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1.形象(意象)类 (1)名词解释: 形象(意象)――形象(意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意象)指 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 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也指抒情诗中的抒 情主人公, 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 田园桑麻、 大漠孤城之类, 都是诗歌中的形象(意象) 。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 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意象) ,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题目类型: 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 , 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解题格式: 形象:身份+性格 + (形象意义) 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4)答题步骤: 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 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是什么形象;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 (5) 【链接高考】 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1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1)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 ( (2)其中 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3)其实 ) 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题菊花 (唐)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 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 ,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 放(1) 。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 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 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2) 2.意境类 (1)名词解释: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
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 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 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 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2)题目类型: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解题格式: 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4)答题步骤:
2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 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 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5)链接高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 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 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 的心境(步骤三)。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 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步骤一)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 景图(步骤一)。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 写秋晚山景,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 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步骤三) 3.情感主旨类
3
(1) 题目类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 “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2)解题格式: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
/表达)什么感情 (3)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 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 意义。 (4)链接高考 下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参考答案】⑴ 这首诗描绘了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气袭人的景象, ⑵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⑶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中“遥隔楚云端” “孤帆天际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迷津欲有问”一 句借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 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4.表达技巧类 (1)题目类型: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2)解题格式:
4
手法+表达作用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3)答题步骤: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链接高考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 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5
【思路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 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 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5. 语言类 (一)
诗眼炼字类 (1)题目类型: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②你认为这首诗(第╳联╳句中)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解题格式 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93)答题步骤: 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 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 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 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 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解释该字 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链接高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 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 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
6
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 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表述示例点拨】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手法。(挑明辞格)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 一个“带”字 答: “带”采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 钟声到海幢(步骤二),使画面具有动感。(步骤三) 玉楼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思路点拨】 “闹”字: “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 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
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后来 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关键的一句。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 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 “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 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一“咽” “冷”两字绘声绘
7
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步骤二)。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交情” (交情得似山溪渡) 。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全文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 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赋予“山溪渡” “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二)关键字词类 (1)题目类型: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3)答题步骤: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 基调、 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字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1)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链接高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 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 之说, 为什么?(2002
8
年高考题) 【参考答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 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宋刘过 泛菊 1 杯深,吹梅 2 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 几度、魂飞梦惊。後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泛菊:饮菊花酒。2 吹梅:吹奏《梅花落》 :1 。 (1)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 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 散的内容之间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 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㈢语言风格特色类 (1)题目类型: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2)解题格式: 语言风格+举例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3)答题步骤: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 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回答时应包 括三个要点: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9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链接高考】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及解析】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 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 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分) (4 【参考答案及解析】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 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 形象。 6 多角度综合类 从以上多个角度综合设问,回答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信息,理清共几问,分清 各问的类型,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 回答关键看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 就答什么, 要什么, 给什么,忌乱答一通。回答要依据提问的顺序来答,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 答案简明,条理清楚。 各问答题要领参照上文,注意根据提问方式,灵活处理侧重点,严防出现漏答或无意义的内 容重复。 【解答格式】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 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推窗 袁枚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10
注:袁枚,号随园主人,清代灵性派诗人,有诗评家评“随园诗处处虚灵活泼” 。 答: 【思路点拨和答
题要点】本诗把雨后青山写得虚灵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要点: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但本诗中的大自然并未以具体意象出现。 ②人思山,山亦思人,无情之山有情(拟人) 。 ③一个“扑”字,化静为动。
11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1.形象(意象)类 (1)名词解释: 形象(意象)――形象(意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意象)指 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 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也指抒情诗中的抒 情主人公, 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 田园桑麻、 大漠孤城之类, 都是诗歌中的形象(意象) 。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 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意象) ,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题目类型: 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 , 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解题格式: 形象:身份+性格 + (形象意义) 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4)答题步骤: 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 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是什么形象;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 (5) 【链接高考】 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1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1)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 ( (2)其中 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3)其实 ) 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题菊花 (唐)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 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 ,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 放(1) 。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 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 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2) 2.意境类 (1)名词解释: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
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 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 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 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2)题目类型: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解题格式: 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4)答题步骤:
2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 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 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5)链接高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 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 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 的心境(步骤三)。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 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步骤一)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 景图(步骤一)。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 写秋晚山景,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 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步骤三) 3.情感主旨类
3
(1) 题目类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 “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2)解题格式: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
/表达)什么感情 (3)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 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 意义。 (4)链接高考 下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参考答案】⑴ 这首诗描绘了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气袭人的景象, ⑵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⑶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中“遥隔楚云端” “孤帆天际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迷津欲有问”一 句借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 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4.表达技巧类 (1)题目类型: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2)解题格式:
4
手法+表达作用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3)答题步骤: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链接高考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 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5
【思路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 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 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5. 语言类 (一)
诗眼炼字类 (1)题目类型: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②你认为这首诗(第╳联╳句中)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解题格式 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93)答题步骤: 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 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 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 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 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解释该字 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链接高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 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 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
6
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 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表述示例点拨】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手法。(挑明辞格)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 一个“带”字 答: “带”采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 钟声到海幢(步骤二),使画面具有动感。(步骤三) 玉楼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思路点拨】 “闹”字: “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 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
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后来 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关键的一句。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 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 “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 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一“咽” “冷”两字绘声绘
7
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步骤二)。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交情” (交情得似山溪渡) 。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全文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 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赋予“山溪渡” “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二)关键字词类 (1)题目类型: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3)答题步骤: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 基调、 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字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1)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链接高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 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 之说, 为什么?(2002
8
年高考题) 【参考答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 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宋刘过 泛菊 1 杯深,吹梅 2 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 几度、魂飞梦惊。後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泛菊:饮菊花酒。2 吹梅:吹奏《梅花落》 :1 。 (1)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 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 散的内容之间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 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㈢语言风格特色类 (1)题目类型: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2)解题格式: 语言风格+举例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3)答题步骤: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 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回答时应包 括三个要点: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9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链接高考】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及解析】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 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 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分) (4 【参考答案及解析】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 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 形象。 6 多角度综合类 从以上多个角度综合设问,回答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信息,理清共几问,分清 各问的类型,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 回答关键看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 就答什么, 要什么, 给什么,忌乱答一通。回答要依据提问的顺序来答,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 答案简明,条理清楚。 各问答题要领参照上文,注意根据提问方式,灵活处理侧重点,严防出现漏答或无意义的内 容重复。 【解答格式】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 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推窗 袁枚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10
注:袁枚,号随园主人,清代灵性派诗人,有诗评家评“随园诗处处虚灵活泼” 。 答: 【思路点拨和答
题要点】本诗把雨后青山写得虚灵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要点: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但本诗中的大自然并未以具体意象出现。 ②人思山,山亦思人,无情之山有情(拟人) 。 ③一个“扑”字,化静为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