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
物理性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丙烷的沸点是-42摄氏度,因此是特别有用的轻便燃料。这就意味着即使温度很低,丙烷从高压容器释放后,也能立刻汽化。丁烷的沸点约为-0.6摄氏度,温度很低时不会汽化。因此丁烷的用途有限,需与丙烷混和使用,而非单独使用。
成分:较多:"丙烷、丁烷" 。较少:"乙烯、丙烯、乙烷丁烯" 等。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密度:液态液化石油气580kg/m3,气态密度为:2.35kg/m3,气态相对密度:1.686 (即设空气的密度为1,天液态液化石油气相对于空气的密度为1.686), 引燃温度(℃):426~537 爆炸上限%(V/V):9.5,爆炸下限%(V/V):1.5,燃烧值:45.22~50.23MJ/kg。
化学性质:是由碳氢化合物所组成,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以及其他烷系或烯类等。丙烷加丁烷百分比的综合超过60%,低于这个比例就不能称为液化石油气。
主要成分:液化石油气是炼油厂在进行原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时所得到的副产品。催化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氢气5~6.甲烷10. 乙烷3~5.乙烯3. 丙烷16~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5~12。
主要用途: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亚临界生物技术低温萃取的溶剂 ,也可用作燃料。 液化石油气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用于烃类裂解制乙烯或蒸气转化制合成气,可作为工业、民用、内燃机燃料。其主要质量控制指标为蒸发残余物和硫含量等,有时也控制烯烃含量。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物质,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遇明火即爆炸。
使用领域: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中要求燃料热质稳定,无燃炉产物,无污染,而液化石油气都具备了这些条件。液化石油气被加热气化后,可以方便地引入冶炼炉燃烧。 健康危害:该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 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麻醉性。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一、你是如何知道液化石油气外泄呢?
1. 嗅觉--液化石油气中掺有臭剂,漏出时会有臭味。2. 视觉--液化石油气外泄,会造成空气中形成雾状白烟。3. 听觉--会有" 嘶嘶" 的声音。4. 触觉--手接近外泄的漏洞,会有凉凉的感觉。
二、液化石油气漏气时应如何处置?
1. 立即关闭液化石油气开关。2. 千万不可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开关。3. 轻轻的打开所有门窗并迅速逃出户外。4. 打报警电话处理。
三、液化石油气会使人丧命吗?
1. 液化石油气本身并无毒性,但有麻醉及窒息性,使生物反应能力降低。2. 液化石油气使用不当时,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之血红素结合,而造成缺氧状态(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死亡) 。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 、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液化石油气
物理性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丙烷的沸点是-42摄氏度,因此是特别有用的轻便燃料。这就意味着即使温度很低,丙烷从高压容器释放后,也能立刻汽化。丁烷的沸点约为-0.6摄氏度,温度很低时不会汽化。因此丁烷的用途有限,需与丙烷混和使用,而非单独使用。
成分:较多:"丙烷、丁烷" 。较少:"乙烯、丙烯、乙烷丁烯" 等。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密度:液态液化石油气580kg/m3,气态密度为:2.35kg/m3,气态相对密度:1.686 (即设空气的密度为1,天液态液化石油气相对于空气的密度为1.686), 引燃温度(℃):426~537 爆炸上限%(V/V):9.5,爆炸下限%(V/V):1.5,燃烧值:45.22~50.23MJ/kg。
化学性质:是由碳氢化合物所组成,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以及其他烷系或烯类等。丙烷加丁烷百分比的综合超过60%,低于这个比例就不能称为液化石油气。
主要成分:液化石油气是炼油厂在进行原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时所得到的副产品。催化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氢气5~6.甲烷10. 乙烷3~5.乙烯3. 丙烷16~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5~12。
主要用途: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亚临界生物技术低温萃取的溶剂 ,也可用作燃料。 液化石油气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用于烃类裂解制乙烯或蒸气转化制合成气,可作为工业、民用、内燃机燃料。其主要质量控制指标为蒸发残余物和硫含量等,有时也控制烯烃含量。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物质,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遇明火即爆炸。
使用领域: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中要求燃料热质稳定,无燃炉产物,无污染,而液化石油气都具备了这些条件。液化石油气被加热气化后,可以方便地引入冶炼炉燃烧。 健康危害:该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 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麻醉性。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一、你是如何知道液化石油气外泄呢?
1. 嗅觉--液化石油气中掺有臭剂,漏出时会有臭味。2. 视觉--液化石油气外泄,会造成空气中形成雾状白烟。3. 听觉--会有" 嘶嘶" 的声音。4. 触觉--手接近外泄的漏洞,会有凉凉的感觉。
二、液化石油气漏气时应如何处置?
1. 立即关闭液化石油气开关。2. 千万不可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开关。3. 轻轻的打开所有门窗并迅速逃出户外。4. 打报警电话处理。
三、液化石油气会使人丧命吗?
1. 液化石油气本身并无毒性,但有麻醉及窒息性,使生物反应能力降低。2. 液化石油气使用不当时,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之血红素结合,而造成缺氧状态(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死亡) 。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 、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