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引入古典诗词的精美语段
(2)
教学博苑
09-13 2242
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引入古典诗词的精美语段(2)
古典诗词历来具有语言精练、含蓄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在考场作文中若能恰当引入古典诗词名句,往往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借用名句主要有两种情况: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一、局部引用。位置主要是在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文末。1999年一考生这样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入题,概括了‚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主旨,令人心动思凝,掩卷沉思。在《对记忆移植说‚不‛》的作文中,一考生这样开篇:‚说起记忆移植,我忽然想起了南斯拉夫前总统铁托的话:‘别人的我不要,自己的谁也不给。’‛通过名言提出了较为深刻的见解,增强了议论文的理论色彩。1998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这样结尾:‚鲁迅先生曾归结一个‘韧’字为中国的民
族精神。我正在,也应该实践这个字,因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以《易经》中的爻辞自勉,画龙点眼,深化了主旨,余味无穷。
二、全篇引用,这里的‚全篇‛有两个含义,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如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间一排是这样引用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说理感染力,显示了文史知识的丰富和驾驭语言的功力。
当然,引用名句、谚语或典籍中的话组织在自己的语句中时,还可以在内容或形式上作适当改造。而这种活用,往往带有特殊的修辞色彩,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高考例文1
作文话题像一叶小舟,负载着心灵在诗海游渡。关于‚选择‛的名句珍珠,是这般感人至深、璀璨夺目!
——题记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诗人屈原,一生都在为富国强民而探索着,然而怀王昏庸、奸佞当道,屈原的种种努力都因为‚忠不被用‛而无济于世。是随波逐流、从俗偷生,还是宁为放逐也不苟且?这两句诗如实地表达了屈原毅然决然的人生抉择;坚持我的追求,执著我的所爱,继续我的奋斗,即使为此九死一生也决不后悔!正因为屈原有此伟大的选择,他才能深思高举、正道正行,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英名业绩‚与天地比寿,日月齐光‛。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大诗人李白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长安3年,不过是供统治者‚歌舞升平‛、‚浅吟低唱‛的御用文人。‚大济苍生‛成泡影,满腹经论无所用。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不为高官而奉迎,不图厚禄而谄媚,在去留、穷达的十字路口上,毅然选择了不‚摧眉折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其正直、伟岸、潇洒,成就他那豪放、脱俗、飘逸的伟大品格。
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题为《石灰吟》,但远远不止吟咏石灰。托物言志、设喻抒怀,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理想的追求、人生的选择。于谦少有大志,23岁中第入仕,直至担任兵部尚书之重职,如果他不能握好‚选择‛这把双刃剑,势必为剑所伤,成为罪恶的俘虏。正因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选择,才能具备‚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志节,才能秉持‚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廉洁,才能成为忠勇如岳飞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瑞的一代清官。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面对列强入侵、朝廷昏庸、民族危亡,林则徐果断地选择了‚虎门销烟‛,何以有此决心和行动?这两句诗就是其人生追求、人格理念 、价值取向的具体写照: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我就尽志而为,虽死不辞,怎能因为是祸就躲避,是福就争取呢?或许有人会说:‚此诗写于‘销烟’之后。‛不错,时间上的确如此,但这种伟大的情志早已根植于心胸、融会于血液,成为他人生的准则、行为的指南,并与其联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他人生的伟大与不朽。
简评:本文构思别具一格,在选材上既不讲生动的故事,也不发长篇的议论,而是精选几个自己曾背诵过的名句作解释,谈体会,巧妙引用到文中。屈原选择正直爱国,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在选择‛。
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引入古典诗词的精美语段
(2)
教学博苑
09-13 2242
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引入古典诗词的精美语段(2)
古典诗词历来具有语言精练、含蓄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在考场作文中若能恰当引入古典诗词名句,往往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借用名句主要有两种情况: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一、局部引用。位置主要是在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文末。1999年一考生这样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入题,概括了‚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主旨,令人心动思凝,掩卷沉思。在《对记忆移植说‚不‛》的作文中,一考生这样开篇:‚说起记忆移植,我忽然想起了南斯拉夫前总统铁托的话:‘别人的我不要,自己的谁也不给。’‛通过名言提出了较为深刻的见解,增强了议论文的理论色彩。1998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这样结尾:‚鲁迅先生曾归结一个‘韧’字为中国的民
族精神。我正在,也应该实践这个字,因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以《易经》中的爻辞自勉,画龙点眼,深化了主旨,余味无穷。
二、全篇引用,这里的‚全篇‛有两个含义,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如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间一排是这样引用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说理感染力,显示了文史知识的丰富和驾驭语言的功力。
当然,引用名句、谚语或典籍中的话组织在自己的语句中时,还可以在内容或形式上作适当改造。而这种活用,往往带有特殊的修辞色彩,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高考例文1
作文话题像一叶小舟,负载着心灵在诗海游渡。关于‚选择‛的名句珍珠,是这般感人至深、璀璨夺目!
——题记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诗人屈原,一生都在为富国强民而探索着,然而怀王昏庸、奸佞当道,屈原的种种努力都因为‚忠不被用‛而无济于世。是随波逐流、从俗偷生,还是宁为放逐也不苟且?这两句诗如实地表达了屈原毅然决然的人生抉择;坚持我的追求,执著我的所爱,继续我的奋斗,即使为此九死一生也决不后悔!正因为屈原有此伟大的选择,他才能深思高举、正道正行,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英名业绩‚与天地比寿,日月齐光‛。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大诗人李白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长安3年,不过是供统治者‚歌舞升平‛、‚浅吟低唱‛的御用文人。‚大济苍生‛成泡影,满腹经论无所用。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不为高官而奉迎,不图厚禄而谄媚,在去留、穷达的十字路口上,毅然选择了不‚摧眉折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其正直、伟岸、潇洒,成就他那豪放、脱俗、飘逸的伟大品格。
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题为《石灰吟》,但远远不止吟咏石灰。托物言志、设喻抒怀,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理想的追求、人生的选择。于谦少有大志,23岁中第入仕,直至担任兵部尚书之重职,如果他不能握好‚选择‛这把双刃剑,势必为剑所伤,成为罪恶的俘虏。正因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选择,才能具备‚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志节,才能秉持‚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廉洁,才能成为忠勇如岳飞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瑞的一代清官。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面对列强入侵、朝廷昏庸、民族危亡,林则徐果断地选择了‚虎门销烟‛,何以有此决心和行动?这两句诗就是其人生追求、人格理念 、价值取向的具体写照: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我就尽志而为,虽死不辞,怎能因为是祸就躲避,是福就争取呢?或许有人会说:‚此诗写于‘销烟’之后。‛不错,时间上的确如此,但这种伟大的情志早已根植于心胸、融会于血液,成为他人生的准则、行为的指南,并与其联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他人生的伟大与不朽。
简评:本文构思别具一格,在选材上既不讲生动的故事,也不发长篇的议论,而是精选几个自己曾背诵过的名句作解释,谈体会,巧妙引用到文中。屈原选择正直爱国,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