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应聘者的面试原则

我对应聘者的面试原则

分类: 行业与职场 2011-12-17 10:36 1078人阅读 评论(7) 收藏 举报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http://blog.csdn.net/hzliyun/article/details/7079471。

最近参与了几次单位招聘面试工作,在面试工程师时,我是用我的分层准则指导与候选人的交流内容,以确定他的能力层次是否达到我所期望的。大体上软件工程师可以分为三大层次,分别是技术知识积累层、掌握设计方法层以及运用开发方法论层。

对于处于技术知识积累层的工程师,他的兴趣点往往是学习新的技术,探究问题背后的原理,对于方法论和管理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很具有运用所掌握知识改变现状的冲动。对于这一层次的工程师我想他们也更应当将精力集中在知识的积累上,我个人认为处于这个层次的工程师不应花太多的精力去学什么组织管理,但应当注意自我管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一阶段千万不要又学技术又学管理,如果这样最多只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平庸之人”。对于这一层次的工程师,我的建议是他们应当有一种探究问题根源的专研精神。对于知识了解得越是深透,以后更容易理解自己的工作乃至所处行业。这一层次的工程师一般工龄在5、6年及以下。在阅读习惯上,这一层次的工程师对于更加具体的实践、指导性读物会更感兴趣。

接下来是掌握设计方法层的工程师,他们慢慢地理解什么是设计,而且逐渐地掌握了如何通过设计来得到一个较好的产品,形成自己的设计原则是这一层次很重要的成长内容。由于工作的需要也会慢慢地承担起开发小组管理的职责,因此慢慢地对于管理产生兴趣。对于这一层次的工程师我的建议是,积累技术知识仍然是自己的重点,应当注重如何通过设计去改善所管理小组的绩效,或者如何通过设计去改善所设计产品的质量。当然,学习必要的管理知识也是这一层次的工程师应当去做的,这有助于高效的完成工作,从而腾出时间来学习技术知识。这一层次的工层师,对于设计模式、测试方法、软件工程方法论相关的书籍更加感兴趣。在工龄上,这一层次的工程师大致在8、9年及以下。

最后一个层次的工程师不光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内容上,而是会考虑整个软件行业。他们更加的理解一个好的软件应当如何去打造,明白方法论的重要性,努力整合各种开发、测试方法从而打造自己的开发方法论或平台,平台和框架是这个层次的工程师更加感兴趣的主题之一。这个层次的工程师在团队中所起的作用应当不仅仅表现在技术层面,更有部分管理层面的内容。他们所涉猎的范围相对的广一些,而且对于技术和管理都存在一定的敏感度,更喜欢去读软件行业大师级的抽象读物。这一层次的工程师工作年龄大多在10年左右之上。

这里所谈到的工程师的工龄,并不是说工作了7年就一定进入了掌握设计方法这个层次,在我的面试的过程中发现工作7、8年但仍处于知识积累层的工程师大有人在。我认为工程师存在层次差别是正常的,但我在选择候选人时会运用我的分层模型去寻找我认为出色的工程师。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我并不注重它的经历,而是更加的重视他的兴趣、学习能力和潜力。另外,候选人是否具有一定的自信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我对他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不论是哪一个层次,我都希望他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我在面试中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平时看些什么书?”、“对于这本书中的内容你如何看?”。在我看来,一个出色的工程师如果没有读书习惯是很不正常的。

对于工程师的成长,我坚持“水到渠成”的原则。一个工程师在什么时期就应当学他该学的内容,将那个时期应学的内容学好了、学精了,他自然后面就会出色。至于管理能力,只要每一时期该学的学好了,加之年龄的增长都会慢慢的增强,根本不用太担心。是管理的料一定会在管理上出色,不是那块料怎么学都学不好。最后一点,工程师在职业发展上应当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因为兴趣是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跟着兴趣走往往更容易出色。

本文出自 “李云”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http://blog.csdn.net/hzliyun/article/details/7079471。

分享到:

上一篇:软件设计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下一篇:别把自己变成了“二等公民”

我对应聘者的面试原则

分类: 行业与职场 2011-12-17 10:36 1078人阅读 评论(7) 收藏 举报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http://blog.csdn.net/hzliyun/article/details/7079471。

最近参与了几次单位招聘面试工作,在面试工程师时,我是用我的分层准则指导与候选人的交流内容,以确定他的能力层次是否达到我所期望的。大体上软件工程师可以分为三大层次,分别是技术知识积累层、掌握设计方法层以及运用开发方法论层。

对于处于技术知识积累层的工程师,他的兴趣点往往是学习新的技术,探究问题背后的原理,对于方法论和管理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很具有运用所掌握知识改变现状的冲动。对于这一层次的工程师我想他们也更应当将精力集中在知识的积累上,我个人认为处于这个层次的工程师不应花太多的精力去学什么组织管理,但应当注意自我管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一阶段千万不要又学技术又学管理,如果这样最多只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平庸之人”。对于这一层次的工程师,我的建议是他们应当有一种探究问题根源的专研精神。对于知识了解得越是深透,以后更容易理解自己的工作乃至所处行业。这一层次的工程师一般工龄在5、6年及以下。在阅读习惯上,这一层次的工程师对于更加具体的实践、指导性读物会更感兴趣。

接下来是掌握设计方法层的工程师,他们慢慢地理解什么是设计,而且逐渐地掌握了如何通过设计来得到一个较好的产品,形成自己的设计原则是这一层次很重要的成长内容。由于工作的需要也会慢慢地承担起开发小组管理的职责,因此慢慢地对于管理产生兴趣。对于这一层次的工程师我的建议是,积累技术知识仍然是自己的重点,应当注重如何通过设计去改善所管理小组的绩效,或者如何通过设计去改善所设计产品的质量。当然,学习必要的管理知识也是这一层次的工程师应当去做的,这有助于高效的完成工作,从而腾出时间来学习技术知识。这一层次的工层师,对于设计模式、测试方法、软件工程方法论相关的书籍更加感兴趣。在工龄上,这一层次的工程师大致在8、9年及以下。

最后一个层次的工程师不光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内容上,而是会考虑整个软件行业。他们更加的理解一个好的软件应当如何去打造,明白方法论的重要性,努力整合各种开发、测试方法从而打造自己的开发方法论或平台,平台和框架是这个层次的工程师更加感兴趣的主题之一。这个层次的工程师在团队中所起的作用应当不仅仅表现在技术层面,更有部分管理层面的内容。他们所涉猎的范围相对的广一些,而且对于技术和管理都存在一定的敏感度,更喜欢去读软件行业大师级的抽象读物。这一层次的工程师工作年龄大多在10年左右之上。

这里所谈到的工程师的工龄,并不是说工作了7年就一定进入了掌握设计方法这个层次,在我的面试的过程中发现工作7、8年但仍处于知识积累层的工程师大有人在。我认为工程师存在层次差别是正常的,但我在选择候选人时会运用我的分层模型去寻找我认为出色的工程师。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我并不注重它的经历,而是更加的重视他的兴趣、学习能力和潜力。另外,候选人是否具有一定的自信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我对他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不论是哪一个层次,我都希望他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我在面试中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平时看些什么书?”、“对于这本书中的内容你如何看?”。在我看来,一个出色的工程师如果没有读书习惯是很不正常的。

对于工程师的成长,我坚持“水到渠成”的原则。一个工程师在什么时期就应当学他该学的内容,将那个时期应学的内容学好了、学精了,他自然后面就会出色。至于管理能力,只要每一时期该学的学好了,加之年龄的增长都会慢慢的增强,根本不用太担心。是管理的料一定会在管理上出色,不是那块料怎么学都学不好。最后一点,工程师在职业发展上应当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因为兴趣是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跟着兴趣走往往更容易出色。

本文出自 “李云”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http://blog.csdn.net/hzliyun/article/details/7079471。

分享到:

上一篇:软件设计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下一篇:别把自己变成了“二等公民”


相关文章

  • 人员招聘管理办法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实效,规范人员招聘流程和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在本管理办法中如未加具体说明,所出现的"公司"或"公司总部"均泛指上有限公司,不含下属分 ...查看


  • 浅谈校园招聘的面试方法的利与弊
  • 浅谈校园招聘的面试方法的利与弊 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结合个人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就目前企业校园招聘的面试方法进行研究探讨.通过了解当前企业校园招聘的面试方法,分析其中的利弊.在原有招聘体系的基础上,对原有校园招聘体系进行反思,力求探索出一个 ...查看


  • 如何选拔人才
  • 如何选拔人才 一.人才选拔的常用方法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把工具准备好.同理,企业要想有效地选拔人才,必须采取有针对性.适用地选拔方法. 选拔人才采用的方法,有的相对主观,有的相对 ...查看


  • 招聘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招聘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招聘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2.招聘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源头 3.招聘管理是新政策环境的需要: 4.招聘管理是企业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辅助工作: 5.招聘是关于人力成本的重要环节. 招聘的定义: ...查看


  •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
  • 2007年5月人力资源试题 第一部分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47.( )不是内部招募法的优点. (A)激励性强 (B)适应较快 (c)准确性高 (D)费闱较高 48.布告法经常用于非管理层人员的招聘,特别适合于( )的招聘. (A)销售人员 ...查看


  • 如何做好一个面试官 1
  • 如何做好一个面试官 一.面试前,科学设计面试问题 在准备面试问题时, 应该注意三点: 第一, 首先要对目标岗位进行深入的分析, 找出该 岗位的核心胜任特质: 第二, 提问要紧紧围绕核心胜任特质: 第三, 这种提问关键是让应聘 者讲述行为性事 ...查看


  • 行为目标面试法的介绍
  • 行为目标面试法的介绍 如何发现人才.如何鉴别人才是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因为公司负担不起由于选才错误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本上升.员工士气低落.顾客服务受到影响.管理层不断填补职位空缺.忽略指导员工.降低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等等.面对这种情 ...查看


  • 招聘计划书 1
  • 招 聘 计 划 书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组长:吴东杰[1**********]1 组员:李芳璐[1**********]8 董莉莉[1**********]9 招聘计划书目录 一.衡水百货大楼有限公司 (一) 公司背景----------- ...查看


  • 招聘工具:战略面试法 聘周刊-智联招聘
  • 文/胡霄 战略面试法不仅能够帮助面试官消除甄选的主观性,提出有效的面试问题,提高聘用决定的准确性,而且有助于管理新员工上岗后的业绩,完善绩效考评系统.此外,该方法还可以简化招聘环节,节约聘成本.战略面试法之所以具有以上优点,是因为它包含了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