点。
教师和家长在于儿童交谈时要照顾到儿童的年龄特征。通常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和对成人说话方式就不一样,多用短句,多作描述,语速比较慢,语音比较清晰。当他们听不懂孩子的话时,反应往往不像成人那样直接,他们常常会很亲密地鼓动孩子做一些补充或解释。如果教师也能像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儿童,那将有助于激励儿童说话的积极性,促进其语言学习。
儿童对语言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教什么就学什么”,而是有明显的兴趣倾向和选择,往往他们感兴趣的就容易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反之,则效果较差。在教师向儿童呈现一个新词或向儿童介绍一篇文学作品之后,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让儿童真正理解与领会。教师不能期望立竿见影,今天教给儿童一个新词或一个故事,明天儿童就会用这个词,会将这个故
事。儿童语言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日积月累。教师要多给儿童提供语言范例,多向儿童介绍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丰富儿童的语言经验。这对儿童语言的发展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当然,如果教师能充分了解儿童当前的语言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略高于儿童现有水平的要求,那么儿童就可以达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水平,在语言发展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