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译文及注译:假谲第二十七/黜免第二十八

《世说新语》译注:假谲第二十七/黜免第二十八

假谲第二十七

【题解】

假谲,指虚假欺诈。本篇所记载的事例都用了作假的手段,或说假话,或做假事,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从其中想要得到的结果看,有一些手段是阴谋诡计,而另一些则并非如此。例如第12则记孙兴公嫁女之诈是事先策划的阴谋,而第7则记王羲之幼年为了保全性命而“诈孰眠”,就只是一种应变之计。还有一些随机应变的事例,虽然也是所谓谲,但全无恶意。例如第14则记谢安不喜欢他的侄儿带香囊,“而不欲伤其意。乃诱与赌,得即烧之”。又如第2则记曹操让士卒望梅止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于假谲中见机智,这类假谲似不宜加以指摘。至如第3、4则叙述曹操的奸诈,惨杀别人来保护自己,透露出士族阶层中掌握生杀大权者的虚伪、残忍。又如第13则记范玄平喜欢玩弄权术,本是有求于人却又心口不一,终于自食其果。这类假谲就无一毫可取了。

(1)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②。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③。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惶迫自掷出,遂以俱免④。

【注释】

①游侠:重义气、勇于救人急难的人。

②青庐:当时婚俗,用青布做帐幕,设于门旁,叫做青庐,新婚夫妇在里面行交拜礼。

③还(xuán):迅速。枳(zhī):多刺的树。枳树和棘树都多刺。

④遑迫:恐惧急迫。掷:腾跃。

【译文】 魏武帝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去看人家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曹操便进去,拔出刀来抢劫新娘子。接着和袁绍迅速跑出来,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2)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①。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汲(jī):取水。

②饶子:果实很多。

【译文】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全军都很口渴。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利用这个办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

(3)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①。”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②。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③。

【注释】

①无他:没有别的;无害。

②执者:指被逮捕的人。

③挫气:挫伤了勇气;丧气。

【译文】魏武帝曾经说过:“如果有人要害我,我立刻就心跳。”于是授意他身边的侍从说:“你揣着刀隐蔽地来到我的身边,我一定说心跳。我叫人逮捕你去执行刑罚,你只要不说出是我指使,没事儿,到时一定重重酬报你。”那个侍从相信了他的话,不觉得害怕,终于被杀了。这个人到死也不醒悟啊。手下的人认为这是真的,谋反者丧气了。

(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①。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②。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注释】

①斫(zhuó):砍。

②阳:通“佯”,假装。所幸:宠幸的人。

【译文】

魏武帝曹操曾经说过:“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就杀人,自己也不知道。身边的人应该十分小心这点。”有一天,曹操假装睡熟了,有个亲信偷偷地拿条被子给他盖上,曹操趁机把他杀死了。从此以后,每次睡觉的时候,身边的人没有谁敢靠近他。

(5)袁绍年少时,曾遣人夜以剑掷魏武,少下,不著。魏武揆之,其后来必高,因帖卧床上①。剑至果高。

【注释】

①揆:揣测。帖:通“贴”,紧挨。

【译文】袁绍年轻时候,曾经派人在夜里投剑刺曹操,稍微偏低了一些,没有刺中。曹操考虑一下,第二次投来的剑一定偏高,就紧贴床躺着。剑投来果然偏高了。

(6)王大将军既为逆,顿军姑孰①。晋明帝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乃著戎服,骑巴賨马;赍一金马鞭,阴察军形势②。未至十馀里,有一客姥居店卖食,帝过愒之③,谓姥曰:“王敦举兵图逆,猜害忠良,朝廷骇惧,社稷是忧,故劬劳晨夕,用相觇察④。恐形迹危露,或致狼狈。追迫之日,姥其匿之。”便与客姥马鞭而去,行敦营匝而出⑤。军士觉,曰:“此非常人也!”敦卧心动,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⑥!”命骑追之,已觉多许里。追士因问向姥:“不见一黄须人骑马度此邪?”姥曰:“去已久矣,不可复及。”于是骑人息意而反。

【注释】

①“王大”句: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大将军王敦任扬州牧。镇守姑孰(今安徽当涂县)。第二年王敦起兵再反,直指建康,晋明帝事先知王敦将反,便暗中去察看王敦营垒。

②猜惮:疑惧。巴賨(cóng)马:巴州賨人所进贡的马。賨人是秦汉时居住在四川、湖南一带的民族。赍(jī):携带。

③客姥(mǔ):客居此乡的老妇人。愒(qì):同“憩”,休息。

④劬(qú)劳:劳苦。觇(chān)察:侦察。

⑤匝(zā):一周;一圈。

⑥鲜卑奴:对晋明帝的蔑称。晋明帝母亲是燕代(今河北一带)人,鲜卑族曾居此地,而明帝相貌也像外族人,黄须。

【译文】 大将军王敦已经发动叛乱,把军队驻扎在姑孰。晋明帝纵有文才武略,也还疑惧他,于是就穿上军装,骑着良马,拿着一条金马鞭,去暗中察看王敦军队的情况。离王敦的军营还差十多里,有一外乡老妇在店里卖小吃,晋明帝经过那里停下来休息,对她说:“王敦起兵图谋叛乱,猜忌并且陷害忠臣良将,朝廷惊恐,我担心国家的命运,所以早晚辛劳,来侦察王敦的动向。恐怕行动败露,可能陷于困境。我被追击的时候,希望老人家为我隐瞒行踪。”于是把马鞭送给这位外乡老妇就离开,沿着王敦的营区走了一圈就出来了。王敦的士兵发现了,说:“这不是普通人啊!”王敦躺在床上,忽然心跳,说:“这一定是黄胡子的鲜卑奴来了!”下令骑兵去追赶他,可是已经相距很远了。追击的士兵就问刚才那位老妇;“没有看见一个黄胡子的人骑马从这里经过吗?”老妇说:“已经走了很久了,再也追不上了。”于是骑兵打消了追赶的念头就回去了。

(7)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②。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③。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④。于时称其有智。

【注释】

①“王右军”句:王敦是王羲之的堂伯父。《晋书·王允之传》认为这事属王允之。允之也是王敦的侄儿。减,少于。

②钱凤:字世仪,任王敦的参军,是王敦的谋主。王敦发动叛乱失败后,他也被杀。屏人:叫别人避开。逆节:叛逆。

③剔吐:用指头抠出口水。

④从横:即纵横,此指到处流淌。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很喜爱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商议事情,一点也没想起羲之还在床上,就说起叛乱的计划。王羲之醒来,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谈论,就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把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假装睡得很熟。王敦商量事情到中途,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彼此十分惊慌,说:“不得不把他杀了。”等到掀开帐子,才看见他吐得到处都是,就相信他真的睡得很熟,于是才保住了命。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有智谋。

(8)陶公自上流来赴苏峻之难,令诛庾公,谓必戮庾,可以谢峻①。庾欲奔窜,则不可;欲会,恐见执,进退无计。温公劝庾诣陶,曰:“卿但遥拜、必无它,我为卿保之。”庾从温言诣陶,至便拜。陶自起止之,曰:“庾元规何缘拜陶士行?”毕,又降就下坐;陶又自要起同坐。坐走,庾乃引咎责躬,深相逊谢,陶不觉释然②。

【注释】

①“陶公”句: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参辅朝政。苏峻起兵反,庾亮逃到寻阳。当时陶侃(字士行)起兵东下讨伐苏峻,兵至寻阳,大家认为他要杀庾亮。参看《容止》第23则及注。

②引咎:归罪自己。

【译文】陶侃从荆州赶来平定苏峻的叛乱,下令惩办庾亮,认为一定要杀庾亮,才可以拒绝苏峻的要求,使他退兵。庾亮想要逃亡,却不行;想要去见陶侃,又恐怕被逮捕,进退两难。温峤劝庾亮去拜会陶侃,说:“你只要远远就向他下拜行礼,一走没事儿,我给你担保。”庾亮采纳了温峤的意见去拜访陶侃,一到就行了个大礼。陶侃亲自站起来不让他行礼,说:“庾元规为什么要拜我陶士行?”庾亮行完大礼,又退下来坐在下座;陶侃又亲自请他起来和自己一道就座。坐好了,庾亮于是把罪过承担过来,严格要求自己,狠狠地自责,而且表示谢罪,陶侃不知不觉心平气和了。

(9)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①。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馀、乞粗存活,便足慰吾馀年,何敢希汝比②。”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③。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④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⑤。

【注释】

①有姿慧:漂亮、聪明。属:同“嘱”。

②丧败之余:兵荒马乱后的幸存者。粗:大体上;马马虎虎。

③玉镜台:玉制镜座,用以承托圆形的铜镜。

④纱扇:新娘用来遮脸的用具,疑是盖头一类。

⑤刘聪:五胡十六国时期汉的国君,匈奴族。

【译文】温峤死了妻子。堂房姑母刘氏,一家人碰上战乱,辗转离散,只有一个女儿,很漂亮又很聪明,堂姑母托温峤给找个女婿。温峤私下里有意给自己定亲,就回答说:“称心如意的女婿不容易找到,只是和我一样的行不行?”姑母说:“经过战乱活下来的人,只求马马虎虎保住条命,就足以让我晚年安适,哪里还敢希望和你一样。”过后不几天,温峤回复姑母说:“已经找到一户人家,门第还过得去,女婿本人名声、官位全都不比我差。”于是送上一个玉镜台做聘礼。姑母非常高兴。等到结婚,行了交拜礼以后,新娘用手拨开纱扇,拍手大笑说:“我本来就疑心是你这个老家伙,果然不出所料。”玉镜台是温峤做刘越石的长史北伐刘聪时得到的。

(10)诸葛令女,庾氏妇,既寡,誓云不复重出①。此女性甚正强,无有登车理②。恢既许江思玄婚,乃移家近之③。初诳女云:“宜徙于是。”家人一时去,独留女在后。比其觉,已不复得出。江郎莫来,女哭詈弥甚,积日渐歇④。江虨瞑入宿,恒在对床上。后观其意转帖,虨乃诈厌,良久不悟,声气转急⑤。女乃呼婢云:“唤江郎觉!”江于是跃来就之,曰:“我自是天下男子,厌何预卿事而见唤邪?既尔相关,不得不与人语。”女默然而惭,情义遂笃。

【注释】

①“诸葛”句:诸葛恢大女儿为庾妇,参看《方正》第25 则。

②登车:指女人出嫁乘车。

③江思玄:江虨,字思玄。下文又称江虨。

④莫:同“暮”。哭詈(lì):又哭又骂。

⑤帖:安定。厌(yǎn):同“魇”,做恶梦。

【译文】

尚书令诸葛恢的女儿是质会的媳妇,守寡后,发誓说不再嫁人。这个女儿本性很正派、刚强,没有可能改嫁。诸葛恢答应了江思玄求婚后,就把家搬到靠近江思玄的地方住下。起初他欺骗女儿说:“应该搬到这里来。”后来家里人一下都走了,单单把女儿留在后面。等她省悟过来,已经再也出不去了。江思玄晚上进来,她哭骂得更加厉害,过了好些天才渐渐平静下来。江思玄天黑时来往宿,总是睡在对面床上。后来看她的心情更加平静了,江思玄就假装做恶梦,好久也没醒来,叫声和呼吸更加急促。她于是招呼侍女说:“叫醒江郎!”江思玄于是跳起来到她床上去,说:“我原是世上的普通男子,做恶梦和你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叫醒我呢?你既然这样关心我,就不能不和我说话。”她默不作声,感到羞愧,从此两人的情义才深厚起来。

(11)愍度道人始欲过江,与一伧道人为侣①。谋曰:“用旧义往江东,恐不办得食②。”便共立心无义③。既而此道人不成渡,憨度果讲义积年。后有伧人来,先道人寄语云:“为我致意愍度,无义那可立④!治此计,权救饥尔,无为遂负如来也!”

【注释】

①伧道人:指中州和尚。当时吴人鄙薄中州人为伧。

②旧义:佛家原来的教义。不办:不能。

③心无义:佛教的一种教义。

④无义:指上文的心无义。

【译文】

憋度和尚起初想过江到江南,邀一个中州和尚做伴,两人商量说:“在江南宣讲旧教义,恐怕难以糊口。”就一道创立心无义。事后,这个和尚没有去成,愍度和尚果然在江南宣讲了多年的心无义。后来有个中州人过江来,先前那个和尚请他传话说:“请替我问候愍度,告诉他,心无义怎么可以成立呢!当初想出这个办法,只是姑且用来度过饥寒罢了,不要最终违背了如来佛呀!”

(12)王文度弟阿智,恶乃不翅,当年长而无人与婚①。孙兴公有一女,亦僻错,又无嫁娶理②;因诣文度,求见阿智。既见,便阳言:“此定可,殊不如人所传,那得至今未有婚处!我有一女,乃不恶,但吾寒士,不宜与卿计,欲令阿智娶之。”文度欣然而启蓝田云:“兴公向来,忽言欲与阿智婚。”蓝田惊喜。既成婚,女之顽嚚,欲过阿智③。方知兴公之诈。

【注释】

①不翅:不啻,不止,不仅。

②僻错:怪僻、不近情理。

③顽嚚(yín):愚蠢而顽固。

【译文】王文度的弟弟阿智,不仅仅是坏,年龄已大了,却没有人和他结亲。孙兴公有一个女儿,也很怪僻、不近情理,又没有办法嫁出去;他便去拜访文度,要求见见阿智。见面后,便假意说:“这孩子必定合意,很不像人们所传的那样,哪能到现在还没有成亲!我有一个女儿,还不丑,只不过我是个贫寒之士,本不应和你商量,但我想让阿智娶她。”文度很高兴地告诉父亲蓝田侯王述说:“兴公刚才来过,忽然说起要和阿智结亲。”王述又惊奇又高兴。结婚以后,女方的愚蠢、顽固,快要超过阿智。这才知道孙兴公欺诈。

(13)范玄平为人,好用智数,而有时以多数失会①。尝失官居东阳,桓大司马在南州,故往投之②。桓时方欲招起屈滞,以倾朝廷③。且玄平在京,素亦有誉,桓谓远来投己,喜跃非常。比入至庭,倾身引望,语笑欢甚④。顾谓袁虎曰:“范公且可作太常卿。”范裁坐,桓便谢其远来意。范虽实投桓,而恐以趋时损名,乃曰:“虽怀朝宗,会有亡儿瘗在此,故来省视⑤。”桓怅然失望,向之虚伫,一时都尽⑥。

【注释】

①范玄平:名汪,进爵武兴县侯,东阳大守。徐、兖二州刺史。后免为庶人。智数:智谋;权术。会:时机;机会。

②南州:指姑孰。桓温曾兼任扬州牧,镇守姑孰。按:上文的东阳也属扬州。

③屈滞:指被委屈、埋没的人才。

④倾身:侧身,表示仰慕。

⑤朝宗:谒见长官。瘗(yì):埋葬。

⑥虚伫(zhù):虚心期待。

【译文】

范玄平为人处世爱用权术,可是有时因为多用权术而坐失良机。他曾经失掉官职住在东阳郡,由于大司马桓温在姑孰,便特意前去投奔他。桓温当时正想招揽起用不得志的人才,以胜过朝廷。再说范玄平在京都,一向也很有声誉,桓温认为他是远道来投奔自己,格外高兴、激动。等到他进入院内,便侧身伸长脖子远望,说说笑笑,高兴得很。还回头对袁虎说:“范公暂且可以任太常卿。”范玄平刚刚坐下,桓温就感谢他远道而来的好意。范玄平虽然确实是来投奔桓温,可是又怕人家说他趋炎附势,有损名声,便说:“我虽然有心拜见长官,也正巧我有个儿子葬在这里,特意前来看望一下。”桓温听了,无精打采,大失所望,刚才那种虚心期待之情,顷刻之间全都完了。

(14)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①。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注释】

①“谢遏”句:遏,谢玄的小名。又晋代的男子有带香囊的风尚。至于覆手,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说:“覆手不知何物,恐是手中之类。”

【译文】

谢遏年轻时,喜欢带紫罗香囊;挂着覆手。太傅谢安为这事很担忧,又不想伤他的心。于是就骗他来赌,把他的香囊赢过来马上烧掉。

黜免第二十八

【题解】

黜免,指降职。罢官。本篇主要记述黜免的事由和结果,从其中可以窥见统治者内部的钩心斗角和晋王室衰微的情况。例如第1则记诸葛厷“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结果遭到流放。这是亲戚间的排挤陷害。第7则记桓温要挟朝廷,强迫朝廷接受自己的安排。当时大臣拥兵自重;连皇帝也无可奈何,可见晋王室衰微到何种地步。

(1)诸葛厷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①。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②,厷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友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徙!”

【注释】

①族党:同族亲属。狂逆:狂放而且叛逆。

②槛车:囚车。

【译文】

诸葛厷(gōng)在西晋时,年纪很轻就有美好的声誉,受到王夷甫的推重,当时的舆论也拿他和王夷甫相比。后来被他继母的亲族造谣中伤,诬蔑他是狂放叛逆。将要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时,他的朋友王夷甫等人到囚车前和他告别,诸葛厷问:“朝廷为什么流放我?”王夷甫说:“说你狂放。叛逆。”诸葛厷说:“叛逆就应当斩首,狂放有什么可流放的呢!”

(2)桓公入蜀①,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注释】

①桓公入蜀: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 年),桓温西伐蜀汉李势,次年攻占成都。

【译文】

桓温进军蜀地,到达三峡时,部队里有个人捕到一只小猿,母猿沿着江岸悲哀地号叫,一直跟着船走了百多里也不肯离开,终于跳上了船,一跳上就马上气绝。剖开母猿的肚子看,肠子都一寸一寸地断开了。桓温听说这事大怒,下令革除了那个人。

(3)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①。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②。

【注释】

①“殷中军”句: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殷浩以中军将军受命北伐,结果大败而回,被桓温奏请废为庶人,于是迁东阳郡信安县。

②咄咄怪事: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被免官以后,住在信安县,一天到晚总是在半空中虚写字形。扬州的官吏和百姓沿着他的笔顺跟着他写,暗中察看,也只是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

(4)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①。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敕令免官。

【注释】

①椅(jī):通“攲”,用筷子夹菜。烝薤(xi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说,《齐民要术,素食篇》有薤白蒸,是米薤同蒸,调以油豉。蒸熟后必凝结,故夹取较难。薤,也叫蕌头(jiào  tóu)。

【译文】

桓温的宴席上有个参军用筷子夹烝薤没能一下子夹起来,同桌的人又不帮助,而他还夹个不停,满座的人都笑起来。桓温说:“同在一个盘子里用餐,尚且不能互相帮助,更何况遇到危急患难呢!”便下令罢了他们的官。

(5)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著百尺楼上,儋梯将去。”①..

【注释】

①“殷中军”句:殷浩兵败,桓温上表请罢免他。当时简文帝以抚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所以奏请废殷浩。儋:同“担”,扛着。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罢官以后,不满意简文帝,说:“把人送到百尺高楼上,却扛起梯子走了。”

(6)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桓公①,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邓曰:“有愧于叔达,不能不恨于破甑②!”

【注释】

①邓竟陵:邓遐,字应远,曾任桓温参军,升至竟陵郡太守,随桓温征伐多次,后桓温战败,罢了他的官。②“有愧”句:指自己没看叔达那样的品德,对丢掉官职不能不感到遗憾。叔达即孟敏,字叔达,敦厚正直,有一次到市场买甑(zèng,做饭用的陶器),失手打破了,他连看也不看一眼就走了,认为既已打破,看也没用。有人欣赏他这种涵养。

【译文】

竟陵太守邓遐罢官后去参加皇帝的葬礼时,拜见了大司马桓温,桓温问道:“你为什么更加消瘦了?”邓遐说:“我在叔达面前有愧,不能不因打破饭甑而遗憾。”

(7)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①,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②。”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③;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④。”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徒新安。

【注释】

①太宰父子:指司马晞和他的儿子司马淙、司马晞,字道升,晋元帝第四子,简文帝之兄,初封武陵王,后升任太宰,为桓温所畏惧。简文帝即位后,桓温诬他将谋反,上奏章请逮捕司马晞父子问罪。简文帝不答应问罪。桓温又奏请把他们流放到扬州新安郡。

②所:可。

③灵长:绵延长久。明公:对地位尊贵者的敬称。

④贤路:任用贤德的人做官的途径、机会。按:简文帝这话暗指对桓温退位让贤,所以恒温看后不免流汗。

【译文】

桓温罢免了太宰司马晞父子后,仍然上奏章说:“应该割断私情,以留心长远大计。如果清除太宰父子,可以免除后患。”简文帝在奏章上亲手批示说:“我可不忍心这样说,何况所做的超过了所说的。”桓温又重新上奏章,言辞越发迫切。简文帝再批示说:“如果晋王室的国运久长,明公就应该奉行这个诏令;如果晋王室国运已去,请让我避开进用贤人之路。”桓温读着诏书,害怕得手发抖、直流汗,这才停止上奏。太宰父子被流放到遥远的新安郡。

(8)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①。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②。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姿,无复生意!”③

【注释】

①“桓玄”句: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桓玄起兵反帝室,攻入建康,第二年称帝,到第三年刘裕起兵讨桓玄,桓玄败逃。殷仲文是桓玄姊夫,投奔桓玄,任侍中,后随桓玄出逃,终于脱离桓玄,回到京都。二三,时二时三,不专一,反复无定。

②抚疏:枝叶四散、分离的样子。

③月朔:阴历每月初一。婆娑:形容枝叶纷披。

【译文】

桓玄失败以后,殷仲文回到京都任大司马咨议,心情似乎反复不定,不再是以前那样了。大司马府官厅前面有一棵老槐树;枝叶非常松散。殷仲文由于月初集会,和众人同在官府厅堂上,他对着槐树看了很久,叹息说:“槐树枝叶散乱,不再有生机了!”

(9)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谓必当阿衡朝政①。忽作东阳太守,意甚不平②。及之郡,至富阳,慨然叹曰:“看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孙伯符③。”

【注释】

①阿(ē)衡朝政:辅佐帝王,主持国政。阿衡,一说是商代官名,这里指辅佐。

②“忽作”句:殷仲文脱离桓玄归朝廷后,任大司马咨议,忽调离京都,出任扬州东阳郡太守,实为降职,故不平。

③孙伯符:孙策,字伯符,东汉末吴郡富春(晋代改富阳)县人,曾任会稽太守,平定江东,为他弟弟孙权创立吴国奠定了基础。按:这句暗示自己要当孙伯符式人物。

【译文】 殷仲文既一向很有名望,自认为一走会主持国政。忽然调任东阳太守,心里非常不平。当到郡上任,经过富阳时,感慨地叹息说:“看这里的山河地理形势,应当再出一个孙伯符。”

《世说新语》译注:假谲第二十七/黜免第二十八

假谲第二十七

【题解】

假谲,指虚假欺诈。本篇所记载的事例都用了作假的手段,或说假话,或做假事,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从其中想要得到的结果看,有一些手段是阴谋诡计,而另一些则并非如此。例如第12则记孙兴公嫁女之诈是事先策划的阴谋,而第7则记王羲之幼年为了保全性命而“诈孰眠”,就只是一种应变之计。还有一些随机应变的事例,虽然也是所谓谲,但全无恶意。例如第14则记谢安不喜欢他的侄儿带香囊,“而不欲伤其意。乃诱与赌,得即烧之”。又如第2则记曹操让士卒望梅止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于假谲中见机智,这类假谲似不宜加以指摘。至如第3、4则叙述曹操的奸诈,惨杀别人来保护自己,透露出士族阶层中掌握生杀大权者的虚伪、残忍。又如第13则记范玄平喜欢玩弄权术,本是有求于人却又心口不一,终于自食其果。这类假谲就无一毫可取了。

(1)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②。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③。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惶迫自掷出,遂以俱免④。

【注释】

①游侠:重义气、勇于救人急难的人。

②青庐:当时婚俗,用青布做帐幕,设于门旁,叫做青庐,新婚夫妇在里面行交拜礼。

③还(xuán):迅速。枳(zhī):多刺的树。枳树和棘树都多刺。

④遑迫:恐惧急迫。掷:腾跃。

【译文】 魏武帝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去看人家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曹操便进去,拔出刀来抢劫新娘子。接着和袁绍迅速跑出来,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2)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①。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汲(jī):取水。

②饶子:果实很多。

【译文】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全军都很口渴。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利用这个办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

(3)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①。”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②。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③。

【注释】

①无他:没有别的;无害。

②执者:指被逮捕的人。

③挫气:挫伤了勇气;丧气。

【译文】魏武帝曾经说过:“如果有人要害我,我立刻就心跳。”于是授意他身边的侍从说:“你揣着刀隐蔽地来到我的身边,我一定说心跳。我叫人逮捕你去执行刑罚,你只要不说出是我指使,没事儿,到时一定重重酬报你。”那个侍从相信了他的话,不觉得害怕,终于被杀了。这个人到死也不醒悟啊。手下的人认为这是真的,谋反者丧气了。

(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①。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②。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注释】

①斫(zhuó):砍。

②阳:通“佯”,假装。所幸:宠幸的人。

【译文】

魏武帝曹操曾经说过:“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就杀人,自己也不知道。身边的人应该十分小心这点。”有一天,曹操假装睡熟了,有个亲信偷偷地拿条被子给他盖上,曹操趁机把他杀死了。从此以后,每次睡觉的时候,身边的人没有谁敢靠近他。

(5)袁绍年少时,曾遣人夜以剑掷魏武,少下,不著。魏武揆之,其后来必高,因帖卧床上①。剑至果高。

【注释】

①揆:揣测。帖:通“贴”,紧挨。

【译文】袁绍年轻时候,曾经派人在夜里投剑刺曹操,稍微偏低了一些,没有刺中。曹操考虑一下,第二次投来的剑一定偏高,就紧贴床躺着。剑投来果然偏高了。

(6)王大将军既为逆,顿军姑孰①。晋明帝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乃著戎服,骑巴賨马;赍一金马鞭,阴察军形势②。未至十馀里,有一客姥居店卖食,帝过愒之③,谓姥曰:“王敦举兵图逆,猜害忠良,朝廷骇惧,社稷是忧,故劬劳晨夕,用相觇察④。恐形迹危露,或致狼狈。追迫之日,姥其匿之。”便与客姥马鞭而去,行敦营匝而出⑤。军士觉,曰:“此非常人也!”敦卧心动,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⑥!”命骑追之,已觉多许里。追士因问向姥:“不见一黄须人骑马度此邪?”姥曰:“去已久矣,不可复及。”于是骑人息意而反。

【注释】

①“王大”句: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大将军王敦任扬州牧。镇守姑孰(今安徽当涂县)。第二年王敦起兵再反,直指建康,晋明帝事先知王敦将反,便暗中去察看王敦营垒。

②猜惮:疑惧。巴賨(cóng)马:巴州賨人所进贡的马。賨人是秦汉时居住在四川、湖南一带的民族。赍(jī):携带。

③客姥(mǔ):客居此乡的老妇人。愒(qì):同“憩”,休息。

④劬(qú)劳:劳苦。觇(chān)察:侦察。

⑤匝(zā):一周;一圈。

⑥鲜卑奴:对晋明帝的蔑称。晋明帝母亲是燕代(今河北一带)人,鲜卑族曾居此地,而明帝相貌也像外族人,黄须。

【译文】 大将军王敦已经发动叛乱,把军队驻扎在姑孰。晋明帝纵有文才武略,也还疑惧他,于是就穿上军装,骑着良马,拿着一条金马鞭,去暗中察看王敦军队的情况。离王敦的军营还差十多里,有一外乡老妇在店里卖小吃,晋明帝经过那里停下来休息,对她说:“王敦起兵图谋叛乱,猜忌并且陷害忠臣良将,朝廷惊恐,我担心国家的命运,所以早晚辛劳,来侦察王敦的动向。恐怕行动败露,可能陷于困境。我被追击的时候,希望老人家为我隐瞒行踪。”于是把马鞭送给这位外乡老妇就离开,沿着王敦的营区走了一圈就出来了。王敦的士兵发现了,说:“这不是普通人啊!”王敦躺在床上,忽然心跳,说:“这一定是黄胡子的鲜卑奴来了!”下令骑兵去追赶他,可是已经相距很远了。追击的士兵就问刚才那位老妇;“没有看见一个黄胡子的人骑马从这里经过吗?”老妇说:“已经走了很久了,再也追不上了。”于是骑兵打消了追赶的念头就回去了。

(7)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②。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③。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④。于时称其有智。

【注释】

①“王右军”句:王敦是王羲之的堂伯父。《晋书·王允之传》认为这事属王允之。允之也是王敦的侄儿。减,少于。

②钱凤:字世仪,任王敦的参军,是王敦的谋主。王敦发动叛乱失败后,他也被杀。屏人:叫别人避开。逆节:叛逆。

③剔吐:用指头抠出口水。

④从横:即纵横,此指到处流淌。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很喜爱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商议事情,一点也没想起羲之还在床上,就说起叛乱的计划。王羲之醒来,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谈论,就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把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假装睡得很熟。王敦商量事情到中途,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彼此十分惊慌,说:“不得不把他杀了。”等到掀开帐子,才看见他吐得到处都是,就相信他真的睡得很熟,于是才保住了命。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有智谋。

(8)陶公自上流来赴苏峻之难,令诛庾公,谓必戮庾,可以谢峻①。庾欲奔窜,则不可;欲会,恐见执,进退无计。温公劝庾诣陶,曰:“卿但遥拜、必无它,我为卿保之。”庾从温言诣陶,至便拜。陶自起止之,曰:“庾元规何缘拜陶士行?”毕,又降就下坐;陶又自要起同坐。坐走,庾乃引咎责躬,深相逊谢,陶不觉释然②。

【注释】

①“陶公”句: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参辅朝政。苏峻起兵反,庾亮逃到寻阳。当时陶侃(字士行)起兵东下讨伐苏峻,兵至寻阳,大家认为他要杀庾亮。参看《容止》第23则及注。

②引咎:归罪自己。

【译文】陶侃从荆州赶来平定苏峻的叛乱,下令惩办庾亮,认为一定要杀庾亮,才可以拒绝苏峻的要求,使他退兵。庾亮想要逃亡,却不行;想要去见陶侃,又恐怕被逮捕,进退两难。温峤劝庾亮去拜会陶侃,说:“你只要远远就向他下拜行礼,一走没事儿,我给你担保。”庾亮采纳了温峤的意见去拜访陶侃,一到就行了个大礼。陶侃亲自站起来不让他行礼,说:“庾元规为什么要拜我陶士行?”庾亮行完大礼,又退下来坐在下座;陶侃又亲自请他起来和自己一道就座。坐好了,庾亮于是把罪过承担过来,严格要求自己,狠狠地自责,而且表示谢罪,陶侃不知不觉心平气和了。

(9)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①。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馀、乞粗存活,便足慰吾馀年,何敢希汝比②。”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③。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④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⑤。

【注释】

①有姿慧:漂亮、聪明。属:同“嘱”。

②丧败之余:兵荒马乱后的幸存者。粗:大体上;马马虎虎。

③玉镜台:玉制镜座,用以承托圆形的铜镜。

④纱扇:新娘用来遮脸的用具,疑是盖头一类。

⑤刘聪:五胡十六国时期汉的国君,匈奴族。

【译文】温峤死了妻子。堂房姑母刘氏,一家人碰上战乱,辗转离散,只有一个女儿,很漂亮又很聪明,堂姑母托温峤给找个女婿。温峤私下里有意给自己定亲,就回答说:“称心如意的女婿不容易找到,只是和我一样的行不行?”姑母说:“经过战乱活下来的人,只求马马虎虎保住条命,就足以让我晚年安适,哪里还敢希望和你一样。”过后不几天,温峤回复姑母说:“已经找到一户人家,门第还过得去,女婿本人名声、官位全都不比我差。”于是送上一个玉镜台做聘礼。姑母非常高兴。等到结婚,行了交拜礼以后,新娘用手拨开纱扇,拍手大笑说:“我本来就疑心是你这个老家伙,果然不出所料。”玉镜台是温峤做刘越石的长史北伐刘聪时得到的。

(10)诸葛令女,庾氏妇,既寡,誓云不复重出①。此女性甚正强,无有登车理②。恢既许江思玄婚,乃移家近之③。初诳女云:“宜徙于是。”家人一时去,独留女在后。比其觉,已不复得出。江郎莫来,女哭詈弥甚,积日渐歇④。江虨瞑入宿,恒在对床上。后观其意转帖,虨乃诈厌,良久不悟,声气转急⑤。女乃呼婢云:“唤江郎觉!”江于是跃来就之,曰:“我自是天下男子,厌何预卿事而见唤邪?既尔相关,不得不与人语。”女默然而惭,情义遂笃。

【注释】

①“诸葛”句:诸葛恢大女儿为庾妇,参看《方正》第25 则。

②登车:指女人出嫁乘车。

③江思玄:江虨,字思玄。下文又称江虨。

④莫:同“暮”。哭詈(lì):又哭又骂。

⑤帖:安定。厌(yǎn):同“魇”,做恶梦。

【译文】

尚书令诸葛恢的女儿是质会的媳妇,守寡后,发誓说不再嫁人。这个女儿本性很正派、刚强,没有可能改嫁。诸葛恢答应了江思玄求婚后,就把家搬到靠近江思玄的地方住下。起初他欺骗女儿说:“应该搬到这里来。”后来家里人一下都走了,单单把女儿留在后面。等她省悟过来,已经再也出不去了。江思玄晚上进来,她哭骂得更加厉害,过了好些天才渐渐平静下来。江思玄天黑时来往宿,总是睡在对面床上。后来看她的心情更加平静了,江思玄就假装做恶梦,好久也没醒来,叫声和呼吸更加急促。她于是招呼侍女说:“叫醒江郎!”江思玄于是跳起来到她床上去,说:“我原是世上的普通男子,做恶梦和你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叫醒我呢?你既然这样关心我,就不能不和我说话。”她默不作声,感到羞愧,从此两人的情义才深厚起来。

(11)愍度道人始欲过江,与一伧道人为侣①。谋曰:“用旧义往江东,恐不办得食②。”便共立心无义③。既而此道人不成渡,憨度果讲义积年。后有伧人来,先道人寄语云:“为我致意愍度,无义那可立④!治此计,权救饥尔,无为遂负如来也!”

【注释】

①伧道人:指中州和尚。当时吴人鄙薄中州人为伧。

②旧义:佛家原来的教义。不办:不能。

③心无义:佛教的一种教义。

④无义:指上文的心无义。

【译文】

憋度和尚起初想过江到江南,邀一个中州和尚做伴,两人商量说:“在江南宣讲旧教义,恐怕难以糊口。”就一道创立心无义。事后,这个和尚没有去成,愍度和尚果然在江南宣讲了多年的心无义。后来有个中州人过江来,先前那个和尚请他传话说:“请替我问候愍度,告诉他,心无义怎么可以成立呢!当初想出这个办法,只是姑且用来度过饥寒罢了,不要最终违背了如来佛呀!”

(12)王文度弟阿智,恶乃不翅,当年长而无人与婚①。孙兴公有一女,亦僻错,又无嫁娶理②;因诣文度,求见阿智。既见,便阳言:“此定可,殊不如人所传,那得至今未有婚处!我有一女,乃不恶,但吾寒士,不宜与卿计,欲令阿智娶之。”文度欣然而启蓝田云:“兴公向来,忽言欲与阿智婚。”蓝田惊喜。既成婚,女之顽嚚,欲过阿智③。方知兴公之诈。

【注释】

①不翅:不啻,不止,不仅。

②僻错:怪僻、不近情理。

③顽嚚(yín):愚蠢而顽固。

【译文】王文度的弟弟阿智,不仅仅是坏,年龄已大了,却没有人和他结亲。孙兴公有一个女儿,也很怪僻、不近情理,又没有办法嫁出去;他便去拜访文度,要求见见阿智。见面后,便假意说:“这孩子必定合意,很不像人们所传的那样,哪能到现在还没有成亲!我有一个女儿,还不丑,只不过我是个贫寒之士,本不应和你商量,但我想让阿智娶她。”文度很高兴地告诉父亲蓝田侯王述说:“兴公刚才来过,忽然说起要和阿智结亲。”王述又惊奇又高兴。结婚以后,女方的愚蠢、顽固,快要超过阿智。这才知道孙兴公欺诈。

(13)范玄平为人,好用智数,而有时以多数失会①。尝失官居东阳,桓大司马在南州,故往投之②。桓时方欲招起屈滞,以倾朝廷③。且玄平在京,素亦有誉,桓谓远来投己,喜跃非常。比入至庭,倾身引望,语笑欢甚④。顾谓袁虎曰:“范公且可作太常卿。”范裁坐,桓便谢其远来意。范虽实投桓,而恐以趋时损名,乃曰:“虽怀朝宗,会有亡儿瘗在此,故来省视⑤。”桓怅然失望,向之虚伫,一时都尽⑥。

【注释】

①范玄平:名汪,进爵武兴县侯,东阳大守。徐、兖二州刺史。后免为庶人。智数:智谋;权术。会:时机;机会。

②南州:指姑孰。桓温曾兼任扬州牧,镇守姑孰。按:上文的东阳也属扬州。

③屈滞:指被委屈、埋没的人才。

④倾身:侧身,表示仰慕。

⑤朝宗:谒见长官。瘗(yì):埋葬。

⑥虚伫(zhù):虚心期待。

【译文】

范玄平为人处世爱用权术,可是有时因为多用权术而坐失良机。他曾经失掉官职住在东阳郡,由于大司马桓温在姑孰,便特意前去投奔他。桓温当时正想招揽起用不得志的人才,以胜过朝廷。再说范玄平在京都,一向也很有声誉,桓温认为他是远道来投奔自己,格外高兴、激动。等到他进入院内,便侧身伸长脖子远望,说说笑笑,高兴得很。还回头对袁虎说:“范公暂且可以任太常卿。”范玄平刚刚坐下,桓温就感谢他远道而来的好意。范玄平虽然确实是来投奔桓温,可是又怕人家说他趋炎附势,有损名声,便说:“我虽然有心拜见长官,也正巧我有个儿子葬在这里,特意前来看望一下。”桓温听了,无精打采,大失所望,刚才那种虚心期待之情,顷刻之间全都完了。

(14)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①。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注释】

①“谢遏”句:遏,谢玄的小名。又晋代的男子有带香囊的风尚。至于覆手,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说:“覆手不知何物,恐是手中之类。”

【译文】

谢遏年轻时,喜欢带紫罗香囊;挂着覆手。太傅谢安为这事很担忧,又不想伤他的心。于是就骗他来赌,把他的香囊赢过来马上烧掉。

黜免第二十八

【题解】

黜免,指降职。罢官。本篇主要记述黜免的事由和结果,从其中可以窥见统治者内部的钩心斗角和晋王室衰微的情况。例如第1则记诸葛厷“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结果遭到流放。这是亲戚间的排挤陷害。第7则记桓温要挟朝廷,强迫朝廷接受自己的安排。当时大臣拥兵自重;连皇帝也无可奈何,可见晋王室衰微到何种地步。

(1)诸葛厷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①。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②,厷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友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徙!”

【注释】

①族党:同族亲属。狂逆:狂放而且叛逆。

②槛车:囚车。

【译文】

诸葛厷(gōng)在西晋时,年纪很轻就有美好的声誉,受到王夷甫的推重,当时的舆论也拿他和王夷甫相比。后来被他继母的亲族造谣中伤,诬蔑他是狂放叛逆。将要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时,他的朋友王夷甫等人到囚车前和他告别,诸葛厷问:“朝廷为什么流放我?”王夷甫说:“说你狂放。叛逆。”诸葛厷说:“叛逆就应当斩首,狂放有什么可流放的呢!”

(2)桓公入蜀①,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注释】

①桓公入蜀: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 年),桓温西伐蜀汉李势,次年攻占成都。

【译文】

桓温进军蜀地,到达三峡时,部队里有个人捕到一只小猿,母猿沿着江岸悲哀地号叫,一直跟着船走了百多里也不肯离开,终于跳上了船,一跳上就马上气绝。剖开母猿的肚子看,肠子都一寸一寸地断开了。桓温听说这事大怒,下令革除了那个人。

(3)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①。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②。

【注释】

①“殷中军”句: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殷浩以中军将军受命北伐,结果大败而回,被桓温奏请废为庶人,于是迁东阳郡信安县。

②咄咄怪事: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被免官以后,住在信安县,一天到晚总是在半空中虚写字形。扬州的官吏和百姓沿着他的笔顺跟着他写,暗中察看,也只是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

(4)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①。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敕令免官。

【注释】

①椅(jī):通“攲”,用筷子夹菜。烝薤(xi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说,《齐民要术,素食篇》有薤白蒸,是米薤同蒸,调以油豉。蒸熟后必凝结,故夹取较难。薤,也叫蕌头(jiào  tóu)。

【译文】

桓温的宴席上有个参军用筷子夹烝薤没能一下子夹起来,同桌的人又不帮助,而他还夹个不停,满座的人都笑起来。桓温说:“同在一个盘子里用餐,尚且不能互相帮助,更何况遇到危急患难呢!”便下令罢了他们的官。

(5)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著百尺楼上,儋梯将去。”①..

【注释】

①“殷中军”句:殷浩兵败,桓温上表请罢免他。当时简文帝以抚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所以奏请废殷浩。儋:同“担”,扛着。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罢官以后,不满意简文帝,说:“把人送到百尺高楼上,却扛起梯子走了。”

(6)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桓公①,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邓曰:“有愧于叔达,不能不恨于破甑②!”

【注释】

①邓竟陵:邓遐,字应远,曾任桓温参军,升至竟陵郡太守,随桓温征伐多次,后桓温战败,罢了他的官。②“有愧”句:指自己没看叔达那样的品德,对丢掉官职不能不感到遗憾。叔达即孟敏,字叔达,敦厚正直,有一次到市场买甑(zèng,做饭用的陶器),失手打破了,他连看也不看一眼就走了,认为既已打破,看也没用。有人欣赏他这种涵养。

【译文】

竟陵太守邓遐罢官后去参加皇帝的葬礼时,拜见了大司马桓温,桓温问道:“你为什么更加消瘦了?”邓遐说:“我在叔达面前有愧,不能不因打破饭甑而遗憾。”

(7)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①,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②。”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③;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④。”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徒新安。

【注释】

①太宰父子:指司马晞和他的儿子司马淙、司马晞,字道升,晋元帝第四子,简文帝之兄,初封武陵王,后升任太宰,为桓温所畏惧。简文帝即位后,桓温诬他将谋反,上奏章请逮捕司马晞父子问罪。简文帝不答应问罪。桓温又奏请把他们流放到扬州新安郡。

②所:可。

③灵长:绵延长久。明公:对地位尊贵者的敬称。

④贤路:任用贤德的人做官的途径、机会。按:简文帝这话暗指对桓温退位让贤,所以恒温看后不免流汗。

【译文】

桓温罢免了太宰司马晞父子后,仍然上奏章说:“应该割断私情,以留心长远大计。如果清除太宰父子,可以免除后患。”简文帝在奏章上亲手批示说:“我可不忍心这样说,何况所做的超过了所说的。”桓温又重新上奏章,言辞越发迫切。简文帝再批示说:“如果晋王室的国运久长,明公就应该奉行这个诏令;如果晋王室国运已去,请让我避开进用贤人之路。”桓温读着诏书,害怕得手发抖、直流汗,这才停止上奏。太宰父子被流放到遥远的新安郡。

(8)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①。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②。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姿,无复生意!”③

【注释】

①“桓玄”句: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桓玄起兵反帝室,攻入建康,第二年称帝,到第三年刘裕起兵讨桓玄,桓玄败逃。殷仲文是桓玄姊夫,投奔桓玄,任侍中,后随桓玄出逃,终于脱离桓玄,回到京都。二三,时二时三,不专一,反复无定。

②抚疏:枝叶四散、分离的样子。

③月朔:阴历每月初一。婆娑:形容枝叶纷披。

【译文】

桓玄失败以后,殷仲文回到京都任大司马咨议,心情似乎反复不定,不再是以前那样了。大司马府官厅前面有一棵老槐树;枝叶非常松散。殷仲文由于月初集会,和众人同在官府厅堂上,他对着槐树看了很久,叹息说:“槐树枝叶散乱,不再有生机了!”

(9)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谓必当阿衡朝政①。忽作东阳太守,意甚不平②。及之郡,至富阳,慨然叹曰:“看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孙伯符③。”

【注释】

①阿(ē)衡朝政:辅佐帝王,主持国政。阿衡,一说是商代官名,这里指辅佐。

②“忽作”句:殷仲文脱离桓玄归朝廷后,任大司马咨议,忽调离京都,出任扬州东阳郡太守,实为降职,故不平。

③孙伯符:孙策,字伯符,东汉末吴郡富春(晋代改富阳)县人,曾任会稽太守,平定江东,为他弟弟孙权创立吴国奠定了基础。按:这句暗示自己要当孙伯符式人物。

【译文】 殷仲文既一向很有名望,自认为一走会主持国政。忽然调任东阳太守,心里非常不平。当到郡上任,经过富阳时,感慨地叹息说:“看这里的山河地理形势,应当再出一个孙伯符。”


相关文章

  • 世说新语 俭啬第二十九
  • 俭啬第二十九 刘义庆<世说新语> [原文]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 ...查看


  • 世说新语36类解释
  • <世说新语>分三卷36门. 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现箴.捷悟.夙慧.豪爽: 下卷二十三门--容止. 自新. 企羡. 伤逝. 栖逸. 贤媛. 术解. 巧艺. 宠礼. 任诞. ...查看


  • 六言六语 |[世说新语]火了八月的小六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还是<世说新语>--小六围着<世说新语>忙乎了整整一个火辣辣的八月:刚进八月,我们的志愿者,就为南京市全民阅读一月一部传世名著八月的<世说新语> ...查看


  • _世说新语_单音节语气副词的继承和发展
  • 第23卷第6期(2007) 河西学院学报 Vol.23 No.6(2007) <世说新语>单音节语气副词的继承和发展 白雁南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文章在对<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系统 ...查看


  •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对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以生动 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地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逸闻轶趣,是那 个时代的精彩缩影. <世 ...查看


  • 经典古文翻译
  • 论语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史记 周易易传 山海经资治通鉴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了凡四训梦溪笔谈 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世说新语 左传大学 中庸尚书 礼记周礼 仪礼庄子 鬼谷子老子 孟子墨子 荀子韩非子 列子淮南子 管子尉缭子 吴子伤寒论 天工开物素 ...查看


  • _世说新语_疑问句分析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世说新语>疑问句分析 段业辉 摘要 本文从类型.疑问词与疑问语气的对应关系.疑问的层级性和疑问句的语用价值等方面对<世说新语>中的疑问句作了全方位的讨论,分析了该书使用疑 ...查看


  •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 ...查看


  • 部编版[世说新语]两则 知识点
  • 8.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课文讲解 一.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