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实践的发展有赖于认识的深入,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从苏联到中国,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在曲折中前进。本节课将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理论探索、实践探索、本质内涵、价值意义四个方面展开。

一、马恩列斯毛邓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理论探索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由人联合体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预想的社会主义要实现两大目标: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马克思预想的社会主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私有制;生产计划调节,无商品,无货币。实行按劳(或更高阶段的———按需)分配,剥削现象被消灭,人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解放等等。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见是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当作同义语,设想应该有如下特征:

第一,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第二,对全社会的生产实行计划调节,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第三,实行按劳分配,在产品极大丰富、人的觉悟极大提高的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第四,消灭阶级和国家,代替国家的将是"自由人联合体"。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列宁在1896年写的《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中阐述了社会主义特征,强调建立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列宁还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质)是:把土地、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为全社会的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按照总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

列宁:开始主张在苏俄直接应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预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建设新社会。也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也即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强化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无产阶级专政等方面的内容,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模式加以僵化、固定,并把苏联模式的特征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四)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遭受了较大的挫折,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认为公有制、计划经济、平均主义乃至阶级斗争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

好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实践探索

(一)苏联实践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以高度中央集权体制为首要特征。苏联模式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有三大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初期,苏联模式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其弊端也随之出现。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失调(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重积累、轻消费)第三、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第四、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二)越南实践

在现存的 5 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越南是除中国之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突破最大、革新开放步子迈得最快的国家。越南的社会主义在革新之前学苏联,在革新之后是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越南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其经济随之快速发展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1996年一2006年,越南 GDP年均增长超过7.5%,2006年被联合国亚太经济委员会评为东南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三)朝鲜实践

朝鲜式的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是主体思想,在政治体制方面是高度中央集权,在经济体制方面是计划经济,并且推行先军政治。虽然在九十年代也开始了对内有节制的经济改革,对外有限度的局部开放,但是朝鲜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本质上仍然没有被突破。 其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巨大困难,人民生活也极其困苦,尚在温饱线挣扎。

(四)古巴实践

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前期是理想化的社会主义,建立了一套全民免费医疗、免费受教育等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后期也逐步实现开放、实行社会主义改革,提出“芸豆比大炮更重要”“没有效益就不是社会主义”。 古巴与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一大特点,是它在过去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已建立了一套全民免费医疗、免费受教育等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20 世纪 60 年代古巴开始搞社会主义的时候,虽然自己缺乏实践经验,但并不想照抄别国现成的模式,按卡斯特罗的说法是想“搞出一套自己的办法来”。20 世纪 70 年代古巴加入经互会,实行“经济领导和计划体制”古巴开始加强宏观方面的计划管理。80 年代上半期实行利用市场的局部性小改革,执行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使古巴经济出了转机。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 邓小平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根本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根本目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3.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5.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6.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归结起来,新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共同富裕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1.理论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1)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与特征不同)

(2)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什么是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2.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和道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针对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一是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作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二是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少部分人富而大部分人穷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实践的发展有赖于认识的深入,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从苏联到中国,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在曲折中前进。本节课将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理论探索、实践探索、本质内涵、价值意义四个方面展开。

一、马恩列斯毛邓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理论探索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由人联合体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预想的社会主义要实现两大目标: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马克思预想的社会主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私有制;生产计划调节,无商品,无货币。实行按劳(或更高阶段的———按需)分配,剥削现象被消灭,人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解放等等。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见是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当作同义语,设想应该有如下特征:

第一,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第二,对全社会的生产实行计划调节,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第三,实行按劳分配,在产品极大丰富、人的觉悟极大提高的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第四,消灭阶级和国家,代替国家的将是"自由人联合体"。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列宁在1896年写的《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中阐述了社会主义特征,强调建立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列宁还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质)是:把土地、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为全社会的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按照总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

列宁:开始主张在苏俄直接应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预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建设新社会。也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也即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强化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无产阶级专政等方面的内容,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模式加以僵化、固定,并把苏联模式的特征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四)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遭受了较大的挫折,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认为公有制、计划经济、平均主义乃至阶级斗争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

好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实践探索

(一)苏联实践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以高度中央集权体制为首要特征。苏联模式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有三大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初期,苏联模式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其弊端也随之出现。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失调(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重积累、轻消费)第三、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第四、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二)越南实践

在现存的 5 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越南是除中国之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突破最大、革新开放步子迈得最快的国家。越南的社会主义在革新之前学苏联,在革新之后是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越南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其经济随之快速发展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1996年一2006年,越南 GDP年均增长超过7.5%,2006年被联合国亚太经济委员会评为东南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三)朝鲜实践

朝鲜式的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是主体思想,在政治体制方面是高度中央集权,在经济体制方面是计划经济,并且推行先军政治。虽然在九十年代也开始了对内有节制的经济改革,对外有限度的局部开放,但是朝鲜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本质上仍然没有被突破。 其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巨大困难,人民生活也极其困苦,尚在温饱线挣扎。

(四)古巴实践

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前期是理想化的社会主义,建立了一套全民免费医疗、免费受教育等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后期也逐步实现开放、实行社会主义改革,提出“芸豆比大炮更重要”“没有效益就不是社会主义”。 古巴与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一大特点,是它在过去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已建立了一套全民免费医疗、免费受教育等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20 世纪 60 年代古巴开始搞社会主义的时候,虽然自己缺乏实践经验,但并不想照抄别国现成的模式,按卡斯特罗的说法是想“搞出一套自己的办法来”。20 世纪 70 年代古巴加入经互会,实行“经济领导和计划体制”古巴开始加强宏观方面的计划管理。80 年代上半期实行利用市场的局部性小改革,执行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使古巴经济出了转机。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 邓小平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根本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根本目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3.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5.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6.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归结起来,新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共同富裕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1.理论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1)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与特征不同)

(2)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什么是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2.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和道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针对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一是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作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二是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少部分人富而大部分人穷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


相关文章

  • 从社会主义本质意义上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 作者:裴玲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年01期 胡锦涛同志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鲜明地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坚定 ...查看


  • 法的本质:神话及其背后的实在
  • [学科类别]法理学 [出处]本文在北大公法网首发 [写作时间]2007年 [中文摘要]亚里士多德的本质概念一开始就显示出理念主义和经验主义本质观的区别,理念主义本质观在认识论上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而理念主义的法本质观则很容易导致擅断论和绝对 ...查看


  • 本质·否本质·体育
  • 作者简介:毕世明(1925-),男,编审,研究方向体育史.体育社会学. 摘要:否定事物的本质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个主要论点.体育活动和体育工作的实践证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三种说法――"追求本质是幻想"."家族相似 ...查看


  • 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飞跃
  • [摘 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化社会主义认识获得的重大认识成果,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贵的理论品质.这一重大论断不仅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也为中国特色社会 ...查看


  • 认识论2.透过现象看本质
  • <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案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万荣斌 [高考考点] 1.现象与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 ...查看


  • 社会主义本质论纲
  • 作者:王忠武 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6年05期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发展无疑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相应地升华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本文拟在吸收目前已有的大量 ...查看


  •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本质的纵向研究
  • 摘 要: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本质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高峰阶段:开拓借鉴.多维思考阶段,继承发展.创新反思阶段,整体反思.综合批判阶段.在不断反思和研究中,我国教学本质研究呈现以下特征和趋势:批判继承.动静结合,回归原点.回归本体,多 ...查看


  • 浅析马克思人的本质论
  • [摘要]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在继承与批判了前人的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指出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和规定人的本质属性,如,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是人的本质产生的前提,人 ...查看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1
  •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人们经历了一个从探讨社会主义特征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特征作了科学预测: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社会主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