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有机肥质量控制

优质商品有机肥生产中基本条件的控制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已向区域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随着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畜禽粪便如何应用关系到环境安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畜禽粪便农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利用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生产优质商品有机肥,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作物营养,提高作物品质,实现养分的再循环,对于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品有机肥主要以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等富含有机质的副产品资源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因此有机物料的发酵腐熟是生产中的核心技术,其过程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微生物正常繁殖的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代谢进程,加速有机物料分解和转化,放出并聚集热量,提高物料温度,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最后获得优质的商品有机肥料。

近年来,随着对堆肥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堆肥条件的控制已有很大的进展。堆肥过程中的条件控制实际上是对堆肥过程中物理、生物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活动三者相互作用的控制,一方面各种控制条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另一方面,随着堆肥产业化的发展,不同种类的堆料被混合堆肥,因不同堆料性质及降解速度不同,造成对堆肥条件控制更加困难。许多研究和试验证明,影响堆肥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水分、温度、C/N、通风供氧和pH等,在工厂化堆肥发酵过程中,通过人为调控发酵腐熟条件,为好氧微生物活动创造适宜的环境,促进发酵的快速进行,最终可以生产出优于现行NY525-2012标准的优质商品有机肥。

1、水分控制

堆肥过程中,水分是一个重要条件,影响了堆肥的其它方面。水分具有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运输养分、溶解小分子有机物;为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提供介质;调节堆肥温度;调节通气孔隙,达到水气协调等作用。因此堆肥原料水分及堆肥过程中水分调控,直接影响了堆肥过程中物理及生物学性质,进而决定了好氧堆肥反应速度快慢、堆肥腐熟程度和堆肥产品质量,甚至关系到好氧堆肥工艺过程的成败,被认为是堆肥中最重要的控制条件。

在堆肥过程中,堆肥初始物料相对含水量在40% ~70%,能保证堆肥的顺利进行,而最适宜含水量为60-70%。物料含水过高过低都影响好气微生物活动,发酵前应进行水分调节。物料含水率小于60%,升温慢,温度低,腐解程度差;大于70%,影响通气,形成厌氧发酵,升温慢,腐解度亦差。畜禽鲜粪一般含水量较高,降低含水量的方法是掺合低含水分的有机物料,如糠壳、泥炭、锯末、秸杆等。这些辅料还具有调节C/N比、促进水分散失的作用。

在堆肥过程中,随着氧气扩散和微生物生长速度的变化,水分不断地在堆体中流动和向空气中散失,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随着堆肥的进行,因热量和通风而蒸发的水分比产生的水分多得多,如果导致堆料变干,需要补充水分,研究表明堆肥最为活跃的阶段中,水分的添加有时可以加快堆肥腐熟和稳定。高温阶段含水量应保持在50% ~60%;其后应添加水分保持在40%~50% ,同时不应使其渗出为宜。

堆肥产品中水分应控制在30%以下,如果含水量高,应在80℃下采用鼓风干燥;无干燥设备时,可用日晒干燥。

2、温度的控制

温度是堆肥过程中重要的控制条件,它既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也决定着微生物活动。堆肥初期在30~50℃条件下,中温性微生物活动产生热量,促使堆体温度升高;在45~65℃,最适温度为55~60℃的条件下,嗜热性微生物可以降解大量的有机物质,而且短时间内能迅速分解纤维素;高温是杀灭堆料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和堆肥过程中释放的有毒物质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55℃保持2~3周,或65℃保持1周,或70℃保持几个小时,可以将上述有毒物质杀死。堆肥是一个放热过程,若不加控制,温度可达75~80℃,如果堆体中有少量的甲烷产生还可能导致自燃;同时过高的温度会过度消耗有机质,降低堆肥产品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过高温度可能阻碍微生物的活动,温度超过60℃真菌活动受抑制,放线菌和孢子细菌进行降解,超过70℃微生物呈孢子状态,活性急速降低,可能导致堆肥系统的崩溃,堆肥过程停止。而温度过低也不利于堆肥化过程,微生物在40℃左右时的活性只有最适温度时的2 /3左右,有机质分解缓慢,堆肥腐熟时间延长。

水分含量是影响堆肥温度的一个因素。过高的含水量可使堆肥温度降低,通过调节堆料适宜的含水量有利于堆肥后期的升温;同时为了堆肥后期控制过高的温度,可通过增加水分含量降低堆温。翻堆是影响堆肥温度的另外一个因素。翻堆可控制堆温升高,强迫空气通过堆体,提高水分蒸发,每千克水分蒸发可消耗560卡热量,是一种有效降低堆温的方法。通过调节翻堆的次数控制堆肥最高温度的高低和出现的时间;同时通过翻堆还能达到温度均质化的目的。

3、C /N比的控制

堆料必须达到适宜的C /N,才能进行理想的堆肥,若C /N比过高,微生物增殖时由于氮不足,生长受到限制,堆温降低,有机物降解速度变得缓慢,堆肥时间变长;若C /N比过低,可利用的碳完全被利用,而过量的氮以氨气形式损失,不仅影响环境而且造成氮素肥效的降低,影响堆肥产品品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是合成微生物原生质,以干重计算,原生质中含有50% C,5% N和0. 25% P,因此研究者们推荐堆肥适宜的C /N为20~30。堆肥适宜的C /N不能根据堆料总碳和总氮量确定,而要参考堆料中微生物容易利用的碳和氮量来衡量。堆肥的C /N比可通过添加含碳高或含氮高的物料来加以调整,秸秆、杂草、枯枝和树叶等物质含纤维、木质素、果胶等较多,碳氮比值较高,可以作为高碳添加材料;而畜禽粪便中含氮量高,可作为高氮添加物质,如猪粪中含有80%的微生物易利用的铵态氮,从而有效的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加快堆肥的腐熟。

4、通风供氧的控制

通气供氧也是堆肥过程中重要的控制因子。主要作用是提供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氧气;通过控制通气量调节堆温,从而控制堆肥最高温度值及其出现时间;在维持最适温度的条件下,加大通风量可以去除水分;翻堆在增加氧气进入量和堆体孔隙度的同时,还可以使堆料、水分、温度和氧气达到均质化的目的,并能使堆体上层的病原菌和杂草种子被带入堆体中心被高温杀死;适宜的通风供氧可以降低氮素损失和恶臭产生;减少堆肥产品的水分,便于产品贮存。

堆肥含水量通过对微生物活性和通气孔隙的作用,影响了氧气消耗,是好氧堆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堆肥过程中需要根据物料的性质控制水分和通气,达到水气协调,二者兼顾,才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优化堆肥的控制条件。研究表明低于6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氧气消耗量呈幂指数增加,高于60℃氧气消耗量降低,超过70℃后氧气消耗量快速接近于0,因此堆肥过程中应根据堆肥

不同阶段温度的不同控制通风供氧量。总之,堆体中的氧气含量应根据不同堆料种类和实际需要保持在5%~15%的范围内,氧含量过低会限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厌氧发酵;过高则会使热量损失过大导致堆体冷却,达不到高温而无法杀死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5、pH值的控制

pH值影响堆肥整个过程。堆肥初期 pH 影响细菌的活动,例如猪粪和锯屑混合堆肥,以6. 0 为界点,pH 6. 0时二氧化碳和热量产生量快速增加;堆肥进入高温期后,高pH 和高温共同作用导致了NH3挥发。堆肥过程中不需调节pH 值,因为随着堆肥的进行,微生物降解能量物质而产生有机酸,使pH下降,可达到5左右;随后挥发性有机酸由于温度的上升而挥发,同时含氮有机物质降解产生的氨使pH上升,最后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但是堆料初始pH过高或过低时,堆肥前需要堆放一段时间或者掺入成品堆肥进行调节pH值。而在堆肥高温期,pH值在7. 5~8. 5之间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过高还会引起氨气挥发,因此可通过加入明矾、磷酸等物质降低堆肥pH值,使堆肥顺利进行。

总之,在堆肥过程中某个单一条件的控制相对简单,但由于各种控制条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想达到堆肥条件整体优化,必须权衡利弊,彼此协调,只有使各种控制条件都比较适宜,才能保证堆肥的顺利进行,并生产出优质商品有机肥。

优质商品有机肥生产中基本条件的控制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已向区域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随着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畜禽粪便如何应用关系到环境安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畜禽粪便农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利用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生产优质商品有机肥,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作物营养,提高作物品质,实现养分的再循环,对于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品有机肥主要以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等富含有机质的副产品资源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因此有机物料的发酵腐熟是生产中的核心技术,其过程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微生物正常繁殖的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代谢进程,加速有机物料分解和转化,放出并聚集热量,提高物料温度,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最后获得优质的商品有机肥料。

近年来,随着对堆肥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堆肥条件的控制已有很大的进展。堆肥过程中的条件控制实际上是对堆肥过程中物理、生物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活动三者相互作用的控制,一方面各种控制条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另一方面,随着堆肥产业化的发展,不同种类的堆料被混合堆肥,因不同堆料性质及降解速度不同,造成对堆肥条件控制更加困难。许多研究和试验证明,影响堆肥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水分、温度、C/N、通风供氧和pH等,在工厂化堆肥发酵过程中,通过人为调控发酵腐熟条件,为好氧微生物活动创造适宜的环境,促进发酵的快速进行,最终可以生产出优于现行NY525-2012标准的优质商品有机肥。

1、水分控制

堆肥过程中,水分是一个重要条件,影响了堆肥的其它方面。水分具有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运输养分、溶解小分子有机物;为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提供介质;调节堆肥温度;调节通气孔隙,达到水气协调等作用。因此堆肥原料水分及堆肥过程中水分调控,直接影响了堆肥过程中物理及生物学性质,进而决定了好氧堆肥反应速度快慢、堆肥腐熟程度和堆肥产品质量,甚至关系到好氧堆肥工艺过程的成败,被认为是堆肥中最重要的控制条件。

在堆肥过程中,堆肥初始物料相对含水量在40% ~70%,能保证堆肥的顺利进行,而最适宜含水量为60-70%。物料含水过高过低都影响好气微生物活动,发酵前应进行水分调节。物料含水率小于60%,升温慢,温度低,腐解程度差;大于70%,影响通气,形成厌氧发酵,升温慢,腐解度亦差。畜禽鲜粪一般含水量较高,降低含水量的方法是掺合低含水分的有机物料,如糠壳、泥炭、锯末、秸杆等。这些辅料还具有调节C/N比、促进水分散失的作用。

在堆肥过程中,随着氧气扩散和微生物生长速度的变化,水分不断地在堆体中流动和向空气中散失,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随着堆肥的进行,因热量和通风而蒸发的水分比产生的水分多得多,如果导致堆料变干,需要补充水分,研究表明堆肥最为活跃的阶段中,水分的添加有时可以加快堆肥腐熟和稳定。高温阶段含水量应保持在50% ~60%;其后应添加水分保持在40%~50% ,同时不应使其渗出为宜。

堆肥产品中水分应控制在30%以下,如果含水量高,应在80℃下采用鼓风干燥;无干燥设备时,可用日晒干燥。

2、温度的控制

温度是堆肥过程中重要的控制条件,它既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也决定着微生物活动。堆肥初期在30~50℃条件下,中温性微生物活动产生热量,促使堆体温度升高;在45~65℃,最适温度为55~60℃的条件下,嗜热性微生物可以降解大量的有机物质,而且短时间内能迅速分解纤维素;高温是杀灭堆料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和堆肥过程中释放的有毒物质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55℃保持2~3周,或65℃保持1周,或70℃保持几个小时,可以将上述有毒物质杀死。堆肥是一个放热过程,若不加控制,温度可达75~80℃,如果堆体中有少量的甲烷产生还可能导致自燃;同时过高的温度会过度消耗有机质,降低堆肥产品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过高温度可能阻碍微生物的活动,温度超过60℃真菌活动受抑制,放线菌和孢子细菌进行降解,超过70℃微生物呈孢子状态,活性急速降低,可能导致堆肥系统的崩溃,堆肥过程停止。而温度过低也不利于堆肥化过程,微生物在40℃左右时的活性只有最适温度时的2 /3左右,有机质分解缓慢,堆肥腐熟时间延长。

水分含量是影响堆肥温度的一个因素。过高的含水量可使堆肥温度降低,通过调节堆料适宜的含水量有利于堆肥后期的升温;同时为了堆肥后期控制过高的温度,可通过增加水分含量降低堆温。翻堆是影响堆肥温度的另外一个因素。翻堆可控制堆温升高,强迫空气通过堆体,提高水分蒸发,每千克水分蒸发可消耗560卡热量,是一种有效降低堆温的方法。通过调节翻堆的次数控制堆肥最高温度的高低和出现的时间;同时通过翻堆还能达到温度均质化的目的。

3、C /N比的控制

堆料必须达到适宜的C /N,才能进行理想的堆肥,若C /N比过高,微生物增殖时由于氮不足,生长受到限制,堆温降低,有机物降解速度变得缓慢,堆肥时间变长;若C /N比过低,可利用的碳完全被利用,而过量的氮以氨气形式损失,不仅影响环境而且造成氮素肥效的降低,影响堆肥产品品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是合成微生物原生质,以干重计算,原生质中含有50% C,5% N和0. 25% P,因此研究者们推荐堆肥适宜的C /N为20~30。堆肥适宜的C /N不能根据堆料总碳和总氮量确定,而要参考堆料中微生物容易利用的碳和氮量来衡量。堆肥的C /N比可通过添加含碳高或含氮高的物料来加以调整,秸秆、杂草、枯枝和树叶等物质含纤维、木质素、果胶等较多,碳氮比值较高,可以作为高碳添加材料;而畜禽粪便中含氮量高,可作为高氮添加物质,如猪粪中含有80%的微生物易利用的铵态氮,从而有效的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加快堆肥的腐熟。

4、通风供氧的控制

通气供氧也是堆肥过程中重要的控制因子。主要作用是提供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氧气;通过控制通气量调节堆温,从而控制堆肥最高温度值及其出现时间;在维持最适温度的条件下,加大通风量可以去除水分;翻堆在增加氧气进入量和堆体孔隙度的同时,还可以使堆料、水分、温度和氧气达到均质化的目的,并能使堆体上层的病原菌和杂草种子被带入堆体中心被高温杀死;适宜的通风供氧可以降低氮素损失和恶臭产生;减少堆肥产品的水分,便于产品贮存。

堆肥含水量通过对微生物活性和通气孔隙的作用,影响了氧气消耗,是好氧堆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堆肥过程中需要根据物料的性质控制水分和通气,达到水气协调,二者兼顾,才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优化堆肥的控制条件。研究表明低于6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氧气消耗量呈幂指数增加,高于60℃氧气消耗量降低,超过70℃后氧气消耗量快速接近于0,因此堆肥过程中应根据堆肥

不同阶段温度的不同控制通风供氧量。总之,堆体中的氧气含量应根据不同堆料种类和实际需要保持在5%~15%的范围内,氧含量过低会限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厌氧发酵;过高则会使热量损失过大导致堆体冷却,达不到高温而无法杀死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5、pH值的控制

pH值影响堆肥整个过程。堆肥初期 pH 影响细菌的活动,例如猪粪和锯屑混合堆肥,以6. 0 为界点,pH 6. 0时二氧化碳和热量产生量快速增加;堆肥进入高温期后,高pH 和高温共同作用导致了NH3挥发。堆肥过程中不需调节pH 值,因为随着堆肥的进行,微生物降解能量物质而产生有机酸,使pH下降,可达到5左右;随后挥发性有机酸由于温度的上升而挥发,同时含氮有机物质降解产生的氨使pH上升,最后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但是堆料初始pH过高或过低时,堆肥前需要堆放一段时间或者掺入成品堆肥进行调节pH值。而在堆肥高温期,pH值在7. 5~8. 5之间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过高还会引起氨气挥发,因此可通过加入明矾、磷酸等物质降低堆肥pH值,使堆肥顺利进行。

总之,在堆肥过程中某个单一条件的控制相对简单,但由于各种控制条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想达到堆肥条件整体优化,必须权衡利弊,彼此协调,只有使各种控制条件都比较适宜,才能保证堆肥的顺利进行,并生产出优质商品有机肥。


相关文章

  • 诸暨市2015年度"化肥减量增效行动" 工作成效显著
  • 2015年,是"农业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的第一年,也是我省"五水共治" 农业水环境治理开展的第二年.诸暨市按照<浙江省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通过"走好三条道路,抓好三 ...查看


  • 蔬菜种植技术教程
  • 蔬菜种植技术教程 第一讲 蔬菜育苗 采用苗床培育菜苗的技术称为蔬菜育苗.蔬菜育苗的优点是:节约用种, 方便管理,争取农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多茬口,提早成熟,延长供应,增加产量,减轻病虫危害及自然灾害的损失,增加菜农经济收益等等,均起着极其 ...查看


  • 仓库保管员初级教案
  • 仓库保管员初级教案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单元 仓储管理概述 第一节 仓储管理的作用和任务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原始储存以及现代储存的目的.仓储业务三阶段及其相互关系.仓储管理的十三字方针,掌握初级仓库保管员的职责:理解流通的概 ...查看


  •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 浅谈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和规模的发展,我国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和 食品安全受到国际和国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了解我国外贸现状.前景和面 临的主要问题上,主要论述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注意 ...查看


  • 外贸商品学思考题(复习要点)
  • 外贸商品学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填空题30分,判断题(含找错)10分,不定项选择20分, 简答题(7选5)20分,论述题(4选2)20分 第一章 商品性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1.(外贸)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具有哪二重性? (进出口)商品 ...查看


  •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I 7914--1999 Specifications for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of combustible and explosive good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查看


  • 仓储名词解释
  • 仓储名词解释: 仓储:指通过仓库对商品进行储存和保管. 仓储管理:指服务于一切库存商品的经济技术方法与活动. 集货中心:将零星货物集中成批量货物称"集货"主要起集货作用的物流中心.叫集货中心. 分货中心:分货中心是和集货 ...查看


  • 浅析我国精制有机肥质量标准存在问题及主要指标的制定_严超
  • 60 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9期 浅析我国精制有机肥质量标准存在问题及 主要指标的制定 严超1,徐培智2,解开治2,陈建生2 (1.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广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2)摘 ...查看


  •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调查报告
  •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人员:郭秋成 刘磊 夏川皓 代颖 范潇月 彭印珊 调查地点:重庆市万州区董家镇小岩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调查时间:二〇一三年九月十四日. 调查目的:了解当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情况. 调查方法:采用实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