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刚才你们朗读了《静夜诗》,触摸到了李白内心深处思念故乡的情怀。
今天,我们也将走近一位离开故乡多年,但故乡依然梦绕在他心头的作家——王鲁彦。
2、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1)谁来读?
(2)师:他告诉我们他的故乡在江南,离我们上海不远。他还告诉我们他爱故乡的杨梅。如此表达,感情多么真挚啊!谁来读一读?齐读。
3、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鲁彦的一篇散文《41我爱家乡的杨梅》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下面,请小朋友听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哪一节写了杨梅树?哪几节写了杨梅果? 板书:杨梅树
杨梅果
2、反馈:杨梅树(第2节) 杨梅果(3——6节)
三、学习课文、理解文意。
(一)学习杨梅树第2节。
1、先让我们走进杨梅树吧!自由读读第2节,用直线划出描写杨梅树的句子。
2、交流:
第一句: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
“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贪心)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春雨)
师: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梅树使劲地喝着雨水,在春天里快快地生长着的样子。 指名读,男生读。
第二句: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
在这句中,作者也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具体形象地突出杨梅树在春雨中旺盛生
长的样子,生机勃勃的形象。(板书:生机勃勃)
谁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女生读。
5、让我们一起用欣喜、喜欢的语气来感受杨梅树的生机勃勃吧!齐读第二节。
(二)学习杨梅果3——6节。
1、师引读: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挂满”看出什么?
两大组赛读,比比谁能读出杨梅的数量多。
2、自己轻声读读4——6节,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杨梅的哪3个方面?
3、交流:板书: 形
色
味
4、学习课文第四节:
(1)师:枝头上沉甸甸的杨梅果,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请你在课文第4节中找找句子。注意读正确。
(2)学生字:小老师领读。
重点:桂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柔软:两个字都是翘舌音,它的反义词是——坚硬
滑:书空。
(3)交流。把生字宝宝放入句子中,说说杨梅果的形状吧!出示句子: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师:原来杨梅的形状圆圆的,还有小刺呢!(板书:圆)
(4)老师这里还有一句描写杨梅形状的句子。
比较句子: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只是遍身生着小刺。
讨论:哪句更好,好在哪里?
师:作者为了把杨梅的形状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这样写更生动、直观、形象。读过之后,使我们感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颗杨梅一样。
(5)想不想看看这可爱的杨梅。看录像。
(6)现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句句子了。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7)师引读后半部分句子。
师:原来杨梅成熟以后小刺变得细腻柔软,这些小刺不是真正的小刺,而是杨梅的果实。谁来读一读?指名、齐读。
5、学习课文第五节。
(1)师过渡:我们知道了杨梅的形状和它身上的小刺的变化。其实,杨梅在生长过程中还会变色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变色的吗?读读第五节,圈出杨梅变色的词语。
(2)交流出示句子:
师引读句子:淡红有淡红的雅致,深红有深红的可爱,黑色有黑色的成熟。出示图片。
作者用了连接词,把它变化的过程写清楚了。指名读。
引读: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板书:红 你轻轻„„
(3) 师:是呀,作者不仅抓住杨梅表面颜色变化,更是由外到内,通过品尝,写出了果肉和果汁的颜色,真是具体形象,让我们觉得这小东西真是红得可爱。那么就读出对它的喜爱来。指名读、齐读。
(4)根据颜色的词语来说说杨梅的颜色。指名1人说。
6、学习课文第六节。
(1)师:杨梅的颜色红红的,那味道如何呢?
(2)出示第六节,指名交流,板书:甜
(3)师:没熟透是又酸又甜的,那个酸味令人难忘,来,我们把“酸”字写一写,也记住它。而熟透的杨梅甜津津的,让人越吃越喜欢。
(4)齐读句子
(5)引读后半部分。
(6)师:杨梅的味道已经说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作者小时候贪吃的情景呢?你有什么感受呢?
(7)师小结:作者在这一段中为了把杨梅果的味道写具体,用他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这样写让人感到亲切,其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那么,就读出童趣来。指名读。
(8)师:现在,请你来当杨梅介绍一下自己的味道吧。转换人称说一说:
我是杨梅,没有熟透的我( ) ,熟透了就( ),叫人( )。
如果一次吃得太多,发觉牙齿( ),连豆腐也( )。你会知道我虽然( ) ,酸味( ) ,因为我( ) ,吃起来就( )。吃饱了再吃别的东西 ,才感觉到( )。
(9) 师:杨梅的数量多,样子圆圆的,颜色是红的,味道甜津津的。怪不得苏东坡曾称赞杨梅: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11)师:家乡的杨梅那么令人着迷,怪不得作者说:(出示第一节,学生齐读)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板书:爱杨梅 )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师总结:这篇文章是作者在西北生病时看到窗外的绵绵细雨,不禁触景生情,想到了家乡,思念故乡时写的。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课文了解了作者故乡的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透过杨梅,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板书:爱家乡)是啊!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作者的家乡有杨梅,那你的家乡有什么特产?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句式:我的家乡在 ,那里有 , 。
(1)同桌练说,集体交流。
3、师总结: 从小朋友的发言中,老师也感受到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我们小朋友都是未来上海的建设者。有了你们,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附板书: 41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生机勃勃
杨梅果 形 圆
色 红
味 甜
爱杨梅 爱家乡
41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刚才你们朗读了《静夜诗》,触摸到了李白内心深处思念故乡的情怀。
今天,我们也将走近一位离开故乡多年,但故乡依然梦绕在他心头的作家——王鲁彦。
2、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1)谁来读?
(2)师:他告诉我们他的故乡在江南,离我们上海不远。他还告诉我们他爱故乡的杨梅。如此表达,感情多么真挚啊!谁来读一读?齐读。
3、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鲁彦的一篇散文《41我爱家乡的杨梅》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下面,请小朋友听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哪一节写了杨梅树?哪几节写了杨梅果? 板书:杨梅树
杨梅果
2、反馈:杨梅树(第2节) 杨梅果(3——6节)
三、学习课文、理解文意。
(一)学习杨梅树第2节。
1、先让我们走进杨梅树吧!自由读读第2节,用直线划出描写杨梅树的句子。
2、交流:
第一句: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
“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贪心)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春雨)
师: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梅树使劲地喝着雨水,在春天里快快地生长着的样子。 指名读,男生读。
第二句: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
在这句中,作者也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具体形象地突出杨梅树在春雨中旺盛生
长的样子,生机勃勃的形象。(板书:生机勃勃)
谁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女生读。
5、让我们一起用欣喜、喜欢的语气来感受杨梅树的生机勃勃吧!齐读第二节。
(二)学习杨梅果3——6节。
1、师引读: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挂满”看出什么?
两大组赛读,比比谁能读出杨梅的数量多。
2、自己轻声读读4——6节,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杨梅的哪3个方面?
3、交流:板书: 形
色
味
4、学习课文第四节:
(1)师:枝头上沉甸甸的杨梅果,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请你在课文第4节中找找句子。注意读正确。
(2)学生字:小老师领读。
重点:桂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柔软:两个字都是翘舌音,它的反义词是——坚硬
滑:书空。
(3)交流。把生字宝宝放入句子中,说说杨梅果的形状吧!出示句子: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师:原来杨梅的形状圆圆的,还有小刺呢!(板书:圆)
(4)老师这里还有一句描写杨梅形状的句子。
比较句子: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只是遍身生着小刺。
讨论:哪句更好,好在哪里?
师:作者为了把杨梅的形状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这样写更生动、直观、形象。读过之后,使我们感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颗杨梅一样。
(5)想不想看看这可爱的杨梅。看录像。
(6)现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句句子了。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7)师引读后半部分句子。
师:原来杨梅成熟以后小刺变得细腻柔软,这些小刺不是真正的小刺,而是杨梅的果实。谁来读一读?指名、齐读。
5、学习课文第五节。
(1)师过渡:我们知道了杨梅的形状和它身上的小刺的变化。其实,杨梅在生长过程中还会变色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变色的吗?读读第五节,圈出杨梅变色的词语。
(2)交流出示句子:
师引读句子:淡红有淡红的雅致,深红有深红的可爱,黑色有黑色的成熟。出示图片。
作者用了连接词,把它变化的过程写清楚了。指名读。
引读: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板书:红 你轻轻„„
(3) 师:是呀,作者不仅抓住杨梅表面颜色变化,更是由外到内,通过品尝,写出了果肉和果汁的颜色,真是具体形象,让我们觉得这小东西真是红得可爱。那么就读出对它的喜爱来。指名读、齐读。
(4)根据颜色的词语来说说杨梅的颜色。指名1人说。
6、学习课文第六节。
(1)师:杨梅的颜色红红的,那味道如何呢?
(2)出示第六节,指名交流,板书:甜
(3)师:没熟透是又酸又甜的,那个酸味令人难忘,来,我们把“酸”字写一写,也记住它。而熟透的杨梅甜津津的,让人越吃越喜欢。
(4)齐读句子
(5)引读后半部分。
(6)师:杨梅的味道已经说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作者小时候贪吃的情景呢?你有什么感受呢?
(7)师小结:作者在这一段中为了把杨梅果的味道写具体,用他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这样写让人感到亲切,其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那么,就读出童趣来。指名读。
(8)师:现在,请你来当杨梅介绍一下自己的味道吧。转换人称说一说:
我是杨梅,没有熟透的我( ) ,熟透了就( ),叫人( )。
如果一次吃得太多,发觉牙齿( ),连豆腐也( )。你会知道我虽然( ) ,酸味( ) ,因为我( ) ,吃起来就( )。吃饱了再吃别的东西 ,才感觉到( )。
(9) 师:杨梅的数量多,样子圆圆的,颜色是红的,味道甜津津的。怪不得苏东坡曾称赞杨梅: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11)师:家乡的杨梅那么令人着迷,怪不得作者说:(出示第一节,学生齐读)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板书:爱杨梅 )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师总结:这篇文章是作者在西北生病时看到窗外的绵绵细雨,不禁触景生情,想到了家乡,思念故乡时写的。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课文了解了作者故乡的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透过杨梅,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板书:爱家乡)是啊!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作者的家乡有杨梅,那你的家乡有什么特产?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句式:我的家乡在 ,那里有 , 。
(1)同桌练说,集体交流。
3、师总结: 从小朋友的发言中,老师也感受到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我们小朋友都是未来上海的建设者。有了你们,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附板书: 41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生机勃勃
杨梅果 形 圆
色 红
味 甜
爱杨梅 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