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整理
八上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一、背景
二、原因
1、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1839.6.3-6.25)
鸦片走私受抵制
2、 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
三、经过
1840-1842 战——和——战——和 开始标志:1840年6月„„
四、结果
1842 年,中英订立《南京条约》 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影响:1、2、3、4(社会性质变化、原因)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原因 根本:列强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二、经过 1856.10-1860.10 主凶:英、法 帮凶:美、俄
罪行: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沙俄趁机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50多万
三、结果
清政府与各列强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领土更多被侵占,主权进一步沦丧
四、影响 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严惩洋枪队)
农民阶级
性质: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第三课 收复新疆
一、新疆危机
1、英俄虎视眈眈想争夺新疆。
2、阿古柏侵占新疆:1865 南——北
3、英俄支持阿古柏:“一仆二主”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塞防”、“海防”之争
2、经过:1876 三路 北——南 伊犁问题 中俄签订条约
3、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祖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统一
三、清政府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辖:1884 设新疆行省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二、原因(目的):
三、经过:1894(甲午年)-1895
1、平壤战争 2、黄海大战:邓世昌
3、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溃败:北洋军队全军覆没
四、结果
中国战败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
五、影响:大大加深„„
六、失败原因:
1、主要:清政府腐败无能。
2、根本:落后的封建制不敌先进的资本制
七、启示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背景
二、原因(目的):
义和团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直接)
三、经过:1900-1901
1、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大沽——天津——北京 廊坊阻击战
2、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圆明园再度遭劫
四、结果:1901(辛丑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订立《辛丑条约》
五、影响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课 洋务运动
一、概况
1、背景 2、目的 3、代表人物 4、时间 5、口号
6、活动内容:①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③筹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二、评价
1、结果及其标志:(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未变革封建制度)
2、性质 3、积极作用
第七课 戊戌变法
一、背景、原因: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订立 1895年
二、经过:
1、序幕:公车上书 2、发展: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3、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8年
4、失败: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被杀害(谭嗣同)
三、评价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改良运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作用(功绩):思想启蒙
第八课 辛亥革命
一、准备:
1、创立兴中会(时间、地点、性质)
2、创立同盟会(时间、地点、总理、机关报、性质)
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三、爆发:武装起义
四、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五、结局:果实被窃取
六、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1、性质 2、功绩 3、局限性
七、启示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一、概况:
1、背景(1、2、3)
2、经过(1、2、3、4、5)
二、评价
1、性质 2、积极作用 3、局限性
三、启示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1、直接原因
2、经过(时间、地点中心、领导者、先锋、口号、主力、斗争方式、胜利成果三方面)
3、评价(性质、意义)
二、中共的成立
1、诞生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干部组织基础)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时间、地点、出席人员、议程)
3、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国民革命)
一、背景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合作方式)
2、黄埔军校的建立(目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培养人才、作用)
二、进程
1、目的 2、时间 3、革命对象
4、总司令 5、主战场 6、主要战役
7、战果(原因:1、2、3、4)
三、结果:1927年失败
1、原因 2、失败消极影响
3、断定它失败的理由 4、启示、教训
第十二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一、南昌起义
1、时间、地点、人物
2、撤离南昌原因 3、意义
二、秋收起义
1、时间、地点、人物
2、建立根据地(开辟道路) 3、意义
三、井冈山会师
1、时间、地点、人物、会师队伍
2、干部 3、地位 4、影响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背景、原因
1、背景:红军力量逐渐壮大,蒋介石对红军发动“围剿”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时间、原因)
二、经过(时间、路线)
三、意义
四、长征精神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原因
①日本侵占中国野心由来已久
②日本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2、经过:
1931.8.18 导火线:柳条湖事件
3、结果(2点)
二、西安事变
1、背景(四点)
2、原因(直接+根本)
3、经过(时间、别称、人物)
4、目的:逼蒋抗日
5、结果及意义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七七事变:血染卢沟桥
1、背景(两点)
2、经过(时间、借口)
3、结果(3点)
4、影响(3点)
二、南京大屠杀
1、背景(2点) 2、经过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全民族抗战 1937.7.7——1945.8.13)
一、经过
1、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2胜)
2、战略相持阶段:百团大战(1940.8 敌后战场)
3、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七大(时间)+反攻过程(时间、阶段)
二、抗战胜利
1、原因(4点)
2、意义(3点)
3、启示(3点)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内战前的政治较量:重庆谈判
1、背景
2、目的(两方面)
3、经过(时间、协议)
4、影响
二、内战烽火(时间)——人民解放战争
1、全面爆发时间、标志
2、中共战略防御阶段(时间、标志)
3、中共战略反攻阶段(时间、标志、意义)
第十八课 战略大反攻
一、刘邓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反攻的序幕
二、三大战役(时间、名称、方法、部队)
三、渡江战役(时间、人物)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十九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庄园实业家张謇创办实业
1、背景(2点)
2、口号:实业救国
3、创办企业:大生纱厂
4、评价:个人、企业
二、中国近代工业曲折发展历程(阶段时期、特点、原因)
第二十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二、文化生活的变化(照相摄影、出版机构、新闻报纸)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背景、措施)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二十一、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铁路建设(人物、时间、名称、地位)
二、制碱(人物、贡献)
三、思想(人物、代表作、中心思想)
四、新式教育(时期、人物、名称)
五、文学艺术家(人物、作品、时期)
八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准备(会议、时间、地点)
二、标志(开国大典时间)
三、意义(国内、国际)
四、巩固(西藏和平解放目的、时间、意义)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一、背景、原因:
1、根本原因:美国侵略朝鲜,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安全。
二、概况
1、目的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彭德怀
4、战役:五战五捷 上甘岭战役
5、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6、结果:中朝军民胜利
三、性质及胜利意义、原因
1、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意义
3、原因(4点)
第三课 土地改革
一、背景、原因
二、目的:根本: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
三、举措(时间、颁布法令、变化)
四、意义(4点)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实施背景:旧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
2、实施概况:①目的 ②基本任务(3点) ③时间:1953 ④成就(4点)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
2、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地点:北京
4、特点
第五课 三大改造
一、概况(完成时间)
1、农业(原因、方式)
2、手工业(方式)
3、资本主义工商业(方式:2种)
二、评价
1、实质及意义
2、缺点问题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
一、良好开端(1956、中共八大(背景、内容:主要任务、意义) )
二、失误
1、1958 总路线(内容、评价: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左倾错误)(标志4方面、原因4方面)
三、调整:1961 全面调整
四、成就
1、主要行业:石油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2、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社会主义建设中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挫折) ) 一、原因: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分析
二、概况
1、动乱与灾难(1966-1976.10)(发动、全国动乱:“一月风暴”、二月抗争、粉碎林彪(“九一三事件”1971.9.13) 江青(“四五运动”) 反革命集团
三、实质: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一场内乱)
四、影响(政治、经济、思想)
五、启示(2点)
第三单元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革结束后,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方针(左倾错误错误)——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过程(时间、内容:思想、政治、组织)
3、意义:3点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措施2方面)
三、恢复高考(1977)
第九课 改革开放(根本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一、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①背景、原因 ②方式 ③成效
2、城市改革: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1985 3方面
二、对外开放
1、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0
2、沿海城市的开放:14个
3、沿海经济开放区
4、内地开放
三、启示(2点)
第十课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2、实行改革开放后
3、1982年中共十二大
4、1987年中共十三大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巡讲话(背景、内容、意义)
2、1992年 中共十四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
3、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背景、原因
2、概况
3、意义
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1、背景
2、概况:具体举措
3、成效
第十二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国与国的外交问题)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背景
2、出发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含义
4、意义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特别行政区”中“特别”的含义)
1、签署联合声明时间、国家
2、回归时间
3、意义
三、港澳回归的原因(中国内政问题)
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推行的政策方针
①毛泽东: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方针
②邓小平
③江泽民
2、大陆与台湾的缓和与发展(6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三、台湾阻碍因素(2点)
四、我们的应对方法:我们应该坚决台独分裂活动,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十四课 钢铁长城
一、人民海军的建立
1、1949年中国第一支海军的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2、20世纪50-70年代海军的发展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197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二、人民空军的建立
1、人民空军的成立
2、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的作用:蒋道平
3、人民空军飞机的国产化:1956,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三、导弹部队的发展: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第十五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2点)
2、时间:1954年
3、内容
4、共同倡导:1954年,中印缅三国发表联合声明
5、意义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
1、时间
2、地点
3、与会国家
4、主题
5、存在困难
6、周恩来提出的方针及意义
7、万隆精神
第十六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七十年代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三个政策
2、原因(3点,根本)
3、表现:3方面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背景
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3、时间标志
4、意义
(三)中日建交
1、背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时间标志
3、影响
二、改革开放以来
(一)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
时间、地点、主题、与会者、议程、评价(会议地位)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2001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十七、十八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 ①研制背景 ②目的 ③过程、时间 ④意义 ⑤原则
2、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
二、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三、启示
四、863计划
1、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2、时间:1986.3
3、名称由来
4、目的
5、领域
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社会(因特网为主要)
2、上网人群
3、网络的功能
第十九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教育立法加强基础教育: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0年
3、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九年义务教育——奠基工程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文学的繁荣
1、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二、艺术的发展
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毛泽东提出要求
2、成果
3、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与奥运冠军
4、北京申奥成功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二十一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前用票原因:
物资匮乏根本原因:
3、1995年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4、国家正投入大量资金,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以期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变化
2、制度的实行
历史整理
八上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一、背景
二、原因
1、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1839.6.3-6.25)
鸦片走私受抵制
2、 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
三、经过
1840-1842 战——和——战——和 开始标志:1840年6月„„
四、结果
1842 年,中英订立《南京条约》 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影响:1、2、3、4(社会性质变化、原因)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原因 根本:列强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二、经过 1856.10-1860.10 主凶:英、法 帮凶:美、俄
罪行: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沙俄趁机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50多万
三、结果
清政府与各列强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领土更多被侵占,主权进一步沦丧
四、影响 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严惩洋枪队)
农民阶级
性质: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第三课 收复新疆
一、新疆危机
1、英俄虎视眈眈想争夺新疆。
2、阿古柏侵占新疆:1865 南——北
3、英俄支持阿古柏:“一仆二主”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塞防”、“海防”之争
2、经过:1876 三路 北——南 伊犁问题 中俄签订条约
3、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祖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统一
三、清政府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辖:1884 设新疆行省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二、原因(目的):
三、经过:1894(甲午年)-1895
1、平壤战争 2、黄海大战:邓世昌
3、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溃败:北洋军队全军覆没
四、结果
中国战败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
五、影响:大大加深„„
六、失败原因:
1、主要:清政府腐败无能。
2、根本:落后的封建制不敌先进的资本制
七、启示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背景
二、原因(目的):
义和团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直接)
三、经过:1900-1901
1、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大沽——天津——北京 廊坊阻击战
2、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圆明园再度遭劫
四、结果:1901(辛丑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订立《辛丑条约》
五、影响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课 洋务运动
一、概况
1、背景 2、目的 3、代表人物 4、时间 5、口号
6、活动内容:①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③筹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二、评价
1、结果及其标志:(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未变革封建制度)
2、性质 3、积极作用
第七课 戊戌变法
一、背景、原因: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订立 1895年
二、经过:
1、序幕:公车上书 2、发展: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3、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8年
4、失败: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被杀害(谭嗣同)
三、评价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改良运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作用(功绩):思想启蒙
第八课 辛亥革命
一、准备:
1、创立兴中会(时间、地点、性质)
2、创立同盟会(时间、地点、总理、机关报、性质)
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三、爆发:武装起义
四、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五、结局:果实被窃取
六、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1、性质 2、功绩 3、局限性
七、启示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一、概况:
1、背景(1、2、3)
2、经过(1、2、3、4、5)
二、评价
1、性质 2、积极作用 3、局限性
三、启示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1、直接原因
2、经过(时间、地点中心、领导者、先锋、口号、主力、斗争方式、胜利成果三方面)
3、评价(性质、意义)
二、中共的成立
1、诞生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干部组织基础)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时间、地点、出席人员、议程)
3、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国民革命)
一、背景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合作方式)
2、黄埔军校的建立(目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培养人才、作用)
二、进程
1、目的 2、时间 3、革命对象
4、总司令 5、主战场 6、主要战役
7、战果(原因:1、2、3、4)
三、结果:1927年失败
1、原因 2、失败消极影响
3、断定它失败的理由 4、启示、教训
第十二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一、南昌起义
1、时间、地点、人物
2、撤离南昌原因 3、意义
二、秋收起义
1、时间、地点、人物
2、建立根据地(开辟道路) 3、意义
三、井冈山会师
1、时间、地点、人物、会师队伍
2、干部 3、地位 4、影响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背景、原因
1、背景:红军力量逐渐壮大,蒋介石对红军发动“围剿”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时间、原因)
二、经过(时间、路线)
三、意义
四、长征精神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原因
①日本侵占中国野心由来已久
②日本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2、经过:
1931.8.18 导火线:柳条湖事件
3、结果(2点)
二、西安事变
1、背景(四点)
2、原因(直接+根本)
3、经过(时间、别称、人物)
4、目的:逼蒋抗日
5、结果及意义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七七事变:血染卢沟桥
1、背景(两点)
2、经过(时间、借口)
3、结果(3点)
4、影响(3点)
二、南京大屠杀
1、背景(2点) 2、经过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全民族抗战 1937.7.7——1945.8.13)
一、经过
1、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2胜)
2、战略相持阶段:百团大战(1940.8 敌后战场)
3、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七大(时间)+反攻过程(时间、阶段)
二、抗战胜利
1、原因(4点)
2、意义(3点)
3、启示(3点)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内战前的政治较量:重庆谈判
1、背景
2、目的(两方面)
3、经过(时间、协议)
4、影响
二、内战烽火(时间)——人民解放战争
1、全面爆发时间、标志
2、中共战略防御阶段(时间、标志)
3、中共战略反攻阶段(时间、标志、意义)
第十八课 战略大反攻
一、刘邓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反攻的序幕
二、三大战役(时间、名称、方法、部队)
三、渡江战役(时间、人物)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十九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庄园实业家张謇创办实业
1、背景(2点)
2、口号:实业救国
3、创办企业:大生纱厂
4、评价:个人、企业
二、中国近代工业曲折发展历程(阶段时期、特点、原因)
第二十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二、文化生活的变化(照相摄影、出版机构、新闻报纸)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背景、措施)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二十一、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铁路建设(人物、时间、名称、地位)
二、制碱(人物、贡献)
三、思想(人物、代表作、中心思想)
四、新式教育(时期、人物、名称)
五、文学艺术家(人物、作品、时期)
八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准备(会议、时间、地点)
二、标志(开国大典时间)
三、意义(国内、国际)
四、巩固(西藏和平解放目的、时间、意义)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一、背景、原因:
1、根本原因:美国侵略朝鲜,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安全。
二、概况
1、目的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彭德怀
4、战役:五战五捷 上甘岭战役
5、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6、结果:中朝军民胜利
三、性质及胜利意义、原因
1、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意义
3、原因(4点)
第三课 土地改革
一、背景、原因
二、目的:根本: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
三、举措(时间、颁布法令、变化)
四、意义(4点)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实施背景:旧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
2、实施概况:①目的 ②基本任务(3点) ③时间:1953 ④成就(4点)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
2、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地点:北京
4、特点
第五课 三大改造
一、概况(完成时间)
1、农业(原因、方式)
2、手工业(方式)
3、资本主义工商业(方式:2种)
二、评价
1、实质及意义
2、缺点问题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
一、良好开端(1956、中共八大(背景、内容:主要任务、意义) )
二、失误
1、1958 总路线(内容、评价: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左倾错误)(标志4方面、原因4方面)
三、调整:1961 全面调整
四、成就
1、主要行业:石油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2、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社会主义建设中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挫折) ) 一、原因: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分析
二、概况
1、动乱与灾难(1966-1976.10)(发动、全国动乱:“一月风暴”、二月抗争、粉碎林彪(“九一三事件”1971.9.13) 江青(“四五运动”) 反革命集团
三、实质: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一场内乱)
四、影响(政治、经济、思想)
五、启示(2点)
第三单元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革结束后,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方针(左倾错误错误)——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过程(时间、内容:思想、政治、组织)
3、意义:3点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措施2方面)
三、恢复高考(1977)
第九课 改革开放(根本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一、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①背景、原因 ②方式 ③成效
2、城市改革: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1985 3方面
二、对外开放
1、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0
2、沿海城市的开放:14个
3、沿海经济开放区
4、内地开放
三、启示(2点)
第十课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2、实行改革开放后
3、1982年中共十二大
4、1987年中共十三大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巡讲话(背景、内容、意义)
2、1992年 中共十四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
3、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背景、原因
2、概况
3、意义
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1、背景
2、概况:具体举措
3、成效
第十二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国与国的外交问题)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背景
2、出发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含义
4、意义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特别行政区”中“特别”的含义)
1、签署联合声明时间、国家
2、回归时间
3、意义
三、港澳回归的原因(中国内政问题)
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推行的政策方针
①毛泽东: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方针
②邓小平
③江泽民
2、大陆与台湾的缓和与发展(6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三、台湾阻碍因素(2点)
四、我们的应对方法:我们应该坚决台独分裂活动,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十四课 钢铁长城
一、人民海军的建立
1、1949年中国第一支海军的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2、20世纪50-70年代海军的发展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197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二、人民空军的建立
1、人民空军的成立
2、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的作用:蒋道平
3、人民空军飞机的国产化:1956,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三、导弹部队的发展: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第十五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2点)
2、时间:1954年
3、内容
4、共同倡导:1954年,中印缅三国发表联合声明
5、意义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
1、时间
2、地点
3、与会国家
4、主题
5、存在困难
6、周恩来提出的方针及意义
7、万隆精神
第十六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七十年代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三个政策
2、原因(3点,根本)
3、表现:3方面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背景
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3、时间标志
4、意义
(三)中日建交
1、背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时间标志
3、影响
二、改革开放以来
(一)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
时间、地点、主题、与会者、议程、评价(会议地位)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2001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十七、十八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 ①研制背景 ②目的 ③过程、时间 ④意义 ⑤原则
2、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
二、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三、启示
四、863计划
1、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2、时间:1986.3
3、名称由来
4、目的
5、领域
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社会(因特网为主要)
2、上网人群
3、网络的功能
第十九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教育立法加强基础教育: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0年
3、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九年义务教育——奠基工程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文学的繁荣
1、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二、艺术的发展
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毛泽东提出要求
2、成果
3、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与奥运冠军
4、北京申奥成功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二十一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前用票原因:
物资匮乏根本原因:
3、1995年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4、国家正投入大量资金,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以期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变化
2、制度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