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这一名称的得来,其实是一种权宜之计。195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这个报告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事业单位”一词,指那些活动经费由国家财政列为事业项目开支的机关和部门。从此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企业单位一起,成为反映我国社会组织机构的基本概念之一。
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表示,事业单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中国制造”。很多外国学者一直想不出一个适当的英文单词来表达中国的“事业单位”,因为英文世界里面没有对应概念的存在。
事业单位可以是一个纯粹的行政机关,也可以具有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双重职能: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公司。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合而为一的常见方式。比如,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直属局,它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前一块牌子代表国家机关后一块牌子代表“依法成立的非营利社团法人”。
中国事业单位呈现出的“法人化”外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全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汀芳认为:“事业单位不应当成为法人,这与公共权力不能私化是一样的道理。”
事业单位存在着很多弊端:机构臃肿,队伍庞大,效率低下;因其国有化导致了权利化;政事不分导致了行政化;热衷于行政级别而缺少专业精神。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现有的事业单位将向三种类型划靠:行政机构、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但具体的划分方案尚未见到。从1998年提出“事业单位改革”的口号以来,10余年过去了,养老金改革才呱呱坠地。而事业单位需要改革的,又何止是养老金制度!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类似“事业单位”这种特殊历史时期下的特殊产物,也终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一个曾经“特殊而又优雅”的阶层将会发生蜕变。
(摘自《看世界》)
“事业单位”这一名称的得来,其实是一种权宜之计。195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这个报告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事业单位”一词,指那些活动经费由国家财政列为事业项目开支的机关和部门。从此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企业单位一起,成为反映我国社会组织机构的基本概念之一。
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表示,事业单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中国制造”。很多外国学者一直想不出一个适当的英文单词来表达中国的“事业单位”,因为英文世界里面没有对应概念的存在。
事业单位可以是一个纯粹的行政机关,也可以具有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双重职能: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公司。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合而为一的常见方式。比如,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直属局,它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前一块牌子代表国家机关后一块牌子代表“依法成立的非营利社团法人”。
中国事业单位呈现出的“法人化”外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全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汀芳认为:“事业单位不应当成为法人,这与公共权力不能私化是一样的道理。”
事业单位存在着很多弊端:机构臃肿,队伍庞大,效率低下;因其国有化导致了权利化;政事不分导致了行政化;热衷于行政级别而缺少专业精神。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现有的事业单位将向三种类型划靠:行政机构、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但具体的划分方案尚未见到。从1998年提出“事业单位改革”的口号以来,10余年过去了,养老金改革才呱呱坠地。而事业单位需要改革的,又何止是养老金制度!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类似“事业单位”这种特殊历史时期下的特殊产物,也终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一个曾经“特殊而又优雅”的阶层将会发生蜕变。
(摘自《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