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莫振高先进事迹心得
广南县莲城镇莲城中心校
何加富
莫老师言:“固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有幸任教小学科学课程。这给我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矛盾。在学习莫振高先进事迹以前“科学课程实验教学“一直困扰这我;自从学习了莫振高先进事迹以后,我终于有所改观:
目前实验教学活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科学实验课中实验材料处理难题”等。现将其“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与大家老师一起分享。
一、导致科学实验课中材料处理难的原因
导致科学实验课中材料处理难的原因之一:来源于学校岗位设置形式的特殊性。
在学生发展理论上要求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在课程设置理论上要求达到均衡发展:语文、数学、科学、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都应该同等对待!换一句话说,各校应该开齐课程,并开足课时。可是我10年的工作历程所看到的与此不太一样:
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普遍地认为,“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才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因此,大部分的“优势”都倾向于此!当然,课程时间表上也不例外,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得出其中的蛛丝马迹——例如,绝大部分科学老师都涉及到跨年级、跨班级教学。还有,科学课程往往都是安排在上午的第三、
第四节,下午的第一、第二节;像这样“跨年级、跨班级”结合“准备时间仓促”的上课方式,科学老师的课间应该是这样的情景:科学老师在慌手乱脚地收取前一节课材料的同时,又匆匆准备下一节课的工作。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需要变戏法一样的准备着,这种忙,何止是“焦头烂额”那么简单?大部分时候简直是无法实现一举两得的可能。这时,唯一可以选择的做法就是先把上一节课的“烂摊子”暂时留下来!等下课之后再一起处理!
导致科学实验课中材料处理难的原因之二:小学科学实验仪器本身的特殊性因素
好多时候,连做完实验之后实验材料的归位、登记等工作的时间都很紧张。那就更谈不上为第二天做好课前准备
啦!因为,大部分小学科学实验仪器都具有“不固定性”的特点,好多实验材料在学校的实验仪器柜里是无法找到的。怎么办呢?只好利用下班之余花时间在校外准备了。比如,泡沫、瓦楞纸板、矿泉水瓶等这些实验材料都需要我们科学老师千辛万苦地到大街小巷、甚至垃圾堆去挖掘和找寻。这无形当中就成为科学老师的一项很无奈的负担,况且,这些工作往往都是不计算工作时间里的。这就难以保证“付出与回报的均衡性”啦!
换一句话说:“科学实验课堂中实验材料的处理问题上,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科学老师。”
二、针对科学实验课中材料处理难的应对策略
为了,弥补以上的种种难题,结合我平时的一些浅显的经验,针对“实验材料处理难题上”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一:培养实验小助手
为预防准备材料时间来不及的情况发生。至少从两年前开始,在我任教的每个班级中,刚开学的前两星期就开始配备“两位”实验小助手。这两位小助手当然要选择勤快的、能干的学生啦!
对这两位小助手的要求是:必须做到在该班级中每节科
学课提前5分钟到达实验室(特殊情况除外)。
主要任务是:
1.课前,帮助老师一起清点并分发实验材料;
2.下课后,帮助老师一起清点仪器数量、监督其他组的清洗仪器情况并且一起将仪器进行归位等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助手对于实验材料的位置,放置方法和拿取方法,一般都非常清楚。之后,我们就很少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形啦!据实践证明,科学实验课堂中 “实验小助手”这一角色是很重要的。
应对策略二:相对固定各组材料整理员
从理论上讲,在科学课程的“小组建设”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得以充当(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整理员)。但实际课堂中,并不适合每节课都在更换分工角色,更不能随时临时决定分工角色!一旦固定好实验分工角色,至少要三个星期以上才能更换一次。如果更换过于频繁既浪费课堂时间和工作时间,又会导致各个角色对操作的不适应!从而,导致实验课堂效率不高的后果。
特别是“材料整理员”这一角色必须适当地固定。甚至尽量提倡选择“学习能力相对弱势”的学生。只要我们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将会发现他们会从懒变勤了,将会从不懂变懂了!一般他们的思路都比较清晰的。这样,既可
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达到对后进生的能力培养。何乐而不为呢?
应对策略三:教师提前准备实验材料
对于材料的准备,如果没有一个从整体考虑的角度,必须等到火烧眉毛了再匆匆地去寻找和准备……就免不了会出现“不是少这样,就缺那样”的后果。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直接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结果干脆就不做实验,照本先科,上完了就算了——这就极大可能地会影响科学实验课堂效果。
因此,我在实验材料准备这一块是这样做的:
首先,以一个单元为单位:需要我们老师先花一定的时间梳理该单元的所有课程,看看有哪些实验活动?这些实验活动需要到哪些实验材料?哪些实验材料是实验室资源的?哪些实验材料是课外资源的?哪些实验材料是应该老师找的?哪些实验材料是应该学生准备的……
其次,把想到的、看到的一一地列出清单来;
最后,按照清单,提前去寻找……
这样,就避免出现“束手无策”的结局啦!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了莫老师之后的所得。如若有不妥当的地方还希望大家给予更多的建议。
学习莫振高先进事迹心得
广南县莲城镇莲城中心校
何加富
莫老师言:“固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有幸任教小学科学课程。这给我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矛盾。在学习莫振高先进事迹以前“科学课程实验教学“一直困扰这我;自从学习了莫振高先进事迹以后,我终于有所改观:
目前实验教学活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科学实验课中实验材料处理难题”等。现将其“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与大家老师一起分享。
一、导致科学实验课中材料处理难的原因
导致科学实验课中材料处理难的原因之一:来源于学校岗位设置形式的特殊性。
在学生发展理论上要求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在课程设置理论上要求达到均衡发展:语文、数学、科学、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都应该同等对待!换一句话说,各校应该开齐课程,并开足课时。可是我10年的工作历程所看到的与此不太一样:
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普遍地认为,“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才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因此,大部分的“优势”都倾向于此!当然,课程时间表上也不例外,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得出其中的蛛丝马迹——例如,绝大部分科学老师都涉及到跨年级、跨班级教学。还有,科学课程往往都是安排在上午的第三、
第四节,下午的第一、第二节;像这样“跨年级、跨班级”结合“准备时间仓促”的上课方式,科学老师的课间应该是这样的情景:科学老师在慌手乱脚地收取前一节课材料的同时,又匆匆准备下一节课的工作。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需要变戏法一样的准备着,这种忙,何止是“焦头烂额”那么简单?大部分时候简直是无法实现一举两得的可能。这时,唯一可以选择的做法就是先把上一节课的“烂摊子”暂时留下来!等下课之后再一起处理!
导致科学实验课中材料处理难的原因之二:小学科学实验仪器本身的特殊性因素
好多时候,连做完实验之后实验材料的归位、登记等工作的时间都很紧张。那就更谈不上为第二天做好课前准备
啦!因为,大部分小学科学实验仪器都具有“不固定性”的特点,好多实验材料在学校的实验仪器柜里是无法找到的。怎么办呢?只好利用下班之余花时间在校外准备了。比如,泡沫、瓦楞纸板、矿泉水瓶等这些实验材料都需要我们科学老师千辛万苦地到大街小巷、甚至垃圾堆去挖掘和找寻。这无形当中就成为科学老师的一项很无奈的负担,况且,这些工作往往都是不计算工作时间里的。这就难以保证“付出与回报的均衡性”啦!
换一句话说:“科学实验课堂中实验材料的处理问题上,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科学老师。”
二、针对科学实验课中材料处理难的应对策略
为了,弥补以上的种种难题,结合我平时的一些浅显的经验,针对“实验材料处理难题上”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一:培养实验小助手
为预防准备材料时间来不及的情况发生。至少从两年前开始,在我任教的每个班级中,刚开学的前两星期就开始配备“两位”实验小助手。这两位小助手当然要选择勤快的、能干的学生啦!
对这两位小助手的要求是:必须做到在该班级中每节科
学课提前5分钟到达实验室(特殊情况除外)。
主要任务是:
1.课前,帮助老师一起清点并分发实验材料;
2.下课后,帮助老师一起清点仪器数量、监督其他组的清洗仪器情况并且一起将仪器进行归位等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助手对于实验材料的位置,放置方法和拿取方法,一般都非常清楚。之后,我们就很少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形啦!据实践证明,科学实验课堂中 “实验小助手”这一角色是很重要的。
应对策略二:相对固定各组材料整理员
从理论上讲,在科学课程的“小组建设”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得以充当(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整理员)。但实际课堂中,并不适合每节课都在更换分工角色,更不能随时临时决定分工角色!一旦固定好实验分工角色,至少要三个星期以上才能更换一次。如果更换过于频繁既浪费课堂时间和工作时间,又会导致各个角色对操作的不适应!从而,导致实验课堂效率不高的后果。
特别是“材料整理员”这一角色必须适当地固定。甚至尽量提倡选择“学习能力相对弱势”的学生。只要我们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将会发现他们会从懒变勤了,将会从不懂变懂了!一般他们的思路都比较清晰的。这样,既可
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达到对后进生的能力培养。何乐而不为呢?
应对策略三:教师提前准备实验材料
对于材料的准备,如果没有一个从整体考虑的角度,必须等到火烧眉毛了再匆匆地去寻找和准备……就免不了会出现“不是少这样,就缺那样”的后果。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直接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结果干脆就不做实验,照本先科,上完了就算了——这就极大可能地会影响科学实验课堂效果。
因此,我在实验材料准备这一块是这样做的:
首先,以一个单元为单位:需要我们老师先花一定的时间梳理该单元的所有课程,看看有哪些实验活动?这些实验活动需要到哪些实验材料?哪些实验材料是实验室资源的?哪些实验材料是课外资源的?哪些实验材料是应该老师找的?哪些实验材料是应该学生准备的……
其次,把想到的、看到的一一地列出清单来;
最后,按照清单,提前去寻找……
这样,就避免出现“束手无策”的结局啦!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了莫老师之后的所得。如若有不妥当的地方还希望大家给予更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