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招商引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
对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以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典范,也出现了不少的因招商引资带来无穷祸患的事例。招商引资没有错,问题就在于该如何招商引资,我们要发展地方经济,要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我们招商引资,必然要求我们避免招商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学的、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达到招商引资的真正目的。
一、招商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过度优惠招商,造成地方利益大量流失。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营造气氛,多引快引资金,在招商引资政策上给以外商极大的优惠,压低地价让税让利、资源贱卖等,造成地方应得利益的大量流失,使本已落后的地方经济雪上加霜。
2、盲目招商,投入产出不相匹配,造成资源、环境的浪费与破坏。有的地方为了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来创造政绩,热衷于盲目追求招商数量,不考虑质量 ,盲目上项目,重复上项目。造成许多土地被长期圈占,资源被掠夺性开发。这都造成了国有资源的严重浪费。
3、重引进轻管理,引进和管理脱节。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引进的力度大,管理的力度弱,相互脱节。后期服务
跟不上,使得一些老客商、老企业不愿再加大投入,甚至出现外商企业欠债后直接出逃的现象,造成地方经济负担、社会矛盾加剧。
4、引进企业对本地国有企业、地方民营企业造成市场
冲击,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外商企业引进后,地方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的相对落后,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经受不住外商企业的市场冲击,纷纷倒闭,由此产生失业人员安臵、废弃厂房处理等一系列问题。
5、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如土地征用矛盾,群众不愿
意,政府强行征用,加剧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致使告状、上访不断;外商与本地企业矛盾,由于招商引资优外不优内、优生不优熟,使土生企业有不公平之感,对政府不满,便另谋出路,也投资外地,造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方法不当。用计划经济观念,以行政手段抓市场经济。招商引资中,政府仍习惯于采取行政手段。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层层下指标、定任务,把招商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于人头。实行全员招商,全民招商。于是,单位不分性质,干部不分大小,一拥而上,人人招商,个个引资。重数据考评,搞盲目攀比。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看似十分重视,其实是不懂经济规律。这些做法,不但有急躁冒进之嫌,还让人看到了“大跃
进”的影子。
(2)认识错位。在现实中,把招商引资看得过重、抬得过高,以偏概全,把手段当成目的,把其一当成唯一。把发展经济等同于招商引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为以招商引资为中心。认为经济一招即灵,一引即活。时时处处招商引资优先,一切为招商引资让路。领导围着客商转,政府围着项目转,其他工作被耽误,各类问题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统筹全面、协调发展成了一句空话。
(3)素质不高。招商引资应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经济行为。而我们各级政府不少招商引资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却不懂经济规律,更很少是市场经济的行家里手。引进项目不结合本地实际,谈的多成的少;优惠政策超越管理权限,结果无法落实;所作承诺超出自身实力,成为空头支票。与客商谈判,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上当受骗便屡见不鲜。
(4)职能缺位。在经济社会中,政府的位臵应是管理者,其职能是制定发展规划,设定行为规则,维持运行秩序,创造良好环境,而不应该是经济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人。可在招商引资中,政府与投资者发生了角色错位。重引进,轻管理;重发展,轻规范。唯恐客商不来,担心客商不留,不敢管理,不敢规范。在处理客商与政府、客商与本地企业、客商与群众的矛盾中,总是偏袒客商,没有履行其为公众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的职能。
(5)动机不纯。当招商引资从一项经济工作变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追求时,有些干部就从追求自身的政绩角度去抓招商引资。只唯上不唯实,只求领导高兴,不管群众满意;只求项目数量,不管实际效果;只求客商能来,不管项目质量;明知无益,强行上马;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报喜不报忧。把招商引资作为升迁提拔的敲门砖。有的借“走出去”为名,行公费游山玩水之实;有的借“请进来’’为名,行公款吃喝之实;有的甚至以让利为名,行权钱交易之实。
三、规避后遗症的对策
一是要注重实际需要,避免追求表面政绩。在招商引资中也有一个科学发展观问题,要正确认识招商引资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合理摆正招商引资在工作中的位臵。要正确处理招商与发展的关系,不能把手段当目的,更不能只重手段,不计目的。要正确处理招商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不能只重其一,不及其余,更不能因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而忽略其他工作,甚至以牺牲其他工作为代价,而片面追求招商引资的所谓成果;要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量材使用,因材施政,少搞全民招商、全员招商的人海战术;要把握规律,因事设施,少搞下指标、定任务,简单考核、盲目攀比的行政命令。
二是要注重长远效果,避免短期行为。要结合实际引进
建设项目。树立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思想,要强化环保意识,注重项目质量,避免因引进淘汰项目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今日努力引进,明天又要强令关闭的尴尬局面。要解决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政府要坚守管理者的位臵,履行管理者的职能。退出经济运动场,不做具体行为人。在招商引资中,主要的不是直接与客商谈判,而是接受客商咨询。主要的不是为客商提供优惠,给客商让利,而保护客商依法经营,维护客商合法利益,让客商在发展中获利。要依法管理,在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下功夫。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上,用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硬环境建设上,用在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发展上,用在实行公正、公平、透明、高效的行政管理的建设上,用在安全、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软环境建设上,用在创造绿化、净化、美化的自然环境上。正所谓“功夫在诗外”,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整天围着客商转,不如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三是要注重群众利益,避免盲目追求效应。由于招商引资,外商外资的进入,改变了一个地区原来的现状,产生了新的利益关系和矛盾,特别是对资源的拥有关系的改变,对资源升值后产生的利益的分配,成为各方利益矛盾的焦点。外商进入一个地区,必定以某种方式和一定的成本取得一定的资源使用权,改变资源拥有关系。在确定资源成本时,原
拥有者(地方) 希望臵换资源的价格尽量地高一些,而新拥有者(客商) 希望臵换资源的价格尽量的低一些。在对资源升值后产生的利益分配上,投资者希望多享有或全部享有,地方希望享有一定分额。在这双方就产生了利益矛盾。同时,地方又往往涉及多个不同的单位或个人,在对因招商而带来的利益分配上,也有一个争多争少的问题。他们之间也产生了利益矛盾。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招商引资。政府要坚持注重发展、体现效益、兼顾公平的原则,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努力消除社会矛盾,积极促进招商引资顺利发展。不能过分迎合客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无理要求,一味让利,要有理有节,把握好度。
第五章、招商引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
对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以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典范,也出现了不少的因招商引资带来无穷祸患的事例。招商引资没有错,问题就在于该如何招商引资,我们要发展地方经济,要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我们招商引资,必然要求我们避免招商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学的、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达到招商引资的真正目的。
一、招商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过度优惠招商,造成地方利益大量流失。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营造气氛,多引快引资金,在招商引资政策上给以外商极大的优惠,压低地价让税让利、资源贱卖等,造成地方应得利益的大量流失,使本已落后的地方经济雪上加霜。
2、盲目招商,投入产出不相匹配,造成资源、环境的浪费与破坏。有的地方为了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来创造政绩,热衷于盲目追求招商数量,不考虑质量 ,盲目上项目,重复上项目。造成许多土地被长期圈占,资源被掠夺性开发。这都造成了国有资源的严重浪费。
3、重引进轻管理,引进和管理脱节。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引进的力度大,管理的力度弱,相互脱节。后期服务
跟不上,使得一些老客商、老企业不愿再加大投入,甚至出现外商企业欠债后直接出逃的现象,造成地方经济负担、社会矛盾加剧。
4、引进企业对本地国有企业、地方民营企业造成市场
冲击,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外商企业引进后,地方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的相对落后,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经受不住外商企业的市场冲击,纷纷倒闭,由此产生失业人员安臵、废弃厂房处理等一系列问题。
5、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如土地征用矛盾,群众不愿
意,政府强行征用,加剧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致使告状、上访不断;外商与本地企业矛盾,由于招商引资优外不优内、优生不优熟,使土生企业有不公平之感,对政府不满,便另谋出路,也投资外地,造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方法不当。用计划经济观念,以行政手段抓市场经济。招商引资中,政府仍习惯于采取行政手段。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层层下指标、定任务,把招商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于人头。实行全员招商,全民招商。于是,单位不分性质,干部不分大小,一拥而上,人人招商,个个引资。重数据考评,搞盲目攀比。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看似十分重视,其实是不懂经济规律。这些做法,不但有急躁冒进之嫌,还让人看到了“大跃
进”的影子。
(2)认识错位。在现实中,把招商引资看得过重、抬得过高,以偏概全,把手段当成目的,把其一当成唯一。把发展经济等同于招商引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为以招商引资为中心。认为经济一招即灵,一引即活。时时处处招商引资优先,一切为招商引资让路。领导围着客商转,政府围着项目转,其他工作被耽误,各类问题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统筹全面、协调发展成了一句空话。
(3)素质不高。招商引资应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经济行为。而我们各级政府不少招商引资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却不懂经济规律,更很少是市场经济的行家里手。引进项目不结合本地实际,谈的多成的少;优惠政策超越管理权限,结果无法落实;所作承诺超出自身实力,成为空头支票。与客商谈判,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上当受骗便屡见不鲜。
(4)职能缺位。在经济社会中,政府的位臵应是管理者,其职能是制定发展规划,设定行为规则,维持运行秩序,创造良好环境,而不应该是经济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人。可在招商引资中,政府与投资者发生了角色错位。重引进,轻管理;重发展,轻规范。唯恐客商不来,担心客商不留,不敢管理,不敢规范。在处理客商与政府、客商与本地企业、客商与群众的矛盾中,总是偏袒客商,没有履行其为公众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的职能。
(5)动机不纯。当招商引资从一项经济工作变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追求时,有些干部就从追求自身的政绩角度去抓招商引资。只唯上不唯实,只求领导高兴,不管群众满意;只求项目数量,不管实际效果;只求客商能来,不管项目质量;明知无益,强行上马;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报喜不报忧。把招商引资作为升迁提拔的敲门砖。有的借“走出去”为名,行公费游山玩水之实;有的借“请进来’’为名,行公款吃喝之实;有的甚至以让利为名,行权钱交易之实。
三、规避后遗症的对策
一是要注重实际需要,避免追求表面政绩。在招商引资中也有一个科学发展观问题,要正确认识招商引资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合理摆正招商引资在工作中的位臵。要正确处理招商与发展的关系,不能把手段当目的,更不能只重手段,不计目的。要正确处理招商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不能只重其一,不及其余,更不能因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而忽略其他工作,甚至以牺牲其他工作为代价,而片面追求招商引资的所谓成果;要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量材使用,因材施政,少搞全民招商、全员招商的人海战术;要把握规律,因事设施,少搞下指标、定任务,简单考核、盲目攀比的行政命令。
二是要注重长远效果,避免短期行为。要结合实际引进
建设项目。树立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思想,要强化环保意识,注重项目质量,避免因引进淘汰项目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今日努力引进,明天又要强令关闭的尴尬局面。要解决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政府要坚守管理者的位臵,履行管理者的职能。退出经济运动场,不做具体行为人。在招商引资中,主要的不是直接与客商谈判,而是接受客商咨询。主要的不是为客商提供优惠,给客商让利,而保护客商依法经营,维护客商合法利益,让客商在发展中获利。要依法管理,在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下功夫。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上,用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硬环境建设上,用在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发展上,用在实行公正、公平、透明、高效的行政管理的建设上,用在安全、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软环境建设上,用在创造绿化、净化、美化的自然环境上。正所谓“功夫在诗外”,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整天围着客商转,不如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三是要注重群众利益,避免盲目追求效应。由于招商引资,外商外资的进入,改变了一个地区原来的现状,产生了新的利益关系和矛盾,特别是对资源的拥有关系的改变,对资源升值后产生的利益的分配,成为各方利益矛盾的焦点。外商进入一个地区,必定以某种方式和一定的成本取得一定的资源使用权,改变资源拥有关系。在确定资源成本时,原
拥有者(地方) 希望臵换资源的价格尽量地高一些,而新拥有者(客商) 希望臵换资源的价格尽量的低一些。在对资源升值后产生的利益分配上,投资者希望多享有或全部享有,地方希望享有一定分额。在这双方就产生了利益矛盾。同时,地方又往往涉及多个不同的单位或个人,在对因招商而带来的利益分配上,也有一个争多争少的问题。他们之间也产生了利益矛盾。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招商引资。政府要坚持注重发展、体现效益、兼顾公平的原则,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努力消除社会矛盾,积极促进招商引资顺利发展。不能过分迎合客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无理要求,一味让利,要有理有节,把握好度。